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5 18:25: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精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精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目标:

  1、进一步学会确定字的部首,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能根据意思写出学过的词语,能给同一类词语加上总的名称。

  3、能正确的连词成句;能写出用判断词“是”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理解比喻句的意思。

  4、能按时间的顺序把排列混乱的一段话整理通顺。

  重点:句子练习4——7

  难点:按时间顺序排列一段混乱的话

  准备:投影仪、黑板

  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1-4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一题

  1、读题。知道这道题目的要求。

  2、查字典比赛。

  3、请冠军介绍经验,揭示规律。

  4、做练习。

  二、练习第二题

  1、复习词语。

  秋高气爽香甜可口热情好客风平浪静部分昼夜小心翼翼肃然起敬

  2、直接在课本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把合适的词语代入划线的部分读一读,体会它的好处。

  三、练习第三题

  1、启发谈话:文具盒商店主要卖哪些物品?

  2、试做第三题。

  3、校对、补充。

  4、补充练习。

  给下面每组词加一个总的名称。

  A: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影碟机()

  B:青菜萝卜卷心菜茄子()

  四、练习第四题

  1、出示游戏。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两句。

  3、完成书面作业。

  第二课时

  内容:完成5-7题。

  过程:

  一、练习第5题

  1、读题目。

  2、读读第1句话。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

  3、指导把第2个句子补充完整。北京是______________。

  4、试做三、四句。

  5、展开想象,独立完成第五句。

  二、练习第6题

  1、出示句子:梨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

  2、练习。

  成熟的秋白梨,像一只只用玉雕成的葫芦,样子十分可爱。

  (1)划出句子中写得生动的部分。

  (2)读读这个句子,想象他的意思。

  3、举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三、练习第7题

  1、按时间顺序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2、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3、让六位同学分别拿着六张写有句子的长条白纸在黑板前站成一排,次序不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材解读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写出郑和初次远航的规模之大,意义之远的。初步知道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创设情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5、凭借约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和在航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郑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胆略和智慧。体会远航的意义。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抓住重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或者上网,查找有关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准备交流。

  五、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比较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有那些的航海家吗?

  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家中,他们在航海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

  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2、你对郑和知道多少?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

  3、教师简介郑和

  二、初读课文。

  (一)明确要求,认真读书: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写出你初读课文的收获,记下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个别的释疑解难。)

  (二)检查自学情况,组织交流: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码头派遣仪器赠送范围珊瑚

  拳头撕裂桅杆魁梧炫耀鬓发

  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

  镇定自若人山人海化险为夷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二、再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

  课文除了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外,还写了写什么内容?

  2、交流讨论,理清课文的条理。

  (课文1—5自然段详细描述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6—7自然段简要介绍了郑和其他六次下西洋的情况以及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3、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今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吗?(学生质疑)

  3、完成书面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化险为夷――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扶老携幼――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熟读、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次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的重点,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主要叙述了郑和首次远航的经过情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次远航

  二、精读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郑和远航,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课文中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一段分为三个部分。用双//标出。

  用自己的话归纳这段的内容。(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探讨交流。)

  (二)组织朗读,交流学习收获

  1、讨论交流问题: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课文中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一段分为三个部分。

  2、指名朗读课文学习第1-3段——“扬帆起航”。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3、朗读训练

  4、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5、生自由朗读课文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1)课文那些地方描写了郑和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郑和”“赠送礼品”、“友好亲切”等词语体会郑和以及随行个人员所体现的礼仪。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各国君臣……热烈欢迎”、“老百姓……争相观看,交换特产”、“各国商人……作生意”等,充分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

  (2)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字里行间做表达的友好情感。(3)找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交流,朗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海上风浪的险,海盗之猖獗,体会郑和指挥若定的那种胆略与智慧。

  (5)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海上风浪的惊心动魂,读出郑和的镇定自若。

  6、小结;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呢?

  (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交流。)

  三、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谈谈读后,你知道些什么?你对郑和远航有什么新的认识?

  2、交流:重点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重点向我们讲述了什么?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4、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的?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师:郑和是我国杰出的航海家。他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1、书面完成问题:

  读了课文,你知道郑和是怎样一个人?

  郑和远航的意义是什么?

  2、课外延伸:利用网络或者图书资料,收集有关郑和远航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附: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

  扬帆起航规模大信心足

  首次远行友好交往增进友谊

  战胜险情有胆有略镇定自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标版第十册第六课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基于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五、教学准备

  学生: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的.及作品。

  2、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老师: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呢?

  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老舍先生家的猫。

  3.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

  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

  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

  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孟子吗?(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成为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2、(出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句名言是孟子说的,谁能读一读?(指名读通顺)

  孟子的这句话讲的是:要孝敬自家的老人,也要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爱自己的小孩,也要同样地爱护别的孩子。尊老爱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齐读)

  3、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里,有两个故事,能具体地诠释这句话,课题就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遇事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能换位思考)

  2、请大家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读完以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这个班有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来!说说读了一遍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最后一段重点段(出示: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读。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将心比心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事。同学们只读了一遍课文,就知道了这么多,真不简单。但是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课文的内在精神。咱们还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琢磨体会,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非常感动,用xxxxxxx划出,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

  (画好以后,自己反复出声练读)

  2、来,读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大声读:

  句子一: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⑴说说这句话为什么感动了你?(这位阿姨很善良。重点词:沉重、一直等到才松开。面对这样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⑵推开商店沉重的大门,阿姨看到谁?(我年迈的奶奶)想到了什么?(自己的母亲)所以她这样做?(一直等到我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

  ⑶所以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她这样说:

  (出示句子: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读读句子,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阿姨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

  ②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吗?(学生读)

  ③同学们,阿姨的语气是轻轻的,但让我们感到不轻的却是什么呢?(沉甸甸的孝心)(板书:孝心)

  ⑷阿姨有着一颗沉甸甸的孝心,她无时不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母亲,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也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你能照样子展开想像说话吗?

  (出示:是啊,阿姨无时不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母亲,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也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在商店里,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我的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在xxxxxxxxxxxxxxxxx,阿姨xxxxxxxxxxxxxxxxxxxxxxx。)

  ⑸是啊,阿姨是一个孝顺的人,是什么原因使阿姨拥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呢?(将心比心)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

  (引读:是啊,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阳光更灿烂,读。)

  3、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感动?

  句子二: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⑴说,为什么令你感动?(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出口的。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时说的。)(板书:宽容理解鼓励)

  ⑵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指名读)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母亲宽慰她(指名读)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时,她还是耐心地说(齐读)

  ⑶这句话简短却不简单啊!正因为母亲的宽容和鼓励,第三针果然成功了。读到这儿,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读最后一段)

  4、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感动?

  句子三: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⑴说说这句话为什么令你感动?(母亲时刻想着女儿,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女儿。母亲对护士的宽容和鼓励。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地关爱别的孩子。)(板书:关爱)

  ⑵你就是母亲,你怎么说这句话?自己读读。(学生练读)

  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博大的母爱,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享受这份沉沉的母爱。引读:

  母亲慈祥地对护士说:指名读。

  母亲温和地对护士说:指名读。

  母亲平静地对护士说:齐读。

  ⑶母亲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她那份博大的母爱却让我们感到不平静。这又是什么原因使母亲拥有这样一颗心呢?(将心比心)

  (引读: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般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人与人之间学会将心比心是多么重要啊!你能仿照这段话写一写你的感受吗?

  (出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xxxxxxxxxxxxx;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xxxxxxxxxxxxxxxxxx。)

  2、配乐写话,师巡视:

  3、交流、讲评:

  4、课文学完了,同学们一定对孟子的这句话感悟更深了吧!(出示)来,让我们记住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孩子们,就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在的环境里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2、学生欣赏图片,师导入新课: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长城。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

  今天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

  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

  师过渡: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4、板书课题。

  师:作者眼中的长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2页。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个人),正音。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师:看来预习很成功,4个同学都读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新语(描红:气魄雄伟、奇迹),指名学生读准确。

  自由读句子,你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气魄雄伟写出了长城的特点,气势。工程,可见非常浩大,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世界,不仅仅是中国,可见长城威名远播,世界闻名。奇迹同上。

  师:读懂一句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谁先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2、交流。

  (1)品“长”,感悟气势。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师出示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 气势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你们看,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红蜿蜒盘旋)非常正确,齐读 词语,读出它的意思。

  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不错,美中有气势。)

  ②、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①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齐读这部分)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83页的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⑤回归“奇迹”。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出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2、出示句式,学生配乐写话。

  长城, 。

  3、开火车交流,汇成一首诗。

  4、有一个小诗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出示: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座丰碑,见证炎黄子孙的智慧。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骄傲!

  学生齐读诗歌。

  五、理清写作顺序

  1、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我们不禁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我们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目的一样,效果一样,但作者的观察点却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板书:远——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他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游览了——长城,见识了——长城,赞叹了——长城,下节课作者还会从另一个角度带领我们去理解——长城。

  板书设计:

  17 长城→奇迹 远

  ↓

  近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反思与构思

  要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可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教学时可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教后小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意境,理解诗句,背诵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抓住“银河”,激发想象,体会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比作银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垂挂山前的壮美之景。

  第二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远景

  教后小记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读自悟,深入理解古诗后,再引领学生认识对仗,感受诗美。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四年级下:《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下:《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见过吗?在你的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一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展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展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展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展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展示:这一节描写了……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展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着,有的(),()飞到了();有的(),尾尖( )水面,就看到波纹()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一、教材简析

  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本组课文以散文为主,语言优美,内含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训练项目)。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预习要求:

  1、给生字注音、组词。对于文中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将正确的读音标在书上。并将这些字拼读两遍。

  2、圈出文中带拼音的词语和其他的好词,读两次。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将课文完整朗读一次。

  4、画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流畅、权利、捐赠、骚扰、磕磕绊绊、清香袅袅、重见天日、傲然挺立

  5、找出课本中有感触的地方,简要写下自己的体会;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请做好标注。

  三、研学主题:

  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3、发现并总结出概括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通过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自读自悟,感受夕阳西斜美和夕阳西沉云朵美以及夕阳隐没时的霞光美。

  3、通过对课文地诵读品味,感受夕阳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的美(西斜——下沉——落山)

  教学难点:

  入境品读,感悟夕阳美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发现“美”。

  1、今天,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去看美丽的夕阳!(投影出示夕阳组图,学生欣赏)

  2、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赞美夕阳:(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二、 发散阅读,感受“美”。

  1、过渡: 课文是怎么写夕阳美的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第2、3、4节,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语句,多读几遍,看能不能把夕阳的美读出来。

  2、第二节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出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⑴“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出示图片,现在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相比,怎么样?(变的柔和了)指导朗读。

  ⑵“天空一片深蓝”出示图片,感受并读好“深蓝”。

  ⑶“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出示图片,理解“连绵起伏”。看着图在本子上画一画。师小结:连绵,就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起伏,就是有高有低。范读“连绵起伏”。出示图片,理解“壮丽”。师描述: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齐读

  ⑷师: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

  ⑸谁能给图片配上文字来赞美夕阳?老师播放图片,范背第二节。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

  ⑹小结:西斜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余晖,给树木穿上了红色的'裙子,就连小朋友的脸也被映红了!让人忍不住想说——(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3、同学们真会读书!想不想让这些夕阳图在头脑中“动”起来,一边读一边想就能使图片“动”起来,要不咱们试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节让你感受到了美的词句?出示第三节。

  ⑴指名读,你感受到美了吗?

  ⑵“圆圆的脸涨红了”,涨红的脸像什么,可爱不可爱?读好:涨红。引读:“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还能把云染成什么颜色?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五颜六色)

  ⑶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美丽、多壮观呀!能给这副图配上文字吗?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⑷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背

  ⑸小结:当太阳慢慢下沉时,他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就像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4、我们读读、想想、背背,学习了第三节,太阳西沉时云朵的美都在我们面前动了起来。(出示落山图)谁能通过朗读让这幅图也“动”起来。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四节。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读,给这幅图配上文字。评议:你感受到美了吗?图“动”起来了吗?

  ⑵“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同学们想对夕阳说些什么呢?(恋恋不舍之情)

  ⑶练习背诵,再为这幅图配上文字。

  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地霞光,把它们留在身边。齐背第4节

  5、小结: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亮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6、这么美的夕阳,让我们永远把它记在脑海里吧!出示第2、3、4节,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指名背,齐背)。

  三、纵向延伸,深化“美”

  1、最后,(引读)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爷爷为什么不望着孙子说“夕阳真美呀”,而是望着奶奶说呢?

  2、讨论,指名说,小结:是呀,爷爷奶奶虽然大了,但生活很幸福,就像是夕阳那么美好。让我们共同祝福他们!播放歌曲《夕阳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听音乐。放音乐《百鸟朝凤》: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猜猜这是什么?(鸟蛋)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对话平台

  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合作识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小伙伴合作读。

  2、交流识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同座交流,看谁的办法最好。

  3、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2)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3)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2)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3)启发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4)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背诵(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前两个小节。

  写字(在自主发现中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

  1、认读“听、唱、连、远”,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口字旁和走之旁,学生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百鸟朝凤》的音乐,学生听到了许许多多的鸟叫声,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件很值得兴奋的事情,我就顺势讲了一些关于鸟类的知识给学生听,学生对这些知识格外有兴趣,当我问他们鸟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学生因为预习过,所以异口同声地回答:从鸟蛋里出来的。于是我捧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摸一摸里面的东西,学生都觉得非常惊奇,有幸摸到鸟蛋的学生惊呼:鸟蛋。当我问他们:你觉得这个鸟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小小的,有的又说是凉凉的。气氛特别好,于是很自然地引到了《两只鸟蛋》这篇课文,我觉得这样的导入是十分有趣的,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吸引力,只是在时间上仿佛多了些,感觉有些花里胡哨,若在每节课上使用,却是不实际的。

  第二课时

  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1、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

  (2)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松”等词语。

  (3)小组练习演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2、学习第四小节:

  (1)组内读文,讨论: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结合插图理解“投向”)

  (2)想象读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3)仿佛一词怎样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换)你还能用它说句话吗?

  如:鸟儿仿佛

  仿佛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配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和课文语言合二为一,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背诵(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分小组以挑战冠军的形式背诵全文。

  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争取记住它。

  (这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写、记好的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文中“凉凉的、焦急不安、连忙”等词语。)

  2、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画。

  3、寻找有关鸟的图片、文字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

  写字(自主练习书写更易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学生自己描红,练写“定、向”两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教学反思:

  在课文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百鸟朝凤》的音乐,学生听到了许许多多的鸟叫声,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件很值得兴奋的事情,我就顺势讲了一些关于鸟类的知识给学生听,学生对这些知识格外有兴趣,当我问他们鸟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学生因为预习过,所以异口同声地回答:从鸟蛋里出来的。于是我捧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摸一摸里面的东西,学生都觉得非常惊奇,有幸摸到鸟蛋的学生惊呼:鸟蛋。当我问他们:你觉得这个鸟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小小的,有的又说是凉凉的。气氛特别好,于是很自然地引到了《两只鸟蛋》这篇课文,我觉得这样的导入是十分有趣的,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吸引力,只是在时间上仿佛多了些,感觉有些花里胡哨,若在每节课上使用,却是不实际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懂得尊敬老师是一种美好的品德。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簇拥、深情、白发苍苍、亲吻”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6、能仿照课文最后一段设问句的写法,学写几句话。

  重点:

  理解句子的重点词语,读懂句子;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句成段。

  准备:课文录音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学习字词,细读课文第1段。

  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谁是她的小学老师呢?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听录音后,讨论思考题,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四、初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完成作业本第一题。编好自然段序号。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2、结合“著名”一词,简介居里夫人。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目标:

  巩固字词,细读2—4段,落实句子理解的训练,完成相关作业。

  过程:

  一、提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学习“学习提示”第一二句话。

  三、学校课文第2段。

  1、自读课文。看看这一段共几句话?

  2、齐读第2句。讨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难以理解?“簇拥”“献上”分别是什么意思?

  3、说说这句话我们是怎样读懂的。

  4、用学习第2句话的方法,来学习第4句。

  四、学习课文第3段

  1、轻声朗读。

  2、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3、居里夫人推着老师走向主席台是为了什么?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3段。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居里夫人是怎样介绍这位老妇人的?人们有什么反应?

  2、理解第2句。“深情”是什么意思?“深情地说”我们应怎样读呢?

  3、读懂最后一句话。着重理解“肃然起敬”“站起来”“久久鼓掌”。

  4、读《学习提示》的后半部分。

  六、通读全文。思考:会场上久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巩固字词,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句成段。

  进一步体味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培养尊师重教的思想感情。

  过程:

  一、复习词语。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四、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整理句子。(作业本第六题)

  五、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学会什么学习方法?懂得什么道理?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练习学写设问句,完成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寓言。文章经过生动趣味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当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学校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教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生:它看到有人很多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很多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欢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齐。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头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当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仅自我要明白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欢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我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简便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此刻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景。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活力的过程。案例中,我应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欢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仅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教师不断地帮忙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欢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齐。”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我。教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进取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其一,语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效率高。

  其二,多读多练,培养语感。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读书能力差,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练朗读,希望家长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恳请家长重视读说训练,并可以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给他一些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假期中,您可以引导孩子预习新课,阅读儿童著作,或背诵古诗文时实践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勤于练字,认真书写。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我建议学生可以练习楷书,可以临摹,久而久之的楷书练习,其精神与风格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要给予扎实有恒的要求,让学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验与磨炼。这也是这学期的教学重点。

  其四,留心观察,写好作文。

  三年级教学就是教孩子如何写好作文。的确,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其实写好作文不难,但必须留心观察,把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组织好语言,汇集成篇即可。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说总是很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本学期我刚刚接班,对学生情况不是很了解,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字词及基础知识。并将鼓励他们每天或每隔一天写一篇日记进行练笔。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就要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拓展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争取有大的进步。希望学生在保证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多看课外书,在写作文时就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这些都是因为阅读面广,知识渊博。希望家长可以重视阅读,假期中给您的孩子准备一俩本儿童读物,让他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平时也可把书带进班内,放在图书角里和同学共享.我相信您的孩子将受益终身.

  其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7、课外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对于本班学生来讲,没人到过黄山,更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课文的语言平实,用词准确,学生一读就懂,可是真正要想象出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形怪状,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却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架设与文本沟通的桥梁。通过一年多的训练,学生有表达的兴趣和愿望,可是用词不够准确,语句缺乏条理性。因此,帮助学生尝试将阅读中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口头表达或写话中,让学生通过想象,仿照课文,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也是这一课的重难点之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会认:陡、峭、臂。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记忆字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三、教学用具:卡片、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黄山奇石》一课,你知道“黄山”在哪儿吗?“黄山奇石”奇在哪吗?看谁读了课文后能把这些答案告诉同学们。揭示并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同学互相帮助,解决认字的问题。如果仍然有不认识的生字,就做好记号。

  3、教师走下去收集学生不认识的汉字,把这些生字写在黑板上。

  4、指名让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三)、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2、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的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汇报的.形式是

  (1)读字音;

  (2)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

  (3)扩展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学生在理解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说。)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进一步。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写。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试着把每个字独立写一个,写后与范字比较,看看哪笔写得不好再进行修改。

  3、在书写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字不太好写?

  4、教师指导书写。

  (1)出示带田格的“滚”字。

  (2)观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滚”字:三点水旁的“提”写得不要太平,在横中线上收笔。右半部分的“点横”和“公”字要写在横中线上。下面的笔画是:撇、竖提、撇、捺,最后一笔“捺”要与左面的提同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独立书写这个字,每字写一遍。

  (6)同桌同学互查,相互纠正。

  (7)展示评议。

  5、其他生字由于笔画少,不是很难,学生把每个生字独立写一遍。学生有问题举手,教师个别辅导。

  6、展示评议,比比谁写得最好。

  (五)、初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和老师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6段)

  2、自己读课文,提出问题。

  3、教师走下去收集问题。

  (六)、复习巩固:

  1、看词语,说出生字,并补充完整:

  xx秀丽(神)奇

  xx奇形怪(状)

  xx仙人(指)路

  2、读词大比拼: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看老师出示词语卡片,看谁读的准确。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抄写词语:神奇风景区弹琴名字翻滚著名巨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通过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3、通过观察图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展开想像。

  教学用具: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朗读感悟。

  教师:这节课我邀请同学们当小导游,结合画面、课文内容给大家介绍黄山,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认真观察,看看谁是:最佳小导游。下面我们先练习练习怎样概括地介绍景点。

  1、教师请学生当小导游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话给大家介绍介绍。

  2、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做到有语气。谈谈读后的感觉。

  3、进行朗读展示。

  4、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介绍,指名介绍,大家评议。

  二、抓住重点进行介绍,深入理解。

  同学们知道先从整体进行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奇石真是数不胜数,接下来我们练习抓住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处景点进行介绍。

  1、自己读课文,找找描写黄山奇石的段落,想想具体介绍了哪些奇石,边读边在书中画一画。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结合学生说的及时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3、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奇石为什么有这样的名字?(对照课文插图,进一步了解黄山奇石“奇”在哪里。)

  4、自己练习借助插图介绍其中的一个奇石。(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三、指导朗读,入情入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黄山奇石的样子,在介绍时还要注意加工自己的语言,做到绘声绘色,用你的语言去吸引游客。

  1、黄山奇石生动有趣,你们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2、老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范读。

  3、学生练习读。

  4、以小组为单位读读。

  四、启发想像,练习讲解。

  课文的结尾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同学们请你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的样子,动笔画一画;

  让学生结合手中的画用自己的话介绍。

  师:黄山风景区还有许许多多的奇石叫不出名字,你能不能结合图片,仔细观察,大胆想像,根据奇石的样子起名字,给大家介绍。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五、推选小导游进行介绍,评选最佳导游。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结合一处奇石景点进行介绍。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竞赛。

  1、进行现场讲解。

  2、组织大家评议。

  教师总结:

  通过大家生动、形象的介绍,我们知道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有趣的奇石、怪石。黄山是天造地设的宠儿,随便一处,或松或石、或云海温泉,无一不美,无处不奇,置身其间,使人觉得来到了天上人间。同学们,努力学习吧!将来希望你们学有所成,凭借自己的能力,前去游览,感受黄山的美丽神奇!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反思:我通过设疑导入新课,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要尽快的了解黄山有多奇。并通过多种方法识字。再用小导游的方法来促进他们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且能够声情并茂给大家介绍某种奇石的神奇之所在。大家都有一种什么时候能去黄山亲自一游就好了的想法。在总结的过程中我又告诉他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靠自己的能力登上黄山,似乎他们的学习尽头更足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补充板书:26郑和远航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出示投影片: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四)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六、教学结束: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板书扬帆起航第一次远航友好交流26郑和远航(详写)战胜凶险其余六次远航(略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23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0-23

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设计02-18

小学语文《咏柳》教学设计03-1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3-10

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03-14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