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4 08:06: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华]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华]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捆绑、惨重、协作、积劳成疾”等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难点: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五”“神六”载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神五飞上太空的伟大意义

  2、师:同学们,看了这壮观的一幕,你最想说什么?

  3、小结并板书课题:现在就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搭上时空飞船,一起去寻觅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飞天梦。

  三、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共同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学习目标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选代表轮读课文,师生共同纠错正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五”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结合课文具体语句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五、拓展交流,升华认识

  1、“神五”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3、说说: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还需要什么?

  4、全班齐读“阅读链接”诗歌,结束学习

  布置作业:

  想象“神六”发射太空的情景,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团结合作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默默奉献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勇于探索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锲而不舍

  “神五”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一、课文内容与写作方法介绍:

  《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的世界生动展现在大家面前。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及作文训练的内容,都是发挥想象,说、写自然界的音响或景象。这一组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组元的整体训练重点是,思想上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上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并通过背诵和练笔形式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并学会想象。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标准:

  我在备课时是结合教参写教学目标,但最好是自己对整个组元的理解,备课就备怎样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关于教学切入点:

  针对教学重点的切入点,而不是进入整体课文的切入点,说白了,就是说它不是新课的导入。课前,我设计的切入点是“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它不是整篇文章解决重点的切入点,所以我又设计了课后题中的“说说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这个问题才是这篇课文真正的切入点。

  四、师生活动及重点突破的设计思考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设计师生活动及重点突破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1、教师活动

  2、学生活动动

  3、教法学法

  4、达到目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是我们课堂会做些什么,是预设。而教法学法是强调学生方法的掌握。达到目的则强调是整堂课重点教学内容达成目的。这篇课文在教参上的重点段落是4~9自然段,我以4、5自然段为例说说我的设计,第4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简单地抄上几个重点词句后,我写的“提示语”:“意味深长”是怎么理解的?提示语问完之后,再写上学生的集中理解方法,即学法:⑴根据上下文理解⑵联系生活实际⑶工具书等等。关于第5自然段第二、三句话,教师预设发挥你的想象力,通过角色交换的方法来学习。让学生把自己想成小圆虫或把小圆虫当成人解作事理来理解体会。

  五、生成与反思的书写要领:

  生成与反思的书写是针对预设而言的。应当在相应的栏里。比如,像我在教授第五自然段后,所写的生成是达成,反思则是:

  1、前几个自然段进行了想象能力的铺垫。

  2、角色互换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注意事项:

  生成和反思是围绕整个教学环节的,尤其是教学重点。

  六、关于拓展练习及作业:

  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要依课时而异,比如:第一节课时重在讲读设计时基本是读说训练,语句积累类。上第二课时重在全文梳理,应从?知识与技能,和读写结合两方面考虑。例如是针对这节课的重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我设计的拓展练习是:

  1、语言积累方面:背诵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2、读写结合:说说你观察过的小虫,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说一小段话,这就是针对教学目的:发展想象力设计的练习。

  第二课时的练习里整课的梳理,我设计的练习。

  1、基础练习即学生整体训练。

  2、读说读写积累,动笔写,并标明学生写在哪里(积累本),便于检查。

  3、课外阅读,《新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⑴ 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

  (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⑵ 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⑶ 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⑴ 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⑵ 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⑶ 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

  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

  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

  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

  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点评】

  这项活动受一定的场地限制,最好能够有抢答器之类的工具,并布置好场地,同时可邀请家长朋友参与,帮助顺利完成这次活动。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妨碍、谦逊、挖掘、衣衫褴褛。

  2.理解重点句。

  (1)不需要任何字据,也不需要什么样信誓旦旦的语言,这一切就足以表明她的自律,让“我”肃然起敬。

  (2)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及时伸出热情的手,无论他是富人还是乞丐。

  (3)教师以大地为纸张,以利石为彩笔,用这种最朴素却又极大震撼力的方式,泰然地给我上了最后一节代数课。从这个“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身上,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三)德育渗透点

  正是这些普通人不经意的行为,触发了“我”心灵最深处的思索。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

  关键处处理:

  (1)感受人性美的魅力。

  (2)品味几件小事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

  (4)学习本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帮助学生认识“肤、怠、穗、瘪、搓”5 个会认字和“肌、肤、懒、穗、喉、耕、橘、褐、祸、挽、甸”11个会写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祸事、挽救、沉甸甸”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在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

  做的,结果如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教学过程:

  一、抓对比→突出责任感情朗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是怎样介绍稻草人的样子的?请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你觉得稻草人美吗?

  2、稻草人的责任是什么?你喜欢稻草人吗?为什么?写牛和狗有什么作用?

  二、抓飞蛾→突出善良

  感情朗读第3—5 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

  1、稻草人看到新出的稻穗一个挨着一个,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2、哪些事让老太太笑不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3、稻草人看到蛾子飞来,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从描写稻草人的内心和动作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抓祸事→突出忠诚默读课文第6—8 自然段,自学并讨论

  1、老太太“看一切事情都很好”,“一切事情”指的是哪些事情?想一想:老太太此时心情怎样?(指导观察插图)

  2、主人要走了,稻草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4、从稻草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抓肉虫→突出悲惨朗读第9 自然段,思考

  1、稻草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么?

  2、想一想:稻草人为什么而“痛心”?为什么而“哭了”?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稻草人的感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抓变化→突出中心再次默读全文,找出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1、结合课文,仔细体会他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稻草人》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3、课堂练习。

  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再写下来。

  模仿第2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中心句。

  板书设计:

  稻草人

  稻长新穗 高兴

  小蛾产子 惊恐

  警告无效 愁闷

  吃光稻叶 痛心

  (尽职、忠诚、善良)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预习提示】

  本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情节并不难懂,语句也不难读,历史故事也为学生喜闻乐见,预习时要能理解字词,熟练地读通课文,并考虑课后作业问题。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要重点用于概括人物特点和搞清联系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预习的基础上,从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组织分段,仔细阅读第一大段;开始接触第二大段。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1.题解。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提示学习课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①写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

  ②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成,写的是两个人物间发生的事,学习时还应抓线索以理解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二、指导分段

  1.通读全文,考虑分段要求。

  2.讨论分段。重点研究二、三两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

  三、讲读第一大段

  1.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

  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3.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4、形成的板书:

  22.将相和

  5.小结。

  ①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

  ②挖掘蔺相如的思想品质。

  ③设疑。这个故事与下文有什么联系,与全文有什么关系。(围绕线索考虑)

  ④归纳学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人物特点)。

  四、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

  五、作业

  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仔细阅读第二、三两大段;搞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

  二、讲读第二大段

  1.说出本段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写谁的。

  2.默读,并理清故事情节,抓人物特点。

  3.讨论: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思考,暂不作答。这个故事还是写蔺相如,与其他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

  三、讲读第三大段,先小声朗读后讨论

  ①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写谁,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

  ②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步步退让中,进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③廉颇为什么能负荆请罪,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④故事的结果怎样。

  四、讨论(搞清联系)

  1.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2.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3.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4.形成板书:

  22.将相和

  一、完璧归赵 抓人物特点

  蔺相如 勇敢机智 忠贞爱国 抓线索、联系

  二、渑池之会 ↓

  蔺相如 不顾个人安危 和的重要

  三、负荆请罪 失和的原因

  廉颇 知错就改 言和的基础

  五、作业

  1.熟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

  2.复习生字,练习要求听写的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上两节课内容,朗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巩固字词。

  教学步骤:

  一、复习各部分内容及小标题,进一步明确各部分间,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

  二、通读全文,准确归纳中心思想及人物特点

  1.中心思想:课文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以及他们从国家利益出发,加强团结的精神。

  2.人物特点:

  三、字词练习

  1.讲讲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个成语的理解,练习造句。

  2.听写词语。(见课后作业3)

  将相和教学反思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的时候,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之后,我让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我都给于了肯定,关键是要求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在让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只要他们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没有过高的要求,目的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学生精读课文时,我结合课后“思考·练习”,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先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由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很浓。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于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启发学生课外去研究。这样真正达到了课堂效果。

  本课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思考·练习”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训练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质。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了学生。

  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缺乏频率,当时有些忽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语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重难点指拨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看着幻灯、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背诵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1)出示绘有闰土守瓜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指名学生讲述画面的内容。揭示课题。

  (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准宇音;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

  3组织讨论质疑。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认读和理解情况。

  ①理解下列词义:其间、一望无垠、祭祀、仿佛、无端、素不知道。(教师讲词义、学生写词。)

  ②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见作业本第1题。)

  (2)指名汇报分段情况、井说出自己分段的理由。

  5讲读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第一遍、思考: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写得好在哪里?

  (2)再次引导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进行复述。(要求在复述时能运用“深蓝”、“金黄”、“碧绿”、“带”、“捏”、·刺“等词语。)

  (3)齐读课文第一段。

  6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2、3题。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来表达自己读文所体会到的感情。

  4。了解蝶蛾的样子、聚集在家里壮观的景象。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

  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各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的好处,并学习在表达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进一步学习生字新词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直到学生进一步认读、理解

  1.随即指读生字,找到它在文中的位置,并能说出它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2.快速默读,形成一定的默读能力,快速找到生字、生词,并在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三、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四、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了解大孔雀蛾这种昆虫

  1.由文题中的“晚会”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想象的情境,引领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2.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大孔雀蛾汇集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的阅读兴趣。

  二、通读全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理清文章层次

  三、逐段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抓住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各部分的重点。解本文写作结构上的特点,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并能根据这些依据理清文章的层次。

  2.全文抓住重点词语“难忘”“晚会”来学习,先设想什么样的情景可以称之为晚会。引导学生在由此问题引入下文的深入学习。

  3.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哪些内容是对“大孔雀蛾晚会”的直接描写?哪些是侧面的衬托?

  4.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描写事物的方法,并体会这样的方法的好处。

  5.倒数第二段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能用一段话说出自己由这段介绍所能想象到的画面,指导学生朗读这段,通过重音和停顿的变化,感受这一情景的神奇和自己由衷的赞叹。

  6.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最后一部分与第一段形成了首尾呼应,文章浑然一体。紧扣“难忘”。

  四、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自主梳理总结。

  板书设计

  大孔雀蛾的晚会

  大孔雀蛾的外形特点

  大孔雀蛾晚会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和田的维吾尔》是篇略读课文,也是第二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第二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我本课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方法,采用版块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同时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如文章中比喻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比、前后呼应等的写法。

  一、落实字词的教学

  课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文中出现了许多像“都帕”、“艾得莱丝”等根据维吾尔语音译过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学生是第一次碰到。所以在初读课文后我出示了这些词语,让他们认读这些词语,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他们究竟是什么。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关注作者的写法

  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找找“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来介绍和田维吾尔的风俗特点的”从中知道作者是如何来谋篇布局的,知道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安排材料的。联系这组单元中第七课《藏戏》也是这样安排材料的,让学生对这写法加以巩固。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到在概括几个方面的时候,如果有总起句,可以在总起句中找到中心词,这样概括的方法。因为文中的第二、第四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的。

  在学习“爱土地、爱美、爱歌舞”的几个方面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用“谁能、谁又能”的句式以及连用两个“!”写出了作者的.那份惊叹。抓住“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知道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只用了三个词语就把他们的服装等特点写清楚了。再有,抓住“犹如、又似”这个比喻,感受那份美。

  在学习第一、第七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首尾呼应、对比的写作方法。

  三、利用视频、图片资料创设情境帮助理解课文

  因为维吾尔是少数民族,他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新疆距离我们这里较远,因而课文的内容相对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里面所介绍的风俗特点有些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的。而维吾尔族又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是服装,还是其他都是很有民族特色的。结合课前的提示,我选择了一段维吾尔族的歌舞来导入,让学生在视觉上对他们有一个鲜明的认识。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也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透过文字、借助图片直观的认识他们。在学习“爱美”这个板块中,我也选用了一组反映维吾尔人爱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只要是能看到的地方都会有花的存在。同时也选择了一段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尽可能地让学生走进维吾尔。

  四、以读促悟,加深理解

  文章中有许多作者写得很美的句子,例如“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还有“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这句,设计了朗读的环节,希望通过读来感受维吾尔人对生活的那份热爱之情。

  五、让学生通过想象感知文本

  在学习“爱美”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到最后设计了一个句型的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花儿还会盛开在哪里。本来打算在教学“爱歌舞”这部分内容时,结合“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这句的理解来想象写话。不过试教下来发现时间上来不及,因而今天改用了说的形式,让他们想象还会有哪些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载歌载舞。

  在今天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优美语句,学习本文写作技巧。

  (一)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二)引读入情,感受美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3、交流听读感觉。

  ⑴、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⑵、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⑶、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⑷、齐读课文

  (三)品读悟情,欣赏美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⑴、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⑵、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⑶、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6、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⑴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⑵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⑶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7、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习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四)想象动情,创造美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五)导行延情,升华美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六)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齐去触摸大自然。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训练,使学生熟记大小字母的形体,巩固音序查字法。

  2、巩固所学字词,训练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

  3、训练学生把句子写具体,了解有无定语、状语对句子表达的影响。

  4、通过听说综合训练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加强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明确本节训练任务。

  二、逐题进行练习。

  1、第一题:写出与大写字母相对应的小写字母。

  (1)抽读要求并分析,明确要求意思。

  (2)用呼读音按顺序背诵拼音字母表。

  (3)书写相对应的小写字母。

  (4)幻灯演示答案,同桌互查后改正。

  2、第二题: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1)先拼读每个汉字的读音。

  (2)说说每个字的音节的声母是什么。

  (3)再按音序查字。

  3、第三题:区别形近字,巩固所学字词。

  (1)指名认读每组形近字,并说说每组字字形的不同点。

  (2)指名口头组词。

  (3)书面组同,教师巡视,辅导差生。

  4、第四题:训练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

  (1)出示“寂静”“安静”,指名读。

  (2)说说这两个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4)教师订正答案。

  (5)齐读,体会两个词的用法。

  (6)按照以上方法,完成第2组。

  (7)小结:有些词虽然有某些相同点,但它们却都有细微的区别,所以,在运用时,要先弄清词义,再加以运用。

  5、第五题:填写词语,把句子写具体。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定语和状语的作用(不能教给这些术语)。

  (1)指名读要求,审题。

  (2)指名读例句的第1句话(没有定语的句子),并说说讲的是什么。

  (3)教师读例句中的第2句话(有定语的句子),括号中的词要重读。

  思考:括号中的词是什么意思?有了这个词,句子的意思怎样了?(更具体)

  (4)在1、2两个句子的括号内填写适当的词语。

  (5)自由读句子,体会定语的作用。

  (6)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完成第2组训练,体会状语的作用。

  三、把一至五题写在作业 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听话·说话”和“阅读”训练。

  教学步骤 :

  一、交待本节学习任务。

  二、听话·说话训练。

  1、读对话,明确对话的特点和要求。(①对话多是问答形式。②要求听得专心、仔细,才能答得正确。③对方问话,应先回答再转话题。④对话中应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2、根据对话的特点,要求,以“慰问军属”或“参观×××”为话题练习对话。

  (1)同桌同学自由对话。

  (2)小组练习对话,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互相纠正、补充和完善。

  3、指名对话练习,按要求评议。

  4、教师归纳小结。

  三、阅读训练。

  1、指名读阅读要求。

  2、学生按阅读要求自学短文,教师行间辅导。

  (1)读短文,思考并回答: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借助字典,认识生字新词。

  (3)轻声读短文,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小苗啊小苗,你喝了延河的水,长吧,快长吧!”这句话的意思。

  (4)熟读短文。

  3、讨论:通过学习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作业 。

  1、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自由选择对话内容,课下进行练习对话。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植树》,抓住主要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放大课本上这一题的插图。

  教学步骤 :

  一、交待学习任务: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图画,说、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一段话。

  二、观察口述图画内容。

  1、插图导入 ,整体观察图画。

  (1)出示放大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这幅图主要画的是什么内容,从而得出这次训练的课题——植树。

  (2)边观察边思考,然后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画。

  (1)观察近处的两个同学,衣着如何?各自手里拿着什么?正在干什么?根据他们的样子想象一下,这两个同学各是怎样干的?要求按照植树过程(运树苗——挖坑——栽树苗——培土——浇水)的顺序说说,注意动作要具体连贯。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和三个同学正在干什么,各自的动作、神态怎样,教师在对三个同学可能说些什么,同学们听了怎样,会说些什么。

  (3)观察远处两组同学植树的情景,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4)从整幅图看,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观察后具体地说一说。

  三、用自己的话把整幅图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整地说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提示学生:①并列地说:先说近处两个同学是怎样植树的,再说老师和三个同学谈话,接着说远处两组同学植树的情景,最后说图中的'事物。②有主有次地说:着重说两个同学怎样植树,再次要地说老师和三个同学的对话,以及两组同学植树的情景和有关事物。③有总有分地说:先总的说春天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上植树;再具体地说,两个同学是怎样干的,老师和三个同学是怎样说的,两组的同学是怎样干的。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格式,说说各个同学植树的情况。注意不讲术语,要让学生多说,鼓励学生按不同的顺序说,在说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说法。)

  1、学生自己练习说。

  2、指名说,大家评议,教师点拨。

  3、同桌说,互相补充。

  4、教师归纳总结:看图写话时,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观察图画,并要进行合理的想象。在口述图画内容时,还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四、引导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把整幅图的内容按照要求写下来。

  (在观察的基础上,由说到写,教给学生看图写话的方法。)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1.文言文两则:学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一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大白纸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2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三.出示自学指导(2-3分钟)

  1、按要求读文,理解文意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4)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2.阅读理解

  (1)“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2)谁学下棋?

  (3)怎么学下棋?

  (4)学习结果怎么样?

  (5)《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背诵课文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自导。(10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

  依据自学提示检查。

  1用1-2分钟读学习目标。

  2用2-3分钟.读自学指导。

  3在教师指导下限时自学:

  (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读课文,理解课文,学字词。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背诵课文

  4.反馈、汇报学习成果。

  (1)读写字词,解释词语。

  (2)回答问题。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使弈(yì yí)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

  2、弗若之矣(yǐ yì )。

  3、为(wèi wéi )是其智弗(fó fú )若与(yú yǔ )?

  4、鸿鹄(hú háo)

  5、思援弓缴( zhuo jiao)而射之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弈: 通国: 善: 者: 使: 诲: 惟: 鸿鹄: 至: 援:

  缴: 俱: 弗: 若; 为:

  (三)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

  3.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之俱学,弗若之矣。

  5.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2)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别用“--”和“~~ ”画 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

  5.独立完成当堂练习。

  板书设计 学弈

  学弈→弈秋诲二人弈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

  学弈→弈秋诲二人弈 弗若之

  一人--思援弓缴射鸿鹄(三心二意)

  教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完《故宫》、《青花》、《陆羽和茶经》、《敦煌壁画》之后,对中华文明已有一个点的认识,本文与前三篇课文一样,展现给学生一个点的认识。在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兴趣下,学生学习本文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2.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曾侯乙编钟的历史由来、基本情况和重要价值。

  2.小组交流,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读到写的迁移。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概括出曾侯乙编钟的特点,理解它的重要价值。

  2.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掌握课文内容。

  2.抓住编钟的特点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

  教学资源 PPT课件、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过许多辉煌,比如我们20课学过的“故宫”,21课学过的“青花”,22课学过的“茶艺”,23课学过的“敦煌壁画”,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它就是24课《编钟》。板书课题。[复习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学习之前,我们来看个短片,让我们把时间翻回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庆祝晚会上[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曾侯乙编钟气势的恢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播放视频。

  师:在这场规模宏大的音乐会上,有一种乐器已经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就是--编钟。(课件展示编钟图片)

  教学活动2 畅谈预习成果,启发求知。

  、关于编钟,大家在预习时已经知道了什么?请大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我们分享一下。[这一环节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编钟不是很熟悉,课前搜集一些资料还是很有必要的。既可以让学生去动手查阅,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总结生字、生词,以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得到的知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或者说还想知道什么课文以外的知识吗?

  、学生自由提问,并相互解答交流。[给学生充分质疑的机会。]

  、刚才我们通过交流,了解了一些关于编钟的初步知识,但有些凌乱,不够系统,下面我们通过读课文,认真梳理下课文思路,争取对课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教学活动3 多形式读课文,边读边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放手让学生去读,相信他们能够读懂。]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在小组朗读之后,每组选择一名学生站起来朗读课文。[将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发挥以生带生的优势,给学生一个展示朗读能力的平台。]

  、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自己读的过程中的想法、体会。[课程的设计强调读有所悟,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写出自己有读的过程中的感悟。]

  、同桌互读,找一找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出示学习提纲,再次阅读:①编钟的历史由来②简介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主要特点以及演奏效果。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片:[通过梳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历史由来

  简介曾侯乙编钟 重要价值

  主要特点

  演奏效果 [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放手让学生去找,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答案。]

  、展示学习成果。板书:

  编钟的历史由来。

  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重要价值

  主要特点

  演奏效果

  教学活动4 当当解说员。

  现在我们站在编钟前(课件展示编钟图片),向我们的外国朋友介绍面前的这个东西,请同学们来试试。

  5、除了介绍本文的编钟,你还有兴趣介绍其它的什么事物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迁移。]

  教学活动5 课外延伸:读一读《编钟赋》。

  读了这篇《编钟赋》,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善于把握时机,让学生自由表达。]

  课外作业布置。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习作一:家乡的风俗》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一、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依据一:

  基于阅读教学: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基于习作教学: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留心观察周围,将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出来,能把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基于口语交际:

  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民风民俗,内容有趣贴近生活。通过对传统节日的学习,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美好。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一些有关家乡风俗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适时发挥引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以及合作的愉快,让学生的智慧之光在课堂上闪耀,从而写好习作。

  二、学习目标

  1. 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 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 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三、评价任务

  1.通过回忆课文,总结写法,能够将有详有略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写出自己的实际体验。

  2.通过分享生活实际,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3.通过交流、分享,能够表达自己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通过自评、互评,将习作编成一本风俗集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猜谜导入

  (3分钟)

  活动一

  1.出示含有民风民俗的古诗,如《元日》《九九歌》,分组竞猜。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明确本次习作的两个内容。环节二

  新课教学

  介绍一种风俗

  (20分钟)活动一(8分钟)

  1.出示几个传统节日:元旦、中秋、元宵、除夕,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你了解吗?

  2.补充节日习俗的资料。

  3.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吗?你参与过哪些风俗活动?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先组内交流,然后班内分享。

  初步梳理家乡的风俗,能够对家乡的风俗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体会,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评价目标三)活动二(12分钟)

  1.回顾课文,总结写法。《北京的春节》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通过有详有略的写法,再现了老北京热闹的春节景象(板书:有详有略重点突出)(5分钟)

  2.组内成员分享自己选择的风俗中哪些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来写,进行片段仿写,组内交流。(7分钟)

  通过回忆课文,总结写法,能够将有详有略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写出自己的实际体验。(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新课课文

  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10分钟)

  活动一

  1.说一说自己参加风俗习惯的亲身经历,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说具体。

  2.回顾课文《藏戏》如何把故事穿插进文中。

  通过分享生活实际,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评价目标一、二)环节四总结(7分钟)

  活动一

  1.选择主题,精心构思,编写提纲。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提纲指导(10分钟)活动一(10分钟)

  1.明确提纲要求

  2.对编写提纲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环节二

  完成习作

  (25分钟)活动一(20分钟)

  1.根据写作提纲,完成作文2.明确习作评价指标

  3.小组进行分享、交流、互评、互改

  4.学生的习作片段品评

  能够将有详有略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写出自己的实际体验。(评价目标一)

  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评价目标一、二)环节三

  (5分钟)

  活动一(5分钟)

  鼓励学生将习作集中在一起,编写一本民俗作品集

  通过自评、互评,将习作编成一本风俗集(评价目标四)

  板书内容

  家乡的风俗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编写提纲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05-09

语文的教学设计12-06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2-18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03-07

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04-14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5-03

六年级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04-06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4-07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02-16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