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10 17:44: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14篇[集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14篇[集合]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无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例如:

  ⑴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⑴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⑵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⑶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4、小结:

  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

  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2、赏析经典作品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及今后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的表达能力。

  3、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4、积累鲁迅名言,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风貌。

  5、交流“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

  6、学习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教学重点: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2、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教学准备:可提前阅读《儒林外史》或阅读其它名家名著。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到语文百花园,看,这里的花朵可真不少,看我们能从中采集到多少有用的花蜜呢?

  (一)理解与运用

  1、出示例句

  天空中挂着圆月。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读句子,边读边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3、哪一句更好?好在哪儿?(第二句好。因为这样写把由天空和圆月组成的画面表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了。)

  4、再出示几组句子让学生读读比比。例如:

  沙地上种着西瓜。

  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5、试着运用在句子中增加表示“什么样的”、“有多少(数量)”、“怎样地”“什么地方”等意思的词语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山坡上种着果树。

  例:高高的山坡上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

  飞机降落在停机坪上。

  例:一架飞机缓缓地降落在宽阔而平坦的停机坪上。

  小结:学会把一个句子写完整,这对我们写作可是大有益处的啊!

  (二)拓展与交流:

  1、同桌分角色朗读P154两位学习小伙伴的话,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2、分小组交流各自对本组某篇文章某种写法的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由各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交流的成果。

  在汇报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三)阅读平台

  1、本组课文带我们到中外名著中去游览了一番,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共同欣赏《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中的一个非常有名的细节描写吧!

  2、教师介绍《儒林外史》及作者简况。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和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3、学生自由读文章,把文章读正确。

  4、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生诸亲六眷(juàn)两茎(jing)

  5、学生默读文章,思考: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文章表现了严监生怎样的性格?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7、在本课文中,严监生动作描写有哪些,你能找出来吗?

  与大侄子的交流伸出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直子的交流越发子的紧了把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奶的交流那只手指着不动把眼闭着摇

  与赵氏的交流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8、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9、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小结:描写人物的典型动作、心理对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四)积少成多

  1、还记得《少年闰土》是哪位著名作家的作品吗?(鲁迅)

  2、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积累几句鲁迅先生的名言,共同感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风貌吧!

  3、学生自由读,想一想每句话的含义,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背一背或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二、口语交际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欣赏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也曾看过不少名家名篇,有很多情节使你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以“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为话题,继续开一次名著赏析会。

  1、先来看看活动的建议,了解一下,自己在讲述和倾听是应注意什么?

  2、自己先准备。

  3、在学习小组内介绍。

  4、小组推荐发言。

  5、依据评价标准评出最佳讲解员。

  三、习作

  (一)谈话导入: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叫什么题目?是谁写的?文章主要内容讲什么?你为什么对该文兴趣浓厚呢?读了文章后,当时心中有哪些想法?

  (课件出示写作要求)

  (二)学习范文,进一步明确读后感格式:

  1、学习《做事要有主心骨——读;爷爷吃鸡蛋>有感》一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是写读到的内容(画上圆括号),哪些地方是写读后的感想(画上方括号),注意:在这两部分中,哪部分是小作者重点写的?文中的哪句话概括地表达出了小作者读《爷爷吃鸡蛋》后的最真实的感受?(画上波浪线)

  2、指名朗读课本,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师生共同归纳读后感的写作内容:

  开头:交代篇名或书名,概括文章的大意或中心思想;

  主干:结合原文,利用联想或议论,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深刻的感受;

  结尾:简洁明快,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

  (三)教师点拨,提醒注意事项:

  1、用第一人称来写;

  2、联系自己的实际时,一定要是真实的心得、体会,千万不要无病呻吟;

  3、要略写原文内容,重点放在“感”上;

  4、结合事例谈感受时不能变成记叙一件事情的习作;

  5、除了写读后受到的启示、教育,也可写灵光一闪时的感悟、联想,也可评点原文中的好词佳句,总之形式多样;

  6、标题要合适,可直接拟成《读后感》、《读有感》,也可采用正、副标题结合形式;

  (四)学习文后的“指南针”。

  1、默读“指南针”的提示:《学写读后感》,并注意文字后的图画中三个孩子说的话。

  2、判断下列读后感的写法哪种正确,在括号里画“√”。

  (1)有“读”无“感”()(2)有“感”无“读”()

  (3)“读”多“感”少()(4)“感”重于“读”()

  (五)四人小组内说说读了喜欢的文章后的体会。

  (六)指名2-3人在讲台前说,大家边倾听边思考,随时指出口述的优缺点,教师相机点评。

  (七)学生当堂习作,自己修改,教师巡视,酌情个别指导。

  (八)同桌互改草稿,交由老师查阅。

  (九)誊抄。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3

  一、情境导入,萌发情感(课件:小姑娘受伤后鲜血直流,晕迷不醒。众人着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她是我的朋友》,“她”就是(小姑娘)。

  小姑娘伤势严重,如果不能补足她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的。输血迫在眉睫啊。那是否有人愿意给她献血呢?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读5—14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老师充满哀伤和渴求的朗诵,激发学生用心朗读,用心感悟。)

  二、探究表现,体味内心

  (一)、有人愿意献血吗?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1、出示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2、看到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提问,归纳三个问题,其他随机解决。

  (1)“一阵沉默之后”说明了什么?

  (2)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

  (3)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3、重温读书方法: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当我们产生疑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联系上下文读书找答案;小组组讨论;请教老师或同学等等)

  4、请大家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先试着自己运用读书方法来解决,解决不了,再用其他办法。(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学习)

  5、汇报。

  6、指导朗读。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非常勇敢。你能边做动作边读吗?在座位上试一试。

  愿意读的站起来边做动作边读。

  (二)由表及里,洞识内心。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板:阮恒),他害怕过,犹豫过,但仍然数他最勇敢。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再把6~10自然段读一读,把阮恒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2、提问,出示4个重点句。

  重点句1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重点句2

  出示“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重点句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重点句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3、刚才我们学习第5自然段的时候,同学们都很会学习,不但能发现问题,而且会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试着解决。你们有信心继续学好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些句子,看又产生什么疑问,自己想想办法解决。

  4、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学习,提问题,解决问题。

  5、汇报。

  (设计意图:“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此,老师努力建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予学生广阔的质疑空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6、指导朗读,深入体会阮恒的内心变化。

  (1)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想读好的句子,读一读。

  (2)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大家推荐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一读。

  请同学们看屏幕,边听边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配乐)

  (3)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哭了好几次,在这些句子中写他哭的词有很多,你能找出来吗?

  (4)“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你能把阮恒献血的过程演一演吗?老师来读句子,大家演一演,体会他内心的变化。

  师读,生演。

  (设计意图: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5)问:你为什么这样哭呢?

  (6)如果你们是医生,你怎么用轻柔声音安慰他?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他以为把所有的血都献给那个小姑娘,让她活下来,自己就要死了,但他为什么还愿意这样做呢?

  几名同学讲这句话:“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说的时候,他是怎样想的?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阮恒的这种爱心、对朋友的这种友情(板书)把我们深深感动了。(音乐起)小姑娘得救了,她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呢?小伙伴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十分有益。)

  结束语:

  让朋友间的这种爱心和友情永远留在我们心间,衷心地祝愿大家友谊地久天长!

  四、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1.小姑娘得救了,阮恒也安然无恙,他们一起在孤儿院里生活、游戏,还会发生什么事。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一个小故事,要写清楚她们的神情、动作、语言等。(难度较大)

  2.观察生活中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写在自己的作文或日记里,注意写清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

  五、板书设计:

  18 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 献血

  爱心 友情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4

  一、故事导入、兴趣揭题

  1、导语:师:(饶有趣味地)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兴奋地)喜欢!

  师:(声情并茂地)从前,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到郊外去玩,忽然一头熊向他们逼过来。那个瘦子手脚非常麻利,迅速地爬上了一棵大树。而胖子怎么也爬不上去,他急忙向瘦子求救:“朋友,快拉我一把!快拉我一把!”这时,只要瘦子停下来拉他一下,他就可以爬上去。可瘦子好像没听见一样,只顾自己往上爬。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胖子在情急之中忽然想起熊是不吃死人的。于是,他马上屏住呼吸。倒地装死,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当危险过去之后,胖子对瘦子说了一句话:__________。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胖子会对瘦子说一句什么话呢?

  生:你真是一个绝情的家伙,我再也不会和你交朋友了!

  生:危险之时见真情!只顾自己逃命,你真不够朋友!

  生:唉,刚才太危险了!不过,现在我懂得了交错朋友更危险啊!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胖子说的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会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会有更深刻的理解。2、2.师板书课题:《她是我的朋友》,指导生读好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请生根据课题质疑。(预设:“她”是谁?“我”又是谁?“她”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3.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次读文,整体感知

  小组开火车读文,其他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1.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记。

  3.交流:

  (1)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

  (2)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3)指名生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 输血 迫在眉睫 阮恒 草垫 擦拭 抽泣 捂住 呜咽 竭力等词。(指名生读、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其他生认真聆听,是随机纠正字音。)

  四、学习第一部分(1-4自然段),感知故事起因

  (一)听故事,感知故事

  师:这篇课文非常感人,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想象一下。

  (教师读课文1-4自然段并配小姑娘伤势严重的画面)

  (二)交流汇报,体会小姑娘伤势的严重。

  交流汇报: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让学生在汇报交流时明白:

  1.一个小姑娘受伤了,伤势很严重,甚至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输血能够救活她,因此需要立刻给小姑娘输血。(相机理解“迫在眉睫”一词,读准字音,明白意思。)

  2.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个未受伤的孤儿可以给她输血。

  (意图:结合对以上几个要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小姑娘伤势的严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就会有生命危险。

  3.交流:

  (1)“迫”的部首是{ },再查{ }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 “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

  (2)用“如果.......就.........说话。

  (3)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

  (4)指导朗读。

  4、小结: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有感情的读1至四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三、展示交流

  1.学生自主汇报字词:

  形近字:胶( )堪( ) 多音字:晕

  绞( )甚( )

  理解:疲惫不堪什么样?

  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提问:“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理清文章层次: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4.指名读文,互相评价。

  四、反馈检测

  1听写生字。

  2练习册第39页1 、2、3题。

  板书设计: 18 、虎口藏宝

  发现胶卷

  藏胶卷

  保住胶卷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2.画出文中有关人物心理描写与动作的句子。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三、汇报展示,深入学习.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二)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纳塔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纳塔莉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出示语句。)

  “纳塔莉一边琢磨着这些字句的意思,一边用手指去摸陶瓷虎的那对眼睛。”

  “胶卷算什么宝物呢?”纳塔莉想,“难道威廉叔叔是在同我开玩笑吗?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天真、爱动脑筋)”

  胶卷!纳塔莉有点儿心虚地在口袋里摸摸。“原来他们是要找这玩意儿!为什么呀?他们肯定不是好人。我得把胶卷快藏起来!”(机敏、果断)

  “还是藏在那只陶瓷虎里最保险,对,应该把胶卷放回那儿!”

  “纳塔莉关上房门……然后把自己的胶卷塞进口袋。”(聪明、机敏、果断、勇敢)

  “纳塔莉竭力把目光避开照相机……她顿时感到一阵头晕。”

  “纳塔莉点了点头,跟他一起来到过道。”

  “纳塔莉背对着那个高个子……赶忙把胶卷放进老虎口中。”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朗读体会

  ⑴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对自己所选的句予进行品析、朗读。

  ⑵指名提出自己的不同理解或对同学的理解进行补充。

  ⑶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抓要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

  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活动

  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你们也来夸一夸纳塔莉吧!(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四、反馈检测

  1.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2. 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板书设计: 18 、虎口藏宝

  天真、 机敏、

  聪明、 勇敢

  课后反思: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纳塔莉身上的品质;再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具体体现这些高贵品质的语句,交流体会、指导朗读,体验情感;最后分享在纳塔莉身上学会了什么。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热烈。不足是当学生交流自己学习成果时,应该在精彩之处多作停留,深入词语理解、朗读,体会,而不是一语带过。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6

  21.杨氏之子

  创新教案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简介文言文,导题解题。

  1.简介文言文。

  (1)指名背诵《自相矛盾》。

  (2)教师简介文言文: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3.教师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作者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1)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学生练读。

  (4)比赛朗读: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3.再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三、探究交流,理解意思。

  (一)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甚”是什么意思?(很,非常。)“惠”是什么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2.再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但是很聪明。)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4.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用得好?(“甚”字用得好。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5.指导朗读,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要读出内心对杨氏子的喜爱。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谈话过渡:课文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

  3.孔君平见到杨氏子的父亲了吗?(没有。“父不在”)

  4.孔君平发现杨氏子的父亲不在,他是怎么做的?(就把杨氏子叫了出来。)

  5.从孔君平的做法中你了解了什么?(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

  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7.指导朗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摆放,摆设。)

  2.“为设果”谁为谁设果?(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他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热情好客,读出对杨氏子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谈话过渡:

  师: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儿应声答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一读,了解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3.体会语言的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话.

  ①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学生各抒己见。)

  ②孔君平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

  ③教师小结: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 ——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④谈话过渡:杨氏子是怎么回应孔君平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①自由读一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②对比理解,感悟巧妙。

  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第一句生硬,没有礼貌;第二句委婉回应了对方的问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③理解“应声答曰”。

  a.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b.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话的巧妙,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敏捷,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杨氏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赞“聪惠”。

  1.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是什么样的神情?他又会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独立思考、书写。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

  五、熟读成诵。

  1.谈话过渡:课文中,刘义庆用了短短的五句话留给我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把一个聪慧、礼貌的杨氏子展现在我们面前。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小组同学比赛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小组间比赛背诵。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过去和现在信息传递的方式,体会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

  懂得正解利用现代媒体获取信息。

  2、学会利用网络等到多种手段搜集信息,初步学习围绕主题整理、筛选、分析信息。

  3、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精神,策划、组织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学校提供上网条件,开放图书室,教会学生图书查阅法:明确门类——目录查找——速读摘记。

  2、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给学生提供搜索引擎。

  3、A3纸、信息记录表格、U盘、展板、照相机等。

  4、准备若干奖品。

  专题一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每天我们会从电视、网络上接收到大量的信息,这个单元就让我们走进信息世界,了解信息传递的简单历史,感受它的变化以及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

  二、阅读指导

  指导学生分两三步读阅读材料:

  1、读《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了解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2、读阅读材料2、3、4,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感受因特网和电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3、熟读阅读材料五,做好参加小组演讲比赛的准备。

  三、探索实践

  1、用简笔画或简短的词句等办法反映从古代到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变化过程,评选最有创

  意的表现方法。

  2、采用查资料、向人请教、上网搜索等方法收集古代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到班上和同学们

  交流。

  3、选取阅读材料2、3、4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讲给同学或家人听。

  4、在班上开展题为《把握自己》的演讲竞赛。可先在小组内竞赛,再每组选一

  名好的同学到班上演讲,参加比赛,发挥集体的力量,增强竞争性。要求做到尽量脱稿,声情并茂,目中有听众。

  5、开展一次调查,用下面的表格记录全家人一天中获得的信息:

  信息采集表

  家人称呼

  一天中了解到的信息

  信息来源

  备注

  爸爸

  妈妈

  指导学生将采集到的信息按来源的不同用饼状或其它形式统计图绘制在备注栏内。

  6、举行小型辩论会。

  辩题:正方──多看电视、多上网好处多。

  反方──多看电视、多上网坏处多。

  ⑴ 自由选择正反方,将全班分成两组,分头准备辩论材料。

  ⑵ 指导学生从生活、学习等多方面组织材料,收集典型事例。

  ⑶ 指导学生分别对各组收集到的材料进行评选、整理,选出好的形成观点。

  ⑷ 每组选出3~5名辩手,分工准备。

  ⑸ 开展辩论:

  辩论的过程中,各方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丰富本方的观点;提醒学生注意尊重对方,以理服人,礼貌待人。

  ⑹ 小结颁奖。

  四、成果展示

  将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包括活动照片)用展板展示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设计版面,选择内容,

  制作展板。还可先进行版面设计评比,然后选择比较好的作母版,进行制作。

  五、自我总结

  要求学生把参加各项活动的感受写成日记,并进行讲评。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3、会欣赏图案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

  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作家,叫冰心。在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词。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园门口 知春亭 玉谰堂

  五、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出幻灯)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视频范读)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作者对儿童的喜爱。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出示这两段话:(出幻灯)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再读读。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课件:展现海棠树图。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作者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板书:冰心奶奶 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8自然段

  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探讨题,出幻灯)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进行句式变换。

  4、回顾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六、拓展,运用语言.出示课件(春天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描绘。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课后搜集阅读以下作品。

  作品一:《纸船》——体现爱母亲

  作品二:《片段》——体现爱大海

  八、板书: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欢畅活泼 旺盛的生命力 新鲜美丽

  喜 爱 儿 童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先概述后分述的表达特点,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看过《泰囧》这部影片吗?还记得这个情节吗?

  出示图片1

  生说情节

  师:泰国被称为“千佛之国”“黄袍佛国”,想要在泰国找一个寺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师:还记得这个情节吗?

  出示图片2

  生说情节

  师: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泰国还被赋予“万象之国”的美称呢。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泰国与象共舞吧!

  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与象共舞(强调“舞”的书写)象的这一撇是一笔下来的`。注意舞字的写法,人跳舞的时候是四肢在舞动,因此有四小竖。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要求: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内容及方式:

  一、预习任务:

  1.预习教材第2课。

  任务1:朗读课文我最棒。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课后生字。在读通顺以后尝试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享受作者在院子里的欢乐时光。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朗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上传你朗读课文的`录音,与小伙伴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谁读得更好听吧!

  任务2:课文大意我知道。打开电子教材,默读课文,想一想,找一找: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些什么?

  任务3:我是小小书法家。学习11个要求会认的字,能自己标注拼音,进行认读;掌握1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试着写两遍,注意观察偏旁部首,想一想没一个怎样才能写好看,写好后拍照上传,比比谁是小小书法家。

  任务4:我是小小绘画家。想象课文中描写的快乐画面,尝试着用手中的画笔画下来,并和同学一起分享欣赏。

  任务5:检测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吧!

  (优教信使《古诗三首》预习检测内容)

  二、学习微课,完成练习。

  (优教信使或者班级群里老师分享的微课)

  随堂练习:

  1.这是一个 、 、 、 的园子。

  2.第13段告诉我们这是一个 的园子,作者是通过

  的修辞手法写出这个特点的。

  3.园子里还会有什么?试着填空吧!

  我变成倭瓜了,我愿意 就 ,愿意 就 。

  我变成黄瓜了,我愿意 就 ,愿意 就 。

  我变成玉米了,我愿意 就 ,愿意 。

  我变成蝴蝶了,我愿意 就 ,愿意 。

  我变成 了,我愿意 ,愿意 。

  三、课后作业(在优教信使、班级微信群发送)

  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 )掉,用来种菜。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 )闹。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 )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gē( )掉,把野菜留着。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piáo( ),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玩累了,我又缠着爷爷陪我去guàng( )街。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胖乎乎

  圆 明 白

  亮 笑 热

  三、想象一下,小萧红为我们介绍园子里的景物时,是怎样的神态?

  四、拓展训练(二选一)

  1.请你参照课文第13自然段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自由自在的方法来直接写一写“我”在园子里也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

  2.请你仿照第2自然段写园子里动物的方法来写一处景物,注意抓住色彩、静态美等方法,用上叠词、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自己学着写一写。

  提示:要会借,借用课文中特别的写法,句式要有点变化更好。写完后可以和家长交流交流。

  四、验收方式:

  (1)预习任务我采用优教信使里的预习内容,让学生通过优教信使来完成预习任务,这样方便老师进行统计和汇总。

  (2)随堂练习题目微课呈现,当堂思考作答,把答案写在笔记本上,和课后作业一起发放答案;课后作业题目发在班级微信群里,定时发放答案,让孩子和家长对照批改,并约定及时纠错,把纠错结果拍照发班级微信群。

  附答案:

  一、随堂练习:

  1.应有尽有 五彩缤纷 生机勃勃 美丽可爱

  2.自由自在 拟人、排比、反复

  3. 爬上架 爬上架 爬上房 爬上房

  开一朵花 开一朵花 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长多高 长多高 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人管。

  飞到谁家去 飞到谁家去 飞多久就飞多久 。(答案不唯一)

  小蚂蚁 和谁在一起就和谁在一起 搬多大的食物就搬多大的食物 (答案不唯一)

  二、课后作业:

  1.拔 瞎 铲 割 瓢 逛

  2.圆滚滚 明晃晃 白花花

  亮晶晶 笑嘻嘻 热乎乎

  3.既满足又得意,显示自己的富有。(有理有据,符合孩子的心理即可。)

  4.略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厮、虔、冤、邪”4个生字;积累“外行、冒险、虔诚、形形色色”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品读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探究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堂吉诃德》的浓厚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搜集关于本文作者及《堂吉诃德》这部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自读课文,读正确。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完成表格

  1、本文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我们在了解这个人物时总会找到一些方法。不难看出,文中对堂吉诃德及仆人的描写,作者抓住了他们的语言及动作来完成。老师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份表格,便于同学们的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小组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文章,填写表格。

  叙述顺序

  找出关键 字 词 句

  体会不同人物性格特点

  战前

  (起因)

  交战

  (经过)

  战后

  (结果)

  3、反馈填写情况

  (1)指名表达,其余同学补充。

  (2)探究字词。

  (3)感情朗读。

  三、结合表格,了解文章内容及主人公性格特点。

  四、拓展阅读

  1、“他们谈论着方才的险遇,顺着往拉比塞峡口的大道前去,因为据堂吉诃德说,那地方来往人多,必定会碰到许多形形色色的奇事。”

  2、朗读上句,思考:想知道他们后来还有哪些险遇,碰到了哪些奇事吗?同学们可以在课外去阅读《堂吉诃德》的故事书或连环画。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在课外阅读《堂吉诃德》。

  2、阅读《同步读本》中《“大侠”堂吉诃德》、《差不多先生》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与音乐有关的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2、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吧?它的作者是?(阿炳)。

  3、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他是20世纪响彻世界的盲人音乐家。广为传诵的《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二胡曲,对咱们无锡人来说更是一道风景。想聆听这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吗?好,听的时候老师向你们提一个要求,不仅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聆听。

  4、琴声悠扬,你在这琴声中听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语文说起来是简单的,师生中轻松的对话,自然和本色是时时刻刻在浸润和成长的。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聆听、体验,以求在共鸣中达到心领神会。)

  二、初读感悟:

  作者沧桑的生命历程都融汇到这一曲《二泉映月》之中,那为什么阿炳这位盲人,这位民间艺术家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体会二泉之美

  1、二泉这道风景美在哪里?找出相关段落。

  生: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齐读,指名读)

  2、说起这“天下第二泉”这几个字,还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兆页的墨宝呢,这里有山水环绕,树影婆娑,怪不得那些诗人和音乐家们在这里驻足流连,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李绅的诗真是说的一点不错,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

  (教学反思:这一段环境描写似乎较为突兀,课后我结合课堂反映再次回顾这一设计,若放进下文赏月中引出会更自然顺畅。)

  3、不光这泉很美,这里的月夜更美。请在文中找一找描写月夜的字词,读一读。

  根据回答出示:

  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4、师: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也有一轮明月,书中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相机理解。

  5、如碧玉一般晶莹润泽的月儿真美,你还有哪些美好的字词来形容 这美好的月色。

  指导读好这些词语。

  四、体会经历之坎坷

  1、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然而,这一切,对于阿炳,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对那个盲人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

  2、是的,只能是黑暗,无边无际,铺天盖地,这二泉,这月光,他再也无法看到,而只能用心去“听”了。比起第一次的赏月,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教学反思: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应对教学细节进行精雕细刻,依托语言进行活化。)

  3、是的,二泉依然那样清澈,月色依然那样迷人,可物是人非,连他最亲近的师父也永远的离开了,陪伴他的只有无边的黑暗。此时他内心的感受如何?你能体会吗?

  4、松风吹动泉月,一阵悲哀袭向心头,在这样一中秋之夜,这个团圆之夜,阿炳在想些什么呢?自读第四小节。

  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

  5、让阿炳产生这样的感受,只在短短的十多年,而这十多年却又是那样漫长,因为这是怎样的十多年?

  生:坎坷的……

  6、课文哪里告诉我们的?找到关键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7、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只能靠卖艺度日。你见过卖艺的情景吗?

  8、阿炳卖艺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发挥想像走进阿炳生活的那段岁月。

  场景一:当春寒料峭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二,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三,当( )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四,一天,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他又是怎样卖艺的呢?

  自己选择一组画面,写一写。

  交流。

  (教学反思: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需要抓关键点,使其融汇成一个有机体。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个个奋笔疾书,发言也多有精彩之处,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9、阿炳的经历是那样坎坷,(板书)当同学们所说的一幅幅画面在阿炳脑海中接连不断闪现的时候,渐渐地……齐读。

  指导朗读。

  10、我们听到了阿炳伤心的哭泣,但他倒下了吗?

  师:什么也泯灭不了!那些苦难和坎坷,比起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来说,算的了什么!再来读。

  五、体会景情交融的音乐之美

  他的愿望那样强烈,那样执著,他多么希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但是他如愿了吗?他深沉的叹息有人倾听吗?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他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通过琴弦倾吐给茫茫的月夜。播放《二泉映月》。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开放的、宽松的教学场中进行自主言说,自主表达。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语言,感受人文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2、在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语句背后深刻的人文内涵,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并在领悟品味的过程中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背后所藏的深意,并能通过读、写、说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课文

  1、(板书课题:老人与海鸥)请生齐读课题。

  导入: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人类学家邓启耀在昆明的翠湖之畔遇到了一个普通的老人,看到了一群普通的海鸥,但是这普通的老人与普通的海鸥之间却有着极不普通的故事。

  同学们都已读过这个故事了,你们从课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能加上你的情感再来读读这个题目吗?(生读)还看到了一群怎样的海鸥呢?(再请生读。)

  二、再读课文,理清框架

  1、请生再读课文,思考文章结构:

  师:这真是一个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哪几个感人的片断。

  2、请生回答,了解课文段落结构。

  三、精读课文,感受震撼

  1、品读第二个场景:海鸥盘旋翻飞,泣老人驾鹤西归:

  ⑴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哪个场景让你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⑵请全体学生自读第二个场景,看看哪个句子,让你的心为之一颤。

  ⑶指名品读句子:

  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理解:“翻飞盘旋”中的焦躁不安、心如刀绞,“连声鸣叫”中的声声呼唤,声声哭泣。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请生再读这个句子,齐读。

  ②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家属。

  理解:“瞻仰”中所包含的对老人的敬爱,“家属”中所包含中对老人的亲密。老人与海鸥虽不是亲人,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齐读。

  ③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海鸥有人类一样的情感,它们知道老人不会再回来,竟纷纷排队为老人肃立,为老人守灵,多么感人至深的情感。齐读。

  ④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理解:“白色漩涡”

  师:它们为什么如此狂叫、如此疾飞?齐读。

  ⑷概括:

  师:这些感人至深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同学们,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们对老人的深情,你会用上什么词呢?

  预设: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欲哭无泪、肝肠寸断、深情厚谊……

  2、品读第一个场景:老人日日喂食,与海鸥相依相伴:

  过渡:海鸥们面对着老人的遗像久久不愿离去,它们站在老人的遗像前肃立着、哀鸣着、盘旋着,遗像中的老人一动不动,但老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定会再一次在它们的脑海里闪现。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在海鸥们的脑海里会闪现出老人的什么。(简单语句学生讲过即可,重点语句,请学生读读。)

  ⑴外貌: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为海鸥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补充说明,老人是一个退休工人,月工资只有308元,他对自己的'生活极为苛刻,可是却每天会花9元左右为海鸥买饼干,一个月就是270元哪!钱不够了,他就干脆自己买了面粉、鸡蛋等,自己亲自做。是呀!在海鸥们的脑海里一定会闪现出老人熟悉的身影!板书:外貌。)

  请生读好。

  ⑵动作: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海鸥和老人之间丝毫没有距离感,他们之间是如此亲密。老人的每一个动作也一定深深地印刻在了海鸥们的心里!板书:动作。)

  ⑶语言: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多么亲切的称呼,他们俨然就是老朋友。老人的言语不止一次让它们感到幸福与温暖!板书:语言。)

  “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竟然每一只海鸥都有名字)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老人的言语中包含着无限的兴奋与幸福。)

  “海鸥最重情义……啧啧……”

  (老人的言语中充满了对那只海鸥的怀念,“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老人说到这儿似乎在想着什么?老人的言语中还充满了对海鸥们的赞美。)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

  师:(针对四句)老人的话虽然是对旁人说的,可是海鸥们听见了,它们感受到了老人对它们的无限关爱。

  ⑷神态:

  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可让学生描述一下此时老人的表情。)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可让学生描述一下此时老人的眼神。)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师:是呀!老人的每一个眼神,海鸥们,他的子女们一定看在眼里,印在了心里呀!板书:神态。

  3、回扣第二个场景:老人海鸥相别,道世间真情长存:

  ⑴过渡:可是这一切却已经随风而逝了,再不会回来,海鸥们只能伫立在老人的遗像前,默默回忆。(播放媒体图片及音乐。)

  ⑵师:让我们再跟着老师来读课文第二部分。引读:海鸥们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四、拓展升华,激情薄发

  1、这便是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让我们随着大屏幕,再一次和海鸥一起进入过去的回忆:

  播放课件: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

  2、抒写海鸥对老人的真情追忆:

  师:同学们老人的举动感动了昆明的每一个人,人们在翠湖边为老人塑了一尊铜像,如果要在铜像的底座上刻上一段话,你会写上什么呢?

  请学生伴着音乐动情诵读。

  五、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与海鸥相依相伴,是缘于一个字,那便是──爱,海鸥与老人相知相随,也是缘于一个字──爱,这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擦去“与”字,板书:爱。

  其实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人爱自然,自然也才会爱人,地球也才能永远充满爱,充满和谐。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现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二、教材分析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三是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师:今天我么一起学习袁鹰的散文佳作《白杨》,我们先看一段视频,视频看完之后,谁能最先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谁就会被老师聘请为本节课的“教学小助手”。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播放视频《小白杨》

  师:听过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生:《小白杨》

  师:这首歌是歌唱谁的?

  生:边防战士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画面(观察很认真)

  通过歌词(很会学习)

  请两位做小助手,让小助手到台前宣读他的`任务。

  一组:选出朗读最好的同学。评判标准是能做到声情并茂

  二组:选出思维最活跃的同学。评判标准是回答的问题最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结束后,评选出结果,并代表老师把礼品赠给这位同学。 师总结引出课题 :歌曲《小白杨》是一首以白杨树作喻、赞誉中国边防军人的歌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白杨》又是写了什么内容?又是歌颂谁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的读课文,并做好批注。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文中的过渡句——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树,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以此为轴,前面介绍白杨树,后面爸爸表白自己的心。)

  二、 品读,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师:学生读1——12段,找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句子并分析。 第一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让学生反复读第一个句子,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突出“直”,并从文中找出体现直的四字词语“高大挺秀” (板书)

  高大挺秀什么意思:高大:又高又大 挺:挺拔;秀:俊秀。总体意思:高大挺拔而又俊秀。(运用组词法)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哪儿”在本文中是什么地方?

  教师点拨:先让学生描绘心目中的戈壁滩,再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的特点:

  你还知道有哪些像戈壁滩一样荒凉的地方(沙漠、荒地、青藏高原) 总结出白杨树的特点:生命力强(板书)

  第三句话: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改变句式进行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诵读体会含义:这句话赞扬了白杨树什么特点?坚强不屈(板书)

  你想对白杨说什么?

  生:

  师过渡:爸爸不仅仅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还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的心孩子们知道吗?

  三、悟读,领会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

  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知不知道,你从哪里知道?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启发学生不

  知道什么: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年小学,将来在念中学” 启发学生不知道什么: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做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启发学生不知道什么: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把他们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板书: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4、师小结:他们不知道,你们知道吗?小组讨论(出示课件) 要求讨论后用一句话写下来。

  孩子们并不理解爸爸的心愿,那么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 师: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你们从哪里知道的?

  (课文结尾)那是因为??

  “大树”指的是爸爸,小树指的是孩子,

  从“正迎着风沙成长”你读懂了什么?

  师:这里的小白杨一定会像爸爸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建设边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建设者中流传着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边疆建设者像白杨树一样,边疆需要他们,他们无怨无悔的在这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觉得边疆建设者身上闪烁着一种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师问: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借物喻人”)我们播放的歌曲《小白杨》以白杨树作喻、赞誉中国边防军人,这篇课文以白杨树作喻、赞誉了边疆建设者。课下同学们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看看这篇文章又是歌颂谁的?

  出示选自《白杨礼赞》中的一段话,并推荐学生课下阅读《白杨礼赞》

  五、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同学们,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我们教室里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你们的地方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结束)

  推荐阅读矛盾的《白杨礼赞》

  附板书设计:

  高大挺秀

  白杨 生命力强 爸爸的心 坚强不屈教学反思:

  1、《白杨》是一篇有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的前半部分运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从读中品悟白杨树的特点。没有像一般老师那样,先让学生去说,老师去讲,最后齐读,我觉得这样的朗读是无效的。教学的后半部分,我采用揣摩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爸

  爸的心愿,并通过出示图片,很自然的学生就能知道建设者身上所闪烁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学小助手”这一环节,通过歌曲《小白杨》视频,选出有自己学习方法的同学,并让这两位学生各自的任务,评选出朗读最好的和回答问题最好的同学,而这两个评选标准就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标准,在教学结束时,两位小助手代表老师为选出的同学颁发奖品,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标准。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2-22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2-27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5-28

(经典)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5-28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4-03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05-08

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03-28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02-22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推荐)04-09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热门】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