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5 18:26: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集合)音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集合)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1

  一、理解歌曲《理发师》的内容,能较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理发师》。

  二、(1)尝试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歌表演的创编,增强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二度创作的能力。(2)学习用节奏和自制的沙锤为歌曲伴奏。

  三、领悟歌曲涵义,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大胆表现的信心和与人合作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发师》。

  难点:创造性的进行歌表演,并用自制的沙锤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自制沙锤、录音机、音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唱师生问好歌

  二、进行新课

  1、互动游戏导入:教师做动作,学生猜意图。

  师:什么在帮助我们传递信息?

  学生回答

  师:除了能帮助我们传递信息,手还能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用咱们的巧手去学习一种新本领,是什么新本领呢?仔细看喽!(教师做动作,学生猜)

  肯定学生答案并出示课题

  2、歌曲教学

  听:

  1)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并尝试用动作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一起去感受一下理发师的工作,如果你想到了什么请用动作表示出来。

  2)复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曲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师: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教室里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理发工具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理发现场去看一看吧。

  3)再听歌曲,学生尝试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师:理发师爷爷干的多带劲儿呀,老师也忍不住摇起沙锤为他助威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给理发师爷爷加加油呀?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唱:

  4)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尝试合作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先学咔嚓咔嚓、沙沙沙沙等象声词。

  师:听到同学们的美妙伴奏,理发师爷爷干的更带劲了,谁能说说刚才理发师爷爷是用哪些工具让顾客变漂亮的?

  学生回答

  师:是啊,这些工具都在唱着愉快的歌呢,让我们也来加入理发的队伍吧!老师来做理发师,请你们来扮演小剪刀和喷雾器,好吗?

  5)歌词问答,着重学唱象声词以外的歌词并记忆

  师:小朋友真厉害,剪刀、喷雾器在你们的手里也能唱这么好听的歌呢!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能不能用歌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朋友敢不敢?

  6)师生合作演唱歌曲,教师唱象声词,帮助学生巩固象声词以外的歌词。

  师:真棒!同学们不仅能用歌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还把你们最美的声音唱出来了,老师也想当一回剪刀和喷雾,可以吗?

  7)教师弹奏歌曲,学生独立演唱。

  师:同学们的理发水平越来越高了,现在让老师听听你们自己演唱的理发师之歌吧!

  8)初步处理歌曲,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不但用手艺吸引顾客,还带上了甜甜的微笑呢。咱们来比一比,看哪位理发师的笑容最灿烂!

  4、歌曲律动创编

  1)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挑同学上台与教师生角色互动表演。

  师:你的手真巧,连老师都想当你的顾客了,可以吗?请同学们为我们的理发师来点歌声助助威吧!

  2)引导学生动手画画设计的发型并展示。

  师:呀,谢谢你小理发师,你的巧巧手把我变得漂亮多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亲自当一回理发师和顾客?你准备给你的顾客设计什么发型呢?动动小手,试着把他画出来吧!

  3)学生相互配合创编表演律动。

  4)教师弹琴,全体学生分角色边唱边表演

  5)挑学生上台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价。

  6、巩固展示:教师弹琴,学生分角色伴奏、表演歌曲。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巧巧手为我们的社会做贡献,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巧巧手为祖国服务,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1、唱:《小春笋》;

  2、歌表演:《小春笋》

  【教学目标】

  1.运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来歌唱《小春笋》,从而表达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在祖国母亲哺育下茁壮成长的真挚情感。

  2.通过让学生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快乐情绪,进一步增进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能熟练演唱歌曲《小春笋》。

  【教学难点】

  唱准四、五度音程。

  【教具准备】

  钢琴、音像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仔细听, [播放:雷声] 这是什么声音?春天的第一记雷声能够唤醒整个大地,小草儿挺出了地面,花儿使劲地绽放,还有,你瞧,谁也探出了小脑袋呀?[出示实物春笋]对,春天长出来的笋就叫做春笋。它味道鲜美,长大后成为竹子还能派好多用场。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可爱的小春笋交朋友,好吗?

  二.音程练习

  〈设计意图:为了解决本课中识谱的难点。为了唱准四、五度音程,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练、反复唱,在愉快的活动中唱准四、五度音程,为识谱扫除障碍。〉

  (出示课件1: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小春笋慢慢地长成一棵棵竹子。屏幕下方注明音高随之有所变化)师:同学们,小春笋和你们一样,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一天天的长大,你们看(带领生看一看,唱一唱,练一练)

  三.学唱歌曲《小春笋》

  1.(出示课件2:大屏幕随着《小春笋》的音乐放映自定义动画并显示歌曲词谱)

  2.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唱。

  3..朗读歌词,要求咬字清晰,声音连贯

  4..师带领学生用较慢速度视唱歌谱,这时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音准问题,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A谈话,鼓励学生当一名小老师,教大家学习歌谱。

  B.跟琴默唱旋律。

  C.指导学生击拍正确视唱歌谱。

  D.跟琴正确的填唱歌词。

  5.歌曲第九小节至第十二小节的衬词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进行训练 〈设计意图:就像唱“好听好唱的发声练习”。〉

  四.歌表演

  师拿出自制的小春笋,竹子,小伙伴的头饰若干个,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并有感情的演唱。即兴表演,其他学生伴唱、伴奏。〈设计意图:在歌曲表演中,学生从老师的启发中联想到各种情景氛围的情感,体验,感知,通过自己的创作表演,使认知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五.课堂小结

音乐教学设计3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年级】三年级上册

  【课型】欣赏课

  【执教】青海省德令哈哈市民族联校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班班通设备等

  【教材分析】

  《我是人民小骑兵》是吴光锐、王小平、齐景全作曲的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结构为三部曲式。全曲由引子——A段(主题及其变化重复);B段(变奏+华彩);A段+尾声三部分组成。乐曲引子曲渐强到减弱的力度变化来模仿马蹄声。乐曲为2/4拍,节奏明快、时而舒展、时而密集,全曲采用乐句重复、音型级进、模进、变奏。旋律在低音、中音、高音区的上行和下行连续进行,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比,以及颤音的运用等手法表现了小骑兵在草原上换的腾的场面。音乐所描绘的小骑兵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学生分析】

  本班有32名学生,其中男生15,女生17名。都来自牧区学校,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学生艺术教育,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马头琴、舞蹈、体育、书法、蒙古象棋等兴趣小组。本班有11名学生参加马头琴班,5名学生参加舞蹈班,5名学生参加蒙古象棋。因此学生对节奏型的认识能力上较强能够准确的拍击出简单的音型节奏,在音乐表现也较好,喜欢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并能根据歌词的意思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多学生还需要培养静心聆听欣赏乐曲的习惯。

  【目标】

  1、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蒙古族小骑兵的勇敢,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学唱主题曲、模仿律动、敲一敲等音乐活动来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3、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及情绪。

  【教学难点】

  尝试听辩出音乐中的风格和乐曲中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

  体会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用不同的方式参与音乐的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来自大草原上,会骑马吗?模仿以下骑马的动作!

  学习新课

  师:蒙古小骑兵给我们带来了一段优美的音乐,让我们来听听、看看。(播放《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课件)

  1、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2、(播放《我是人民小骑兵》动画音乐课件)用动作、声音模仿骑马并听辨音乐力度的变化。

  师: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小骑兵在骑马,他很勇敢)

  谁能用声音来学学骑马呢?你是怎么知道小骑兵是由远到近的?

  师:小骑兵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那我们的马蹄声该怎样呢?(由远及近,越来越响,渐强)用木鱼、双响筒等乐曲来学一学。

  师:那如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应该怎么表现呢?(由近及远,越来越轻,渐弱)

  轻的时候音乐也就是弱的,重的时候音乐也就是强的。你能举例出生活中强弱不同的声音吗?

  3、创编故事情节

  师:小骑兵从遥远的地方来,一路上会遇到哪些事呢?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结合图片)

  4、学习创编各种骑马舞蹈的动作,表演《我是人民小骑兵》体会小骑兵的勇敢。

  师:如果去美丽的大草原上玩,什么作为我们的交通工具呢?

  老师可不太会骑马,谁能来教教我呢?(鼓励学生创编多种骑马方式表演)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都不错,那你觉得如果我们去大草原的话还要注意什么呢?(学习小骑兵勇敢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在分组活动中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集中了每个人的创意,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提供了舞台。不足之处:用打击乐器模仿的时候,只是给出几个节奏,老师教他们模仿的时候没有指导到位,所以这个环节比较乱。通过这次上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吸取了很多经验。我很感激有这次学习的机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缺乏教学经验,望各位老师多多提点,我一定虚心接受。

音乐教学设计4

  《自制小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背唱、做律动等活动,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节奏。

  2.通过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1.学生共同复习演唱《法国号》这首歌曲,要求背唱。

  2.学生自己边唱边表现四三拍强弱变化的声势。

  3.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

  (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示范,学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学生自己做舞蹈律动。

  二、学习用自制的乐器伴奏。

  1.看看教材中小朋友做的小乐器,用手边的材料试着做一做。

  2.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做简单介绍。

  3.教师对学生的自制乐器做简单评价。

  4.请学生按乐器类型分组站立,进行练习。

  5.尝试配合演唱和伴奏《法国号》。

  三、课堂小结

音乐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分析: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乐曲边学做挤奶舞。这个舞蹈主要由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硬肩"、"笑肩"和"挤奶"等动作组成。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

  教学内容:

  一、聆听《挤奶舞》

  二、表演《小松树》

  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二、听辨出音高。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并表演《挤奶舞》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不错,热情好客的蒙古妈妈看到我们可高兴了握着小朋友的手说:"塔赛奴、塔赛奴"还拿出了最好的奶茶、炒米、奶皮、黄油等好多好东西来招待我们。让我们一起听着音

  乐品尝美味的食品吧!"

  1、生边品尝奶茶边欣赏《挤奶舞》音乐听老师简介

  "这个奶茶呀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是用砖茶熬成紫红色后在加如鲜奶做成的.,营养丰富,既解渴用开胃还可提神呢!"

  2、表演《挤奶舞》

  "哎,蒙古小骑兵去哪了?哦,原来他看到小朋友这么喜欢吃这些食品他正拿着桶给我们去挤奶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拿着桶转一圈,到挤奶场)

  你觉得挤奶该注意什么?"

  (1)单膝跪(2)卷袖 (3)创编挤奶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挤奶舞"

  四、 了解蒙古人民喜爱的活动。

  "在美丽的蒙古大草原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盛大聚会,比如说每年7-8月举行的那达慕大会。那里呢会进行一些蒙古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比如射箭、骑马、摔跤等等。"射箭:蒙古族古老的竞赛项目,有骑在马上射和不骑马射两种。模仿射箭摔跤:摔跤时选手身穿铜钉牛皮

  五、课堂总结,下课!

音乐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所描绘火车的鲜明形象,体会欢快的音乐情绪。

  2、体验快速的二拍子波尔卡音乐。

  3、通过游戏、创编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初步了解乐曲作者爱德华. 施特劳斯及作品内容。

  教学重点:

  1、 感受快速的二拍子波尔卡音乐。

  2、 欣赏音乐所描绘火车的鲜明形象,感受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1、通过角色的转换,用小白兔“乐乐”旅行找朋友的过程为主线,把音乐形象化,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了解音乐内容。

  2、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用具:课件 电教平台 小白兔(手套玩具) 火车模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听音乐进教室,半环形坐好。

  (角色转换:教师戴上手套玩具,扮演小兔)今天,有一位新朋友来了,你们看,它是谁?(小白兔“乐乐”)它向大家问好:

  1 2 3 4 | 5 — | i 5 . | i 5 . | 5 4 3 2 | 1— |

  小朋 友们 好!(生) 你 好 你 好 乐 乐 你 好!

  二、 导入新课:

  新年快到了,“乐乐”想去探望远方的好朋友“露露”,做一次快乐的旅行,小朋友帮它想一想,坐什么交通工具好?(学生积极发言)[正好,远方传来一个声音:“呜——”]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的汽笛声)“乐乐”就高兴地乘上火车。小朋友,让我们变成一列火车送“乐乐”去旅行吧。

  音乐律动:《火车开了》,听音乐模仿开火车的动作和形象。

  三、 初次欣赏:《火车波尔卡》

  “乐乐”在火车上高兴地东张西望,还听到悦耳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聆听音乐)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活泼、欢快)

  音乐的速度怎样?(快速)分别用快速和慢速来哼唱旋律,那一种能形象地描绘火车的形象。(播放音乐)(学生仔细聆听,认真发言,教师用表情和身体语言提示音乐)

  四、音乐小站:感受波尔卡。

  (跳舞的小姑娘和小段《火车波尔卡》音乐)让学生听音乐,用动作来表现,从学生的动作提炼出波尔卡活泼,跳跃的二拍子感觉。

  1、拍一拍:突出二拍子的强弱感觉。

  2、跳一跳:感受波尔卡音乐。

  (提示:波尔卡是外国一种快速的二拍子舞曲。)

  a、学生个人展示。

  b、请一位学生作小老师带着大家做律动。

  c、小组学生听音乐跳着波尔卡玩“开火车”的游戏。

  3、在音乐背景下渗透知识点。(爱德华. 施特劳斯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创作的管弦乐《火车波尔卡》是为了庆祝一家铁路通车典礼而创作的。)

  五、欣赏动画音乐。

  乐乐想:火车司机可真厉害,指挥这么大的机器,小朋友,我们也去看看。

  1 、欣赏:孩子们欣赏动画音乐《火车波尔卡》,让学生直观感受火车的形象,欢快的`情绪。(可自由地用身体语言表达欢乐的情绪,如:当听到汽笛的鸣叫时伸出右手模仿拉汽笛。)

  2 、让学生想象做火车司机,再次欣赏音乐。(节奏提示、感知音乐)

  六、创编活动:乐乐来到深圳,找到好朋友“露露”,如果你(学生)是深圳小主人“露露”,能给“乐乐”介绍深圳一个最美、最好玩的地方吗?

  通过学生设计,让部分学生分小组来模拟深圳的景物(如大海,地王大厦),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火车,在《火车波尔卡》的音乐背景下,“开火车”来游览深圳的美景。

  七、拓展部分:乐乐非常感谢朋友的热情款待,于是送一个小知识做礼物给朋友。

  1知识点:火车的历史。(图片)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子弹头列车——磁悬浮列车等。

  2看图说话:请用一句话“图上的火车怎么样?”来描绘画面。

  3(延伸)乐乐还提出一个问题:聪明的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火车会是怎样?(学生动脑筋,发言,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

  七、再次欣赏。(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

  八、课堂小结。

  结束语:今天,我们乘着音乐火车共同游玩,可真开心,可是“乐乐”要回家了,让我们变回一列火车把乐乐送回家吧。(音乐起,学生排成一列火车跳着欢快的波尔卡出教室。)

音乐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对国旗的含义和情感,初步学会演唱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2.尝试用动作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内容。

  3.在唱歌时体验庄严、自豪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国旗一面,录音机及歌曲磁带。

  2.幼儿用书:《国旗多美丽》

  活动过程:

  1.帮助幼儿感知旋律,了解歌词。

  观看投影仪,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范唱歌曲《国旗多美丽》。

  师:你听了刚才的'新歌,它有几段?你听到两段歌词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歌词重复与动作重复的对应关系,帮助幼儿降低学习难度的方法,从而较快地记歌词、学歌曲。

  师:你发现动作和歌词是什么关系?(歌词相同的地方动作也一样。)

  了解其他动作的含义。

  师:刚才你还看到、想到了什么动作,它是什么意思?

  2.幼儿学唱歌曲《国旗多美丽》。

  在教师动作、歌声带领下,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2遍)。

  师:刚才小朋友唱得很好,这次老师不唱出声音来,看看你们会不会唱?

  演唱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自助的方法是什么。

  师:我没有唱出来,你们怎么还能唱得很好呢?是什么帮助了你们?(引导幼儿主动

  记忆歌词。)

  教师只用口型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听音乐,尝试自己演唱歌曲。

  师:这次更难了,老师不做动作了你们也能唱出来吗?

  教师完全退出,幼儿听乐曲,尝试自己演唱歌曲。

  师:现在老师什么都不做了,完全靠你们自己来唱这首歌,你们能行吗?

  问:老师没有帮助你们,你们怎么还能唱出来呢?

  3.引导幼儿用捂住耳朵、轻声默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以检验自己是否能不要别人帮助,真正学会本领。

音乐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流动的音符》是湘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以及运用音乐素材创造音乐的活动都叫音乐创作,它不同于专业作曲学习,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创作、体验,培养他们一定的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结合本单元的教材资源来看,包含了3个相互关联、逐层深化的部分:

  1、展现音乐创造的基本材料和曲调生成最初始的方式(七各基本音组合即教材中“七个小矮人的游戏”)。

  2、认识和体验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往往潜存于朴素的民歌之中即教材中“从民歌中探索游戏规则”)。

  3、通过遵循从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2-4小节的曲调创作即教材中游戏从模仿开始。为此,我确立了以下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参与音乐组合游戏,参与音乐创编活动,明白音符是流动的,体验音乐创造的乐趣。

  2、了解、学唱中国民歌,能从熟悉的音乐材料中探寻发现曲调组合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3、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速记1-2首民歌,培养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与设想:

  《流动的音符》第一课时是一节综合型课,意欲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阶段的音乐课与小学音乐课相比,应加大信息量,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所以我教这节课的切入点是在反复的视唱与参与体验中,明白音符是流动的,并引导探寻到一般的流动规律,从而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重点设计:

  1、音准设计、节奏掌握

  2、在民歌的学唱中学会乐句分句的辨析与处理

  3、找出旋律中的主音,流畅的演唱歌曲。

  难点设计与处理:

  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即主音、分句的辨析(充分让学生自己发现、探寻;教师将抽象的音乐知识用比喻形象化,给学生以引导和点拨)

  教学方案:

  程序设计

  教师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策略

  一、课前准备

  1、课间制作

  演唱歌曲准备

  2、课前5分钟常规组织

  接以前的顺序登台演唱

  二、课前

  导入

  1、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大家喜欢音乐吗?说说你对音乐的特殊感情!

  1、生自由畅谈,可以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呢个尽快尽早进入音乐世界,感情渲染)

  2、看来,音乐与我们联系的真是太紧密了。它的世界色彩斑斓,好生神秘。其实呀,在音乐大家庭里,只有七个基本成员,他们分别是谁呢?

  2、思考回答

  三、新课学习

  1、“七个小矮人”的游戏

  ①认识他们→〔课件1〕爬梯子

  ②这七个成员就像童话中七个神秘的小矮人,可以有千万种的组合,请看老师的组合→〔课件2〕一起来哼一哼,唱一唱!

  ③(好听吗)这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调遣他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摆弄摆弄他们吧!请在纸板上排出4个小节的旋律,看谁摆得最流畅,最好听。→〔课件3试一试〕

  ④同样的节奏,为什么有的摆出来好听,有的不好听呢?就如做房子,砖石组合不好,房子就会垮。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不好听。音乐种,音符组合有没有规则呢?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现在我们就熟唱民歌二、三首,不会写歌也会哼!→〔课件4品一品〕

  跟琴声唱准七个基本音以及音阶上、下行练习。(3-4之间的半音是难点。)

  视唱,发声练习。(体味音符音律的美感)

  a学生根据屏幕节奏提示组合音符,有困难的可以两人合作。b演唱、展示c师生共同评价

  (让学生参与创作,体验乐趣,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

  思考、讨论

  2、从民歌中探索游戏规则

  ①《我的家乡日喀则》→〔课件5〕

  a范唱

  b听琴跟唱

  c乐句分句的辨析(,v)

  ②《小白菜》→〔课件6〕

  a哼唱

  b体味情绪

  c找主音

  难点引导:每一条旋律中,都有一个核心老大,其同龄全曲的作用,施小组长职责。

  ③《信天游》→〔课件7〕

  a师唱歌谱,生分析有几句

  b找主音

  c哼唱民歌,分析歌词特点(一问一答,很有生活情趣)

  d带着情趣表演唱

  聆听、感受

  话要一句句说,歌要一句句唱。思考:有几句提示:分句(,v)

  a带着问题聆听感受

  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b找组长即主音

  (将抽象化的音乐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探寻)

  ③a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乐句即主音b观察找出歌词特点c表演唱

  四、民歌比赛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首大家最喜欢的民歌进行表演唱

  学生分组准备(选歌、演唱、队形排练)

  展示表演(此环节为学生提供大胆演唱、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课时立足于学生演唱技能及音乐创编、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用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去探讨,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紧绕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易化难点,让音乐知识形象化。利用多媒体,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留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维、体验、创作的空间,因而达到了预期效果。可见,把音乐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质就是把观察、思维、体验等一切音乐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关键在于有价值的问题提示和有效的引导。

音乐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枫桥夜泊》,熟悉歌曲旋律,体会作者的羁旅之思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并配以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认识强弱记号,并能够欣赏歌曲中的情感内涵,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作品《枫桥夜泊》,熟悉歌曲旋律,体会作者的羁旅之思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难点】

  能够认识强弱记号并体会段落的情绪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并提问:视频中讲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视频中讲了一个落榜秀才的故事,顺势揭示课题《枫桥夜泊》。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悲伤的,速度是稍慢的。

  2.教师介绍歌曲的相关背景,并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情感会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故事讲的是张继落榜的故事,他心中一定是悲伤不得志的。

  (三)分段欣赏

  1.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变化。

  教师提问:歌曲有什么样的旋律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有强弱变化,情绪有高低起伏变化。

  2.教师范唱,其余学生哼唱。

  教师提问:发现了什么不明白的音乐元素?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强弱记号,渐强渐弱记号。

  3.完整欣赏歌曲,再次聆听强弱变化。

  4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讲解: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和忧国忧民的内心情感。

  5完整欣赏歌曲。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以歌曲的表现形式为主题,播放人声演唱《枫桥夜泊》和古筝弹奏的《枫桥夜泊》,比较两种音乐形式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欣赏。人声演唱歌曲较为亲切,动人,而古筝弹奏版的较为悠扬,古朴,情绪更为悲伤。教师找学生演唱主旋律。

  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歌曲中的强弱记号,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呼吁学生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有关思想主题的歌曲。

  四、板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2、初步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过程

  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欣赏:播放录音影视音乐《英雄儿女》《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等选段,听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2、介绍影视音乐的分类。

  3、再次播放有关音乐,请同学们复听。并请同学说说有关电影的剧情,教师补充。适当介绍一下这些电影音乐的词曲作者。

  4、巩固练习:再次播放录音,请同学把听到的音响与歌曲、词曲作者一一对应起来。

  5、拓展练习: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影视音乐。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教师简要介绍。

  (2)播放录音(或电影画面),教师范唱一遍。

  (3)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乐谱,注意弱起节奏的准确性,强调进入时的整齐。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唱熟歌曲第一段。

  (5)学唱其余两段歌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纸风车》,电影《英雄》音乐选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2、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的相辅相成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欣赏《迎春》《纸风车》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配乐,介绍《大宅门》剧情。

  (3)播放《大宅门》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请学生谈一谈这两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教师总结。

  3、欣赏《风》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影《英雄》的配乐,介绍《英雄》剧情。

  (3)播放《英雄》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学生谈谈这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与《迎春》《纸风车》相比,这三段配乐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首作品?

  (6)教师总结。

音乐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

  1、歌曲演唱《大海啊,故乡》

  2、欣赏合唱《渔家姑娘在海边》

  琵琶独奏《大海啊,故乡》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大海啊,故乡》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能背唱全曲。

  2、通过欣赏比较琵琶版与合唱版《大海啊,故乡》,了解更多的演奏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绪异同及音响感受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

  能充分运用力度、情绪的变化,深情演绎《大海啊,故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生养自己的故乡,记得我们曾学过一首赞美故乡的歌曲,叫做——(我爱我的家乡)。那就让我们唱响这段美好的旋律,开始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吧。(复习歌曲)

  二、欣赏《渔家姑娘在海边》

  1、师:歌儿唱的真好,我们的祖国真的是幅员辽阔,我们身处于烟雨蒙蒙的江南,也有人生长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之滨,你听过南国海岛的汽笛声吗?你见过渔家姑娘在海边织网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带领你们跟随音乐走近大海,来欣赏《渔》。仔细听,在音乐中你能听到什么,仿佛能看到什么?

  (欣赏歌曲)

  2、师:请向大家描绘一下你所听所见所想的,好吗?(生发表意见)

  3、师:海浪声轻拍沙滩,发出哗哗的响声,海上的汽笛声似乎在呼唤人们出海工作,渔家姑娘除了织网打渔还在沙滩上练武,因为当时他们还肩负着保卫海岛与外敌作斗争的重任,你能在欣赏歌曲时加入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情绪吗?(复听歌曲)

  三、歌曲教学

  师:听罢渔家姑娘的'吟唱,似乎把我们带到了南国海岛,那歌声随着海风传到了远行的中国海员耳旁,勾起了他们满怀的思乡之情,于是作曲家望立平为电影《大海在呼唤》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歌曲《大海啊,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熟悉演唱这首经典老歌吧。

  1、仔细聆听,听完后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速度怎样?(播放歌曲)

  生:速度稍慢,深情地,舒缓地

  2、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唱一唱,请你在有铃鼓标志的地方加入动作,可以拍手、拍肩、拍腿、捻指或其他动作。(跟范唱做动作)

  3、经过了刚刚的拍一拍,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吗?(三拍子)

  三拍子通常给人以荡漾、抒情的感觉,刚刚我们也已经感受到了这是一首深情荡漾的歌曲,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用这首歌的歌词来配乐诗朗诵了,你们准备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诵呢?(深情地、起伏荡漾地)

  4、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读到了深情,从你们的朗诵声中听到了游子的心声,请同学们把感情投入到歌声中去,让我们来学唱这首《大海啊,故乡》

  跟琴学唱

  a用wu模仿海风声模唱

  4、这首歌曲中模仿游子声声呼唤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这两句的音与前两句的音相比怎样?表现了歌者情感怎样的变化?

  生:音区更高,情绪越来越激动,不断升华,就像翻滚的海浪高过一浪。

  7、师:那后半部分的演唱力度与情绪应该相应地有些什么变化呢?

  生:更加强烈有力,情绪更激动些,才能表达呼唤的真切。

  师:那好,让我们带着这些变化来再试试演唱这首歌曲。(复唱歌曲)

  8、师:海风吹起了思念,海浪翻滚着呼唤,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加入一些模拟的海风和海浪声吧,让这首歌更加丰富,老师给你们设计了海风和海浪的声音节奏,你觉得哪一条更适合在“大海啊大海”这一处合唱。(出示节奏)

  ①××××××︱××××××︱②×—×︱×——︱

  哗哗哗哗哗哗呜呜呜呜呜呜哗—哗呜——

  9、跟音乐用领+齐或+领+合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四、欣赏琵琶独奏版《大海啊,故乡》

  1、师:多少年过去了,这首歌曲一直被传唱着,还有人将它改编成器乐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另一个版本的《大》,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吗?

  2、师: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的,说说你的理由呢?(生发表意见)

  师总结:不管哪个版本,都非常优秀地演绎出了这首作品浓郁的深情,但愿这美妙的旋律流入大海,也流入我们的心间,永不停歇。

音乐教学设计12

  一、教学课题:儿童剧场

  二、单元简析:

  本单元设计了《音乐之声》和《三岔口》两个课题,分别涉及到现在比较时尚的音乐剧和传统京剧中的哑剧表演形式。通过对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对比、分析、学习,使学生在感受、体会、表演、思考等方面获得戏剧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增进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欣赏戏剧艺术的能力。

  三、学生素质发展目标:

  1、感受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段的内涵和角色形象,了解音乐剧的特征。

  2、学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插曲《哆来咪》,体验歌曲预约的情绪,并创编动作分角色表演。

  3、欣赏《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体验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感受抒情性三拍子歌曲的美感,能有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表现歌曲。

  4、学习和欣赏传统京剧《三岔口》,感受和了解京剧艺术中的.哑剧表演形式,对传统京剧艺术表演有初步的认识。

  5、感受哑剧的基本表演特点,参照京剧《三岔口》中“矮子步”的表演,即兴模仿表演剧中人物动作和情节,体验其中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插曲《哆来咪》,唱准英文歌词的发音,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结合歌曲情景,尝试分角色的歌表演活动,在表演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演兴趣和能力。

  3、学唱《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唱出抒情性三拍子歌曲的美感。

  4、尝试用原版英文歌唱,提高学生多种歌唱语言的表现力。

  5、学习和欣赏传统京剧《三岔口》,感受和了解京剧艺术中的哑剧表演形式,模仿“矮子步”的表演。

  五、主要教学方法:

  1、模唱法

  2、示范指导法

  3、欣赏法

  4、讨论交流法

  5、表演实践法

  六、学情分析:

  我们欣赏的戏曲,是那么的优美,当我们沉醉戏曲时,总不免有一种想去亲自表演的冲动。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玛丽亚,看看她是如何带领那7个活泼可爱的“小音符”在快乐中学习了音乐,也让我们体验一下,在传统的戏曲中,我们是否也能找到同样快乐的方式来学习艺术!戏剧是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包括了表演、音乐、美术、文学等各个方面,儿童剧场是艺术课系列单元的延续,通过这个平台向同学们介绍丰富的戏剧艺术,使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世界范畴的多元艺术门类有所了解和认识。

  七、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音乐之声(一)。了解音乐剧《音乐之声〉,学唱英文歌曲《哆-来-咪》并表演。

  第2课时:音乐之声(二)。学唱歌曲《雪绒花》,中英文版,并用多种演唱形式歌唱。

  第3课时:三岔口。欣赏传统京剧《三岔口》,了解京剧艺术中哑剧的基本表演特点,模仿“矮子步”的表演。

  八、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音乐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玛丽亚的形象的。

  (二)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三)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特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注意检查下面的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峥嵘山麓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涟漪:细小的波纹。

  伫立:长时间的站着。

  嬷嬷

  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弥撒

  通宵达旦

  (二)导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一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个故事曾被拍摄成德国影片《菩提树》,后来由“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改拍成电影《音乐之声》。

  影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两年内放映收入剧增至四千二百五十万美元,超过《飘》。许多观众,多半是妇女,连看十数次,到1971年《音乐之声》仍然脍炙人口,在美国历年来票房收入最多的影片中站第三位。

  (三)学生朗读《音乐之声》

  提问:你喜欢玛丽亚吗?练习课文中的语句,谈谈你对她的看法。

  学生用下列句式发言:

  我喜欢(不喜欢)玛丽亚,因为从这段

  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她: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解答: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喻为“天上的云彩”“皎洁的月光”你认为这个比喻句恰当吗?为什么?你能用自己的一两个比喻来形容一下玛丽亚吗?

  (四)《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能够获得奥斯卡五项奖励,表明这部电影很美,上面我们分析了玛丽亚的形象美,除此而外,还美在什么地方?

  明白:环境美和音乐美

  体会环境美:

  请一位学生朗读描写环境的语句。

  请同学们发挥想像,描绘画面。

  体会音乐美:

  找出文章中歌唱的内容,从抒情、押韵等角度体会音乐美。

  (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效果探讨。

  侧面描写在文章中,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拓展延伸:

  你周围有没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注意观察,写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6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

  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

  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掌握《新疆之春》、《春节序曲》主旋律;

  3、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4、通过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创作于1956年,由马耀先完成初稿,李中汉参加修改并添写华彩乐段和钢琴伴奏。乐曲以通俗、朴素的音乐语言,豪爽、乐观、奔放、流畅的乐思展示了新疆人民欢欣畅快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音乐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民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曲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热烈欢快的大秧歌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是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春天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的十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乐曲形象清新而又明朗,旋律欢快而活泼,充满着希望和幸福感。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吹奏竖笛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绘画等姊妹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美。

  教学准备:钢琴、竖笛、三角铁、小铃鼓、多媒体、教材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

  营造上课和谐氛围

  二、导入新课

  上节我们学习演唱了奥地利着名作曲家莫扎特的《渴望春天》,配乐朗诵了朱自清的散文诗《春》,感受到“春之声”回荡在我们周围,春天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无限美好的希望,也给艺术家以丰富的创作灵感,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许多,本节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经典的“春之声”作品,进一步去感受这浓浓的春意。

  认真听讲,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承上启下

  导入新课

  三、欣赏音乐

  一)《新疆之春》

  1、播放音乐,启发感受,鼓励学生用恰当词语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

  2、出示主旋律片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介绍音乐家

  4、完整欣赏作品,感受音乐形象,哼唱主旋律。

  1、认真感受,积极发言(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欣赏、感受各部分演奏形式的不同。

  3、欣赏音乐,加深感受,哼唱主旋律。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掌握主旋律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把握

  二)《春节序曲》

  1、播放音乐,启发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鼓励学生用恰当词语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

  2、出示主旋律片段,引导学生对比感受。

  3、介绍音乐家李焕之。

  4、完整欣赏作品,感受音乐形象,哼唱主旋律。

  1、欣赏、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积极发言(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等)。

  2、欣赏、对比感受各部分音乐的不同特点。

  3、欣赏音乐,加深感受,哼唱主旋律。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掌握主旋律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把握。

  三)《春天奏鸣曲》

  1、播放音乐,启发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鼓励学生用恰当词语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

  2、出示主旋律片段,引导学生对比感受。

  3、介绍音乐家贝多芬。

  4、完整欣赏作品,感受音乐形象,哼唱主旋律。

  1、认真欣赏、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积极发言(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等)。

  2、欣赏、对比感受各部分音乐的不同特点。

  3、欣赏音乐,加深感受,哼唱主旋律。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掌握主旋律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把握。

  四)《春晓》

  1、复习朗诵诗歌《春晓》。

  2、播放音乐,启发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理解歌曲的深刻内涵。

  1、齐声吟诵诗歌《春晓》。

  2、认真欣赏、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从文学的角度加深学生对“春之声”的理解。

  四、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引导学生跟唱。

  2、讲解吹奏要领,并示范吹奏。

  3、引导分析乐曲中旋律的异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4、编配打击乐。

  5、班合作演奏乐曲。

  1、随琴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

  2、练习吹奏竖笛。

  3、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为乐曲编配打击乐。

  5、合作演奏乐曲《春游》,感受合奏之美。

  用乐器吹奏来加深学生对春的感受。

  合作演奏乐曲《春游》,感受合奏之美。

  五、创作与表演

  1、播放《春节序曲》第三乐段。

  2、即兴为《春节序曲》的旋律配一段歌词《春节序曲》。

  3、弹琴伴奏,演唱配词。

  4、引导学生编配舞蹈动作。

  5、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

  1、认真聆听,用心感受,展开联想,积极为《春节序曲》配词。

  2、演唱配词。

  3、积极为乐曲编配舞蹈动作。

  4、演唱、跳舞,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创新思维。

  六、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知识要点,激发学习下节课内容的热情和愿望。

  认真听讲,巩固本节课知识点。

  巩固掌握本节课知识点。

  七、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1、熟练掌握《新疆之春》、《春节序曲》主旋律;

  3、熟练用竖笛吹奏《春游》;

  听讲并记下作业。

  布置作业可巩固知识掌握。

  教学后记:

  1、学生对几首乐曲感受、欣赏效果很好,不仅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且更加深了他们对“春之声”单元主题的理解;

  2、学会了用竖笛吹奏《春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3、通过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婚礼场面》,体会芭蕾舞剧的魅力。

  2.通过对婚礼场面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活动,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3.了解单主题变奏的曲式结构,听辨不同段落展现的不同乐器和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段聆听作品,感受作品不同段落展现的不同乐器和情绪。

  【难点】

  加深对单主题变奏曲式结构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芭蕾舞图片,并提问:图片展示的'舞蹈是哪种形式?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图片所示是芭蕾舞,随着芭蕾不断发展,与诗歌、音乐等结合就形成了芭蕾舞剧,顺势揭示课题《婚礼场面》。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歌曲的旋律,并提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情绪是欢快地,速度是中速、稍快地。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可以分为A、A1、A2三个部分,接着教师介绍这种曲式结构叫做单主题变奏。

  (三)分段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作品,提问学生:第一段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部分以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表现了迎亲队伍行进在路上的热闹场面,在此之后,出现一段连续十六分音符密集节奏的旋律,进一步表现了婚礼行进队伍的热闹场面。

  2.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作品,教师提问学生:第二段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二部分乐曲主要以铜管乐器为主,表现隆重的婚礼场景,随后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交替出现,表现礼成后亲友们为新人祝福并与新人逗趣的情景。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三段,并提出问题:第三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三段乐曲转到了下属调上,音乐情绪进一步热烈起来。

  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聆听第二段,说说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何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第三部分后,第二部分的乐曲以变化的形式再度出现,并不断的转调,整首乐曲沉浸在一种热烈兴奋的情绪之中。

  5.完整聆听并哼唱,教师引导学生再一次感受作品情绪的变化,加深对单主题变奏曲式结构的了解。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以芭蕾舞剧为主题,请学生分享其他的芭蕾舞剧作品。

  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单主题变奏曲式,教师呼吁学生要感受不同音乐形式的魅力。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中国的芭蕾舞剧作品。

  四、板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上》

  2、表演歌曲《草原上》

  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 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 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mi sol 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 、5 、6”三个音。(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 3 6 5 ― 6 2 5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

  Ⅹ Ⅹ Ⅹ ―读一读 唱一唱 边拍手边读

  4、 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设计07-25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03-12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6-11

音乐教学设计范文06-04

音乐教学设计榕树爷爷05-13

人教版音乐下册教学设计07-11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7-12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06-30

音乐课教学设计01-23

小学音乐回声教学设计范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