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
设计思路:
《空气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猴子和空气玩捉迷藏的游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及特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用猜谜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据题质疑,带着问题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关键要素,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学自悟,互帮互助地了解“空气在哪里,它又有什么作用?”通过学习卡的填写,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发挥学生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学会本文语言描写的方法。
3.会认“隐、计、胎、墨、瓶、捏、旺”等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课前准备:
1.多媒体。
2.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展示第三屏)猜谜语。
[(二)看来同学们都是猜谜小能手!那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空气在哪里》。导入课题。]
(三)据题质疑。
1.课题本身就是一个问句,围绕课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2)空气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
[3.教师以多种形式抽查生字读音。
4.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5. 在四人小组中说:读了课文,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展示第四屏)读一读问题。
(二)自学感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做好笔记。
(三)交流汇报,完成学习卡。
1(展示第五屏步骤一)。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小组分工合作填写学习卡。
4.小组展示学习卡。
5. (展示第五屏步骤二)。
6. 完善自己小组的学习卡。
7.分组朗读学习卡两部分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句的语气和小猴子的心情。
四、拓展思维
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各有什么作用?
(展示第六屏)
1.齐读问题。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汇报。
4。(展示第七屏)师适时提出:空气到底在哪里呢?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向同桌谈谈自己的看法。
2.指名汇报。
3.师生评议,明确: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等。
(二)既然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或减少空气污染呢?
1.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所有内容,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项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5.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6.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并会写请假条。
教学重难点:阅读有关请假条的内容,分析 向老师请假的方法,习作时,将分析探究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学习接近尾声了,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从中认识到要想有新的发现,就要像科学家那样,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与此同时,我们还收获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整理近一段时间的语文知识,运用我们的语文能力去大显身手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简洁的语言回顾单元重点,导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实际运用。]
二、 语海畅游
你认为汉字有趣吗?举例说说。(捕捉信息,进入同音字区别的学习)
1.打开书看看“汉字真有趣”,先读一读,然后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2.你认为怎样才能将同音字用准确。(先组词,再造句,在具体的语境中区别字义,达到准确运用。)
3.用“须”和“需”扩词、造句,再次说说这两个字的字义区别。
4.举例说说,还有那些像这样有趣的汉字,并进行区别。
(如:静和净,领和岭等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自主探究出同音字的区别方法,再运用方法去拓展练习,学生不仅获得了“鱼”,也会去运用“渔”去捕获更多的“鱼”。]
三、照样子写词语
1.自由读例子,说说自己发现了词语的什么特点。
(都是ABB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2.结合语言习惯,照样子完成练习:
3.红( ) 黄( ) 黑( ) 白( )
4.交流,评改。
[5. 引导质疑:现在问题出现了,描述颜色时,“红”“黄”“黑”“白”就能说清楚,为什么要写成“ABB”式呢?
(使色彩更浓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形象。)]
6.小组合作:看来,“ABB”式的词语真的好神奇呢。那我们多多积累些吧。比一比,那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来的词语数量多,正确率高。
7. 汇报展示。
小结:这么多的叠词陪伴我们,我们今后在说或者写的过程中多该自信呀!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叠词的正确组成,同时又润物细无声地插入了“ABB”式形容词的修辞特征及功能,激发了学生积累和积极运用的兴趣。]
四、句型转换
词语没有难倒我们,加大难度,来检验你们的能量!
1.指名读例,再齐读,感悟“把字句”的结构特点。
2.读读学习伙伴的话。
3.动手完成练习。
4.交流答案,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
5.课堂练习:
(1)我读懂了这篇课文。
(2)大家一起努力,终于找到了失踪好几天的小狗贝贝。
(3)指名出题,同桌答。
[设计意图:“把字句”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小学生不必说这些术语,但结合生活经验在潜意识里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正是做题方法的总结。]
五、积少成多
出题的同学自信满满,答题的同学胸有成竹,可见知识与本领的积累是我们制胜的法宝!下面我们就再来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吧。
1.自由多读几遍。找出名言的共同点。
2.指名读,纠正不恰当的读法。
3.齐读。
[4.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5.交流。
6.读读背背。
7.背出自己已经积累过的读书方面的名言,也可自己写一句。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六、总结:一节课中,同学们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完成了四项练习,轻松自如,还收获了一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板书设计:
● 形近字 ● ●读书的名言:
需 静 领 红 红彤彤 其义自见(xiàn)
须 净 岭 黑 黑洞洞 懊悔(huǐ)
●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马灯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
[2.过渡:的确,“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同样,读一篇好,也会有收获。一起走进“阅读平台”。]
二、阅读平台
1.自由读故事。
2.指名读,思考:一次偶然的发现后,科普希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画出相关的句子。
3.讨论交流。
[4.拓展:说说自己平时观察事物有哪些独特的发现。]
5.小结:看来,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的确是受益终身,让我们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奥秘,享受其中的乐趣。
[设计意图: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读与说的结合,着眼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学,你准备怎样向老师请假?是打电话请假,还是请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小伙伴帮你请假?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请假。
1.明确要求:
(1) 自由读要求,归纳要点。
(2)交流要点:(学生在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2.向老师请假
[(1)想一想,如果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应该怎么把原因说清楚,要用到那些礼貌用语?
(2)假如老师同意或不同意,又该怎么说?
(谢谢老师 再次讲清楚请假的必要性,有礼貌)
(3)两人小组合作练习。]
(4)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3.委托他人向老师请假
[(1)如果请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向老师请假,你认为该怎么说?
(向对方说明意图 说清请假的原因 有礼貌)
(2)强调: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要说明自己想要干什么,礼貌用语有所不同。)
(3)练习后指名向全班表演,集体评议。]
4.总结:看来无论自己请,还是请他人代请,都得注意:一是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二是说话要有礼貌。我们评价的时候也是针对这两点去评,估计同学们今后有事,一定会把请假这件事完成得很出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感受到语文学习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
1、 搜集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想一想。
2、 与家人或伙伴表演请假的全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个望远镜 请 假
利普希 说明原因,有礼貌
{认真观察} (说明意图)
{ 勤于思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本上的请假条,明白请假条要写的内容、格式以及表达时要有礼貌。
[2.自己试着写请假条,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要请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语言技巧——口头请假。这节课呢,我们就从中选取一种,讲话语变成文字。让我们的信息传递更为多样化,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二、思考交流:
打开书,读题目要求和李晓芳同学的请假条,心中归纳一下,请假条应该怎么写。用自己清楚地记号标注。
[交流所得:
1.应写清楚请假的原因,请多长时间的假;
2.注意请假条的格式,包括称呼、落款、日期以及正文的格式;
3.要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要点一个也没逃脱,下面的请假条一定不成问题!]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请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请假的时限为多长更合理?
(3)请假条的格式要注意些什么?
(4)列举可用的礼貌用语。
2.学后交流,集体评议总结。
3.小结:大家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你们的大脑像一个容量极大地储存器,列举的内容包罗万象呢,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佩服你们!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请假条的写法,自己静心思考更为有效。学生对要求的自我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其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实践内化:
1.小组合作完成:回忆自己近期的一次请假,或自设一个请假的原因,根据当时的情况,口头表达请假条的内容。
2.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口述,集体评议。
[3.动手写一张请假条。
4.同桌互评,可请老师帮助解疑。]
5.认真修改。
五、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张请假条吧。
板书设计:
请假条
(称呼):
(请假的原因,请假的时限)
姓名
[教学反思]
百花园中通过词句的练习,了解同音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寻找同音字,并能区分不同;初步理解了叠词的特点,积累了词汇;能够把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表达能力。通过 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懂得了读书的重要。 学生在独立阅读《第一个望远镜》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 通过练习请假和学习写请假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问》讲了一件孙中山小时侯学习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学生在学习时,要体会孙中山不懂就问、敢于质疑的精神,明白“不懂就要问”的好处。
二、学情分析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提出了对这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借助“阅读提示”进行自学,教师在课文重点处,在学生疑点、难点等处适时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五、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质疑课题
1.播放视频《孙中山》,让学生了解孙中山生平。
课件出示:
孙中山是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揭题: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略读课文。
(1)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浏览这篇课文,看看它跟前面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课题带*,课前有阅读提示,课后没有田字格生字等。)
(2)引领学生明白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
bèi sòng lì quān duàn liàn背诵例圈段练
背诵记诵照例圈出一段练习
背书诵读例如圆圈段落老练
背叛朗诵例外圈套段意熟练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糊涂呆戒厉挨楚
糊里糊涂涂抹吓呆戒尺厉声挨打清楚
面糊涂色呆住戒掉严厉挨宰楚楚动人
养家糊口涂料惊呆戒酒雷厉风行挨批楚剧
(1)指名读,相机正音。
“颂”是平舌音,“背、圈、挨”是多音字。“背”的另一个读音是“bēi”,背包。“圈”的另两个读音是“juàn”(组词:羊圈)和“quān”。“挨”的另一个读音是“āi”,挨家挨户,挨近。)
(2)开火车认读、识记。
(3)摘苹果识字游戏。
4.理解词语。
(1)词语解释: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咿咿呀呀:形容声音,课文中指学生们的读书声。
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
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2)词语积累。
表示安静的四字词语: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无声无息悄然无声夜深人静噤若寒蝉
5.指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参照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同桌交流、汇报。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想要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
(四)品读感悟,重点点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交流、汇报。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①师生合读这一段。
②孙中山小时候,私塾先生是怎样教的?学生怎么学的?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③你觉得这样学习,效果好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孙中山功课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出色,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看出来的)
(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①“壮着胆子”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这样提问,孙中山这一问是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
②孙中山的学业很出色,他为什么还要甘冒风险向先生提问呢?(他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希望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4)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说道:“你会背了吗?”..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讨论问题: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先生的态度一开始怎样,后来又是怎样?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词语“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进行体会。)
(5)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①谁来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这段话写出了孙中山壮着胆子问的原因和孙中山对“学问”的理解,反映了他的好学精神。)
②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五)拓展延伸,学习精神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了弄清楚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弄清楚道理
不懂就要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3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生活”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活动的情景,感受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情趣,感受乡村儿童生活的惬意。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导读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 中的“展示台” 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掌握本组的生字、词语,会认22个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4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4篇课文。《爬天都峰》中人物的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4.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图片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5.背诵、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美。
6.进行“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记录、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并写一写,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7.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一)整体感知,初步涉略
1.学习单元导语,了解这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围绕什么主题,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学习这个单元要做哪些准备,需要搜集哪些资料。
3.部署这一阶段课外阅读和积累的重点。
(二)具体建议,篇篇勾连
“课前布置 ──中间铺垫──课后拓展”,以资料的搜集、语言的积累为“经线”,以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为“纬线”,贯连本组的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1.课前布置。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准备课上交流。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可搜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槐乡的孩子》可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
2.中间铺垫。
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提出了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
在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这一课后,又引导学生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一是督促学生继续做好课余生活的记录;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交流的时候,可提示学生,教材中所列表格仅是一种记录的形式,要允许和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的形式,不要强求一致。为后续语文园地的汇报、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3.课后拓展。
(1)在课后练习中加强词、句、段的积累。
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时,可以提示学生:“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在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时,提示学生:“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提示学生:“我要把下面的句子抄写下来,你抄了哪些?”。
(2)读、背训练。
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 “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要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
(3)“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口语交际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互相询问,互相评价;教师要参与其中,作必要的引导。最后,就这次口语交际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为习作做些准备。
学生第一次写作文,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要求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要求,回忆在口语交际中自己所讲的内容,想一想准备写哪方面的内容,并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下来。写好后,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读给爸爸、妈妈听。
这次展示台的活动要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教学中不要受课本展示台中的示例限制,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要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整体回归,拓展延伸
结合作业超市和语文园地进行,可选内容:
1.基础大会战:词语接龙、猜字谜等 。
2.展示自己的积累本,互相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
3.本单元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
5.小练笔:自由练笔,可以写身边有趣的动植物或是游览过的名山美景,与本单元学习有关即可。
四、教学资源
1. 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本组四篇课文都是反映儿童生活的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在教学中会经常拓展到这类资源,如《金色的草地》中的草地、蒲公英就是我们身边熟悉的景物。因此,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观察,尝试练笔;可以引导学生沉静下来回味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提炼素材;可以有条件组织学生秋游,感受家乡的美丽;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书籍、网络资源。教师先提出要求,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习搜集资料,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可搜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有个想法,准备带你们走出教室,去一个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村庄看一看,请同学们大点声告诉老师,你们高兴吗?好!老师现在就先让你们对这个小村庄的远古时代,进行一些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小村庄,看后,小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待会儿告诉老师。(出示课件)
让学生充分讲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是啊!这个小村庄的环境确实很美!相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这里,那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那里的环境现在还跟原来一样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把昨天你预习时勾画出来的生字多读几遍。做到尽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再请小朋友们你把刚才读会的生字、词语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如果还有读不来的,问一问你的同桌。 小结过渡:刚才小朋友们读得挺认真的,老师也想听听你们读的.情况怎么样?
检查自学情况:分别出示小课件: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开火车读。
2、把词语中生字的拼音去掉,看看你还能不能读准它。
3、现在咱们再来玩个抢读生字的游戏。如果你能读准所有生字的读音,那你就是我们班最聪明的人!(师指哪一个,你就读哪一个。)
过渡谈话:刚才小朋友们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接着请你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请按下面的自学提示进行:(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以下要求。 1、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标一标,你不理解的句子或问题,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帮你解决。
3、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咱们现在来交流一下: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课文的哪个地方,告诉你的?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⒉再指名进行交流。
3、当学生说出小村庄被洪水冲走时,相机让学生读熟第四自然段,并理解“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
4、为什么会这样?你能找到原因?
过渡:就这样,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停地砍树,想砍就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渗透情感,拓展思维。 是啊!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是让这些斧头给毁掉了一切。读了这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后,小朋友有什么话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吗?
五、朗读全文,整体回顾。
最后,请小朋友们看着课文,认真地听录音朗读,记下故事的内容,回家后,讲给你周围的人听一听,让他们也学会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
好,就让下面的儿歌,激励小朋友们当好环保小卫士。
植树歌 小树苗,栽地上 ,大地变得很漂亮,保水土,挡风沙,空气新鲜人健康。
六、总结。
七、作业。
第二课时
一、感受小村庄的美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7课,知道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点击“美丽的小村庄图”) 谁愿意来描绘这一美景?课件: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填空:
a、指名读。
b、学生齐读
c、看填在空里的这些词语,(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作者将这么多描写美景的词语都用来描写这个小村庄,可见小村庄的美丽。
过渡:在这如诗如画,令人向往的小村庄里,却发生了令人沉痛的故事。今天咱们再次走进小村庄的故事中,去学习,去体会。 二、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村庄发生了什么事?谁能来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一部分内容。
3、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
4、学生汇报。(雨大、山洪暴发)
5、哪个句子写出雨下得特别厉害?
6、出示句子(课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件:)
a、咱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b、出示课件:下雨画面。(配乐)来,看着画面,伴着插曲,
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吧!
c、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d、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你听出来了吗?从哪听出来的,你准备怎样读?
7、是啊,雨没完没了地下着,一场悲剧发生了,洪水卷走了小村庄。课件出示句子: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a、学生自由读这句话。
b、汇报读。
①你读出了什么?怎样读出来的?(如重读“咆哮”,体现洪水急、猛)
②你听出了什么?
8、质疑:
无情的洪水铺天盖地,来势汹汹,毫不留情地吞没了曾经美丽、可爱的小村庄,这多么令人心痛啊!此时此刻同学们在想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 9、是啊,小村庄为什么会被洪水卷走了?这场悲剧真正的制造者是谁呢?请大家自读二、三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三、探究“小村庄毁灭的原因”
1、出示自学提示。
2、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教师适时引导。
3、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a、“谁家……砍下来”
b、“一年年……裸露的土地……”
c、省略号还表示哪些环境变化?
4、从大家的理解和汇报中,我们不难道出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乱砍滥伐。人们毁掉树林,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严重流失。(课件:荒坡图)从此,清澈的小河干涸了,蔚蓝的天空变得浑浊,肥沃的土地日渐贫瘠。突然,(课件:洪水画面)。下大雨了,洪水暴发了……什么都没有了!
5、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与深深的思考中。
(课件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a、谁想读,你读出了什么?
b、还有谁愿意读,你明白了什么?
6、斧头创造了这一切,又毁灭了这一切,包括他自身。如今只剩下满目的荒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孩子们,面对着曾经美丽可爱,而今却变成一堆废墟的小村庄;面对着曾经在此欢歌笑语,辛勤劳作,享受农家乐,如今却命丧黄泉的乡亲们,你想说些什么?
2、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3、是啊,正是由于人们的无知与贪婪,肆意破坏大自然,最终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小村庄的故事是令人沉痛的。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睁着眼睛做瞎事,他们还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4、学生展示资料。
5、课件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配以激情解说。
6、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身边的人们说些什么呢,昨天老师留了一个作业,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7、展示小标语。
五、小结:
你们的标语包含心愿!相信在你们热情的召唤下,人们一定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还天空以蔚蓝,还森林以碧绿,还大海以清澈……
(播放环保歌曲)
六、布置作业: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5
教学要求:
l、通过学习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懂得根据树木的年轮可以知道树的年龄,可以辨别方向和了解气候变化的情况,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习分角色朗读,读出句子的语气。
3、学习记叙对话的三种不同叙述形式,学会正确运用不同对话形式中的标点符号。
4、学会本课生字、新闻,理解“迷失、指南针”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2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语气。
难点:1.掌握本课的知识点,知道年轮及其作用。
2.在不同的对话表述形式中,正确使用标点头符号。
教具准备:年轮的示意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4、院子里的悄悄话提问:
“悄悄话”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对话?为什么被称为“悄悄话”?
二、听录音朗读,回答以上问题
师:这是一篇童话形式的.科学小品。
三、自学课文
(一)布置自学
1.自学生字新词,写出生字偏旁部首;
2.标序号,读通课文;
3.这篇课文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告诉我们有关哪方面的知识?
课文哪几节是讲了院子里的悄悄话?
小槐树向老瑰树提出了哪些问题?用“~~”在书上划出,
(二)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读生字,说偏旁部首;
2.指名分节朗读;
3.板书:年轮
4.给课文分段和分层。
四、整体进入课文
1.去掉提示语朗读课文,你能不能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划出有关年轮作用的语句,并且请你用词语概括。
2.指名去掉提示语朗读课文。
3.交流问题,先读书上语句,再用词语概括
板书:
记录年龄
年轮 指示方向
记录年景
五、朗读课文
1.放录音认真听,并作好记录,说说你听出哪写地方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2.放录音跟读,齐读。
3.分小组编排课本剧,表演。
4.改编课文,介绍年轮的作用。
六、总结课文
1.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你一定觉得情趣十分浓厚。因为课文把老槐树和小槐树当作人来写,有语言、有动作、有神态,有思想,真是把它写活了,我们通过这三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激发了我们求知的欲望。
2.介绍《少年百科全书》植物篇,作为课外阅读的好材料,以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
七、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了解了年轮的三个作用。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训练对话的三种形式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对话的三种形式
(一)出示课后问题第3题的三句句子:
1.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加上适当的标点。
2.比较它们不同的用法(要让学生看出提示语位置的变化与它对应的标点的关系)。
3.小结:
提示语在“说”之前,用冒号;
揭示语在“说”之后,用句号;
提示语在“说”之间,用逗号(注意,这里虽然用了两个引号,但实际上是老槐树说的一句话)。
4.出示练习:要求在括号里加上适当的标点;
①老瑰树说()“有啊!不过你的年抡只有七圈,因为你才七岁。”
②“有啊!”老槐构说()“不过,你的年轮只有七圈,因为你才七岁。”
③“有啊!不过,你的年轮只有七圈,因为你才七岁。”老槐树说()
(二)练习
1.请大家把课文翻到第七课,其中2-6节是对话,它只是对话的第一种形式。请你用对话的三种形式来表现2-6节的内容。
2.各自准备,交流。
3.造一段话,内容是招待客人,要求用上对话的三种形式。
资料:
年轮,木本植物茎干横断面上的同心轮纹,常见于温带的乔木与灌木。因一年内季候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增生的木质部结构产生差别。春夏季植物生长力旺盛,木质部色淡宽厚;夏秋季木质部色深而狭窄。这一年的木质部形成一轮,与次年的木质部分界明显,出现轮纹。根据树干基部的轮纹数,可推测树木的年龄。因此,称轮纹为年轮。年轮的宽度受年景影响,当年如果气候温暖、湿润,宽度就大。反之,则窄。所以观察年轮的宽窄,也可推测年景的好坏。也有一些木本植物,如柑橘,一年能有规律地生长三次,形成三轮,这种年轮称之为“假年轮”。而热带乔木长年都在比较均衡地生长,年轮也就不明显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较强的记叙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热爱和帮助,反映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主题。
教育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 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续编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识字重点:学习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简单了解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恐龙,也知道了聪明、可爱的海豚能为人类服务,那么今天我们要再认识人类的朋友,它是迄今为止,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猜猜是什么? (鲸)
二、检查预习
1、字词(重点关注“召、克、拼”的读音)
2、检查读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学习前三自然段
1、指读前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到第几自然段,教师随机学习“够、召、克、望”。“够”字,学生往往把字写颠倒,可以这样记:一句话说多了就是“够”。)
2、具体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要读出那种顽皮、高兴、自由的劲儿。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体会。
3、练习有感情朗读前3 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选择前3自然段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二、学习4、5、6、7自然段
1、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三句话“白鲸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块,但是冰块太大了,他们绝望地叫起来。”反复朗读。(这句话中关键是拼命、撞、绝望这三个词语,只有准确理解了,才能体会出白鲸身陷绝境那种无奈和绝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在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现出来,以便加深感悟。学习慌和拼,完成书写
2、第四自然段要读出遇到寒流后很绝望,很无助的感情。与前两段的读法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3、默读5、6、7自然段,边读边想白鲸是怎样获救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抓住“马上—立刻一动不动挤成群结队一边一边”等词语理解)
4、指导朗读:
5、6自然段要读出紧张的气氛。7自然段要读出白鲸得救后,人们轻松、愉悦的心情。
5、感情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能想象一下白鲸得救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吗?(续编故事)
2、让学生汇报关于鲸的资料。
四、作业
读课后读一读中词语
五、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 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 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 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和相关课件等。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机器人图片欣赏。
(出示图片)刚才你们欣赏的是什么?(机器人)
你们觉得机器人怎样?(聪明、能干、有趣、可爱)
是呀,因为机器人能做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极想拥有一些机器人。比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会危害消防队员的生命安全,科学家根据他们的工作需要发明了消防机器人,代替消防队员深入险境排除险情。又如,社会上有相当数量的盲人,眼睛看不见使他们不能象正常人一样上街购物,科学家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发明了导盲机器人,虽然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铁盒子,却引领盲人走上街头。
二、课件出示口语交际内容,学生齐读。
你们喜欢机器人吗?那我们就来说说机器人。(出示交际内容)
让我们展开想象,发明自己的机器人。请把你们画的机器人的画展示出来。
三、学生展示画,取名,开火车说出机器人的名字。
四、介绍机器人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机器人的哪些知识呢?(学生上台介绍后出示机器人的有关知识)
五、开展口语交际:
现在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呢?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获奖,应该怎样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呢?老师先去采访一位参赛选手,看看他是怎样介绍的?同时注意听清楚老师采访时提出的几个问题。(出示)
1、你想发明什么机器人?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保姆机器人”。
2、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有人照顾我,被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奶奶家,一直到我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我想发明一个“保姆机器人”,专门在家照顾小孩。
3、你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看,她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机器猫?一看就特别可爱,小孩会特别喜欢。不同的是,她的脸是一个屏幕,能出现爸爸或妈妈微笑的脸庞,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
4、它有哪些本领?
她的本领可大了!首先,她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定时给孩子喂奶、晒太阳、做游戏,哄着孩子睡觉,使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她能散发出**的`体味,让孩子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有安全感,还能用妈妈或爸爸的声音来为孩子唱歌、讲故事。第三,她能通过电子眼敏锐地感受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生病,会马上同主人取得联系。第四,当孩子哭闹时,她能通过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播放动画片等来哄孩子。当然,她还能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搞好家庭卫生,在主人下班时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有了这样的“保姆机器人”,大人就可以安心工作了。
刚才同学们听了介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介绍机器人了吧?(生答,出示上面四个问题)
学生4人小组合作讲,推出代表上台讲。
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A、想象要奇特、合理。
B、说得清楚明白。
C、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1、学生代表上台讲。
2、评出“最佳创意奖”。
3、宣布“最佳创意奖”名单,并表示祝贺。
六、总结:
大家的想象真丰富,大家发明的机器人也聪明能干。我想,只要大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大家美好的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所有的理想一定会美梦成真。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1、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机器人?
口语交际: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聪明、能干)
3、你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4、他有哪些本领?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 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 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写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 明确习作要求。(出示)
1、 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 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 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 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出示)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 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 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 自主习作。
1、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 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 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 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 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 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 引导互评。
1、 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 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 拓展活动。
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出示)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
这六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
交流课外了解到的多音字。
二、读读认认
1.(出示)读一读这首儿歌,注意带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调料和味道。
3.(出示)这八个字扩词。
4.说出另外的跟调料和味道有关的字。
三、读读背背
1.导入:看见蜜蜂跳什么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儿。看到不同的花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就揭示了如何预测明日天气,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谚语,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四.宽带网
1.科学技术真神奇,可以让人在暗无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样的一个人……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出示)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掌握丰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8
一、习作内容:(第五册习作八)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相信通过研究,你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增长不少知识。
二、教学要求:
.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准备:
.《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五、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课
(一)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思考: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的写法:
(1)先写诗的出处
(作者、朝代、诗题、全诗)
(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
(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
.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小结: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撰写研究报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评点】本次习作内容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报告可以写什么。在自主、合作中学生进行了探究性的实践,学生学得有法,学得有“心”。
习作讲评课
(一)复习
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习作,提示要点。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
(2)交流,师小结。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
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的文人故事,让人读来倍感生动有意思。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学生自己修改。
小组互相修改。
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五)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设计评点】紧紧围绕研究报告的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内容真实的习作要求,对学生的习作草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点,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呈现一些文人逸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9
一、教材简析
《守株待兔》是一篇寓言,与一般的抒情性课文相比,故事情节性强,而语言文字浅显直白。这样文体的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在边讲边说边议的过程中,与文本对话,了解故事内容,巩固生字词,感悟寓意。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作为主要执教老师,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各教学环节渗透讲故事、复述故事能力的培养。数学老师作为协同教师,通过“一教一辅”型、“学习站”型协同教学模式,进行个别化辅导,将小班变成“小小班”。
二、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守、窜、撞、桩、此、锄;会写5个生字:守、此、桩、肥、丢。
2.通过词语“忽然”、“窜”等体会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通过“白捡”、“从此”、“整天”等词语体会种田人期盼不劳而获的愚蠢行为。在品词读句中明白寓意。
3.借助讲故事形式,尝试复述课文,愿意把故事讲给同伴或家人听。
三、教学重难点
借助讲故事形式,尝试复述故事,并明白寓意。
四、课前准备
课件和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揭题引入,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朗读正音。
2.老师逐字板书课题,教学生字。
3.引导学生说题意。
(二)读好故事,集中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分组出示字词(带拼音),读通长句。
①忽然窜出来(读通句子:种田人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②撞树桩(读通句子: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里的树桩上,死了。)
③又肥又大乐滋滋(读通句子:他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乐滋滋地走回家去。)
④从此锄头(读通句子: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3.分组朗读生字
4.书写生字:肥、桩、守(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书写,并记录下书写特别认真、美观,书写姿势端正的学生。)
(三)学讲故事,明白寓意。
(1)了解、讲述故事的起因,随机巩固生字词语“窜、撞、树桩”。
1.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谁能讲一讲。(重点理解:窜)
2.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事发之“巧”:一只野兔从树林里飞快地窜出来,刚好有棵树桩让她撞上,刚好撞死了,又被种田人看到,你觉得这一切发生得有点儿——(碰巧/奇怪/不可思议)
3.引导学生尝试复述故事的起因
屏幕提示词语:忽然窜撞树桩(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复述。)
4.继续点拨:种田人仅仅是看到野兔窜出来,撞死在树桩上就马上有守株待兔的念头了吗?
学习句子:他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2)讲述守株待兔的过程和结果,随机巩固词语“从此、锄头”。
1.划找课文写农夫想法的句子,并尝试复述。
2.种田人这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呢?
3.“从此”就是从哪一天以后?
4.理解“整天”:如果把“整天”一词去掉,句子的意思还一样吗?
(3)评价种田人的行为,明白寓意
1.小组内评价种田人的想法和做法。(协同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并记录讨论有序的小组)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播。
3.写话练习(情境中写字——此、丢)(协同老师巡视、指导、批阅学生的写话;指导小组学习,并记录优秀发言。)
我想劝劝从此以后丢下锄头的种田人。
4.我想对种田人说:你别再( ),赶快去( )吧!
5.我想告诉种田人一个道理:( )。
6.师总结寓意。
(四)讲述故事,阅读推荐。
1.尝试接龙复述整个故事。(分两个学习站,两位老师分别指导)
2.建议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3.阅读推荐:《中华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五)学情反馈,多元评价。
走到进行整节课的课堂反馈。
教学反思:
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自己表演和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2、能根据自己的发现积极表达想法,用礼貌的语言提出正面合理的解决方法,提高公民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自己的发现积极表达想法并用礼貌的语言提出正面合理的解决方法;
难点:能将发现和想法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习作的学习。上节课我们聊了身边的“小事”,有温暖的小事,也有不文明的行为,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关注生活,特别是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汇集我们的智慧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观看视频,想一想:你在哪里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呢?你怎么看待这些事情?
(视频内容:女子下楼玩手机,不慎踩空摔倒;骑车玩手机酿车祸;开车玩手机出车祸;男子玩手机掉入水池;家长玩手机,孩子丢失浑然不知;)
二、事例引导,指导写法
(一)同学们都观察到了身边的“低头族”现象,当我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正如这位小朋友,当他观察到“低头族”现象时,他经过一番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了。
请大家翻开书98页,请同学来读一读。
r我发现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上个月我们去给爷爷祝寿,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在各自看手机,很少一起聊天。我爸爸下班回家之后,也一直玩手机,我叫他他都不理我。
过于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我们不应该总是玩手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同学们,这个事例写了什么内容呢?你可以这样表达:小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我们要是想写某个想法,也可以像这样开门见山,直接先写观察到的某种现象或问题,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二)出示书上另一个片段:
r最近我一直在想,我们班能不能开辟一个植物角呢?我们可以在植物角养花种草,或是种花生、种豆子,还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植物。我们可以轮流照看它们,给它们浇水、施肥。这样既可以使班里的同学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还可以使大家亲近自然,为教室增添大自然的气息。
例文片段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想法?是怎么写的呢?请你开动脑筋思考哦!
预设1、例文片段提出了开辟植物角的想法,还给出了植物角运作的建议,并且点出了开辟植物角的好处,把想法写得很清楚。
预设2、我还发现第一句是用问句的形式提出想法的,体现了商量的语气,显得委婉,让人更容易接受。
(三)引导学生比较两个事例的不同,归纳并小结方法。
这两则例文片段讲的事例,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第一则讲的是不良现象,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第二则是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建议,是还未发生的事情。总结两个例文片段的写法——(出示课件)
(1)开门见山,直接写发现的现象,或是提出自己的想法。
(2)要用事例来描述现象。关于自己的想法,要写出一些理由。
(3)如果有改进的建议或解决办法,也可以写下来。
(4)把现象和自己的想法写清楚,用词准确,叙述有条理。
三、畅谈想法,初列提纲
(一)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问题也引起了你的关注呢?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呢?
情境图片:垃圾随地乱扔,不分类投放;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公交站台的橱窗上贴满了小广告;公共场合有人在“禁止吸烟”的指示牌下抽烟……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三)动笔列提纲:
1、我们可以通过列提纲的方式帮助我们理清写作的思路,出示课件:
①开头:可以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写现象或想法。
②中间:详细介绍自己发现的现象或同学列举的问题,可以介绍清楚是什么现象或问题,你有什么评价或建议,为什么会这样评价或建议,还可以再谈谈自己的实际行动等。
③结尾: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小组分享提纲初稿;
3、展示学生提纲,学生点评。
4、出示提纲范例。
作业布置
根据提纲完成习作,并在小组内交流,根据建议修改习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1
一、 本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熊猫》是第八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旨在使学生懂得关爱动物,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这一课从大熊猫的具体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入手写出了大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对突出本单元主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 产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增强保护珍奇动物的意识。
3、 认识本课9个生字。
教学重点是:
认识本课9个生字。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基础上,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是:
在阅读中,抓住描写大熊猫外型及习性特点的词句,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认识生字800个左右,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量大大增加。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五、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为主,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理解课文,发散思维;在合作学习中,学会解决难题,获取知识。
六、 教学流程
本节教学分四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首先,我说:“同学们,有一种动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边镜子,爱吃嫩绿竹子。你能猜出它是谁吗?”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来猜谜底。最后猜出是大熊猫。随机我出示课件(一张大熊猫的图片),并揭示课题《大熊猫》。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形式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文伊始要求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了解课文内容,圈出本课生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助学生深入细致的学习课文。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 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学习、认识生字,是学习课文的基础。所以我首先指导学生将不认识或不熟悉的生字一一清除。随机板书生字,学习生字采取的方式有三种:①同桌之间互读、互学,初步读准字音。②请小老师教大家,将自己的识字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如:用拼音识字,利用熟字学习生字,编顺口溜识字等。③小组验读,互相检验错误。通过这三个步骤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生字,接下来我采用一些手段对学生进行识字的巩固:①读词练习。课件出示一些卡通式的词,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学生都会兴趣盎然的'积极参与读词。②小组识字比赛。(出示字卡)每组每人读一个字,轮流读,看那组说的又对又好。同时,给每组相应记分,最后评出优胜组。通过师生的相应配合,从而完成生字的学习。
2、 细致读文,深入理解。
解决了生字的难题,部分学生已经能流利的读文,再此基础上进行听读评价练习,既有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文,又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随后,运用“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了解?”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答案可能是生活中积累的,也可能是文中刚了解到的,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答案不会很全面。通过这一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对大熊猫的特点有了全面的掌握。并带着对大熊猫的了解,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有关大熊猫外貌及生活习性的语段。
接着,我出示一段熊猫宝宝的录像,使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对大熊猫流露出更加喜爱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在读课文,读出大熊猫的可爱,读出自己对大熊猫的喜爱。其中,重点对描写大熊猫的习性和外貌特征的词句进行朗读体会。如:“身子胖”,“尾巴短”,“毛茸茸”和“爬上爬下”,“呼呼大睡”等。在这里教师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这么可爱的大熊猫只有我们国家才有。所以,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咱们要珍惜它、爱护它!
3、 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在学生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之后,我课件出示填空练习题,
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这一习题的设计,使学生学会总结全文,并学会根据一定的模式学写有关动物的习作,为下一课做好铺垫。
(四)总结延伸,课外拓展。
通过两个作业:
作业1 画一张大熊猫的画。
作业2 再读一篇有关大熊猫的文章。
将本课进行一个拓展,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七、预期目标
这节课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思维拓展等几方面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了解到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还明确了要爱护大熊猫的必要性,增强了学生保护珍奇动物的意识。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2
【设计理念】
《荷花》一文通篇演奏着美的旋律:花美、文美、意境美。教学时本着要自主、要读书、要综合,有空间、有情趣、有实践的新理念。让学生在经历与文本对话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探寻美的体验、创造美的尝试。使课堂成为个性飞扬的天地。
课文如画,课堂如诗。依靠录像、音乐等媒体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促其积累。让阅读过程个性凸显,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听中想象,化语为画,读中想像,移情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体味白荷花的种种姿态。
3、欣赏荷花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流程】
一、走进生活,发现美
1、畅谈生活体验,发现自然美。小朋友们,你能说说在大自然中自己都认识哪些花?请将课外收集的荷花的图片或资料与大家交流。
2、欣赏荷花画面,感知荷花美。放映课件:由声光电合成的活生生的荷花图。启发:请你说说画面中荷叶、荷花的样子,站在这一池荷花前,你有什么感受?
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时空,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和信息意识。克服以往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多,不能全心倾情的弊端。
二、与文本对话,探寻美
1、初读课文,感受“荷花美”:
同学们,请你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在读中思考:读了《荷花》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陶行知语)
2、精读课文,品味“荷花美”:
⑴ 自读自悟,自己走进文章里去:
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针对不明白的提出问题,并想想怎样解决。但不急着回答,先把写荷花和作者感受的内容读一读。
自己走进文章中去,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与文本对话,达到对文本语言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⑵ 精读细品,带着收获回课堂:
反复品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和最喜欢的句段,并从中揣摩感受。
① 品味荷花美。请喜欢第2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品读。
② 读后谈感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的?从荷叶的描写中,你会想到什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样子?除了课文中讲的,还有什么姿势?从对荷花的描写中,你又会想到什么?
③ 品读全池荷花,感悟想象。请喜欢第3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当你读了“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真了不起。”联系上文“挨挨挤挤”、“冒出来”、“展开”、“破裂”等词,去想象一下,在你脑子里会出现一幅怎样“活的画”。(可以使用课件指导朗读)
④ 品读最后两自然段。同学们,此时你正像作者一样站在美丽的荷池一角入神地看着看着,“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此时觉得荷花在想什么?荷叶在想什么?
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美中时刻快乐着。
3、美读课文,体验“荷花美”:
⑴ 配乐朗读全文,大家闭目想象“活的荷花池”。
⑵ 进行新一轮探究。前面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解决不了的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三、积累延伸,创造美
1、请大胆想象:假如你也变成一朵荷花静静地站在那儿,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又会告诉你什么……
2、请“随心所欲”:读到这里,我们情绪高涨,激情飞扬,如果你站在荷池面前,会怎样大加赞赏呢?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呢?
⑴ 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⑶ 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如果能去读读《叶圣陶集》,将有更大收获。
⑷ 想当研究员的:查找资料,去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
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表白,拼弃以往归纳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童趣溢于言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多形式多感官参与,学生会更真切地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伟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这是一首儿童诗。它用诗歌的形式,写出儿童心中地球的模样。全诗共8节。第一节写“我”为了要“看看地球什么样”,“坐飞船”飞到天上。第2一7节都是写我坐在飞船里,从天空看到的地球模样(第2节是总写,第3一7节是按地貌分写),第8节写“我”知道地球什么样了,所以又坐飞船回到了地球。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巩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选择义项;理解9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仿照课文的例句写句子。能仿照课文中“和”的用法,写一同句话;能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顿号、逗号和句号。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球是什么样的,它的身上有哪些颜色,每一种颜色分别是地球上的什么地方。
4.知道有关地球形状、地球表面颜色的最基本的常识,感受地球的美,初步培养对自己生活的地球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地球的初步认识,读出对自己居住的地球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投影片、地球仪。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生字、新词,能在老师指导下为带点的字确定意思。
2.理解每一节内容。
3.知道“和”的用法,会用“和”说话。
(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地球仪,解释课题。
1、出示地球仪。提问:
(1)这叫什么?
(2)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
(3)仔细看看地球仪表面又哪几种颜色。
2、解释课题。
(1)地球仪是根据什么做成的?
(2)地球仪跟地球的样子是一样的吗?我们来学学课文《地球社么样》。
二、认识诗歌小节。
1、这是一首诗歌,诗歌是由一节一节的内容组成的。每一节和下一节之间又自然空行。
2、这首诗是每几行为一节?全诗一共有几节?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注意小节与小节间的停顿。
四、学习生字,巩固部首查字法的第一步。
1、讨论:“原”是什么结构的字?应查什么部首?
小结:半包围结构的字查外不查内。
2、独立确定“牧”“茫”的部首。
五、指导据词定义。
1、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上查到“场”字,看看有几种意思。
“牧场”的“场”是什么意思?
2、完成《作业本》第1题。
六、再读课文。
1、哪几节介绍了“地球”是“什么样”的?
2、读第2-7节,思考:这几节中哪一节总的介绍了地球的样子?
3、读第3-7节,说说这5节写了地球的花衣服上的哪几种颜色。(边读边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七、配乐读课文。
八、作业:见《作业本》第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地球的形状及每一种颜色分别是地球上的什么地方。
2、熟读、背诵全诗。
3、会用“和”说话,能正确使用顿号和逗号。
(二)教学过程:
一、指导读第1节。(可配乐创设坐飞船上天的情景)
二、学习第2节。
1、看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地球的样子。
我们虽然天天生活在地球上,但看到的大地是平平的,因为地球实在太大了。只有能飞上飞船,飞到很高很高的太空,才能看到地球妈妈的真面貌。这张照片是科学家从卫星上拍摄下来的,说不定连你的爸爸妈妈都没有见过呢!你能说说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指导读。
三、学习第3-6节。
1、自读这4节,注意小节之间的停顿。
2、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浑身穿着花衣裳”?这花衣裳上主要有哪些颜色?
3、同桌互说:每一种颜色各是什么地方。
4、先后出示草原、海洋、沙漠、南极的彩色投影片,分别说说。
(1)这是什么地方(或:你看见了什么)。
(2)它是地球花衣裳上哪一种颜色的地方。
(可结合进行用“和”说话的训练。)
四、学习第7节。
1、读这1节。
2、“灯光闪耀”是什么意思?你在哪里看到过闪耀的灯光?
3、书上说,“夜晚,那灯光闪耀”的地方是--(让学生接说)
4、城市、矿山和村庄的夜景真美!让我们来看一看城市夜晚的投影片。
五、学第8节。
1、闭眼,配音乐,结束太空之行。
2、读这1节。
3、说说“如今”你“知道地球什么样”。
六、作业:照样子填表。
颜 色 地 方
绿 色 森林、田野、牧场
七、根据表格内熟读、背诵第3-6节。完成《作业本》第5题。
八、熟读1、2、7、8节。
九、跟着配乐录音试背课文。
十、复习顿号的用法。
1、读带有顿号的句子。
2、说说这些句子里为什么要用上顿号。
3、点标点练习。见《作业本》第6题,注意逗号和顿号的不同用法。
十一、▲练习用“和”说话。
1、读课后练习3的句子,说说删去“和”,句子通不通?
2、体会句子中“和”的位置和作用。
3、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和”用得合适吗?
(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苹果树。
(2)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和苹果树。
(3)果园里有桃树和人。
4、用上“和”说一句话。
十二、指导造句。
1、搞清《作业本》第4题的要求。
2、看懂例句。
3、根据前半句,指导说后半句。
4、指导说前半句,独立写后半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 得 ”,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5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这是一个俄罗斯民间故事。故事记述了聪明的农夫教育三个儿子改掉懒惰的陋习,规劝他们辛勤劳动、勤劳持家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幸福要靠辛勤的劳动创造,财富蕴藏在勤劳之中。
2.教材特点
教材中有三幅连贯的插图,形象生动,故事有情节,还有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述。指导学生听清楚,听仔细,记清要点。并在教室的指导下把故事叙述完整。
二、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故事,记住故事内容;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讲得完整、清楚。
2.能在故事中积累下列词语:好吃懒做、担忧、沉甸甸、勤劳、幸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故事要点,有顺序地叙述。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中农夫的“聪明”,领悟劳动创造财富的真理。
四、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能集中注意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或听故事录音,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故事。
2.指导听记故事的方法。
(1)专心地听,听清故事中的人物,听清楚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小黑板)
(2)边听边记下要点和重要的词语,帮助记忆。
3.听老师讲故事。(讲故事的速度要慢一点。故事资料见《教学参考书》)
4.讨论问题,回忆故事。
(1)故事里有哪些人?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根据书中插图和记下的词语一段一段讲述。
(2)相互交流补充。
(3)记住没有听清的情节,在第二次听讲时补上。
5.再听老师讲一遍故事或放录音。
(1)进一步指导听记故事的方法:一边听,一边记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①故事的开头是怎样讲的?②聪明的农夫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他的孩子们学种地?③事情的结果怎样?(出示小黑板)
(2)老师讲故事或放录音。学生基础较差的班级,可按问题讲一段停一停,让学生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6.指导学生讲故事。
(1)刚才,我们是一直在听故事。记故事,我们现在开始学着讲故事,先讲完整,再讲生动。
(2)分段讲述指导。
①第1段。故事的开头。
a.讲出农夫的担忧。讲他的心理活动。(三个孩子都看不起种田人,不愿学干农活,整日好吃懒做。农夫担心自己老了,这三个孩子没法活下去。)
b.讲出农夫临死前的嘱咐。讲述时应语意深长,应沉重。
②第2段。故事的发展。
a.农夫死后,兄弟三人是怎样去挖财宝的?
b.他们找到财宝了吗?他们怎么想?
③第3段。故事的高潮。
a.农夫的儿子们是怎样培育麦子的?一年以后,麦子长得怎么样?
b.农夫的目的达到了没有?
④第4段。故事的结尾。
农夫的儿子们明白了什么?
(3)逐段讲述,互相讲评。
7.学生各自试讲故事。
(1)提出训练目标。
练讲故事:讲得完整、连贯、生动。
(2)让优等生示范一遍。再请愿意试讲的同学上台讲述。
(3)班级讲故事比赛。
①分小组练讲,按要求推选“选手”。
②选手上台讲故事。
③按“完整、连贯、生动”评价。
8.讨论。
(1)农夫的三个孩子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为什么说农夫“聪明”?
9.小结。
从听故事的方法和讲故事的要求两个方面作简要小结。
10.作业。
(1)把这个民间故事讲给大家听。
(2)讨论:你有“财宝”吗,你的“财宝”在哪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23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0-23
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设计02-18
小学语文《咏柳》教学设计03-1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3-10
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03-14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