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3 09:24: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范例【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范例【1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学习课文把事物描述得更形象、生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通过谈话简要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注意正音。

  二、发现文中的语言密码,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1、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还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景物、动物。

  屋子,闪电,云彩

  星,蝙蝠,夜莺,猫头鹰

  2、学习比喻句

  在文中作者是怎样形容它们的呢?

  地洞似的屋里

  带子似的闪电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理解比喻词“似的”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说比喻句。

  4、出示写夜色的一组

  星——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蝙蝠——灰色的蝙蝠

  夜莺——会唱歌的夜莺

  猫头鹰——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男、女分角色读竖着读

  5、比一比这两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好的读者还要会问。猜一猜,学习这篇文章,老师可能会问那些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问,教师重点指导:

  1、什么是天窗?

  2、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活泼会想的孩子,怎样从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

  好,课文的那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透过小小的天窗孩子们从“无”中看出了“有”、“虚”中看出了“实”。

  板?无?有?虚?实

  3、结合课文理解“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

  句子中的“你”指的是谁?

  “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晚上,当他们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是)小小的天窗又是孩子唯一的慰藉。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唯一”。

  课件出示文章第四、第六自然段。自由读读这两段话,透过字里行间,你能发现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体会孩子们认识外面世界的迫切渴望。

  指导朗读

  4、这小小的天窗又是怎样安慰他们的?怎么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慰藉的呢?

  快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A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指名朗读这一段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雪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指导理解朗读

  师读: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点在那里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听出了什么?

  雨点跟雨脚不一样吗?

  对啊,雨点它有脚,它光着脚丫在那儿卜落卜落跳,跳得那样轻快。

  “一瞥”是什么意思?闪电它有眼睛啊,它飞速地看了你一眼。

  指导朗读,读出想象中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

  小结:就这样,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小小的天窗成了他们唯一的慰藉

  B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夏天的夜晚,孩子们又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了什么呢?请默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看到的,用……..画出想象到的。

  汇报:

  看到:——想到: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一条黑影——灰色的蝙蝠

  会唱的夜莺

  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夜的美丽与神奇,就这样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亲爱的孩子们,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仰望头顶的星空,你会想的什么呢?

  训练说话出示图:

  秋天来了,当你透过小小的,看见飞过的一只大雁,你会想到:

  北风呼啸,当你看见一朵洁白飘逸的雪花,你会想到:

  活泼会想的孩子就这样从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小小的天窗成了他们唯一的慰藉。

  四、总结升华,体会情感

  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指名汇报

  小结: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引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板)

  理解文中第八自然段的“天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

  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让心灵通向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安静的神奇之处,感悟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的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请同学回忆校园春景图,说说大家是通过什么来感受这明媚的春光的?

  2、体验盲人的黑暗。(请同学闭上眼睛,想想假如自己失去了光明,会有怎样的感受?)

  3、生交流感受后揭题

  师: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假如我们失去了光明,我们就看不见美丽的校园,看不见敬爱的老师和同学,更看不见色彩斑斓的春天,我们的眼前将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可是,有个8岁的盲女孩,她 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她眼中的春天依然是多姿多彩的,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这个盲女孩。

  板书课题:触摸春天

  4、读题,理解"触摸"后再读题。

  5、质疑。

  二、合作交流

  (一)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词语。

  2、思考,课文写了谁用什么触摸春天?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

  1、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2、说说你眼中的安静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安静是神奇的女孩。)

  (二)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安静的神奇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到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的地方划划点点,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自学情况。

  过渡:在这个春天的早晨,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镜头?

  三、品读感悟

  重点句子一: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1、生所说自己的体会。

  2、找个学生蒙上眼睛,从后面走到前面,大家说说这个同学走路时的样子,然后读好这个句子。

  3、师:同学们,安静为什么能走得那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4、出示:"安静整体在花香中流连。"理解"流连",说说为什么?(热爱生活)

  5、读第二自然段,用读把春天的美丽景色告诉安静。

  6、小结:安静就是这样爱生活,才能够在花园里神奇般地穿梭!

  重点句子二: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生说说从哪里看出安静的神奇?

  2、出示句子,比较: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A 自由读句子,体会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B 带着自己的感觉(惊讶、赞叹等语气)读第二句。

  3、小结:多么爱生活的安静啊,竟然能准确地伸向月季花,真是一个奇迹!

  重点句子三: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挣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生谈体会

  2、师:同学们,一个盲童居然能抓住一只蝴蝶,你们觉得怎么样? 请你通过朗读把你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自由读--齐读

  3、师:同学们,安静是个盲童,她是凭什么抓住这只睁着眼睛的`蝴蝶的?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神奇的灵性"。

  5、师归纳引读:

  这灵性来自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她抓住蝴蝶的那一刻是多么高兴啊,读……

  安静抓住的不是静静开放的花朵,而是扑腾翅膀的蝴蝶,多么激动人心啊,再读……

  6、师:同学们相信这个奇迹的发生吗?让我们来听听盲人海伦凯勒的切身体会吧。

  出示:"我是个盲人,但是我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能摸出树叶精巧的图形,或者松树凹凸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感觉到花朵美妙的丝绒般的质地。如果我幸运的话,在我把手轻轻地放在小树上时,还能偶然感到小鸟在枝头讴歌时所引起的欢乐的颤动。"

  7、小结:上天是公平的,他使你失去视觉,便会让你的嗅觉和触觉非常灵敏,安静虽然不能用眼睛看春天,却会用心灵触摸春天,她就是这样 一个神奇的女孩。

  重点句子四: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1、师:自己读读,想想,这句话中哪些描写感受到了安静的神奇?"张望"这个词放这里有问题吗?

  2、指名读。

  师:同学们,安静是个盲童,她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她会张望些什么呢?

  3、语言训练:安静仰着头张望着,她望到了……望到了……望到……了。

  4、配乐读上面研读的四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师:这是一个多么爱生活的女孩,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女孩!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创造奇迹的还有许多人。教师讲述:

  (1)海伦凯勒: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的女性,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

  张海迪姐姐:身体高位疾瘫,却会说四个国家的语言。

  (2)21位聋哑姑娘: 平均年龄才17岁,却在20xx年的春节晚会上为全国的观众朋友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千手观音》。

  (3)少年指挥家舟舟:加减法只会算一位数,却用一根小小的指挥棒挥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4)培智学校的两男孩:刚从北京领回了第二届全国听障儿童才艺绘画大赛优秀奖。

  (5)许村青年周月峰:5岁失去双臂,却成为我省第一位残疾人博士研究生。

  师: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有感而发,自由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人,他们都有权利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光和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生活中我们要像他们那样珍惜生命。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们同作者一样感动,感动安静创造的奇迹,我想,我们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或者你想对安静说点什么,或者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或者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或者你想对家人、朋友、同学说点什么,那么,就拿起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字11个,写字8个,理解“关注、灭绝、踪迹”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体会文章题目饱含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培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文章的题目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3.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鹩的经过,培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朱鹮的图片

  认识这些可爱的鸟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对朱鹮都有哪些了解?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反馈)师简介朱鹮。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朱鹮飞回来了》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朱鹮飞走过吗?朱鹮为什么飞回来了?是谁让朱鹮飞回来了?)

  板书: 飞走(?) 飞回(?)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播放课文录音。师:我们先来听一遍课文录音,请大家认真听,遇到生字新词不懂得读或不理解得词语做好标记。

  2.认读字词:

  (1)我会认:偏僻 频繁 陕西 红鹤 董事长 袭扰 孵化 田螺 珍禽异兽

  (2)我会写:推敲 叙述 蚊虫 袭扰 珍稀 叮嘱 搜索

  (3)说一说,“敲、扰、搜”书写哪些地方比较容易出错?

  “敲”字注意右边不能写成“支”;

  “扰”字注意右边是“尤”不能写成“龙”;

  “搜”字右边一竖要透下来。

  (二)、再读诗歌,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思考:①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支科考队来到小山村,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寻找到朱鹮,并想方设法保护朱鹮,使朱鹮在自然保护区内快乐生活的事。)

  ②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呢?(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小光的生活环境→接待科考队→得到线索→寻找朱鹮→发现朱鹮→保护朱鹮→快乐生活)

  2.理清脉络。师: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顺序为课文分段?(指名反馈)

  (三)、学习4-5段,体会科考队的精神

  师:接下来快速读一读4-5自然段。

  同学们,课文以《朱鹮飞回来了》为题,那朱鹮原来是飞走了吗?结合课文“飞走”指的是什么?

  (飞走,其实是指濒临灭绝)。板书:濒临灭绝 课件出示

  1.从哪里知道了朱鹮濒临灭绝?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看哪一位细心的同学最先找到。(生:1978年,一份有关野生动物的紧急报告......) 读一读

  师总结:从这份报告我们可以知道朱鹮是濒临灭绝的动物,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所以非常珍稀。

  2.朱鹮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原因可能都有哪几个方面?(板书:环境、捕杀、食用)

  (擦掉飞走后面问号)

  3.为什么科考队又会来到陕西洋县呢?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他们认为那里森林茂密......)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支科学考察队工作的任务和使命是什么?(发现朱鹮的踪迹,查明朱鹮在我国的生存情况)

  4.学习科考队员的科学精神,读第5自然段前面两句话。从“毫无收获”这个词能看出什么?文中只是简单提了一下科考队员在各地寻觅了很久,其实,这支科考队已经寻找了20年,去过了14个省,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科考队员屡经失败和挫折而不气馁,始终追求找到朱鹮的理想)“认真的推敲和考证”可以看出什么?(需要有丰厚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

  5.科考队为什么把寻找朱鹮的事情讲给小光和爸爸听?(1.宣传寻找和保护朱鹮的道理;2.希望得到村民们的帮助)说明了只有动员起广大群众,才能更快地找到朱鹮,也才能有效地保护朱鹮,这是一条正确的环保路线。

  6.总结:学习了这两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小光不仅学到了有关朱鹮的知识,了解科考队工作的任务和意义,还被科考队员的科学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所以小光积极地参与到帮忙寻找和保护朱鹮的行动中来,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朱鹮飞回来了》这篇课文,那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朱鹮原来是飞走了吗?结合课文“飞走”指的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6-14段,体会大家为朱鹮飞回来所做的努力

  师:请同学自由读课文6-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朱鹮能够“飞回来”,小光和小伙伴配合科考队做了哪些努力?用简要的词语概括。

  (板书:宣传---寻找----保护)

  1.学习“宣传”部分,体会小光的认真和投入。

  (1)师:我们先来学习“宣传”这一部分,大家快速读一下6-10自然段。思考:文中哪个词语最能看出小光对寻找朱鹮这件事的态度?(两个“高兴”)两个“高兴”说明了什么?(小光非常投入、非常认真)。从“真的?这可不能骗人”可以看出什么?(非常认真)

  (2)小光不仅积极宣传寻找朱鹮的事,而且还发动他的同学们帮忙寻找。

  (板书:发动)

  (3)组织有感情朗读: ①分角色读小光和小胖的对话,师点拨。②再读,生评价。

  (4)小光的这份认真、投入的热情没有白费。这不,从小胖那里得到了关于朱鹮的重要线索,既然有了线索,那当然是要尽快展开寻找行动了。

  2.学习“寻找”部分,体会大家的苦苦等候。

  (1)请大家自由读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本段主要围绕哪个词来展开描写?(中心词:等候)那他们是怎么等候的?(苦苦)。

  (2)“苦”体现在哪里?(①环境苦,②人们焦急企盼又极具耐心的心理)

  (3)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他们等候的情况?(详细描写他们等候的情况让人清晰的感受到他们为找到朱鹮所付出的努力及坚定的信念,让人身临其境)

  (4)总结: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漫长的等待有了结果,这美丽、圣洁的鸟儿出现了。看,他们来了......

  (板书:发现)

  3.学习“发现”部分,体会对朱鹮的珍爱

  师:请大家快速读一读12自然段。

  (1)找出描写朱鹮外形的句子。“......”的作用(内容的省略,省略的是对朱鹮其他部位的'描写)

  (2)踏破铁鞋、千辛万苦的寻觅终于有了结果。科考队员和小朋友们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激动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话。

  (3)朗读指导:虽然兴奋、激动,但大家并大喊大叫、欢呼雀跃?所以语速要快,语调要低一点

  (4)从“像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和“小心翼翼、悄悄、生怕”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什么?(科考队员严谨的工作态度,也表现了他们对朱鹮的珍爱)

  (5)读一读,比一比

  ★他们像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一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悄悄拍摄照片......

  ☆他们守候在这两只鸟儿旁边

  (第一句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把每个动作都描写的很具体,把人们爱护朱鹮的行为写的更加生动。后一句是陈诉句,没有感染力)

  3.学习第13自然段。齐读,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所以它是(过渡段),哪些句子是承上?哪个句子是启下?

  4.学习“保护”部分。自由读。千辛万苦的寻觅终于找到朱鹮,大家还来不及高兴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保护工作当中。师:自己快速读一读第14自然段,

  (1)思考:科学考察队员是怎么工作的?小光和小伙伴们又做了哪些事?把“精心地观察、守护着这几只朱鹮。”和“小光和小伙伴们也挖来田螺、泥鳅、捉来小鱼、小虾喂它,悉心照料”这两个句子划起来。你是怎么理解“精心”和“悉心”的?

  (2)本段并未详细描写如何保护7只朱鹮,而是主要详细写了人们救助饲养小朱鹮的事

  5.一起读一读第15自然段。成立自然保护区的最主要目是什么?(保护朱鹮的生活环境)。

  3.现在谁来说一说朱鹮为什么能飞回来?小光从科考队那明白了寻找和保护朱鹮的道理后,帮忙宣传、发动大家一起帮助科考队寻找朱鹮,经过千辛万苦的寻找,终于发现了朱鹮,在大家的关爱和保护下,朱鹮得以回归家园、快乐生活。(板书:回归 快乐生活)

  三、探究课题:

  1.看到朱鹮终于飞回来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高兴、欣慰、感谢.....)

  2.再读一读课题,你又能体会到作者此刻什么样的感情?(为朱鹮的成功繁衍而欢呼,为保护动物而呐喊)对于朱鹮能够飞回来,作者无限欣喜,同时作者也在告诫人们,不要等野生动物濒临灭绝了才想起要保护它们,也就是在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板书: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说希望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

  3.齐读课题,体会作者感情。

  四、拓展升华:

  师:朱鹮是不幸的,因为它曾濒临灭绝。它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努力与关爱它又回归家园,回归自然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世界上的许多珍稀动物都已濒临灭绝,有些甚至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

  1.此情此景,你想对大家说什么?(不要再捕杀动物、保护环境给动物一个家......)

  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写一份倡议书,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让它们回家吧!

  3.小组合作写倡议书

  五、概括主题:

  六、作业

  1.继续完成倡议书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3.办一次珍稀动物图片展览会,要配上简略的介绍。

  七、 板书设计:

  朱鹮飞回来了

  飞走(?) 飞回(?)

  环境 宣传 发动

  捕杀 寻找 发现

  食用 保护 回归

  濒临灭绝 快乐生活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生态环境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结合略读课文特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悟、体验与感受,理解内容,体会写法;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回归本色教学。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记叙一个人的写作方法应该有初步的了解,但还不是特别深入。通过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重点语句,感悟人物的形象,体会作者的写法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品味法、表演法

  【课前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关注“阅读提示”,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大家喜欢名言,老师带来了一句,请看:

  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言背后的故事,共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26* 全神贯注,强调“贯”的笔顺,第三笔是小竖,第四笔是长横。

  2、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看看谁做到了全神贯注。

  3、关注“阅读提示”,导读是学习一篇略课课文的`法宝,默读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认为最能体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3)联系实际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体会。

  让我们围绕“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开课以斯蒂芬·茨威格在故事中的说的一句话开课,引入课题,并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并引导关注这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二、自主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新词:

  罗丹 斯蒂芬·茨威格

  邀请 挚友 仪态端庄

  叽里咕噜 吱吱响 痴痴地笑

  (重点强调读准人名、理解“挚友、仪态端庄”的意思,读好“叽里咕噜、吱吱响”两个拟声词。)

  3、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帮助学生通过抓住两个主要人物罗丹和斯蒂芬·茨威格,并用上全神贯注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简单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用上“全神贯注”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解决阅读提示的第一个问题,并教给孩子概括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是中段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

  三、合作探究,感悟“全神贯注”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找出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语句,把它画下来,并且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2、学生交流反馈:

  A、预设1: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哪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范读,一个学生当雕塑进行表演,学生自由交流。

  (1)抓住神态的词语“端详”,理解“端详”的含义。

  (2)抓住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你读出什么?体会罗丹对作品要求的精益求精。

  (3)“……”毛病后面有省略什么?(仔细地寻找)

  (4)一个感叹句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朗读体会。

  总结:同学们,一个词、一个标点、一句话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

  B、预设2: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1)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退后,在干什么?

  (2)他嘴里叽里咕噜的会和谁说话?想象一下,他会说些什么?争吵些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此时的罗丹在在干嘛?让你感受到什么?

  (4)一个学生进行现场表演,想象罗丹当时的工作状态。

  (5)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C、预设3: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学生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2)点拨:见过醉酒的人吗?此时的罗丹是这样的人吗?

  是啊,这个时候,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 )。

  (3)引读:

  罗丹对自己的作品完全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他——(生读)”

  此时的罗丹,他如痴如醉。就让我们再如痴如醉地读一读。“他——(生读)”

  总结: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全神贯注的罗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全神贯注”的重点语句,通过品读这些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合作探究阅读提示第二个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交流与表达的空间。】

  四、 再读名言,总结写法。

  1.再次出示斯蒂芬·茨威格说的话,生读,此时此刻你又会有哪些新的理解和体会?

  2、总结写法: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罗丹这个人特珍贵的品质,希望大家学习这种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的确,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希望同学们课外好好阅读《中外名人故事》,继续了解名人故事,学习名人精神。

  4、请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写法描写一个人。

  【设计意图:再次以名言结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谈一谈体会,学生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并推荐有关本单元专题的书目,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布置关于读写结合的作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对话、想象、感司等到手段来体验情境从而领悟文章内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教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听写词语:侦察 欲出又止 鱼贯而出 口中之食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 悲叹

  2、学生订正并读第一组词语

  (1读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词语

  二、学习6-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1、默读6-8自然段,找出令我们震惊的场面

  2、汇报交流: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3、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们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写下的这句话呢?

  4、理解这句话中特殊的地方。

  (引读该句)

  (4)串读: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生读第3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生再读第3句);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不一会,生读第4句);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生读第4句)

  (5)体会向导的悲叹

  四、感悟中心。

  1、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2、小练笔,补充句子3、引读该句,揭示中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6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向导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要求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导致幼龟误以为安全,鱼贯而出,结果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文章的自然之道。

  二、 精读:自由扫读,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标注在书上。也可以与同学交流。 重点理解:

  1、 学习第三段:找出作者对幼龟动作的描写,模仿动作来理解词语。学习细节的描写方法,理解细节在文章中的写作效果。

  2、 学习第四段:理解导向的话。并说出导向为什么这样说?指导朗读,理解导向和“我”的心理变化(板书:焦急 震惊 悔恨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发出悲叹)。讨论:导向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制止?你同意他的做法吗?

  3、 学习五、六段:复述当时的场面。(导:气喘吁吁的奔跑也无济于事。还在喘着粗气的向导 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导读最后一句话。

  4、 理解最后一句话:体味 “悲叹”的心情。指导朗读。扩句练习:如果不是我们 ,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学习如果……就……的复句)

  三、 小结:他们的做法错了,悔恨让他们心痛,他们终于理解了导向的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做法错在哪里?(没有遵循自然规律)正是由于用主观的感情判断自然,导致了错误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自然,要遵循“自然之道”。(板书:遵循——自然之道)

  四、 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的自然规律?(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五、 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规律?(阅读人类来自动物的灵感)

  六、 总结: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走进自然,探索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示台

  一、课前准备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⑴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⑵ “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⑶ “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⑷ “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⑸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⑹ “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

  一、教材解析

  本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教学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同学们,20xx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

  2.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

  1.PPT出示自读要求

  (1)快速默读课文,可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也可在课文旁批注:课文写了什么梦?想一想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圆”的?

  (2)小组讨论交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代表发言,讨论交流读书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适时帮他们理清圆梦的过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神舟六号”——里程碑意义、炎黄子孙更远更绚丽的梦想。)

  二、研读感悟,升华情感

  1.自主研读,批注。

  (1)在中华民族千年的'寻梦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说一说,并读出你的感悟。

  (2)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五号”能发射成功,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请你仔细读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圈圈画画,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有感而发,写上批注。

  (3)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讨论交流读书感受,并抓住关键语句指导读文。

  预设一: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承上启下,一方面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预设二: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预设三: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请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勇于实践 不懈努力 默默奉献 锲而不舍 团结合作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激情总结全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同学们,继“神舟六号”之后,中国又相继发射成功“神舟七号” “神舟八号” 、“神舟九号”,随着祖国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梦在一代代炎黄子孙的努力中实现。

  4.总结写作方法:

  ①文章中列举了四件事,但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做到了详略得当。

  ②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既有说服力又具体感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

  三、课后作业

  结合课上学习的内容和自己收集的材料,编一期以祖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主题的手抄报或者墙报,以实际行动积极参加科技节活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受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重要。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还记得小云雀在妈妈面前许下了什么心愿?

  2、出示课文第14-15自然段。我们再来重温一下,你们扮小云雀,老师扮云雀妈妈。

  二、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1、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小云雀为什么认为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还记得吗?让我们随着小云雀和他的妈妈一起到沙漠、大河、森林去看看吧!

  2、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第二到十三自然段,看看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用笔画出来,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的感悟。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受

  (一)关于森林能够防止土地沙漠化。(2—4节)

  1、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第4自然段)

  2、理解“贫瘠”,板书:贫瘠。贫瘠的沙漠是什么样的呢?书上是怎么描写的?“漫天飞舞”什么意思?一齐读读这句话。

  小云雀喜欢这儿吗?它是怎么说的?请你埋怨地说一说。

  3、同学们看一看,(“贫瘠的沙漠”和“茂密的森林”的对比图片)为什么会有这种讨厌的变化?

  板书:乱砍滥伐(出示图片)看了图,你知道“乱砍滥伐”的意思了吗?

  4、看到昔日茂密的森林,如今已变成贫瘠的沙漠,你有什么感受?难怪云雀妈妈会心疼地说______,齐读第4自然段。

  5、听了云雀妈妈的话,你觉得森林重要吗?为什么?

  板书:土地贫瘠的沙漠

  [教学反思]

  每一次上完课,我都会问自己:你进步了吗?我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是希望,每一次都能进步一点点。回身看这一次教研活动执教的《云雀的心愿》一课,我欣然地发现,这一次真的进步了“一点点”。这种“一点点”主要体现在自身的教学意识中。这种所谓的“教学意识”,我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我想要这么做”。

  我想要让课堂有一个大问题。记得去年上公开课的时候,高语组的老师们给我的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设计要集中”。是的,设计不集中,我的课堂就会非常散,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也会显得比较凌乱,这在无形之中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记得在那一次教研活动之后的每一堂课,我都试图以一个大问题去引领课堂教学。有了大问题的领导,课堂教学便有了中心,避免了“散”。潜移默化之中,似乎已经并不需要去有意设计,教学已经习惯围绕中心而展开。就像这一次执教的《云雀的心愿》,紧扣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中心,层层推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我喜欢“热闹”的课堂,我所理解的“热闹”是要让学生张开嘴巴说话。上课伊始,我就通过ppt出示了相关的短语(也包括词语),或者让学生把短语连起来说一句话,或者让学生运用其中一两个说个文中的比喻句,变换不同的形式,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张开嘴巴说起来,在说话中开始新课文的学习。在课堂设计中,运用示意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森林水库”的由来,也是我有意想让学生说一说,帮助他们在说中理解“森林水库”这一概念,这也是课文的一个教学难点。“说出来了,其实一点都不难”,这是我希望达到的目标。

  我想要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记得遇到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我都是现场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虽说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希望他们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动作快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人,而小孩子的好胜心理也往往让他们在查到意思的时候马上报出答案。这部分同学是记住了词语的意思,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种理解是不深刻的,他们会很快就产生遗忘。这种有效面太窄了,并不适合我在教学中一直用下去。对此,我转变着方法,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本课中,在理解“漫天飞舞”一词时,我是通过图片的展示去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而沙漠中黄沙飞舞的景象,也体现着“没有水,没有庄家,几乎没有植物”的环境,顺势引出“贫瘠”一词,相信学生对“贫瘠”一词的理解应是水到渠成了。

  我想要促进课本中知识之间的迁移。课本编排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每一个单元的各篇课文当中,也体现在整本课本的联系中。第十九课《云雀的心愿》与本册教材的开篇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相应成趣,都告诉了我们植树的重要性。《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孩子们早已背得朗朗上口。在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用“可以……也可以……”说话时,我结合之前诗歌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句式说一说森林的作用。“可以染绿祖国美丽的版图”、“可以送来清新的空气”……孩子们把第一课中背诵的内容全部都搬了出来,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课堂教学中,我践行着我的“我想要这么做”。这些“我想要这么做”是在我的一次次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希望他们会越来越丰富,更好地指导我的教学。这些是一种浅浅的意识,每一次都会在教学设计中无意地涉及;亦或者说,这些意识又是强烈的,因为它们指引着我与领孩子们走进一篇篇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品读名言,交流感受。

  媒体出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了二千多年前古人的这两句名言。

  3.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课文写了几件事?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画下相关语句。

  2.检查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板书:帮助推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板书:理解过失)

  (3)指导学生按要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4)师小结:

  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三、深入探究,理解重点句

  1.阅读第一节,这节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给大家听。

  (1)媒体出示句子: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这种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不容易打开,而且很可能会撞到紧跟在后面的人。)

  ②阿姨希望自己的妈妈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她自己是怎么做的?

  媒体出示:

  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③你从阿姨的做法中读懂了什么?

  阿姨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的妈妈,可她首先想到的是去关心、帮助他人。

  用行动告诉我们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

  老师随机点拨: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爱护孩子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温暖了我的心许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④ 齐读第一节。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1.媒体出示: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媒体出示: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时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

  (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善良、宽容、和蔼可亲……

  3.媒体出示: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

  (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不是。原来是抱怨的。)

  小练笔:

  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

  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

  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

  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媒体出示:阿姨对奶奶的话。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媒体出示:妈妈对护士的话。

  “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4.媒体出示最后一节。

  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

  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齐读。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名言:

  3.拓展作业:

  (1)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把座位让给抱着孩子的阿姨坐。

  (2)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我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3)大街上,我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要求:

  1.选择一个内容来写。

  2.把自己做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板书设计]

  ↗ 帮助推门

  8* 将心比心

  ↘理解过失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分享: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会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教学难点:

  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一)自读目标:(出示多媒体课件)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

  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叙述)

  (二)重点词语:

  (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3.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读书)

  4.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囊萤夜读》

  课时目标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胤(yìn)恭(gōng)勤(qín)练囊(náng)焉(yān)

  多音字:盛(chéng)数(shù)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步步推进知文美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从注释来看,“胤”,晋朝人车胤。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勤学,勤奋),“倦”(疲倦),“博”(广博)。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

  7.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四、课堂小结

  1.拓展阅读。

  原文: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誉:称赞。)

  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也要向您学习。)

  4.背诵文言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5

  一、 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揭示话题。

  2. 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 指名读本词说话要求。

  4. 师小结归纳要求:

  ① 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

  ② 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

  ③ 当众演一演。

  二、 指导。

  1. 联系生活经验,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

  2. 指名读。

  3. 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

  二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

  三要说好应变的.话。

  4. 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

  5. 指名说。

  6. 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

  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

  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三、 练习。

  1. 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上台表演。

  3. 学生评价,指出不足。

  4. 针对不足,再次表演。

  5. 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4-03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5-03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05-03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6-10

语文古诗下册《所见》教学设计03-27

语文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10-13

语文下册《蜘蛛开店》教学设计05-31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05-06

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学设计02-26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推荐】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