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设情境、借助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通过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2.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通过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借助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教学策略
本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文章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的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教学时可采取如下策略:
1.运用长文短讲的教学理念,紧紧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突破学习难点。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虽然重在叙事,但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领学生走进“叶老先生”为文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采取资料引入、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这些句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既“得意”又要“得言”,补充课外资料、学习叶老修改习作的方法等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
2.作者肖复兴在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两个故事?(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3.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4.学生交流。
5.是什么让你们有这些感受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回到1963年,再现当年的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课文记叙的主要事件,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更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读文后的初步感受,了解学生的原始认知,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感悟文品,学习习作之道
1.叶老是怎样给“我”修改作文的?请你读课文1~5自然段,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
2.学生读书,圈画语句。
3.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预设学生说到第3自然段。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假如你就是肖复兴,你有怎样的感受?(叶老改得认真)哪些字词给你的感触最深?
(2)带着感受再读这句话。
(3)出示插图:叶老为肖复兴修改的作文原稿。
在这篇1400多字的作文中,叶老为肖复兴修改的地方多达140余处。而在这些修改中,每个标点、每个字,叶老都关注到了,像这样的修改,几页稿纸上密密麻麻的!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呢?(叶老对待文章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4)带着这种崇敬,谁来再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
(5)你知道吗,当时叶老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他的工作该是多么繁忙!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如此认真、细致地为“我”这样一位15岁的初中生修改作文,此时的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6)带着你的想法,再读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引入课外资料,通过图片、数字的说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叶老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4.预设学生说到第4自然的内容。
(1)大家再默默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想想你从叶老的批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2)学生交流。
用字准确;长句断成短句;删除多余的字词,使句子干净、规范;用词确切……
(3)再次出示插图,寻找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老师总结:此时此刻,我们又想到了叶老在百忙之中为“我”修改作文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5)这千般感受化为一句话,谁来读读?
出示课件: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6)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温暖、舒服)带着你的感觉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再次利用课外资料学习,使课外资料的使用率得到提高;同时,在学习叶老修改习作的方法时,不仅让学生收获了方法,更让他们对叶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产生了崇敬之情。
5.预设学生说到第5自然的内容,出示叶老给“我”的评语。
(1)从这评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家对一个中学生的肯定,帮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2)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
6.刚才,我们和15岁的肖复兴一起仔细地翻看、感悟了叶老修改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按照“为什么修改、怎么修改、我的感受”这样的顺序进行叙述,把叶老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前5段的学习,让学生理清作者叙述的顺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三)感悟人品,学习做人之道
1.肖复兴是幸运的,他的作文得到叶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还有幸走进了叶老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动了。请大家读课文6~10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学生读书,圈画语句。
3.读书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第9段内容。
出示课件: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亲切、认真、质朴)
(2)本文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减,原文还有这样一些描写,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补充资料)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3)读完,你又有什么收获?(平易近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与叶老见面的真实感受。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4)请继续读课文,作者看到了什么?(一墙的爬山虎)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5)在课文中,作者还写了一处爬山虎,请读一读这两段话,想想爬山虎给了你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6)学生读书,交流。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爬山虎美、有生机)
(7)这确实是一幅幅很美的画面,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了一种美的意境。可这美的意境仅仅是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吗?(不是)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品的完美融合!你看,作者这里描写景物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品行啊!
【设计意图】爬山虎是文章的主线,课文中几次描写了爬山虎,内涵深刻,有丰富的意象与意境,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去想,有了感情的沉淀,形成自己阅读文本的体验后,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描写爬山虎句子中的深刻含义,缓缓地走进“叶老先生”为文为人的世界,加深对叶老人品的认识并产生敬意。最后通过写景与写人的写法关联,让学生学习这种借景抒情的习作方法。
4.叶老与“我”的故事讲完了,作者的感触更深了,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1)作者为什么说“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出示课件:作者资料。
(3)正因为有了叶老的帮助,肖复兴才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了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所以,他感慨道──
出示课件: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4)这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不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作为当时年仅15岁的肖复兴,在30年后回忆起这两件事,仍然觉得──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5)所以,每每回忆往事,肖复兴总有这种感觉。
出示课件: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非凡”的意义,感悟“绿”的意义,在引读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幸运来自于叶老的影响,爬山虎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如同叶老为文为人的品行,永远陪伴、鼓励着我们。
(四)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2.练习用本课学过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2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
⒈投影片A、B
⒉投影片(课文插图)
四、教学过程:
㈠自读:(第一轮)
⒈明确自学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A]
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
⒈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⒊解释词语:(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
步骤: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推荐:推举,介绍。
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
删掉:(演示)
颠倒:(举例)
典雅:优美不粗俗。
融洽:彼此感情好。(谈得投机)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蕴含:包含。
受益匪浅:匪,不、非。受益不浅。
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样,模范。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第二轮)[出示投影(小黑板)B]
⒈明确自学要求: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㈣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 )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业: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对文末句质疑并解答。
⒊附:试改《一张画像》第四小节。[投影片(小黑板)C]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会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目标1,2。
2、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
投影片c、d、e、f、g。
肖复兴的书<<日子的回忆>>,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发表文章的报纸<<文汇报.笔会>>。
模式运作图示:
第三轮自读,读懂,理解课文
第四轮自读,读出,拓展延伸
一、自读:(第三轮)
1、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3)连线:(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
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示投影)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1)大字报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3)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4)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5)引读54页<<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第二节:(读──改──读)
(6)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大气候:大成就。两大收获: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
(7)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比我们收获大?(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
(8)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1、意外;2、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谈融洽。)
(2)交流:这次谈话使“我”─────。(投影片)
二、自读:(第四轮)
1、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读11小节。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出示书《日子的回忆》,他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文汇报.笔会>>,<< 今夜无法入睡>>。)
三、作业:
1、造句:受益匪浅堪称楷模
2、修改<<一张画像>>第5小节,再次同叶先生赛一赛。(出示投影片)
附: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
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还记得《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留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吗?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爬山虎,我想用一个字来形容它(美)接下来老师将带领你们去感受文中的另一种美——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抓重点事例,找重点词句,领会人品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两件事。
1、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明确:一是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却存在很多毛病;二是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初中生的作品;三是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3、课文哪句写出了作者对叶老先生的印象?
明确:“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片断展示一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
4、小结
读到这里,我们心中对叶老先生也会产生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激。
5、叶圣陶老先生不仅为我修改了习作,还为我写了评语,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并说说从评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我的肯定,帮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二)学习第二部分:
肖复兴是幸运的,他的作文得到叶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还有幸的得到叶老的邀请,走进了他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动了。
1、轻声读课文6—10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A、课件展示: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B、小组合作学习: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带感情朗读句子
2、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看到爬山虎的感受,生动而形象。对爬山虎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高兴、兴奋的心情,这种通过对爬山虎的生动描写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我”通过与叶老的交谈,不仅感到叶老亲切随和,而且由衷地敬佩叶老渊博的学识多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融合景与人之美,升华情感
1、师小结: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让我感受到了他对工作认真的态度;邀请我做客,又让我体会叶老先生平易近人、关爱下一代的品质。作者把对叶老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倾泻在这绿绿的爬山虎之中。于是,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优美的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来读读写爬山虎的'句子吧!(课件再次出示:)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文章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扬认真负责、平易近人的叶圣陶先生,在作者的笔下,景物的美与人格的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有叶圣陶这样一位文品和人品堪称楷模的作家的鼓励,对肖复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所以他才在文学创作之路上越走越远,他感慨道──课件出示12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3、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为什么总是那么绿着?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四、课堂小结
作者心中的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叶圣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感动也会永远存在着,他批改作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以及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都值得我们学习。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2、课外阅读《稻草人》
板书设计:修改作文 文品 一丝不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邀我做客 人品 平易真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内容和题目的关系,体会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品质,懂得学作文应学会做人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品格,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肖复兴的生平资料和课文内容片断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谈话:
⑴ 我们前面学过《爬山虎的脚》那篇课文,还记得那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叶圣陶)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肖复兴)怎么知道的?(从叶圣陶的批语中知道的)想知道肖复兴是什么人吗?放投影片,介绍肖复兴。
⑵ 看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这位作家笔下的爬山虎是否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一样;这篇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一些什么情况)
2、导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读准字音,初步掌握生字新词。
⑵ 说说课文内容:
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本文讲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事。)
② 读后有什么初步感受?
(感受到叶圣陶先生做事的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人品。)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提问:
课文介绍了你想知道的内容了吗?你有什么发现?(课文没有重点介绍爬山虎,而重点在写人的事。)可课文却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知道为什么吗?为了弄清楚题目和内容的关系问题,我们还是先来理解课文所写的第一件事,看从这件事中我们会感受到什么。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事?围绕这一件事,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情况?
⑵ 回答以上问题。
(写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的事。分别写了为什么帮我修改,是怎么修改的,以及我的感受。)
⑶ 再读课文,讨论:
从这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感受到叶圣陶做事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品格和作者感激敬佩叶圣陶的'感情。)学生边回答问题,边进行感情朗读练习。显示投影课件:
课件1: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课件2:
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课件3: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课件4:
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⑷ 分小组讨论:
你从中学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⑸ 班上交流:
① 认真,一丝不苟;
② 修改用错的词,尽量使语言准确规范。
③ 删掉重复罗嗦的词句,使语言准确简练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中写的第一件事。通过这件事的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大作家叶圣陶的文品和人品,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敬佩和感激之情。那么课文内容和课题到底有什么联系,下节课再继续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受益匪浅”、“身临其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学习叶圣陶优秀的做人品质。
3、从文中学习修改作文以及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给课文划分段落。
3、自学生字新词。
4、找出不懂的问题。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点
1、划出有关叶老修改作文的语句。
2、叶老是用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作文的?
3、归纳总结出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引导学生体会出叶老的良好品质。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受
1、学生自读叶老的话。
2、利用重点的词语体会字句中含着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这个句子,体会叶老的人品、作品,体会从叶老身上得到的启示和教育。
4、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并体验作者的感受。
四、整体升华,学习方法
修改作文的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篇、荐、删、匪、沫、雅、诀、颠、洽、蕴、堪、楷。
2.新词:推荐、规范、受益匪浅、隔岸观火、一丝不苟、身临其境、蜚声文坛、堪称楷模。
3.重点句:
(1)这不仅使我看到了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2)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读课文、抓重点句段、体会叶圣陶先生认真、质朴的,以及对学问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作者通过描写叶老先生院子里的爬山虎,暗指给作者以深刻印象的叶圣陶先生,表现了作者对这位人生导师的崇敬和怀念。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放方法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来理解,使他们懂得不下苦功夫,不认真是写不好作文的;同时启发学生联系到其他事情,无论学什么,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十分投入,下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用笔勾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联系课文,加深理解。
2.组织交流、理解课文脉络,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郎读课文。
5.质疑问难。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受益匪浅”、“身临其境”造句。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生字中“删”是翘舌音、“篇”、“删”、“颠”、“蕴”、“堪”都是前鼻音,要注意读准,“沫”和“味”字形相近,注意区别,右半部是“末”,不是“未”,不要写错。“荐”字下半部是“存”,不要错写成“在”。“诀”与“决”字形、字义都不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辨和正确使用。
理解词语
推荐:推举,介绍。
规范:标准,典范。
受益匪浅:受益不浅。
隔岸观火:形容与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态度。
一丝不苟:一点也不马虎,形容非常认真。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蜚声文坛:在文坛上很有名气。蜚声,扬名,很有名望,文坛,指文艺界。
堪称楷模:可以称得上模范。堪,可以,能够,足以。
(2)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3)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学生自悟。
(1)导入语。
我们学习过《爬山虎的脚》一课的作者是谁?(叶圣陶)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写到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一课的作者是谁呢?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从课文中能看出来吗?(是肖复兴,从叶圣陶先生对作文的评语可以看出来。)
(3)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主要是讲叶圣陶先生修改肖复兴的作文,还请肖复兴到他家做客。)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你们读过他写的哪些文章?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让学生自由背诵,教师酌情表扬鼓励。)
(4)讨论分段。
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
(从开头到“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是第一部分,讲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后面是第二部分,讲“我”在叶圣陶先生家里做客。)
第一段(1—4自然段)讲叶圣陶给“我”修改作文。
第二段(5—10自然段)讲到叶圣陶先生家做客。
第三段(11自然段)讲这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1.看一看这篇课文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些学生读读画出的句子,教师选择特别重要的,提醒大家都做上记号。)
3.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4.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让学生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么改的,这样改好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5.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
6.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作者不仅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7.贴出用大字抄写的部分修改稿。
(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
①“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却”字。
②“口里还不住地呐喊”,不真实。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来就和画面一致了。
③“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将“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
④“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改为“几何课本”
⑤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8.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肖复兴也很受启发。比较一下,是我们的感受深,还是肖复兴的感受深?(是肖复兴的感受深)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吗?(找出“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读一读。)这句话你们懂吗?(教师析书“受益匪浅”,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观火”,比喻看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身临其境”是亲自经历那个事情的意思,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别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
9.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见面后,叶老先生给作者又是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从叶老让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在门口等候、握手、亲切的交谈可以看出。)
(2)勾画出课文中几次与叶老的谈话和谈话的内容。
(共三次。第一次说:“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理科的书”第二次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第三次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3)请同学们谈谈对叶老的三次说话的内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知识渊博。
第二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学好历史。
第三次,告诉作者写作要真实、要能反映现实的生活。)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做一个作家应该有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品,像他那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写文章也应该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当时肖复兴才15岁,还是个孩子,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课文中说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这样讲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意思是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10.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教师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著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8年20多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也说明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读全文,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推(荐,存)融(洽,恰)(生,身)临其境典(型,形)
(3)作业答案
①颠倒 融洽 典雅 删掉 身临其境 缩短
②推荐 融洽 身临其境 典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
(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2、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让学生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么改的,这样改好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
4.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作者不仅看到自己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5.看资料袋《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修改。
①“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却”字。
②“口里还不住地呐喊”,不真实。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来就和画面一致了。
③“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将“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
④“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改为“几何课本”
⑤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用六个方法进行修改。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2、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3、把长句断成短句;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6.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肖复兴也很受启发。比较一下,是我们的感受深,还是肖复兴的感受深?(是肖复兴的感受深)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吗?(找出“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读一读。)这句话你们懂吗?(教师析书“受益匪浅”,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观火”,比喻看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身临其境”是亲自经历那个事情的意思,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别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见面后,叶老先生给作者又是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从叶老让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在门口等候、握手、亲切的交谈可以看出。)
(2)勾画出课文中几次与叶老的谈话和谈话的内容。
(共三次。第一次说:“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理科的书”第二次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第三次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3)请同学们谈谈对叶老的三次说话的内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知识渊博。
第二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学好历史。
第三次,告诉作者写作要真实、要能反映现实的生活。)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做一个作家应该有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品,像他那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写文章也应该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当时肖复兴才15岁,还是个孩子,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课文中说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这样讲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意思是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10.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教师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著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8年20多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也说明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读全文,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小练笔:文中的叶老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用词不当
长句改短 一丝不苟
批改作文 调整顺序 平易近人
重复啰嗦
错别字、标点
教学反思: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4、感受叶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挂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们把字音读准了没有,一边思考爬山虎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1、学生交流
2、作者第一次看见爬山虎是在什么地方?咦,这就奇怪了,一个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一个是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他们是怎么相识的呢?(学生答)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叶老是怎样为“我”修改作文的吧!
四、学习“修改作文”的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们修改的文章,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学生答,教师出示句子
“映入眼帘的是……直线、曲线?
①叶老为我修改的怎么样?从哪个词感受的到?
②“密密麻麻”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叶老修改的作文吧。
③教师出示文章,指导朗读。
3、回到家,我们仔细看了看哪文章,发现叶老还为我修改了哪些地方?
4、学生答,教师出示句子
“题目《一张……准确性》。”
①“一张”和“一幅”究竟有什么区别?
②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③还改了哪些地方?
5、学生答,教师出示句子。
①引导交流:叶老为什么要把“书皮”改成“包书纸”?
②指导朗读。
6、叶老为肖复兴修改的作文大约有150处,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作者有什么感受?
7、教师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春风拂面。”
①理解“春风拂面”。
②指导朗读。
③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
④这时的你觉得叶老是个怎样的人?
⑤学生交流。
⑥小结。
过渡:叶老不仅为我修改作文,在这年暑假,他还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
刚进里院,我就看到了一墙的爬山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五、第二部分“请我做客”
1、教师出示句子“刚进里院……迷离的光点”
① 这几句话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②这个爬山虎真的会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吗?为什么这样写?
③学生交流。
④小结
2、同学们默读8、9自然段,思考:见面时,叶老又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①学生交流。
②出示挂图,大家看,叶老脸上带着微笑,仿佛在说些什么?
③学生交流。
④引导想象交谈的内容。
⑤教师补充资料。
⑥引导理解”融洽”。
3、在这一老一少聊的那么投机……让我们来看看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出示句子“落日的余晖……虎虎有生气”。
①指名读。
②这里主要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③这里仅仅是写爬山虎有生气吗?还有谁有生气?
④别看叶老年纪大了,但他和一个中学生聊的'非常投机,你看他的心理就像----
⑤再次齐读。
4、学到这儿,你会告诉我--叶老是一个( )人!
① 学生交流
② 其实文章中有一个非常恰当的句子,告诉了我们他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
③ 出示句子,齐读。
④聪明的孩子可以把它读成一个词语。(板书:堪称楷模)
5、让我们来看看第三次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出示句子“在这个……那么绿着”。
①作者15岁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话。
②教师出示相关资料。
③为什么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你读懂了吗?
④学生交流
⑤所以我们说那片爬山虎不仅绿在墙上,还绿在了哪里?再次齐读课题
六、拓展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在你们生活中,哪些人对你有过帮助?让我们来分享你的故事吧。
七、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把这个故事写在日记本上。(写的时候可要注意了,一定要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9
【教材解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课文借抒情景,感人至深,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 感受叶老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 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叶老和肖复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叶圣陶,导入新课
1、出示叶圣陶照片,简介。1988年,叶老先生在北京去世,作家肖复兴为纪念他,写下了这篇文章。
2、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出示叶老照片,介绍叶老及肖复兴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叶老的慈祥的面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与叶老的距离。】
二、出示重点语句,概括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在选作课文时做了改动。课前大家也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试着说一下在文中肖复兴回忆了他和叶老先生的哪两件往事?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
(1)读准“堪称楷模”,理解意思。
(2)那么,在肖复兴的眼中,叶老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呢?
(板书: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抓住课文的中心句,直奔主题,引领学生学习全文。】
三、感受作品“堪称楷模”
1、简介《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小学教育,是最早为小学生编写课本的人。
2、出示学生学过的叶圣陶的文章:《小小的船》、《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引读重点句子。
3、出示叶圣陶童话故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的作品开创了中国20世纪童话创作之先河。
4、出示叶圣陶先生更多的作品集:《倪焕之》、《脚步集》??
师总结:他就是用这样的作品陶冶着我们的心灵,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所以说他的作品——堪称楷模。
【设计意图:在这里再现学生熟悉的叶老的作品,补充叶老的相关作品资料及对后人的影响,不仅回顾旧知,感悟“作品——堪称楷模”,还让学生对叶老先生产生亲切感,并带着对叶老的崇敬走进课文,从而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四、品味人品“堪称楷模”
(一)学习“修改作文”一部分
叶老先生曾说过“要作文,先做人”,那他又具有怎样的人品呢?
1、找出作者看到叶老修改后感受的句子。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fú)面。
(1)指导读准“春风拂(fú)面”,“春风拂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下这个词语。
(2)谁再来读这段话,把春风拂面的感觉带给大家?
(3)叶老先生怎样的人品让我有了春风拂面的感觉?(板书:平和)
【设计意图:“春风拂面”这个词语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读得准确,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词语表达的意境,运用这样的方法,既“得言”又“得意”,学生很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叶老的人品。】
2、叶老先生为“我”的作文做了哪些修改呢?(出示叶老的修改原稿)
(1)出示句子: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理解“密密麻麻”,指导读句子。
(2)比较“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同?这样用字就准确了。
(3)比较“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和“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改前和改后有什么不同?
(4)像这样的修改,文中还有很多呢!(出示原稿)补充: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原稿仅仅有1500字,而叶老却为他修改了160多处,你从这样的修改中体会到什么?
3、总结:是啊,这就是大作家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呀!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出示,齐读)
【设计意图: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要学会用两只眼睛读课文,一只眼睛读文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要看见文字背面的意义”。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出示叶圣陶
先生修改的原件,并补充原稿中叶老修改的处数,让学生带着自己看了原件后的体会品读重点句子,学生除了用“一只眼睛”看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还很容易用“另一只眼睛”看到叶圣陶先生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突出学习重点。】
4、找出叶老为“我”写的评语,这段评语中叶老先生指出了“我”作文的哪些优点呢?为什么在他的评语里写的却全都是“我”的优点呢?
5、补充资料:叶圣陶先生当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而且担任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工作繁忙,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孩子们认真地修改作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作者肖复兴,看了这样的修改,这样的评语,你又有什么感受呢?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吧!(再读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段写作者感受的话,包含着作者对叶老先生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通过补充相关资料,设计情感暗示,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深情朗读,便能读出韵味,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学习“邀请做客”一部分
未曾谋面,却让人如沐春风,那么当作者亲眼见到叶老先生时,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属于回忆文的体裁。
上课伊始,以肖复兴的一段话导入,引出一个偶然的故事。然后直接导出,课文一共讲了两件事,说说分别是什么。学生在预习中已经了解,所以能够迅速找到,但是概括语言不够简练。接下来,通过事情联系感受,画出“我”在这两件事情发生后的感受。学生汇报后,任选一件事情读一读,哪些词句让你的心头有暖暖的感觉,圈画下来。
学生汇报第3段,找到密密麻麻,链接课后修改后的作文,体会第六段中心句。学生汇报第五段,体会中心句。教师讲述课外资料,学生体会中心句。
此时出现本文的学习方法,通过事情,借助资料,体会感受。然后利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件事情。学生汇报第九段,抓住“融洽”“融化”来学习体会叶老先生的平易近人,以及作者自身的感动。最后齐读第九段,第十段。出入有关叶圣陶老先生的资料,体会感受。
整体分析后,要关注事情是怎么来写的,它和感受之间有什么顺序。学生在这里似乎没有明白问题,所以反映并没有那么快。其实就是想渗透写作手法:事情在前,感受在中;事情在前,感受在后;感受在前,事情在后。
最后,质疑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学生汇报3次。一起来看这三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在这里出现了问题。教师引导,结合事情和作者的感受来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其实,课后我觉得在开始提问题时就可以这么提。学生汇报感受,再次理解课文,理解题目。“那”字有什么作用?与这相对,告诉了我们这是一篇回忆文。出示并介绍这篇文章的副标题,升华主题。
接下来,引出同类写法的毕淑敏的《对我最重要的人》,通过事情,体会感受。进行了好书推荐。然后我利用时间,让学生进行了小练笔,写一写对你影响最深刻的人或事。
把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用一节课来讲解,对老师来说有难度,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受益匪浅。把学到的方法立刻运用到写作中,学生们才能学以致用。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1
【教学理念】
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已知经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简介课文作者: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2、设疑:回忆了什么事情?
二、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学习词语:一篇 翻到 推荐、眼帘、几页 删掉、动词 燥热、握手 融洽、黄昏、客厅 模模糊糊
用生字组词练习,开火车。
读读词语:规范、莫名其妙 堪称楷模 余晖 窗棂 沉郁 摇曳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暂时不解决,等到读课文时再理解。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
板书:
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3.谈谈其他收获。
4.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理解部分词语。
5.练习朗读: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或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然后展示朗读。
三、学习修改态度——一丝不苟
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幻灯迅速而过,问,叶老修改的怎样?
2.学习第三节,肖复兴是怎样把你们讲的句子写下来的?指名读,说说,从哪个词体会到修改的认真,修改的多?
3.看到这么多的修改,我当时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愣住了?请用“居然”来说一句话。(我都获得北京市大奖了,居然还能改出这么多的毛病;一个大作家修改中学生的文章居然这么认真,真是从未见过。)
4.朗读指导:吃惊、敬佩。
四、学习第四节——修改方法
1.到底是怎样修改的?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修改方法?有几条,请标在书上。默读第四节,批注阅读。
2.谈谈修改方法,并从课文中找到例句。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
(2)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3)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如包字。
再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谈谈还有什么修改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
(5)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6) 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3.总结: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4.当我读完叶老修改的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理解: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朗读句子。
五、书写生字。指导书写:荐、翻、昏
六、其他作业:作业本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2.修改方法六条。
二、运用修改方法自行修改肖复兴作文中的一段话
画完后,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画给拿走了。我生怕让老师瞧见,就急忙说:“别闹,别闹,回头再让你开眼……”我刚一回头,哎呀,糟糕!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
我立刻紧张起来,新就像刚上岸的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我的心在打鼓,想:“大祸临头了,这顿‘斥儿’算挨定了!”忽然他又把画放下,望了望了我,只轻轻地笑了一声,象开玩笑似的说:“得不错啊,不过是个‘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没那么长。“说完走会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
交流修改地方。
出示原文修改,再次领略到叶老的一丝不苟。
三、学习评语的激励作用
1.默读思考,为什么能树立我写作的信心?
2.回答,我是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什么?
四、会见——感受人品
1.引言,肖复兴从叶老的修改中感受到叶老是一个的怎样的人?认真、平和
生活中的真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快速默读6-10节。
2.交流句子。
3.课文到此为止,与课文题目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题目应当取做什么比较好。
五、研究题目
1.课文中几次写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划出来。
2.细细的读,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3.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借景抒情。
4.还在“借物喻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要点归纳:见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的教导,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叶老的风范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六、感悟“非凡”影响
(出示句子):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你们知道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
(3)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
在肖复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七、作业菜单
1、背诵并默写片段。
2、推荐阅读:《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著)。
3.写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附:板书设计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学生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文篇幅较长,
11个自然段,约两千字,在学习上有难度。考虑到在此之前,学生已有“速读”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学时,本着“用足用好教材”的理念,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速读理解课文,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抓点带面、以简驭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人品,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对待祖国下一代的热切关怀和希望。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链接作者的文学之路,品味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方法】
以问促读 以读代讲 读中感悟 品味哲理
【教学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回忆,引入情景
师:1988年,叶圣陶先生逝世了,92年45岁的肖复兴为了纪念叶老先生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回忆于发生在30年前的自己少年时代的故事,师恩难忘,是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多少年过去了,肖复兴没有忘记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更没有忘记他家院子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主动的通过文本去亲身感悟文章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感情,此刻教师的深情导入就显得恰如其分)
二、精心提问,走进文本
师:今天,就让我们饱含深情与作者一起回到30年前,一起去感受那难忘的时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书边思考:(生读书,音乐起)
1、读书思考:
①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从这几件事中你可以感受到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文中有几处描写爬山虎?划出相关词句仔细品读,并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③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的内在含义。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指出,阅读是学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不可以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理解。因此,精心设计问题,以问促读就格外重要。整篇文章三个问题的提出,是让学生通过自己静心读书后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理解重点,分层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提高认识,升华感情。可谓用心良苦)
2、多层品读
①引导学生从叶老帮“我”修改作文这件事中,通过去品析和感受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师小结:叶老先生的修改如此认真,他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象春风一般吹进了作者的心里,让作者从此对写作充满了信心。板书:一丝不苟
师过渡:如果说叶老的修改让我受益匪浅的话,那么当作者真正与叶老先生亲密接触以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觉得叶老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②引导学生从邀“我”做客这件事中去感受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
师小结:是啊,一个蜚声国内外文坛的伟大文学家,能如此亲切的与一个5岁的'中学生促膝长谈,象朋友更象是亲人,此时,作者又有怎么样的心灵感动啊。学生齐读:“心被融化了”,是被叶老先生语重心长的教会和平易近人的人品所融化了。板书:平易近人
(设计意图:学生在品词析句、反复朗读、联想想象中获得作者最真实的感受。学生自由读文后,以大问题入手,从课文中相对应的部分进行搀扶、点拨,通过品一品、读一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格与人品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3、感悟人品
师总结: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谈论和交流,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活了,他完美的人格不仅深深的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更是深在了作者的心里。
(设计意图: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以“我”为线,通过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邀 “我”做客的事,从中感受到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一条以“爬山虎”为线,两次对爬山虎的描写语句含义深刻,实际上是暗示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前进。第一条线为明线,学生容易理解,只有理解了叶老的人品才能为理解第二条线打下基础和铺垫。为此我着重围绕这第一条线索设计问题,简明扼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不仅知道学什么更要明白怎么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感受,变知学为乐学。)
三、难点解读,感悟语文
1、通过阅读和理解两次描写爬山虎的词句,去体会和理解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Δ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Δ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理解感悟句子
(1)师:从作者对爬山虎的这两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学生!
师:此时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师: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
师: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绿里跳跃着、闪烁着他的那份高兴、那份激动。
师:那如果你们的年龄是早晨8、9点钟的太阳的话,那落日的余辉实际是暗指谁?那文章中落日的余辉照耀的爬山虎指什么?
师:从这处描写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是啊,是叶老的教诲和鼓励,使我写作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师总结:作者两次借景抒情,写出了自己见到叶老的喜悦和激动,写出了沉甸甸的收获和自己美好的憧憬,让我们用心感受,再次诵读这句话,把作者的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音乐起)
3、深情朗读,走进作者。
(设计意图: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以“我”为线,通过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邀 “我”做客的事,从中感受到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一条以“爬山虎”为线,两次对爬山虎的描写语句含义深刻,实际上是暗示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前进。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设计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语揣摩其含义来突破。课文的这部分着重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本着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水到渠成,让学生真正感悟和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美叶老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的作品和人品!用一根隐形的丝线---叶老为“我”燃起了绿色的希望而把整篇课文交融在了一起。学生深情的朗读加深理解作者用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的匠心独运和内在含义。)
四、悟读课题,升华情感
1、课文结尾写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总是那么绿着?
(1)理解意义非凡
(2) 理解总是绿着
课件连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给肖复兴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在他日后的成长中,他始终牢记叶老先生的鼓励,不断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看他的主要成就:肖复兴,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
师:作者通过看叶老修改的作文以及和叶老的亲密谈话,他不仅学会了写作文更懂得了要象叶老那样认真的去做人,也就是作文先做人。板书:作文先做人
学到这儿,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已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美叶老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的作品和人品!
(3)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此时此刻,我想大家的心情和老师一样,铺满了绿色,那就让我们拿起书来,饱含深情读最后一句话,把这份浓浓的绿色读出来吧,传向四面八方,感染在坐的每一个人,让九泉之下的叶老先生也听到我们对他的感激的声音。
2、深情诵读课题,再次升华感情。
师:多年过去了,作者始终难忘叶老对他的教诲,一想起叶老,我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份绿色已深深的融入了他的生命。齐读课题。
请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再次读一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设计意图: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读书见解,通过读书和交流,学习如何真正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字里蕴涵着的感情的读书方法。使学生自己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真正可以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一次次深情的朗读加深理解作者用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的匠心独运和内在含义。)
五、作业设计,积累运用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用学过的方法,带着感恩的心,写写我们身边对我们有过帮助的那些老师、亲人、朋友吧。
(设计意图:这才是做到了读写结合,更好的诠释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邀我做客
一丝不苟 平易近人
(绿)作文先做人
教后反思
通过反复琢磨,我决定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把修改作文这部分作为略讲内容,只是通过提问让学生简单感悟如何修改作文。而是着重把力量放在了感悟叶老的人品对作者一生的影响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我站在“伴奏者”的角色上,让学生在品词析句、反复朗读、联想想象中获得作者最真实的感受。学生自由读文后,以大问题入手,从课文中相对应的部分进行搀扶、点拨,通过品一品、读一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格对作者一生的影响。课文的后半部分着重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我本着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水到渠成,让学生真正感悟和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美叶老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的作品和人品!用一根隐形的丝线---叶老为“我”燃起了绿色的希望而把整篇课文交融在了一起。学生深情的朗读加深理解作者用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的匠心独运和内在含义。
我个人认为,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要敢于创新的使用好教材,就本课而言,更应该着重体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性教育和培养,教育学生要有上进心的同时更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我们周围每一个给过我们帮助的人,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用笔用心把一腔的真情抒发出来。这才是做到了读写结合,更好的诠释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学生课中的个性理解和深情朗读,让我感动于他们的投入,感动于他们的成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
3、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 眼帘 删掉 规范 燥热 融洽
黄昏 客厅 余晖 蕴含 摇曳 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读读、想想、画画。
边默读边想边画:叶老是怎样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读读、说说。
a、分组读读各自所画的句子,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品味出叶老是个怎样的人。
b.指名汇报。
c、指导朗读。
3、议议、记记。
a、分组议议:通过看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参照课后的批改稿,联系个人实践总结今后写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b.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深读课文,突破难点
1、通过比较,体会内涵。
将直接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语句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
2、感悟词句,升华感情。
抓住“绿”字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感悟出作者对叶老的感情。
3、积累语句,丰富语言。
把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
三、通读课文,回归整体
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解决揭示课题时的疑问。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助,写下来,并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理解“推荐”“愣住”“春风拂面”等词。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感情朗读,初步感受具体事例+心里感受的写作方法,并尝试积累运用。
3、 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叶老真诚、质朴的人品,对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对祖国花朵的关怀与热切期盼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课揭题
1.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位老人是——叶圣陶老先生。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堪称我国文坛巨匠的大作家吧,因为,我们要学习一篇与他有关的课文,那就是由著名作家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读题时慢一点,意味深长一些)
二、 反馈预习 整体感知
1. 同学们已经对课文做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来考验一下,有信心吗?
2. 反馈难读的语句,随机正音解意。
3. 谈谈你预习之后,读懂了什么?
4. 理清脉络: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5. 预习课文时,你心中又涌起了哪些疑问?
三、 重点段研读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读第一件事。
1. 默读1—5自然段,找到具体描写叶老先生给肖复兴的作文进行修改的语句。
2. 反馈,朗读。你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或短语来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吗?(修改符号 字词句的修改 简短的评语)
3. 你想看看这份文稿吗?出示:修改的文稿
4. 师:面对这样的修改,你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呢?
5. 面对这样的修改,肖复兴也有产生自己的心里感受呢?快速浏览,找到相关的句子。
6. 重点品读: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读读这句话。
感悟:“春风拂面”的意思?(像春风一样吹过脸颊,带给人无比舒服和温暖的感觉)
师: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感受,请你联系3个修改,谈谈自己的理解。
1)“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a)从“密密麻麻”、“到处”看出(叶老修改作文非常仔细、非常认真,从而让人感受到叶老对肖复兴这么一个普通中学生是多么关心),所以让肖复兴产生了“春风拂面”的感觉。
(b)感悟“愣住”:愣住是什么意思,(呆住,傻眼)。当时作者怎么想?
(c)师:这样的一份惊讶,我们该如何读好这句话呢)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d)师:透过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我彷佛看到了,夜晚的灯下,叶老……
师小结:想到这些,我们由衷被这位老人所感动,这份感动带给作者心灵上的温暖,就如——春风拂面。带着这样的一份感动,深情地齐读。
2)出示第四自然段(还有哪些修改让作者在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的同时产生春风拂面的感觉呢?)
A)从各处具体的修改中,感受到叶老用字的准确、规范,这样一丝不苟。
B)师引读:是的,回家后,作者仔细看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他发现题目……,我立刻感到……,他发现叶老把……改成了……,我感受到这样的改动使得……。
面对如此细致的修改,肖复兴的心不再平静,他说(齐读感受的句子)
3)“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么亲切自然。”
(a)齐读评语,
从这几句简短的评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肖复兴得到了叶老的鼓励 表扬 期待)
小结:同学们,正是叶老这一番真诚的鼓励与热切的期待,使15岁的肖复兴心里充满了对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他这样写道:
出示: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答问雪茄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想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
师:叶老春风拂面的温暖让肖复兴走上了文学之路。
(出示肖复兴的资料)。
现在他已经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了,而且还是我国一流的纯文学月刊《人民文学》的副主编,多么了不起呀!《人民文学》创建于1949年,可是与我们的共和国同龄的一种刊物啊!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这样的一位老人,令我们——(佩服、敬仰、尊敬、感动)带着对叶老的这些情感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四、 回文感知表达方式 初步运用
1.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修改作文这部分内容(出示3—5段),我们再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在表达方式上,你又悟到什么呢?(如果学生回答不上,就改为,那么从这件事情上,你在写作文上学到了什么?)
2. 体会在记写具体经历的事情时,可以先写具体事实,再写心理感受;悟到写作文要用词准确,写句规范;悟到好作文要不断修改等。
3. 出示小练笔:
1970年,我被发配到北大荒,那是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我把写作当成了最快乐的事,渴望有人给予我指点。于是,我试着将文章寄给了只有一面之缘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总编叶至善先生(叶圣陶先生的长子)。没想到,他很快给我回信了。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北大荒又那么远,我激动得半天没敢拆信。拆开一看,叶先生将我的一篇文章从头到尾修改了一遍,从构思、结构、语言乃至标点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他怕我看不清,又亲自重新抄写了一遍寄给我。捧着沉沉的信件,望着他那整齐的笔迹
4. 师巡视指导
5. 反馈评价,从学生的用字和感受是否有层次去评价。
(预设:先写感受,再写原因,很有条理。把感受比喻成 ,多形象。联系自己的理解,很生动。能作对比……)
6. 出示肖复兴的感受叙写,配乐,师颂读。
捧着沉沉的信件,望着他那整齐的笔迹,我非常感动。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接受了叶老先生父子两代人细致入微的帮助,手把手引领我步入文学的领地,在我最卑微最艰难的日子里,给予我信心和勇气,让我看到了文学的价值和力量,以及超越文学之上的友情、真诚、关怀与期待的意义。
五、 导出下节课内容
1.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被一份感动所深深包围,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吧,一定会感受到他(引读“他亲切中蕴含……”)一定会看到(引读“落日的余晖……)
2. 师:课文一直都在叙事,为什么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品读吧。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谁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
(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通过对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叶圣陶爷爷描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很美。
3、结合这张图片,文中描写叶子的美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谁能够挑战一下自己,背背有关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的句子呢?
(指名背)
4、背得真好。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些优美的句子。
5、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铺得那么美,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本文的重点──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
1、先默读三至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颜色、怎么爬的。)
2、投影爬山虎(实物),根据课文内容大家一齐边指边说,通过观察实物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3、作者是怎么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注意比喻句,作者把每根细丝比喻成蜗牛的触角,写得非常逼真。)
4、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动画。
(指名上台说。)
5、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6、女生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
7、那到底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呢?请男生读第四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想像一下,并且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的词语。
8、指名读。
9、师根据课文内容边说边演示。
10、抓住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并用手演示。
11、一起演示。
12、就这样,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就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一大片的爬山虎。但是如果把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13、那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通过亲自观察)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怎么样啊?(观察认真、细致、有耐心)
14、齐读。
15、那是不是所有的爬山虎的脚都紧紧地巴住墙壁?(不是)那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一个小组读第五自然段)
16、触着墙的爬山虎怎么样啊?
17、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很牢固的?(相当、休想)你能不能用另外的词语来代替它们?(非常、别想)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满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墙上。此时此刻,你觉得爬山虎的脚怎样?你想用什么词语赞一赞它?(神奇)
18、齐读。
三、引导发现,发散思维,总结写法
1、学了这课,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
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植物。那你发现哪些植物充满神奇呢?四人小组说说这些植物的特点。
(学生说)
3、既然我们想学习叶圣陶爷爷,那我们就拿出实际行动来,向他一样亲自去仔细地观察一种植物。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张登记表,请把我们每一次的观察都坚持登记好。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也可以象叶圣陶爷爷一样,有惊奇的发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05-2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04-22
语文教学反思——《那片绿绿的爬山虎07-21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语文教学反思07-25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阅读练习09-17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感09-1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初一状物作文09-20
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2篇(通用)06-21
冬天里那片绿绿的苍松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