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4 15:56: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优】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看图认识五官中的眼睛,了解眼睛的作用。

  2、认读生字和词语“目(眼睛)、我”。学习句子“我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我要好好地保护它。

  3、指出自己眼睛的位置,初步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和词语“目(眼睛)、我”。学习句子。

  2、看图指出眼睛,并指出自己眼睛的位置,了解眼睛的作用,初步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小红五角星

  2.视频《保护眼睛》

  教学流程

  一、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又见面了,下面我们一起猜谜语好吗?

  上边毛,下边毛,

  中间有颗黑葡萄。

  生答:(眼睛)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认一认

  1、游戏:“指五官”

  今天老师和大家来玩“指五官”的游戏,看看谁又快又正确的指出五官。

  眼睛长什么样子?找旁边的好朋友互相看看,并说一说。

  2、出示小女孩的头像,引导让学生指出小女孩的眼睛。

  师:图上画的是谁?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女孩的'眼睛。小女孩有几只眼睛?(一双眼睛),领读,生读。

  三、学一学

  1、复习生字词“眼睛、目、我”。

  师:眼睛的偏旁是什么?生答。生读“目、我”并给生字组词。

  抽生认读生字词,教师纠正。

  2、眼睛的作用。

  眼睛能干什么呢?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

  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谁?(爸爸)他在干什么?手里拿着什么?

  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谁?(姐姐)她在干什么?桌子上有什么?

  A、学生回答问题,然后说出句子:爸爸看报纸,姐姐看电视。

  师:爸爸用什么看报纸?(眼睛)

  师:姐姐用什么看电视?(眼睛)

  B、眨眼睛。看图片后,请同学们做眨眼睛的动作。

  3、学习句子。

  我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我要好好地保护它。

  师读,教读,了解“一双、明亮、好好地、它”词语。

  学生读句子,对读得好的同学奖励五角星。

  4、怎样保护眼睛呢?

  师:你们知道怎样保护眼睛吗?视频出示。教师总结。

  四、说一说

  1、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上是什么。(手、眼睛、脚)

  2、教师说,学生指。(手、眼睛、脚、耳朵、鼻子、嘴)

  五、练一练

  1、写出眼睛的偏旁。

  2、指出图片中小男孩和小女孩的眼睛。

  3、给人物头像画出眼睛。

  六、比一比

  1、作业展览和评比。

  2、评出本节课的幸运之星。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农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

  《乡下孩子》的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乡下孩子》这一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乡下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指名说

  这是咱们眼中的乡下孩子,在他们爸爸妈妈眼中,乡下孩子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齐说。

  (2)出示: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小朋友,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尽情享受着妈妈的慈爱,妈妈轻轻拍着你的背,

  给你讲故事,你悄悄给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给妈妈唱学过的歌儿……

  这时候你悠然而升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说)

  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

  自由练习,让老师也来体会一下温暖、开心、快乐的母爱。

  指名读,加以评价

  女生一起读。

  (3)出示: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妈妈是一棵大树,爸爸也是一棵大树,躺在爸爸宽大的背上,你会做些什么?

  指名说

  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

  男生一起读

  (5)乡下孩子享受着甜甜的母爱和父爱,幸福地成长着(贴“幸福”)。爸爸妈妈的爱就象阳光一样普照他们。让我们读读这一段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2节

  (1)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2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生:他们在捉蝴蝶。

  师:你们会吗?一起动作演示捉蝴蝶。

  一只蝴蝶就能编织一个美丽的故事,咱们46只蝴蝶能编织哪些故事呢?

  指名说。

  一二两组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

  (3)、生:他们含草叶吹歌曲。

  师:多么婉转悠扬的歌声呀!老师听出了流水的声音。你们听见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这歌声飞呀飞呀,飞到了我们的身边。三四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

  (4)朗读第二段

  乡下孩子的生活多有趣呀,我们快点加入他们,开开心心地玩一玩吧。

  3、学习第3节

  (1)乡下孩子还是勤劳的孩子,他们在玩的同时帮爸爸妈妈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默读课文,透过精致的文字,你又砍刀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2)、生:挖野菜(老师加以描述)

  逮小鱼

  撑圆小猪的肚皮

  乐坏馋嘴的猫咪

  (3)、朗读(加以动作表情)

  (4)小朋友,(师指图)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板书:钓小鱼、拾稻穗、挖野菜、逮蚂蚱……

  (5)钓了小鱼,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出示:钓一桶小鱼,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挖一篮野菜,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6)刚才我们是一句一句说的,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两三句吗?

  3、学习第四小节

  (1)听了小朋友刚才的描述,老师真想马上到田野里听听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

  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吗?

  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乡下在旷野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开心、快乐地读词语三遍。

  (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三、再读,背诵(4)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

  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1)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

  (2)同桌互相背

  (3)齐背

  四、小结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乡下去游玩了一番,感受到那里的孩子们生活(贴)是多么幸福、有趣、快乐,真让人羡慕。

  五、作业:

  “十一”长假快到了建议小朋友利用节假日,去周围走一走,看一看,把你看到的有趣的事告诉大家。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能正确书写生字。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线索,理解课文,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3、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难点:明白生活中只有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内容浅显,一读就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美。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

  四、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六、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如果按照课文的写作思路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教学,课文就会被肢解得很零碎。所以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开篇就理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线,让这根线串通整节课,然后在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人物情感的变化展开教学。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转换成文中人物角色的办法去思考问题,展开想像,练习表达。通过深入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拓展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类似的事情和自己的处理办法等谈感受,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

  1、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

  2、首先让我们观看课文动画,回忆一下课文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情。)

  3、同学们,开始玲玲对她的画非常满意,当画被弄脏了的时候,她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声哭了起来),后来当她把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小花狗之后,她又怎样?——满意地笑了。(边说边板书:满意——哭了——笑了)这正是课文中玲玲心情的变化。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盛的变化

  1、请同学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1)“端详”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学生往往把这里的“端”字还理解成“举”、“拿”的意思。要引导学生明白“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的意思。)

  (2)玲玲是怎样仔细地看?(满意地仔细看;)

  (3)谁能做出满意地端详的样子?动作表演帮助理解词语,同学们能读出玲玲的满意吗?齐读这句话。

  2、我听出玲玲的确很满意,可她为什么又大哭起来了呢?(因为她在收水彩笔的时候,笔掉到了画上。把画弄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所以她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3、那么满意的画转眼间就毁于一旦了,好事变成厂——(板书:坏事)如果是你,这时你的心里会是怎样的呢?(伤心、难过、着急)

  4、指导学生读好玲玲说的话。(边哭边说)

  5、后来她为什么又破涕为笑了呢?(指板书上的情感线。)(把弄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懒洋洋的小花狗。)

  6、看!这就是玲玲巧变小花狗的画,(出示ppt课件)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样评价这幅画呢?(学生以评委的身份参与评价,充分发表意见,可以从构图色彩方面评价,可以从立意思想方面评价,更主要的是认识到小花狗更增添了画的情趣和生机。)

  7、教师总结: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幅画更充满了生机,连小花狗都这么喜欢这家的一角,可见这家的一角多温馨呢!所以玲玲满意地笑厂,坏事变成了——(板书:好事)

  设计意图:抓住情感变化这根脉,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教学不会显得支离破碎,相反给人感觉一气贯通。

  (三)理解文章重点语句,明白文章揭示的事理

  1、爸爸看了,高兴地说什么了?齐读爸爸的话:“孩子,看到了吧,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么糟。只要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现在这句话你们理解了吗?

  (1)这里的坏事、好事各指什么呢?(坏事指画被弄脏了,好事指把弄脏的地方巧妙地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

  (2)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动脑筋”并理解这个词。)

  2、你看出爸爸和玲玲都在动脑筋吗?从哪看出来的?

  (1)从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看出他在动脑筋想办法。他可能在想什么?(怎样弥补这个污渍呢?)

  (2)从玲玲想了想,也能看出她在动脑筋。她可能在想什么?(她在想:画什么呢?)

  (3)她当时可能想到要画什么?(学生会在漫无边际的想像中否定自己,认识到把楼梯上的污渍变成花。变成书包、变成衣服、帽子??都不是很合适,都违背了画的主题,最后认识到,把污渍变成小花狗是最佳选择。)

  3、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该画什么呢?(爸爸要引导她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遇到困难要善于动脑筋就是这篇课文的主旨所在,但这个道理是从玲玲和爸爸的表现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我抓住“你看出玲玲和爸爸都在动脑筋吗?”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回过头去体会那些零碎的`字词句,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很零散。

  (四)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1、课文中有几组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同学们能读好吗?

  (1)爸爸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耐心的、语重心长的、慈爱的。)(2)玲玲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大真的,可爱的。)

  (3)请男同学来读爸爸的话,女同学来读玲玲的话。(练习朗读,读出角色特点。)

  2、做“爸爸”的男同学们:

  (1)当你看到玲玲这么巧妙地处理了污渍,你除了对她说了书上的这段话,你还可能对玲玲说些什么呢?(玲玲你真棒,你画的小花狗太可爱了;你把污渍变成了小花狗,这个家呀就更有趣了,更温馨了;玲玲你真聪明,我为你自豪??)(2)当你得知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以后,你还可能对她说什么呢?(祝贺你得了一等奖,玲玲,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你看,遇到困难往往是好事,更能发挥我们的智慧;遇到困难不要灰心,要积极想办法,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玲玲们,听了爸爸的夸奖和祝贺的话,你会怎么说呢?(谢谢您,爸爸,是您教会我遇事善于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今后,我遇到困难一定善于动脑筋,不要遇到困难就哭鼻子??)

  设计意图:采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学生兴趣盎然,体会深刻,有强烈的说话欲望。

  (五)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也是这样,遇到困难动脑筋将坏事变成好事,你们想去了解吗?(阅读资料城。资料城中都是一些相关主题的文章,文章的题材也丰富多样,有童话故事,有中外历史故事,有历史人物等。文章有:《聪明的小羊》、《的由来》、《冰海脱险》、《寻马有术》,《田忌赛马》、《草船借箭》、《狮子和山羊》、《陈平过河》、《八戒智激猴王》等。)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中的文章,内容丰富,阅读价值高,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为学生的“打写”提供了范例与思。

  (六)“打写”创造,延伸主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像玲玲和刚才我们了解的这些人这样动脑筋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故事吗?请说—说。(指一两名同学练习说。)

  2、请同学们进入资料城把你们的故事打写出来,跟同学们分享吧!如果一时想不出来,还有两个题目可供同学们选择。

  (1)看图想一想,公鸡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把要吃他的狐狸吓跑的,请你展开丰富的想像,以《聪明的公鸡》为题,编写一个小童话故事。

  (2)课文中说“玲玲想了想,拿起画笔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懒洋洋的小花狗。”她想了想,她可能想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像,以《玲玲想了想??》为题,把它补充写出来。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和课文中的留白以及看图编写童话故事,都是学生所喜爱的,学生选择的空间比较大,不会有畏难情绪。

  八、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内容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其包含的道理却很深刻,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中体会其蕴含的深意是本课文的重点,也是其难点。

  我首先让学生观赏动画,回忆第一课时学习的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来抓住课文的感情线索“玲玲心情的变化”,这样就抓住了课文内容的脉络。然后通过追门“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同时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随着问题的解决,课文蕴含的深意“只有动脑筋,勤于思考,才能把有些坏事变成好事”也就浮出水而了。在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的时候,采取了转换角色的策略,创造说话的情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学习课文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其蕴含的道理,我提供了几篇和课文主题思想一致的文章,让学生拓展阅读,开阔视野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了三个打写题目来让学生进行网络表达,—个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向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有没有开动脑筋,将坏事变成好事的经历,另外两个分别是让学生续编课文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思考,创编故事。应该说,题目的设置考虑了学生的喜好及其能力的差异。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巩固“纪、必”等14个生字,会写“世”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其妙的想象,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你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都学会了什么呢?

  (预设:走路、吃饭、穿衣服等等。)

  2。师:不只是我们人类,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年纪很小的时候,都要学习本领,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24课《当世界年纪很小的时候》。(齐读课题)

  二、识字写字

  1。指导书写:学写“世”。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2)教师指导书写要点,学生临摹、练写。

  (3)相机评价。

  2。巩固要求会认的字。

  (1)齐读词语,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标注红色。(相机指导读好轻声和三声。)

  (2)字词游戏:摘星星,抢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第一遍大声自由读寻找答案,如果没有找到,可以默读第二遍。)

  2。释疑

  (1)课文讲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课文先后介绍了太阳、月亮、水学会生活的故事,在2—4自然段。

  (3)只要万事万物都做它最容易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在5—7自然段。

  (4)这个故事只是开头,在8、9自然段。

  四、深度探究,展开想象。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猜一猜“譬如、粗糙、敏感”的意思。

  (3)找一找太阳学会了什么。(发光、上下山)

  (4)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太阳,你还想学习什么?(配图提示)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说一说为什么“这主意不好”,为什么“这主意不错”。

  (3)在这一段中找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形容月亮。(反反复复、不断变化)

  (4)找一找月亮学会了什么。(不断变化)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找一找水学会了什么。(往低处流)

  (3)指导三个“往低处流”的朗读:第一个自然平实,第二个强调“低处”,第三个“轻柔延续”,结合省略号感受区别。

  (4)思考:为什么水要往低处流?(因为这对它来讲是最容易的事。)

  4。学习第5—7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发现:每样东西都做自己最容易的事,生活的就变得很简单。(指导读好长句子)

  (2)分别说一说“太阳、月亮、水”做什么事最容易。

  (3)当万事万物都做最容易的事,世界就会变得很有秩序。

  (4)展开想象:还有哪些事物做了自己最容易的事,让世界变得有秩序?

  (根据填空补充句子,配图朗读小诗,感受事物的美好。)

  5。学习第8、9自然段

  (1)读第8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有很多开头?

  (引导:最开始的时候,太阳、月亮就会发光吗?是不是慢慢学会的呢?高山一开始就喜欢安静地待着吗?还是慢慢学会的呢?)

  明确:一切事物都有年纪很小的时候,都要慢慢学会本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2)展开想象,续编课文。(根据填空补充句子,展开想象。)

  6。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万事万物都有年纪很小的时候,比如一颗小小的知识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开出一朵绚烂的花。(板书)

  六、布置作业

  从这两个开头中任选一个,把你课上说过的句子和你的组员分享,组成一首首优美的小诗吧!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板书设计】

  24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18雷雨》。(板书课题;齐读)

  2.大家见过雷雨吗?雷雨有什么特点?

  雷雨也叫雷阵雨,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大。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自主识记

  ⑴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⑵巩固识字

  ①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3.整体感知

  ⑴范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讲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⑵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第一段(1—3):讲雷雨前的景象。

  第二段(4—6):讲雷雨中的景象。

  第三段(7、8):讲雷雨后的景象。

  质疑:①为什么第3自然段还算雷雨前的景象,不算雷雨中的景象?(雨还没有下。)

  ②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算雷雨中的景象,不算雷雨后的景象?(雨还没有厅。)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 语海畅游-----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

  2、 积少成多---《送孟浩然之广陵》

  3、 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4、 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5、 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 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 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 出示幻灯

  “一起”和“一同”……

  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说句。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5、出示课本例子

  6、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1)把“学生”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年龄的。

  (2)把“少年”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职业的。

  (3)把“电视”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剧种的。

  (4)把“电影“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家用电器的。

  7、(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加点的练习。

  8、反馈练习情况。

  (1)电灯、电话、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

  (2)他小时候记性很好,不到三岁,就能背诵杜甫的《绝句》。人们称赞说:“这小孩多可爱呀!”

  9、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心灵创可贴》,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 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 你喜欢苏茜吗?为什么?

  5、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6、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应该学习苏茜那可富有爱心的童心。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一个关心他人的小姑娘。)

  四、作业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 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二、 笔下生辉------写“家乡”

  1、 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 反馈思考情况。

  3、 幻灯出示要求:

  (1) 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

  (2) 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三、 总结

  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四、 作业

  1、 完成习作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 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体会两首诗中马的形象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学习以学生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领悟词句的大致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就都描写了马。(教师板书课题。)

  二、《房兵曹胡马》初步感知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朝诗人杜甫)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学生齐读。

  三、了解古诗内容

  1.解题。

  《房兵曹胡马》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首诗以胡马为题材。胡马的主人房兵曹,是一位姓房的武官,其生平、身世皆不可考。

  2.解释词语。

  (1)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2)胡:此指西域。

  (3)大宛(yuān):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4)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5)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6)峻:尖锐。“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7)堪:可以,能够。

  (8)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9)骁(xiāo)腾:健步奔驰。

  3.诗句理解与赏析。

  (1)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

  篇首直接点题,交代出胡马产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寻常。因为“大宛”一向以出产汗血马而著称于世。接下来写马的形态:骨相瘦劲,状如锋棱。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马的审美情趣:他总是重视马的清骨神韵,偏爱瘦马而厌弃肥马。这种审美情趣在以丰腴为美的盛唐时期,不能不说是超然脱俗的。

  (2)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两耳尖锐,如同削竹。四蹄轻快,犹如劲风。

  颌联写了马的外部形态。诗人略去胡马的首尾、毛色等不写,只取具有特征性的“双耳”和“四蹄”来写,形容“耳峻”,像竹筒削成;夸张“蹄轻”,能急速生风。这是对马的气质、品格的刻画,同时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怀。

  (3)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险阻,可托生死。

  颈联承接上句,品评之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能有这样纵横飞驰、勇往直前的马,主人真是可以将生死托付与它了。

  (4)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有如此健壮、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

  尾联更是因马及人,人马合写,表达了对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骁腾有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万里可横行”希望友人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横行于疆场之上,立功于万里之外。这也是诗人壮阔胸怀的自我写照。

  四、总结提升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马,实际上是喻人。采用了“借物言志”或“托物寓意”的手法,通过对马的骁腾善驰、可托生死、横行万里、所向无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并寄托了他对未来前途的坚强信念。

  第二课时

  一、《马诗》初步感知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再加上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学生齐读。

  二、了解古诗内容

  1.解题。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采用了比兴的手法。《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表达对自由豪放生活的爱慕和向往。

  2.解释词语。

  (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3)何当:何时,何日。

  (4)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妆饰的马笼头。

  (5)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6)清秋:清朗的秋天。

  3.诗句理解及赏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广阔的沙漠如万里铺雪,燕然山上悬挂着如钩的弯月。

  这两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之意。作者所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是在为后两句的抒情做铺垫,又具兴义。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时能够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天奔驰向前。

  后两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暗含的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着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叹。

  三、比较赏析

  《房兵曹胡马》与《马诗》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异同?

  1.相同点:

  (1)两首诗都借写马来抒发感情。

  (2)两首诗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

  2.不同点:

  (1)第一首诗对马进行描写,而第二首诗描写边疆景色。

  (2)第一首诗表达的感情中包含了对别人的鼓励,而第二首诗没有。

  四、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学画的故事。文章紧紧围绕达·芬奇学画画,老师先让他画鸡蛋这件事展开记叙,重点记叙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内容含义比较深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白板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鸡蛋”。同学们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鸡蛋)细心的你一定认识“鸡蛋”两个字。

  鸣蚕鸡蛋

  2、写“鸡蛋”。学习本课中两个生字。

  3、画“鸡蛋”。现在我们不但会认“鸡蛋”两个字,还能正确书写。如果老

  师让你画“鸡蛋”,你会有什么想法?(板书课题,生各自发表意见)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达芬奇。

  有个叫达芬奇的人,他认为画鸡蛋很容易。谁是达芬奇?读了这段文字,你就会有所了解。(白板出示)

  五百多年以前,有个叫达·芬奇的.意大利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预设:

  生1:“五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

  生2:“意大利”是告诉我们国籍。

  生3:“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的身份。

  这段文字按“时间——国籍——身份”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你能不按这样的顺序,也介绍介绍达芬奇吗?

  过渡:了解了达芬奇,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样画鸡蛋的呢?

  2、读文,认字。

  (1)自读课文。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力争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一读。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文。

  (4)检查词语,并仿写。

  画得不耐烦画得熟练画得又快又像

  (5)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

  学生运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人物事件我们应该从达芬奇画鸡蛋这件事中知道什么道理呢?学文后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内容概括得更完整。

  3、学习达芬奇画鸡蛋的过程

  (1)白板出示“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他画得(xxxxxx)”。①理解“不耐烦”。

  ②找出“不耐烦”的具体表现,指导朗读。③扮演达芬奇,体会人物心情。

  过渡:听了达芬奇的话,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这就错了。”

  (2)实物演示,得出结论。

  (3)老师为什么总让他画鸡蛋?找一找,读一读。

  ①指导朗读,突出“准确,熟练”。②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白板出示“达芬奇听从老师的教导,(xxxx)画鸡蛋”。

  想象、补充句子:,他在用心地画鸡蛋。(课件出示)

  三、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用心,要从基础学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引导学生运用人物+事件+道理的方法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40个,学会写29个生字。

  2、掌握利用声旁识字的方法,并学会用这一方法扩大识字量。

  3、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利用声旁识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我们的老朋友丁丁、冬冬又来了,这回他们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认字方法,让我们赶快和他们一起学一学。

  二、新课

  (一)交流

  认识声旁生字。

  认识生字“肖、包”:谁认识这两个字?说说在哪儿认识的这两个字?你会写吗?怎么样来写?

  (二)自学

  猜一猜,认一认,记一记。

  1、猜一猜:给“肖”加“氵”还念xiao. 猜猜会是哪个xiao字?想想那个xiao字与水有关?同桌交流。

  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3、猜一猜,给“肖”加上“刂、雨、宀”之后又是哪些字?同桌交流。加上“扌、木、禾、山”呢?

  4、读一读:说说在字音方面你有什么发现?

  (三)交流

  利用识字方法合作认字。

  1、小组内共同学习声旁是“包”的生字。

  2、做小教师领读生字、新词。

  3、说说哪个字你记得最牢。

  (四)写字

  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1、先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练写。

  2、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就请你对这个字笑一笑或对同桌夸自己写的字。

  (五)练习

  巩固识字的方法。

  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再查字典。

  春风吹着口哨向我们走来。

  他有一张俊俏的脸。

  在城市里放鞭炮很危险。

  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到大陆来探亲旅游。

  让学生自主去猜,猜完了,再查字典验证,并和同桌共同探讨正确读音和声旁读音是相同还是相近。

  第二课时

  (一)自学

  巩固看声旁猜字的方法。

  1、试着读一读书上的字、词。

  2、试着把每个字中表音的'部分做上记号。

  (二)交流

  共同合作,巩固识字。

  1、同桌之间相互读字、词、正音。

  2、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谁认读的字词又多又准。

  3、由组长组织进行抢读练习,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三)练习

  巩固已学过的生字。

  选字填空:

  狼娘朗恨很狠创抢疮抡轮论

  ()狗姑()冻()痛()

  讨()开()晴()()刀

  ()好()先车()凶()

  同桌合作、共同完成,并相互读一读。

  (四)写字

  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练写。

  2、同桌相互比一比,相互评一评。

  第三课时

  一、练习

  练习运用声旁识字。

  青青晴蜻请睛

  尚棠堂躺淌趟敞

  争挣睁筝静净

  1、同桌合作,相互猜字。

  2、开火车,猜字并组词。其他同学检查自学成果,猜对一人字便给自己画一画小旗,比一比,看谁的小旗得到的多。

  (一)自学

  自读识字。

  自读《天上的蚂蚁》,借助声旁识字,可随时联系熟字学习新的生字。

  (二)交流

  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说说自己借助声旁认识了哪几个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选择喜欢的读文方式练习读文。

  3、说一说:你喜欢上天的蚂蚁吗?为什么?

  (三)写字

  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1、认读生字卡,并扩词。

  2、说说哪个字你记得最快?是怎么样记的?

  3、老师指导书写“插、励”二字,其余字由学生通过观察自学书写。

  (四)总结

  总结看偏旁认字方法。

  1、自读“金钥匙”,同桌讨论丁丁冬冬带来的金钥匙有什么用处?

  2、教师说明看偏旁认字的方法。

  按母体字的读音读;按与母体字的读音相近的读音读;根据几个熟字推出母体字的读音,再读。

  另说明:同一个声旁带出来的字中,常有一人或几个个例,其读音与声旁完全不相干。如“岔、猜、新”等等。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会认“针”等4个生字,会写“忠”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课件:天然的指南针。

  3、生字词卡片。

  4、了解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人。(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小心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设疑:这时该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揭示课题,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本课的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出示指南针,简单介绍它的作用。

  5、讨论交流: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字词。

  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做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⑴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⑵左右结构的字。(稠、针)

  ⑶找找上下结构的字。(忠、盏)

  ⑷口头填空:一()灯。

  3、指导书写:

  ⑴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第一行的三个字是上下结构,三个字都是上窄下宽;第二、三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⑵让学生说说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

  二年级下册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野外迷了路,我们怎么依靠自己知道的知识辨别方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小诗,就藏着许多秘诀,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认读生字:盏做量词时候,说的就是单个的灯火。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稠找个同义词,密,合起来就是稠密;反义词就是稀疏。

  3、出示指南针图片,简单介绍它的作用。

  4、讨论交流: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写字:

  针和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周的撇在竖中线上。忠和盏,盏上半部分和谁接近(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组词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说说这节说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的“指南针”。

  2.学习课文第2~5节。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2)默读第二节课文,找出文中介绍“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用什么方法辨别方向”的重点词语,并画下来。(板书:时候位置指什么方向)

  (3)回答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4)读一读第一节诗,并试着背诵下来。

  (5)小结第二节的学习步骤,按照这个步骤学习第三、四、五小节。

  各节重点:第三节中理解“指路灯”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把北极星比做指路灯。第四节中明白“大树”是怎样帮忙的。第五节中理解为什么北方的雪化得快。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

  什么时候观察什么怎么辨别

  白天太阳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指着北边。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

  什么时候

  观察什么

  怎么辨别

  白天

  太阳

  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指着北边。

  (6)分节背诵后连起来背诵。

  3.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朗读这一节,比较找出与第一节的异同。

  (2)回答:怎样才能找到天然指南针。

  (3)背诵第一、六两节。

  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四、背诵全文,教师小结。

  讨论:你还知道别的“指南针”吗?

  到了秋季,苹果红的一面是南面。岩石上的苔藓,布满苔藓的一面是北侧,苔藓稀少的一侧是南面。竹身颜色较为青绿的一面,是南方,较为青黄的一面,是北方,在无风的状态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树桩,年轮宽免是南方。蚂蚁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用铁丝摩擦后当指南针。我国在地球的北半球,中午太阳在南边,树影指向北方。如果迷路时是早晨或傍晚,可以按“日出东方,日落西方”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大雁成群结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的指南针,秋天来了,他往(),春天来了,它往()。庙宇是固定的指南针,庙宇大门朝南。向日葵喜欢太阳,早,东;中,南;傍,西。房屋,一般门朝南开。

  五、找一找自然界中还有什么样的天然指南针,并仿照课文中的一个小节写一写。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阳

  北极星

  天然的指南针大树观察、思考

  积雪

  ……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的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3、积累词语。

  4、熟读背诵《鞋》。

  【学习重难点】

  自己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的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我会认

  1、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的生字,爸爸妈妈会教给你吗?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呢?

  2、学生拿出自制的识字课本,分小组互相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

  ⑴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教师和同学评议。

  ⑵小组学习“我的发现”中的汉字:

  读读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⑶集体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⑷认读生字卡片: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二、读读想想

  1、小组学习,读读这些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和“张”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词语。

  2、熟读背诵《鞋》。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上面挂满了红彤彤的词语苹果。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⑴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⑵说说笑笑这首诗的意思。

  ⑶表情朗读这首诗词(可加动作)。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学习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事吗?

  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二、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一:

  ⑴出示故事。

  ⑵讨论交流:

  为什么妈妈不让小名做家务?

  怎样才能劝说小名的妈妈?

  我们能做哪些家务?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⑶小组内表演

  2、创设情景二:

  ⑴说说你为什么要帮妈妈爸爸做事?

  ⑵个别说说做家务的.经过。

  ⑶全班交流。

  3、创设情景三:

  小能手争夺战:

  ⑴全班分别到各个劳动小队去做家务。

  ⑵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⑶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奖励一朵红花。

  三、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想说的?

  (学生交流)

  同学们都说了这么多,说明大家都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要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老师和同学一起唱)。

  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材讲解

  【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有两项内容:

  一是识字,让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认识六个生字。

  二是读六个带有“张”字的词语,体会“张”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即一字多义。

  识字方法的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练习运用上:

  可以先指导学生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然后指导学生看看哪些字可以用“减一减”的办法来学,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学,让学生自己找到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认记生字。认识六个生字后,可通过认读词语来巩固。如:邮票、元月、元旦、值钱、诗篇、遍地。还可以进行扩展练习,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新字。

  一字多义的练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不必要求他们说出词语解释,只要学生能知道字词在不同地方的大概意思就行了。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张”字的意思。如“张爷爷”的“张”是人的姓;“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可以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一张画”可以用实物讲解;“开张”可以放在句子中理解: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张”字的不同意思进行扩词练习。

  【日积月累】

  这里包含两项内容:

  “我会读”,要求读一些常用词语,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巩固生字。

  “读读背背”,要求读背一首小诗《鞋》。

  “我会读”中,基本上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归类方式汇集了二十个词语。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词语的朗读上。有些词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口头造句练习,如“照顾、精彩、奇妙”。有很多字是本组学的生字,要注意巩固。

  “读读背背”的练习,教师可作适当范读或领读,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背诵。背诵一定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该怎么办》,可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

  最近,我们学了很多写关心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了很多家务事。有没有爸爸妈妈不让做家务的情况?(如果没有,可介绍教材中的例子)

  2、引导倾听:

  ⑴这位同学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需要同学们为他想想办法。大家愿不愿意啊?

  ⑵如果真想帮助他,就得仔细听听他的介绍,搞清楚为什么爸爸妈妈没让他做家务,然后再替他想想办法。下面就请这位同学介绍,我们认真听,要边听边想:他父母为什么不让他做家务?怎样才能说服父母?

  3、讨论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怎样才能劝说父母让他做家务?

  4、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父母、孩子、同学等角,表演劝说父母的过程。说服“父母”后,请“父母”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5、上台表演:

  选代表在全班表演。

  6、评价:

  表演后,对所有想到办法劝说父母的同学给予鼓励评价。

  【展示台】

  “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从电视上认识的汉字,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这项展示活动,应该在本组教学开始时就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注意从电视节目中认字,并随时做好记录。展示的前一两天,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认识的字词整理一下,准备展示。展示交流时,可采取多种形式,尽量让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展示,并从别人的展示里学到不认识的字。

  如果学生还从别的途径识了字,也要给他们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并加以鼓励。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第一课时目标:

  认识13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这一特性,为下课体现戴嵩谦虚和牧童实事求是的品质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板书画家、牧童,字体大小不一)你发现了什么?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画家和牧童之间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把画家和牧童用“和”连成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自学生字词。

  展示读课文。随时纠音,评价。

  三、学习第1-4小节

  1、师:能告诉我们这个画家是谁呀?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是怎样一个人呢?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板书“著名”“谦虚”)你们知道什么是著名吗?

  师:从哪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呢?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位著名画家的句子。

  2、画好的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

  汇报A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听老师读“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有什么不同吗?

  师:这就是关联词“一…就…”的作用,你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吗?

  汇报B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戴嵩的画好?

  师:你能把理解到的意思读出来吗?

  汇报C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家的技术多高超呀!谁还愿意读?

  (学生自由读,学生互评)

  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画国画的两种技法,学国画的同学说说你在画画时是怎样表现的?(出示一幅简单国画图)请没学过国画的同学来辨一辨。

  画家的动作是多么的灵活呀,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完成课后习题。

  (相机鼓励评价)

  汇报D句:“围观的人纷纷夸赞。”

  ⑴请学生读商人的话:

  师评价。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把这个词语画下来(学生画出“称赞”一词)

  ⑵请学生读教书先生的话: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心里想些什么?

  教师随机评价。学生画出“赞扬”一词。

  ⑶师:你看了画下来的两个词有什么发现?

  (是一对近义词)

  师:文中还有一个他们的近义词,你找到了吗?

  (夸赞)

  师:这就是作者在用词上的讲究,避免了重复,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推敲用词好吗?

  4、说话练习,理解“纷纷夸赞”一词:

  师:上文说“纷纷夸赞”啊,老师怎么就听见教书先生和商人两个人在夸赞呀?你还能想象出有其他人会怎样夸赞吗?

  (学生说 )

  师:对,这样很多人你有言我一语的就叫纷纷夸赞!

  四、总结谈话

  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中这些夸赞戴嵩的话(齐读课文1——4小节)今天这堂课,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画家,他的画技高超,引得大家纷纷夸赞。其实,不仅仅是他的画画得好,他的画风,他的为人更是让人钦佩。我们将在下一节语文课继续走进画家与牧童,去更深入地了解他们。

  五、指导写字

  钱、商、抹、批、购

  观察,交流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的?

  设计意图:

  引入课文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画家,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画家?再板书一个小小的牧童,说一说牧童是干什么的,老师为什么把它们写成一大一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发表意见,渗透画家是画画方面非常有成就的人物。

  在文本的分析过程中,抓住两条线索:一是戴嵩为什么称为著名的'画家,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从而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到重点词语句子细细体会。在交流的过程中随机对学生进行重点词语教学,体会戴嵩画画本领的高超。另一条线是牧童的表现。通过牧童炸雷似的喊叫,有条有理的叙述,感受这是一个仔细观察、敢于指出画家缺点的勇敢的牧童。从而感受不管是虚心的画家还是敢于直言的牧童,他们都非常地了不起。

  自己觉得教学设计中这两条线应该是比较明朗的,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阅读,感受人物的品质。在这节课中主要围绕第一条线索展开语言文字训练,为下节课感受人物品质埋下伏笔。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3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这4篇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有散文,还有童话故事。课文表现了春天里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尽显春天的美好。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每篇课文后面的习题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中,均对这一教学重点进行了提示。《古诗二首》“朗读课文”渗透了“注意语气和重音”的要求。《找春天》“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侧重“注意重音”训练。《开满鲜花的小路》“分角色朗读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朗读课文”,这些习题都是“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的具体体现。口语交际的“注意说话的语气”,从交际的角度反映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语文园地一中“字词句运用”第二题“根据不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这是对“注意重音”的小结与运用。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这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本技能之一。其中“注意语气”,学生并不陌生,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多次训练过。本单元教学,要巩固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学,侧重学习根据不同的角色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重音”是教材对学生的新要求。朗读时“注意重音”比较复杂,本单元教学时,学生有注意重音的意识,明显可以读重音的字词,学生能尝试读出来即可,要求不要过高。

  本单元在《找春天》一文中安排了一次“找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是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观察体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时机。教学时要做好安排,把“找春天”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二、教学要点及课时安排

  【课文4篇】

  1.《古诗两首》2课时

  2.《找春天》2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2~3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1.会认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会写3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背诵《古诗二首》。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借助插图,说出邓爷爷指数的情景。

  4.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口语交际】

  注意说话的语气1课时

  能用恰当的语气与别人交流,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5个部分,需4课时。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有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愿望。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

  3.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系。

  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5.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快乐读书吧】

  “快乐读书吧”栏目已经安排了3次,分别是一年级“读书真快乐”“读读童谣和儿歌”以及二年级上册“读读童话故事”。本次“快乐读书吧”是“读读儿童故事”,包括内容导读目录和推荐书目等。

  “快乐读书吧”推荐5部作品,供学生选择阅读。这些作品,都很经典,脍炙人口。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讲述了善良正义的马良用神笔惩恶扬善的故事;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描写了一个三口之家发生的日常趣事,这些既是当代儿童生活的缩影,也是对亲情、友情、成长等主题的生动诠释;苏联作家卡达耶夫的《七色花》讲述了小姑娘珍妮被赠予了一朵七色花,她只要撕一片花瓣扔出去,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愿望的实现》讲述了在仙女的帮助下,淘气的儿子和严厉的爸爸互换身份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合理又新奇,充满童趣;《一起长大的玩具》精选金波描写儿童生活的散文和童话,有《一起长大的玩具》《老鸹枕头》等文章,既有作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也有作者对儿童生活的美好想象。这些作品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又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情节,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多样的感受。

  教材还点明了本次“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要点:要学会看书的目录。这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书的封面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插图中提供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目录让学生了解书的目录一般呈现的内容。小贴士提示了目录的用处:可以从目录了解书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知道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

  三、教学目标

  1.产生阅读儿童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能从目录中大致了解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

  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大家知道大象都有哪些特征吗?(学生举手回答)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1。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 shì shn shàn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3。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KT遇,“走之底”是三画,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最:“耳”的首横要写长点,盖住“又”字,末笔横改提。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4。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遇”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可组词为。

  5。比一比组词。

  根()跟()

  兔()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这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耳朵,像。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指导读出的语气。

  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6。有哪些小动物奇怪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7。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自()自()

  自()自()

  8。大象是怎样让他的耳朵竖起来了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象的耳朵竖着,可以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声音。()

  (2)大象的耳朵竖着,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吵得大象头痛。()

  (3)大象的耳朵可以把飞来的虫子赶跑。()

  (4)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可以避免虫子飞进去。()

  10。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衔”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含与节日相关的图片、小视频,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田字格中的范字)。

  2.学生:生字卡片,传统节日名称的卡片;向家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会写“节日、春节”等6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一至五句,了解春节、元宵节等5个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话说节日

  1.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开场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观看,感受节日的喜庆与隆重,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你喜欢过这个节日吗?为什么?

  2.提问:除了春节,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3.小结:这些节日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认读词语“传统”。

  提示:“传”是翘舌音。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传、统”2个字?

  预设:

  (1)“加一加”:专一传、充一统。

  (2)与熟字组成词:传家宝、传来、传说;总统、统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2.学生交流。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提问:春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贴窗花、放鞭炮)

  (2)交流:贴窗花、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贴对联、贴年画、拜年、给压岁钱。。。。。。)

  (3)识记生字“贴”。

  ①出示词语“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画”及情景图片。

  ②指名读;请学生做一做“贴窗花”这个动作,说一说:你还贴过什么物品?相机出示词语“贴邮票、贴纸片、贴红花”,齐读词语。

  (4)范读,读出轻快的节奏。指名读。齐读,读出韵律美。

  (5)指导书写“贴”。

  ①出示“贴”字。想一想:这个字与已经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

  ②比较“站、战一贴”,找出共同点。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写“贴”的.偏旁“贝”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④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学习第二句。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指名读,正音。

  (2)识记生字“宵”。

  出示词语“姓肖、元宵、消息、削铅笔”,比较“肖、宵、消、削”,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识记字形。

  (3)识记生字“巷”。

  出示大街小巷的情景图,学生在图上找出大街、小巷,再说说大街与小巷的区别是什么。

  (4)引导理解“人如潮”。

  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人如潮”的意思。出示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看花灯的情景图,引导理解:宽宽的街道、窄窄的巷子里到处都

  是看花灯的人,非常热闹,这就是“人如潮”。

  (5)请学生说说看花灯的热闹场面。拓展交流:除了看花灯,你们家还怎样过元宵节?

  (6)引读:元宵节,人们看花灯、吃汤圆,心情怎样?带着感受朗读这一句。齐读这一句。

  (7)指导书写“街”。

  ①引导回忆熟字“封、桂、挂”,说一说写“街”字时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街”字的左、中高,右边低,三个部件要写紧凑。

  ③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习第三句。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识记生字“祭”。

  ①与“察”比一比。

  ②出示“祭”的甲骨文啊,描述:左边是一块生肉,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是一个“又”(指手),中间像祭桌。表示以手持生肉敬供神明祖宗。

  (2)指导朗读。

  引导:清明去扫墓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读这一句,提示:声音稍稍低沉。

  (3)引导理解祭扫习俗:清明时节,人们会去墓地祭扫,表达对逝去的祖先的怀念。

  (4)齐读这一句。

  4.学习第四句。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1)指名读,正音。

  (2)识记生字“舟”。

  出示龙舟图片,配上文字“龙舟”,学生认读词语“龙舟”。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含“舟”字的词语?

  (3)识记生字“艾”。

  你在哪儿见过“艾”字?出示图片,认读词语“艾草”。

  教师补充: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会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窗上。为什么要插艾草呢?据说插了艾草能驱邪避毒,求吉祥,纳百福。

  (4)识记生字“堂”。

  利用意义识记,“堂”最早的意思是高大的房子,我们把能开大会的房子叫“礼堂”,你还知道哪些含“堂”字的词语?(澡堂、课堂、酒店大堂)

  (5)播放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学生观看。

  (6)观看赛龙舟的壮观场面。再齐读这一句。

  (7)指导书写“舟”。

  ①请学生观察“舟”字的结构及笔画。

  ②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舟”是独体字,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③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8)指导书写“艾”。

  ①引导回忆熟字“义、文”。

  ②学生尝试描红、练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提示:写“艾”时,撇、捺要舒展。

  5.学习第五句。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指名读,正音。

  提示:“乞、巧”2个字都是第三声,2个第三声在一起,“乞”的读音近似第二声。

  (2)交流: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3)引导理解“乞巧”。

  出示:牛郎织女相会的图片。

  引导:谁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指名讲故事。

  教师介绍:七月初七这天的晚上,姑娘们喜欢来到花前月下“拜织女”,乞求上天让自己也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提问:“乞巧”的意思是什么?(乞求心灵手巧)

  (4)识记生字“乞、巧”。

  与熟字比一比:吃----乞。

  组词:乞求、乞讨;巧妙、巧手、心灵手巧。

  (5)识记生字“郎”。

  与熟字比一比:朗----郎。

  提示:“郎”在古代常常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称呼,如货郎、牛郎、卖油郎等。所以“牛郎”的意思是什么?(放牛的人)

  (6)指名读,齐读这一句。

  四、抄写词语,增加积累

  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饼、赏、菊”3个生字,会写“敬、转、团、热、闹”5个字,会写“中秋、转眼”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六至八句,了解中秋、重阳2个传统节日。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的第一至五句,了解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读文识字。

  2.学习第六句。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指名读,正音。

  (2)指导识记生字“饼”。

  ①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

  ②唤醒生活经验:月饼的品种多样,你都吃过哪些不同类型的月饼?

  出示图片及相应的词语,学生认读:

  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产地不同)

  桂花月饼梅干月饼豆沙月饼冰糖月饼(馅料不同)

  (3)指导朗读:八月十五过中秋,圆圆的月亮当空照,一家人赏月吃月饼,多么幸福啊!带着这样的感受读。

  (4)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七句。

  (1)过渡:过完中秋节,不久就是重阳节,重阳节里大家喜欢做什么?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2)指名读,正音:“重”在“重阳节”一词中读chóng,“赏”是翘舌音。

  (3)指导识记生字“赏”。

  ①与熟字比一比:常赏。

  ②组词:欣赏、观赏。

  (4)指导识记生字“菊”。

  ①出示菊花图片。

  ②认读词语:菊花、白菊、赏菊。

  (5)引导理解“重阳”:古人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这一天被称为“重阳节”。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寓意是希望老人们长寿幸福。

  (6)指名读,齐读。

  (7)拓展:重阳节的时候,你们学校开展过什么活动?

  (8)指导书写“敬”。

  ①出示“敬、放”2个字,学生回忆熟字“放”的写法,找出共同点。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敬”,左宽右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④学生练写。

  4.学习第八句。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指名读,齐读。

  (2)指导朗读:新春到,大家可真高兴啦!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一句。齐读。

  (3)创设情境读:“团圆”就是过年时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回家了;“团圆”就是过年时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回去看爷爷、奶奶。一家人在一起,多开心,多快乐呀!再读这一句。

  (4)指导书写“转”。

  ①出示“转、车”2个字,学生回忆熟字“车”的写法,比较“转”字中的“车”与之相比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车”变成车字旁,横变成提,并且笔顺也发生变化,先写第三笔竖,再写第四笔提。“转”的第七笔是竖折折,“专”的第二横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

  ④学生练写。

  (5)指导书写“热”。

  ①出示“热”字:仔细观察,写这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回忆熟字“点”字四点底的写法。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第五笔是横斜钩,四点底要写得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④学生描红、练写。

  (6)指导书写“团、闹”。

  ①出示“团、闹、闭、闪”一组字,学生回忆熟字“闭、闪”的写法,找出共同点。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门字框要写得方正。

  (7)展示与评议。

  ①展示学生本节课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

  ②学生再次练写。

  二、抄写词语,积累词语

  中秋转眼团圆热闹

  三、了解节日,排列顺序

  1.出示多个年份的含春节的日历页面。

  引导观察:春节在哪一天?农历日期是哪一天?公历日期是哪一

  天?通过多个年份的日历页面比较,让学生明确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

  2.出示多个年份的含清明节的日历页面。

  引导发现:清明节用的是公历日期,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

  3.出示多个年份的含元宵节、端午节等5个节日的日历页面。

  引导发现:这几个节日用的都是农历日期。请学生记住具体的日期。

  4.教师小结:中国这些传统节日里,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都是用的农历日期。

  5.出示节日名称的卡片,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6.按时间顺序齐读节日名称。

  四、背诵课文,促进积累

  1.教师说节日名称,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2.同桌互相背一背。

  五、延伸拓展,开阔眼界

  1.交流:你最熟悉什么节日?说一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指导:可以先说说过节的时间,再说说过节的习俗、情景等。

  2.拓展: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3.小结:让我们记住这些传统节日,在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中品味节日的美好,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美德。

  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

  重阳节↓

  ↑

  中秋节←七夕节←端午节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7-02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3-14

语文下册《蜘蛛开店》教学设计05-31

语文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10-13

语文古诗下册《所见》教学设计03-27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03-14

二年级下册语文《画风》教学设计03-24

二年级语文下册 《雨后》教学设计04-07

语文二年级下册《山寨》教学设计03-26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