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16 11:59: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六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习用品。

  2、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习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

  5、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习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习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6、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在四字格里书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愿意与别人交谈,声音清楚,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6)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5、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7)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8)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三、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入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9、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教学进度安排

  1周(9月1日-4日) 入学教育a o e I u y w

  2周(9月5日-11日) b p m f d t n l复习一

  3周(9月12日-18日) g k h j q x z c s Zh,ch,sh,r,

  4周(9月19日-25日) 复习二,ai,ei ,ui ao,ou iu

  5周(9月26日-30日) ie ue er复习三

  庆祝国庆

  7周(10月10日-16日) an en in un ,ang eng ing ong

  8周(10月17日-23日) 复习四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9周(10月24日-30日)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10周(10月31日-11月6日) 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1周(11月7日-11月13日) 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期中考试

  12周(11月14日-11月20日) 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

  13周(11月21日-11月27日) 这样做不好比一比,有选商场,

  14周(11月28日-12月5日) 菜园里,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15周(12月6日-12月12日) 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6(12月18日-12月24日) 我多想去看看,雨点平平搭积木

  17周(12月25日-12月31) 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庆祝元旦

  18周(1月4日-1月10日) 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

  19周(1月13日-=1月17日) 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20周复习期终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整体特征

  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通过对故宫的认识,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

  教学难点: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作业内容

  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图文并茂说皇城”

  写自己的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介绍故宫

  生: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师:同学们的介绍都很精彩。我们现在学习说明文,你觉得刚才的发言怎么修改,就算是合格的说明文了?

  生:1说明顺序2说明对象的特征3围绕特征介绍4一些说明方法,使介绍更直观 整体感知:

  师:阅读课文,根据内容顺序在故宫平面图上标记主要建筑物名称。

  师:故宫的特点是?

  生: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空间顺序:主要南——北,辅以不同方位

  师:说明结构?

  生:总-分-总首尾呼应

  细节探究

  师: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建筑?

  生:详写了三大殿,其中详写了太和殿

  师:为什么详写?

  生:三大殿位于中轴线上,使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最大。最能体现紫禁城特点

  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师:我们写游记时常会选择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你看本文采用了哪种方法呢? 生:两者结合

  全文移步换景:3段“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

  局部定点观察:6段:确定“点”——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方位词“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以方台为立足点:上-后,向两旁

  以蟠龙为立足点:向周围,向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材分析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具1、学生预习: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2、学生自制生字卡片。3、教师准备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批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言,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争香斗艳,紫丁香也张开了笑脸。你见过紫丁香吗?

  2、出示图画,指导学生观察;静静的夜晚,老师正伏在灯下用心备课。

  3、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老师窗前有一株紫丁香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学生拿出自备的生字卡,自主认读。

  3、小组长带领学习生字词,个人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生汇报学习生字情况,提示学生用下面的句式来汇报:我会读××这个词,请大家跟我读。

  5、开火车检查生字。教师重点正音:“株、除”都读翘舌音;“踮”读第三声。

  6、讨论并汇报: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7、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伙伴听。

  8、朗读展示:指名读或小组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9、全班齐读,整体感知。

  三、指导写字:

  1、小黑板出示10个要写的字。让学生认读后观察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2、全班交流书写方法,教师相机进行书写示范。重点指导“歌、您、牵”。

  3、练习书写“休、伸、甜、院、除、息、困”。教师检查学生书写姿势是否端正,书写的字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

  a.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b.全班齐读,看谁的表情最丰富,读得最有感情。

  2、读写词语。

  a.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词语,学生认读。

  b.鼓励学生向书上的“学习伙伴”学习,抄写会写的'词语。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或指名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崇敬与热爱之情。

  2、学生怀着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朗读课文。

  3、指名领读,生领:“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齐声:“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窗前。”生领:“老师,老师,”齐声:“就让它绿色的枝叶……”生领:“老师—”齐声:“在风里沙沙……”生领:“老师—”齐声:“满树盛开的花儿……”生领:“夜深了星星在眨眼,”齐声:“老师,休息吧……”

  4、分小组体会读。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在朗读中体会“夜夜和伴”,“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那是我们的笑脸”,“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等重点体会那一株紫丁香就是代表着同学们对老师的一份深情厚谊。

  5、学生选读。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6、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7、全班饱含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三、书写指导:

  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甜、歌:左右两部分宽窄差不多。“甜”字左高右低。“歌”字左低右高。

  牵:上面的“大”字要写小一些,变点;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宽一些。

  困:方框在填字格里要居中。里边的“木”字变点。

  四、说说背背:

  1、说说此时次刻,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

  2、看着画面,和同桌一起练习背诵。

  3、表演背诵。

  五、拓展活动:

  学唱一首歌诵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

  通过学文,引导学生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布置作业读生字、读课文、写生字;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我会认:株、踮、院、除、疲、倦、牵、困

  我会写:休(休息)伸(伸手)甜(甜美)

  歌(唱歌)院(院子)除(除法)

  息(消息)您(您好)牵(牵挂)困(困难)

  课后小结

  通过有感情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使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意境,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同时,通过书写指导,使学生注意到字形的区别和书写特点,收到如期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壮观的景象。

  难点

  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

  二、初步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áo)

  笼罩(lǒnɡzhào)

  薄雾(báo)

  横贯(ɡuàn)

  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形容声音很大。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滚的情景。

  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讨论并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本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美了“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顺序来梳理课文。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思考明确: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平静。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薄雾。(板书:平静)

  “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躺下或趴下,文中把钱塘江比作人,形容钱塘江江面非常开阔)

  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纠正)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板书:昂首东望)

  2.老师总结:这一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五、布置作业

  1.重点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

  2.收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平静昂首东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潮来时”的语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作者所描写的潮来前的景象。接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去看看潮来时和潮去时的景象。

  二、精读课文第3~5自然段

  1.潮来时的景象。

  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确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

  明确:午后一点左右。

  老师指导: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表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第3自然段:远处;第4自然段:近处。

  (3)第3自然段写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层。

  明确:第1~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是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

  (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像闷雷滚动,说明大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

  ②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风平浪静)

  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讨论明确: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

  ④过了一会儿又怎样?

  明确: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

  ⑤思考:“白线”指什么?在什么地方?如何理解?

  明确:“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说明大潮离我们越来越近。

  (5)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

  明确:人群又沸腾起来。

  老师总结: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清清楚楚。

  下面我们就按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此时人们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①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

  明确: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

  ②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一睹两丈多高的水墙?

  明确:因为浪潮的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

  (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颤动起来”是怎样的景象?从课文中找个词来形容。

  明确:浩浩荡荡。

  ①“浩浩荡荡”写出了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明确:写出了江潮气势之大。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

  ②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潮水)

  ③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怎样的?

  (山崩地裂)

  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齐读)

  老师总结:第4自然段写江潮在近处时变化的情景。

  (8)小结第3、4自然段。

  这两自然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情景,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

  2.潮去时的景象。

  (1)潮来时的景象是壮观的,那么潮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找出文中表现潮去时总的特点。

  明确:恢复了平静。

  (2)这时江面恢复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

  明确: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从哪儿可以得知?

  明确: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

  (4)小结:这一自然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三、疑难探究

  本课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点?

  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作者对大潮到来时、大潮过后的江面上的情况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这期间人们的反应则是间接描写,衬托出大潮的雄伟气势。如:“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江潮还没有来”“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大潮过后”的时间顺序,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在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情景,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五、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有效授课的重要保障,而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语文作文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进行运用。如,对四年级第一单元对大自然美丽景色进行描写的作文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的景色做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先让学生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并进行所有景色按照学生自己的喜好有逻辑地连接起来,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就形成了一篇简单的作文,这样的授课方法既可以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融入课堂。

  小学生作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就是,作文题目离生活太远,学生无法进行掌握,而进行情境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对写作内容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如,在对小学四年级观察日记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老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创作,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就是一个很好出发点,老师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回家后自己进行观察,再到课上进行总结,最后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直接的融入课堂中,可以达到一定的授课目的。

  三、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作文创作能力。

  学生对优美的语言和词语的'掌握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质量,所以在进行语文授课的过程中要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如,在对《祖国》这篇作文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美的句子以及词组的掌握量,通过这一系列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辽阔疆土的表达,进而使作文写得更加优美和成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是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在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时,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识字写字的兴趣。

  【设计特色】:

  兴趣先行,注重方法传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识字1》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一个只识不写。认识“手字旁”,指导书写“饺、拜”二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及其民间风俗。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生字。

  2、认识“手字旁”,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3、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及其民间习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一年当中都有那些节日,你最喜欢过什么节?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学生自由发言)再问:如果让大家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就会遇到很多不会写的字词了吧,那么你们有没有信心把他们都学会呀? (学生肯定会说:有!)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以及和节日有关的一些词语。(板书课题:识字1)

  [布鲁纳指出: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二、初步看图、巧妙识字

  1、让学生仔细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借助拼音读读词语。

  2、再读一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3、检查读音情况。多媒体投影出示生字词。

  (自主选读,主动学习)

  你认识哪一个就读哪一个,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及时肯定或纠正,注意先请别的学生帮助纠正,对普遍存在问题的字词再范读。最后齐读生字词。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巩固识字,积极参与)

  4、多媒体出示本课12个词语,请学生把12个词语连起来读,比比谁读得既准确又流利。先指名读,再抢读,最后齐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词语

  1、这些词语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日的情况?(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2、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节日都曾经是我们经历过的,同学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还可以借助书中的插图来理解这些词语。言语点拨,交给学习方法。

  3、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四个人组成一组,进行小组学习,你们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或者介绍介绍这个节日的情况,或者通过多遍的朗读来体会······有不明白的词语提出来小组讨论,如果实在解决不掉,就做上记号,我们最后再全班讨论,你们说好不好?

  4、四人一组学习词语。

  5、汇报学习情况。

  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学的,并说说学的过程,对说的好的及时给与肯定、表扬。再让学生提出还有疑问的词语全班进行讨论,问题提出后先动员其它同学帮助解决,实在解决不掉的,老师再指导。

  [充分思考,充分发言,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指导以下词语:

  清明、端午:时间。

  扫墓:指导看图理解。

  踏青、团圆:借助插图,语言描述,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6、学生再读12个词语,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这四行词语第一个是节日,后两个词语介绍这个节日里人们的风俗习惯。

  四、展开想象,深入体会

  1、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知道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说,说后再欣赏端午节的录像;如果不知道就由老师边讲述边放包粽子、赛龙舟的录像。

  2、让学生像描绘端午节一样,把每行的三个词语联系起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描绘一下其它三个节日的情景。

  描述清明节,先请学生看一段录像(学校去年清明节期间春游、扫墓的片断)然后再让学生描述。

  [拓展思维,直观描述,潜移默化的渗透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

  3、再读词语,深入体会。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读,再打乱顺序指名读,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2、明确这节课重点学习两个生字“饺、拜”。

  3、游戏:一字开花。男女生竞赛,男生练习“饺”,女生练习“拜”。

  4、学习新偏旁:“手字旁”

  出示“手字旁”,先认读名称,再比较手字旁(?)和手字的不同。然后说说手字旁的字是什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饺”这个字。全班讨论,对方法特别,最容易记的要、及时表扬。

  出示“饺”,让学生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饺”。

  [学生选择切合自己实际的学法,记忆效果会更好。]

  5、指导书写“饺”。

  (1)、指导学生观察“饺”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多媒体逐个笔画地显示“饺”这个字。

  (2)、再观察一下哪几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

  (3)、提醒学生找准第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

  先指导学生按以上三个步骤观察生字,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最后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行间巡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

  6、指导书写“拜”。

  师范写“拜”,然后让学生按学写“拜”的三个步骤自学“饺”,最后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7、选取几位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让学生评议。

  8、针对刚才同学的意见继续在《习字册》上练写“饺、拜”

  9、学生自评、互评。展示出优秀作业表扬。

  [古人云:学规矩老不如少。从小培养,一生受益。]

  六、巩固练习,仿写词语:

  1、齐声朗读词语。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氛围。

  2、课后了解我国其它的节日,模仿书中的形式写出一组描写某个节日风俗人情的词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比比谁收集得多,谁收集的新颖。

  七、板书设计:

  识字1

  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简介课型

  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

  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导读提示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生: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生: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指读-----赛读—齐读)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指读—齐读)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

  篇二:国培计划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

  篇三:国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

  2、学习可是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3、用摘录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课文

  1导入:

  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爷爷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大家读读第一大段,多读几遍,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待会儿准备读给大家听。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反馈:

  第一自然段:通过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的理由,体会到猫的可爱,产生对猫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学生边说理由,教师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喜欢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来读一遍

  (二)感悟写作规律

  摘录词语

  1学生把描写猫性格的.词语找出来,写在纸上。

  2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实物投影)反馈

  4齐读一遍词语

  规律感悟

  咱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它们之间好象有什么联系,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去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内容)

  1、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描写性格的词语是一对对写的,前后表现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读(要求读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觉)

  3、还有什么发现?(两种性格之间是用可是连接的)[课件中可是两字变红]

  4、找出相同写法的自然段,也读出前后不同的感觉。(学生读一对性格,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板书)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总结规律:

  是呀,老舍爷爷就是把一对对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起来了。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学生接说:古怪)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摘录段落大意:

  用摘录法来摘录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学生站起来齐读一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仿写一段话

  (展示课件:出示三组图片,每组图片表现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图,明图意

  2要求:我们学习老舍爷爷的写法,也来写写猫,愿意试试吗?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出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

  3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4(实物投影)评价

  (评价时注意:①有没有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去。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全文初探,整体感知,重点探讨课文1-8自然段

  教学目标:在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有所收获基础上,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了解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教师:幻灯、电脑、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全文初探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学生可能猜到谜底“时间”。

  然后教师问:“同学们对时间这个概念,是怎么认识的。”引出对时间不断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

  方案二:教师放课前录制好的钟表嘀嗒、嘀嗒响的录音,让学生认真听,教师问:“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能回答:“听到了钟表走动的声音,感受到时间一直往向走,不断流逝。”

  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材料,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教师小结: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仅感受到了时间不断流逝,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还能和时间赛跑(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第一问:学生在课前反复读课文基础上会回答:

  (1)外祖母去逝,爸爸和“我”谈话;

  (2)观察太阳变化;

  (3)观察小鸟飞行路线;

  (4)和太阳赛跑;

  (5)和作业赛跑五件事。如果学生说不全,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二问:质疑问难:四人小组活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共性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出示预先写好的问题: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什么意思?

  (2)“我”把什么当作一个谜?

  (3)“我”怕什么?

  (4)“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滋味?

  (5)“虽然明天还会有新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什么意思?

  [以上全文初探过程,教师了解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为重点探究做了准备]

  二、重点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解决前四个问题学习方法可采用指名朗读,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联系外祖母去世爸爸说的话谈感受来回答前四个问题,教师这样引入:“从刚才大家疑问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第4自然段提出问题最集中,那么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这个谜是“我”对爸爸说的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感到不理解,感到可怕。这里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认识来谈。进一步理解“所有时间里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

  学习步骤:

  教师过渡:“是啊,就因为‘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去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

  (1)自由朗读6、7自然段。

  (2)观察课件,帮助理解。

  (3)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及亲身体验来谈。

  (4)再读课文,深化认识。

  为了帮助理解,可采用以下方式:

  (1)教师出示课件:画面的左上方一个钟表,右边有初升的太阳,随着钟表时间走动(比实际钟表要快),太阳慢慢移动,由东方升到当空,再到日落,天气由暗到明,再逐渐变暗。教师操作可循环两次三次表示时间过去了两天三天,课件设计太阳颜色、位置、天空中云彩每天可稍微有些不同,让学生观察后感觉每天太阳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时间不同了,从而明白“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是今天的太阳了”这句话。

  (2)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谈: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情。问想不想再重新过一次,是不是特别渴望再经历一次。如:某某领奖仪式,幼儿园三年美好时光。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从而体会时间流逝的无情。

  (3)结合学生生活观察谈: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如花的生长过程:由发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一、教材说明

  这篇儿歌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究竟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第二、四节三句话,回答了第一、三段的三个问题。两问两答,像是猜谜语,又像是考别人,别人说不出答案,而是自己自己知道答案,于是迫不及待地说出这个答案。这首儿歌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首儿歌还告诉学生,身边的事多么奇怪,有的尾巴长,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像一把伞。有的尾巴弯,有的.尾巴扁。还有哪些事物各不相同?需要仔细去察看。

  学习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习难点是读好问句。

  二、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斜钩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媒体使用课件

  五、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三个偏旁,一个笔画。会写云、公、车。

  二、教学过程

  (一)趣味揭题,学习生字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裁判。它们比什么呢、

  2、教师当堂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教师巡视,因材施教,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是否达到了要求。

  5 小组比赛,你问我答。

  6 、评议、讨论,指导朗读问句。

  (三)认读生字、学写生字

  1 (课件显红12个生字)这些红色的字,你认识吗?做小老师教教同学。

  2 学写云、公、车 。本课写字教学,可让学生在自己描红的基础上,点拨学生发现书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之处:云字第二笔横要写长一点,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的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丨要压在竖中线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 能准确、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2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课件,逐句认读儿歌。

  2、卡片认读词语

  比尾巴长短一把伞猴子松鼠扁尾巴最好看公鸡鸭子

  (二)细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1、读课文,找找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比尾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讨论。

  3、课件出示文中六种动物的图画,看着图说说它们的尾巴的特点,尝试对读问答。

  4、评议

  (三)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课件出示牛、马、鱼、猫、猪的尾巴,说说它们的尾巴像什么?

  4 完成课后读读画画练习。

  5 课后延伸:大自然很奇妙,有兴趣再找找还有哪些动物的有它自己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

  2、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

  3、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4、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辨析领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理解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难点:培养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谚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思考: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读文中旁批的话。

  5、在此基础上要求联系自己的习作情况,想想有什么好的经验。

  二、词句段运用

  (一)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两组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厩”的`字音。

  2、读完后告诉学生动物的家的称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生自己连一连。

  4、教师订正。

  (二)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师出示例句,学生自由读。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

  3、比较一下每组里前后两句都有什么变化,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4、师生交流,体会不同。

  5、小结:这二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准确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请学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三、日积月累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中的语句,要求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语句,纠正字音。

  3、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4、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话,秋天打霜会到的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要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袄。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指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

  2、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激趣导入

  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小组自学,看谁的方法好?

  3、交流汇报:(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

  冶──治(读音、字形)多音字“挣”课文中读zhēng,不读zhèng,“燃、熄、炼”注意写法、字意。

  三、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抽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归纳:

  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写生字、抄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预测激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学习,想知道它是谁吗?(生:想)猜中了谜语,就可以把它叫出来呀!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出示课文插图:大象)

  3.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大象?(当学生说到大象的耳朵时请同学用自己的说说大象的耳朵)

  4.出示生字“耷”,趣味识字。

  5.(出示插图中其它小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6.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提升。

  1.出示重点语句“你家是人家,我是我。”

  2.抽生说说大象是为什么这么说。

  3.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认真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耷拉竖着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诸葛亮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已成为足智多谋的代名词。《空城计》这个故事写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诸葛亮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布下空城计,吓得司马懿退兵四十里。课文着力表现诸葛亮在敌我交锋中知己知彼,有胆有谋,才智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注意积累一些成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是一个有胆有谋、才智过人的人。

  4. 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5. 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 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重难点分析:

  本课生字“藏”“登”的笔画繁多,重点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重点理解课后的词句积累“初出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等词语,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掌握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一)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设计意图:教学开始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三国时期。)

  (二)简单交流一下对《三国演义》的了解。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2、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查阅课外书、请教家长,了解一些三国以及三国人物的知识,重点交流学生了解到的有关诸葛亮的一些事,为本文学习做好准备。)

  (三)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据《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改编的《空城计》。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借助拼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由识字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开火车,玩卡片游戏),并交流识字的方法和渠道。

  (设计意图:本课课文较长,生字较多,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把生字认清楚,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切实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认读生字。)

  (三)出示课件,认读生词。

  (四)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教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将阅读与识字相结合。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读文质疑。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设计意图: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会体味得更具体,理解得更深刻,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

  (四)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

  (五)、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兵临城下。)

  “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

  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

  高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生字2音2字2词

  2、词句积累2遍

  板书设计:

  空城计

  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

  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

  高潮 司马懿中计

  结局 诸葛亮释计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一)中心话题:

  你心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圈画重点词句。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感悟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全班交流

  学生认为诸葛亮很聪明,很勇敢,有智慧,教师都可以认可,接着引导学生说一说又聪明又勇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相机板书:有胆有谋,才智过人。

  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证明诸葛亮有胆有谋、才智过人的依据。

  1. 第一自然段:司马懿兵临西城。

  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司马懿大军压境,可以看出军情紧急,从侧面表现诸葛亮镇定自若,有胆有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透过文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当时的现场,“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临危施计”,“诸葛亮镇定自若”,“司马懿中计”,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 第二自然段:

  (1)对比:

  “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而“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当时情况危急,诸葛亮临危不乱,有胆有谋。

  (2)诸葛亮临危施计:

  诸葛亮临危施计,从正面体现了他的处变不惊、才智过人。

  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这段文字说明诸葛亮当机立断:所有的调兵都已经来不及了,既然是空城,那就索性再空一点:旗子收起,百姓回避,城门大开,让对方看不透到底是真空城还是假空城。再加上诸葛亮胆大心细,知己知彼,自己一副儒雅装扮、轻松神态在城楼弹琴,更让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对人物的形象的理解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加活灵活现。)

  (3)司马懿中计:

  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学生通过司马懿的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感受人物特点。

  司马懿:望——见什么?→疑惑——疑什么?何根据?→退——为什么?

  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

  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的呢?

  “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弹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

  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镇定自若。

  3. 第三、第四自然段:诸葛亮释计。

  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体现诸葛亮料事如神,才智过人。

  4. 诸葛亮最后拍手大笑,谁能体会着说说。

  (诸葛亮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地笑。)

  5. 你心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适时板书: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做到说话有理有据,进而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去找依据,体会人物特点。

  (三)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课件出示(适时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学生讨论。

  从《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战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的。在《空城计》这篇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人物性格,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二、拓展学习

  (一)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一些吗?出示课件

  (二)举办一次读《三国》竞赛活动。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将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广。)

  三、教师小结,推荐阅读

  《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请大家课余挤出时间,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儿版),或者开展“我心中的诸葛亮”专题讨论,从课上引伸到课下,从一篇课文引发学生读更多的三国故事,甚至整本《三国演义》,实现大阅读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空城计

  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空城计:出“奇”不意

  教学反思:

  《空城计》这篇课文在冀教版三年级中第一次出现,它有着许多吸引孩子的地方。有的学生读过名著《三国演义》,所以对故事比较熟悉, 在开头的环节请一个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绘声绘色的讲一讲空城计的故事,这个要求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提的有些高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并且这一环节和后面紧跟着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些重复拖沓。

  接着请同学们读课文,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他们想想诸葛亮、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孩子们可能不能准确的总结,但也要让他们思考,留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使孩子们认识到足智多谋与聪明的不同。在分析诸葛亮的人物时还是应该多抓住人物身上的细节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容态上入手体会情境。

  司马懿这一人物在课文中是不可忽视的,他起到了铺饰衬托的作用,用这一人物更反衬出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计高一筹,而对司马懿的分析也够准确,最后还要教师的引导总结。

  这节课里我在教学环节上有点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状态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会不断改进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贝尔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先在小组内交流,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2、知道了电话是贝尔发明的,那么,贝尔是怎样发明电话的,大家想不想知道其间的故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认会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时什么?是通过哪些段落讲述的?请在文中标记出来。

  三、深读课文,理解重点

  1、“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二——七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同时把自己的体会旁记下来。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读书、体会。

  2、同桌交流阅读收获,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3、指名学生谈体会,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畅所欲言,重点引领学生体会贝尔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严谨认真的实践精神。

  4、小结:你佩服贝尔吗?佩服他的什么?从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5、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精髓。

  四、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师深情引述: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告诉我们搞实验研究、走科学探索之路是艰苦的',但更是伟大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尖刻创造、伟大发明,才推动着世界走到了美好的今天,我们生活中的时时处处无一不在享受着他们的发明创造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幸福。就说电话把,它带给我们怎样的便利,同学们一定深有体会。请大家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自己的课外所知,告诉120多年前的贝尔先生,我们有多感激他。

  2、学生畅所欲言。

  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课外阅读其他科学家搞发明创造的故事,写写自己的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母鸡的教学设计04-25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设计04-09

小学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04-27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4-14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10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设计02-21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5-09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