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8 16:17: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15篇(优选)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设计15篇(优选)

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⑵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⑶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感受新奇,感受快乐,学会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观察,能发现细心观察,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愿意积累,养成积累习惯。

  【重、难点】

  1、重点:

  能清楚明白地交流所观察内容及感受。

  2、难点:

  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

  【教具学具】

  准备“爬山虎”图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方法】

  布置学生观察,激发听说兴趣,促使写作欲望。

  【课时设置】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

  ⑵小组读认,读中正音。

  ⑶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自我表现)

  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小组交流)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⑴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

  ⑵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语故事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

  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

  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出示三幅图)看了这儿的三幅图,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不错。

  二、眼力竞赛

  1、先独立看图,然后在小组内开展竞赛,交流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

  2、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得多,讲解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经过提醒后,第二次发现及心情。

  ⑶可以讲同学就某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讲第一次与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3、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4、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三、总结拓展

  这些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会得到丰收的喜悦。

  (师生共同总结观察的方法和习惯: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平时更要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捕捉内容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越来越发觉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自由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都观察了哪些景物?

  二、小组交流,拓展思路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1、观察过什么事物?怎么观察的?;

  2、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3、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

  听的同学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指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⑴其他同学根据这位同学讲的内容取一个题目。

  ⑵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何使内容写得具体、准确。

  ⑶可以建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2、若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把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清楚。

  ⑵不拘形式地写,可自己拟题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日记形式选几则满意的日记,进行修改加工写《观察日记几则》。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1、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检查。也可选典型的某一片断进行作中交流,共同评议修改。

  2、学生边起草,边修改。

  (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老师在批改习作过程中,发出了我班不少同学“独具慧眼”,观察到了别人不易发现的新奇有趣的地方。你们想不想也“一睹为快”?

  二、选择典型,师生点评

  1、出示几类优秀习作的题目供学生选择:看到这些题目上,你想了解哪一篇习作?

  2、让被选中习作的作者说说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并电脑出示习作(放大)读一读。其他同学可以评价好在哪里?

  3、再出示,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习作进行对比,或同一内容描写,精力与细致的习作对比。说说哪一篇写得好,为什么?应如何修改?

  4、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放大,师生共同修改。

  三、继续修改,逐步完稿

  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然后同桌修改,也可小组修改。

  四、誊写习作,互相欣赏

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课文的朗读与疏通。

  2.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

  1.反复朗读。

  2.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背诵这首词。

  2.交流收集的苏轼的.有关材料和写作背景。

  3.《水调歌头》是千古绝唱,《记承天寺夜游》是抒情经典小品。

  二、反复朗读、疏通课文:

  1.组织全班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文章的韵味,自由朗读、齐声朗读、示范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相结合使用。

  2.组织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3.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注意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欣然”、“相与”、“盖”等。

  三、赏析月景、感悟意境:

  1.创造情境:译完课文,请大家一起吟诵描绘月下美景的语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绘月景的?学生思考,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优美的月景。

  2.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

  (1、丛中蛙鸣不断。2、村中狗吠鸡鸣。3、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3.教师小结: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

语文教学设计3

  一、教材简析

  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本组课文以散文为主,语言优美,内含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训练项目)。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预习要求:

  1、给生字注音、组词。对于文中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将正确的读音标在书上。并将这些字拼读两遍。

  2、圈出文中带拼音的词语和其他的`好词,读两次。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将课文完整朗读一次。

  4、画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流畅、权利、捐赠、骚扰、磕磕绊绊、清香袅袅、重见天日、傲然挺立

  5、找出课本中有感触的地方,简要写下自己的体会;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请做好标注。

  三、研学主题:

  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3、发现并总结出概括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通过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更深层次地了解豆腐。

  3.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并以我的“中国豆腐”为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赞颂豆腐。

  教学难点:感受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菜?老师最爱吃的菜就是豆腐,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豆腐有关的课文。

  二、新课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读过课文之后,豆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指名读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如何赞颂豆腐的,文中哪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

  (二)、感悟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一画,从哪体现豆腐是平民的,是不平凡的。

  2、小组讨论。3、汇报:

  (1)平民的

  A豆腐的普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B易于搭配--------豆腐和各种颜色、奇异的香味搭配,没有不结缘的。

  C豆腐是最早的平民百姓食品。

  D豆腐在中国社会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E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中国普通的百姓。

  (2)不平凡的

  A与多种食品搭配成味道更佳的佳肴,却傲然保持着本体。

  B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

  C豆腐的文化渊源更体现出不平凡。

  D我们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豆腐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深受欢迎。

  (三)、再读文章品味深意

  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

  优点众多、体现智慧、蕴含文化。

  《豆腐颂》可算是饮食小品散文,写的是豆腐,但却依托豆腐言志,即托物言志。

  三、指导练笔

  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四、拓展延伸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物品,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

  中国结、龙图腾、筷子、饺子、瓷器等等。

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难点:紧扣关键词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特点,明确学习目标

  第五单元是个特殊的单元,叫作习作单元。学习本单元,我们要从精读课文中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而习作例文则为我们提供了习作的范例,便于我们来借鉴和仿写。我们要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习作的知识和技巧。导读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留心观察。围绕这个主题,在这个单元我们要注意两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二、“搭”字入手,整体感知

  1、读题激趣,初读课文

  题目中的“搭”是本课的一个生字,我们可以借助“塔”字来记住这个“搭”字。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它为什么来到我们的船头,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体会文字的美妙与鸟儿的可爱吧!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准“啦”字。

  2、范读课文,引起思考

  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了课文,同学们对全文有了大概的了解。来看课后第一个问题: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试着找找看。(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三、以图促读,了解写法

  1、出示老鹰、燕子、翠鸟图片,感受鸟类的不同特点。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并描写翠鸟的?

  作者通过对翠鸟外貌的描写,写出了它羽毛颜色的亮丽;再把翠鸟和鹦鹉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翠鸟的美丽。引导感悟,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一定也要像这样抓住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细致的描写。这样才能写出它的特点。

  3、走进课文,看看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只美丽的翠鸟,作者的内心又会产生怎样的波澜呢?自由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作者疑惑的心情。

  四、感悟表达,学习方法

  1、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翠鸟捕鱼的过程,你会选择什么词语呢?

  2、作者是如何描述的呢?画出描写翠鸟捕鱼、吃鱼的动作(冲、飞、衔、站、吞)引导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感知写法。

  我们身边的事物很多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如何把这样复杂多变而又转瞬即逝的连续动作描述清楚呢?作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是细致观察,然后可以用“动作分解法”来描述,就是把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把每一个动作写清楚,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平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同时也可以试着用“动作分解法”来记录观察所得。

  4、迁移运用。

  在68页的“初试身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雨停了,我和妈妈去买菜,在路上看到好几只小蜗牛正慢悠悠地过马路……请大家以这个场景为题材,试着把观察到的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写好后,可以和同学们交流。

  五、夯实基础,读写生字

  1、重点提醒三个字的读音:鹦鹉、悄。这三个生字都是形声字。

  2、重点写好羽和翠。要特别注意:羽字在单独成字时,下面有钩,而当它在翠字上面时,是没有钩的,请同学们注意不要写错。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不仅感受到了翠鸟的美丽与可爱,更学习到了作者细致观察、准确表达的方法,希望大家课后认真体会,并在自己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语文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三维目标的整合,在语文教学的“强势领域”──阅读教学中,已倍受关注,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落实。而在“弱势领域”,特别是“语文园地”中,人们还是深受“强化训练、专项集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们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知识与能力上,把手段锁定在反复训练上,师生根据语文园地原有的板块,按图索骥,就题解题,语文园地还是应试“练”狱──毫无情趣。要落实新教材改革的精神,让丰富、有趣、具有人文内涵的园地绽放魅力,教师要肯动脑筋,善于分析园地中的各种题型特点,巧妙整合三维b标,变以往枯燥机械的练习为情趣盎然的语言实践。基于此,笔者认真钻研“语文园地六”,从以下三方面整体规划,让三维目标在语文园地里“结义”。① 顺路径──根据题型特点,重新调整练习板块。由“我的发现”中词语重叠的特点引到“读读记记”,再由词语──对应的特点引到“日积月累”,最后由诗句描绘的自然风光引到“宽带网”。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追求的是教学的自然顺畅,情趣便暗含其中。② 新刺激──围绕练习的重点,变换实践方式,新的刺激给学生新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③ 巧渗透──在练习中渗透人文体验,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上有不同的意思,认识到词的意思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积累有一定结构规律的词语和优美的古诗句,交流宽带网信息。

  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区分字义,交流资料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与富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相信学生,给予发现: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到语文园地里走一走。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开第98页,读一读第一题中的句子,结合学习伙伴的话,看看有什么发现。

  2、自选方法,区分字义: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深”与“封”在这些句子中各表示什么意思?可以用语言概括,可以用画画表示可以造句,可以组词。只要你们有办法区别出词语的意思,就是好办法。开始!

  3、集体交流,明晰字义: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和原有认知都存在差异,提出多种辨别方法,有助于学生展露自己的长处,同时在集体交流中,又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聆听学习伙伴的意见中积累了方法,明确了字义。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好”和“火”字在不同的语句中也有不同的意思,大家想一些词语来区分一下。

  5、巧借漫画,人文渗透:

  一个字有这么多的意思,看明白还好,看不明白可要闹笑话了。出示漫画《早点》。(漫画大意:清晨,一位外国人上街,看到沿街店铺前挂满了“早点”二字,由衷地感叹到:中国人真勤快。)

  同学们看了这幅漫画,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按惯例,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相似题型的适度拓展即止。从文本的“深”与“封”到课外补充的“好”与“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这里已被兼顾,而情感、态度和价值现却难以凸现。我从平常的阅读记忆库中搜出这张漫画,让学生解读,花费时间不多,却能给学生在大脑中留下一个形象的人文印记──中国字很有讲究。〗

  二、读读记记

  1、顺水推舟,自然过渡:

  刚才同学们从句子的对比中有了新发现,那么就这个句子,你们还发现哪些有意思的词语?出示句子: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2、自由读词,一次识记: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这里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记一记第三题的词语。

  3、指名读词,二次识记。

  4、雪地呼词,三次识记:

  这几个词很调皮,都藏到这片雪地里了,(课件出示填空)快来跟它们打招呼:

  清晨,推开关得(严严实实)的窗户,眼前一片雪白。我赶紧出门,一脚踏在(又松又软)的雪地上,(舒舒服服)好像踩在厚厚的毛毯上。放眼望去,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正在用身子与雪花亲密接触。树下,有的孩子(又唱又跳),有的孩子(又说又笑),有的嘴里吃着(又香又脆)的小酥饼……我静静地站在雪地上,对旁边的一切(不闻不问),(不知不觉)我成了一个小雪人。(确确实实)我沉浸在雪的世界里。

  5、抄写词语,四次识记:

  你看,这些词语在雪地里一滚真生动,它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形象。请你们拿出笔写写你喜欢的词语,把它们从雪地里请出来。

  〖“读读记记”四个字已明示着学习方法和目的,我们在把握其根本的同时,要精心构思每一次读记的训练方式,尽可能使每次的呈现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引进一些如“雪景图”的“文字游戏”,能使学生乐得其所。〗

  6、发现特点,迁移应用:

  你们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能仿照样子说几个吗?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不进行过多的讲解,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构词规律,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再进行迁移应用,一切便瓜熟蒂落。〗

  三、读读背背

  1、顺水推舟,自然过渡:

  这些词语,一一对应。古诗中上下句也是这样,读起来琅琅上口。请你们自由读读第二题中的诗句,同桌可各读一句。

  2、看图猜诗,情趣识记:

  现在请你们给这些画配上合适的诗句,这叫诗情画意。(出示彩图,学生看图猜诗句)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4、交流名句,丰厚积累:

  你们在课内外读过很多诗,还记得描写自然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句吗?

  〖“同桌互读”→“诗情画意”叶“尝试背诵”→“交流名句”,体现的是一个自主、合作学习的路径,教师在其中只不过是向学生提供诗画对应的机会,增强他们对诗句的感性认识。〗

  四、走进“宽带网”

  1、顺水推舟,自然过渡: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不仅有精美的诗歌,还有迷人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资料搜集,现在就请你们做一回导游,带我们一起走进宽带网。可以介绍书上的,也可以介绍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2、利用素材,自主介绍:

  学生手拿课前准备的图片介绍景点或物产。

  3、同桌互通,拓宽界面:

  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祖国富饶的物产或美丽的风光(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4、整理材料,课后延伸:

  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富饶。课后请同学们整理好交流的材料,准备办一期展览。

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从旧字中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2、掌握、运用并积累成语。

  3、正确运用逗号和句号。

  4、阅读短文,学会养成好习惯。

  5、学改错别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填、说积累字、词。

  2、通过读认识并运用逗号和句号,从读短文中认识到坏习惯带来的不便,逐步养成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比、填、说、读发现语文知识的特点,在实践中运用它。

  2、在读、议、改中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选词、说词、填空。

  2、逗号和句号的运用。

  3、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读中发现组字的方法并进行学习。

  2、填、选词并选一个造句。

  3、能恰当地填上形容词。

  教学重、难点:、选词、说词、填空。

  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会发现

  1、 教师卡片出示:功——工胆——旦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这两个字的一边表音,一边表意。

  2、再出示一例由学生发现。

  3、用小黑板全部出示后,读一读。

  二、填词并造句

  1、出示一个例子:一声不响

  让显示齐读并说说它的意思

  2、仿例写几个词语,如:

  一动不动 一字不错 一言不发

  一文不值 一毛不拔 ……

  3、读词并记住几个。

  4、选一个造句

  一声不响——小明一声不响地坐在座位上。

  同学们,一个完整的句子应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三、说词填空

  1、出示例子

  “认真地背诵”齐读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填词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应注意所填的词要恰当。

  2、仿照例子写一写(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汇报,互相订正

  四、布置作业完成第五页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运用逗号和句号。

  2、阅读短文,议一议怎样改掉坏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逗号和句号的运用。

  2、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正确运用逗号和句号

  1、出示“,。”让学生辨别。

  2、幻灯出示句子,要求填上“,”和“。”

  (1)过了一阵()来了一只小猴()小猴子一发现小树苗( )便欢呼起来( )

  (2)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互相订正

  4、讨论一下,怎样用逗号和句号?

  学生自由回答,互相补充

  5、师生总结:该用句号的地方,可以想以下问题:

  (1)这个句子的意思完了没有,完了用上“。”

  (2)这个句子的下一句的底一个词是否含有名称,如猴、他、我等,有前一句则可以画上“。”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

  2、默读短文,思考:林卡是怎样上学去的?

  3、学生自由回答,互相补充

  4、师生总结:

  上学去的林卡因为找东西迟到了,他对自己说:“不成,这样不成!”

  5、说一说,你是怎样上学去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6、全班齐读短文

  7、说一说你以后打算怎样做?

  三、布置作业

  1、想想自己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2、写写你的一个学习习惯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议一议怎样改掉坏习惯。

  2、学改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改错别字

  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幻灯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改掉坏习惯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林卡的习惯好吗?

  不好的习惯应怎样对待?怎样改掉?

  2、教师出示挂图

  我们来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改掉坏习惯?

  3、说说自己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4、你准备怎样改掉坏习惯?

  5、判断,下面哪些是好习惯(幻灯出示)

  上学迟到() 认真做操()

  耐心解题() 上课讲话()

  高声念书()

  二、学改错别字

  我们不但要在生活上养成好习惯,而且也要在学习养成好习惯。

  1、说说你的一个学习习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2、我们的好朋友冬冬也有一个学习习惯。今天,她要介绍给我们。

  教师出示挂图,并且读读冬冬的话。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字了,有时难免会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你们愿意学学冬冬的学习习惯吗?

  三、改错别字

  1、小东在一次穿错了鞋。

  ()→()

  2、水面上飘来一条方巾。

  ()→()

  3、 先生讲得很子细,大家听得很人真。

  ()→() ()→()

  四、填表格

  请大家打开书,看第七页的表格,填一填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表格。

  2、找出自己作业本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2、学习一些文言词,懂得文言虚词"则"的用法。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

  1、 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

  2、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几文章的内容,学习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 引入新课

  二、 讲新课

  (一)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

  2.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 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二)范读课文,学习生字。

  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予观夫(yú)(fú)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湘(xiāo)(xiāng)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fēi) 怒号(háo) 樯倾楫催(qiáng)((jí) 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 波澜不惊(lán) 沙鸥翔集(ōu) 岸芷汀兰(zhǐ)(tīng) 皓月千里(hào) 静影沉璧(bì) 宠辱偕忘(xié) 嗟夫(jiē)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

  (三) 由读课文,直至读熟。

  (四) 学习文章的第一节。

  1.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

  2.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

  越明年:越,到了。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 以,来; 之,指重修岳阳搂这件事。

  3.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4.背诵课文第一节。

  三、 作业。

  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朗读全文,复习生字。

  二、 新授。

  (一) 学习课文第二节。

  1.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洞庭湖的大观。

  2.翻译描写洞庭湖大观的课文,想象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

  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

  3.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

  南极潇湘:极,到。

  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4.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

  5.背诵本节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三节。

  1. 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霪雨霏霏"时的景色。

  2. 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

  3.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

  4. 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登斯楼也:斯,这。

  去国怀乡:去,离开。

  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

  5. 朗读这节课文,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

  6. 背诵这一节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语文教学设计9

  一、导语的改变

  因为上课的那天早上,一直下着微雨,所以,我就抛弃了原来的设计,从身边的雨引入课文,设计了一个句子:从一早到现在,窗外下着一场(怎么样)的雨?给学生展示说话和运用积累好词的机会。跟着我说:“在雨的家族里,既有像外面那么斯文的牛毛细雨,又有威猛的雨,就是我们今天课堂上要学的——”全班齐读”板书封面。”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雷雨景色。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文、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如电影。

  导入新课:

  播放雷雨的影片,感受雷雨的景象

  如果要你来描写,你能写得出来吗?

  初读感知:

  1、读文:自由读,通顺,流利,质疑。

  2、再读:同桌读边读边想象

  3、再读:圈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最为形象的语句。

  4、交流,解疑。

  一)大雨到来前的景象

  想象大雨到来前是什么样的,跟作者笔下的是否相同,作者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传神,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说说大雨到来前作者抓住了几方面来描写,读出这种情景

  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到如临其境

  二)风来的'景象

  读风来的感觉

  作者分几个层次写的风。都借什么景物来写风。

  这种借物写的物的写作方法你有什么体会?

  三)暴风雨来了

  作者用了哪个修辞方法来写风,画出你找到的语句。说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语文教学设计10

  小学语文作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袁志勇老师向我们传授的小学语文作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入门方法和升级方法是比较简易而系统的,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意义。其中入门方法主要讲了构思“入点句”的设计、构思“配合句”的设计和构思“归纳句”的设计。升级方法主要讲了三类“基础题型”的“入点句”设计方法,设计“变易题型”的“入点句”方法和构思教学设计升级中的事半功倍、以逸待劳等问题。

  作文构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主要缺少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得不到实际的帮助和支持,在我们指导了之后,学生还是不会构思,只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出现文不对题、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等现象者层出不穷。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运用袁老师传授的构思设计的入门方法教我班的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才上了两节作文构思设计课,但是学生们已经喜欢上了这样的作文指导课。课堂上,他们学习认真,思考深入,发言积极,这是以往的作文指导课从未出现过的现象,这也引起我深刻的反思,为什么现在的课学生们学起来有这么大兴趣呢?经过仔细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降低起点,小步推进。构思设计看似简单但是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还是要分步进行,我就是按照袁志勇老师的构思设计教案分成十个课时来教,这样就保证了每节课只有一个重点,可以让学生学得更深入,练得更充分。当堂学的知识能够当堂消化。

  二、浅显易懂,举例丰富。实际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我们学的理论不能直接应用到学生的身上。对于“入点句”我就换了好几种说法来给学生讲,如起头句、点题句、核心句、关键句等,而当堂训练的题目也尽可能用平时的作文题,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望而生畏,觉得所学理论知识遥不可及。

  袁志勇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构思设计的具体方法,更是对问题不断研究、不断思考、精益求精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那种深入探究,认真分析,精心总结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语文教学设计11

  一、目标设计:

  (1)了解流程的含义与意义

  (2)体会流程思想在技术设计中的存在

  二、教学资源:

  教材、圆珠笔、钢笔 、玩具

  三、重点、难点设计:

  体会流程思想在技术设计中的存在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程如下:

  有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初步了解流程的文字表述

  教师讲授,学生活动,师生互动

  教学的具体过程:

  (1)流程概念的讲授

  教学中注意:一般情况下,高一的学生对流程的概念理解不成问题,教师可一笔带过。

  (2)时序和环节概念的理解

  通过圆珠笔、钢笔或玩具的拆卸,安装来体验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概念。

  步骤:

  ①、全部同学各自拆卸和安装自带的笔或玩具。

  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观察学生的活动细节。根据学生拆卸、安装的对象,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多方案进行拆卸、安装?并比较各方案的工作效率,成果等。

  ②、引导学生体会在他们活动过程中,时刻都伴随着的“时间”“阶段”两个基本元素,以及这两个基本元素对过程的影响。

  注意:主要是让学生自己“体会”。

  ③、最后引出“时序”和“环节”的`概念。

  (3)流程的表达:

  强调“流程图”的说法以及“流程图”的表达方式。主要的教学手段由学生用文字、表格、图示来表达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流程。

  (4)体会流程思想在技术设计中的存在:

  ①、由学生说出设计一个作品的一般过程: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评估及优化

  ②、由学生体会改变上述环节给整体设计带来的影响,可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

  (5)总结:

  要求学生把这堂课的教学用流程图表达出来,作为总结内容。

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测评。)

  二:前提测评

  ①请一位同学回答。

  ②范读(点击开关)。

  ③学生齐读。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主要是让学生看,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好,让我们进入朗读训练部分,通过听、看朗读,全心身地感受这首词的优美之处。)

  四:朗读训练

  ①播放一遍。

  ②学生齐读。

  (让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思考讨论。)

  五:思考讨论

  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

  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②放映明星和街灯图。

  ----我们在初一时学习过《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他们两者有何相似点?----答案:明亮

  ③讲解想象的定义。

  ④放映天河现水牛和牛郎织女图。

  ----从天河现水牛图创造出牛郎织女图。

  (好,老师已经把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化成了五道思考题,同学们互相讨论,等会儿老师将会请同学们回答。)

  (一)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大家看屏幕,并对照课本的注解,弄清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二)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抒发了什么感情?)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五)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六:能力训练

  1、看了图一,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请看图二,说说自己的联想。)

  2、看图三,发挥你的想象力。(学生自由回答)

  (请看图四,展开想象。)

  ----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源泉,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写自己之所想。如: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和今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无不要求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同样地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联想力和想象力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便是背诵这首词,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七:音乐欣赏

  ①播放一次。

  ②第二次播放,让学生轻声跟唱。(提醒:歌词的何事长向别时圆有别于课本的何事偏向别时圆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版本的缘故。)

  (让我们进入到下一环节,通过导学达标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八:导学达标

  (一)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二)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三)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联想:菏叶上的水珠象(滚动的玻璃珠等)。

  (五)想象:看到此图,我想到……

  (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让他们课后思考。)

  九:归纳小结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怀人(抒情)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十:作业布置

  (一)背诵这首词。

  (二)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 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4分钟)

  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并对此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 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9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2.读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3.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

  预设一:海宁市的'盐官镇真是一个观潮的好地方哪!

  预设二: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好壮观啊!

  预设三:浪潮就像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真是浩荡啊!

  教师进而引导:你可以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引出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

  4.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

  让学生进行思考,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结合相应的组词,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 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22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呢?

语文教学设计14

  一、导入新课。

  “口技”,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着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二、学习字词句。

  (一)读准字音。

  其夫呓(yì)语 夫齁(hōu)声起 曳(yè)屋许许声 无敢哗(huá)者

  夫叱(chì)大儿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几(jī)欲先走 遥闻深巷中犬吠(fèi)

  (二)读懂词语

  ◎重点实词。

  但闻(只听见)屏障中抚尺一下 当是时(这个时候)

  中间(夹杂)力拉崩倒之声 宾客意少(稍微)舒

  两股(腿)战战几欲先走(跑) 会(适逢、正赶上)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妇抚儿乳(喂奶) 妇拍而呜(指轻声哼,哄小孩入睡)之

  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

  ◎表示时间的词

  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

  ◎括号里加量词

  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古今异意

  字词古意今意

  会适逢聚在一起

  是这判断动词

  虽即使虽然

  股大腿屁股

  走跑行走

  名说出名字

  ◎一词多义

  妙:以为妙绝(奇妙) 众妙毕备(妙处)

  绝:以为绝妙(极度) 群响毕绝(尽、消失)

  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

  (三)读懂句子。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

  ◎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

  三、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课时2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

  2、口技艺人表演的精彩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善:艺人惟妙惟肖的表演;(正面描写)宾客如临其境的反应;简单的道具。(侧面描写)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场面声音种类声音特点作者评论听众反应

  梦中

  惊醒犬吠 欠伸 呓语 儿啼 妇呜 夫叱

  (一时齐发)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

  由分而合众妙必备

  伸颈 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由醒

  又睡齁声 妇拍儿渐止 鼠作作索索 倾盆器声 咳嗽 (以响衬静)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意少舒

  稍稍正坐

  失火

  救火大呼 齐哭 百千人大呼 儿哭 犬吠 力拉崩倒声 火爆声 风声求救声 曳屋声抢夺声泼水声

  (无所不有)忽然变大

  由少而多

  由多而杂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简净而又细致的语言。

  3、体会文中的父子情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文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朱自清的哪篇文章?

  朱自清(1898-1948),安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划下来。

  2、以下生字和新词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拭—擦。狼籍—乱七八糟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游逛踌躇--犹豫马褂颓唐—衰退败落。琐屑触目伤怀

  二、精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把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背影是人物形象的描写,也表现了人物的精神)

  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火车站买橘子,穿戴-黑、深青色,心情沉重。走路-步履蹒跚,腿脚不便,“慢慢探身下去”“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父亲年老,体弱,失去亲人后内心悲痛,失业借债又让他内心充满忧愁,儿子心疼父亲)

  (二)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文章中写作者三次流泪,他心疼他的父亲;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儿子关爱父亲”)

  (三)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父亲不放心,还是决定自己去,表现了对儿子的关心和牵挂。)

  三、练习

  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家境不好)

  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送“我”上火车)

  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车站买橘子)

  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少年时做了许多大事,老境如此颓唐)

  5、看课文第5段,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过分”?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先四人小组交流,然后请4位同学交流。(父亲深爱儿子,用自己的经验叮嘱儿子,儿子认为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教学计划

  1、注重知识积累,以自学为主,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如:《给教师的建议》、《冷冉教育文集》、《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小学生的二十一个好习惯》、《爱的教育》、《现代教师心理素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效教学论》等书籍,定期阅读各级教育报刊、如《小学语文》等,认真做好各类读书笔记,善于捕捉灵感,及时动笔,写出体会和感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利用博客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

  2、在学习交流过程中,重点对新课程教学情况进行探讨。通过与同行们开展平等、坦诚的专业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分享经验。每次的交流活动都让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除此之外,还可经常参加网上的科学教育论坛的讨论,从中倾听专家的教导,学习同行们的经验。

  3、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争取在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写作的基本功方面都有所的提高。

  个人信息技术计划:

  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更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思考问题,要利用好这种教学手段,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我打算在三年的时间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制作教学课件和网页制作的水平,利用网络搜集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充分利用好大连教师网校本研训专题的学科相关资源,利用网络学习和交流。从中掌握、理解新精神,变成自身知识。

  教学安全计划

  1、教师生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全体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健康教育课和安全教育课,教师要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身心均能健康发展。

  3、各学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课程在教学时适时渗透安全教育。课堂上进行操作时,教师要明确要求,及时关注。

  4、认真执行上报制度。发现事故一定要及时上报,不能认为这是小事,我自己能够处理,而不上报。决不能因为不及时上报,而延误了处理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好善后工作。

  总之,只有做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开拓创新;才能紧握成功的钥匙、掌握发展的主动;才能不断努力探索、充实自己、超越自我。想达到这个目标,成为无愧于新时代的教师,就必须自觉地投入到素质教育中去,经受锻炼,经受检验,逐步提高,逐步完善,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使自己的教学、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争做一名领导省心、家长放心、同事欣赏、学生喜欢的合格人民教师。

  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自于对老师的喜欢。所以,老师平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下课时,学生几乎与我没有什么距离,跟我拉手,跟我撘肩,跟我说知心话;上课时,学生比较尊重我,也比较喜欢听我讲课。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我喜欢每一个孩子,我全身心的教他们,爱他们。因此,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对学习语文就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兴趣有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渐渐地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后劲力量。

  2、培养读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深知落实好一个“读”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会收到背诵和积累知识的效果。一直以来,我都坚持利用安排的早读课时间。我的早读课,我会早早的来到教室,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学习伙伴互相听写昨天所教的生字、生词或是古诗、日积月累,生字、古诗、日积月累要求自己默写,默写生字时,要写拼音、生字、组书中的词,书中的生词要求互相听写,两人听写完后,互相批改。如有错,再把错的抄写三面,然后再把错的默写一面,做到字、词、古诗、日积月累人人过关。第二件事,要求学生读记本单元该背的内容。第三件事,预习今天要上的新课,主要是把新课读熟。陪随学生晨读,师生共同践行古人的教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会慢慢地感受到语文内涵丰富、外延广阔、魅力无穷,对他们升入中学以后学习语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明显体现于学生素质是否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高毕业成绩的关键。处理复习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则在字、词、句、段、篇都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锤炼和掌握。应依据教材结构分章节对学生进行归类复习,每一个知识有它的特点及规律,老师必须把握,对学生要讲清、讲透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讲练结合、举一反三。切记应付了事,完成任务。在同学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迁移运用的培养,在阅读和写作中巩固、运用。在做一些复习题以后,老师不能一味的在黑板上讲,这样会劳而无功、枯燥无味。历届毕业班,学生做的复习题,我几乎没有对改过,都是让小组合作对改,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举手示意,老师立刻帮助解决。因为争论中解决了的问题,学生记忆深刻,而且学习起来不感到疲乏。

  4、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对作文选材的把握是学生下笔时的难点,作文布局的不合理和文笔的低劣是六年级学生作文要想有所突破的关卡。每写一次作文,老师要精心指导,教会学生审题、选材、构思、修改,多读例文。教学一次作文,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写好一次作文,不能布置学生回家完成,只能在课堂上完成。评改作文小组解决,由组长牵头,大家一起找错别字,找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找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看开头和结尾写得好不好。如何修改,大家说了算。这样的批改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功效体现。尤其是在本期,小学和这个衔接时期更应该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习惯:

  1、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的习惯。

  2、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己解决生字、新词。

  3、阅读时自己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

  4、有敢于答问,大胆质疑、辨疑的习惯。

  5、讨论时有听取同学的意见,判断是非,如对的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6、鼓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

  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地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老师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轻松。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12-06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07-20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02-21

语文《咕咚》教学设计02-16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07-04

语文《劝学》教学设计04-23

语文《母鸡》教学设计04-23

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2-25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2-26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