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6 13:43: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集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集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古诗《题西林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这一组课选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是诗人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他的哲理用原文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题西林壁》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充分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景、情一体解读。以“读→想→悟→背”学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滚动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欣赏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画卷、相关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学生加油、鼓劲,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

  1、谈话激发学生背诵已学过的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⑴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⑵说说此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高)

  ⑶你认为李白写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另一位诗人的写作风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写景诗《题西林壁》。(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3、读课题。辨别“”题与“提”。

  4、出示作者简介,学生对作者的进一步了解。

  5、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学生自由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教师出示课件范读。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

  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美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五、背诵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看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

  我们生活在庐山脚下,请尽情地抒发自己对庐山的感情吧。(齐背诵)

  六、延伸拓展。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体会到了诗句中的精妙所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感受到了诗人用睿智的目光审查庐山,写出令人深思的诗句,这一切源于他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源于他对生活透彻的认识,以后我们也应该全面的客观的去认识生活。

  【教学反思】

  教学以来,自己很少听到关于古诗教学的公开课,因此就借本次机会,对自己在古诗教学上进行一次磨练。

  此次教学经历了七次修改,在不断的修改当中,教案的主线越来越明晰,因此,本次的教学的重点在于教给学生更多理解诗句的方法,而非理解诗中隐藏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在修改与试教的过程中,不少同行不吝赐教,给了我许多真诚的建议和意见,让我进一步地明白到自己在古诗词教学上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增、补、调、换四种诗句理解的方法,我特意借古诗的题目为模板,小结出这四种方法。增,即在诗中原有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加字来解释;补,即补充诗中没有体现的内容;调,即调换诗句的前后顺序来解释;换,即换一种意思去解释原有的文字。古诗题目的理解是直接告诉孩子这四种方法,第一二句是扶着学生走,第三四句则是放手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说,去理解。在教学中,学生基本能说到自己利用的方法,但是如果更加明确地指导孩子说出具体是怎么样一步步理解出来的则更好。

  在入情入境地理解庐山的千变万化上,我还是欠功夫,没有很多地带动孩子体会庐山的面貌多样,日后要更加注意完善自己的设计,在入情入境的设计上多想,多实践。

  此外,我的教态、语言的语速与简练还有待改善,日后必更加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的严谨与简练。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一、图片激情,谈话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伊拉克战争的照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炮手》教学设计和反思。

  20xx年3月20日上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美国开始了军事空袭!他们炸毁了公路、桥梁、学校和一切可以摧毁的地方,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甚至被炸的遍体鳞伤!双方士兵死亡上万人,有1。9万名无辜的伊拉克国民遇难。

  同学们,看了这组照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是的,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可是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却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战场上,去聆听一个普通炮手的心声。(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课文我们已经读过多遍,不过你真的用心去读了么?现在,请同学们进入到课文当中,把自己当成这位炮手,用心再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同学们,你发现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通过神态的变化和人物对话来突出中心的)

  三、精心品读:

  1、那就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画下来。

  谁来告诉我,是哪几个词?(苍白、煞白、惨白)板书

  2、那我要问了:好好的,炮手的脸色为什么突然苍白起来了呢?你能在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找到答案么?把这句话上边的几段读一读。哦。你看到将军用望远镜仔细的瞭望着河对岸的小村,你心里想什么?你心情怎样?那你能把这种紧张的`心情读出来么?

  3、当你脸色转为煞白的时候你心里又想些什么?心情怎样?我们试着把这种痛苦读出来。我们男女合作读。

  4、当你脸色最后变为惨白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们读9、10段。是的,这一炮下去,被毁的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陪我生长,陪我欢乐的家。《我爱我家》。

  让爱天天住你家

  让爱天天住我家

  充满快乐拥有平安

  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同学们,家里有我们的爸爸和妈妈,有我们最亲的人,没有了家,便没有了亲人,没有了以前美好的回忆。如果现在让你瞄准自己唯一的家。你的心里会想什么呢?我们不想瞄准,是什么让我们不得不亲手毁了自己的家?战争!他是多么残酷啊!(板书:残酷)

  可!炮手却做出了什么决定呢?——谁有话想说?(板书: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5、现在,再让我们看看炮手的最后一句话,现在,你能不能体会到炮手说这句话的时候的心情?我们先练一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炮手》教学设计和反思》。谁来读。

  6、全篇通读(分角色)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朗读,进一步走进将军和炮手的内心。

  在残酷的战争中,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消灭侵略者,把仅有一点财产也奉献了。其实,还有很多和炮手一样的英雄。

  四、课外延伸:

  我们就来交流课外搜集的故事。

  现在,你想对炮手,对将军,对这些英雄,或者对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说些什么呢?是的。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希望奉献精神能永留人间。

  五、推荐名言:

  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组名言:

  (103页的名言)

  《炮手》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的春风给原本机械、沉闷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在短短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同的学习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在《炮手》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体现着这一点。

  一、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学生走进课堂。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互动的起点,教者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情境。在《炮手》的教学中,我主要用语言来渲染。饱含感情地读,感情地说。这样以情感打动情感,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脉络。

  二、以读为本,体会感情。

  首先我问学生怎么样才能读好对话,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让他们带着这些经验来反复朗读,通过读理解将军以及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到炮手身上所凝聚的奉献精神。但在教学中由于操作上的欠缺,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今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是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统一。以后将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在上课时让学生先归纳段意,再进行指导讲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学生回答:说理文

  学生齐读课题

  先让学生回忆说理文的结构,了解文体的特点,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

  2、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学生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

  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

  5、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学生简介哥白尼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并思考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学生齐读

  指读,齐读

  指名学生说

  学生回答

  指名说,齐说

  学生齐读

  把这两句话说给自已听

  指名说,齐说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刻体会到“多问”的重要,同时结合重点句子的人称改写,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去说,这既是人称改写的训练,又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落实。最后以名言总结,其目的是将“好问”在学生心中扎根。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4、完成题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5、齐读《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7、他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

  8、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5、送给大家一首诗:问到底(出示)

  学生默读

  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指名简要介绍

  学生说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学生齐读

  学生说: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自由读,独立思考

  学生齐读

  学生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齐读

  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齐读

  紧扣开头的中心句,结合具体事例,当堂练习,学练结合,让学生经历求知的过程,在体验中,收获方法,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我在学、我在探究。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学会”的智慧。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感想的也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习惯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和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自评

  师评

  同学评

  总评

  认真专注(20分)

  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主动参与(20分)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我都举手了

  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扬。

  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另一个是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学生明白“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勤学好问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答案。

  在整个教学中,我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为主,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更加能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在知识的天地飞得更远。”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再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学以致用。

  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很有限,在提问到相关课外知识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回答完整,这说明以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自由表达(10分)

  发言时声音响亮

  善于合作(15分)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独立思考(15分)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敢于否定(10分)

  敢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欣赏自我(10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及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教学第1段。

  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读通课文,按单元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第1段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知道小艇在威尼斯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分段方法?

  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一种新的分段方法。有的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这样的课文,可以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二、导入新课,指导预习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这篇课文,介绍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威尼斯,它是世界文明的水上城市。小艇是这座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威尼斯的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请课文录音。

  1、指导预习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理解新词的意思。特别要注意艄、蛇……的读音。读准多音字“哗”。

  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后说说,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检查预习效果

  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

  指名朗读,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指导给课文试分段

  1、读单元学习提示语

  用记号划出表示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句子和分段方法的句子。

  2、按提示语中的“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这四个方面找出段落起讫。

  四、指导阅读第1段

  1、指名朗读

  2、指名先说说每一句的意思,再说说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联系。

  3、讨论:“等于街头的.汽车”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说明小艇在这个水上城市中的重要性。这样写可引起对小艇的注意,理解小艇的作用。)

  五、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2、3、4段,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明白每段写小艇的哪一方面内容,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第2、3段课文内容,懂得每一段写小艇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2、复习巩固“总起分述”的段式。

  3、知道小艇独特的样子和船夫熟练的驾驶技术。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第1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二、指导阅读第2段。

  1、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

  (1)讨论:课文中把小艇的什么比作什么?“独木船”、“船艄”、“新月”各是什么意思?

  (2)读读课文,看插图,说说小艇的样子。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坐在小艇的船舱里有什么感觉?

  (1)讨论:哪些词语写出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坐着……软软的”“在里面看书……望望来往的船只”“怪有意思”)

  (2)指名朗读,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齐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讨论后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从船的外形和船舱里的设备,从整体上看船的样子到坐在船舱里的感受,联系紧密,所以可归并为一段。

  三、指导阅读第3段。思考:船夫怎样驾驶小艇?

  1、指名朗读,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子。

  回答后板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自由读,按“在什么情况下,船夫怎样驾驶小艇”的思考方法,找出有关重点词语。

  3、回答后,指名填写小黑板。

  一般情况: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驾驶技术

  在急驶时候——能够拐弯

  特别好

  特别情况

  在拥挤的时候——能挤进挤出

  在极险极窄的地方——速度非常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6题。

  四、完成《作业本》第4题第(1)题。

  课后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再学“学习提示”与课文,总结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步骤与方法,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第4段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按事物几方面分段的认识。

  2、读懂几个难理解的句子。

  3、知道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说说第1、2、3段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阅读第4段。思考:小艇在威尼斯起什么作用?

  1、齐读第5自然段

  (1)读后讨论:这段写了哪几种人,写他们哪些与小艇有关的活动。

  (2)读读课文,再找找重点词语。

  板书:

  商人

  走下小艇

  做生意

  妇女

  坐在小艇里

  高声谈笑

  小孩

  也坐在小艇里

  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老人

  雇了小艇

  上教堂去做祷告

  (3)指名说说那么多人都离不开小艇,这说明了什么?

  2、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半夜里,小艇散开了,消失在街道中,威尼斯水城是怎样的情景?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

  (1)讨论:“沉寂”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威尼斯水城沉寂的景象?

  (2)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静寂笼罩着威尼斯。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3、齐读第5、6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又有什么联系呢?

  讨论后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小艇的作用。从白天小艇的繁忙,到夜晚小艇都停泊不动,写出威尼斯水城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小艇。所以这两个自然段是写同一方面的内容可归并为一段。

  三、再读单元提示语,进一步领会按事物几方面分段的分段方法。

  四、完成《作业本》第5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作业本》第7题。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初步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关于桥的课件。

  2、学生搜集桥的图片。

  3、学生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图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这几天大家都忙坏了,又是搜集桥的图片,有是画桥,那大家肯定知道我们今天这节课是与什么有关的啦?

  生:桥。

  师:好,那我们就给这节课起个名字叫:桥。(老师板书:桥)老师也搜集了不少桥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呢?

  生:想。

  2、播放有关桥的课件。

  (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等)

  师:刚才你们都看到哪些桥呀?

  生:木桥,竹桥,石桥……

  师:是呀,桥的世界真是太丰富了,在这么多桥中,你最喜欢什么桥呢?(先同桌练说,再指名说;引导学生先说喜欢的桥的名称,再说喜欢的原因)

  (引: a、她是怎么把这座桥说得好的?b、她说的好这座桥有什么秘密呢?c、她又是为什么说的这么好,引起了你们这么热烈的掌声呢? d、她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3、小结过渡:小朋友你们精彩的发言让黄老师了解了你喜欢的桥,随着科学的发展,桥也不断在变化,同学们你们充满想象力的小脑袋瓜里,想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未来)请你们把设计的“未来的桥”的图纸高高举起吧!

  二、语言训练,传授方法

  1、指名介绍自己设计的桥,师生、生生模拟对话。

  师:某某同学,你设计的桥是什么桥呀?

  生:我设计的桥,名字叫“避难桥”只有我们小朋友才看的见,每次爸爸妈妈打我的时候,我就躲进去吃零食,打电子游戏、睡觉。

  (下面的同学对他的设计提问)

  生:它有什么特点呀?(或什么用途呀?)

  生:我给你提一个建议,可以把它设计的更美观一些!

  (再找几个同学说说,然后小组交流)

  ⑴ 我设计的桥,名字叫“动画城桥“,如果你想见动画世界里的明星,就来我们的动画城吧,它会让你一夜之间美梦成真,与你的偶像零距离接触,你瞧,这是蜡笔小新、哈里波特。

  ⑵ 我设计的桥,名字叫“美食桥”,桥身是用巧克力做的',桥栏杆是冰淇淋,其它部分都是各式各样的美食──哇,香死我了!

  ⑶ u f o 桥,我在上面安放一个高科技装置,瞧,就在这座桥的底部,每当发大水的时候这座桥就会向飞碟一样飞起来。

  2、引导学生归纳交际的基本方法:先介绍桥的名称,再说桥的特点或用途。

  3、在小组内评出“最佳设计者”。

  师:好,各位,下面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一个隆重的,惊心动魄的奥斯卡桥梁颁奖典礼,下面所有的孩子都荣幸地获得本届奥斯卡桥梁比赛的入场券,在这样的盛会上,我们可以颁什么奖呢?谁来提一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ai ei ui教学反思胖乎乎的小手(第二课时)《平平搭积木》练习人教版一年级《日月明》教案《阳光》教学设计1《汉语拼音·复习一》教学建议《7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胖乎乎的小手》教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⑴ 你得意思是说给他平一个美观奖;

  ⑵ 你想的太特殊了,黄老师备课的时候都没想到这一点,黄老师把它记下来。

  ⑶ 你和黄老师想到了一块,对于这些表现突出者我们一定要设一个特殊奖项,“小小桥梁的设计师”是不是也能代表你们心中的想法?

  三、再创情境,扩展训练

  1、师:在黄冈市长江河面上,不久还可能会建起鄂黄长江二桥,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设计推荐给市长伯伯呢?以小组为单位,把评选出来的“未来的桥”图样讨论以下,该怎么样向市长伯伯介绍,才能让他采用你们的设计方案。

  2、各小组汇报,交流。

  3、小组间交流。

  ⑴ 每组选一个向市长伯伯(一生扮演),介绍本组的“未来的桥”设计方案,介绍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⑵ 其他小组对他们进行质疑。(从桥的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

  4、颁奖仪式。

  四、回顾历史,升华感情

  1、总结这节课,老师给学生寄予希望。

  2、欣赏黄冈各地的桥(多媒体演示桥的图片并配乐以及书法“桥”字)让学生在音乐中即感受历史,有能欣赏书法。

  五、课后延伸

  将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方案介绍给家人或好朋友,并动手制作桥的模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

  2、学习可是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3、用摘录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课文

  1导入:

  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爷爷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大家读读第一大段,多读几遍,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待会儿准备读给大家听。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反馈:

  第一自然段:通过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的理由,体会到猫的可爱,产生对猫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学生边说理由,教师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喜欢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来读一遍

  (二)感悟写作规律

  摘录词语

  1学生把描写猫性格的词语找出来,写在纸上。

  2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实物投影)反馈

  4齐读一遍词语

  规律感悟

  咱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它们之间好象有什么联系,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去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内容)

  1、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描写性格的词语是一对对写的,前后表现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读(要求读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觉)

  3、还有什么发现?(两种性格之间是用可是连接的)[课件中可是两字变红]

  4、找出相同写法的`自然段,也读出前后不同的感觉。(学生读一对性格,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板书)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总结规律:

  是呀,老舍爷爷就是把一对对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起来了。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学生接说:古怪)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摘录段落大意:

  用摘录法来摘录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学生站起来齐读一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仿写一段话

  (展示课件:出示三组图片,每组图片表现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图,明图意

  2要求:我们学习老舍爷爷的写法,也来写写猫,愿意试试吗?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出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

  3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4(实物投影)评价

  (评价时注意:①有没有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去。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海的女儿》是一篇童话故事。主人公小人鱼是一个舍弃了安适的海底生活,在海上大风暴中,义无反顾地拯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追求爱情的形象。她美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着小人鱼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王子爱情的动人故事。小人鱼善良、执著、勇敢的精神品质,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本课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有很高的情感教育价值。

  设计理念

  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教学中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行发现,自主感悟,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通过朗读和复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3.认识生字“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 (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 ——“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过渡语:说起安徒生,同学们并不陌生,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出示课件指两名学生分别读课件作者简介及有哪些主要作品)

  3.过渡语:安徒生一生中共写了170多篇童话故事,读过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海的女儿》(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师同时播放课题课件)

  二、汇报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已经回家预习了,下面就来汇报下预习情况吧。

  出示课件:师读问题指学生回答后再出示答案

  (1、“风暴”的含义

  2、什么是人鱼?

  3、童话的定义:)

  【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准备。】

  过渡语:通过同学们的预习,我们对课文里相关知识已经有了简单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童话故事。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读书后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共同梳理:

  (二)汇报字词(出示课件)

  我会认“娶”(注音、组词(娶亲)(迎娶)、解意:把女子接过来成亲或男子结婚)

  词语卡片:近义词辨析“忍受”、“忍耐”

  (三)与学生共同梳理课文

  师: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故事梗概)

  (1)小人鱼憧憬人间——序幕

  (2)小人鱼救了王子爱上王子——开端

  (3)小人鱼忍痛变成人形——发展

  (4)小人鱼爱情失败没有加害王子——高潮

  (5)小人鱼化成泡沫——结局

  (6)小人鱼牺牲了自己——尾声

  (四)概括童话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阅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阅读教学的总目标。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确立现代阅读教学目标,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转变。

  一、现代阅读教学目标的形成

  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也应该如此。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双向、互动和对话与交流,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是积极活动的主体。

  现代对话理论与阅读理念已被许多国家的教育家认同,并吸收到政府制定的母语教育有关文件中。例如,英国的英语课程大纲关于阅读的表述是:“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加拿大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应该着重强调活动并非仅仅为了获取信息、汲取知识。编排周祥的阅读课程,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因此,在设定《语文课程标准》目标的时候,也充分顾及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端正阅读教学思想,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是当前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担负着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阅读教学应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语文学习打好基础,为学习其他学科打好基础,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好基础,为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二、三维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实现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目标必须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应秉承这一理念,将三维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大纲比较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如:标点符号、语法修辞、表达方式、文体知识等等。《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知识的要求和表述方面有较大的变化,指导思想是: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的转化。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将标点符号、语法修辞作为了知识训练,新课标则将其当做分析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一种手段。对于标点符号,第一学段“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第二学段“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第三学段“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对于语法修辞,在第四学段提出一条总概性的目标:“了解基本的语法常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主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在“评价建议”中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并在附录中给出了“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适当范围。

  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尤其重视朗读,同时贯穿于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即要求“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方法不只是朗读,但是加强对朗读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出阅读教学的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及整体把握,而不是纯理性的、机械的分析,或抄写背诵老师概括出来的结果。

  在阅读目标方面,首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对阅读的情感态度,一要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阅读的自主性;二要阅读的`形式多样化,比如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阅读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三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和看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当然就会喜欢阅读。新课标不仅注重阅读兴趣和习惯的主观因素,更加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因为三维目标的结合,是对过去大纲的进一步具体化,是课程改革所要努力追求的和尽量体现的阅读教学目标。

  比如,一位实验教师执教《爬山虎的脚》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爬山虎的叶子与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2)在阅读过程中,能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并主动探究解决;

  (3)继续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和再现课文所描绘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了解作者是运用哪些生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的,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又注意了对教学过程的整合,使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在同一过程中实现。比如,检查预习时,当学生说出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时,老师就这样提示学生:下面我们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一看对于预习中你已读懂的内容,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对于读不懂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读书解决。这一方面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又是在引导学生学会经历学习过程:对于已经读懂的内容不要满足,对于没读懂的内容要力求通过自己读书探究解决。再如,在学生通过读书想象,了解到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与可爱后,老师就进一步总结鼓励:我们就应该这样一边读一边想,不但读懂了课文,而且还获得了美的体验。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读书,就应该边读边想;而情感的熏陶,需要潜移默化地体验和感悟,等等。

  三、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建议

  1、应避免的目标设计倾向教学设计

  要把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看,教学又离不开信息的传播,教学又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阅读教学的设计也是如此。因此,一般系统论、传播学、学习论和教学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传统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混淆了不同阶段学习之间的界限,将阅读教学目标

  设计策略推及到不同的教学阶段,使教学过于简单化。应该避免三种主要的倾向:一是将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从复杂的背景中隔离出来进行教学设计;二是将本来连续的阅读过程简单地、人为地作为一个个的阶段处理;三是将整体分成互不联系的各个部分。

  2、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提出了三方面的新要求:阅读目标设计主体的多元化;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的阅读教学过程设计;针对不同的阅读学习设计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

  3、三维目标的阅读教学设计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运动技能三个领域,体现了教育目标的多样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含义作了进一步阐释。将三维目标有机的融会贯通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设计、过程中,既不能把三者孤立起来或简单相加,又不能分层别类排列主次。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通过巧妙地层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训练、求知、陶情、冶性,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4、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的诀窍热心地向教师推销,把阅读教学与改革的关键看做是否有一套好方法、好理念、好技巧,然后传授给教师,让他们掌握。阅读教学设计是不可能有精确的规范,会遇到许多没有标准的情况,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和反思研究。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是“对行动的反思”,即使是自己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形成的思想、观念、知识与理论,也毫无疑问地要经受反思的检验。通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真正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与水平,更加顺利、有效的开展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一课。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八课。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骆、驼、峰、嶙、峋、翡、翠”七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羽”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羽”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能用“骆驼”、“翡翠”、“嶙峋” 在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9-10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4学生已经认识“马”、“山”、二个偏旁。

  5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电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PPT课件、桂林山水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山水是我国秀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儿,作者是怎样用他神奇的笔把这个“美”描绘出来的呢?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随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课文

  课件播放桂林风光,听2、3自然段录音。

  观赏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诉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学习课文2、3段

  四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形声字:认识形声字,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

  (4)课文内容理解: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5)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桂林山水相关文章

  八、帮助和总结

  《桂林山水》这一方案,符合学生学情,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很高,凸显了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阅读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收集了桂林山水的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查找资料能力、利用网络能力、筛选整理资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因为学生们上网学习偏少,对桂林山水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学生合作性较差,探究能力不强,今后需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一、竞赛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从电视上、报刊上、还有因特网上,同学们已或多或少地对北京申办、筹办2008奥运会有所了解。这堂课,就先来比一比,看谁对北京申办和筹办奥运会的情况了解得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北京申奥成功的当天晚上,北京城彻夜狂欢,作者肖复兴更是激情满怀。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把最能表达作者当时感情的句子找出来,反复朗读、体会。并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同学读书、画句、朗读、思考、交流。

  以-下语句,要给以适当的指点,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能在朗读中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的奥运会时候了。

  (5)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3.交流感受后,让学生把这些句子连起来反复朗读。

  三、再读课文,加深情感体验

  1.教师:情感来源于生活,作者对北京申奥成功所激发起来的民族自豪感是那么强烈,能深深打动人心,这和他十年体育记者生涯有关,和他对体育、对奥运会的深入了解有关。找出这样的语句。朗读、理解,然后与同学交流。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一是可以联系上下文,二是可以联系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2.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

  (1)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学法指导:一是把上下分句连起来读,感知体育自身"特殊的魅力";二是联系北京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城的变化,如,市政建设的变化,文明程度的变化,乃至经济发展的变化,进而具体感知体育能"影响着一切"。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学法指导:一是联系上文体会竞技体育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客观性";二是联系搜集的资料。体会体育比赛的"锱铢必较,在零点零几秒和零点零几厘米中决胜负"。老师可子适当提示,如,百米游泳,百米赛跑,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差别往往只是零点零几秒;跳高或跳远,投掷标枪、铁饼,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差别往往只是几厘米。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比赛场上,强权不起作用,种族不起作用,金钱不起作用,竞技体育体现了人类的理想。

  (3)在那一刻,体育所进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学法指导:联系搜集的资料,如,为奥运而奋战的轶闻、运动员友好交往的事例,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四、感情朗读,升华体验

  教师:作者飞扬的激情来自他对奥运精神的洞察,来自他对奥运的特殊感情。理解了作者对体育、对奥运的认识,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自由地进行感情朗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部分,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

  五、自主选择,抄写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六、收集资料,扩展学习

  教师:在作者采访的奥运明星中,有乒乓球明星,有体操明星,有击剑明星,有短跑明星……你一定也很喜欢他们。请你课后再收集一些资料,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列出采访的提纲,和其中的一位畅谈2008年奥运会。你对什么感兴趣就和他谈什么。大家作好准备以后,我们再来进行模拟采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结合实际谈对信任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细节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难点:进行阅读理解,感悟信任的喜悦。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从小时候到现在,一定有过很多次购物的经历。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与购物有关的课文。不过,作者的这次购物不是在商场,也不是在超市,而是在桃林那间小木屋里,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桃林那间小木屋》。谁来读课题?师:这是一个比较神秘的小木屋,谁再来读读?师:非常让人向往的小木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104页第一遍读课文,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好,开始吧!

  师:都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在你们走进小木屋的时候,老师也悄悄地跟随着你们,并把这篇课文比较难读的字出示在前面。都会读了吗?先自己再读一读。

  生:练读。指名领读。开火车检查。分组出现。

  (1)难读。(2)近义词,读出喜悦。

  师:同学们,你能说出几个和它相近的词语吗?

  生:快乐、高兴、开心、欢快……

  师:出示第3组:这一组都是描写小动物的。它们分别描写谁的呀?

  生:狗和猫。

  师:你怎么知道跳跃欢吠是说狗?

  生:课文里的。

  师:能不能根据这个词语里的某一个字猜一猜?

  生:吠。因为狗会吠。

  师:这个字怎么组成的?

  生:犬和口。

  师:犬就是?

  生:狗。

  师:一个口,那你说这个吠应该什么意思呢?

  生:狗的口。

  师:狗的什么?

  生:狗叫!

  师:第二个词形容谁的?

  生:小猫。

  师:读一读。

  生:喵喵。

  师:多活泼的小猫啊!

  生:喵喵。

  师:又来了一只调皮的小猫。出示:馋涎欲滴。看这个词,这是这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四字词语。谁来读一读?

  生:馋涎欲滴。

  师:那你们能根据“涎”的偏旁猜猜“涎”是什么吗?

  生:口水。

  师:把眼睛闭上,想象一下,你现在手中就有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想吃嘛?馋吗?什么感觉?

  生:流口水了。馋涎欲滴。

  师:所以“馋涎欲滴”就是想吃的都要流口水了。出示图片,看看这些大桃子,是不是这个呀?还是这个呀?带着这种感觉读读句子。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在那片桃林中和小木屋里发生了什么事?

  2、分析1-6小节。

  师:在那片桃林和小木屋里,作者自己摘桃子、自己付款,感受到了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请同学们默读1--6小节,在文中画出能体现信任的句子或词。(学生回答,共同感悟和体会)

  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我总看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

  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就又出现了。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狗在我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引路呢。师:出示大屏幕,品析句子。

  (1)“朋友,欢迎你。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2)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比一比,那个句子好。好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朗读。)

  师:在小狗的引领下“我”钻进桃林。出示第五小节。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这段中你最喜欢那个句子,为什么?

  3、指导朗读第五小节

  4、分析7--8小节

  课文7-8小节,写的不是作者摘桃子,而是简单的对话。可以删去这两小节吗?为什么?

  分析:这简单的对话在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表示下一个人将经历和作者一样的摘桃经历、一样的被信任的感觉。作者把同样的信任给了别人。

  5、分析最后一段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1)为什么走了好远以后,我还是禁不住再一次回过头去?

  (2)作者久久注视什么,仅仅是那片桃林,那个小木屋吗?

  (3)"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朴实仅仅是小木屋和屋里的摆设吗?

  (4)“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人与人”是谁与谁?(5)如果你就是作者本人,来到这样一片桃林,看见了桃林中的小木屋、竹篮和纸条,摘了桃子,看到了桃林美景,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桃林主人说些什么?

  四、拓展提高,交流感受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人与人之间信任或不信任的事?和大家说一说吧。

  五、总结

  师:这么美妙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地留在这儿,我们要离开了,最使你难忘的是什么?

  生:主人对我们的信任。

  生:一个个又大又甜的桃子。

  生:那间小木屋。生:那道木栅栏。

  生:还有那张桌子。

  师:我们忘不了主人为我们精心留下的小纸条,也忘不了那间小木屋,更忘不了主人的?

  生:信任!师:现在我们欣赏一首小诗:做人没有信任就会失去伙伴,做事没有信任就会面临失败。生命没有信任就会变得荒凉,世界没有信任就会走向黑暗。信任使花儿更加美丽,信任使人们更加可爱,信任使精神更加富有,信任使生命更加精彩!

  师:信任是一种美德,被信任又可以使我们得到喜悦,希望同学们都能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信任带给别人。

  板书设计

  15桃林那间小木屋

  信任

  人人

  喜悦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知识能力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南极的长城站,体会少年儿童与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

  3. 了解日记的写法。能通过课外渠道查询资料了解南极。

  人文教育目标:

  了解南极,培养孩子们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南极的资料。

  2、生字、生词卡片。

  3、《世界地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极在哪儿吗?(出示《中国地图》,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南极的位置。)

  你们知道南极是个什么地方吗?(交流孩子们课前搜集的有关南极的资料。)

  有一位小朋友去过南极,他把他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日记。下面,我们就随着小作者去南极游览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不读破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小作者的日记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南极的情况。

  三、朗读思考,交流感悟。

  小作者在南极度过了难忘的日子。

  1、再读课文。你觉得这五天里,小作者的什么经历最难忘,找出有关的内容多读几遍,体会一下小作者的心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学生汇报交流。

  (1)“我们”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令人难忘。

  (2)象海豹令人难忘。

  (3)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令人难忘。

  (4)纪念标的揭幕式令人难忘。

  3、质疑解疑,领悟写法。

  (1)质疑:课文中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内容?

  (2)师生共同解疑。

  (3)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速读课文,观察一下,这五篇日记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出日记的写法:

  形式上:要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和天气情况。

  内容上:记下当天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写一个方面,也可写多个方面。力求生动,再读,仿佛重见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回味无穷。

  四、布置作业:一篇日记。

  教后小结:

  这篇课文以小作者去南极的经历,写了三篇日记。教给了学生日记的写法,并向学生展开了一幅南极的画面,表达了对南极的依依不舍之情,仿佛把学说带到了南极。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而且要学习人家写日记的方法,自己也能写这样有意义的日记。所以,我和学生展开了讨论,使学生对写日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感到遥远,激发起写日记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认识两个偏旁“反犬旁、宝盖头”。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

  2、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

  教学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学生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观察自己和同学影子的变化。

  2、太阳光和影子关系的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学习2个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2、能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3、通过对“影子”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忆课前“踩影子”的游戏,说说玩后的感受:(如:你是怎么做的或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读课题,注意轻声的读法。

  3、学习生字“影”。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

  的游戏看着这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二、学习课文

  1、师范读课文。

  京京不但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影子,他还写了一首小诗,想不想听听?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出来。

  ⑵借助拼音,把要求会认的字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字:影、前、常、跟、着、朋。)

  ⑶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⑷开火车读,检查读音,共同正音。

  ⑸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3、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理解课文。

  ⑴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两小节分别写哪一幅图?

  (2)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集体交流,随机看课件,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看课件演示、观察,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影子的位置跟太阳的位置正好反。

  看图说一说: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理解“前、后、左、右”。)

  4、质疑、释疑。

  ⑴学生质疑。

  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如: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它指谁?)发动大家动脑筋解决问题。

  ⑵自由探究。

  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研究。

  ⑶交流汇报。

  在交流之中学习“黑狗、常常、跟着、它、朋友”这几个词,懂得影子

  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颜色黑,常常跟着主人转,非常亲热;“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学、放学,就像我的好朋友。

  ⑷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动动脑筋,学习认字

  1、学习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跟老师说一说偏旁名称。2、找一找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狗、它。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3、学生根据画面说说怎么记住“黑”字。

  4、读词说句认字:用“跟着、朋友”分别说一句话。

  5、辨字、认字:贴上三个头饰(男孩、女孩、动物的头)老师一个个指过去说:“他、她、它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tā呢?谁能从这儿找字贴上去?”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自己读读课文,想办法记下来。

  2、边读边做动作,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3、看课件,老师引读课文,指导背诵。

  4、学生自己背诵课文后,背给同桌听,会背的奖给自己一颗星。

  五、课外作业

  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给你的好朋友听。

  继续观察:在哪儿能看到影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一步理解方位。

  2、学写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3、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

  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字、词:影、前、后、它、跟着、黑狗、朋友。3、会背课文的同学站起来,背背课文。

  二、观察说话

  1、说给同桌听: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边是(),我的右边是()。

  2、全班交流。

  3、小组认字比赛。

  以五人为一单位,拿出各自准备的生字卡片,围成一圈,让圈中间的同学介绍手中的字。

  如:我的前面是马字,一匹马的马;我的后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飞字,飞机的飞;我的右面是鸟字,啄木鸟的鸟?

  如果有说错的小组成员可及时纠正,比比谁说得又快又对。

  三、指导写字

  1、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学写“鸟、飞”。

  教师利用一截电线,由“竖”弯成“竖折折钩”,在动态演示中帮助学生了解笔画形状,知道是一笔写成的。

  2、让学生找一找三个生字中带有这个笔画的字,书空。

  引导学生分辨“鸟”和“马”的区别。

  描红“鸟、飞”仿写。

  3、学习新笔画“横斜钩”,学写“飞”。

  复习“横折弯钩”,想一想,哪个字有这个笔画?

  比较“飞”和“九”,引出新笔画“横斜钩”。

  看教师范写“飞”,跟教师书空,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交流在田字格中写着两个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四、继续激趣,引导探究

  1、激趣:学了课文之后,你还有什么有关影子的问题想研究(或教师提问)?

  2、预设: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什么时候影子很清楚,什么时候影子很模糊?

  什么时候人们喜欢影子,什么时候的人们不喜欢影子???

  3、引导探究: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研究研究,能干的同学也可学着课本上小朋友的样子,写一段小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揭示课题:火烧云

  提问: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A、学习课文第3小节

  1、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2、说说自己见到的某种颜色的事物,加深对颜色的理解。

  3、火烧云有这么多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镔纷……)

  4、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5、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谁已经把它记住了吗?按课文内容填空。

  B、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

  1、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

  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3、这么多的形状,你也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老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象,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5、学生看图想象。(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四)熟读,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3、反复诵读全文。

  (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另外,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下列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理解:

  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早霞和晚霞。有时候,没有云,天边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叫火烧天。

  那么,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这几种颜色的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天上没有云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气层较薄,太阳光里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一、引导交流,启动情感。

  1.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画的画,请一两位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喜欢的树长在哪里,长得什么样,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交流活动:我喜欢的一棵树。

  3.配合优美的乐曲,教师课件出示插图导入新课,用甜美的声音朗读《杨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初读诗歌。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学生自由展示,教师听读正音,相机引导认字。要求:选读自己读得最流利的小节,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合作读。

  三、品赏朗读,体验意境,领悟情感。

  (一)品赏第1小节。

  1.教师语言渲染:“杨树长在蓝蓝的天底下,他们的根扎在绿色的大地上,多么像一位位精神抖擞的小伙子哟!你们听,他们在风中唱起了歌。”

  课件展示杨树摇头晃脑边笑边唱的动画形象。

  读一读第1小节,读出杨树的快乐心情,怎么快乐就怎么读。

  2.学生自由展示。

  教师引导:把自己想像成一棵快乐的杨树,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态度,鼓励带表情读,比较朗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及时鼓励。要注意学生朗读时对“哗啦啦、欢快、响亮、悄悄地”等词语的个性化处理,不必强求一致。

  3.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小杨树们,配上动作表演读,读出你们快乐的感觉吧!

  (二)品赏第2小节。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诗歌意境:“请大家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2.播放一段悠扬的轻音乐,教师引导:闭上你的眼睛,想像你就是图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或者就是你自己,来到了大杨树下,做着你喜欢的事情,听听杨树快乐的歌。

  3.听到杨树的歌了吗?他的歌里唱什么,怎么唱?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大班交流。

  4.多种形式读第2小节:教师引读。小组读。个人读。比赛读。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本小节明快的节奏和喜爱杨树的感情。

  5.结合看图和朗读理解“聊家常、悠闲”的意思。可想像:老奶奶在聊什么?引导观察:老爷爷下棋时心情怎样?你平时做什么事情感到心情最轻松?

  6.再读第2小节,想一想: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会对大叶杨说什么?

  (三)品赏第3小节。

  1.轻声读第3小节,展开想像,读完后说说你觉得诗中写的什么最美?

  2.把你读诗时想像到的用油画棒画一幅简笔画。

  3.利用投影仪交流:展示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4.引导学生美美地读一读第3小节。

  5.积累词语:金色的()翠绿的()金黄的()

  四、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教师语言渲染:“孩子们,许许多多的大叶杨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他们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杨树之歌》,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热爱吧!”

  2.配乐朗诵。

  五、编一编:

  鼓励学生课后再听听自己喜欢的树在唱什么歌,写下来,或者,把自己编的大叶杨的歌词写下来。

  六、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本课要认的字较少,教师可引导互检。宜在写字指导上下功夫。学生观察写字,自评互评,教师再作示范。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23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0-23

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设计02-18

小学语文《咏柳》教学设计03-1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3-10

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03-14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