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9 15:38: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合集】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合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豪、毫”和“记、纪”,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辨别“发明”和“发现”。

  2、会用“谁怎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题。

  3、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重点:理清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2、读懂课文1--5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3、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让学生就课题质疑,说说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按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

  3、检查指导。

  4、通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用自己的话说说纸的发明过程,并完成部分作业。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前五段,思考: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

  (2)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2、检查讨论,并板书。

  3、看板书同桌互说。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知道纸的发明过程和“蔡候纸”的特点。

  2、掌握“谁怎么地说什么”的句式。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课文6--7自然段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我国最早的纸是用什么做的?“蔡候纸”是指什么样的`纸?纸是谁发明的?

  2、检查上述问题。在讨论中理解“异口同声”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7段。

  4、自由朗读6、7段。

  5、指导“谁怎么样地说什么”句式练习。并进行扩散性的练习。

  三、学习第8段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在全文中找到可以体会到“咱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

  3、启发学生说出我国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四、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五、完成作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3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本次看图作文是看多幅图写一段话,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幅彩图和提示看图讨论的问题。第二部分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分步要求。第三部分提供了习作时可供选用的词语。本次习作训练的程序可以是看图——理解图意——分步讨论、组织每幅图的表述语言——练习写作。看图,可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条理化;讨论交流能促进说话和习作技能的提高,懂得形成文明习惯的重要。最后点明“知错就改”是一种好品质。

  2、教材特点

  课文描写一个小男孩乱扔香蕉皮,使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路过的少先队员扶起了小女孩,他看见了很难情,连忙拾起香蕉皮丢进果壳箱的一件事,反映了他知错就改的品质。

  本教材由四幅彩图组成,图意清晰明了,图画生动形象,适合儿童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能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一段话,并能恰当地选用(或运用)指定的词语。

  2、展开合理想象,把图画内容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3、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讲卫生,不乱丢果壳,并能“知错就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看懂图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成一段话。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根据四幅图,围绕中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合理想象,连起来写一段话。

  四、教学准备

  1、挂图一张,投影片四组,玻璃片2张。

  2、学生模拟活动的'准备。(3个人)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看图讨论,大致了解四幅图中的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用一二句话讲清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

  3、知道“随地扔果壳”是不对的。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1)小朋友们,我们班的小明同学上周跑进学校的花坛里,踩坏了花苗,老师批评教育他之后,他保证以后再也不踏进花坛。他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2)打开课本第14页,看看图中的这个小朋友是怎样知错就改的。(板书:知错就改)

  (3)齐读课题。

  2、看图思考。

  (1)出示挂图,理解看图顺序:

  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用“A、B、C、D”标出四幅图的顺序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2)一看图,整体感知:

  ①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四幅图,想想:主要讲谁?为什么呢?

  (主要讲小男孩。因为第一幅出现的就只有一个小男孩,而且四幅图中,小男孩出现的次数最多。)老师表扬:你观察得真仔细!(板书:主要人物小男孩)

  ②请你给小男孩取个名字。(你喜欢叫他什么就叫什么。)老师给他取个名字叫军军,好吗?

  ③主要讲了军军的什么事呢?

  (主要讲军军看见因自己乱扔了香蕉皮而使小朋友滑倒在地上,他很不好意思,连忙跑过去拾起香蕉皮丢进果壳箱的事。)

  (3)二看图,局部了解:

  ①我们已经知道这四幅图主要写小男孩军军的事。那么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引导看图。(板书:早上,上学路上(地点))

  ②这件事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板书:乱扔香蕉皮(起因))

  ③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引导看图D(板书:拾起,丢进(结果))

  (4)三看图,逐图理解:

  军军从一开始的乱扔香蕉皮,到后来的捡香蕉皮,并把它丢进果壳箱,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呢?我们学了再回答。请同学们一幅图一幅图来理解,并用一二句话说清楚每幅图的意思,好吗?

  ①学生说,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图A:一天早上,上学路上,军军拿着一支香蕉,边剥边吃。吃完了,他随手把香蕉皮往地上一扔,扬长而去。

  图B:有个小女孩走过来,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在地上。

  图C她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有一个少先队员看见了,赶快约过来,把小女孩扶起来。军军回头看见了,觉得很不好意思。

  图D军军连忙跑回来,捡起香蕉皮,把它丢进了果壳箱。

  ②边分析边逐图请学生说。及时表扬和反馈,及时修改、完善。

  (5)四看图,连句成段:

  ①要求:把这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段话。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如:军军看见小女孩摔倒了,心里怎么想?最后,小女孩和少先队员看见军军把香蕉皮丢进了果壳箱,又会怎么样?

  ②自行练习:请每位小朋友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自己说一说。引导用上“不好意思”、“难为情”、“知错就改”等词语。

  ③同桌互说互评互改。

  ④指名练说,师生交互评点。

  3、情景表演。

  请三位小朋友上台表演,边表演边说,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再随意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激发兴趣。

  4、五看图,讨论明理。

  (1)这件事是谁错了?他错在哪里?引导看图A、B。(板书:错)

  (2)后来他又是怎样改正的?引导看图D(板书:改)

  (3)释疑:小男孩军军从“乱扔”香蕉皮到“捡起”香蕉皮,并“丢进”果壳箱,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补板书:知错就改)联系上下文领会“知错就改”,肯定军军是一个好孩子。

  5、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了《知错就改》的看图作文,知道了看多幅图应按顺序看。还有能根据课后题目来理解图的意思,用一二句简单的话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段话。我们还明白了“知错就改还是个好孩子”的道理。)

  下节课,我们就要把看懂的图意用文字来表达,写一篇“知错就改”的短文。好吗?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一二句话写出每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

  2、能在看图叙述中恰当地选用课文后提供的词语,把短文写通顺、写准确。

  (二)教学过程

  1、出示挂图,复习谈话。

  (1)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图,然后像上堂课那样,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段话,谁会?

  ①各自准备。

  ②练习默说。

  (2)抽查叙述,教师评议:强调说清图意,把描述一件事的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起因、经过、结果))说完垄。

  2、练习写作。

  同学们,说得多好呀!要是能把这段话写下来,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这个故事,受到教育,那该多好啊!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1)投影显示要求:

  ①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段话写在本子上,语句要通顺。

  ②小黑板上的这些词语供小朋友选用,不一定每个词语都要选用、也可调换你自己喜欢的词语,用词要恰当。

  (2)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困难生完成习作。

  3、佳作评点,修改。

  (1)选优等生习作一篇重点评议、修改,便于引导示范。

  ①有没有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句子是否写得通顺、连贯、明白?标点用得对吗?

  ③词语用得是否恰当,用了哪些好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④最后有没有体现“知错就改”这个中心意思?

  ⑤书写是否工整、清楚?

  (2)再选一部分写得较具体,条理较清楚的习作给予表扬、鼓励。

  (3)评议一篇较为典型的质量较差的习作,给予帮助并鼓励。

  ①这篇习作哪些方面写得比较好?(尽量多发现优点,给予鼓励)

  ②哪儿写得还不够?(师生帮助)

  ③如果是你写,你会怎样写?

  ④对内容写得较含糊、句子表达欠确切;语序较混乱,用词欠恰当等方面给予评点,修改。(改后比较是否比原文更好些)

  ⑤根据评点,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对照目标,想想该怎么改。

  ⑥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也可以同学互相修改)

  4、修改、誉写,完成习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4

  教学要求:

  1、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和1句句子。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沙滩上城堡和城堡发生的故事。

  4、培养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和1句句子。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沙滩上城堡和城堡发生的故事。

  教学准备: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滩图,练习说话。

  (1)这是一片怎样的沙滩?你想在那儿干什么?

  (2)小结、过渡:这片沙滩确实太迷人了,因此有一群孩子在放学后也来到了这儿,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2、出示孩子垒城堡图及课文第3节。

  (1)看图,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干什么?(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出示词语:垒城堡

  (5)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孩子们垒了一座怎样的城堡?

  (6)想象说话:(指名说、同桌互说)

  在沙滩上,孩子们垒起了一座()的城堡,城堡外面(),城堡里()。

  (7)这群聪明的'孩子不但垒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而且还编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呢。出示课题。(课题出示稍显晚了一点,可以放到前面去,再提早一点。)

  (8)过渡:想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吗?请听课文录音。

  3、听课文录音,思考:孩子们编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说故事的内容时,比较罗嗦,教师在总结时可简略一些。)

  4、指名回答,板书:救公主

  5、自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要去救公主?

  6、根据回答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气愤、焦急的语气:(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你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没能做到恰当地表达焦急的语气,可以通过比较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7、我们想了什么办法去救公主呢?出示有关内容引读:

  师:在我们编织的童话中,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我们也成了……我们又在商量着……一个伙伴说……我说……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挖呀,终于……我把手……,就……。

  读后学习生字“窟”、“塌”。

  8、救出了公主,我们的心情怎样?出示下面句子,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轮读)

  噢,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

  我们欢呼胜利,欢呼炸死了魔王,欢呼救出了公主。

  9、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1)组内练习。

  (2)指名小组交流、简评。

  二、总结课文,想象说话。

  1、齐读全文。

  2、想象说话:(内容可在两题中自选一题,形式可自编或与同桌合作编。)

  (1)城堡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是怎样把公主从城堡里救出来的?编故事《沙滩上的童话--勇救公主》。

  (2)你在那金色的沙滩上垒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

  3、指名讲故事,评议。

  三、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引导积累带有建字低的字。

  3、指导抄写句子。(指导抄写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要读通整句句子的意思再抄,同时要注意抄写完成后要检查。)

  板书设计:

  4、沙滩上的童话

  成勇士(孩子)

  编织童话:攻城堡

  炸魔王

  救公主(妈妈)

  教后反思:交流所学的生字,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在交流时有侧重点。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不可过高,先读正确,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赢得胜利的无比兴奋的心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5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词语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惑,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特别要关心一下差生的朗读情况。

  3.我们一起先来把这些生字读准确,就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正确。

  (三)朗读生字。

  1.把生词读准确了,那课文是不是就能读正确,读流利呢?

  2.这次朗读,同学们进步多了,但还有几个句子,需要再练习一下。

  3.现在我们已经把词语读准字音了,难读的句子也能读流利了现在同学们能不

  4.能把课文读的更正确,流利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大家试试看,好不好? 自由读。

  5.下面让我们全班同学开火车每人读一句,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读的最好,一人一句接读。

  6.齐读全文。思考:课文到底讲了意见什么事。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会这样说的。

  7.出示图,学生回答。

  (四)理解词语。

  1.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哪个词语。

  2.出示难懂词语,再联系上下文读读看,是不是懂了。

  (五)练习写字。

  1.看着生字表,看着读,认清字型。

  2.哪几个字难写,要注意什么。

  3.分类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2.从词句中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难点:体会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的工作情况。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谁来读一读课题。

  2.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从中悟到了些什么?

  3.既然是坚守。我们来算算看白求恩坚持了多长时间。

  齐会战斗进行了多久(三天三夜)。请你算算看白求恩休息了几个小时。(三小时)

  三天三夜中白求恩仅仅休息了三个小时,为的是什么?(坚守阵地,抢救伤员)

  二、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

  1.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找看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环境是怎样的?用笔划出来。

  2.手术台设在齐全战地的战场,环境十分恶劣,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一句出示一句。

  三、当炮弹落在空地上,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火苗向手术扑过来时,白求恩是怎样坚守阵地的,请你们再读课文,用笔把它们划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四、通篇朗读,有感情地读。

  五、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白求恩的一个小故事。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老师介绍你们一本书《白求恩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到图书馆借来阅读一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6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从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弄懂发明靠天才还是靠勤奋,为其中的一种说法找到理由。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内容。

  1、读第1~2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实验呢?

  四、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

  1、读第3~5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2、在火车上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爱迪生受到什么打击?

  3、面对这样的挫折,爱迪生怎样对待的?

  4、从哪些地方表现他顽强做实验呢?

  5、爱迪生怎样发明电灯呢?找出重点词语。

  五、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1、读第六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

  2、什么是“发明”?爱迪生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

  六、总结课文。

  1、有人说爱迪生发明是因为他的天才,而爱迪生自己却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究竟那种说法对。

  2、爱迪生是怎样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

  3、看课文插图的意思,说说在什么地方?桌子上摆着什么?爱迪生在干什么?根据插图的意思,说说自己的体会。

  七、巩固练习。

  教后记:

  通过重点段的分析讨论,学生了解到了爱迪生是怎样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也从中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化学习,建立词语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脑海形成画面,实现“文字到画面”的一次转换;

  2、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3、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难点: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我做你猜”的游戏,好吗?

  师:随机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走、看、跑……(夸大地做以上动作)

  生:猜出——轻悄悄地走、笑眯眯地看、兴冲冲地跑……

  师:孩子们,真棒!不但猜对了,而且说的比之前更生动!难道你们有什么“秘密武器”?

  出示课件(有无形容词进行对比)——引出能使表达更生动的“秘密武器”!

  二、游戏闯关

  会认——会理解——会运用

  第一关:“我会读”

  出示六个词语认读,记住音、形;

  可以齐读、小老师带读、抢读、小组加分读;

  注意带拼音的三个生字读音,师纠音。

  第二关:“我会想”

  玩“我做你猜”游戏

  先小组交流一个比划一个猜;然后老师比划学生猜,学生比划老师猜。达到将脑中对这个词语理解所浮现的画面用动作“外显”出来的目的。

  第三关:“我会填”

  玩“帮词宝宝回家”游戏

  (1)出示句子,请学生正确填空。

  第一组:我(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妹妹(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蜗牛(慢腾腾)地爬着,去找自己的安乐窝。

  奶奶(颤巍巍)地伸出双手抱紧了我。

  精彩的电影正在播放,影院里面(静悄悄)的。

  集市的人太多,到处都(闹哄哄)的。

  小明习惯不太好,每次做完作业,书桌上都是(乱糟糟)的。

  放学了,(空荡荡)的教室就只剩军军一个人了。

  (2)出示句子,请学生进行根据前半段句子,填写后半段句子。

  第二组:海参懒洋洋地在海底蠕动。

  树懒慢腾腾地爬上一棵粗壮的桉树。

  牡丹花在风中颤巍巍地摇摆不定,优美极了。

  小明兴冲冲地邀请我明天参加他的`生日party。

  兰兰把乱糟糟的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

  静悄悄的夜晚,只听见河边偶尔传来的蛙鸣。

  闹哄哄的操场到处都是玩游戏的小伙伴们。

  第四关:“我会写”

  玩“我是魔法师”游戏

  1、出示要求:用上任意一个词,我能变长句。

  A(谁)(怎么样地)(干什么呢?)

  B(什么地方)(怎么样呢?)

  生独立思考,然后动笔写一写。

  2、小组交流说一说;师生、生生互评。

  注意提醒学生——老奶奶走路慢腾腾的。

  老奶奶慢腾腾地走路。

  都符合表达习惯,但要注意“的”“地”用法。

  第五关:终极挑战

  “小小演说家”游戏

  (1)师出示“春运车站图”,你想说什么?

  生:人真多啊!出示句子:“车站的人真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人多?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口头表达。

  生围绕前半句中心意思,将“人多”尽量说具体,通顺。师相机小结,评价。

  (2)播放一段“夏夜蝉鸣蛙叫”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猜猜看,这是什么时候?你喜欢吗?能分享你看到的吗?

  生:我听出了这是夏天的夜晚,我喜欢……我看到了……

  师:相机出示句子: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因为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

  师:和你同桌聊聊自己为什么喜欢夏天的夜晚吧!

  生小组里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口头填写,然后师生交流、生生评价。

  (3)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围绕一个关键意思,把话说通顺、连贯、有的还很具体生动呢!让听的人不但明白你的意思,而且还好像真的亲眼看到了一样。以后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么说,这么写。

  设计意图: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听不离说,读不离写。将贴近生活的语境作为学生思维和语言组织及训练表达的“脚手架”,巧妙地设计到闯关游戏中,让学生始终浸泡在语境中去习得语言的规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人物特点。

  2.初步领会描写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3.加一个精彩的题目。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准确真实的描写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准确而真实的描写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范文;学生:观察自己身边有特点的人。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玩一个猜谜游戏。看谁能根据大屏幕上的词语猜出人物形象。看谁的反应最快,猜出来的同学请举手。(大屏幕出示)

  1.火眼金睛尖嘴猴腮头戴紧箍咒——孙悟空同学们,眼睛,嘴巴,脸,这些都是孙悟空的外貌。所以咱们可以通过外貌猜出人物。(板书:外貌)

  好,同样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再猜(大屏幕出示)2.好吃懒做好色——猪八戒

  好吃懒做是猪八戒的?性格。好色,就是喜欢女子。也就是爱好、兴趣。所以咱们还可以通过性格爱好来猜出人物。(板书:性格爱好兴趣)

  小结:外貌,性格,爱好兴趣,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人物特点。

  二、深入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例文。

  我们可以根据外貌猜出人物,大家看这段文字写的是谁?(出示例文)我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黑色的眼睛,鼻子下面有一张小小的嘴巴。

  师:这是谁?生答不知。因为他的外貌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没特点。

  好多人都长的是这个样子,这是一张大众化的脸谱,放在人堆里看没什么特别的。所以猜不出来。

  师:那什么是特点呢?生:特殊的地方。师:对特别之处。生: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理解什么是特点。

  特点就是指的人或者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这个独特的地方,可以是外貌,也可以是性格爱好兴趣等。这都是特点。

  (举例:)比如说:小红左侧脸颊上长了一颗美人痣,这就是她外貌的独特之处。小明特别爱看书,连上厕所的时候都拿着书,这是他的兴趣爱好,也是他的特点。再比如说我们班的郭辰嘉同学,平时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一副热心肠,这也是他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特点呢?

  正是有了这些特点,才使得我们与众不同。著名的哲学家布莱尼茨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咱们在介绍人物时,想让人一下子记住,就必须抓住最鲜明的特点。(板书:抓特点)

  三、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人物。

  1.出示范文。

  到底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人物呢?老师抓住了自己的特点写了一段文字,咱们一起来看看。

  范文:我高高的个儿,脸蛋儿鼓鼓的,就像鹅蛋一样。眼睛虽然不大,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弯月牙儿,让人感觉很亲切。我的鼻头圆圆的,下巴尖尖的。我还是一个爱笑的人,无论遇到什么

  事情,嘴角总是上扬的。我特别喜欢读书,平时我抓住一点一滴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课间读,下班回家后读,连上厕所都手不离书呢。

  师:老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自己的?生:个子,脸蛋,眼睛,鼻子,下巴。(外貌)生:爱笑,嘴角上扬。(性格乐观)生:喜欢读书。(兴趣爱好)

  2.小结:老师在描写自己的时候,抓住了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你在写人物的时候只要从这几个方面,抓住人物的特点,并写具体,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四、寻找身边有特点的`人。 1.寻找有特点的人,打开思路。

  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特点的人,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热心肠的同学,爱问问题的“小问号”,对昆虫颇有研究的“昆虫迷”,说话幽默的“幽默王子”,说起话来大嗓门的“高音喇叭”……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身边的同学小伙伴们又有哪些特点呢?

  2.出示例文。体会抓住人物的兴趣爱好来描写人物。

  老师这里有一个同学写的片段,他描写了他的好朋友。大家仔细读读,看看这个同学抓住了人物什么特点来写的?(生自读)

  例文:我的好朋友小林是一个“街舞狂”,只要一听到音乐,他就忍不住跟着节奏跳起来。记得有一次做课间操之前,老师放了一段《最炫民族风》的音乐,本来在操场上立正站好的他,身体如同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剧烈的扭动着。只见他眯着眼睛,紧闭着嘴巴,头发一甩,胳膊一抬,屁股一扭,来了个360度大转弯。此刻,这似乎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舞台,我们都用诧异的眼神看小林,他都浑然不觉,一直跳啊跳啊。直到广播体操的音乐响起,他才忽地回过神儿来。瞧,他跳起舞来的样子多专注啊,像一个舞王!

  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这个小孩有什么特点?生:他爱跳街舞。生:眯着眼睛,紧闭着嘴。师:这是神态。(板书:神态)生:浑然不觉。师:忘记了这是在操场上了,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爬天都峰》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爬天都峰》。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3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提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全文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标3——4年级阶段目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根据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学生能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后,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重点、难点:体会句子,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说教法运用

  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四、说教学环节

  (一)引入课题,分析题眼

  (1)先以质疑的方式,引入课题,质疑:我们怎么才能上到山上去?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并小组交流。再通过比较“登山”与“爬山”让他们体会爬山是手脚并用。这为后面的体会思想起到铺垫作用。

  (2)朗读课文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天都峰有什么特点?找出句子读一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手脚并用、终于”等词语。小组讨论:人物的动作、语言,体验我的心情。

  3、自读第三部分,自由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果然、突然、忽然)并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齐读爸爸的话,品析“汲取”是什么意思?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善于从别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4、拓展学习: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老师也很喜欢花,那你们见过用花做的钟吗?想去看看吗?(看大屏幕)这些花钟漂亮吗?这节课啊,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花钟》这篇课文,让我们看看这美丽的花儿们是怎样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一天的时间的。教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花钟。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十三课,我们要开始自学了。在自学之前,请看看老师送给你们的自学提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

  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记记字形。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词意。听清楚了吗?自由读吧! (学生自由自学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读好了吗?有不认识的生字吗? 那现在老师来检验一下同学们读的怎么样?(生分段读)

  师: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那些花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花的名字来,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找花名。找出花名后教师板书) 师:我们知道花不同,它们开放的时间也是……

  (生齐答“不同的”)

  师:让我们再快速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划开花的时间,开始吧。

  (生边读边划。)

  师:好,我们来进行抢答题,当我出现一种花时,你们马上告诉我它开花的时间,听明白了吗?

  (教师指出示午时花)

  生:午时花是在中午十二点左右开花的。

  师:他有一个词语用的很好,哪个词语?

  生:左右。

  师:是的,如果说我不写“左右”行吗?

  生:我觉得不行,因为午时花有可能不是刚好中午十二点开的。可能是十一点或者十二点多,所以必须要用上“左右”。

  师:我们知道花开的时间不一定准确,用上“左右”就可以使文章表达更准确。你还能找到和这个意思差不多的词语吗?

  生:大约。(师板书)

  生:应该、大概、大致。

  师:用大概就更好了,(板书)像这种词语还又很多很多(板书省略号)用上它们能使我们文章表达更准确。我们继续来抢答,准备好。(课件出示蔷薇花。)

  生:蔷薇花在五点左右开放。

  师:准确吗?谁能换个词语再来说说这句话。

  生:大致在五点左右。

  师:用上一个就好了。

  生继续回答:蔷薇花五点大致……

  师:把“大致”放前面去。(师生共同回答:蔷薇花大致五点开放。)还能怎么说?

  生:蔷薇花大约五点开放。

  师:还有?

  生:蔷薇花大概在五点左右……

  师提醒后,学生改正说:蔷薇花大概在五点开。

  好,继续。

  (课件出示牵牛花)

  生:牵牛花凌晨四点开放。

  师:课文中是说凌晨四点开放,还有没有其它意见?

  生:应该说在四点左右开放。

  师:同意吗?(生齐答同意)

  师:在课文表达不够准确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它改正了。好,我们继续挑战。

  (出示剩下几种花,随机提醒学生注意用词准确性。)

  师:孩子们,你们看,随着一天中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这花啊陆续地开放。老师把它写成文章了,我想请你们一起读好吗?(课件出示:牵牛花开花了,蔷薇开花了,睡莲开花了,午时花开花了,万寿菊开花了,烟草花开花了,月光花开花了,夜来香开花了,昙花开花了。)

  师: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觉得这些花总是一个接一个地开了。

  生:后面都是“开花了”不太好。

  师:这样写都让我们乏味了,是不是啊?课文中可不是这样写的,你能找到生动的语言帮老师改一改吗?

  (学生逐一找到课文里描写花的句子帮老师进行修改。)

  师:课文中用了七种不同的说法来写开花了,请你们再来读读看,你觉得这么一改有什么新的感受?(学生自由朗读)

  生:我觉得这样写优雅了许多。

  生:我觉得现在变成了一篇很美的文章。

  师:恩,更生动了,是吗?你觉得哪种花开特别吸引你,请你读给大家听。

  (一生读牵牛花)

  师:让我们打开书,一齐读读吧。(生齐读)还有吗? (一生读月光花)

  师:刚才有些同学很爱跳舞,愿意跳舞的同学一起来边读边表现一下“舒展”。

  (一生读昙花)

  师:什么时候昙花开了?(九点左右)为什么要用上含笑一现呢?

  生:因为人们觉得昙花开的时候像笑脸。

  师:知道什么是“一现”吗?老师在上课以前认认真真地去查了一番资料,发现这昙花开花的时间很短,在晚上只能开三到四个小时,马上就谢掉了,所以作者就抓住了花期很短这个特点来写,多准确啊!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还有哪句?

  (一生读蔷薇)

  师:把它当人来写了,带上笑脸来读就更好了。再来读读。还有哪句?

  (一生读万寿菊)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万寿菊一朵一朵地开放了。

  师: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随机正音“欣然怒放”)还有哪句? (一生读睡莲)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读,这样吧,就把你最想读的那一句读给你的同桌听吧。

  (生自由朗读。)

  师:作者多能干啊,他抓住了花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七种不同的句子来,他还有两种花没写,一种是“午时花”还有一种是“夜来香”,老师想请你来当当小作家,也来把它们写生动了。让我们先来仔细观察一下,这样你能写得更好。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师:我们用细心观察的本领学到了那么多的知识,我们写字也需要细心观察这个本领。请你找一找第一自然段有几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观察生字)

  生: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醒”,写的时候不要漏了中间一横。

  师:这个“醒”字左边是什么偏旁?

  生:酉字旁。

  师:写的时候可不要把中间一横给丢掉。这位同学的发现相当有价值。让我们一起拿起笔来认真地写一写吧。

  (生练写“醒”)

  师:学生学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我们留作下节课来学习。下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1

  设计理念

  同步阅读教材第三组文章与三年级语文课本的单元主题紧密结合,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个主题编排了7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两首》、《秋天的歌》、《秋姑姑》、《风筝》、《燕子过海》、《和太阳比赛早起》、《秋天,观察的好季节》。这七篇文章或表达思乡之情,或描写童真童趣,或展现秋的美丽与自然之趣,或呈现秋的丰硕与收获,或启迪秋的思考与描绘理想,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给读者带来独特的感受。

  我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基本能进行一些摘录、背诵等语言积累活动。教学中,我通过“课外阅读,课内展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学习积累在课堂上“读一读”、“记一记”、“想一想”,又在交流互动中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并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教学策略: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成为阅读感悟的真正主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回顾交流,积累好词佳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层面的“读”,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述中感受自然界的美好,领悟表达方法的丰富多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积累的同时,学会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提前阅读同步阅读教材《落满霞光的竹林》第三单元的七篇文章,并按以前指导的阅读方法写旁注、做摘录笔记。

  教学步骤:

  一、课前热身

  1、欣赏图片

  2、说说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或诗句

  二、回顾主题,导入阅读

  1、回顾单元主题(心中的秋天)

  2、导入同步阅读

  三、检查汇报,初步阅读

  1、生汇报读书方法

  2、检查词语

  (1)课件出示21课《风筝》词语:

  帽檐威武翩翩起舞张牙舞爪同归于尽平衡后脑勺威力巨大

  读词、找句、运用

  (2)课件出示《燕子过海》词语:

  风平浪静疲倦停止呼吸崇敬沉重艰难

  读词语,根据这些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2

  设计思路:

  《空气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猴子和空气玩捉迷藏的游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及特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用猜谜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据题质疑,带着问题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关键要素,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学自悟,互帮互助地了解“空气在哪里,它又有什么作用?”通过学习卡的填写,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发挥学生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学会本文语言描写的方法。

  3.会认“隐、计、胎、墨、瓶、捏、旺”等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课前准备:

  1.多媒体。

  2.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展示第三屏)猜谜语。

  [(二)看来同学们都是猜谜小能手!那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空气在哪里》。导入课题。]

  (三)据题质疑。

  1.课题本身就是一个问句,围绕课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2)空气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

  [3.教师以多种形式抽查生字读音。

  4.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5. 在四人小组中说:读了课文,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展示第四屏)读一读问题。

  (二)自学感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做好笔记。

  (三)交流汇报,完成学习卡。

  1(展示第五屏步骤一)。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小组分工合作填写学习卡。

  4.小组展示学习卡。

  5. (展示第五屏步骤二)。

  6. 完善自己小组的学习卡。

  7.分组朗读学习卡两部分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句的语气和小猴子的心情。

  四、拓展思维

  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各有什么作用?

  (展示第六屏)

  1.齐读问题。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汇报。

  4。(展示第七屏)师适时提出:空气到底在哪里呢?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向同桌谈谈自己的看法。

  2.指名汇报。

  3.师生评议,明确: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等。

  (二)既然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或减少空气污染呢?

  1.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所有内容,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项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5.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6.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并会写请假条。

  教学重难点:阅读有关请假条的内容,分析 向老师请假的方法,习作时,将分析探究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学习接近尾声了,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从中认识到要想有新的发现,就要像科学家那样,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与此同时,我们还收获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整理近一段时间的语文知识,运用我们的语文能力去大显身手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简洁的语言回顾单元重点,导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实际运用。]

  二、 语海畅游

  你认为汉字有趣吗?举例说说。(捕捉信息,进入同音字区别的学习)

  1.打开书看看“汉字真有趣”,先读一读,然后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2.你认为怎样才能将同音字用准确。(先组词,再造句,在具体的语境中区别字义,达到准确运用。)

  3.用“须”和“需”扩词、造句,再次说说这两个字的字义区别。

  4.举例说说,还有那些像这样有趣的汉字,并进行区别。

  (如:静和净,领和岭等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自主探究出同音字的区别方法,再运用方法去拓展练习,学生不仅获得了“鱼”,也会去运用“渔”去捕获更多的“鱼”。]

  三、照样子写词语

  1.自由读例子,说说自己发现了词语的什么特点。

  (都是ABB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2.结合语言习惯,照样子完成练习:

  3.红( ) 黄( ) 黑( ) 白( )

  4.交流,评改。

  [5. 引导质疑:现在问题出现了,描述颜色时,“红”“黄”“黑”“白”就能说清楚,为什么要写成“ABB”式呢?

  (使色彩更浓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形象。)]

  6.小组合作:看来,“ABB”式的词语真的好神奇呢。那我们多多积累些吧。比一比,那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来的词语数量多,正确率高。

  7. 汇报展示。

  小结:这么多的叠词陪伴我们,我们今后在说或者写的'过程中多该自信呀!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叠词的正确组成,同时又润物细无声地插入了“ABB”式形容词的修辞特征及功能,激发了学生积累和积极运用的兴趣。]

  四、句型转换

  词语没有难倒我们,加大难度,来检验你们的能量!

  1.指名读例,再齐读,感悟“把字句”的结构特点。

  2.读读学习伙伴的话。

  3.动手完成练习。

  4.交流答案,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

  5.课堂练习:

  (1)我读懂了这篇课文。

  (2)大家一起努力,终于找到了失踪好几天的小狗贝贝。

  (3)指名出题,同桌答。

  [设计意图:“把字句”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小学生不必说这些术语,但结合生活经验在潜意识里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正是做题方法的总结。]

  五、积少成多

  出题的同学自信满满,答题的同学胸有成竹,可见知识与本领的积累是我们制胜的法宝!下面我们就再来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吧。

  1.自由多读几遍。找出名言的共同点。

  2.指名读,纠正不恰当的读法。

  3.齐读。

  [4.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5.交流。

  6.读读背背。

  7.背出自己已经积累过的读书方面的名言,也可自己写一句。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六、总结:一节课中,同学们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完成了四项练习,轻松自如,还收获了一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板书设计:

  ● 形近字 ● ●读书的名言:

  需 静 领 红 红彤彤 其义自见(xiàn)

  须 净 岭 黑 黑洞洞 懊悔(huǐ)

  ●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马灯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

  [2.过渡:的确,“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同样,读一篇好,也会有收获。一起走进“阅读平台”。]

  二、阅读平台

  1.自由读故事。

  2.指名读,思考:一次偶然的发现后,科普希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画出相关的句子。

  3.讨论交流。

  [4.拓展:说说自己平时观察事物有哪些独特的发现。]

  5.小结:看来,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的确是受益终身,让我们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奥秘,享受其中的乐趣。

  [设计意图: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读与说的结合,着眼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学,你准备怎样向老师请假?是打电话请假,还是请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小伙伴帮你请假?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请假。

  1.明确要求:

  (1) 自由读要求,归纳要点。

  (2)交流要点:(学生在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2.向老师请假

  [(1)想一想,如果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应该怎么把原因说清楚,要用到那些礼貌用语?

  (2)假如老师同意或不同意,又该怎么说?

  (谢谢老师 再次讲清楚请假的必要性,有礼貌)

  (3)两人小组合作练习。]

  (4)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3.委托他人向老师请假

  [(1)如果请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向老师请假,你认为该怎么说?

  (向对方说明意图 说清请假的原因 有礼貌)

  (2)强调: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要说明自己想要干什么,礼貌用语有所不同。)

  (3)练习后指名向全班表演,集体评议。]

  4.总结:看来无论自己请,还是请他人代请,都得注意:一是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二是说话要有礼貌。我们评价的时候也是针对这两点去评,估计同学们今后有事,一定会把请假这件事完成得很出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感受到语文学习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

  1、 搜集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想一想。

  2、 与家人或伙伴表演请假的全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个望远镜 请 假

  利普希 说明原因,有礼貌

  {认真观察} (说明意图)

  { 勤于思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本上的请假条,明白请假条要写的内容、格式以及表达时要有礼貌。

  [2.自己试着写请假条,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要请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语言技巧——口头请假。这节课呢,我们就从中选取一种,讲话语变成文字。让我们的信息传递更为多样化,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二、思考交流:

  打开书,读题目要求和李晓芳同学的请假条,心中归纳一下,请假条应该怎么写。用自己清楚地记号标注。

  [交流所得:

  1.应写清楚请假的原因,请多长时间的假;

  2.注意请假条的格式,包括称呼、落款、日期以及正文的格式;

  3.要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要点一个也没逃脱,下面的请假条一定不成问题!]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请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请假的时限为多长更合理?

  (3)请假条的格式要注意些什么?

  (4)列举可用的礼貌用语。

  2.学后交流,集体评议总结。

  3.小结:大家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你们的大脑像一个容量极大地储存器,列举的内容包罗万象呢,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佩服你们!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请假条的写法,自己静心思考更为有效。学生对要求的自我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其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实践内化:

  1.小组合作完成:回忆自己近期的一次请假,或自设一个请假的原因,根据当时的情况,口头表达请假条的内容。

  2.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口述,集体评议。

  [3.动手写一张请假条。

  4.同桌互评,可请老师帮助解疑。]

  5.认真修改。

  五、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张请假条吧。

  板书设计:

  请假条

  (称呼):

  (请假的原因,请假的时限)

  姓名

  [教学反思]

  百花园中通过词句的练习,了解同音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寻找同音字,并能区分不同;初步理解了叠词的特点,积累了词汇;能够把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表达能力。通过 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懂得了读书的重要。 学生在独立阅读《第一个望远镜》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 通过练习请假和学习写请假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3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意义。

  二、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更羸推理分析图示与练习题

  2、卡片:弦响、害怕、高飞、伤裂、掉下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㈠、从解题入手,引入新课

  上节课老师和我们已经学习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这节课我们不但要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知道它的比喻意义,还要向更羸学一招推理的本领,侦破这“惊弓之鸟”案。

  ⑴、谁先把课题来读一下;齐读;

  ⑵、那你知道“惊”是什么意思?(惊吓);

  ⑶、“弓”呢?(出示课件:弓的图形;师:这就是古时候人们用来射箭的最常用的一种弓。在拉弓射箭时,弓弦会发出一种“嘣”的声响。那这里的“弓”指的是一张弓呢?还是指弓弦声?――弓弦声。)

  ⑷、那“之”又是什么意思?

  ⑸、“鸟”又指什么?(大雁)(出示课件:大雁图)

  ㈡、由果溯因,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中说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板书:受过箭伤的鸟) 谁说的?请在课文中找出来。

  2、那更蠃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板书:知?)这只受过箭伤的鸟,更蠃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射下来呢?(板书:射?)(总体板书:知?受过箭伤的鸟 射?)这是现在我们要研究的两个问题。

  3、请同学们完成练习题一,要求先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重点词句,后根据要求完成练习。(出示课件:练习题一)

  4、交流:

  ⑴、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更蠃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什么叫“愈合”?“孤单失群”又怎么理解?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理解吗?

  好,现在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请同学们一起把练习一的.第一小题读一遍――点击课件出示答案:1、为什么更蠃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大雁?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大雁叫得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⑵、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师擦去“?”),接下来讨论第二个问题,更蠃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这只受过箭伤的鸟射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弓)

  ⑶、生交流,师点击课件:2、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⑷、师在黑板沿上无序出示课前准备的五张卡片:弦响、害怕、高飞、伤裂、掉下)

  谁能按更蠃分析推理的过程把这五张卡片按顺排列一下,贴到方格上:

  3 伤裂

  2 高飞

  1  害怕        4

  弦响              掉下

  这就是更蠃思考推理的四个步骤(边说边标上序号);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四步推理过程说一说。(师示范――生个别说――生齐说);

  那谁又能用“…是因为…”的句式把这推理过程倒着来说说(生个别说――生齐说)

  5、这就是更蠃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受过箭伤的大雁的原因,明白了吗?(师再擦去“?”)

  6、那更蠃的分析判断为什么能如此正确,而魏王却一无所知?(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7、可见更羸对魏王说的话都应怎样读?(胸有成竹、很有把握)谁能把第六自然段中更羸的一番话好好地来读一读?(生练读――齐读)

  那更蠃其他的话呢?你能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处读给大家欣赏吗?(生练读)

  8、魏王的几处话又该怎么读?(疑惑――惊讶――疑惑:生练读)

  9、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㈢、推理探究,理解意义

  1、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声――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继续推理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心里会如此的害怕?

  2、分小组研究;

  可提示:⑴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与它受到箭伤什么关系?

  3、交流

  4、师小结:对了,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之后,离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单失群、受尽痛苦;而这次它又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板书:遇到类似情况)――弦又响了,以为又会被箭射中,所以心里会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飞,结果伤口裂开掉了下来,成了一只惊弓之鸟。(板书:惊弓之鸟)

  5、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惊弓之鸟”的现象?

  6、完成练习题二的1-3题;(出示课件)

  7、交流;

  (点出课件:1、受过箭伤的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心里很害怕。

  2、被蛇咬过的人,(一看到蛇),心里很害怕。

  3、被解放军打败的敌人,(一听到军号声),心里很害怕。

  8、小结:以上这些受过惊吓的人和物(点击课件并板书:受过惊吓的人和物),都是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而心里很害怕,这种现象都可说成是惊弓之鸟。所以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和物――(生: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而心里很害怕)这种现象。

  9、好,现在这个成语的意义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10、会用吗?来试试看,口头练习。(点击课件:1、受过箭伤的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心里很害怕,(      );2、被蛇咬过的人,一看到蛇,心里很害怕,(       );3、被解放军打败的敌人,一听到军号声,心里很害怕,(      )。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经过推理分析侦破了“惊弓之鸟”案,读懂了课文,而且理解了惊弓之鸟的比喻意义,还学会了初步运用,不过“惊弓之鸟”这种思想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今后我们在运用这个成语时要特别小心。

  五、板书设计

  飞得慢            不用箭

  知?射过箭伤的鸟 射?

  叫得惨  (受过惊吓的人和物)   只拉弓 伤裂

  高飞

  害怕

  遇到类似情况:弦响            掉下

  惊弓之鸟

  10 《惊弓之鸟》练习题

  练习题一

  1、为什么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            );

  大雁叫得惨,是因为它(            );

  所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2、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这只大雁一听到(     ),心里很(   ),就拼命往(    ),它一使劲,伤口又(    ),就(    )。所以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了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练习题二

  1、受过箭伤的大雁,(        ),心里很害怕;

  2、被蛇咬过的人,(         ),心里很害怕;

  3、被解放军打败的敌人,(      ),心里很害怕;

  4、以上这些受过惊吓的人和物,(      ),心里很害怕,都可说成是“惊弓之鸟”。

  5、所以“惊弓之鸟”我们常用在(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4

  一、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问》讲了一件孙中山小时侯学习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学生在学习时,要体会孙中山不懂就问、敢于质疑的精神,明白“不懂就要问”的好处。

  二、学情分析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提出了对这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借助“阅读提示”进行自学,教师在课文重点处,在学生疑点、难点等处适时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五、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质疑课题

  1.播放视频《孙中山》,让学生了解孙中山生平。

  课件出示:

  孙中山是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揭题: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略读课文。

  (1)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浏览这篇课文,看看它跟前面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课题带*,课前有阅读提示,课后没有田字格生字等。)

  (2)引领学生明白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

  bèi sòng lì quān duàn liàn背诵例圈段练

  背诵记诵照例圈出一段练习

  背书诵读例如圆圈段落老练

  背叛朗诵例外圈套段意熟练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糊涂呆戒厉挨楚

  糊里糊涂涂抹吓呆戒尺厉声挨打清楚

  面糊涂色呆住戒掉严厉挨宰楚楚动人

  养家糊口涂料惊呆戒酒雷厉风行挨批楚剧

  (1)指名读,相机正音。

  “颂”是平舌音,“背、圈、挨”是多音字。“背”的另一个读音是“bēi”,背包。“圈”的另两个读音是“juàn”(组词:羊圈)和“quān”。“挨”的另一个读音是“āi”,挨家挨户,挨近。)

  (2)开火车认读、识记。

  (3)摘苹果识字游戏。

  4.理解词语。

  (1)词语解释: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咿咿呀呀:形容声音,课文中指学生们的读书声。

  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

  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2)词语积累。

  表示安静的四字词语: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无声无息悄然无声夜深人静噤若寒蝉

  5.指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参照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同桌交流、汇报。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想要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

  (四)品读感悟,重点点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交流、汇报。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①师生合读这一段。

  ②孙中山小时候,私塾先生是怎样教的?学生怎么学的.?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③你觉得这样学习,效果好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孙中山功课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出色,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看出来的)

  (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①“壮着胆子”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这样提问,孙中山这一问是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

  ②孙中山的学业很出色,他为什么还要甘冒风险向先生提问呢?(他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希望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4)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说道:“你会背了吗?”..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讨论问题: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先生的态度一开始怎样,后来又是怎样?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词语“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进行体会。)

  (5)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①谁来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这段话写出了孙中山壮着胆子问的原因和孙中山对“学问”的理解,反映了他的好学精神。)

  ②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五)拓展延伸,学习精神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了弄清楚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弄清楚道理

  不懂就要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运用数据、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培养语感。

  3、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预备铃两分钟:《种太阳》歌曲播放。

  学生了解歌词,跟着学唱。

  一、散文欣赏引入:

  1、出现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断,

  师读

  师:什么感觉?这段话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美!很生动!

  2、师:巴金爷爷的描写非常美,自己也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朗读感受。

  二、初读文,感知《太阳》的语言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写太阳,它是一篇说明文,它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呢?走进课文读一读。

  2、师:课文语言给你什么感觉?

  生:硬梆梆的

  生:单调

  师:同样写太阳语言怎会不同?巴金的这篇文章写什么?(生:日出)写景的。而这篇写什么呢?

  三、再读文,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

  1、课文写了些什么,每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概括,注写在课文上。

  学生默读,注写。

  师板书:

  1、4、6、8、

  2、5、7、

  3、

  8个自然段分别让学生板书段的概括。

  教师与同学讨论:根据自然段的意思,归并意义段。

  交流板书内容,小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

  四、细读1-3节,品味语言特点

  1、再读课文,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

  2、交流,边让学生板书。(数字、举例等等)

  生:①举例说明太阳离我们远,步行差不多要3500年,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师举例中国到美国坐飞机16小时,可见太阳离我们多远。请学生把“举例”写上黑板。)

  ②用比较的说明太阳的大。(请学生把“比较”写上黑板)

  ③用词准确。(师:把“用词准确”写上黑板。)

  ④师:刚才说到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度,你们知道6000度有多热?想到了什么?

  生:天气30度已经很热了。

  生:开水100度非常烫。

  师:是呀!可见6000度有多热了。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生:数字。

  师:“数字”写上去。

  3、自读,把特点表现出来。

  4、抽读课文。

  5、师生合作读。谈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给你的感受。

  师:原来说明文的语言也很——生动,生动来自——举例、比较、用词准确、数字。这是说明文的——特点。

  五、读4-8节,感受密切关系

  1、看录像。(大自然中阳光下的动植物茁壮成长,背景音乐:意语《太阳》)

  2、

  师:走在阳光里,你是否感受到太阳虽离我们很远却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到哪些地方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些镜头或的知识,就在这句话旁边打五角星。

  3、用“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他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开头进行说话。

  生: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他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林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师: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生: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他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用假设说明。

  ……

  师:可以说太阳打个喷嚏,地球就发烧。请同学们去搜集一些资料。

  师:刚才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举例)

  4、小结。

  5、引读第8节

  6、对大家,对太阳说句话,写在课文后面,交流。

  生:啊!太阳给了我们世界,给了我们生命。

  生:太阳,你真伟大,没有你,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生:太阳,你是大地的母亲,是万物生存的源泉。

  ……

  师:还可以说说愿望。

  生:人类呀,一定要好好开发太阳,让太阳为我们服务。

  ……

  六、拓展阅读

  1、艾青的《给太阳》(师生互读)

  结语:

  今天一起学习,心里充满了阳光,这阳光指什么?(快乐)太阳成了快乐的代名词。带着阳光般的笑脸道别。带着阳光般灿烂的心情回去了。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

  出示谜语: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板书:太阳)

  2、交流太阳

  师:说说你了解关于太阳的什么内容。学生交流。

  师: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通过学习课文,去揭开太阳的奥秘。

  3、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也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而且要学习写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二、识字正音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2、学习生字词。小老师带读。相机正音。多种形式读词:分组读词,一个词读两遍。打乱顺序读。

  3、练习写“繁”字,师作指导。

  4、交流: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相机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三、读文品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3自然段,思考:太阳有哪些特点呢?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远、大、热)

  a、学习“远”的特点

  1、师: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太阳的远的特点?

  学生汇报: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这句话是怎样把太阳远的特点介绍清楚的?

  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3500年,飞——二十几年。

  2、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你发现括号里所填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生:数字。

  师:对,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种说明方法称为列数字。师板书:列数字

  3、比较句子。

  a、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太阳离我们很远……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远;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长时间。

  你觉得这样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生:这样写不好,意思表达的不清楚、不具体、不明确。

  师小结: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种说明方法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4、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生:写神话故事、举例子

  5、师:这一段在描写太阳的时候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为什么不以从“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开头呢?

  交流:a、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B、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6、齐读该段。

  b、学习“大”的特点

  1、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太阳的大的特点?

  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2、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句话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师: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出示关联词练习:

  a、()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b、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c、(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c、学习“热”的特点

  1、学生汇报: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生: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哪个词表示不确定?“估计”

  能去掉“估计”这个词语吗?为什么?(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估计”一词的妙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2、还有哪里体现出太阳的“热”?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仭。

  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四、语用模仿

  1、师: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老师还带来了一段使用说明方法介绍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你能从中看出月亮的特点吗?(远、小)

  2、口头练习

  运用说明方法说一说:

  a、天气很冷或很热

  b、火车行驶很快

  c、这栋楼很高

  d、鲸鱼的身子很长

  ……

  五、归纳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23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0-23

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设计02-18

小学语文《咏柳》教学设计03-1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3-10

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03-14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