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10 13:47: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

  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

  例: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后记:

  对于这类写景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多读有关句子。

  资料提供者:丘艾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抱怨、裹住、忧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环境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人物心理、对话和环境去品读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这个世界需要爱心,有爱心才会充满温暖。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品质,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法、阅读法、抓关键句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穷”字是本课的生字,上下结构,注意写的时候穴宝盖下面的两点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力在穴下意为穷,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一些描写环境、人物心理和对话的句子。思考:这是()的穷人。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2.总结整理: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这是(贫穷但善良)的穷人。

  4.出示本课重点词语:呼啸、抱怨、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魁梧、倒霉、严肃

  (1)各种形式读词语。

  (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5.理解重点词语:汹涌澎湃: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6.学习多音字:作:zuō(作坊)zuò(作业);强:qiáng(强大)qiǎng(勉强)jiàng(倔强)。

  7.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在忐忑不安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想法不谋而合。

  (二)了解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一家和邻居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2.了解背景:《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三)品读人物,学习写法。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交流:桑娜和丈夫勤劳、淳朴善良、爱帮助人……

  3.师小结:他们虽然物质生活贫穷,但是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桑娜夫妇这些品质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5.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从“温暖而舒适、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等词语可以体会到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3)其实西蒙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母亲,找出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的句子。(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6.交流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在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桑娜一家生活困难,但桑娜对丈夫和这个家充满了爱。)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桑娜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么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这样只会给家庭带来更重的负担,但孩子实在可怜。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3)生合理想象省略号处的内容,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7.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生自由说,师总结: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4)同桌再次分角色读。

  (5)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6)(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7)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四)拓展延伸。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了解并感受了桑娜和丈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学习了课文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五、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桑拿(虽然)生活得很贫苦,(但是)还是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桑拿(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放弃收养西蒙的孩子。

  (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顾惜——(爱惜)担心——(担忧)

  张罗——(料理)倾听——(聆听)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具体事例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通过秋天的雨巧妙地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引子,带出第二、三、四这三个结构相似的自然段,具体描绘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第五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一首欢乐的歌”结尾,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秋天的情感。

  课文表达上语言优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烂漫的秋色。第一自然段将秋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开启了秋天的大门: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第三自然段将秋雨带来的香味写得细致入微:第四自然段的“吹起金色小喇叭”,犹如一位通讯员在告知动植物快准备过冬。

  学情分析:

  三上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能较规范地书写。在低年级,学生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已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一)会正确认读“钥、匙”等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四)知道课文从三方面写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最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

  (一)正确识字、写字。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一)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提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

  出示秋雨的情境图,师相机描述秋雨的美景。

  (二)板书课题

  二、初读,梳理文脉

  (一)读一读,填一填

  1、自主朗读课文,尝试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2、交流

  (二)读一读,理一理

  1、出示全文,凸显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及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

  2、读一读,相机识字

  (1)认读词语:钥匙五彩缤纷颜料喇叭一曲歌丰收

  (2)强调正音:“钥匙”的“匙”的读轻声:“丰”是后鼻音:

  “一曲歌”中的“曲”读第三声。

  三、研读第一、二自然段,品悟秋之美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打开秋之门

  1、自主朗读,画出表示秋雨特点的两个词语。

  2、交流并相机指导朗读。

  (1)交流:清凉的、温柔的。

  (2)指导朗读:读出轻柔的语气。

  3、理解“钥匙”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钥匙”的本义。

  (2)联系下文,理解“钥匙”的含义,指秋雨一下,秋天就来到,秋天的雨仿佛是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品悟秋之美

  1、生自主朗读这一段,初步感受秋天缤纷的色彩。

  2、理解“五彩缤纷”

  (1)读读下文,填填下图。

  (2)交流上图,并初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指的是颜色很多,各种各样的颜色。

  (3)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4)交流:生说说看到的画面。

  (5)视频展示画面,播放“缤纷的秋景”。

  (6)交流:“五彩缤纷”除了颜色很多外,还包含着什么意思。

  3、小结梳理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旁边的“泡泡提示”。

  (2)小结:当遇到不理解的、难懂的词语时,可以读读下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再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4、品读有新鲜感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划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2)组内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3)组员互当“小老师”,练习朗读这些句子。

  (4)展示朗读,相机评议。

  A、相机理解“频频点头”,读出菊花风中摇曳的画面感。

  B、相机理解“你挤我碰”,感受果实之多,读得轻快些。

  C、体会“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的.动作之美,读出舒缓的节奏。

  5、背诵第二自然段

  借助上述思维导图,尝试背诵。

  四、仿照例句,拓展写话

  1、出示例句。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火热。

  2、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

  3、尝试照样子写话。

  (1)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一评,改一改。

  五、指导书写

  (一)巩固生字

  认读词语:一盒颜料邮票飘落争着菊花仙子淡黄

  (二)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颜”、“淡”的书写。

  2、生书写

  3、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读一读

  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说一说

  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三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一)朗读,读正确、流利

  1、自主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当“小老师”,互读互评。

  3、指名读,相机识字正音。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相机正音。重点指导以下词语:

  菠萝勾住小喇叭厚厚的油亮亮的舒舒服服

  (2)同桌互读上述词语。

  (二)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默读,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富有新鲜感的语句。

  2、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划出的语句,并说一说感兴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勾住”。

  (1)出示出示选择题,供学生选择。

  “勾住”指()

  A小朋友常被带有香味的水果树绊住脚。

  B水果好闻的香味吸引了小朋友。

  C水果香甜的气味让小朋友的脚也变香了。

  (2)梳理方法:联系上文。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顺着“勾住”的理解,练习朗读第三自然段。

  (1)自主练习。

  (2)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2、同桌互读第四自然段,互评。

  3、全班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一)合作朗读全文

  第一、五自然段齐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小组读。

  (二)说说: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带给小朋友的一首欢乐的歌。

  四、拓展学习“阅读链接”

  (一)自主阅读,思考:短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写了秋天的景物?

  (二)交流:

  1、圈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

  2、梳理出短文是从“田野、植物种子、幼小的动物和候鸟”写了秋天。

  3、仿照《秋天的雨》,尝试画一画思维导图。

  4、比较异同。了解同样是写秋天,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

  五、书写指导

  (一)出示要写的生字:好闻梨勾住一曲丰收的歌

  (二)重点指导书写“曲”的笔顺。

  (三)生书写,评议。

  六、作业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秋天的色彩

  ——抓住特点,有序的描写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写出秋天田野、果园、草地、山林颜色的特点,内容要具体。

  2、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表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不从心。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写本次习作一定要突出秋天的特点。

  2、语句要通顺、连贯。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同学们还记得这句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们诗人写的吗?

  2、这句诗是描写哪个季节景色的?诗中哪个词语是描写秋天颜色的啊?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

  3、好,古人以诗赞美秋天的色彩,那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看谁说出描写秋天色彩的词语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4、展示字词,说词比赛。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课件出示,让学生观赏关于秋天色彩的图片。

  (1)、说一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

  (2)、说一说秋天的果园什么熟了、是什么颜色的?

  (3)、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是什么颜色的?

  (4)、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是什么颜色的?

  2、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色彩特点。

  3、请学生单独按顺序说一说自已对秋天色彩的描述。

  二、写一写

  1、秋天的色彩是这么丰富多彩,那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爱吧!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如何写秋天色彩的框架并板书要求:叙事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好词、好句。

  三、朗读欣赏,修改习作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师生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

  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

  2.联络生存现实,感受各种花的锦绣颜色,感受大自然的奇异。

  教学重点:

  认、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情感地诵读课文,感受各种花的锦绣颜色。

  教学难点:

  有情感地诵读对话,领会花孩子神往美、崇尚美、关切别人的可爱之处及星星、早霞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进程:

  1.温习

  一.出示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二.听写词语:舞蹈,打扮。

  抽两名门生的听写本拿到展现台评。老师指点誊写规则。

  师:你能用“打扮”造句吗?

  引渡:课文中是谁想打扮这个世界?(花孩子),板书课题,让我们一块儿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说的呢?

  2.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花孩子们说了些甚么呢?

  二.指点读好问句。

  (2)学习第二——十自然段。

  引渡:花孩子想打扮天下,它们是怎样找到色彩的呢?

  一.自由读第二——十自然段,找找课文中写了几个花孩子?

  抽生说,老师板书:迎春花杏花、桃花石榴花

  二.分小组边读边商讨:这些花孩子找到了什么样的色彩?

  他们是怎么样找到的?

  三.汇报:

  (一)生:迎春花迎春花找到了金黄的色彩板书:金黄色

  师:它是怎样找到的呢?,

  生:是星星姑娘送给它的。

  师:用自己喜好的符号画出星星和迎春花说的话,引出“细声细气地说”,领会迎春花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星姑娘把金黄的色彩送给迎春花,领会星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分角色诵读出示课件(迎春花的图)

  出示课件:

  黄灿灿的迎春花细声细气地说

  ()的()()地说

  黄灿灿的'迎春花细声细气地说

  ()的()()地说

  想一想可以怎么样填,同桌的孩子说,全班的孩子交换。

  (二)生:石榴花找到的是红色彩。板书:红色

  师:它是怎样找到的?

  生:是早霞送给它的。

  出示课件:石榴花的图。

  师:用自己喜好的符号画出早霞和石榴花说的话,领会它们是什么样的孩子。

  分角色诵读。

  出示课件:石榴花的图

  (三)生:桃花、杏花找到的是粉红色。板书:粉红色。

  齐读课文第十自然段,领会石榴花是什么样的孩子?

  出示课件:桃花、杏花的图。

  3.拓展

  孩子们,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许许多多的花,教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的花孩子,出示课件,这些花孩子也找到了各人的色彩,开出锦绣的花打扮天下呢!

  你能说说梨花是什么色彩的?想一想它是怎样找到色彩的呢?会说些甚么呢?(让孩子自由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反思与构思

  要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可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教学时可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教后小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意境,理解诗句,背诵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抓住“银河”,激发想象,体会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比作银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垂挂山前的壮美之景。

  第二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远景

  教后小记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读自悟,深入理解古诗后,再引领学生认识对仗,感受诗美。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一、教材简析

  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本组课文以散文为主,语言优美,内含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训练项目)。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预习要求:

  1、给生字注音、组词。对于文中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将正确的读音标在书上。并将这些字拼读两遍。

  2、圈出文中带拼音的词语和其他的好词,读两次。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将课文完整朗读一次。

  4、画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流畅、权利、捐赠、骚扰、磕磕绊绊、清香袅袅、重见天日、傲然挺立

  5、找出课本中有感触的地方,简要写下自己的体会;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请做好标注。

  三、研学主题:

  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3、发现并总结出概括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通过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会识瓣、芳、菲、寨、访、酒、支,会写脆、芳、访、酒、味、支。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景象,并会有感情的朗诵。

  ★让学生对本文产生喜爱之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配乐磁带或光盘。

  ★布置学生预习本课生字,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激活情感

  1、用实物投影展示几幅山村秀丽景色的图片,从视觉上充分感受山村自然风光的淳朴、美丽。

  2、欣赏了这么美丽的风景,你想说些什么呢?你的心情怎样呢?(请学生自由谈谈)

  谈话:在从山里回来的路上,作者回想着在山里的所见所闻,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诗歌便诞生了。

  二、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一)自由朗读诗歌,给诗歌分节。

  学习第一小节

  1、第一节诗歌是围绕着什么情感来写的呢?(“心头甜又美。”)

  2、是什么使作者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读一读,找到有关的语句画一画。(风儿香、鸟声脆、满身的花瓣多芳菲、蜜蜂随我飞。)

  3、带着这种甜美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二)自由练习 指名读——随机范读指导——生再读——齐读

  自主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自读提示:

  (1)朗读第二节诗歌,说说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从山里回来,作者为什么“心头醉微微”?

  (3)想象一下,作者在山里还可能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分小组按照自读提示自学,并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表扬、肯定和鼓励。语言要简短、切中主题。)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5、指名读,师随机指导。

  6、配乐朗读全诗。

  三、发展语言,仿写诗歌

  在这首诗歌中,有两句是字数相同、内容相对的'。找到它,读一读。

  山里的风儿香,

  山里的鸟声脆。

  山里的水儿甜,

  山里的鱼儿肥。

  请仿照这样的诗歌,自己创编一两句。

  四、课外延伸,升华积累

  1、教师展示课外的歌颂山村美好生活的诗歌,读一读,加深体会。

  2、动笔画一画山村的美景,说说自己对山村的印象,并谈谈学完这首诗歌后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歌背下来,朗诵给自己的家人听。

  2、尝试自己创编一首诗歌,围绕自己的生活来写,写出真实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一、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索,坚持学校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育同学的语文力量。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简析

  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傲岸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势开头,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喜爱。

  三、教学目标

  (一)熟悉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傲岸、严肃、局促担心、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味道、如果、镇定自若、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怪、供给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三)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对白鹅的宠爱之情。

  (四)学习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精准生动和幽默风趣。

  四、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傲岸的特点的。

  五、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对白鹅的宠爱之情。

  六、教学预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

  1、老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白鹅,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索。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巡察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状况:

  依据同学状况,老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同学默读课文,师生沟通读书体会。

  2、引出“傲岸”并板书。

  3、明确“傲岸”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沟通。

  4、引导同学绽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课外延长

  九、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傲岸。

  3、过渡,体会鹅吃相“傲岸”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傲岸”、“好玩”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

  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傲岸”、“好玩”

  1、理解“侍候”:

  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傲岸”、“好玩”。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觉的写法、体会的情感

  1、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沟通。

  3、指名回答,老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傲岸,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傲岸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宠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爱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爱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舞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伴侣,我们要擅长观看,发觉它们好玩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课外观看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学习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变化的原因,领悟“魔力”一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镜头回放,激发阅读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观看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录像。

  2、回忆镜头,想想这些科学术语你理解吗?

  第一组:载人航天、神舟飞船、返回式卫星

  你知道三者的区别吗?简介“神舟飞船”帮助理解。

  这句话你能读懂吗?“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其实,它们已搭乘过先前发射的神舟飞船和返回式卫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欣赏句子,哪个词用得特别准确?

  补充资料:1987年我国开始在卫星上搭载植物的种子,先是蔬菜、粮食,1996年才开始搭载花卉种子。

  第二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

  飞船里的杨利伟和在地球上一样吃饭、睡觉吗?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线”?读这个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国“阿波罗”号的宇航员们飞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类从未见到的宇宙奇景。他们看到了美丽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时他们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适。回到地球后,他们患了白内障。从那时开始,有39位宇航员已经患了这种疾病。科学家说,这是宇宙中的射线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线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们像子弹一样射击宇航人员的眼睛,使人的大脑产生错觉,好像是看见面前不断有闪光一样。受到宇宙射线打击后,人的眼睛被伤害的程度是很严重的。

  3、预习课文了吗?你知道“神舟五号”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经过太空旅行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学们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4、指读、齐读课文,梳理文路:课文有六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请全班同学读,中间请四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用一个词语概医这一段的内容。

  读后梳理,板书:种子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变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听说过“魔力”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童话中的魔镜、魔法师的神奇力量)你怎么理解“魔力”?

  2、自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展示图片:太空水稻、黄瓜、番茄、辣椒、花卉等)。你能想象太空种子还有别的“魔力”吗?

  ⑵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食用、药用、他用……)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生活、绿化祖国……

  ⑶太空种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再读第3段,重点引导:“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性……

  “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种。”

  读得懂吗?变异植株什么意思?联系两句话,说说太空种子的“魔力”来自哪里?大自然、科学。

  三、回扣主题,激发探索欲望

  1、再现中心句,齐读: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这是科学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师”是谁?

  补充中心句: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3、科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科学家们对太空的探索还在继续,2007年,我国的“神舟七号”不但要上天,还要实现让宇航员走出座舱、行走太空的目标!

  4、课后作业:未来的科学家是谁呢?是你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粮食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设想出你心中的新产品,还要用一段话简要介绍一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并感受樟树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法。

  3、初步体会文中关联词的表达效果,学习用关联词造句。

  4、体会作者及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阅读中理解并感受樟树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以树喻人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复习导入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2、围绕这个题目,作者写了四部分内容,回忆一下,有顺序地说一说。(板书:舍不得、样子、可贵之处、留影合影)

  3、这节课我们重点品读樟树的样子和可贵之处,学习作者是怎么写的。

  二、品读第4自然段,感受樟树外形特点

  1、自由地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这两棵樟树长什么样?

  2、作者用了一个词写出了樟树给人的总体印象,找出来。(板书:蓬蓬勃勃)

  3、哪些地方写出了樟树长得非常茂盛,充满了生命力?在关键词下加点。

  ⑴抓“枝干粗壮”两个“伸”“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文章一连用了两个“伸”,你感受到了什么?感情读第一句。

  一般什么样的东西会发亮?作者却说树叶发亮,为什么?(生命力旺盛,树叶青翠欲滴)

  四季常青:常表示不变,永久保持,因此是经常的常。

  ⑵抓关联词:“无论……总是……”

  这组关联词说明了什么?(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是不会改变的。)

  想象:一年有365天,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

  无论是,还是,它总是那么葱葱茏茏。(严寒酷暑、刮风下雨、烈日炎炎冰天雪地……)

  (3)多么有生命力的樟树啊,我们一起来第4自然段。作者在描写樟树样子时采用部分到整体,先分写枝干、树叶,再整体感受,抓住了蓬蓬勃勃的特点。(板书:部分到整体、抓住特点)

  (4)看图背诵。

  三、品读第5自然段,感悟樟树内在特质

  1、介绍完樟树的样子,接下来作者重点写了樟树的可贵之处。

  ⑴哪几句是写樟树的?用划出。

  ⑵其中有一句写出了樟树所特有的一种品质,划出来。指名读。这一句中的“本身”说明了什么?(板书:香气永久)“永久”有多久?(引读:当它……,当它……,引导说:当它……)风霜雨雪可以摧残樟树的身躯,但摧残不了樟树的香气,刀砍斧凿可以改变樟树的形态,却改变不了樟树的香气,这样就叫“永久保持”。这是多么可贵呀!正因为有这个特质,所以樟树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香樟”。指导读。

  樟树的这种特质还有一个可贵的作用呢。有一句就写出了这个作用,划出来。指名读。(板书:驱虫)(引导说: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只要这木质存在十年,虫类就……;百年……)

  ⑶连起来读一读。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2、开头的三句话是写樟树的吗?作者写它干什么?揭示这种手法叫“对比”(板书:对比)

  通过这样一对比,樟树的可贵之处就给突出来了。(男女生分读)

  3、这两部分的内容作者是怎么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呢?(用了一个“而”,圈出来)这一段当中还有一些关联词,把它们用括号标出来。这些关联词不仅起到了连接上下文的作用,它们有时还藏着作者内心的态度和情感。试着读一读,你感受到作者对樟树怎样的情感?指名读第5自然段(要求读时突出关联词)。根据这些关联词试着背一背这段话。

  4、(看板书)小结:第4、5两个自然段,作者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介绍了樟树的特点。这两棵樟树不仅外形美丽,而且还有着非常难能可贵的特质,难怪宋庆龄会舍不得!

  四、人树建立联系,了解“借物喻人”

  1、同学们,天下有那么多的樟树,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樟树主人的资料,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2、出示樟树主人的照片,你想到哪些词形容她的样子?(温文尔雅、语笑嫣然、丽质天成、品貌端庄、高贵脱俗、明眸皓齿)出示资料,进一步了解。选择一组关联词赞一赞你从资料中了解到的宋庆龄。

  3、读到这里,你知道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了吗?(香气就是正气,勇敢抵制一切恶势力)

  周总理:国之瑰宝;

  美国记者安娜: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外表是一朵柔美的'花,内心却是一头力图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英雄探险家斯诺:她的坚强不屈、勇敢忠诚和她的精神,是活的中国最卓越的象征。

  5、你现在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了吗?(其实,这两棵树就是……,通过这两棵树,人们仿佛看到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总结:这篇文章作者表面上写樟树,实际上是借树来写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样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更加耐人回味,让我们读者印象深刻。

  7、让我拿起书,走进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走近19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宋庆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仿照第4、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喜爱的一种树的样子和可贵的特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在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时,看到了毛毛熊和发带,就想到了珍藏在家里的两张剪纸,从而感受到了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3、这节课让我们接着走进课文,去感悟童心的美好。

  二、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铅笔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给学生时间读书、交流)

  2、汇报交流

  预设一:第五自然段

  (1)你从哪个字或哪个词体会到“欢喜”?

  “竟”字感受到了什么? “高兴地欢呼”说明了什么?

  (2)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乎意料的惊喜之情。

  预设二:第六自然段

  (1)你觉得废墟掩埋了什么?(房屋、亲人,还有他们童年的'乐趣)

  (播放地震课件)大地震无情地摧毁了他们的家园,让他们失去了挚爱的亲人,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快乐,你能体会到灾区孩子们此时的心情吗?(孤独、恐惧、无助……)

  (2)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张剪纸给一个可怜孩子带来的是什么?

  所以丈夫动情地说,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你能动情地读一读丈夫说的这段话吗?

  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了8.0级特大地震,你曾向灾区的孩子赠送过什么吗?(你给灾区的孩子带来了快乐与安慰,你的心情怎么样?所以你和灾区的某个孩子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你们和文中的捐赠者一样,都拥有一颗善良而纯真的童心!

  只有孩子最懂得孩子,小小的礼物看来并不起眼,可带来的是却是两个心灵的碰撞,那就让我们在读中去体会这份真情,感悟这份快乐。(配乐)

  预设三:第九自然段

  (1)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2)作者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但是刚开始见到剪纸时,态度是这样吗?(第三自然段)

  (3)从哪儿还能看出作者被感动了?“贴在胸前”“无声地淌下泪来”(指导读第七自然段)

  相信此时被感动地不仅是作者,还有我们,伸出你的手,假如这两张剪纸就在你的手上,请你把它贴在胸前,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说:“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这两张剪纸的赠送者,多么希望童年时的一次赠送被人刻骨铭心地牢记着,越来越成为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大屏幕出示,齐读)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童心的可贵与美好,深深感动了作者,作者也希望自己给别的小朋友带过快乐和幸福。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大屏幕)

  小结:充满友爱的童心真是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啊!

  3、作者看到毛毛熊和发带,就想到了珍存在家里的两张剪纸,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1)你从哪儿看出它们的捐赠者都是孩子?一个“求”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个“求”字让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字呢?谁想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这个孩子拥有怎样的一颗童心呢?毛毛熊和发带又会给灾区的孩子带来什么?

  (2)所以当作者看到这毛毛熊和发带,就仿佛看到了什么?从文中找一找。(板书:友爱深情欢乐幸福)

  我们不知道这毛毛熊和发带会给灾区的哪个孩子带来欢乐和幸福,但我们相信这两个孩子的心会连在一起。板书:

  大屏幕:我不知道这毛毛熊和发带会使灾区的哪个孩子高兴得欢呼、流泪,也不知道又会引出一个怎样真实而动人的故事。我只知道,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真正的天堂”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欢乐与幸福,是充满童心、童趣的。

  三、思维拓展

  1、童心的世界里充满了童真童趣,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爱心卡片上。

  请同学们把爱心卡片贴在黑板上,(贴成心形,播放《感恩的心》)

  2、故事没有结束,感动还在继续,灾区的哪个孩子会收到毛毛熊和发带,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课下请同学们续写这个充满爱的故事。

  3、老师还要向同学们推荐一篇文章,是冯骥才先生的《大地震带给了我什么》,搜集不到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儿来借阅。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感“美妙”(3分钟)

  1、出示大自然图片,边出示老师边说: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树叶飘零,雨雪纷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以她特有的魅力展示着别样的风采。同学们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给你怎样的感受?

  是啊,这些声音真让人心灵澄净、心旷神怡。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2、板书课题。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写课题。指导“然”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预备读。

  二、整体感知,初识“美妙”

  1、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呢?(停顿,语调变快)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体会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7页,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看看这些词语你读得准吗?先自己读一读,再同桌之间互相读读。(点击PPT,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读。互读。演奏汇聚温柔雄壮(点一生读生字词,读出味道)。

  师评价:真了不起!平翘舌读得真好!而且读出了温柔与雄壮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读一遍,演奏,预备,读!

  这篇课文里的四字词语不少呢,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出示PPT)

  呢喃、细语、敲敲打打、汹涌澎湃、波澜壮阔

  注意“呢”是多音字!同学们读得真准确!我们再齐读一遍。

  3、初读了课文,你听到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风、水、动物)

  板书

  是啊!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示: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指名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品味“美妙”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划出你觉得美妙的句子。

  2、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手风琴音乐家)他怎样演奏的?(翻动)我仿佛看到森林里各种各样的树叶,有硬的、软的、大的、小的厚的、薄的等,风翻动时声音都不一样。相同的树叶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风翻动他声音也是不同的。追问:文中用了多少个不一样?你能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吗?教师点拨:正像风琴演奏家演奏各种不同风格或同一种风格但完全不一样的曲子。想象其动态。演奏什么音乐呢?

  3、“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预设:我喜欢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我从拂字读出了风的力量很小,就像抚摸了一下,还从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温柔等词想象出声音的轻柔美。

  试读,指名点评朗读。

  我觉得这些词要读的很轻很慢,才能体现风声的温柔。试读。

  我从呢喃细语似乎看到我和妈妈在说悄悄话,妈妈温柔地抚摸着我。指导表情朗读。

  是啊,微风拂过时是妈妈在耳旁亲切的呼唤,像妈妈温柔而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那狂风声音呢?一样的吗?谁来读读写狂风的句子。你为什么这样读?我从吹字看出力量大了些,激动看出很有激情,雄壮、力量、威力都让人感觉到力量之大,狂风的雄壮。你试着读读。评价,再读。前半句如妈妈的温柔、后半句如爸爸的威严、

  谁能读处这种变化。老师也想读一读。教师范读。男女生配合读:女同学是温柔的微风,男同学是雄壮的狂风,教师适时用手势画出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仿说:当,当

  4、回顾总结结构。

  这个自然段先写谁发出声音?再写怎样发出声音?最后写发出怎样的声音?写得极有顺序。按照这种顺序咱们试着背背。

  小结:风之曲出自名家之手,不仅让我们欣赏了舒缓的小夜曲、也欣赏了雄壮的交响乐,我们感受到微风狂风的不同与美妙。

  四、按此结构自学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批划。

  1、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在玩什么?(板书:打击乐器)谁来把省略号补充完整?(声音的.延续或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声音)引导学生说出雨滴会落在哪儿,发出怎样的声音。(劈劈啪啪,淅淅沥沥,叮咚叮咚,叮当叮当等)

  (3)这么热闹的音乐会,谁能读出来?

  2、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干什么呢?(会唱歌)想听水的歌唱吗?

  播放水的声音,学生说说自己自己听到的声音。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1)出示句子: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体会水声的变化,水流量的变化,理解“汇聚”“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指导朗读。

  (3)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同学读小溪的句子,1、2组同学读河流的句子,1、2、3组读大海的句子,最后一句话老师读。

  3、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听到风演奏的手风琴,水玩的打击乐,动物们是歌手,(板书:歌手)他们也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请同学快速默读,谁来说说动物的声音怎样美妙?

  指名两位同学读。

  总结: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可谓天籁之音,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

  五、听写生字,指导书写,背诵课文。

  我们再来回顾这可的词语,听写几个。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听写词语,指导字形。

  温柔敲打雄壮汹涌澎湃波澜壮阔

  六、总结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你一定是幸福的。

  音乐会欣赏就要结束了!回想这场音乐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呢?(美妙、欢快、和谐)是啊,大自然因为和谐生生不息,我们学校也因五行平衡和谐发展,成为光谷一张亮丽的教育名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一、教材简说

  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课时准备: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谜底是什么?(影子)

  2、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学习《9.影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yǐnɡ后鼻音,zi轻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读课文之前,请大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①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②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拼拼音,也可以问问同学。(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创设情景,进行摘苹果游戏,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①播放课件: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看,它们来了,你会读吗?(个别读,教师指导:“前、跟”是前鼻音,“影、常、朋”是后鼻音,“常、着”是翘舌音,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下面我们来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快。(开2人火车)

  师:看,生字宝宝的拼音走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同桌互相听读,个别读) ②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宝宝可高兴啦,坐在一个个红苹果里面,你们想把它摘下来吗?课件出示游戏“摘果子”:将生字贴在果树上,学生摘下自己认识的“果子”。(一个学生读一个生字,其他学生跟读。)

  (三)学习课文,借助图画,理解课文。

  师: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课文共有几个小节?(学生轻声读课文)

  1、课文有几个小节?(2个小节)哪一节是写第一幅图(第一节),哪一节是写第二幅图(第二节)。

  2、学习第1节。

  (1)谁喜欢读第一节。 (个别读)

  (2)指示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有什么发现:(个别说)

  教师引导观察:小朋友向着什么走?(太阳),小朋友面向太阳,太阳就在他的前面。那他的影子在哪儿呢?(指着图,影子在后面。)

  (3)什么时候影子在前呢?(老师课件演示:太阳在后面,影子在前面。)

  (4)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

  (5)为什么说影子就像小黑狗?(学生:影子和小黑狗一样是黑色的。)

  提问家里养狗的黄元丰:你家的小狗和你好吗?(好)你去玩,小狗会怎样?(跟着我) (对啊,影子就像小黑狗,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影子会跟着你,你到哪儿,它也到哪儿。)

  (6)大家觉得影子有趣吗?谁来读读第一节。(个别读)

  喜欢影子的同学起来读,要读出喜欢影子的语气。(部分学生读)

  (7)看插图,试背第一节。

  3、学习第2节。

  (1)谁来读课文第2节? (个别读)

  (2)请学生举起左手,认清“左”的方向,举起右手,认清“右”的方向。

  (3)指示学生观察插图二,说说有什么发现:(个别说)

  教师引导观察:图上小朋友的影子在左还是在右呢?(在右手边,影子在右。那太阳在哪一边?(左边)。

  (4)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呢?(老师课件演示:太阳在右边,影子在左边。)

  (5)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伸手做动作。

  (6)为什么说影子是个好朋友?(每个人都有影子,你走到哪儿,它就陪到哪儿。)

  (7)谁愿意和影子交朋友?请你读读第二节。(个别读)

  (8)学生看着插图,边演边试背课文。

  (四)熟读成诵。

  1、三小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读准字音,课文读通顺。评出优胜小组。

  2、教师:影子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影子这么可爱,大家想把课文背下来吗?

  3、谁来把课文背给大家听?(个别学生展示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时小结。

  影子像是调皮的小黑狗,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哪里,真是“形影不离”。课后请同学们:

  1、背诵课文。

  2、在阳光下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

  五、板书设计

  前--后小黑狗

  左--右好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0-2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23

小学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白鹅》的教学设计02-26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03-2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5-09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