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2 12:52: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抓住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3、进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文熏陶。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与捐赠角膜有关,课文题目是《永生的眼睛》。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题目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二、整体感知

  1、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现在检查一下你对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个人读(1)读准音,②带着感情读四字词语。齐读。

  2、复述课文内容,可以用到上面的词语。

  三、探究文本

  1、琳达一家人的行动让我们感到骄傲。文中有两处出现了“骄傲“这个词,请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2、琳达一开始就愿意捐赠的父母的眼角膜吗?琳达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学习第四自然段。

  3、此时的琳达对捐赠角膜是什么态度?那么是什么使她改变了态度?画下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许许多多的人像父亲一样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孩子们,我看到泪水在你们眼眶中打转,就把你们的感情带到句子中,再读父亲的话。

  、就是父亲的话影响了我,在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不仅如此,这些话,这一切行为还影响了——温迪,所以温迪才会说(出示):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5、出示: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那还留下什么呢,谁能说一说?课前我们提出的“永生”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爱心)

  四、升化主题

  琳达这一家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例,请看:

  出示:

  1、邓小平爷爷逝世之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2、在广东省中山市,一个普通农民工郭光明在他发生车祸死亡后,家人将郭光明的心脏、肝脏、肾脏、眼角膜让北京、上海、广州的6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或重见光明。

  让我们来齐读这首诗,感受捐赠者的伟大与受赠者的快乐——

  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要求的6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挚友”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抓重点语句,朗读感悟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3、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酝酿“全神贯注”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句话,我们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

  你知道这句话是从哪儿来的吗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才是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点上)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全神贯注

  二、通读课文,靠近“全神贯注”

  过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靠同学们自己学习,带着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生字多拼读几遍;(2)思考: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刚才老师发现个别同学这个音没有读准:吁(xu)了口气

  (2)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文主要写罗丹()的事。

  学生试着说,交流。

  (师小结:读懂课文,首先要弄清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这很重要。)

  (3)你能简单介绍一下罗丹的关系吗(理解“挚友”的意思)

  三、细读语言,感受“全神贯注”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的词句进行仔细研读。

  罗丹到底是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该读哪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读这一段,划出写罗丹已经完全沉浸在工作中的句子

  交流:哪几句。

  2、罗丹此时的工作状态,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课件点击)

  (1)这句话中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

  a:“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哪些东西消失了(时间、地点、挚友……只剩下了罗丹和女像。)他的眼前本应该是怎样的他忘记做什么了(陪伴挚友……)

  在他眼里,只剩下——(女像),所以,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已经消失了。)

  b:“喝醉了酒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比喻,很生动、精彩、形象)你平时看到的喝醉了酒的人有哪些表现

  (醉了的人脑袋一片空白,会失去常态,做出一些不正常的举动。)

  罗丹本该好好陪伴这位远道而来、亲密无间的朋友,可是他该做的却没做,反而沉浸在修改女像的过程中,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C:看似简单的词语或句子,却能准确生动地写出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

  过渡:罗丹的哪些行为跟喝醉酒的人一样呢

  3、课件出示: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上前是看——(细微的毛病);后退是为了——(看整体);向前往后都是为了把塑像修改得——(更完美)

  (2)比较句子,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

  (抓住“好像”、“似乎”,体会联想这一写法的.好处。)

  (3)他嘴里叽里咕噜的,和谁说悄悄话呢跟谁在激烈地争吵(自言自语,与女像交流……)为什么不是和茨威格交流呢(茨威格站到一边去了。罗丹心中有且只有女像了。)

  (4)你能想象他在说什么话吗

  过渡:罗丹醉了,深深地醉在修改女像上,太投入了。他心里想着的、眼里看着的、嘴里说着的都是女像。

  (5)指导朗读:谁能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罗丹当时的样子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还有反映罗丹工作时的投入,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课件出示: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1)自由读这句话。

  (2)读着这句话,有什么感触吗

  (3)“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抖动”:你体会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额头上沁出的汗水、不停比划、蹲下身来看、往前走,向后退……)

  (4)这省略号,省略了哪些东西(罗丹的很多动作行为、神态等)你能想象出吗我们来试着写一写:

  出示: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学生试着写,交流。

  (5)课件出示: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6)三个时间词,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写“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不好吗为什么

  一刻钟过去了,罗丹在干什么半小时过去了罗丹在干什么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了下来)

  这么长的时间,罗丹觉得长吗(没有了时间概念,时间已经消失了。)对谁来说时间很长呢茨威格在这一个小时里都在干什么呢

  “痴痴地微笑”:在旁人看来是怎样的笑罗丹呢(满意、会心、成功……)

  罗丹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工作,把朋友搁在了一边,并且一搁就是一个小时,自己如痴如醉地沉浸其中,简直就是一个喝醉酒的人。朗读句子。

  5、罗丹醉了,这应该是一种怎样的“醉”(板书:陶醉)

  罗丹的工作过程我们可以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全神贯注

  四、提高认识,品味精益求精

  1、让罗丹如此沉醉、如此全神贯注修改大约一个小时的女像,真有那么多不足吗(找出句子读一读)

  2、被茨威格拍手叫好的杰作,在罗丹眼里又是怎样呢(抓住“偏了点儿、毛病”理解)

  3、罗丹的这种对工作全神贯注,如痴如醉,对艺术的追求可用一个词概括——精益求精

  4、欣赏作品

  5、茨威格远道而来见挚友,结果被挚友冷在一边近一个小时,而且差点被挚友锁在工作室。他不但不计较,反而被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说(课件出示名言)齐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动弹、欲望、糟蹋、珍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导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5.拓展阅读《生命的壮歌》,把学了《生命生命》后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预习探究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合作交流

  (一)生字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我会读。(2)我会讲。(3)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

  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

  香瓜子:砖缝冒苗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二)课文

  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中一段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2)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B、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品读感悟

  1、作者由这三个事例引出的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3、教师引导:

  (1)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前边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2)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3)连起来说说,这段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5、结合课题理解

  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作者在课题中重复两遍生命,你体会到什么?(强调感情)

  四、拓展延伸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大家推荐我搜集的第二则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虐”的书写,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虐待、警醒”的意思。

  2、能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板书的提示,简要复述事件内容。

  3、重点研读课文第4节,能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特别方案的“特别”之处,懂得“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他。”,并能用几句话表达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一、初步理解“拥抱”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1、借助图片,说说平时人们用“拥抱”这个动作表达怎样的情感?

  拥抱是肌肤间的亲密接触,是人们情感的释放,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照片,看一看在什么时候人们会拥抱?

  过渡:是啊!拥抱可以传达爱意,表示祝贺,表达高兴的心情,也可以给人以安慰。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所学的第十课就与拥抱有关,齐读课题。

  3、反馈预习,了解拥抱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丹尼尔通过拥抱大树来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板书)道歉

  丹尼尔——————拥抱大树

  二、继续反馈预习,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过渡:丹尼尔用拥抱对一颗大树表达愧疚之情,看到这奇怪的一幕,大家一定都非常想了解这是怎么回事?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师:读了课文以后,同学们都知道,这一幕的发生,除了丹尼尔以外,还牵涉到绿化管理局,爱护树木的绅士,请你们再读读课文,借助这几个人物的提示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交流板书:

  绿化管理局

  处罚道歉

  爱护树木的绅士——丹尼尔———拥抱大树

  虐待违法

  3.借助板书,你们能不能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连贯地说说这件事情。

  4.引读节

  1、2,感受“奇怪”(出示图片)

  引读:于是就有人们看到文章开头这(板书)奇怪的一幕―――

  三、围绕“虐待”一词,研读第3节

  过渡:整件事源于丹尼尔被人投诉虐待大树。

  1、查字典,理解“虐待”的含义(出示)

  “待”的意思是——生:对待。虐待在字典上是怎样解释的呢?

  (出示:残暴地对待)

  2、引读第

  3、4节

  引读:有人投诉丹尼尔残暴地虐待大树,其实——,这样一个随意的举动却被一位爱护树木的绅士看见了——而当地政府对这样的行为也不姑息,不久——上面写着——丹尼尔大吃一惊,这才醒悟——他向绿化管理局——。为了——也给——绿化管理局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案。(板书)

  四、深入研读第4节,联系上下文体会特别方案的特别之处。

  1、借助词语提示复述方案

  (1)这个方案包含着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老师请一位同学读,其余边读边思考(出示)

  (2)试着用上老师提供的词语来说说这个特别的方案。

  (出示)免去——拥抱——浇水——

  引读这个特别的方案。

  2、小组讨论: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方案特别在哪儿?

  (1)处罚形式特别,与众不同。

  (2)能教育丹尼尔,给众人以警醒。

  师:是呀,正如丹尼尔所说,这件事给了他深刻的教训。

  A、那么,这个处罚究竟给了丹尼尔怎样的教训呢?请你读读第5节,划出相关的'内容。(交流后引读相关句子)

  B、为什么会给丹尼尔更为深刻的教训呢?请你结合课文

  1、2节的内容来说一说。

  C、小结,引读:是呀,一个堂堂男子汉,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大树,向大树表示歉意,这需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呀!这样的处罚给了丹尼尔更为深刻的教训,使他深深地懂得了——“大自然给人们……快乐、美好。”于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确,丹尼尔是真心诚意地拥抱大树的,你瞧他双手——嘴里——他紧紧地拥抱着大树——直到有人喊停他才——。

  所以这个处罚对丹尼尔而言在经济上没有受到损失,但却使他在思想上深受教育(板书)。

  3、想象说话,深入理解“警醒”

  (1)、(出示)这个方案看上去处罚的是丹尼尔,实际上提醒了更多的人。对围观的人来说,他们又受到了怎样的提醒和警戒呢?请同学们借助画面,展开想象(小组讨论)谁能把前面交流的内容联系起来,用“不仅——而且”的句式说说这奇特方案的奇特之处。是啊,当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了这则新闻时,有更多的人将会从中受到教育和警醒。(板书)警醒

  (2)、引读:正是这特别的方案产生了奇特的效果,不仅——生:教育了丹尼尔,而且这种拥抱大树的奇特道歉方式,也使更多的人——生:得到了深刻的警醒同样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懂得――。(出示)

  4、通过这件事,你对纽约市有什么印象呢?

  小结:其实环保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还要靠全社会去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每个人的公民意识,那么环境保护就不是纸上谈兵,一纸空文了。

  5、课外作业:写一份倡议书

  总结: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还屡有发生。同学们也用相机捕捉到了不少这样的镜头。20xx年我们将迎来世博会,届时会有许多的世界友人来到上海。作为上海小公民,我们来写倡议,共同努力,将世博的蓝图化为现实。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黄河》歌曲,学生欣赏。

  2、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赞美谁吗?你了解黄河吗?(板书:黄河)谈谈对它的了解。老师这里搜集了几幅黄河的图片,大家看。(出示图片)

  3、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都为黄河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你知道哪些赞美黄河的诗句?抽生交流。老师也摘录了两位诗人的诗句。王之焕这样赞美黄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这样赞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黄河的水就像从天上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袁鹰的《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继续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补充完整课题,齐读课题。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黄河的主人?这节课老师也希望你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精读感悟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黄河的主人”指谁?艄公是做什么的? (板书:艄公) 这个“艄”是船尾的意思,坐在船尾把舵的人称“艄公”,现在引申开来,把撑船的人,把舵的人,划船的人都叫什么?凭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最具概括性的一句话画出来,交流。(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你们找的跟他一样吗?同学们真会读书,这句话也是整篇课文的中心句。在这句话中,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理解 “惊涛骇浪”,使人惊吓的大风浪被谁战胜了?理解“如履平地”,谁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同踩在平地上一样轻松?

  (2)他凭的是什么?(板书)让我们来齐读中心句。

  过渡:刚才我们是把长课文读成了一句话,现在我们再回归整篇课文,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交流)

  2、感受黄河万马奔腾的气势:

  (1)黄河在作者眼中是怎样的?(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浊浪排空”。站在黄河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理解“胆战心惊”。

  (2)自己读读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黄河犹如千军万马,如同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你能读出黄河的气势吗?抽读,齐读。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想看看吗?(播放视频)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看到的黄河吗?

  (3)艄公就是在这万马奔腾、一泻千里的黄河上战胜了惊涛骇浪,他真勇敢,不愧是黄河的主人!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艄公,齐读中心句。

  3、感受羊皮筏子之险:

  (1)你见过羊皮筏子吗?(简介羊皮筏子,出示画面)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羊皮筏子?

  交流:“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2)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筏子虽小,但载人载物很重,在黄河上漂流很危险。)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抽读。

  (3)那是怎样的黄河?(奔腾)那是怎样的羊皮筏子?(轻小)险吗?艄公就是站在这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在汹涌的激流里如履平地,怎能不让人赞叹?齐读中心句。

  4、感受艄公的沉着和乘客的`从容:

  (1)“沉着”说明什么?(他很镇静)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什么时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对,当遇到风浪时,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什么时候大胆地破浪前行?风浪过后他开始大胆地破浪前行。从这里你能看出这是位怎样的艄公?(既胆大又细心、沉着又机智、勇敢又有智慧)抽读。

  (2)羊皮筏子上的乘客是怎样的表现?找到相应的词语。“谈笑风生”什么意思?“从容”什么意思?乘客为什么会从容地谈笑风生呢?(勇敢、相信艄公)乘客们相信艄公的什么?(高超的驾驭小船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3)艄公身系乘客安全,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在滚滚的黄河上战胜艰难险阻,把一批又一批的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真不愧是黄河的主人!齐读中心句。

  5、感受坐羊皮筏子的勇气:

  (1)如果让你坐羊皮筏子,你敢坐吗?坐羊皮筏子也需要勇气,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乘客尚需如此,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就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了,你敬仰艄公什么?(出示第2句)赞颂艄公什么?(出示第3句)

  (2)在惊涛骇浪之中,在滚滚黄河之上,艄公却如履平地,他不仅战胜了黄河,而且与黄河和谐相处,黄河的主人不属于他还会属于谁呢?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颂这机智勇敢,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黄河主人们!齐读中心句。

  6、同学们, 文章写万马奔腾的黄河,写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写作者的提心吊胆和乘客的谈笑风生,都是为了什么?(侧面衬托艄公的机智勇敢、沉着大胆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

  1、滔滔的黄河水从远古流到了现在,更将从现在流向未来,黄河的主人用他特有的魅力征服了黄河,征服了我们所有读者。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艄公说,请大家拿出纸、笔,写出你想说的话。

  2、同学们,艄公凭借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使老师想起了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坚强者在命运的风暴里奋斗。齐读。

  3、拿出你们的笔,也来学着写写我们自己的名言,鼓励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交流名言。

  4、其实只要我们像黄河上的艄公一样,撑起人生自信的竹篙,扬起希望的风帆,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我们就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聪明的使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8个生词并能听写. 理解吐蕃,许配,求婚,使命这些词语的意思。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禄东赞的聪明。探究禄东赞如此聪明的原因。学习禄东赞善于观察、学习、创新,能抓住事物本质,急中生智的优点。

  3.学习抓重要语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禄东赞的聪明;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禄东赞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教学过程:

  事先板书好课题。课前让学生欣赏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部的介绍资料。

  一:激趣引入,复述故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件.同学们,欢迎进入智慧王国。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叫--

  1,复习词语.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求婚、文成公主、赛智慧、许配、马驹、檀香木棍、拴线、蜜糖、完成使命。”

  2,谁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上面的词语将对你讲故事很有帮助。)

  3,知道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二:细读课文,感受禄东赞的聪明。归纳段意。

  1. 既然课文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那,事情的起因是……:板书“起因:使者求婚,比赛智慧”(第一自然段略讲)

  2比赛智慧,皇帝出了几个难题呀?课件出示2、3、4自然段前的有关句子,指名学生读,读出问题的难,以读代讲。分别是哪些自然段,选择你们最敢兴趣的故事学习。课件出示:方法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欢的那段课文。2想想,你从这段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禄东赞聪明,作上记号。3、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加问号的方法表示。4. 写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解答这个难题,小组交流一下。(师巡视,帮助并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逐段指名交流。)

  第一个故事。A,感受禄东赞的聪明。哪些同学选择的第一个小故事?你从哪些语句中什么到禄东赞聪明,读来听听,谈谈你的`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些句子练习朗读。尤其是禄东赞的方法的语句。B,探究禄东赞的聪明。读文后你有没想明白的问题吗?老师当其他国家的使者,问问禄东赞:“我的方法怎么就不灵呢?”“你的方法怎么就不会出差错?”哦,我只抓了表面现象,禄东赞抓住了马驹饿了就会吃奶的这一本质特征.禄东赞的方法可真是巧,确实是一个(聪明)的使者。他的聪明在于他(会观察)。C,归纳段意。请学生交流概括的段意。没中心句,要靠我们认真读,认真总结。抓重点语句进行总结,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齐读课件中禄东赞所用方法的语句,再填空:----用----的办法,辨别出母子。这样的段意简洁,准确。板书巧分马驹,指出,这是故事的小标题。段意一般要求完整,小标题不要求完整。E交流,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解答这个难题?

  第二个故事。A,感受禄东赞的聪明。选择第二个故事的同学站起来让老师们看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禄东赞聪明?读一读,体会体会。B,探究禄东赞的聪明。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不懂的吗?“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为什么?这道题比上一道难吧?(课件出示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特点,靠近树根部密度大些,重些;靠近树梢部密度小些,轻些。水的浮力知识:同样大小的东西,重的在水中会沉,轻的在水中会浮。).其它的使者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吗?都无计可施,第二个题比第一个题(难),禄东赞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确实是一位(聪明)的使者,连皇帝都连连点头呢。禄东赞的聪明是因为他(会学习)。C,归纳段意。试用上一次的方法总结这段的主要内容--禄东赞用把木棍放入池中的办法,辨别出了木棍的根与梢。”试着帮老师想个小标题。板书智辨根梢。D,交流,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解答这个题?

  第三个故事:A,交流感受到的禄东赞的聪明。请选择第三个小故事的同学举手。你们一定有些迫不及待了吧,谁第一个来交流。其它同学注意听,然后补充。B师引导让学生悟出禄东赞的聪明之处。如此难的题,用老方法行吗?题可是难上加难了。别的使者(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禄东赞却能在着急中冷静下来(思考)(让回答的学生上台板书“会思考”),巧借蚂蚁和蜂蜜,创新方法,把线穿过玉石眼,他确实是个(聪明的使者。)C总结段意。禄东赞怎么做的,抽学生读读。板书蚂蚁穿线。你能给这个故事想个小标题吗?板书,蚂蚁穿线。E,交流,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解答这个难题?

  3,有如此聪明的使者去办事,最后,事情的结果自然是,请学生回答。板书成功求婚。品词析句:“使命”换成“任务”,一样吗?哪个词更好?(最后一段也简单带过)

  三:看着板书,总结禄东赞的聪明。谁来看着板书说说,禄东赞为什么能成功求婚?……所以,我们说禄东赞是一个(聪明的使者)

  同学们,只要你们也做到,在生活中做个爱观察的有心人,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在紧急关头沉着冷静,急中生智,智慧的大门将永远为你们敞开。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那么,来试试吧?

  四:拓展,民间流传的是五难使者.课件出示:(二选一,编故事)学生独立编后指名交流.

  其中一个难题是:在数百名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女孩子中辨认出谁是真正的文成公主.(提示,向公主的贴身保姆打听特征,眉心有颗美人痣)

  还有一个难题: 令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温馨提示,慢点慢点,各国的使者和一同来的人也不过几个而已,别撑破肚啦,别醉倒啦,别累坏啦。)

  板书设计:

  起因:使者求婚  比赛智慧

  巧分马驹      会观察

  15聪明的使者    经过:智辨根梢 会学习

  蚂蚁穿线      会思考

  结果:成功求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7

  5.中彩那天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精选:

  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像、说议结合。

  这些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的联系如下:

  教学内容:略读,复述课文,学习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略读。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用幻灯出示关键词。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说明之所以从没有提示到词语提示再到句子提示,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复述课文.是考虑到儿童的学习差异,分层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说明顺应个性差异设计识字练习,不要求统一的'答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合作学习,理解“诚信与财富”。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他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么?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么“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说明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朗读,续写故事,检验学习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

  2.发挥想象,回答问题。像,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3.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说明设计这一练习,一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二是培养教师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8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也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少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本次习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校园里的景物,或者别处的景物,还可以写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我们就先来选择写写我们朝夕相处的校园。

  先让学生课下仔细观察学校中你认为最美的地方,作好记录。然后运用我的发现中的句式进行描写。接下来全班评改。

  评改要求:景物描写的过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来描写,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描写方法(描写方法已在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一栏中有体验、有训练。)是否运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

  最后加上开头结尾,还是要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这样一篇习作就完成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向导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要求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导致幼龟误以为安全,鱼贯而出,结果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文章的自然之道。

  二、 精读:自由扫读,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标注在书上。也可以与同学交流。 重点理解:

  1、 学习第三段:找出作者对幼龟动作的描写,模仿动作来理解词语。学习细节的描写方法,理解细节在文章中的'写作效果。

  2、 学习第四段:理解导向的话。并说出导向为什么这样说?指导朗读,理解导向和“我”的心理变化(板书:焦急 震惊 悔恨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发出悲叹)。讨论:导向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制止?你同意他的做法吗?

  3、 学习五、六段:复述当时的场面。(导:气喘吁吁的奔跑也无济于事。还在喘着粗气的向导 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导读最后一句话。

  4、 理解最后一句话:体味 “悲叹”的心情。指导朗读。扩句练习:如果不是我们 ,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学习如果……就……的复句)

  三、 小结:他们的做法错了,悔恨让他们心痛,他们终于理解了导向的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做法错在哪里?(没有遵循自然规律)正是由于用主观的感情判断自然,导致了错误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自然,要遵循“自然之道”。(板书:遵循——自然之道)

  四、 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的自然规律?(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五、 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规律?(阅读人类来自动物的灵感)

  六、 总结: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走进自然,探索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们拥有它,是幸福,是平安,是无法比拟的财富。当我们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我们的眼睛将得到永生。《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主要记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无私地把自己的角膜捐赠给需要他的人,并为死后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而感到快乐和骄傲。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所以如何引领学生与这些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是教学的关键。

  【学情分析】

  本文涉及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悉文章内容,触动心灵,升华情感。

  【教学目标】

  1、认字8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理解“给予、振聋发聩、热泪盈眶、捐赠、天壤之别”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永生”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在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正确认识器官移植,培养博爱、奉献的精神。

  4、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琳达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受到人性的陶冶。

  难点:通过一定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铺开文路

  1、听写词语:捐赠、角膜、痛苦、骄傲。

  2、分析词语,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3、揭示本节课任务——理解琳达对捐赠角膜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研读课文,文人交融

  (一)默读课文,思考:

  是什么让琳达对捐赠角膜的认识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词句,在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

  (二)集体交流

  1、受父亲的影响

  出示父亲的话语(随机出示),理解,朗读。

  (1)、“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父亲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读。

  为什么父亲能平静地说?读读第四自然段,从中找依据。指名说。指导读。

  (2)、“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而重见光明,并像你的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么美妙!”

  补充资料,想象盲童重见光明会有什么美妙的事发生。

  (3)、“ 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他们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自豪。”

  品味父亲的大爱品质。读。

  2、受温迪的影响(随机出示)

  (1)、出示: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此时的温迪会在心里对外公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2)、出示9—11自然段母女俩对话的部分:

  “妈咪,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

  “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师生分角色读母女俩的'对话。

  师:温迪为妈咪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妈咪做了什么,外公呢?

  指名回答。

  从温迪和妈妈的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回答。(3)、出示: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思考:他究竟还留下了什么?

  指名回答。

  3、品味琳达的品质。

  (1)、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一辆卡车无情地碾过正在策马扬鞭的她。

  同学们,琳达此时心情怎样?伤心欲绝的她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读——(继续配乐,学生感情朗读):“当我签字时,她的话萦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琳达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指名回答。

  (3)师:她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啊!所以这个时候这封信一定能够抚慰这位伟大母亲的心灵。你愿意轻声地读给琳达听吗?

  (课件出示信的内容: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指名读信。

  思考:他们分享的仅仅是温迪的美丽吗?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回答。

  三、读题解题,体会品质

  1、齐读课题。

  2、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指名回答。

  3、再读课题。

  四、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1、琳达的一家是伟大无私的,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这种爱心的传递,永远也没有消失过,请看——

  (大屏幕出示捐赠角膜的图片及资料。)

  2、引导学生谈一谈学习收获。

  3、总结。

  五、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词句。

  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身边的人听,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2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 课前准备:

  1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 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 、复习词语:

  1 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 听写词语。

  3 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 、我的发现:

  ·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1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 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 组内交流。

  4 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5 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 日积月累:

  1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 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课后反思: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一、 谈话引入:

  ·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 口头交流展示:

  1 小组交流,互说互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 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 习作:

  1 精彩回放:

  · 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词佳句。

  ·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 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 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 学生习作:

  · 教师启发思路。

  · 教师个别指导。

  · 同桌互相交流

  · 推荐代表交流

  · 师生共同评议。

  · 独立进行修改

  3 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 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学(5分钟左右)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二)情景导入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2、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三)出示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1——2遍,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生字。

  2、试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二、自学

  (一)预习生字的情况

  1、分形式读,指小组读——齐读——指到那个生字词就读那个

  2、学生在练字本上把生字词写一次,写时要注意那个字比较容易写错(容易错在哪),小组长检查同学写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组员写错的或写得不好的。

  3、指导书写:瑕、攀、泰

  (二)检查读的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三、互学(不超10分钟)

  1、出示互学的要求,并合作完成。

  2、小组长逐一检查组员读生字词的情况,要每个组员过关。

  3、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文将________、_______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显示了漓江的独特之美。

  (2)第2自然段最后的一句照应了漓江“______”的特点。

  (3)“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二)、小组内互相交流

  五、测评

  1、智引精练,灵活拓展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内容

  2、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4)句式练习

  A、天气真热啊,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西湖的景色真美啊,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反思

  通过朗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学:

  1、师:导入新课。(播放画面1桂林山水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

  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开火车读词语,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生读,可随机正音。

  二、自学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三、互学

  1、谈话激发合作兴趣,组建合作小组学习。

  2、小组合作,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4、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师;字词读准确了,才能把课文读流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一语道出陈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预设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总结段意。(师播放画面3)师:请问,这个“甲”是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师:显而易见,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师板书“甲天下”。师指名读文。

  3、师:同学们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预设生:总起。师: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岂有不游之理?出发前老师还有个问题,你能否把“观赏”换个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预设生:欣赏。师:观赏仅限于看,我们可不能说我在观赏音乐,应该说……预设生:欣赏音乐。

  4、师:好,出发,我们现在就去欣赏桂林的山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读文。

  师:那么谁来做我们的导游,读读第2自然段?

  生读。

  师:指名。请你来说说,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生:漓江水的特点。

  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静、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

  2、对比—不同。

  师:(播放画面4并读文。)同学们,老师不大明白,我们是来赏游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

  生。

  师:那么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点击超链接。)

  师:大海什么样?预设生:波澜壮阔;师:西湖什么样?

  预设生:水平如镜。

  师: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静、清、绿。

  师:现在明白了吗?大海有大海的气势,西湖有西湖的妩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过对比这三种景观的不同特色,来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点击画面,出现“对比”。)

  3、漓江水特点分析。

  师:(播放画面5。)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漓江水的静的?

  生读。

  师:静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

  生。

  师:请读一读关于描写漓江水清的句子。

  指生读。

  师:请问,清得你还能在水中看到什么?

  预设生:小鱼、浮萍。

  师:描写漓江水最后一个特点的句子谁来读?

  生读。

  师:你认为绿得还像什么?

  生。

  师:对于这句话的描写,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预设生:排比和比喻。

  师:读排比句应由弱到强,读出它递进的语势,谁再来展示读?

  生读。

  师:漓江水这么美,我们不由赞叹起来,应该怎么读?(变陈述为感叹)

  预设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面对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的水,你最想做什么?

  预设生:歌唱、洗脸等。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

  师:下面请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式,自学第3自然段的内容。稍后请你汇报学习成果,可以组内同学互助,生自学,师巡视。

  2、自学展示。

  师:指名读,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生。师适时

  板书:桂林山奇、秀、险。

  3、桂林山特点分析。

  师:同学们在自学中硕果累累,值得表扬。(播放画面6)谁来读文?

  生读。

  师:这一段中,作者继续采用什么方法写桂林山的与众不同?

  预设生:对比。(师点击超链接)

  师:(指泰山画面)泰山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峰峦雄伟。

  师:(指香山画面)香山呢?

  预设生:红叶似火。

  师: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则是?

  预设生:奇、秀、险。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师:(播放画面7)想亲身体验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险吗?

  生:想。

  师:请看!(播放画面8)

  生齐读。

  好,我们先来见识一下桂林山的奇———(师点击超链接—老人山、巨象山和骆驼山。)除了这三座山峰作者没有再一一举例,而用两个词语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是哪两个词?

  预设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我们再来欣赏桂林山的秀———(师点击超链接—屏障、竹笋。)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翠绿。

  师:竹笋呢?

  预设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师:明丽也就是?

  预设生:艳丽。

  师:我们最后来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险。(师点击超链接—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样?

  生。

  师:怪石嶙峋呢?

  生。

  师:面对桂林山,我们无法不惊叹———

  预设师生齐: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注意“啊”的变音。)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融文入画,由画及诗。

  师:(播放画面9)风景美吗?

  生。

  由画及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写?

  生读文。

  师指导:你陶醉了吗?这么美的山水没令你陶醉吗?哪位自觉已经陶醉了,好,请你读!

  生再读。

  师:有山无水则失灵气,有水无山则少刚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节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生: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作者从空中到山间到江上,简单几笔勾勒出桂林山水图,请问:是图画吗?

  预设生:是连续不断的画卷。

  师:是啊,图画局限的,而从桂林市到阳朔县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诗兴大发,不由吟道———

  预设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板书:画中游。

  2、总结写作方法。

  师:(播放画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吗?

  生说。

  师:最后,文章以诗句收尾,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这与首句的“人们说”———

  预设生:遥相呼应。

  师:(播放画面11)纵观全文,同学们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

  预设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而2、3自然段则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则是对全文的总结。

  师:这种写作方法就叫———

  预设生:总—分—总的写法。

  师: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尝试运用这种“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同时别忘了,还要学习作者细心观察,采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

  五、测评

  (一)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桂林山水美吗?

  生答。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更美!让我们伴着音乐,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尝试着背诵全文,好吗?

  生齐诵。

  (二)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赏读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2、收集桂林景观—两洞的资料。

  (三)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4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

  读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现在我来检查一下。这些词你能读好吗?

  (出示)普罗米修斯 阿波罗 宙 斯

  奥林匹斯圣山 高加索山 赫拉克勒斯

  你能选用这些词来说一说故事的梗概?生说

  这个神话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师:默读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这是这个神话故事的开头。而就在这个开头里面,它向我们陈述了两个完全不同、完全相反的画面。找一找,千万不要让这两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你可以做两件事:第一,把这两个完全想反、完全不同的画面用波浪线画下来。第二,想一想,读到这两个画面,你心里涌起的最大感受又是什么?明白吗?好,开始。

  现在交流

  师谁来读第一个画面。生1读。

  (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师:谁来读第二个画面。生2读。

  (出示)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两段完全相反的画面。我读第一处,你们一起读第二处,好吗?

  师:现在你们读第一处画面,老师读第二处画面。

  (生读第一处后,师读第二处画面。)

  师:我说这两个画面完全相反,完全对立,完全不同那是因为第一个画面集中写了什么?

  生1:没有火的话人类会怎么样?

  师:第二个画面集中写了什么?

  生1:第二个画面集中写了有火。

  师:让我们注视第一个画面,想象一下,没有火,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说。

  师:这样的生活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茹毛饮血。

  我们继续看,没有火,人们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你想象一下,无边的黑暗……你想象一下,太阳下山了,黑暗笼罩着大地。这时候,人们看不见什么?

  生4:人们看不见猛兽,还有看不见和别的人在什么地方,容易碰撞到对方。

  师:还看不见什么?

  师:好,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见,人们就只剩下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这个时候,人们的外面,林子的外面,不时传来野兽的吼叫,你的心会感到什么?

  生:我会感到害怕。

  生:我会感到很不安。

  师:是啊,把这种害怕,不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个画面。(生齐读第一个画面。)

  师:孩子们,无火的痛苦仅仅是这些吗?”“……”“没有……只好……”说话。面对茹毛饮血的生活,面对漫漫长夜的恐惧。这时,人们最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1:人类最最需要的是……

  生1:火

  师:是的,人类最最需要的是火。

  你听,饥肠辘辘的人们在呼唤……生齐:火。

  师:骨瘦如柴的人们在呼唤……生:火

  师:瑟瑟发抖的人们在呼唤......生:火

  师:你听,人类在呼唤......生:火。

  师:天神普罗米修斯来到人间,看到人们的悲惨生活。你说,他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滋味?

  生1:很同情。

  师:他同情谁?

  生1:同情人们。

  师:他的心里还会泛起怎样的滋味?

  生2:我觉得他会觉得那个宙斯太不公平了。

  师:他为谁报不平?

  生2:人类。

  师:好,他还会泛起怎样的滋味?

  生3:他的心情非常地沉重。

  师:沉重?为谁沉重?

  生4:他为人类的悲惨沉重。

  师:是的,他还会涌起怎么样的滋味?

  生5:他会觉得人类太可怜了。

  师:他会难过吗?

  生5:恩,会。

  师:是的,孩子们,他沉重,他心疼,他着急,他不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谁?

  生:人类。

  师:是的,孩子们,这样一种感情就叫爱(板书爱),他爱人类。

  师:那是没有火的.时候,当人们终于用上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的火种,生活又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继续看,自从有了火,人们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你看这副画面,你看到什么?你看到人们正在用火干什么?

  生1:人们正在用火烧熟食物,驱赶......

  师:谁来,人们还在用火干什么?

  生2:人们还在用火,冬天的时候驱寒取暖。

  师:是呀没有火之前,有多少人类被活活地冻死。现在,人们正在用火驱寒取暖,你来到火堆旁边,什么感受?

  生2:我会觉得很温暖。

  师:是的,你会感觉到特别特别的温暖,是谁带给你的温暖?

  生2:普罗米修斯。

  师:是火,是普罗米修斯带来的活种。我们继续看,继续看,人类还用火干什么?

  生3:人类一定用火来照明。

  师:你还能够看到更多的画面。再看,你还看到什么画面。

  生1:我还看到人们用火烧开水了,喝上温热的水,就不会冷了。

  师:这水喝到心里去,人们会感觉?

  生1:很温暖。

  师:温暖,是的,你还看到什么?

  生2:我还看到人类用火打造武器来打猎。

  师:这样,你再看,自从用火改进了他们的武器之后......

  生2: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师:是的,他们打到了更多的猎物,他们吃到了更多的美味。生活变得更加......

  生2:美好了。

  师:是的,你还看到了什么?请

  生3:我还看到那些人把一些干树枝和火种围起来,变成一个更大的、更大的火源。

  师:有了火的日子,那真是......

  生:开心。

  师:好,有了火的日子那真是......

  生1:快乐。

  师:那真是......

  生2:美好

  ……

  师:孩子们,这样幸福美好和温暖是谁带来的,这样的温暖靠什么夺回的?

  生齐:火。

  师:这样的开心靠什么?生:火!

  师:这样的安全靠什么?生:火!

  师:这样的幸福靠什么?生:火!

  师:火,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终于用上了自己带去的火,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得这样快乐,这样开心,这样安全,他的心又是什么感受?(走近一个举手的孩子)他会感到?

  生1:他会感到非常的放心。

  师:他会感到......

  生2:他会感到很欣慰。

  师:他会感到......

  生3:他会感到很温暖,很高兴。

  师:这一切的一切,还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就是......

  生:爱。

  师:他为人类开心,为人类欣喜,为人类高兴。是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一种爱的情怀,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画面。

  (生齐读两个画面。)

  三、学习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师:因为爱人类,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了火种,因为盗取了火种,从此他就触犯了天条,遭到众神领袖宙斯最最严厉的惩罚。故事继续在向前发展,在下面的故事中你又会看到两个画面。但那是两个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画面。打开课文,找一找。碰到这两个画面,你可不要让它们在你的眼前轻易地放过。你可以做两件事:第一,用波浪线把这两个画面画下来;第二,圈一圈,点一点,其中的哪些字眼,哪些地方深深地在刺痛着你的心。开始!

  师:谁来读读第一个画面。

  生1: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出示)

  师:谁来读读第二个画面。

  生2:就是这样,宙斯还觉得不解恨,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可是,每当鹫鹰啄食以后,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又会奇迹般地复原。(出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看着这两个画面,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开始。

  (生自由地、轻声地读。)

  师:好,谁来读读第一个画面。

  (生1读第一个画面)

  师:你读到这个画面,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1:我会很难过。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第一个画面。

  (生2再读第一个画面,很有感情)

  师:孩子,我想问你一下,你读到这个画面,你心里感受又是什么?

  生2:愤愤不平,为普罗米修斯而感到不公平,心里很难过。

  师:那么你面对第二个画面的时候,你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读第二个画面?

  (生3读第二个画面)

  师:那么当你面对第二个画面的时候,孩子,你的心里又会涌起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生3:愤怒!

  师:你来!(生4再读第二个画面)

  师:当你面对这个画面的时候,你的心里又会涌起一番怎样的感受?

  生4:悲愤。

  师:这真是两个惨无人道、惨不忍睹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注视着第一个画面。那是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画面,你看,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孩子们,请你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普罗米修斯不能做什么?你说。

  生5:他还要被风吹,雨淋,被雷打!

  师:他还不能“做”什么?

  生6:他还不能去看望人类,给人类造福。

  师:没错,他还不能探望亲人啊!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7:他还不能吃东西。

  师:他还不能吃东西啊!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8:他不能动,也不能睡觉。

  师:那的确不能动,那的确不能睡觉,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9:他连一口水都喝不到。

  师:没错,他连一口水都喝不上。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10:他还不能拜访亲人,比如:如果亲人发生一些事,他还不能拜访亲人。

  师:他还不能拜访亲人、帮助亲人、和亲人在一起团聚啊!孩子们,他为什么不能动弹?

  生11:因为他的双手和双脚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了。

  生14:因为他被锁在了高加索山上,他不能下来,拜访亲戚。

  师:这是怎样的锁?

  师:是的,无情的锁,死死的锁,悲惨的锁,来,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第一个画面。

  (生再次齐读第一个画面)

  师:更血腥的还在后面。

  我们看第二个画面。白天,你看到了什么?白天,你看到了什么?

  生1:白天,我看到了普罗米修斯被宙斯派来的罪恶的鹫鹰啄食着他的肝脏。我感到他很痛苦、很难受,生不如死。

  师:而当到了晚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2:晚上我看到普罗米修斯的肝脏重新长了出来。

  生2:又重新长了出来。

  师:这奇迹般的复原,你以为他好受吗?

  生2:不好受。

  师:那也是一种痛啊!孩子们,都说十指连心,当我们的手被火烫了你的感觉是?

  生3:我的感觉是十只手指都在疼。

  师:你的感觉是?

  生4:我的感觉十只手指都非常的痛。

  师:你的感觉是?

  生4:我的感觉非常的痛苦,很疼。

  师:那只是手指,而现在,那凶恶的鹫鹰在啄食着,是普罗米修斯的什么?

  生4:肝脏。

  孩子们,你们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痛啊?

  生1:永无止境的痛。

  师:怎样的痛?

  生2:撕心裂肺的痛。

  师那是一种?

  师:无法忍受的痛。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第二个画面吧!

  (生再次齐读第二个画面)

  师: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无法忍受的痛;这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痛苦。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样的痛苦,为了谁?

  (生纷纷答:为了人类)

  师:因为他深深地爱着 ,爱着人类。

  师:是的,孩子们,我们一起看,这就是普罗米修斯......

  (出示ppt普罗米修斯受难图,配乐:英雄的黎明)

  四、品位永恒的“爱”

  师:(再播放另一组优美的音乐)

  就这样,他被锁在高高的悬崖绝壁上,铁环死死地锁住了他的身体,鹫鹰狠狠地啄食他的肝脏。但是,孩子们,你们看他坚定的眼光,他没有屈服、他没有错。他那坚定的目光看着远方,看着大地、看着他深深爱着的人类。 请展开你的想象。他会看到哪些景象?拿出练习纸,拿出练习纸,把你想象的、看到的画面写下来。我相信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画面和场景当中一定不会缺少一个字,那就是——火。

  (生练笔)

  师: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普罗米修斯他那坚定的目光看着远方,看着大地、看着他深深爱着的人类。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读。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感到?

  生1:有成就感,很高兴、兴奋。

  师:他会感到高兴、兴奋。是的,继续看。(再指一位)

  生2:师:看到这样的画面,看到人类这样的生活,普罗米修斯的心?

  生2:普罗米修斯的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

  师:欣慰!你来。生3: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普罗米修斯的心里又会涌起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师:是的,孩子们,所有这种感情都是一个字,读。生齐:爱

  他宁可承受痛苦也要为人类造福。

  (出示:)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在他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时候读。

  师:在普罗米修斯被狂风暴雨无情吹打的时候(生齐读)

  师:在普罗米修斯被凶恶的鸠鹰啄食肝脏的时候。(生齐读)

  师:一百年过去,一千年过去,几万年过去了。

  (生齐读)

  师:万世沧桑,只有爱...... 师板书:只有 是永远的神话)读。

  生齐:只有爱是永远的神话。

  师:故事的结尾:生读最后一段。

  这样的结尾令你感到?高兴。 欣慰。用朗读出来生。我想你们都被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那种爱,那份博大的、无私的爱深深地感动。

  师:让我们一起面对普罗米修斯,面对他为人类付出的博大和坚贞的无私的爱,告诉自己。 读!

  生: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

  师:让我们坚定的告诉自己,读!

  生: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

  师:下课。

  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

  只 有 爱 是 永 远 的 神 话!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

  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

  (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六)布置作业

  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二)归纳文章结构

  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

  2.完成课后49页练习。

  (1)自己完成。

  (2)反馈定正。

  (三)交流相关资料

  1.小组交流。

  2.个人展示。

  (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

  (五)积累词语

  1.填写词语花篮。

  2.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

  3.抄写词语。

  (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4-03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5-03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05-03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6-10

语文古诗下册《所见》教学设计03-27

语文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10-13

语文下册《蜘蛛开店》教学设计05-31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05-06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热】05-06

(精品)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