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10 16:19: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荐]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一、文本分析

  《陀螺》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揭示出平凡小事中包含的朴实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本文以“陀螺”为线索展开叙述,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描写“我”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感受,令人忍俊不禁,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在课题处,形象地呈现了陀螺在鞭子抽打下急速旋转的样子,可以帮助没有见过陀螺的学生了解陀螺和陀螺的玩法。第二幅插图在课文中间,生动地展现了小陀螺与大陀螺比赛的场面,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儿童玩陀螺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陀螺》是本单元第三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旁边留有空白,属于练习性质,侧重引导学生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如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但对于养成随时作批注的习惯,通过批注来加深对文章理解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篇课文写到“我”与伙伴斗陀螺的游戏经历,能够让很多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容易代入角色,产生“较深”的体会。因此在本课学习中可以放手让学生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对前面的学习进行承接,通过激活前置经验,建立“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认知链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兵、恨”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旋”等14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7个词语。

  2.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立足本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承担着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学习任务,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1.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3.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陀螺吗?(相机出示:各式各样的陀螺图)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陀螺。像这样的陀螺,我们叫它传统陀螺。(出示:文中陀螺图)一起来看看这样的陀螺是怎么玩的。(播放“玩陀螺”的视频)。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走进课文《陀螺》,感受作者童年的乐趣。(板书课题:陀螺)

  (3)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采用齐读、抽读等方式朗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铁钉 旋转 金兵 帅气 恨不得

  彻底 溃败 否则 自豪 丑小鸭

  提醒读好:“钉、兵”是后鼻音,“品、恨”是前鼻音, “帅、彻、丑”是翘舌音。

  指导学生辨析:多音字读音。(依次出示文中的两组句子,抽学生朗读,老师相机出示读音并指导辨析。)

  钉:顶不济的,也要钉(dìng)上一枚铁钉(dīng)。

  旋:①两只旋(xuán)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xuàn)风般撞向对手。

  ②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出来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xuàn)床上旋(xuàn)出来的。

  (3)认读生字过程中,相机指导易错字的书写,如“旋”重点指导“疋”的书写;

  区别形近字:帅——师、豪——毫;“尤”可以与“优、忧、犹”进行对比,指导正确书写。

  (4)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陀螺讲了哪些内容,然后完成导学单。

  学生汇报交流后,引导学生借助导学单把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借助提示,自主批注

  (1)谈话:同学们,我们上一篇课文学习了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进行批注。

  出示“自学提示”:

  ①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②批注时注意书写工整,位置合理。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引导批注困难的学生,通过联系前两篇课文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找到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并做批注。)

  4.交流批注,梳理体会

  (1)自主学习后,小组内展示、交流批注。

  (2)请两到三个小组上台展示,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批注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里体会比较深的语句进行交流。

  交流预设如下:

  ①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

  体会:这里让我知道,“我”的陀螺为什么尖部会开裂了。

  ②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

  体会:这里体现出“我”对陀螺的痴迷。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喜欢看书,吃饭的时候看,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了睡觉的时间还在看,爸爸妈妈担心我的身体,经常批评我,甚至限制我看书的`时间,可仍然改变不了我对读书的痴迷。

  ③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

  体会:我对这句话体会比较深,文中的“我”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我觉得作者的语言幽默。

  ④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体会:我对这句话体会比较深,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当时懊恼的心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⑤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

  体会: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不可一世”,烘托出大陀螺主人傲慢。

  ⑥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体会:我对这句话体会比较深,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变成文字的事情,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乐于把生活中的事情记录下来。

  (3)借助交流的批注,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和别人批注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交流时,对于学生批注的一些个性化的“体会比较深的地方”,教师要予以肯定;同时引导学生明白做批注时既会有感同身受的地方,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4)出示表格,根据学生梳理的内容相机呈现“体会比较深的地方”。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预设1:我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还弄明白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预设2:我们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预设3:我知道了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往往是课文里那些有类似经历的地方、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让人产生比较深的体会。

  总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这节课,我们一边阅读一边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感受到了“我”对陀螺的痴迷以及“我”因陀螺故事的发展而变化的心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布置作业:

  ①抄写本课生字词。

  ②把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多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发现异同

  (1)本单元有三篇课文,(出示《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的课后第二题),这三篇课文都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但它们也有不同点,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预设:《牛和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体会“我”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陀螺》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体会心情;体会心情变化;体会心情变化的过程。

  (2)过渡: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聚焦词句,二次批注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学习提示”进行二次批注。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勾画体现“我”心情的句子,并把体会到的心情批注在句子旁边。

  (2)汇报交流,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交流时,引导学生结合文中体现“我”心情的句子和批注进行汇报,教师相机进行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

  重点语句交流如下:

  ①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预设:因为从“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感受到“我”懊恼的心情。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幽默地写出了“我”当时的心情。(板书:懊恼)

  ②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预设:从“一整天处于恍惚状态”“老想着”感受到“我”盼望得到陀螺的状态,对陀螺充满无限的渴望,因此我在此处批注的心情是“渴望”。(板书:渴望)

  ③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预设:从“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体会到“我”得到陀螺时的兴奋。(板书:兴奋)

  ④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预设:从“士气大减”“不敢向任何人挑战”体会到因为“我”陀螺样子又小又丑招来嘲笑,当时的“我”很尴尬、难过。(板书:尴尬) ⑤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预设:从“辉煌的时刻”“胜利的滋味”“幸运的甜头”体会到“我”斗陀螺胜利后无比欢乐与自豪的心情。(板书:欢乐自豪)

  (3)小结:我们通过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批注体会到的心情,抓住相关词句体会了“我”的心情变化。

  3.完成图卡,体会心情

  (1)汇报交流二次批注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结合批注的心情,完成“心情变化图”,梳理“我”的心情变化过程。(出示“心情变化图”)

  (2)小组展示交流 “心情变化图”,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预设:“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做不出高质量的陀螺时,非常懊恼;盼望得到陀螺时非常渴望;得到陀螺时十分兴奋,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可是陀螺亮相时,因为“我”的陀螺样子又小又丑招来嘲笑,又觉得很尴尬;小陀螺战胜大陀螺,斗陀螺成功,“我”认为是个辉煌的时刻,因而感到欢乐和自豪。

  教师小结,并相机板书。

  4.结合情境,理解句子

  (1)过渡:这次斗陀螺的胜利,不但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还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出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引导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作的批注,进行充分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联系课文语境理解句子。

  预设: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这个又小又丑的陀螺,最后却击败了威武的大陀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仅仅从外表来评价一个人。

  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句子。

  出示选择题,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生活情境进行辨析。

  下列哪种情况表达的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意思( ) A.我们班××同学,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和同学说话,却在一次班级讲故事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B.××同学在半期测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便自以为天资聪明,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完成得很马虎,结果成绩一落千丈。

  C.××同学每天坚持练琴,终于在市级钢琴比赛中获奖。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说还想到了什么?

  预设:读到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清洁工,虽然他们穿着朴素,长相又特别普通,但他们却用劳动让街道变得越来越干净,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我们不可以以貌取人。

  (3)小结:同学们,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我们可以通过联系课文语境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人与事,结合生活情境进行理解。

  相机出示:联系课文语境,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句子意思。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预设1:一边读课文,一边批注与“我”心情有关的词句,体会到“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预设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联系课文内容和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思考。

  (2)布置作业:

  阅读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批注,根据下面的表格进行梳理。

  六、板书设计

  七、课外阅读活动推荐

  (一)类文阅读《陀螺的自述》(作者:高平山,摘自网络)

  阅读任务:自主阅读《陀螺的自述》,练习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注意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也可以从多角度做批注。

  阅读短文:

  陀螺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一只木陀螺。前几年曾经风光地被小主人玩过,从此被小主人扔在抽屉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抽屉里的玩具可多了,有开得飞快的遥控汽车,有会在天上飞的遥控飞机,还有会走路的蜘蛛侠……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一天,抽屉里来了一个新成员。它也是一只陀螺,但它和我不一样,是用木头做的,而且光溜溜的。它看上去非常威武,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上面还有五颜六色的图案,边上有一层坚硬的钢片,十分漂亮。它不但漂亮,而且它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叫“赤焰神鸟”,它转起来飞快,还会不时地闪出红光呢!听说这段时间一直是小主人的玩伴。瞧!它走进抽屉的时候得意洋洋。它一眼就看到了我,“赤焰神鸟”瞟了我一眼,压低声音说:“多么难看的陀螺啊!真是给陀螺家族出丑。”它话音刚落,旁边的玩具也都跟着嘲笑起我来,都说我难看。听了这番话,我伤心地躲到一边去了。“赤焰神鸟”又得意地说:“瞧我,优雅的身躯,坚硬的攻击环,样子是多么美丽。而你呢?光秃秃的身子,没头没脑的。”说完,抽屉里又是一阵哄笑。我听了,更加伤心了。

  终于有一天,太阳从西边出来,小主人翻出了我这只丑陋无比的陀螺,用蝇子拴在我身上,然后用力一拉。我想这下可得争气了,要不然又会被扔回抽屉里了,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地转,小主人用长长的蝇子抽打我的身躯,我越转越快,蹦起来,落下去。好几次转累了,扭来扭去,差点要停下来时,在绳子的抽打下,重新鼓起精神转动起来。小主人玩得大汗淋漓,还是不肯歇,嘴上还自言自语:“还是这只木陀螺好,怎么也不会停下来。”看着小主人兴奋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再也不是一只被人瞧不起眼的陀螺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收集中国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⑴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⑵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三、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

  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

  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交流释疑,赏析朗读。

  3、小组交流:

  ⑴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⑵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4、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⑴“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⑶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二、互相合作,练习讲故事

  1、自主练习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例如:联系字意法,“燃、熄、炼”和火有关系;换偏旁法,“抬”字换偏旁变成“冶”字;“睁”字换偏旁变成“挣”字等。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这一课有10个左右结构的字,有9个左窄右宽的字,有1个左右均衡的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的字如何占格,教师范写“隆、喷”等字。

  四、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听。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核心目标】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一起来读课题:“和时间赛跑”。

  时间是人吗?人能和时间赛跑吗?和时间赛跑能赢吗?但是有个人却偏偏要和时间赛跑,他就是作家林清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和时间赛跑》,去体会感受他与时间赛跑的这段经历。

  二、细读文本,感悟时间不回

  1、自由朗读1、2自然段

  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说说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预设:作者的外祖母去世了,他很悲痛,很长时间都无法排除自己心中的忧伤。爸爸妈妈安慰我,告诉我: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2、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爸爸跟我说了一大段话,让“我”听着就像一个谜。我们自己来读读这个谜,看看你能不能读懂。

  3、指名读4段(理解重难点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爸爸”是如何向年幼的林清玄解释这句话的?

  (2)师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

  昨天是几月几号?(4月8日)对于20xx年4月8日这一天,还会再有吗?仅仅是林清玄爸爸的童年不会再回来了吗?(当然不是,所有人的童年过去了都不会回来了)那林清玄的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意味着时间还会带走什么?(一个人的生命)

  小结:时间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把人的一天带走,把人的童年带走,把人的生命带走了。相信再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感触。齐读

  (3)爸爸所说的“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永远不会回来了”,你觉得什么是“时间里的事物”?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例说说哪些事物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时间里的事物”,是指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一朵玫瑰花,一棵小草,那些动物,以及人,都是“时间里的事物”。时间里的事物,都经历了萌生、长大、成熟、凋零的过程。这就是生命有限的残酷现实)

  (4)生命的有限,这让作者感到有一点可怕,有一点着急,就悲伤。这时候,太阳落山,小鸟归林,在他眼里就变得不再美丽了。

  指名朗读第六段、第七段

  (5)不止林清玄对生活有这样的感触,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也这样写道: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垮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7)时间就这样在我们不经意间匆匆离开,带走昨天,带走童年,有一天也会带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时间留不住更慢不下来,因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引读),时间更是买不到,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引读)

  3、当林清玄自己领会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时,他是怎样的心情?(着急、悲伤)他是怎么做的?(和时间赛跑)

  三、领悟和时间赛跑意义

  (1)默读课文第8段,找出“我”与时间赛跑做了哪几件事?(4件:和太阳赛跑、和西北风赛跑、一个暑假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三年级时完成五年级的作业)

  (1)思考: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在与时间赛跑时,“我”的收获是什么?(一次次的比赛中,赢得时间,超越昨天的自己,过去的自己。)

  (3)小结: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的人,就能战胜自己,就能超越自己,就能赢!于是他的心情高兴的无法形容。

  (4)林清玄就是这样,一直和时间赛跑,(简介林清玄的成就)时间虽然带走了他的童年、青春,但是他通过写作,留住了美好的一切。

  因此,在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他深有感触地说——(齐读9、10段)

  (5)思考讨论:

  林清玄是这样和时间赛跑的,那么你打算如何与时间赛跑?(指名说)

  五、主题升华

  《和时间赛跑》这一课学完了,你是否从林清玄爷爷的文字中开始警觉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是否懂得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深刻含义呢?

  孩子们,种子的意义在于,用时间雕刻一朵玫瑰。现在你们9岁了,人生才刚刚开始,现在的你们就像一粒种子,蕴含了变成花朵的可能性,或者说,有成为诗人的可能性,成为科学家的可能性,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性,或者说,我们大多数人很可能是普通人,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在时间飞逝的过程中,你愿意平庸地度过,还是选择“与时间赛跑”,用时间雕刻你的生命,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可能性?

  希望你们能把握童年、把握现在,紧握手中这把时间雕刻刀:集体朗诵《时间雕刻刀》

  【教学反思】

  最初选择《和时间赛跑》是因为自己喜欢林清玄的散文,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中总能让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情怀,如清茶、如美酒,令人回味无穷。一遍又一遍的读着作者的文字,也觉得自己越来越理解作者的心情,懂得他对时间、对生命的感慨。这样的文章,不禁勾起我的许多回忆,时光匆匆走过,想想自己参加工作这些年自己又留下了什么呢?可能就是这样的相通与共鸣,我决定就这一课,而且一定要上好这一课。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散文教学怎么教?自己还真做过深入研究。对散文的认知还只是从王荣生老师的《散文教学教什么》书中获取的些许认识及散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对散文阅读教学,我有太多的困惑,那就做个探索者,先从这一篇开始研究,从这篇文本细读开始做起。

  《和时间赛跑》一文讲述的是作者林清玄在外祖母去世时,因无法排出心中的忧伤之时,爸爸的安慰的话,引发了他对生命、对时间的思考,再看那太阳落山、鸟儿飞过,他真切的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从此,他开始了和时间赛跑。时间这个概念,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讲,还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该怎样带着孩子跟着作者的步调层层深入地体悟呢?又该怎样让孩子能够从中真正明白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并懂得珍惜时间呢?这些疑问在教学课文之前便在我的脑海中反复思量着……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之前,我先制定了一份预习清单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根据学生完成的预习清单的情况,最后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核心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本课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所以在突破重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反复品读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及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方法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领悟珍惜时间的意义。

  整节课,比较满意的是学生的朗读。上个学期的朗读是我最忧心的问题,一个学期的朗读录音初见成效,大多数孩子可以通过预习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倍感欣慰。

  教学中,让我感觉最费解的句子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的理解,首先是根据爸爸的解释(三个层次: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外租母去世了,永远不会回来了)紧抓昨天、童年、生命三个关键词理解文中的时间里的事物。原本是想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时间里的事物永远不会回来,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时间的宝贵、生命的有限。但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时,孩子们列举的事例让“时间里的事物”重新披上了面纱。学生列举的事例明显有两类,即有生命的事物与无生命的事物,不得已我陷入了区分事物的泥潭。其实面对不恰当的事例,我完全可以借用更多的生活事例带入,让孩子们体会感悟到时间的宝贵,过多的分析反而让孩子们模糊,偏离了作者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让我比较遗憾是最后主题的升华。从作者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孩子们理解林清玄珍惜时间的意义。那么,到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该如何和时间赛跑时,孩子们并没有我预想中那样迫不及待、信心百倍。其实,预习清单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想法,很多孩子都有详细的目标,具体如何去做都是写了的。但是,我挺纳闷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意分享呢。我觉得是前半部分对时间的宝贵、时间的流逝,自己并没有铺垫到位。孩子们还仅仅是明白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原因及意义,自己该如何和时间赛跑,内心的动力并没有激发出来,那种迫切的要抓紧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的愿望才不是那样强烈。

  总言之,这节课的目标我觉得自己完成的不好,我的课堂引导仅仅是带孩子走近了林清玄,体会到了作者对时间的理解和感触,而对于孩子们自身来讲,要从内心、行动对时间立刻发生感触,这真是一件难事。但是,我庆幸能给孩子讲授这一课,因为我们对这一课的聚焦,孩子们记住了这位和时间赛跑的胜利者——林清玄;因为我们对时间的体味和交流,时间这粒种子留驻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我希望在接下来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能做孩子们的榜样,带领着、指引着孩子们,紧握自己手中的这把时间雕刻刀,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不虚度每一寸光阴,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雕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一、小故事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安徒生的语言怎么样?是的,安徒生有智慧的语言很有魅力,驳得那人哑口无言。

  1、小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语言:交流要运用口头语言、思考要依靠思维语言、写作要驾驭书面语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课,去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2、回顾课文内容。(课件)

  二、浏览阅读,初步感知文中最就有魅力的语言。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你把它画下来。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语言要简练)

  3、汇报交流情况。哪句话最有魅力?开始牌子上写的是什么?比较两个句子。(板书)

  三、理解重点语句,感悟语言的魅力。

  1、品味句子1:我什么也看不见!(课件出示段落)

  (1)谁来读一读?

  (2)通过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位失明老人……)

  (3)指导朗读。(用痛苦、悲伤、无奈……的语气读)

  (4)面对这位可怜的老人,路上的行人们看到木牌时态度是怎样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抓住“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等词体会行人的冷漠、无情,并指导朗读。(生答,相机填表)

  板书:无动于衷

  教师导语:同学们,老人一上午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是多么令人同情呀!难到在偌大个繁华的巴黎街头就没有人肯在盲老人面前停步吗?是谁使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呢?他是怎样帮助老人的?(1、给钱;2、添几个字)结果怎样呀?(生答,相机填表)板书:解囊相助

  2、品味句子2:春天到了,可是……

  (1)指导朗读,师生对话(愉快、热烈、亲切、美好)

  教师相机引导:是啊,“春天到了”多么美好的字眼,多么令人富于想象,让我们大声喊:春天到了!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百花齐放,柳枝飘动……)

  这诗一般的语言让路上的行人和同学们一样产生了美好的联想。请仔细阅读第6段,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①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②播放春景课件,随景朗读。

  ③教师导语;春天的美景又何止是这些呢?

  仿说句子:是啊,春天到了,……那……那……那……那……,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同学们,路上的行人们,当你们正沉浸在这美好的春景想象之中时,请大家再往木牌上看看,可是怎样?(屏幕全黑)

  (2)朗读对话: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老人家,你看不见什么?……)

  面对双目失明的老人,路上的先生、女士、夫人,此时你们有什么感受?

  这位小姐,你说……你会给钱吗?

  这位先生,你此时什么感受?给他钱了吗?

  这位夫人,您上午路过这里了吗?此时你给钱了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最后两句。(课件)

  (4)质疑:学习到这,让我们比较上午、下午的情况……是什么使老人乞讨的结果发生巨大变化?(看表格)同学们,“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诗人把人间最美好的景色和人间最悲惨的现实放在了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打动了每个善良人的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

  (5)、看来同学们的心已经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请把你的这种感动送到字里行间,自己读一读。(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6)、诗人运用了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了老人,他的这种相助是用金钱不能衡量的,他仅仅帮助了老人吗?(不,他不仅仅帮助了老人,还帮助了那些盲心的人,帮助了这个世界,唤醒了人们的善良之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3、小结过渡:法国大文学家雨果曾有一句名言:“语言就是力量!”。

  四、拓展延伸。

  1、在我们生活中就随处可以看见能够打动人心的有魅力的语言。谁能把课前搜集到的能打动人心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2、观看老师搜集的资料。

  师:能唤起人们同情心的语言才是有魅力的吗?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那些能带给人们力量,信念,激发人们向上,给人以安慰、鼓励帮助的话都是有魅力的!下面给大家看个小故事。

  师:能改变你一生的语言,这不仅仅只是具有魅力了,还教会了你如何做人!

  3、你能给下面的几幅画配上有魅力的语言吗?

  五、小结提升: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也说过:“只有智慧的语言才有魅力。让我们在语言中学习智慧,用智慧打造亮丽的语言。这样我们的语言才富有魅力!”

  六、板书设计

  我什么也看不见!

  无动于衷

  春天到了,可是……解囊相助语言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一、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基本方法

  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型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

  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 读写结合法: 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

  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结构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

  4、教具准备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知(3)重点品读(4)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5)总结(4、5可对调)(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

  四、教材分析(文本解读)

  1、内容: 体的把握、内容的梳理、文意的理解、语言的品味

  2、文体: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学段目标要求的是记叙文、诗歌、说明文

  3、内容的梳理: 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题、表达方法

  4、语言的品味:语音、字形、字义、句子(语文文字的运用)

  5、文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或感染

  根据所提供的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对有关教学案例进行评析(教材内容及教学案例主要取自第三学段)

  五、具体教学设计及典型案例 关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1、依据:常规的:根据阶段目标、单元导读等;考试的:根据阶段目标、教材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

  2、内容:包括生字词要求、朗读要求以及结合教材文本得出的目标(具体用词方面可以是:理解、掌握、学会)

  3、策略:【(1)教学目标的描述无需和三维目标一一对应,需要有效整合(比如一个目标求里可以包括阶段目标和知识技能、或者是方法和情感等,即将三维目标拆开来写)

  (2)要熟悉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尤其是阅读目标)、实施建议(提高学生的什么素养,抓住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熟悉小学高年级教材、单元要求及学科知识的要求

  (4)参考教材设计前的文本分析题,可将之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关于教学重难点的设计:

  1、内容:语文教学重点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带有规律性的语文知识

  2、确定标准:

  (1)最基本的,即基本性知识

  (2)最核心的,在一篇课文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题、表达方法等,如一篇课文的主题思想,一句话的真实含义。

  (3)最主要的,主要章节、段落、主要人物、主要线索、重要词语等。

  (4)最有用的,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

  (5)最关键的,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吗,能牵一发动全身的“那一发”,要做重点处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 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4分钟)

  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并对此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 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9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2、读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3、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

  预设一:海宁市的盐官镇真是一个观潮的好地方哪!

  预设二: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好壮观啊!

  预设三:浪潮就像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真是浩荡啊!

  教师进而引导:你可以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引出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

  4、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

  让学生进行思考,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结合相应的组词,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 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22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找出映象最深的地方,也就是本文将要学习的.三大版块,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预设一:潮来前。

  (课件出示)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去雾中若隐若现。

  ①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在你的想象中,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

  ②这句话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塔、亭、台和山,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指导朗读。

  预设二:潮来时。

  (课件出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过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①谁能将这句话来读一读?

  ②在你的想象中,“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是怎么样的?你在电视的画面中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重点指导“浩浩荡荡”“飞奔”“山崩地裂”“ 颤动”等词在这句话中的作用)

  ③观看课件实录,感受现场气氛。

  ④带着这种气势凶猛的语气,自由读,全班齐读。

  ⑤示范读,读出语气。

  ⑥不看书本,你可以将潮来进的壮观景象说一说吗?

  ⑦想一想,这句话用的是怎样的描写方法?(比喻、夸张)

  ⑧小练笔: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学生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拓展,想象画面,从而对潮来时的气势进行深入的理解感悟)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设计浓墨彩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潮来时”的壮观影像,结合课件实录,身临其境般感受并进行朗读体验,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预设三:潮来后。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入,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①“才”字,你发现了什么?

  ②“两丈来高”是多少高?让学生用手向上延伸,试着比画。

  ③指导朗读。

  2.结合课文内容特点,学习字词。

  过渡:文章仅仅就讲了“潮”吗?还讲了什么?(人)人怎么样?(多)

  请你在文中出关与描写“人多”的词语,用“———”画出来,用“……”画出关于写“潮”的词语。(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人山人海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沸腾

  昂首东望     横贯江面

  踮脚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如:①观潮为什么要定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呢?

  ②为什么说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最好的好地方?结合地图,给学生做简要分析,并培养其爱思考的好习惯。

  四、 回顾感知,拓展延伸(5分钟)

  1、再次朗读课文,整体回归感知。并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2、找找相关资料,浙江还有哪些有名的“奇观”,说说它“奇”在何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前后等相应段落后,再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加深巩固。并进行相应拓展,让学生在课后找找资料,培养对家乡,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将变化清楚地呈现在黑板上,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思想】

  发挥主体意识,尊重个性特征,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奇异的激光》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性文章,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用平实准确的语言,从特点和用途两个方面,介绍了激光是“奇异”的光。

  【学情分析】

  激光这种高新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是它却在军事、医学、农业乃至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并且有着特殊的贡献,所以,应该让学生对激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在第九册教材中已经初步体会了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也初步学习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其说明方法,感悟这样写好处的同时,认识激光、了解激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激光的特点和用途。

  3、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够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4、了解作者运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激光的信息资料。

  3、通过找具体句例,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用语的平实。

  4、通过探究,了解课文的结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服务人类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激光的用途,理解激光是“奇异”的光。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激光的音像资料。

  学生:搜集激光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探究激光的5个特点和所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第二种方案)20190417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激光的用途,探究作者是怎么介绍激光的用途,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及其好处,通过阅读探究,感受激光的奇异。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揭示学习内容

  教师衔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奇异的激光》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知道了激光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主要去探究作者是通过哪些说明方法(板书:说明方法)来介绍激光的用途(板书:用途),并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感受激光的奇异。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整体入手,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意在明确课时特点,明确学习目标,自然、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重点引导,明确学习方法

  (一)整体入手,探究用途部分的“小标题”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激光用途的?

  (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大的书)(学生浏览后回答,教师板书)

  2、你怎么能如此神速地找出激光的三大用途?(列了小标题)

  请孩子们想想,这样列小标题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一下并举手示意老师)

  (教师小结:对,小标题让我们很快就知道了课文要写的内容,一目了然,我们以后写文章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简单、明了)

  3、观察小标题,引导探究:你发现三个小标题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快速观察、思考后回答)

  预设(1)——都加了引号

  为什么把刀、尺、书引起来?(教师可以出示真的刀、尺、书,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并让学生了解把什么比作什么(这里是把激光比作刀,比作尺,比作书)(板书:打比方),

  学生感受、体会: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法,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激光的三大用途。(教师适时点拨:这也是写说明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请孩子们在相应的旁边批注上“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

  预设(2)——都有“最”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用红粉笔圈出“最”,(边圈边问),你认为怎么才能称为“最”?(学生探究,发表意见,学生回答得上与不上,教师都结合学生实际引导:你能说你是班上个儿最高的同学?你能说你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吗?你能说你是班上字写得最好的孩子吗?为什么能说?或为什么不能说?(因为没有比较)(因为我们比较过)对,“最”是在比较过后得出的在所比事物中没有超过它的,排为第一的,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最”字准确、精当地告诉我们激光真奇异)(板书:作比较,用语准),请在“最”字旁快快批注下你们的这个发现。

  教师评价语:孩子们你们真是火眼金睛,这么快这么准就找出了作者藏在小标题中的秘密,太会发现了,请把掌声送给会探究、会发现的你们。

  (二)抓住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写出激光的这一用途,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衔接语:那我们就继续抓住小标题,抓住最奇异的用途,继续用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探究、去发现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介绍激光的用途,让我们感受到激光的奇异!

  三个用途,你们“最”想了解哪个用途?为什么?

  (学生快速选择后迅速举手,教师抽2-3人简答后问全班同学,还有哪些孩子最喜欢这部分,请用你们洪亮的声音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此举的目的既是尊重学生,选择引导探究的方向,又是对“最”字的最好诠释,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教师衔接语:这么多孩子迫切地想了解“最快的刀”。那我们就去一起去探究,一起去发现(点ppt出示这部分内容),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

  请孩子们轻声读一读,用笔找一找,找到能让你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的那个句子,在旁边写上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主探究,时间1-2分钟)

  班级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语句进行引导,了解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学生先说找到的句子,然后再陈述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效果)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1:

  激光是最快的刀,“快”是指它锋利、灵敏、速度快。那些极硬、极脆、熔点极高的材料遇上它,立刻迎刃而解。

  你读出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打比方,用语准)

  (教师引读:激光是最快的刀,问——快到什么程度?

  (学生自然跟读——那些极硬、极脆、熔点极高的材料遇上它,立刻迎刃而解。)

  学生读后抓“迎刃而解”,追问:什么是迎刃而解?你平时遇到什么问题就能一下子解决?课文说的是什么一下子就解决了呢?让学生体会用词的精准,感受激光的奇异)

  你们理解真到位,女生能读出这种“快”吗?(教师评价:不错),男生能读出这种“快”吗?(很好)全班齐读(太棒了)

  教师评价过渡:老师从你们的读中感受到了激光的“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有节奏地体会出激光的快)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2:

  你还从那个句子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具体介绍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的?

  如果用凸透镜将阳光聚成小的一点,可以点着火柴或纸,但这样的温度只能使铁板的温度稍微升高一点儿。如果我们用适当的凸透镜聚焦激光,产生的热量可以切割几毫米厚的钢板。只见钢花四溅,在咝咝声中,钢板一分为二,切缝又细又直,钢板一点也没变形。

  你读出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教师追问:用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用凸透镜聚焦阳光的温度与聚焦激光的温度进行比较)

  教师继续追问:这样作比较有什么好处?(让我们直观、清楚地知道聚焦激光的温度很高,形象地写出激光的奇异)

  教师过渡语:作比较既然有这等好处,我们不妨也来体验一下作比较的好处:

  点击PPT:

  (1)如果我们用凸透镜聚焦激光,产生的热量可以切割几毫米厚的钢板。

  (2)如果我们用适当的凸透镜聚焦激光,产生的热量可以切割几毫米厚的钢板。

  快速默读这两句话,“火眼金睛”有什么发现?

  (多了“适当”)

  请孩子们来做个小小的探究家:

  1、为什么作者非要用上“适当”,可不可以建议作者省掉这两个字?

  2、如果不能省掉,可不可以用上其他的词来代替?

  (同桌展开讨论,然后让学生班级展示探究的成果)

  (设计意图:体现引探思想:从学生的去词、换词中引导学生探究“适当”在这里的准确性,感悟作者用语的缜密,严谨。)

  教师小结:这部分作者通过运用作比较的方法,用精准的语言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师点生读)——激光是最快的刀。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3:

  你还从那个句子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具体介绍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让我们感受到激光的奇异!

  给钻石打孔。(或钻石是世上最坚硬的东西,想在钻石上打个眼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用激光来钻眼就方便多了。只见闪光灯一闪,比钢还硬的钻石上的小孔就打成了。)

  你的火眼金睛发现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板书:举例子)这样举例有什么好处?(让我们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激光的用途,了解激光确实是一把最快的刀。)

  (教师随机一边点击图片,一边小结:你们看,给钻石打孔,让最坚硬的钻石成为最美的装饰品。这就是激光在工业上的神奇应用。)。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4:

  4、医生用激光刀做手术,病人可以减少流血,减轻疼痛,还能防止感染。现在激光刀已经大量用于切除肿瘤和赘物。

  你还从那个句子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具体介绍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让我们感受到激光的奇异!

  你读出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板书:举例子)这样举例有什么好处?(让我们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激光的用途,了解激光确实是一把最快的刀。)

  教师随机一边点击图片,一边小结:激光可以帮助医生救死扶伤,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这是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整体回归,形成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另外两个用途,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感受其好处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火眼金睛真会发现!我们刚才围绕小标题,通过读读课文内容,找找重点句子,写写批注感受,一起探究、发现了作者运用(手指黑板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这些说明方法给我们写出了(指黑板的板书,学生齐读)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

  三、自主合作,实践操作

  教师过渡语:那作者又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准的尺和一本最大的书呢?请孩子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选择两个用途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途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有意识总结学习方法,尊重学生意愿,明确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目标,再次感受“最”是在比较中得出的第一,体会用词的精当、准确)

  (一)合作探究,用“法”实践

  教师语:你们可以像平时一样,可以一个人自主学习,也可以和同桌,甚至可以下位,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探究,请注意老师的温馨提示:

  (PPT出示)

  1、火眼金睛去发现

  请围绕小标题,读读课文内容,找找重点句子,写写批注感受,去探究、发现作者是通过哪些说明方法来向我们写清“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的。

  2、开动脑筋去思考

  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

  (学生读书、勾画、批注)(3-5分钟)

  (设计意图:明确探究的途径与方式,尊重学生意愿,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训练学生学习能力)

  (二)汇报交流,实际应用

  1、环节设计意图:

  班级交流汇报,师相机点拨并出示相关的图片,共同分享学生的探究成果

  (特别说明:学生汇报时,围绕温馨提示的两点来进行。教师的语言可以形象生动些:

  下面让我们进入“火眼金睛去发现”的环节,首先要告诉探究的是哪个用途?是和哪个同学一起探究的,探究的发现(说找到的句子,再说发现的说明书方法,再陈述这样写的好处。

  让我们进入“开动脑筋去思考”这个环节,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

  学生交流中,可以请他的同伴补充,说说如果让他来写“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孩子会怎么向大家清楚、直观、形象地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从中感受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奇妙效果,感受激光的奇异之处

  2、交流情况预设

  下面就根据老师的温馨提示开始学习吧!

  1、预设——最准的尺

  (生用展台交流)

  下面让我们进入“火眼金睛去发现”的环节,首先要告诉探究的是哪个用途?是和哪个同学一起探究的,探究的发现(说找到的句子,再说发现的说明书方法,再陈述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评价:你真是一个会发现的好孩子!(列数字)

  让我们进入“开动脑筋去思考”这个环节,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

  学生交流中,可以请他的同伴补充,说说如果让他来写“最准的尺”,孩子会怎么向大家清楚、直观、形象地介绍“最准的尺”?

  假设1:如果学生能自己陈述,适度夸夸学生:孩子们,你们注意到没有,他也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他真会运用,真会学习。把祝贺的掌声送给他!

  假设2:学生如果认为作者写得最好,就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奇妙效果,感受激光的奇异之处。

  教师总结(点击两段文字):

  预设1:孩子们不仅探究出作者通过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精当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激光是最准的尺,更可贵的是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说明,让我们感受到了(ppt点)——激光是最准的尺!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真会探究!

  预设2:看来我们已经找不到比作者更好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了激光这一用途了,是这样吗?孩子们。(是)但是我们同样很能干,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究出了作者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精当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激光是最准的尺,孩子们,你们同样是最棒的,老师还是要把大拇哥送给你们!

  2、预设——最大的书

  读“激光是最大的书”的孩子们,你们用火眼金睛发现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激光是一本最大的书呢?

  老师这次要把展示的机会留给一起合作探究的两个好朋友们共同来给大家分享。

  (一个读找到的重点句子,一个说说发现的说明方法,并向大家说说你们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展示成果:

  1、以我们语文书为例,按照每页500字计算,一张光盘的容量,相当于20多万本语文书,得用半间教室装!

  2、光盘存、取信息的速度很快,浏览一张光盘的目录只需3到5分钟。

  3、比如,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材料,信息容量比普通光盘高100万倍。按照这一密度,可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存放在一块方糖大的盘上。(生说到哪个用途ppt就点哪个用途)

  (光盘的存储量可真大!)

  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就是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向我们直观、形象地介绍了(ppt点)——激光是最大的书!

  让我们进入“开动脑筋去思考”这个环节,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大的书”?

  可以抽另外的同学来陈述,其他同学参与评价,评价就围绕着用语准确、运用的说明方法来进行即可。

  评价语:你真会开动脑筋,下来我建议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下来,我们寄给编委,让编委把你的介绍加进去,说不定,来年的奇异的激光这篇说明文就有你的一部分了!在此,全班同学对他表示最衷心的祝愿!

  四、拓展延伸,检验学生应用

  结束设计1——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教师衔接语:孩子们,我们已经探究出,这篇说明文作者抓住多种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激光的用途,那激光仅仅有(手指黑板“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大的书”)这些用途吗?你们发现文中还有哪些关于激光用途的介绍?(学生找文章语句)

  仅仅有这5种吗?(不)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孩子,你真会发现,读出了省略号的作用!

  (让我们继续当个小小探究家,请同学们下来以后,继续去探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尽量用上我们这节课所发现的说明方法当中的一种、两种、甚至三种方法,形象、直观地向你的家人介绍介绍奇异的激光,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激光的确是最宽的路或最强的炮,或者你们所收集到的用途,下节课我们再到班上继续交流,老师这个金点子不错吧?既然金点子这么好,给我点掌声吧!

  (设计意图:拓展探究途径,激发孩子探究欲望,从课内到课外)

  课堂结束语: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学习方法,去探究了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给我们介绍了激光的奇异,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激光的确是(教师说前学生补后)

  激光是——最快的刀,激光是——最准的尺,激光是——最大的书

  激光不愧是(学生大声读出课题)——奇异的激光!..

  附:板书:

  奇异的激光

  最快的刀用语准

  最准的尺打比方

  最大的书作比较

  举例子

  ……列数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会识瓣、芳、菲、寨、访、酒、支,会写脆、芳、访、酒、味、支。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景象,并会有感情的朗诵。

  ★让学生对本文产生喜爱之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配乐磁带或光盘。

  ★布置学生预习本课生字,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激活情感

  1、用实物投影展示几幅山村秀丽景色的图片,从视觉上充分感受山村自然风光的淳朴、美丽。

  2、欣赏了这么美丽的风景,你想说些什么呢?你的心情怎样呢?(请学生自由谈谈)

  谈话:在从山里回来的路上,作者回想着在山里的所见所闻,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诗歌便诞生了。

  二、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一)自由朗读诗歌,给诗歌分节。

  学习第一小节

  1、第一节诗歌是围绕着什么情感来写的呢?(“心头甜又美。”)

  2、是什么使作者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读一读,找到有关的语句画一画。(风儿香、鸟声脆、满身的`花瓣多芳菲、蜜蜂随我飞。)

  3、带着这种甜美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二)自由练习 指名读——随机范读指导——生再读——齐读

  自主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自读提示:

  (1)朗读第二节诗歌,说说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从山里回来,作者为什么“心头醉微微”?

  (3)想象一下,作者在山里还可能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分小组按照自读提示自学,并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表扬、肯定和鼓励。语言要简短、切中主题。)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5、指名读,师随机指导。

  6、配乐朗读全诗。

  三、发展语言,仿写诗歌

  在这首诗歌中,有两句是字数相同、内容相对的。找到它,读一读。

  山里的风儿香,

  山里的鸟声脆。

  山里的水儿甜,

  山里的鱼儿肥。

  请仿照这样的诗歌,自己创编一两句。

  四、课外延伸,升华积累

  1、教师展示课外的歌颂山村美好生活的诗歌,读一读,加深体会。

  2、动笔画一画山村的美景,说说自己对山村的印象,并谈谈学完这首诗歌后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歌背下来,朗诵给自己的家人听。

  2、尝试自己创编一首诗歌,围绕自己的生活来写,写出真实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读写______等______个生字,会读认______等______个生字,掌握______等词语的用法。

  (2)学习文中______的知识点,理解文中主旨句/关键句______的含义。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作品大意,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熟练利用查字典/词典的方法自主理解文中______等生字词。

  (2)熟练运用听读、跟读、默读、自由朗读、略读/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表格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初步借助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______的相关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味课文对______(风光/人物/意象)的赞美,产生对______(大自然/美好品质)的热爱,激发______的情感。

  (2)初步形成____的观念,养成____的习惯,获得___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______的知识,了解事件梗概(记述文)/大体把握诗歌大意(诗歌)/积极展开想象(说明文)。

  (2)懂得______的描写顺序、叙事线索、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

  (1)感受由______而产生______的感情,注意通过课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______等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的不同用法。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或活动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参与课堂分享。

  (2)出示图片、PPT视频引出本文话题,请学生谈观看图片、视频的感受。

  (3)对学生代表的回答予以鼓励性评价,并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

  (3)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问题:______;

  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个人自由发言;

  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2)快速默读第二小节,通过圈点勾画,划出______问题;

  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3)教师示范朗读第三小节,请学生注意其中的重音和停顿。如:______;

  通过寻找段落的(动词)重音,谈谈理解;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4.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重点阅读______句子、段落,谈谈感受。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______把握文章脉络和内容,体味感情。

  (3)仿造______词/句,造句/写话,促进知识迁移。

  (4)开放课堂,促进拓展。

  5.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背诵喜欢的段落,讲故事给父母听。

  (2)搜集______相关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3)阅读______课外知识。

  (四)板书设计

  板书可采用脉络式、提纲式、图表式、点睛式、对比式等类型。以提纲式板书为例:

  课题:______

  第一段大提纲:______

  第一层小提纲:______

  第二层小提纲:______

  第二段大提纲:______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案的设计步骤,大家可以作为参考,但不可能完全照搬,最好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才不会成为考场上千篇一律的教案,更能打动考官。

  既然有了方法,有了示例,接下来就提起笔设计自己的教案吧。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会越来越好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1、教学策略一: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当北京风景以及风俗民情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受北京的伟大、美丽,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2、教学策略二:

  提出任务、自主上网学习。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学习任务:

  ①从“天安门”、“立交桥”这两个景点中,任选其中的一个,到网站中,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②复制图片摘抄文字;

  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作电子板报;

  ④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你最喜欢的景点。

  3、教学策略三:

  查询信息,制作电子板报。在查询信息阶段,充分利用校园网中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老师所提供的资源目录和网站中自由、大胆地搜索查询相关的资料。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校园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在word中制成一份电子简报,并用自己的话把它介绍出来。学生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教学策略四:

  展示、评价电子板报。在学生完成他们的电子板报制作后,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这时,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生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讲评。在讲评中主要从学生的口头表达、电子板报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词语的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电子板报进行点评,这样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教学策略五:

  查询资料,拓展延伸。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课的最后,让孩子再到网站中查寻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公园和大厦。网站以图文、影像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北京的.各种信息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习到了课文中无法获得的知识。

  【教学媒体设计】

  媒体类型媒体内容何时作用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文本天安门、立交桥复习旧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导入新课做准备。多媒体文本本节课学习任务学习第2、3自然段。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上网学习。HTML有关北京的网站学习第2、3、3自然段。学生在网站中自由、大胆地搜索、查询相关文字、影像、图片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网上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成一份电子简报,让学生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多媒体网络学生自主完成的电子板报展示、评价电子板报在学生完成电子板报的制作后,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媒体播放器抒情的钢琴曲配乐朗诵全文在音乐的伴随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儿初游了北京,已经领略到了北京美丽的景色。下面,谁来说说我们主要游览了哪些地方?

  课件出示以下文本内容:天安门立交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导入新课做准备。

  二、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

  1、师: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这两个地方美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地读课文的2、3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把它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优美词句,有感情地朗读。

  3、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欲望,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出示学习任务

  师:经过作者的这一番描写,再加上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读,老师感到北京更美了。现在,北京已经成为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有更多的人想了解北京。你们愿不愿意当小导游把北京天安门和立交桥的景色介绍给他们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这两个景点当中任选一个,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一块合作,上网访问网站,查找有关的资料,复制图片、摘抄文字;然后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当中制作成电子板报;最后推选出一名小导游把北京美丽的景色向游客们描述出来。下面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开始上网学习吧!

  课件出示以下文本内容:

  ①上网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②复制图片摘抄文字;

  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电子板报;

  ④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

  这一环节也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环节,教师把所要讲授下一页的内容隐含在任务中,其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确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电脑屏幕上出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学习课文内容,避免了盲目性。

  四、查询信息,制作电子板报

  1、学生寻找学习伙伴,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开始上网查询资料,在WORD中制作成电子板报。

  (向学生提供教师自制的有关北京的网站)

  2、小组推选小导游,在组内试说。

  任务的驱动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在查询信息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从网站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成电子板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交流反馈

  1、师:哪位小导游愿意向大家介绍天安门的景色呢?

  ⑴小导游根据制作的电子板报向游客介绍。

  ⑵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⑶组员补充。

  ⑷相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2、师:除了美丽的天安门以外,北京的立交桥也非常漂亮,哪位导游愿意来介绍一下北京的立交桥。

  ⑴小导游根据制作的电子板报向游客介绍。

  ⑵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⑶组员补充。

  ⑷相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网络对全班同学广播典型的案例。

  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的功能,向全体学生提供某组学生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讲评。在讲评中主要从学生的口头表达、电子板报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如“对比、假设、拟人”、词语的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电子板报进行点评。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六、配乐朗读

  1、师:北京的景色实在太美了,而小导游们精彩的讲解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北京的无穷魅力。下面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再把课文的2、3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配乐朗读。

  媒体播放优美的钢琴曲。

  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使全体学生沉浸在北京美丽的景色当中,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七、拓展延伸

  1、师:北京除了我们今天游览的这两个景点之外,还有很多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你们想去看看吗?那就请你们再到网站中去查询有关的资料。

  2、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内容外,你还从网站中了解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向学生提供教师自制的有关北京的网站)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课的最后,让孩子再到网站中查寻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公园和大厦。网站以图文、影像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北京的各种信息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八、教师总结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教学难点、关键:

  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两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春日》《游园不值》这首诗。觉得哪一首难学?

  三、学《游园不值》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想到友人的花园内去游玩,但没有碰上他。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练写“屐、扉”。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怜”“应”分别解释成什么?

  辩析“怜”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园心切,然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句有占垂头丧气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什么了?一枝红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a、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b、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后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读出心情的变化是第一个层次的朗读要求。

  5、诗人兴冲冲地来游园寻春,结果只看到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为什么就那么高兴了。

  6、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

  7、放媒体欣赏满园春色。

  8、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诵,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诵,媒体出示:“春天象……”

  设计意图:再次吟诵《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过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锄,打下了更深的烙印。

  四、学《春日》

  1、你们吟诵了那么多优美的诗文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其实《春日》这首诗中好几句也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有没有兴趣一起来研究一下?请你跟边上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来研究找到哪几句可描绘满园的春色?

  找到哪几句可描绘满园的春色?

  任选一句或几句或用朗读、或用自己的话来描绘

  设计意图:顺势研读《春日》,形成了一种诗中有诗、景中有景的意境,课堂结构呈现出一中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态势,这是和古诗本身的意境幽远相和谐的。

  2、反馈:“我找到了哪一句”、“我用……来描绘”

  设计意图:朗读指导要从纯粹的技巧性的指导转向“启发语感、训练朗读”之路上来,注重边读边想象,真正读活语言,“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这首诗诗人朱熹向我们描绘的是泗水河边,无边无际的大好春色,春光真是无处不在啊!让我们一起读整首诗。

  五、回归第一首诗,体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再指导读《游园不值》中最后两句。

  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至此为直,整堂课的.结构已实现“递归”,这两句诗的第二次朗读,升华了学生的认识与情感,深化了文章瓣主旨。

  六、回归全课整体

  1、学完了这两首诗,老师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爷爷写的话,一齐读“春天像……”

  跟我们今天学的那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

  设计意图: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2、配乐齐诵两首古诗。

  七、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

  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板书:

  查、看、补、换、屐、扉

  联系上下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

  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

  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

  (让学生自由说说)

  2.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掌声。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出示课题:猫(齐读) 板书:猫

  导语 : 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 p@

  ③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 古怪 淘气 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

  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3、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设计理念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结合本次习作训练要求,教学设计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学生真正“关注生活,自主感受”,努力体现“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

  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了解采访的基本知识,学习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为重点具体写。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采访,灵活运用描写方法,按一定顺序安排材料,展开想像结构全文。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存理念和善待自然界万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

  从采访中零碎的、粗略的素材里选择表现中心的材料作为写作重点。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引发兴趣

  师:你们想扮演一下记者这个角色吗?

  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让你们过把记者瘾。

  师:今天我们采访的主题是“关怀环保”,采访对象是我校的自然老师张老师。

  二、现场采访真切感受

  小记者:张老师,您好,我是小记者黄维。您的自然课很精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老师:噢,谢谢!

  小记者: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要节约呢?您能谈谈这个问题吗?

  张老师: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四,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所以从长远来说:珍惜水源,保护水质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生鼓掌)

  小记者:张老师,您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听说您还有雅号“张队长”,那是怎么回事?能给大伙说说吗?

  张老师:这学期,我们学校成立了“假日绿色小队”,下设“宣传小队”“植绿小队”“护绿小队”,我具体负责,就自然成了张队长。

  小记者:看来您真是名副其实的队长了,您能给我们提点建议吗?

  张老师:大伙儿平时做得都不错,我要说的只有一句话:“关爱自然,我们的家园会天蓝水清,绿色无限。”

  小记者: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愿您在队长的岗位上越干越有起劲,越活越年轻。(生热烈鼓掌)

  三、评价交流明确要求

  师:看了刚才的采访,你是怎样想的?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交流。(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生:我认为这次采访成功之处在于小记者设计的采访问题很巧妙。

  师:谈得很好,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我感受到张老师对自然的深切关爱,给我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环保课。

  师:你们讲得太好了。要是一个一个地说,太多了,我建议大家有选择地写,你准备怎么写?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写,比如参加张老师组织的雏鹰假日绿色小队。

  生:我认为写活动时要抓住张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

  (投影出示)

  师: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文章的重点,选好题目。然后围绕重点写(学生自由习作)。

  10、四年级教案:作文教学:《我们的校园》作文教学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确定中心

  师:同学们喜欢咱们的校园吗?

  生:我在这里度过了童年的时光,我特别喜欢校园。

  师:喜欢校园的哪些方面呢?

  生:校园里绿化得很美,有很多果树,还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树,特别是夏天和秋天,校园里有各种鲜花。

  生:我喜欢校园里很多体育设施。如:联合器械架,攀登架,单、双杠等等。我可爱在这儿活动了。

  师:除了以上同学们说的喜欢校园的环境和设施,最让你们留恋的是什么?

  生:在校园里我们搞了许多有意义、有趣的活动,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师:是的,我们都热爱这座校园,在作文中就要表达出这种情感,也就是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板书:一、中心思想)

  (二)指导写作条理

  师:我们描述校园必须按一定的顺序,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生:我以进校的路线来写校园的各个地方。如:进了校门走上甬道,来到操场,然后进入教学楼。

  师:思路很清楚。

  生:老师,我按校园的各个方面分类写行吗?

  师:当然可以,你说说看。

  生:我常常站在四楼窗口俯瞰校园。我按这样的顺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操场的景物和同学们活动的情况,再写校园的花草树木春夏秋冬都那么生机勃勃,有特色,最后写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及师生的关系。

  师:很好,无论按怎样的顺序,都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

  (板书:二、叙述要有条理)

  (三)指导写重点段

  师:文章的思路有了条理,是不是这些内容平均使用笔墨?还要考虑什么问题?

  生:应该考虑详写和略写的问题。

  师:是的。文章中要有一两处细致描写,其它方面略写,文章就既完整又详细得当了。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详写部分。

  生:重点描述的地方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师:很好。首先要确定“立足点”,也就是观察点,然后按方位描述景物,并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情感。

  现在每个同学练写一个详写片断。

  〔板书:三、详细描写(重点段落)

  (一)确定立足点

  (二)按方位描述

  (三)表达真情实感〕

  生:写片断后谈:我走出教学楼,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楼旁左侧的参天的古槐。夏天,那茂密的枝叶遮住了阳光,我们在树荫下跳皮筋,做游戏。再往前走,有几棵石榴树,结的石榴又红又大,真想摘下一个尝尝鲜。不,那是集体的财富。接待室的两侧的柿子树更引人注目,在这金秋季节,深绿色的叶子中透着红,红中闪着亮,远远看去像火焰一般。走近一看,一个个熟透的柿子,坠在树上,把树枝都压弯了。这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多美呀!

  生:教学楼里有几个专用教室,我特别喜欢四楼的计算机教室。这里全是先进设备。地上铺着木纹地板革,看上去是那么柔和、舒服。抬头望去,嗬,一盏盏圆形花纹吊灯,镶嵌在屋顶。平视教室,数十台中华学习机和“310”机整整齐齐地排成两列长队。瞧,正中的那台就是我用的。雪白的外壳,红色的键盘,打开显示器发出了“嘟嘟”的响声。在这里上课真是一种享受。

  二、教师总结:几位同学写的内容都较具体。在完成全篇作文时,不仅写景物,还要写出人的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小学语文《五彩池 》教学设计。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播放五彩池录像或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出示精美的图像,配上优美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作解说。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

  二、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引言: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自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1)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 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老师随机补充,藏龙山有大大小小的五彩池4000个。]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从四个“有像”,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五彩池 》教学设计》。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要求:简练、明确、鲜明、易记、准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等介绍祖国山河的课外读物,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附:板书设计

  数量众多 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

  五彩池

  (美丽、神奇)

  颜色多样 变化多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0-2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23

小学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白鹅》的教学设计02-26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03-2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5-09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