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2 08:34: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通过学习古诗词已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词句的方法,如借助插图、参照注释、查阅字词典等的学习方法,这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了方便,但这毕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在朗读及文章的理解上存在着不小的困难。所以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让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1、师: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一些古诗词和古代名言警句,还记得吗?谁能试着背诵一首古诗词?师生接背古名言警句:天行健——;地势坤——。路漫漫,其修远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光阴似箭——。书犹药也——。

  2、像这样形式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文言,用文言写成的诗,就叫古诗,那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我们就称之为古文,也叫文言文。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看老师写课题。——杨氏之子。

  4、谁来读读课题,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姓杨人家的孩子。)李氏之子呢?你姓周,就是——;你姓郑,就是——这则故事的作者是——刘义庆,选自于哪本书?——《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

  5、课前已经做了预习,谁能说说这文言文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现代白话文有什么不一样。难读(生涩,拗口);难懂(意思不好理解);语言简练,字字如金。所以文言文读后,能留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学好这篇古文,最好的方法是读,我们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就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篇古文,因为是第一次学文言文,所以要多读几遍,力求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还能读出画面和情节来。(生自由读书,师巡视指导,并板书“诣、乃、曰、禽”)

  2、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书,并适时评价,纠错。

  3、老师范读,并画出节奏符号。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再请学生读,力求读出节奏和韵味。

  5、书会读了,那课文的意思我们能不能都明白呢?首先来学习几个生字。(学习板书中的生字:读音,书写,意思)

  6、那故事的大意,说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师指导疏通文意,指名说故事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读出杨氏子的“甚聪惠”

  1、师:故事读到这,我们都能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事?(板书:杨氏子,孔君平),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评价一下杨氏子的特点?(板书:甚聪惠,联系“亡赖”介绍通假字,惠同“慧”,理解意思。)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杨氏子的“甚聪惠”?请将相关内容做上记号。

  预设一:会听——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有道是: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杨氏子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有话”,听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很会听。

  预设二:会说——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儿应声答曰——说明他反应很快,思维敏捷。(不假思索地回答),师生角色练读。

  (2)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得很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说明他很会说,善于言辞。像这样的人,我们说他是——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对答如流、能言善辩。

  预设三:有教养:

  (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对比朗读体会,感受杨氏子委婉而不失礼貌的的说话技巧。用否定的`语气来表达自己意思。如果孔雀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就是我家的果;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岂是我家的果?

  (2)热情好客——为设果,果有杨梅。

  这个小孩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懂得待客之道。

  3、今天见识了杨氏子的表现,孔君平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皆夸杨氏子聪慧至极,今日一见,果真出语不凡,名不虚传啊。佩服佩服,此小儿日后定当成大器也!

  4、这样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古人仅仅用了55个字,五句话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文言文的魅力就在于此啊。我们能不能一起试着背诵这篇课文呢?

  四、拓展阅读,激发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

  1、像这样有情趣的故事,《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如《徐孺子赏月》,我们一起起来看。出示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师:从前,有一个姓徐的小孩,九岁。有一天夜晚,皓月当空,他在月光下戏耍,有人就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别的东西,是不是会更明亮些?”姓徐的小孩回答说:“不对,就像人的眼睛里有瞳仁一样,没有瞳仁,一定看不见光亮。”

  2、课外同步阅读《童年的玩与学》中也有一篇《钟氏之子》,看谁能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读懂它。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刘义庆《世说新语》

  甚聪惠(慧)

  杨氏子杨梅看注释

  查字典

  孔君平孔雀联系上下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理注释解词句,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谁背给大家听一听。

  2、刚才我们背的是古诗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人写的另外一种体裁的文章,叫文言文(板书),题目是《杨氏之子》(板书、齐读)

  3、文言文的学习能增长我们很多知识,所以我们要好好学,将它学好。

  二、梳理全文

  1、文言文的朗读、停顿和现代的白话文是不一样的,文言文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正确的朗读,听老师来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出示有停顿符号的课文)

  2、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地读一读。

  3、抽两生读课文。(及时纠正)

  4、生齐读课文。

  5、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板书:杨氏之子)

  6、理解课题(“氏”指姓氏,“之”是“的”意思,是一个助词。“杨氏之子”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杨氏之子?请同学们拿起笔,轻声地读一读,划一划。(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惠的人,他不是一般的聪惠,他可是一个甚聪惠的人。板书:甚聪惠)

  8、理解“甚聪惠”。(“甚”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你采用了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看注释”【板书】看来你很会学习;“惠”字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谁来解释一下?)

  9、指导写“惠”。(智慧源于心,“惠”字在写的时候,下面的心要写得稍大一些,这样惠字才能站得劳。)

  10、除了杨氏之子外,文章还有一个和重要的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11、引出第二句,理解第二句。(这句话老师读了很多遍,其中的“诣”字【板书】,我不是很明白,谁能帮助我来理解一下?“诣”字就是拜见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看来你真能学以致用,老师也运用你的这种方法来理解后面半句话的意思。)

  12、杨氏之子是怎么招呼客人的?你是从哪一句话中知道的?(抽生读出来)

  【为设果,果有杨梅。”是谁为谁设果?你是怎么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前一句中讲到了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你采用的是“联系上下文”(板书)的方法来理解,真不简单。】

  13、这句话中重点强调了那一种水果?(杨梅)所以“果”字后面要作停顿,请同学们带着停顿来读一读。

  14、杨氏之子“甚聪惠”体现在文章的那两句话中?(出示,抽读)。【“孔”指谁?“指”指着什么?这两个字都需要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曰”是说的意思,“曰”字在写的时候将它写得宽一些,扁一些,千万别写成“日”字,汉字是很注重长短变化的。(师板演)同学们在作业纸上写两个。“君”是你的意思,“果”可以理解成水果,也可以理解为杨梅。谁来将孔君平说的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杨氏之子听了孔君平的话后回答道(引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生齐读)。“夫子”是何意?“禽”和我们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吗?谁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5、杨氏之子回答得和巧妙,巧妙在何处?(孔君平以杨梅联想到杨氏之子的姓,杨氏之子马上以孔君平的姓联想到了孔雀,两人这样一调侃,使得见面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融洽。)

  16、如此巧妙的回答,如此充满艺术的话语,同学们好好地来品读一番。

  1)同桌分角色读

  2)抽两生表演读

  3)再抽两生表演读

  4)男女生分角色读

  17、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谁愿意将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18、有了对课文的理解,同学们肯定能够将文言文所包含的韵味读出来。(齐读)

  三、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老师从《世说新语》中选了一篇文言文,同学们试着来理解一下。

  2、抽生理解。

  四、小结作业

  1、在学习中,我们只有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方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作业本》1—3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六个生字,会认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聪慧、诣、乃至、禽”等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的巧妙,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的巧妙,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杨氏之子》。(生:齐读课题。)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和咱们平时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3、解题。

  尝试断句,初步感知文言文。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2、检查课文的生字。(出示:生字)指名读

  3、认识了生字,谁愿意来试着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我们在读文言文时,不光要读得字正腔圆,还得要做到停顿得当。(师范读)你也能像我这样把课文读流利吗?

  生:练读。

  师:抽读。2——3名(男女生各读一遍)

  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读了课文,你有不理解的句子吗?

  2、学生质疑。

  3、相机指导理解不懂句子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给我们大家听听。(2——3人讲)

  四、深究文本,感悟语言巧妙。

  1、读懂了课文的内容,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生,甚聪慧。

  3、甚聪慧的意思是说非常的聪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你看出他的聪慧?

  4、交流相关的句子。

  5、为设果,果有杨梅。(反应快)

  6、“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从应声答曰看出反应快。说明小孩聪明。

  7、从小孩的回答中感受到他聪明。(出示对话)

  8、这小儿的.回答妙在何处?他听懂了孔君平的话,顺着他的话反驳,正是聪明。

  9、再细细地品味一下这句话,(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它还妙在何处?(如学生答不出引导:为何不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10、我们不妨先读读。“未闻”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什么?

  11、这样更委婉,更机智,既显得有礼貌,又让孔君平无言以对。

  12、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是不是很会说话呀!

  13、再读一读这段对话,你还体会到什么?(用否定的形式来回答,妙。)感受杨家小孩语言的魅力。

  14、如此聪慧可爱的小孩愿意把它记在心中吗?一起读一读课文。愿意把它背下来吗?

  五、 总结延伸

  1、多有意思的文言文,短短的五句话,55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言简意赅。多么机智巧妙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世说新语》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去读一读,看一看。

  板书:10、杨氏之子

  甚聪慧

  为设果杨梅君家果

  应声答曰孔雀夫子家禽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6-24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6-03

部编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5-03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荐)08-25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荐11-18

杨氏之子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3-20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06-26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06-25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1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