挑山工教学设计(推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挑山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挑山工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2.弘扬阅读教学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其中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反映在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文精神”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并不是说一堂课就能看出学生的什么精神来。人文精神是渐进的,沉淀的,学生随着语言的积累,就能逐步形成强烈的人文意识。语文学科重在对学生“熏陶”,如何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去感悟流露在语言文字中的人文精神,使语文课堂更添诗意,是平时的课堂教学所要努力做到的。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学生课前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好,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欣赏的一篇新的课文,大家知道了吗?(知道了)什么课文?(挑山工)都已经预习过了是吧?嗯,很好,把课题(幻灯片出示)齐读一遍。
二、图揭重点,激活思维
(师幻灯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初步感知挑山工的辛苦、不容易、令人敬佩)
1、你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吗?有谁亲眼看到过挑山工吗?好,老师这儿呢刚好有几张有关挑山工的照片儿,现在呢老师把它们拿出来,给大家欣赏一下,看完以后,你呢再结合课文的预习来说一说你对挑山工的初步的认识,也就是“挑山工”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干什么的),可以吗?请看图。(幻灯放映8张照片)谁先来说?(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一步一步向山上攀登的.人;把各种货物挑到山顶,为游客服务的人。)(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2、刚才看的是照片儿,老师这儿呢,还有一幅挑山工的水墨画,(放映第11张幻灯片)大家也一起来看一下,看看画中画着什么?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画面中挑山工的样子吗?(他低着头,穿着红背心,黑色的裤子,裤脚卷到了大腿,皮肤黝黑,他被肩上的重物压弯了腰。)
3、再看图中的这条山道,看到这条山路你想到了什么?(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充满荆棘的山道,挑山工很辛苦,挑山工很不容易)
三、学第七段
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画面呢?(第七段)
1、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谁还想读?
2、大家来评一评,他们什么地方处理得好,值得我们学习?(作者用“一步一步”而不用“一步步”,说明挑山工很辛苦,很努力,应该慢点读。)
3、下面大家来试试,先自由读一读。(生自由读文)
4、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好吗?(全班齐读第七段)
四、学第一段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读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想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挑山工的艰辛不易。下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段,来进一步了解挑山工的不易。(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轻声读、大声读、默读、同桌读均可)
1、读完了,那么老师要来看看同学们对这段理解的怎么样,来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练习。(幻灯片出示填空练习):
幻灯片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幻灯片2:1.(为了)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为了)省些力气,挑山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2、那你知道折尺形路线是怎样的吗,谁能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幻灯片3:2.(因为)挑山工走的折尺形线路会使路程加长,(所以)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师评:看来大家对第一段的理解很到位。那么刚才在读课文时候,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这一段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用了感叹号)为什么?你能从这个感叹号读懂什么吗?(挑山工很艰辛,很辛苦!表达了作者对挑山工的敬佩!)
4、你们的理解都不错,同学们,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长,与游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不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文中的我心中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问。
五、学第四段
那么作者的这个疑问在课文的那一段写出来了?(课文第四段写了这个问题。)哪一小组愿意来读一读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呢?(师指名一组读。)
六、学第五段
课文哪儿又把这个谜揭开了?(第五段)找出段中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语言去读一读,品一品。[重点段]
1、生自由读课文。
2、谁愿意来读一读挑山工说的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话?为什么这句话给你印象很深?(指名1,2位学生读、说)
3、课文这一段把游人登山和挑山工登山进行了比较。谁能用简洁的词句来概括一下他们登山的不同点?老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指名2位学生上黑板板书,分两行分别板书游人/挑山工。其他学生写在草稿纸上。)
4、咱们黑板上有的句子长了,能不能改改或者换个词呢?(师生共同评议板书保留哪些重点词句,结果如下表)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随便
挑山工:步步踩实抓紧时间坚持不懈
(脚踏实地)
七、学第六段第一句
大家从挑山工几句实实在在的话语中明白了这么多,真不错!下面大家再来看看作者听了挑山工的话后表现如何?把它读出来!(生齐读第六段第一句)
1、有什么地方不懂的?讨论形式[相机理解:“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 “包蕴”(包含。) 、“意味深长”(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 “哲理” (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2、关于这句话,你们读懂了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指的是什么哲理(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做事及结合黑板的板书想,引导学生一起得出本文揭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八、体验整合(回到第七段)
1、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第七段,想想,课文最后的这个"它"指的是什么?(不仅仅指画,更是指挑山工的精神,是指画中挑山工表现出来的那种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不断登攀的精神。)
2、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这幅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3、其实,不仅仅是这位作者需要这幅画。老师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学都需要这幅画。现在如果让你根据这幅画和我们所学的课文来写一句座右铭(你现在最想说的激励自己的话),你会怎么写?(写在文中插图的边上)谁来读读自己写的话?如:
a、生活就是奋斗,坚持不懈的奋斗!
b、人生是一场攀登,只有抓紧时间的人才能赢得胜利!
c、面对坎坷的人生路,勇敢无畏才是大英雄!
d、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一定会有收获。(本文揭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
4、大家写得真好!今天,我们了解了挑山工,并从他身上我们汲取了精神力量。课后,请大家工工整整地把自己刚才写的话重新抄在另外一张白纸上贴在自己的床头或书桌上,好吗?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挑山工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随便
挑山工:步步踩实抓紧时间坚持不懈
(脚踏实地)
挑山工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对自己有所感悟和收获,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话语中蕴含的意味深长的意思。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从而领悟文本传递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读、说、思、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阅读议题:生活中的启示。
2、简介作者。
二、学习新课
1、初读文本,群体挑山工。
说说挑山工在你的心中留下的初步印象?
2、再读文本,个体挑山工。
学生交流预设一: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语,似乎包蕴这意味深长的哲理。
学生交流预设二: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师引导: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出示金钥匙: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
学生交流预设三:链接山民的话。
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取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交流:从山民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对读。
学生交流预设四:对比提升。
如: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岩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引导:游人上山的心情应该是怎么样的?而挑山工呢?
再读挑山工的话语,你从他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3、品读文本,理想挑山工。
出示图片,大胆质疑。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学生交流解疑。
引导思考:说说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它”指的是什么?作者需要它吗?再次齐声朗读。
4、延伸文本,体会生活。
本文的.写法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述一个道理。还学过类似的课文吗?
《珍珠鸟》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的感受。
《野草》 这是一种怎样的草?具有什么品质?说说你的感受。
三、总结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每个人感受不同,往往收获的也不一样。挑山工的作者冯骥才不光饱览壮丽山色,还能关注不声不响的挑山工,并从中悟出哲理。生活就是一本书,只要你细心体会,你会从中收获更多的人生体验,这就是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1、结合这一组课文内容,为自己写一句座右铭。
2、挑山工就是挑货工,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用“挑货工”为题?
挑山工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 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的句子。
2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 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笔记卡或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 现在请你自己再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 生朗读,师巡视。
3 交流。
(三)引导感悟,体会。
1 估计学生划的句子是: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包蕴、意味深长、哲理。)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需要它。)
2 同学们提出的这两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怎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尝试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该联系课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来理解?
(1)自读、自悟。
(2)交流。(你读懂了么?你是联系哪些内容读懂的?)生:挑山工的'话。师:是呀,要读懂这句话(指卡片)必须联系上文挑山工那几句朴素的话来理解体会。(出示挑山工的话)
(3)请这名学生朗读。谁也是联系这段话来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我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读)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师划。师:挑山工就是这样步步踩实,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师引读:游人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4)现在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边去了。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找一找。
(5)交流。
1 或者或者或者
这里列举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的三个情形:他们或者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游人游山赏水时的悠闲和轻松呢?试着再读一读。请几名学生读。
挑山工呢?生读。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时间长了,就走到游人前边去了。读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同组读。男女生读。
2 三次相遇。
(1)山下相遇,很快超过他。(练习朗读)
(2)回马岭舒展(练习朗读)
(3)五松亭(练习朗读)
3 还有句子么?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练读。
(6)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亲眼看到挑山工几次与我们同时起程,每次都是我们先超过他,可每每被他赶上,甚至超过,所以听了挑山工的这段话,我心悦诚服。(点出)
(7)让我们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你从挑山工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a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b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练读)
c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 我想到了我们学校门前的一幅壁画。(可出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若生讲不出认定目标)师可引:游人与挑山工登山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换一种说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认定目标或有明确的目标)请生在黑板上随意书写。
师总结:你看,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4 挑山工的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学们也肯定能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出这句话(指需要)的含义。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吗?人们都需要它吗?同学们,你能看着这幅图,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吗?
(四)交流读后感。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运用。
(六)引起深思,激发阅读。
挑山工就是挑货工,那作者为什么不称他们为挑货工、运输工或别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外去思考。
挑山工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本论坛欢迎广大教科版小学语文教师加入交流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四、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五、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六、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七、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挑山工》教学反思
教了高年级一段时间,发现孩子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提问题的能力却很得不足。每次上新课前,总会布置孩子一个质疑的作业,但发现这个作业的完成水平是相当打折扣的。不少孩子只能问出,某某词语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某某地方现在在哪里?等等问题,而涉及到文章中心,涉及到重点词句深刻含义理解的问题少之又少,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不会提问了吗?
仔细想想,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任务似乎就是回答老师提的问题,答对了就是聪明的孩子,答错了说明理解有偏差。学生观察老师表情和理解老师暗示的'本事越来越好,但自己去发现问题的能力却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别说是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都会被伤害。
其实这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在急切呼唤的,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已证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为以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学科,我们更应该转变观念,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种意识的培养方法有很多,我在《挑山工》一课中主要采用让孩子参与提问设计,学会问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学会问什么。提问有很多种类型,有浅层次的疏通性问题、促进深入思考的深究性问题、品尝表达方式的鉴赏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挖掘课文“空白”处的想象性问题等。如学习《挑山工》伊开始,学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问题,如:①挑山工是什么人?②他们是怎样工作的?③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我启发孩子抓住重点句,再揪住重点字词提问。如“它是指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为什么要‘一直’将他挂在书桌前?”引导孩子与之前的提问对比,这一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应留意重点的词句,选择性地提出问题,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的好习惯。
其次,让学生学会怎样问。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句式上看:有“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特别?”“有什么区别”;从问的内容上看,可以从字词意义,句式顺序,句子内涵等多方面问。
挑山工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挑重物,而且看似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在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教学构想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时应有意识的联系例话中讲的一般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读中体会挑山工的精神,理解挑山工所说的意味深长的话,然后进一步体会作者为什么画挑山工的画,再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与学生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泰山上的挑山工说起他们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却常常走到游人的前面去。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知道“挑山工”是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式去读,提示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给同学们听?喜欢跟读哪一自然段就跟读哪一自然段。
3、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学生互相质疑。
饱览 题句 诵读 包蕴 意味深长 腾云驾雾 心悦诚服 攀谈 不解之谜 哲理
三、师生合作学习
1、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挑山工的样子,谁愿意读一读,让同学们加深对挑山工的印象。
2、读完这一自然段后,同学们对挑山工有什么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认识:
(1)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3)挑山工登山为什么要走折尺形的路线?
(4)挑山工登山走折尺形的路线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3、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描写挑山工?请你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1)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时间却并不多。)
(2)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奇怪?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挑山工的特点以及作者的疑虑,那么,挑山工是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作业设计
1、自己回家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体会感情。
2、想一想自己今后该怎样做?
板书设计
特点:折尺形路线
4、挑山工
奇怪:路程长一倍,时间却不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重点指导感情朗读,要求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的特点以及作者的疑虑,那么,挑山工是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的.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
1、分组练读课文,思考讨论:
(1)在登山的途中,作者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3次)
(2)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山下、回马岭陡直的山道边、半山腰的五松亭)
(3)这几次相遇都有什么共同点?(开始“我们”超过他,后来发现他走在前面,到达相遇点。)
(4)作者为什么和挑山工攀谈?(为解开心中的不解之谜。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挑山工的一段话,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多遍朗读。)
(5)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做回答。)
(6)为什么要画它?(引导学生谈精神: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2、学生互相质疑,教师点拨。
三、联系实际谈感想,练习口语交际能力。
1、学了这一课后,你最深的感想是什么?
2、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讨论、交流。(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3、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和老师听听吗?
四、教师评价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对学生所说的进行评价。
2、希望同学们回家把今天的感想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或者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作业设计
1、今天的感想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或者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预习第五课。
板书设计
负荷重
特点 路程长 生疑
速度快 |
4、挑山工 相遇——攀谈——解疑
|
画画 ———— 明理
课后小记
挑山工教学设计6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重视朗读,使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字,畅谈感受,理解课文的主题。这节课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段落,借助图片和视频,了解挑山工行走的方式;二是在深入读书的基础上,就重点问题进行讨论理解深刻的哲理。
二、教学背景材料
教材分析:
《挑山工》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向着目标,一个劲地走,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走在前面。这篇课文条理清晰,以“生疑——解疑——启示”的顺序安排材料,文风朴实,含义深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练习给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练习归纳文章的主旨,通过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课文第五自然段中挑山工讲的一段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解开了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否理解了这段话,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这篇课文的标尺。因此,这段话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会做简单的批注,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通过本课的教学,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进而读懂课文的方法。这一学法主要体现在课文重点段的教学中。
说教法:
根据优化教学结构的原则,我安排了五个环节来完成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
第一环节:图画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课本105页插图,并告诉他们这是老师送的礼物,引起学生思考,为结课作铺垫。
第二环节:品读课文,悟出哲理。
这一环节采用从图入手的方法,让学生快速找到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挑山工,质疑引入新课的教学。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安排了三个步骤:
1、抓住“生疑”,理解挑山工和游人登山路线有什么不同,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挑山工“折尺形”路线的优点。
2、理解挑山工说的含义深刻的一段话的意思。这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3~6自然段叙述“我”和挑山工几次相遇的部分,内容浅显易懂,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先让学生迅速默读,勾画出写相遇地点的词语,再采取引读的方法,了解几次相遇的情形。这样,就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留下了比较充足的时间,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在理解挑山工的话时,采取了“自由读书体会——小组讨论交流——提出疑难问题——再次讨论交流——体会所说明的道理——有感情朗读”这样的教学顺序,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贯穿其中。另外,多媒体手段的恰当运用,也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3、解决“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第三环节:回归图画,激发奋进。
这一环节与开课相照应,形成回环。教师把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学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鼓励学生也像作者一样把它挂在自己的书桌前,用以激励自己在生活的道路上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个环节:读写结合,为画题诗。
通过次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体会挑山工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五环节:再次质疑,总结收获。
课前准备:
课件出示本文的重点词句、段落以及相关视频。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重点段落(5、7自然段)。
2、给插图题词或题诗。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的事实,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四、教学过程
1、图画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送同学们一件礼物,是什么呢?课件出示课本105页插图。(学生回答这是21课的插图)老师为什么送这个礼物呢?等我们学习完课文再请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挑山工》(学生齐读课题)你们看这幅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预设答案:
挑山工的样子:他低着头,穿着红背心,黑色的裤子,皮肤黝黑,他被肩上的重物压弯了腰。
挑山工: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上山的人;挑山工一步一步地走向山顶;挑山工被肩头的担子压弯了腰;挑山工很辛苦;挑山工很不容易,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还要走那么陡峭的山路。
山道: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这是一条崎岖的山道;这是一条坎坷的、充满荆棘的山道。
过渡: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画面呢?(第七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七自然段,评一评,他们什么地方处理得好值得我们学习?
指导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内容。
预设:介绍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读时稍微停顿;因为挑山工挑着重物,走起来应该是吃力的,不会很快。所以“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应读得有力,速度慢一点。
追问:作者用“一步一步”而不用“一步步”,说明什么? (说明挑山工很辛苦,很努力,应该慢点读。)
自由读文;全班齐读第七段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为什么一直挂?不曾换?“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设计意图:知道破折号的作用,知识积累。引导学生质疑,抓住文章重点,走进课文】
(3)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读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挑山工的艰辛不易。下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段,进一步了解挑山工的不易。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出示填空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①为了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为了省些(力气),为了膝头的(承重),挑山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②(因为)挑山工走的折尺形线路会使路程加长,(所以)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4)大家对这段内容有疑问吗?
预设:什么叫折尺形路线
①理解折尺形路线,出示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在黑板画出挑山工和游人不同的登山路线。
②播放视频(挑山工登山的视频)
③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有什么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什么困难?(方便:东西不碰台阶,节省力气。困难:路程比游人多一倍。)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视频理解明白挑山工登山的方式、特点,体会到登山的困难,为更好地理解话中哲理打下基础】
(5)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大家注意了没有?用了感叹号。为什么?
预设:因为感叹号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从中读出山路的遥远,挑山工的辛苦!表达了对挑山工的同情、敬佩之情。
2、品读课文,悟出哲理
(1)导入:同学们,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长,与游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游人慢吧?课文中的作者有一个疑问在哪一段表达出来了?(课文第4段说了这个问题。)
指名读,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呢?
(2)这个疑问是怎么解开的呢?请同学们默读3-6自然段,想一想:“我”和这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把相遇的地点勾画下来。(4次相遇:山下、回马岭、五松亭、极顶。课件演示四次相遇的地点)每次相遇的情形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地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发现他走到了前面。)
(3)挑山工有什么近道吗?(没有,生找到5段,幻灯出示第5段挑山工的话)课文第五段把游人登山和挑山工登山进行了比较。谁能用简洁的词句来概括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书。分两行板书游人/挑山工,学生在“游人”后可能写:东看西看、玩玩闹闹,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后面写:踩实、一个劲、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面去了。)
教师指导学生把板书换成比较精炼的语句:“高兴怎么就怎么”和前面的“随便”是一个意思,可以不要;“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面去了”可以换成“坚持不懈”……
(4)学生思考:从挑山工的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一:游人是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
预设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往前走的的精神。
(5)课文哪个词语写出了挑山工坚持不懈往前走呢?板书:一个劲儿
追问:“一个劲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不是漫无目的,脚踏实地)你有没有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或者一个劲儿做事情或者相反的的时候?
预设:一步一步走,还要抓紧时间,我平时经常边做作业边玩,浪费时间;“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
出示练习: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6)挑山工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着一个目标不停地走,这就是一个劲儿。就是在这条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挑山工挑着重担一个劲地往山顶登攀,他们只是偶尔地走一两天吗?
学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真是坚持不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你知道的向着目标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及事。
预设: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本草纲目》。
袁隆平从19xx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在研究水稻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挑山工的精神】
(7)再读挑山工的话听了他的话让我心悦诚服,山民朴素的话语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作者没有写出来,请大家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引导理解“哲理”:(学生可以讲字典中的)你想一想什么是哲理?(对工作、学习、生活有指导性的道理)
预设: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件事;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做事要心中有目标,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扎扎实实;为了达到目标,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做事要有目标,要有坚强的意志;做事要朝着明确的目标,永不停步向上攀登等等。
小结:是啊!从泰山山脚到极顶主峰玉皇顶有1524米高,挑山工的肩上担着近百斤的重物,须走台阶6600道!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怎能达到目的?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去体会道理】
(8)作者虽然没有具体写出哲理的含义,但作者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呢?(回来画了一幅画。)
3、回归图画,激发奋进。
出示这幅画:这也是老师上课开始送给大家的画,再来看看画上画了什么?
出示第七自然段:(配字的画,师引齐读“从泰山回来……我需要它。”)
[教学反思:借“形”(彩图及文字)悟“神”(写作目的)。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使“挑山工负重登山”形象深深烙印在学生脑海中,受到鼓舞和鞭策。]
过渡:作者需要那幅画,今天,老师也想问问同学们,你需要它吗?为什么?
交流讨论:指名发言:
预设:因为我需要挑山工的精神。我需要挑山工的坚持精神;我需要不怕困难的精神;我需要挑山工坚强的意志。;我需要挑山工说的哲理。
总结:我需要挑山工的为达目标而努力攀登的精神。
[教学反思:指导感情朗读,首先要引导学生真正的入情入境,其次,要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通过范读、比赛读、推荐读、手势指挥读等各种形式反复读书,又促进学生进一步入情入境,在感情上与作者真正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最后用“在文中最后一句补写:我也需要它,因为。”的形式,启发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同学们,不仅作者需要它,我们也需要它!是啊,不仅作者需要挑山工这种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同学们也需要,老师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今天我们虽然没登真的泰山,但是我们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不被人注意的小事中蕴涵着的深刻道理。现在明白老师送给你们这幅画的原因了吧。
4、读写结合,为画题诗
如果让你根据这幅画和我们所学的课文来写一句座右铭,你会写什么呢?请同学们给书上的插图题词或题诗
预设:生活就是奋斗,坚持不懈的奋斗!;人生是一场攀登,只有抓紧时间的人才能赢得胜利!;面对坎坷的人生路,勇敢无畏才是大英雄!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体会挑山工坚持不懈的精神】
5、再次质疑,总结收获
快速浏览一遍课文,还有什么疑问?你有什么收获?
(提示:写人的文章《木笛》《在炮兵阵地上》《深山风雪路》;此文通过写人说得到的启示,与以前学的不一样。)
结束语:
泰山不仅山美景美人更美,作者用这幅画在明示一个做事的道理那就是只有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同学们就让我们牢记挑山工的话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在学习和生活的路上扬帆远航吧。
6、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搜集做事情向着目标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板书设计:
挑山工游人
走得慢远近走得快
目标随便
步步踩实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看、玩、闹
快坚持不懈慢
五、谈一谈本课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基本的手段之一,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课我设计的是图文式板书,较为直观、简洁,既揭示了课文叙述的条理,又展示了挑山工登山的路线与游人的不同,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深刻的哲理。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读写结合有实效。首先使学生理解了挑山工登山的特点,体会到登山的困难,接着阅读重点段落——挑山工的话,揭开“不解之谜”,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哲理,最后学生为插图题词题诗,读写结合时效性强。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全文的学习以学生的读书、批注为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感受主题,学习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内容。
七、教学效果评价
这堂课我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联系生活实际中理解,在讨论中和题诗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在质疑解疑中学会学习,在谈收获体会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信。
挑山工教学设计7
一、目标:
1、教育:理解课文思想资料,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必须能到达目的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养:
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潜力和质疑潜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潜力。
二、重难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三、教具:
挂图、幻灯、小黑板。
四、准备:
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五、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二)学第三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向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这幅画一向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向”这个词用在那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c、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学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持续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貌。(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最后解开了不解之迷。
(四)学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样就怎样?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必须能到达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向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师: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向”在那里是什么意思?用在那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教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必须能到达目标的。(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教师指着“一向、因为我需要它”小结: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六)质疑。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4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沉甸甸:没挑子
路程长:一条道
速度快:落在后面
一个劲儿走:玩玩闹闹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必须能到达目的的。
挑山工教学设计8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快与慢”的第一篇课文。文章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与一位挑山工相遇、接触、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他们登山时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首先写“我”登山时看见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写“我”与一位挑山工交谈,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后写下山后画了一幅登山画,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励自己不断向前。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理解能力。
3.通过人物外貌,体会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难点
理解挑山工的语言;体会课文最后一句中“它”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2、以读为本,读中悟理悟情。读,是语文课堂的基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
3、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注重学生自主理解、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略)
一、师生浅谈单元主题“快与慢”。
二、导入课文《挑山工》。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集中学习重点生字词。
五、梳理文脉,概括主要内容。
六、认识挑山工们登山特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七、了解作者关于挑山工的“不解之谜”(学习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挑山工是一群从事挑货上山的人。本文作者冯骥才为他们既写了一篇文章又创作了一幅画,通过阅读课文、欣赏图画,让我们初步认识了解了这群人。
2.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
诵读平衡朴素健美哲理
包蕴陡直攀谈憨厚登攀
咧开嘴光溜溜沉甸甸黑黝黝
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心悦诚服意味深长
3.回顾作者的“不解之谜”。
师:挑山工泰山上随处可见。作为作家和画家的冯骥才登山时却把目光投向最不起眼、最普通的挑山工。这源于作者登山时留心了一个现象,他感到奇怪,成为了他心头的一个不解之谜。同学们,你们知道他的谜是什么吗?
师引导学生回顾挑山工登山的情形强调“谜”点。
二、精读感悟、体会人物形象
1.引人新授内容。
师:要想解开这个谜,我们得走近他们、深入了解他们,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作者有幸在泰山上结识了一位挑山工,在登山途中几次相遇,还进行了一番亲切交谈,最后不解之谜终于解开了。
2.初读,整体(3—5自然段)把握。
师:找找读读文中描写这个挑山工的内容,看看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这个挑山工?
生交流反馈。
教师梳理:外貌、语言。
【设计意图】对这一部分先整体把握,为后续的理解体会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奠定基础。
3.细读外貌,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请画出文中描写挑山工外貌的语句,体会他的形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可在书旁或稿纸上做批注,可以是几个词语或句子。
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
(1)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2)……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3)他浓眉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师引导概括:健美、朴实等。
【设计意图】认识了解人物,大都从直观外貌入手。由表及里,由易到难,这是认识规律。此处,可以通过文本阅读渗透写法指导——描写人物,外貌是重要内容。
4.精读“语言”,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1)师:这位挑山工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语言,他的一番话让“我”心悦诚服,消除了疑问。我们来看看他对“我”讲了哪些话。找找、读读、体会体会、做做批注。
(2)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么,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思考——
a.“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请把这句换一种说法(变为陈述句)。
b.“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
找出文中与之相对应的句子。
c.“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么,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体会、概括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d.“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请结合课文内容,想想游客与挑山工还存在哪些方面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是课文理解的重难点。教师设计几个问题,有条理,有层次地分解了理解难点,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速度并不慢”的原因和体会出挑山工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精神。
师生交流,体会人物精神品质(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师引导总结: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慢就是因为他们他们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5.体会最后一自然地的“它”的含义。
6.教师总结全文。
7.回顾全文,填空练习,领会文章主题。
课件出示:
回顾课文内容,动脑填一填
挑山工一番话让我(),让我明白了他们的登山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原因。虽然他们(),虽然他们(),但是他们()、()、();可不像我们游人()、(),一路上时而饱览壮丽的山色,时而()时而(),怎不被落在后面挑山工赶上、超过?
是呀,真正的“快”、最终的“快”,往往就取决于这种精神态度——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此处设计让教学由点回到面,由局部回到整体;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让学生感悟“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并受到思想启迪。
三、欣赏泰山风景,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数幅风景图画,激发对挑山工钦佩、赞美之情。
四、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读,起于疑,得于思,成于写。“写”是阅读理解的物化,“写”促进学生将美好思想情感不断内化。
(三)板书设计
挑着重担
挑山工路程多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速度并不慢
课堂反馈
教学设计适应四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交流顺畅,互动频繁。学生成功掌握阅读重难点,课堂教学效果佳,基本达成预定目标。
挑山工教学设计9
教材简述:
《挑山工》是当代作家、画家、篮球运动员冯骥才的作品。这篇课文的特点是揭示矛盾,设置悬念,似显不露,借事以喻理。作者立足平实,而心存高远;xx故事讲来宛转真切,而主题开掘深刻服人。因此,教学生成点在于晓事明理,引导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读懂挑山工意味深长的话语,领会其所含蕴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能转换成书本的语言,有条理地说一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挑山工说的那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自己个性化的认识。为挑山工登攀的画面题词和题句。
4、敬佩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转换言语,话说挑山工登山。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挑山工》。交流课前预习,疏理文脉。
2、同学们,书是读出来的,让我们拿起书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老师没有提示你们停下时,你们就多读课文几遍。(3分钟)
3、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呢?(先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再说一说,一生上讲台画,其余学生在纸上画线路)
4、看图介绍挑山工如何登山。
5、带着这样的画面,一起读一读课文第一段。
二、引导探究,畅谈个性化认识。
1、过渡: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课文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事实,我们读一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2、要把课文读好,首先要进入情景,读到“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你就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读到了“在喧闹蝗溪边洗脸洗手”,你就在溪边洗脸洗手;读到“他们会不声不响地在你身旁慢吞吞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面去了”,你的眼前也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大家再自由读读课文。
①推荐心目中读得最好的同学示范一下。
②朗读接力赛
③最好的鼓励方式除了掌声以外,那就是带领他们再美美地朗读课文。最高境界的朗读是我们能与作者心灵相通。这些文字如同出自我的口,外在表现是把自己对xx的理解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齐读第二自然段)
3、这么美的一段话,让他们印在我们心中,(生背诵→师生齐背)
(一)探究“相遇”谈认识(3—6段)
1、过渡:一次泰山写生,我就亲身遇到了这种情况。那么到底我们有几次相遇呢?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言。
2、生默读,师巡视:不动笔墨不读书;
3、交流:读读与他们相关的句子;
①根据学生朗读,师板书:
(在山下、回马岭、五松亭、山道上……小卖部门前)
②连起来读这几处描写,发现什么?(作家很仔细,每一次遇到的描写都不一样)
4、在这几次见面中,给你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些话?
(二)山民说的那一段话。
请把自己的理解与伙伴沟通一下,比赛,看哪一组认识最深,语言组织得最好,最能体现合作成果。
交流:二组后比较,哪一组的认识更深一些,语言组织也更好一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得更深刻一些。
三、为画题词,表达心声。
1、这几组同学代表了我的的心声。作者也从山民的生活里受到启发,齐读最后一段。《挑山工》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语文园地四》快乐练习:达标训练《泉城》教学设计16,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天鹅的故事教案第一朵杏花《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2、第一朵杏花教案《乡下人家》说课稿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作者仅仅是需要这幅画吗?(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精神,向着一个目标不断奋进,永不松懈的精神;做事勤奋向上,步步做实,就能成功的.道理)
3、让这种精神,鼓舞你,鼓舞我,鼓舞我们大家。让我们所有想说的话浓缩成一个词,一句话,写在书本的画上,让这些话语成我们学习的动力。
(登攀、脚踏实地、奋进、目标、前进、收获、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奋斗……)
4、小结:让挑山工的形象,不断激励我们向前,让我们题词,题词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喜欢的词句,背诵积累。
2、收集冯骥才的作品并阅读喜欢的一篇。
《挑山工》的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本论坛欢迎广大教科版小学语文教师加入交流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题句”是什么意思?“腾云驾雾”是指什么?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
四、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五、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六、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七、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挑山工教学设计10
一、上课的几点预设的目标
1感知挑山工的辛苦
2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能运用自己的方法对课文进行解读
二、重点的处理
主要是对“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中的"随处"二字展开。
三、设计流程
1、课前下发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来研读课文。
2、出示幻灯片以谈话引入:来谈谈你对泰山的认识。
泰山为五岳之首被誉为五岳至尊,他的文化底蕴的相关认识。孔子和杜甫的诗句。
3、泰山的这些人文景观吸引了很多的国内外游客,但如果你从泰山回来,你还会讲起另一道独特的景观。
导语:这些景观,你在泰山上是随处可见的。你看:(出示课文中的第一段文字中有关于挑山工的描述。)
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阶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
这些人我们把他称之为:挑山工
4、出示课题:挑山工
①预设:你从这段文字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预设评价:不错,能在这么短短的文字中读出这些真了不起
真行啊,你读书有一套
角度比较新,向你学习
能否再思考一下,你的原意很好,不过语言组织欠缺。
你读得很不错。
过渡语:刚才在这么一小段文章,就有这么多的感悟,如果细细读整篇课文的话,肯定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5、课文熟悉:
下面自由学习课文,按照以前的贯例进行。
可以在原地,也可以换位。前提是不能影响别人或别组的学习。
要求:把你刚才想到的,领悟到的读懂的东西和大家交流。
如果你想读,也可以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功夫。
几种可能:
①学生通过课外的预习,已经初步把课文读下来
②估计已经有部分学生已经能把课文所表达的意思概括出来
③对于挑山工那种精神的敬佩
④给合相关资料说泰山之高,挑山工之苦。
⑤解答一些问题比如是挑山工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为什么会先到达山顶。
评价预设:真不愧是咱们班的朗读高手啊理解的透彻
对于你的课外预习的课文的那种勤奋,真佩服
你有一手。读得好,说得也好。
6、引入课文最后一段:
导语;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了这么多的感触,而本文作者冯骥才游览了泰山之后,有感而发,画了一幅画(出示文字):
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着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①齐读
②个别读
③你读了之后,看到了什么
④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想法
⑤个别读
⑥导语:在现实中,这位穿红背心的挑山工,每天这样来来回回,而且他走的路程比游人要长一倍,但他却比游人要快到达山顶。我想同学们这个答案肯定是有了,但老师想看看同学们能够通过记者采访的方式来解答呢,考考你的表达能力?
(给学生两分钟的组织。)
7、理解“随处”
导语:在这高得似乎见不到顶的泰山上,这些挑山工们,长年累月地挑着货物在山道上走着,在泰山上随处可见。你看(回读最后一段的文字)
分解“随处”:
① 泰山上最险的紧十八盘山道上,你看到了:
②在比较平坦的慢十八盘山道上,你看到了:
③在名人的磨崖石刻旁,你看到了:
④在清澈的小溪旁,你看到了:
⑤在接近山顶山道上你看到了:
在泰山的任何一个地方,随处都可见到这种情景(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再次回归读)
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着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8、理解任何时候的“随处”
① 在春节刚过时,我们去泰山游玩看到了:
②第一声蛙鸣来临时,在泰山上我们看到:
③在第一片落叶飘下时,泰山的山道上,我们看到了:
9、想象片段写话训练
还会在什么时候,这些挑山工们会出现我们眼前呢,又是怎么样出现的呢?请跟据大屏幕上的提示或者自己想象写上几句话。
幻灯片提示:
当落叶洒满山道时,当烈日暴晒的正午,当山脚桃花开得正艳时,当天空下起小雨时,当那一声声雁去时,当…………
拿起笔,把你脑子中所想到的时节挑山工在干什么都写下来吧。
10、学生反馈读自己写的文字
11、总结:
他们就是这样一个劲儿往前走,作者冯骥才先生受到启发画了这幅画,一直挂在书桌前不曾换掉,你知道为什么不肯换掉呢?
根据提示材料出示
1981年写《挑山工》时,冯先生39岁,是从事专业创作的第5个年头。冯先生说:“将近20年,换了三种 职业。这好比是职业“三级跳”,而每一跳都跨进一个全新的领域。”“人生的每一个转折,必然会牢记不忘”;“一个人的爱好,往往成为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冯先生出生于1942年,中学毕业后,当了一名专业篮球运动员,然而,运动时,因胸骨损伤,他结束了他喜爱的运动员生涯。“经过了一番情绪波动”,我们看到了做画师的冯先生。而《义和拳》的成功,又使他成为了一个专业作家,他就是这样完成职业的“三级跳”。冯先生一直有他自己的职业理想,在《胸无成竹的快乐》一文中,冯先生的一位朋友见他伏案作画时说,凡事不能两全,不如“弃文从画”算了。而冯先生觉得写作是与绘画一样——充满了偶然,又享受了偶然!他说,写作有如此多的快乐,为何弃文从画?文,他所欲也,画,亦他所欲也,二者何不兼得,两全其美也。所以,在冯先生的心中始终有自己的目标,就像挑山工那样地脚踏实地,执着地攀登着。 冯骥才先生曾经四次登泰山。每次登山,各有不同感受。他在总结他四次登泰山的体会时说:“我和泰山有缘,泰山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示。青年时代,是挑山工给了我巨大的激励,并贯穿我的一生……”
(随便说一二点就行了。)
现在这幅画,冯先生把他送给了泰安市永久保存了。
结束语:挑山工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向前走着,给泰山增加了一道风景,也给泰山增加了一个人文内涵。让我们一起随着挑山工去山顶看看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齐读)
四、板书(略)
五、试教后一些感言:
首先要感谢的是五年级组的王玲玲和庄笑萍老师,是他们从期中考试前开始留课一直留到5月20日给我试教。
我的试教也挺有趣的,第一次试教是关起门来磨课的,在五年5班,和学生进行最真实的对话,那一次知道了许多,改进了许多,比如最后几段的原先是没有材料的,但学生理解不够深透。后来在五年8班上的时候,提前下发了材料,当作是预习的材料。效果比之前有好,不过又犯了一个自相矛盾的错误,该自由读时却变成了齐读,耗费了许多时间。xxx老师和xxx老师分别给我提出了意见。
第三稿在结尾处作了一些变更:因为根据资料,冯先生的那一幅画,《挑山工》已经被人们提升为一种文化内涵,也被许多人诚认了。所以借助杜甫的诗句来结尾以提升泰山的文化内涵,也让学生对于本文的思想有个更深刻的认识,而不在是一个口号似的一句中心思想。
六、需要交待的几句话:
1、几次试教和本次研讨中,生字没作处理。我觉得上课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加上生字,一个个环节下来,把这个整体连贯性打破了。
2、采取横断面似的截取一点,把冯先生到泰山上的一些都给去了。因为时间有限。
3、关于有些学生已经深知了的东西,读已经读不出新意,或则已经回答过的问题,目标处理中,我进行了转移。比如模仿电视台的记者提问那一段。
4、因为准备上课的过程中,遇到素质提升工程的考试,中间有许多思路断了。没能接得上。
5、就在素质提升工程中,四小培训听课时,那一位老师上《挑山工》时,记笔记时我好像记下了一个非常好的设想,但随着那笔记本的上交,思路没能回忆得起来,成为了遗憾。
6、请老师们指导。
挑山工教学设计11
一、设计理念:
利用传统媒体作引子,揭示重点,围绕重点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讨论、交流、感悟、吸纳,有序地思维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自渎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学习过程中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重要段落。
第一教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收集有关资料。
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
教学流程:
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
(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2、根据预习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
(评析:此环节从整体入文检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础较好自己的认识自由发挥,体现出层次。)
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请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
拘束的“束”字读音:shù
黝:在“黝黑”一词中读yǒu;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成:hēi yōu yōu ,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
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zhé
三、请你看课后生字:
1.写一写,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
黝: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
憨: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
茵:要注意与“菌”区分。
2.查字典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喧闹、饱览、流连、姿态奇特、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
四、请你默读课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请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往前走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用"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造句。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新词和挑山工说的一段话的小黑板。
2、一把折尺,一张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此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上节课,我们读课文读了一节课,请同学们说说你读了课文,读懂了些什么。
挑山工教学设计12
一、复习导入,激发灵感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快与慢》单元的第一课《挑山工》板书课题,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2、你的回答真准确,是啊,挑山工的形象常常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怪不得在作者回来以后画了一幅画,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观看这幅画,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点课件【出示图片】(生说)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谁能从书上找出描写这幅画的句段呢(生回答6自然段这时点名读这个自然段)
二 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出示句子: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一步一步在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你读的真准确,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问?【生回答为什么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我为什么这么需要它?】好,你们真是会提问的孩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学习目标,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点课件
一起读【1、体会挑山工的话的含义,学习挑山工的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里的挑山工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挑山工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这个任务,点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用横线画出描写挑山工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可以这样来批注:我认为这是一———的挑山工】
2、用曲线划出描写游人的句子,并批注自己的体会(时间4分钟)
小组合作
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现在请把自己学习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3分钟后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请注意,只有小组发言,+1分,如果回答的很准确,声音很响亮。+2分,如果回答的不但准确,声音响亮而且很全面,+3分。】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交流得都很积极,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随机感悟句子:
a:(1)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40多岁,敞开的白布褂子音露出鲜红的背心。这是什么的描写?(外貌,纯朴的农民形象。黑生生的,白布褂子说明穿着是很朴实的.,敞开说明他挑得很热)【师评价:你们小组回答的真准确加2分】
文中哪些地方还对他还进行了描写?
(2)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黑的肌肉。
读一读这句话,有什么不一样?(是啊劳动创造了美)【师评价】
(3)他浓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随和,纯朴)
b: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感悟勤劳,板书坚持不懈)倒不拘束可以看出他很开朗,很随和住在山脚下,说明对路很熟悉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说明这个工作 是非常苦的,可是近20年他坚持不懈
天天也可以看出他的坚持不懈
c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子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来晃悠!”
很随和:不怕说自己的个子小
很会开玩笑: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
对自己的工作的满意和喜欢:因为后面这一句话说他咧开嘴笑了
d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一样是一条道?你们是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我们跟你们可不一样,不像你们那样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这是这个理儿?”
坚持不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
一心一意做事情: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等(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板书
3、大家已经找到了描写挑山工的句段,那么游人又是怎么走的呢?请大家接着来回报游人的句段。(板书 东看西看 玩玩闹闹 走走停停)
a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
我们是走走停停,看看一路的风景,很不专心的,很放松的
b但是是总是在我们流连忘返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我们。
流连忘返:说明我们在一路先进的时候可能是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总是在看着一吃点的风景,这样做事情总是松松垮垮的
通过大家的交流汇报,我们已经对挑山工和游人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挑山工与游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说不完整教师可指着板书让学生说)
让我们再次来读读挑山工的这句话,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吗?点课件(齐读)【生回答 我们要向学习挑山工】是啊,只要我们点课件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种,像这样不怕吃苦,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人还有很多,一起来看这些资料点课件出示资料
三、小结课文,练笔提升
经过这么一次小小的旅行,看到这么一个坚持不懈, 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挑山工(看板书),对于作者来说有了一次心灵的旅行,怪不得回来以后作者都一直把这样的一幅画挂在自己的书桌前,再次让我们齐读这句话想想它指的是什么?点课件(告诉我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不能停)是啊,想想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做的事情,你能说出这样的事例吗?
结束语:挑山工的(坚持不懈等 学生说)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四( )班的同学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幅画,老师也想把它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它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挑山工教学设计13
教材解析
《挑山工》为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本课写“我”在登山时碰到了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最终先到达山顶。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先登山顶”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字词。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奋力登攀的精神。
教学策略: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中取舍适当,做到长文短教。整堂课的教学以“心悦诚服”一词为切入点,抓住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线、语言等进行朗读感悟。从而体会人物精神,学习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每天上楼下楼有什么感觉?
2、出示:泰山台阶图
要是登这样一座山呢?身担重物呢?
3、出示:挑山工,引出本课。
4、出示图片与句子①:这幅图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初读句子,朗读感悟。
5、出示句子②: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初读句子,朗读感悟。
过渡:走进这幅画背后,一起认识这位挑山工。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课文的主人公。
2、检查词语
歇脚拘束耽误包蕴哲理心悦诚服
(1)理解“心悦诚服”,再读词语。
(2)朗读句子: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3、“这位山民”指谁?汇报主要人物。
4、回顾课文围绕这两个人物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5、透过这个句子你还想知道什么?
6、总结整理(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线、语言)
三、精读感悟
1、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段落分别描写了以上三点?(1、3、5自然段)
2、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第1、3、5自然段
(1)挑山工的外貌。
(2)挑山工登山的路线。用“斜线”分别表示出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3)挑山工的语言。
在相关句子的旁边写出你的感悟。
3、汇报
(1)挑山工外貌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40来岁,敞开的白土步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了,都是又矮又粗的。
①感悟外貌描写的作用。
②指导学生读文:
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2)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①学生板画,理解“折尺形”。
②感受挑山工的智慧。
(3)挑山工的语言
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要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①游人如何登上?
②挑山工如何登上?
句子: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③感悟精神。
④对比朗读。
4、回归理解“心悦诚服”。
四、拓展思考
1、多种形式朗读:这幅图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拓展说话:需要它的仅仅是冯先生吗?
当农民伯伯在烈日下劳作,想回家乘凉时,需要它。
当军人叔叔在寒风中站岗,()时,需要它。
当(谁)在(什么情况下)时,需要它。
五、总结提升
1、教师总结。
2、齐读句子: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一心朝着预定的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挑山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2、学习句式“有的……有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3、学会三个生字:洞
呼
冷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活动过程:
一、
课前准备操: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做课前准备操。
拍拍手,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
点点头,跺跺脚,开动脑筋勤思考。
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
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
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NO.1。YEAR!
[评析]课前准备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从心理上来说是一个调试。师生之间的一个交流、互动,也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了暗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复习、检查生字词: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蚂蚁与蝈蝈》
(读课题)
2、文中的词宝宝还记得吗?(记得)
让我们一起来做摘苹果的游戏,好吗?
[课件演示]:
(游戏规则)
谁能把苹果上的词语读正确,谁就可以摘到树上那又红又甜的苹果,小朋友们快来吧!
唱歌、
满头大汗、洞里、西北风、
呼呼、刮起来、又冷又饿、自由自在
1.
指名读。
2.去掉拼音读、
男女生赛读
3.
齐读。
4、扩词:汗
由
冬。
过渡:真是了不起,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
三.细读课文
1.
说一说:
课文的一开始就写了夏天,谁能说说在你的记忆里夏天是怎么样的?
是啊,夏天真热。就在这炎热的夏天,有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它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读一读:
第一自然段:
读了
第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①
学生交流读
师评:XXX
小朋友把“背、拉、满头大汗”这几个词读得比较慢、比较重,好像自己就是一只勤劳的蚂蚁,正在卖力地干活……
满头大汗可以换个什么词吗?
板书:满头大汗
师评:XX,
他在读的时候,皱着眉头,老师知道他一定体会到了干活的艰辛。
②[课件演示]:运粮过程
看完了这群蚂蚁搬粮食的情景,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啊?
板书:勤劳
你们喜欢这群勤劳蚂蚁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齐读)
③即兴表演读。你们愿意做哪一只蚂蚁?
(请数名学生背着包、拉着板凳表演读,其余学生在位置上一起表演读。)
④齐读。
它们干得多卖力呀,真是值得表扬。请大家用赞扬的语气一齐来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这真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蚂蚁啊!咦,这个时候蝈蝈们在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二自然段:
1、[课件演示]:
①
说一说
②
请生读。(找到课文中的部分读一读)
师评:他读时抬起了脑袋,读的特别轻松,还带上了得意的表情,真棒!
③
这里只画了三只蝈蝈,小朋友们想想看,还有的蝈蝈可能在干什么呢?
(交流,用“有的……有的……”句子说话。)
(板书:自由自在)
自由练读、指名读。
2、这时蝈蝈是怎么对待蚂蚁的?(笑话)
(多媒体)出示句子: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小朋友们想想,蝈蝈会怎么笑话蚂蚁?
生:(哈哈)你真傻,大热的天不找地方好好的'凉快一下,还给自己找罪受……
师:这种笑声你喜欢吗?
生:不喜欢。这是嘲笑别人的。
师:蝈蝈笑话勤劳的蚂蚁,你觉得蝈蝈和蚂蚁比,他怎么样?
板书:懒
惰
师:夏天,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差别可真大呀!下面我们请男女生分角色读1,2段读。
表演,读得真好!表演得也非常好!我宣布你们都被评为20xx年江都市最佳表演奖!
3、完成填空:(多媒体)出示句子:
这两种动物,你们喜欢谁?原来大家都喜欢勤劳的小蚂蚁呀,瞧,这些小朋友也喜欢蚂蚁,他们已经行动起来了!
4、说话训练
:(多媒体显示)
第三自然段:
1.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冬天就到了,你听,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天气多冷呀!
[课件演示]
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2、天可真冷啊,谁能把冬天的寒冷用朗读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3、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们都在干什么呀?咱们先到蚂蚁家去看看吧。
(多媒体)交流。板书:开心过冬
4、他们自由自在,生活真是幸福快乐啊。瞧:出示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5、谁来读出蚂蚁的开心、幸福?(指名读,齐读。)
6、小蚂蚁们真快活啊!而这时,还是在那棵大树下,蝈蝈们却……
(多媒体)交流。板书:又冷又饿
出示句子: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7、学生练读后指名读,再齐读。
8、打开书,齐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结局!
四.小结:
1.
趁这三只蝈蝈还听得见,小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评析]严厉的批评、意味深长的教育、同情或惋惜……无需再问
“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老掉牙的问题。
总结:对!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幸福生活。希望小朋友们学做勤劳的小蚂蚁,去创造更甜蜜的生活。
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成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棒极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字宝宝写得很棒,对不对?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洞、呼、冷”
2、认读生字。
3、分析结构,记忆字形。(左窄右宽)
4、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六、
作业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的收获大吗?让我星博士考考你们吧。
★你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想一想,你一定会说的很好!
★★课后,找一则寓言故事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和你喜欢的朋友组成演出小组,排练课本剧《蚂蚁和蝈蝈》,相信你一定
会成为小明星,获得三颗星。
[评析]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分星级做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
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练习,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挑山工教学设计15
20xx年5月19日,北京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颁布将于今年5月30日起实施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行为的意见》。
意见提出,要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并保证实效,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时间。严格依照课程标准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不得随意提高课程教学难度。同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得按部分提前自学学生的学习程度加快教学进度。
意见还提出,严格控制家庭作业总量,切实保证学生的休息与睡眠时间。小学低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的家庭作业要坚持“少留、精选、分层”原则。寄宿制学校要按照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的要求安排作息。
问题:
1、您认为北京教委上述新规的教育基本理论依据是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您对您提出的教育基本理论的理解。
民主
案例二:应付学校晨跑要求大学生雇人代跑每次300
每学期要求大学生在清晨参加数十次长跑锻炼,是不少高校沿袭已久的一项加强体能锻炼制度,但随着学生校外实习活动、外宿等现象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参加晨跑。因此,收费代跑等应运而生。
为了应付晨跑锻炼要求和长跑体能测试,不少偷懒的大学生想到花钱雇人代跑,在大学贴吧内,如“本人女,对于800m此生无望及格,无奈之下,想请人代跑,唯一要求及格就行。价格面议,但本人保证绝对高于业内均价!”,雇人代跑的帖子广泛存在,代跑价格也逐年水涨船高,最高已达每次300元。后来,“网络代跑”已被制止,然而,由于“体育老师认不全所有的学生,只是按照学生名单点名,冒名顶替者基本上查不出来”,因此,人工代跑仍毫不避讳地存在于。
更有甚者,竟然雇佣黑客篡改高校的网络数据库,给“高枕无忧”的自己“敲”个虚拟的晨跑章。20xx年12月至今年3月期间,陈某充当“介绍人”揽客,张某负责入侵后台篡改数据,大肆做起“网络代跑”的生意,每篡改一次晨跑记录收取15至20元手续费,短短4个月内,从200余名学生手中非法获利数万元,平均代每人篡改10条以上记录。今年3月,高校技术部门发现网站后台遇袭,在修复系统漏洞的同时报警,两人的行径这才曝光。
问题:
1、结合案例,谈谈您对学校长跑锻炼加强学生体能锻炼制度的看法。
2、如何更好设计体能锻炼制度,让大学生们更乐于参加体锻?
案例三:校长的赌约
材料1:副校长当众亲猪践诺
湖北省咸宁实验小学任教27年、主管学生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洪耀明,因学校门前的街道脏乱,学校采取派人督察等方式整治,效果不明显。为此,他承诺:只要学生们不乱丢垃圾,路的卫生状况得到改观,自己就在一个月后的升旗仪式上当众亲吻一头小猪。学生被这一新奇承诺点燃了热情,乱扔垃圾现象明显减少,学生还主动捡地上的垃圾。一个多月来,校园和道路卫生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于是洪耀明在20xx年4月28日,升旗仪式上当众亲吻一头小猪。
材料二:80后女校长剃光头践诺
浙江省温州民办课外辅导学校的80后女校长徐善萍为解决学生厌学、网瘾,与该校5名老师打了个“赌”,“赌”的是老师能否解决学生的厌学、网瘾等问题,为期一个月。每位老师的目标是10名学生,如果有一人没有拿到10位家长的“赞”,也就是没让家长满意,徐善萍就要剃光头。20xx年5月2日正好是最后期限,5名老师中有一名没有完成,徐善萍履行诺言,把一头乌黑的短发剃光了。
问题:
1、您是否赞同材料中两位校长的做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案例四:我是一只鸟
课堂上,老师在教孩子这样的关联词:“不是……也不是……而是……”教师讲清了关系,就请学生进行练习,教师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关连词的用法,问:“谁能用这个关连词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发言很踊跃,教师听了,认为大体已经掌握了这个关连词中的.逻辑关系,就点头说:“我们今天就练习到这里吧”不料,王虎却举起了手,还没有站稳就大声地说:“我不是人,也不是狗,而是一只鸟。”课堂里顿时笑声雷动,王虎也跟着大家一起笑了起来,然后就大模大样地坐下了。
老师觉得他是故意在课堂上捣乱,就恼怒地对大家说:“有什么好笑的!”大家的笑声戛然而止。“王虎,你今天放学后到我的办公室来”老师严厉地说。大家偷偷地看了一眼王虎,他的眼睛里闪着泪花,满脸委屈的样子,让大家为他捏着一把汗。
放学以后,王虎磨磨蹭蹭地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正在批改作业。他走到老师的跟前低着头不言语,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你不是狗是肯定的,是不是鸟你自己也是知道的。”他吐了吐舌头,老师说:“你为什么要这样。”他的眼泪掉了下来,老师把自己的毛巾递给他,他不接,老师就替他擦了眼泪,老师的语气缓和了许多,“你说呀,是为什么呢?”他用极小的声音说:“我想让大家注意我,上课时哪位老师都不爱叫我回答问题,谁都不理我,我……我的心里很难受。”教师很诧异地瞪着他,“那你……”接下去不知该说些什么。他说:“谁都不搭理我,我要是狗大家会更讨厌我的,我还不如是一只鸟呢,飞得高高的,远远的,不再回来了。”他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不断地落下来。
滴滴的泪都滴在了老师的心上。
问题:
1、请您如何评述老师和王虎的课堂行为?您如何理解“老师的心很痛”?
2、本案例对您未来的教师生涯有何启示?
【挑山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挑山工》教学设计07-01
挑山工教学设计08-05
语文《挑山工》教学设计04-22
语文挑山工的教学设计04-21
《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07-12
挑山工教学设计(精选12篇)11-07
[精品]语文《挑山工》教学设计12-27
【精华】语文《挑山工》教学设计03-26
语文挑山工的教学设计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