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8 18:02: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精华)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精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这篇文章,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教学时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预设各个环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特别关注孩子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力争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标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提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让学生亲历“朗读——理解——想象——感悟”的学习过程,学习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他那支充满灵性的笔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乡下人家》——齐读课题。

  二、依据预习交流感受

  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交流,如: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宁静和谐等。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齐读本文最后一句话。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三、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1、指名读课文,作者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抓住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找一找,试着给这些风景画取一个漂亮、顺口的名字。(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齐读,多么漂亮多么漂亮的名称啊,我们继续走进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画,来感受田园诗情。

  2、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边在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边读。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3、小组交流,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4、全班交流:(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第一段(屋前搭瓜架)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2、

  师:在这里哪些景物装饰了这农家小屋呢?是呀,就是这些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给小屋带来了别样的风味。显然比那威严的石狮子和庄严的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作者拿石狮子和大旗杆这种景色跟乡下人家屋前搭的瓜架,作对比,强烈地表现了自己对屋前搭瓜架的喜爱之情。来,我们再来读这个句子。(齐读)

  师:所以说屋前搭瓜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我们齐读这个句子吧。

  【设计意图】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的景物放在不同之处才和谐,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景,在比较中享受乡村生活。

  第二段(门前种鲜花)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显出……(“朴素”和“华丽”相对,这岂不是互相矛盾吗?)

  师:你能用四个字的词语来形容这的美景吗?

  师:就请你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个句子吧。(齐读“有些人家,……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句子,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让学生反复品味,再出示开放的百花图,引导学生去品味,品出朴素,品出华丽,品出花仙子的静态之美。引领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屋后冒春笋)(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探(拟人化的手法感到长势迅速,显得生动、自然,而又充满生机)

  师:对啊,作者把小竹笋写活了,把它当作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表达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带着对小竹笋的喜爱之情来读这个句子。

  (请一名学生戴上头饰到讲台前做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小竹笋藏在土地里了,请你们用喜爱之情把它叫出来吧,再读这个句子。(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齐读)

  师问表演的学生:你刚刚表演得很好,老师想问问你,你是怎样做好这个动作的?

  生:偷偷地,一点一点地把头伸出来。

  师:你们就是这可爱的小竹笋呀,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春天来了,小竹笋,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呀?(指名说)那就请你来当这可爱的小竹笋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小竹笋,你又探出来头想干什么呀?你的好奇心好强喔,那请你也来读读吧!(指名读)

  第三、四段(门前屋后养鸡鸭)(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师:那只大雄鸡,他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想干什么呀?

  师:那请你加上动作来读一读好吗?

  师:咱们男女来个比赛,读出雄鸡的神气。(男女生读)

  师:是呀,鸡妈妈率领着小鸡在觅食,雄鸡又保护着它们,多幸福的一家啊!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幸福的一家,读读这一段吧。(齐读)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诗意生活、诗意教学”。在语文课堂上能让孩子自由对话,能听到孩子充满个性的朗读,并且乐此不疲。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加动作表演,赏读课文,读出悠闲,读出声色,读出快乐,读出人与景,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

  过渡:乡下到处是独特、迷人的景色,同学们,还有哪个句子是你喜欢的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原文】

  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鹭鸶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鹭鸶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鹭鸶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鹭鸶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鹭鸶不会唱歌。但是鹭鸶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前言】

  《鹭鸶》一课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孩子应学会这样的“发现”:发现食物的特点、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心灵的感动、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发现情趣,发现细节、发现学习的快乐、发现人生的目标、发现努力的方向。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

  5、了解作者开头和结,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动物世界是一个奇妙世界,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了解吗?

  2、我们家一同走进动物世界,阅读郭沫若的《鹭鸶》,感受鹭鸶的奇妙吧

  3、板书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关于生字,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2)多音字辨析。

  (3)理解词义精巧、悠然、铿锵

  (4)关于内容

  课文描写了鹭鸶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3):概括写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4--8):具体描写了鹭鸶的美丽色彩和优雅的姿态。

  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赞美鹭鸶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读、质疑问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板书课题,指名读,强调“泊”字读音。前不久我们学过一首诗,诗题中也有这个“泊”字,是哪首?(泊船瓜州)“泊”是什么意思?谁能完整说说诗题的意思?是谁夜晚把船停靠在枫桥边呢?简介张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读这首诗,多读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表扬读得字正腔圆的学生)

  3、谁还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和节奏?指名读。(表扬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的学生)

  4、范读指导:我读前四个字,你们接后三个字,再反过来读。

  5、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味道,还要读出自己的感觉。读了几遍,你能感觉到张继当时的心情怎样吗?(愁苦、孤独、寂寞……)

  三、精读理解:

  1、再仔细找找,是诗中哪个词带给你这样的感受?(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因愁思不断而无法入眠的时候吗?诗人张继又是因何而愁眠呢?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读这个词。

  2、正是因为“愁眠”,才有了这首诗。诗人在“愁眠”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分别用——和~~划出。学生自读自划。

  作者孤单出行,一夜难眠,在不眠中他看到了什么?(板书: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

  3、诗人最先写到的是“月落”,古往今来,写月亮的诗句数不胜数,看你们能说多少?这些诗句大都以月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张继也不例外,但有一点不同,人家都写“月升”,而张继写的是“月落”,“月落”是什么时间?上弦月升起得早,此时残月西沉,天将破晓。天地之间一片幽暗,在朦胧之中,诗人在江边又看到了什么?(江枫、渔火)

  4、想象一下江枫什么样?渔火什么样?

  5、还看到什么?(霜满天)霜一般在哪?(地上)“疑是地上霜”嘛!霜是指由于气温低,水露凝结在地表上的小冰晶。可张继为什么会看到“霜满天”?(秋天夜晚的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再加上情绪低落,让他感到寒满天,冷满天。)

  6、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此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吗?学生自由描述。

  7、指导读前两句诗。

  8、不眠之中又听到了什么?(乌啼、钟声)乌啼好听吗?可能会让人感到更加悲凄。而有一种声音悠远回荡,仿佛在安抚着张继那颗孤独的心?(钟声)在哪里?(寒山寺)学生简介寒山寺。什么时候?(夜半,就是半夜)夜半怎么会有钟声?你听!(播放录音)钟声传来了,一声又一声,一下又一下,敲打着张继的无眠,传到那客船上。指导读后两句诗,声音越来越轻。那种声音好像在对张继说——学生自由想象安慰张继的语句。

  9、小结:月落、江枫、渔火、霜天是景,乌啼、钟声也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一个词——(愁眠),都伴随着——(愁眠),都笼罩着——(愁眠),用诗中的说法就叫——“对愁眠”,“对”在字典中有6种解释,出示选择题,学生选择正确解释。

  10、让我们伴着这份“愁眠”再读读这首诗吧!

  四、再读升华:

  1、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背井离乡的张继,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希望谁来陪伴他?(父母、妻子、朋友……)。

  漫漫长夜,没有父母妻子的嘘寒问暖,有的只是——“月落……”

  没有亲朋好友的关心问候,有的只是——“姑苏……”

  这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愁使他情动而辞发,《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

  2、(配乐)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整个秋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寂静的秋夜。此情此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情不自禁地轻吟——再读全诗。

  五、总结全诗:

  今天,我们学了这首诗,一定会在你心中留下丝丝痕迹。如果你有机会去苏州,一定会去看看那座桥——枫桥;在枫桥上,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继;想起张继,你一定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试背古诗。

  从此,我们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我们相隔千年;从此,我们对寒山寺、枫桥都不再陌生,尽管我们相隔千里。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六、课后作业:

  1、熟背古诗。

  2、拓展阅读:陆游《宿枫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文章的叙述方法(“总-分-总”);

  (3)领悟作者抓住主要特点,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意境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方法。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本课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反复朗读,达到入情入境、情景交融。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详)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景佳作《桂林山水》。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座美丽的城市。从古至今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写下很多诗文赞美它,如唐代诗人杜甫就曾留下“风景宜人处:‘独桂林’”,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曾有“桂林之奇,天下第一”的诗句。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进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整体感知,入情入境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人们都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给你的总体印象的句子。)

  预设: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了解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即为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也就是说桂林山水的风景被称为天下第一。

  3.想一想,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预设:总起。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的缘由。

  过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么我们就要赶紧跟上作者陈淼的步伐“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吧!(指导朗读,要读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的之情以及心情尤为迫切的语气。)

  (二)精读第2自然段

  1、出示文字: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入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多媒体同时展示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想一想: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来游览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作者并不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入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却不及漓江水,与大海相比,突出了漓江的静,与西湖相比,突出了漓江的清与绿,体现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

  2、那么漓江的水到底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请学生概括地说特点。(板书:静、清、绿)

  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指导朗读:“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这段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突出了水的静。

  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三、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欣赏完漓江的水,我们再来游览桂林的山。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漓江水的方式自学桂林的山。(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桂林山的图片,大家可以结合图片和课文中的描写,或独自思考或小组讨论。来学习和感受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美。)

  2、出示文字: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请学生概括地说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1)“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

  (2)“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3)“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3、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过渡:游览过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四、感悟第4自然段

  1、出示文字: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桂林到阳朔一带,沿途都是青山绿水,风景宜人,美不胜收,说桂林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可谓十分贴切)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这一句道出了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2、感受桂林山水相依,风景宜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五、总结全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竟如此之美!同学们,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回味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六、知识拓展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素有“金周至”之美誉,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同学们可以仿照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写家乡的山水之美吧!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漓江水:静、清、绿

  甲天下——————画中游

  ↓--桂林山:奇、秀、险--↓

  (总)-(分)-(总)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这篇文章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读来趣味盎然,令人向往,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管是桂林的山还是桂林的水,我都不想丢弃,所以内容较多,由于时间限制,每个部分讲解的不够仔细,还需要继续精简。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在精读了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效果良好。

  如果时间允许可适当增加检测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3、揣摩、学习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学习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交流趣事,畅童年

  1、在我们的童年中,总有最美的回忆藏在其中,你小时候曾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

  (学生交流)

  2、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都会引起我们对童年时光的回忆,然而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有关童年的记忆也不同。(出示作者林海音的照片)台湾作家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的城南度过的。成年后她将老北京城南的人和事写进一本书,那就是――《城南旧事》(出示《城南旧事》图片)。翻开书,我们继续学习这本书的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悟童年

  (一)解题

  1、(生齐读课题)

  这篇文章的题目用“间隔号”将三个意象分隔开,给人一种意境美、画面感,你能想象画面读出美感吗?

  (生齐读课题)

  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冬阳下,骆驼队走过来,一个孩子在痴痴地看着……)

  2、这正是林海音的童年记忆,正如课文的最后说的“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究竟有怎样的童年往事重临于作者的心头呢?

  (生默读课文)

  师生总结: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问驼踪

  (二)研读

  读着作者的童年趣事,我们总会不禁笑出来,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它们写生动的呢?

  1、初始骆驼学咀嚼

  (生读)

  品词析句,边读边画

  骆驼咀嚼什么样子?你是通过什么找到这个语句的?

  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预设:冒号)冒号在总说性话语的后面,引起下文的分说。

  品词: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骆驼咀嚼的样子?

  (预设:丑、长、安静、咀嚼、磨来磨去、冒、沾)

  析句:哪些句子是对骆驼的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

  (预设:动态――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静态――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学生体会:动静结合,作者之所以把骆驼咀嚼写得这么细致,是因为他观察的细致;之所以细致的观察,是因为她对骆驼咀嚼感到好奇。

  读好奇

  ①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②想象画面,想象你就是小海音,想象你就站在骆驼的面前,想象你正好奇地看骆驼咀嚼的样子。

  学生体会:童趣、看呆了、看入神。

  读入神

  ①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

  ②想象画面,想象你就是小海音,想象你就站在骆驼的面前,想象你正看骆驼咀嚼的样子,你看呆了……

  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看来,善于观察和细致的描写是写好文章的法宝,我们应该在习作中多加运用。这么好的语言,我们试着积累下来:

  背诵语段。

  2、了解骆驼谈驼铃

  文章里的孩子又听到了什么呢?他和爸爸关于驼铃的看法,好像还不一样呢!找出来对比读读。

  (教师、男女生配合读)

  出示:爸爸的看法、我的看法相关语段。

  (1)骆驼的品性

  文中说“长途寂寞的旅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读。预设:他们软软的脚掌……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读出寂寞,感受寂寞。体会耐不住寂寞的是拉骆驼的人,耐得住寂寞的是骆驼。引出老师教给我的话:“要学骆驼,沉得住气。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老师也希望你们学习骆驼沉得住气、脚踏实地的品质。慢慢地学,总会学会的。

  (2)谈驼铃

  文中多处写到驼铃,浏览文章,找出来,我们也一起谈谈驼铃。

  出示:

  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①读出节奏感,体会情趣。

  ②读出清脆,体会轻松的步伐。

  ③读出缓缓悦耳,体会记忆里的梦驼铃。

  3、关心骆驼剪驼毛

  “我”为什么会冒出“剪驼毛”的想法呢?

  出示:“冬天快过完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体会:小海音从人想到骆驼;从人脱掉棉袄想到骆驼也该脱掉旧驼绒袍子了。在小作者眼中骆驼就是人,甚至是她的好伙伴一样对它关心。

  读剪驼毛、体会关心。

  4、思念骆驼问驼踪

  夏天来了,“我”遍看不到骆驼的踪迹,不禁问妈妈

  (师生共同读)

  出示语段

  (1)体会思念之情

  妈妈问“谁?”,实为英子问地突然,无时无刻想着骆驼、思念骆驼。

  (2)体会“总是问”

  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她的小脑袋里还可能有哪些问号?

  (生从文中标注或展开想象提问)

  在《城南旧事》这本书里,也不只一处写了英子“总是问、总是问”。教师摘录书中段落朗读:

  “爸,什么叫做贼!”

  “贼?”爸爸奇怪地望着我。

  “偷人东西的就叫贼。”

  “贼是什么样子?”

  “人的样子呀!一个鼻子俩眼睛。”妈回答着,她也奇怪地望着我:“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随便问问!”

  我说着拿了小板凳来放在妈妈的脚下,还没坐下来呢,李伯伯也进来了,于是妈妈就赶我:“去,屋里跟小妹妹玩去,不要在这里打岔。”

  我忍不住又问妈妈:“妈,贼偷了东西,他放在哪里去呢?”

  “把那些东西卖给专收贼赃的人。”

  “收贼赃的人什么样儿?”

  “人都一个样,谁脑门子上也没刻着哪个是贼,哪个又不是。”

  “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纳闷儿一件事。

  “你不明白的事多着呢!上学去吧,我的傻丫头!”

  三、入情入境,恋童年

  配乐诵读,读中感悟

  然而林海音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早已不是这个4、5岁的小姑娘,而是一个历尽世事的中年人。

  (教师引读)

  那么,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还会做吗?因为:

  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擦掉板书“学咀嚼”)

  童年时“我”幼稚的想法也不会再有了……因为:

  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擦掉板书“剪驼毛、谈驼铃”)

  “我”那满脑子的问号现在也不会再问了……因为:

  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擦掉板书“问驼踪”)

  童年多美好啊!我真希望她可以像季节一样可以轮回;真希望她能像骆驼队一样可以去了再来!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板书:童年一去不还)

  我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还有……

  (齐读15自然段。)

  再回想起过去的人物、事物、景物,心中难免会掠过一抹淡淡的感伤,如一缕薄雾、一缕轻烟流动在这字里行间,感受这字里行间的感伤、愁绪吧。

  (齐读16自然段)

  (预设:生交流体会,读出自己的个性体验。)

  (板书:眷恋永留心间)

  四、读写结合,话童年

  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悄然过去,让心灵的童年用存下来!学了这篇文章,一定有更多的同学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片段,让我们也学习林海音记录童年,沉得住气,脚踏实地,把握时光,让每一天都色彩斑斓,让她成为明天更美好的回忆!

  五、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童眷

  年初识学咀嚼恋

  一了解谈驼铃永

  去关爱剪驼毛留

  不思念问驼踪心

  还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读iuü三个单韵母的四声,要求准确熟练地读带调韵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iuü的音、形,能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声。

  教学难点

  i在标调时头上去点,ü在标调时头上有点。

  教学准备

  1.本课的教学挂图

  2.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新的字母iuü。(教师在黑板上板书iuü,并用清晰、洪亮的声调读出字母的音。)

  一、学习字母

  (一)出示图1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衣的音学习i)

  讲:衣服的“衣”的发音与字母i相同。发音时,把嘴轻轻地张开一点,嘴唇不圆。

  教师范读i

  学生学读i

  (教师注意要多叫几位学生单独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i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学生应答出,衣服中间的一条花边和边顶上的一枚扣子,形状与i相似。)

  教儿歌:一竖占中格,一点在上边。

  (三)指导书写

  讲:i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小竖要占满格,然后在竖的头上离开二线的地方写小点。

  (书写时要注意,圆点不要点得又大又黑否则作业显得又脏又乱。)

  二、学习字母u

  (一)出示图2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乌鸦的“乌”,学习u)讲:乌鸦的“乌”的发音与字母u相同,发音时把嘴唇收成圆形,使中间留一个小孔。

  教师范读u

  学生学读u

  (齐读,个人读,分行读等)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u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学生应答出,图上乌鸦的窝的样子与u相似。)讲:从字形上看u有些像喝水的杯子。

  教儿歌:u像一个茶杯子。

  (三)指导书写

  讲:u的笔顺是先写“”,再写“”,要写在中格。课中休息:方法同第一课。

  三、学习字母ü

  (一)出示图3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鱼的音学习ü)

  讲:把鱼的音平读就是ü。发音时,口腔近似闭拢,双唇撮成一个小圆孔。

  教师范读ü。

  学生学读ü。

  (有时学生读不准音,可以先发i的音再把嘴唇拢圆就可发出ü的音。)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ü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学生应答出,鱼嘴与上面吐的两个泡泡合起来很像ü。)

  教儿歌:ü像小鱼吹泡子。

  (三)指导书写

  讲:ü占中格和上格,先写u,再写头上的两点。(写ü的两点时,要把两点的位置略微向中间靠拢一点,这样写出的字母好看。)

  四、巩固练习

  1.看黑板读字母

  2.看拼音卡片读字母

  (注意把六个单韵母穿插练习)

  3.练习写字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学会了iuü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还要学会它的四声。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大家先来复习一下a o e的四声。

  一、复习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1.有序地读四声。

  2.无序地读四声,特别注意二声的读法。

  二、学习iuü的四声

  板书: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ǜ

  讲:i在标调的时候要去掉头上的小点。

  ü在标调的时候不能去掉点,因为ü去掉点就和u一样,所以不能去点。

  练习读:

  1.按顺序读iuü的四声。

  2.给合日常生活的一些音和字进行练习。

  衣服的“衣”(yī) 阿姨的“姨”(yí)

  椅子的“椅”(yǐ) 容易的“易”(yì)

  乌鸦的“乌”(wū) 姓吴的“吴”(wú)

  五个的“五”(wǔ) 耽误的“误”(wù)

  小鱼的“鱼”(yǘ) 下雨的“雨”(yǚ)

  3.打乱顺序读四声。

  4.加进aoe的四声进行练习。

  5.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课中休息:

  把拼音卡片发到同学们手里。

  1.拿一声卡片的同学起立,分别读手中的卡片。

  2.拿二声卡片的起立,方法同上,以此类推。

  3.拿a卡片的起立按顺序读卡片。其它卡片同a。

  三、指导iuü四声的写法

  注意:当字母的书写需占一、二格时,不要把上格占的顶了一线。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声调。学会yi、wu、yu三个整体认读.

  3.学会使用四线格。

  重点

  教会学生读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

  难点

  学会iuü的四声,读好二、三声。

  前置性自学提纲

  1、预习课文,观察课本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发挥想象力,课本上的三个韵母分别像什么?

  3、按笔顺学习i、u、ü的写法,并制作卡片。

  4、用毛线头动手摆一摆i、u、ü的形状。

  5、你认识哪些字是读yi wu yu的音?如果不知道请你在课外书上找一找,试着认识几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复习单韵母a、o、e

  出示卡片,齐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汉语拼音第2课

  二、小组合作学习i、u、ü的读音及四声

  1、师指导合作:

  (1)分工: i、u、ü的读音及四声分别由三个学生承担,第四个学生说说这三个字母像什么。

  组内谁不会读、说,你们互相教一教,看看谁是小组里的小老师。

  (2)组内轮着说,不能插话,不能东张西望,要认真听,守纪律。

  2、师参与到一个小组示范怎么合作。

  3、学生组内合作

  4、全班展示,师评价、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用线摆摆字母

  2、找朋友:师问XXX在哪里?生边从卡里找到它,举起并说XXX在这里。

  3、复习iuü的四声

  开火车、抽读、齐读。

  四、作业

  把今天的学习进步告诉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i、u、ü

  第二课时

  前置性自学提纲

  1、预习三个单韵母,回忆应该怎么读?

  2、试着写写他们

  3、试着读一读四个不同的声调

  4、做iuü的四声卡片。

  一、复习导入

  齐读iuü的卡片,指读iuü的四声。

  二、小组合作学习iuü的笔顺,教师指导

  1、合作内容:它们占格 书空笔顺

  2、师范写,让学生再练习三遍i、u、ü

  3、评价展示优秀作业

  三、学习yi、wu、yu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指读,抽读、用四声分别组词。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的第二课,掌握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形及书写。

  五、布置作业

  1.将iuü的四声在家庭作业本书写一遍

  2.朗读课后短文

  板书设计

  i、u、ü

  yi wu yu (衣服 阿姨 依靠 容易 乌黑 乌云 乌鸦 小鱼 下雨 预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思想】

  发挥主体意识,尊重个性特征,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奇异的激光》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性文章,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用平实准确的语言,从特点和用途两个方面,介绍了激光是“奇异”的光。

  【学情分析】

  激光这种高新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是它却在军事、医学、农业乃至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并且有着特殊的贡献,所以,应该让学生对激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在第九册教材中已经初步体会了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也初步学习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其说明方法,感悟这样写好处的同时,认识激光、了解激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激光的特点和用途。

  3、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够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4、了解作者运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激光的信息资料。

  3、通过找具体句例,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用语的平实。

  4、通过探究,了解课文的结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服务人类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激光的用途,理解激光是“奇异”的光。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激光的音像资料。

  学生:搜集激光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探究激光的5个特点和所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第二种方案)20190417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激光的用途,探究作者是怎么介绍激光的用途,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及其好处,通过阅读探究,感受激光的奇异。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揭示学习内容

  教师衔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奇异的激光》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知道了激光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主要去探究作者是通过哪些说明方法(板书:说明方法)来介绍激光的用途(板书:用途),并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感受激光的奇异。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整体入手,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意在明确课时特点,明确学习目标,自然、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重点引导,明确学习方法

  (一)整体入手,探究用途部分的“小标题”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激光用途的?

  (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大的书)(学生浏览后回答,教师板书)

  2、你怎么能如此神速地找出激光的三大用途?(列了小标题)

  请孩子们想想,这样列小标题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一下并举手示意老师)

  (教师小结:对,小标题让我们很快就知道了课文要写的内容,一目了然,我们以后写文章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简单、明了)

  3、观察小标题,引导探究:你发现三个小标题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快速观察、思考后回答)

  预设(1)——都加了引号

  为什么把刀、尺、书引起来?(教师可以出示真的刀、尺、书,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并让学生了解把什么比作什么(这里是把激光比作刀,比作尺,比作书)(板书:打比方),

  学生感受、体会: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法,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激光的三大用途。(教师适时点拨:这也是写说明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请孩子们在相应的旁边批注上“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

  预设(2)——都有“最”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用红粉笔圈出“最”,(边圈边问),你认为怎么才能称为“最”?(学生探究,发表意见,学生回答得上与不上,教师都结合学生实际引导:你能说你是班上个儿最高的同学?你能说你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吗?你能说你是班上字写得最好的孩子吗?为什么能说?或为什么不能说?(因为没有比较)(因为我们比较过)对,“最”是在比较过后得出的在所比事物中没有超过它的,排为第一的,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最”字准确、精当地告诉我们激光真奇异)(板书:作比较,用语准),请在“最”字旁快快批注下你们的这个发现。

  教师评价语:孩子们你们真是火眼金睛,这么快这么准就找出了作者藏在小标题中的秘密,太会发现了,请把掌声送给会探究、会发现的你们。

  (二)抓住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写出激光的这一用途,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衔接语:那我们就继续抓住小标题,抓住最奇异的用途,继续用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探究、去发现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介绍激光的用途,让我们感受到激光的奇异!

  三个用途,你们“最”想了解哪个用途?为什么?

  (学生快速选择后迅速举手,教师抽2-3人简答后问全班同学,还有哪些孩子最喜欢这部分,请用你们洪亮的声音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此举的目的既是尊重学生,选择引导探究的方向,又是对“最”字的最好诠释,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教师衔接语:这么多孩子迫切地想了解“最快的刀”。那我们就去一起去探究,一起去发现(点ppt出示这部分内容),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

  请孩子们轻声读一读,用笔找一找,找到能让你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的那个句子,在旁边写上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主探究,时间1-2分钟)

  班级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语句进行引导,了解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学生先说找到的句子,然后再陈述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效果)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1:

  激光是最快的刀,“快”是指它锋利、灵敏、速度快。那些极硬、极脆、熔点极高的材料遇上它,立刻迎刃而解。

  你读出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打比方,用语准)

  (教师引读:激光是最快的'刀,问——快到什么程度?

  (学生自然跟读——那些极硬、极脆、熔点极高的材料遇上它,立刻迎刃而解。)

  学生读后抓“迎刃而解”,追问:什么是迎刃而解?你平时遇到什么问题就能一下子解决?课文说的是什么一下子就解决了呢?让学生体会用词的精准,感受激光的奇异)

  你们理解真到位,女生能读出这种“快”吗?(教师评价:不错),男生能读出这种“快”吗?(很好)全班齐读(太棒了)

  教师评价过渡:老师从你们的读中感受到了激光的“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有节奏地体会出激光的快)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2:

  你还从那个句子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具体介绍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的?

  如果用凸透镜将阳光聚成小的一点,可以点着火柴或纸,但这样的温度只能使铁板的温度稍微升高一点儿。如果我们用适当的凸透镜聚焦激光,产生的热量可以切割几毫米厚的钢板。只见钢花四溅,在咝咝声中,钢板一分为二,切缝又细又直,钢板一点也没变形。

  你读出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教师追问:用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用凸透镜聚焦阳光的温度与聚焦激光的温度进行比较)

  教师继续追问:这样作比较有什么好处?(让我们直观、清楚地知道聚焦激光的温度很高,形象地写出激光的奇异)

  教师过渡语:作比较既然有这等好处,我们不妨也来体验一下作比较的好处:

  点击PPT:

  (1)如果我们用凸透镜聚焦激光,产生的热量可以切割几毫米厚的钢板。

  (2)如果我们用适当的凸透镜聚焦激光,产生的热量可以切割几毫米厚的钢板。

  快速默读这两句话,“火眼金睛”有什么发现?

  (多了“适当”)

  请孩子们来做个小小的探究家:

  1、为什么作者非要用上“适当”,可不可以建议作者省掉这两个字?

  2、如果不能省掉,可不可以用上其他的词来代替?

  (同桌展开讨论,然后让学生班级展示探究的成果)

  (设计意图:体现引探思想:从学生的去词、换词中引导学生探究“适当”在这里的准确性,感悟作者用语的缜密,严谨。)

  教师小结:这部分作者通过运用作比较的方法,用精准的语言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师点生读)——激光是最快的刀。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3:

  你还从那个句子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具体介绍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让我们感受到激光的奇异!

  给钻石打孔。(或钻石是世上最坚硬的东西,想在钻石上打个眼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用激光来钻眼就方便多了。只见闪光灯一闪,比钢还硬的钻石上的小孔就打成了。)

  你的火眼金睛发现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板书:举例子)这样举例有什么好处?(让我们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激光的用途,了解激光确实是一把最快的刀。)

  (教师随机一边点击图片,一边小结:你们看,给钻石打孔,让最坚硬的钻石成为最美的装饰品。这就是激光在工业上的神奇应用。)。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4:

  4、医生用激光刀做手术,病人可以减少流血,减轻疼痛,还能防止感染。现在激光刀已经大量用于切除肿瘤和赘物。

  你还从那个句子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具体介绍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让我们感受到激光的奇异!

  你读出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板书:举例子)这样举例有什么好处?(让我们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激光的用途,了解激光确实是一把最快的刀。)

  教师随机一边点击图片,一边小结:激光可以帮助医生救死扶伤,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这是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整体回归,形成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另外两个用途,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感受其好处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火眼金睛真会发现!我们刚才围绕小标题,通过读读课文内容,找找重点句子,写写批注感受,一起探究、发现了作者运用(手指黑板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这些说明方法给我们写出了(指黑板的板书,学生齐读)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

  三、自主合作,实践操作

  教师过渡语:那作者又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准的尺和一本最大的书呢?请孩子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选择两个用途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途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有意识总结学习方法,尊重学生意愿,明确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目标,再次感受“最”是在比较中得出的第一,体会用词的精当、准确)

  (一)合作探究,用“法”实践

  教师语:你们可以像平时一样,可以一个人自主学习,也可以和同桌,甚至可以下位,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探究,请注意老师的温馨提示:

  (PPT出示)

  1、火眼金睛去发现

  请围绕小标题,读读课文内容,找找重点句子,写写批注感受,去探究、发现作者是通过哪些说明方法来向我们写清“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的。

  2、开动脑筋去思考

  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

  (学生读书、勾画、批注)(3-5分钟)

  (设计意图:明确探究的途径与方式,尊重学生意愿,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训练学生学习能力)

  (二)汇报交流,实际应用

  1、环节设计意图:

  班级交流汇报,师相机点拨并出示相关的图片,共同分享学生的探究成果

  (特别说明:学生汇报时,围绕温馨提示的两点来进行。教师的语言可以形象生动些:

  下面让我们进入“火眼金睛去发现”的环节,首先要告诉探究的是哪个用途?是和哪个同学一起探究的,探究的发现(说找到的句子,再说发现的说明书方法,再陈述这样写的好处。

  让我们进入“开动脑筋去思考”这个环节,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

  学生交流中,可以请他的同伴补充,说说如果让他来写“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孩子会怎么向大家清楚、直观、形象地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从中感受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奇妙效果,感受激光的奇异之处

  2、交流情况预设

  下面就根据老师的温馨提示开始学习吧!

  1、预设——最准的尺

  (生用展台交流)

  下面让我们进入“火眼金睛去发现”的环节,首先要告诉探究的是哪个用途?是和哪个同学一起探究的,探究的发现(说找到的句子,再说发现的说明书方法,再陈述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评价:你真是一个会发现的好孩子!(列数字)

  让我们进入“开动脑筋去思考”这个环节,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

  学生交流中,可以请他的同伴补充,说说如果让他来写“最准的尺”,孩子会怎么向大家清楚、直观、形象地介绍“最准的尺”?

  假设1:如果学生能自己陈述,适度夸夸学生:孩子们,你们注意到没有,他也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他真会运用,真会学习。把祝贺的掌声送给他!

  假设2:学生如果认为作者写得最好,就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奇妙效果,感受激光的奇异之处。

  教师总结(点击两段文字):

  预设1:孩子们不仅探究出作者通过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精当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激光是最准的尺,更可贵的是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说明,让我们感受到了(ppt点)——激光是最准的尺!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真会探究!

  预设2:看来我们已经找不到比作者更好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了激光这一用途了,是这样吗?孩子们。(是)但是我们同样很能干,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究出了作者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精当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激光是最准的尺,孩子们,你们同样是最棒的,老师还是要把大拇哥送给你们!

  2、预设——最大的书

  读“激光是最大的书”的孩子们,你们用火眼金睛发现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激光是一本最大的书呢?

  老师这次要把展示的机会留给一起合作探究的两个好朋友们共同来给大家分享。

  (一个读找到的重点句子,一个说说发现的说明方法,并向大家说说你们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展示成果:

  1、以我们语文书为例,按照每页500字计算,一张光盘的容量,相当于20多万本语文书,得用半间教室装!

  2、光盘存、取信息的速度很快,浏览一张光盘的目录只需3到5分钟。

  3、比如,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材料,信息容量比普通光盘高100万倍。按照这一密度,可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存放在一块方糖大的盘上。(生说到哪个用途ppt就点哪个用途)

  (光盘的存储量可真大!)

  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就是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向我们直观、形象地介绍了(ppt点)——激光是最大的书!

  让我们进入“开动脑筋去思考”这个环节,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大的书”?

  可以抽另外的同学来陈述,其他同学参与评价,评价就围绕着用语准确、运用的说明方法来进行即可。

  评价语:你真会开动脑筋,下来我建议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下来,我们寄给编委,让编委把你的介绍加进去,说不定,来年的奇异的激光这篇说明文就有你的一部分了!在此,全班同学对他表示最衷心的祝愿!

  四、拓展延伸,检验学生应用

  结束设计1——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教师衔接语:孩子们,我们已经探究出,这篇说明文作者抓住多种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激光的用途,那激光仅仅有(手指黑板“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大的书”)这些用途吗?你们发现文中还有哪些关于激光用途的介绍?(学生找文章语句)

  仅仅有这5种吗?(不)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孩子,你真会发现,读出了省略号的作用!

  (让我们继续当个小小探究家,请同学们下来以后,继续去探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尽量用上我们这节课所发现的说明方法当中的一种、两种、甚至三种方法,形象、直观地向你的家人介绍介绍奇异的激光,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激光的确是最宽的路或最强的炮,或者你们所收集到的用途,下节课我们再到班上继续交流,老师这个金点子不错吧?既然金点子这么好,给我点掌声吧!

  (设计意图:拓展探究途径,激发孩子探究欲望,从课内到课外)

  课堂结束语: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学习方法,去探究了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给我们介绍了激光的奇异,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激光的确是(教师说前学生补后)

  激光是——最快的刀,激光是——最准的尺,激光是——最大的书

  激光不愧是(学生大声读出课题)——奇异的激光!..

  附:板书:

  奇异的激光

  最快的刀用语准

  最准的尺打比方

  最大的书作比较

  举例子

  ……列数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篇、荐、燥”等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3.从叶老身上体会做人做事一丝不苟、认真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体会叶老做人做事一丝不苟、认真的态度。

  【教学难点】

  将学习到的修改作文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回顾之前刚刚学过叶圣陶先生的另外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和本课建立联系。

  导入语:这学期刚刚学过的《爬山虎的脚》是哪位作家写的?从叶圣陶先生身上学习到了什么?今天来学习新的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看看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从叶圣陶先生身上学习到什么?激发好奇心,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并适时指导学生对易混淆的“燥、躁”字进行区分。

  3.疏通文意:文中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情?指名同学简单概括。

  (生回答并总结)修改作文,拜访叶老。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请同学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出感触最深的事情,和同桌交流感受。

  2.在批改作文这件事中,指名学生读读作者看到叶老修改作文后感受的句子。并展示叶老批改作文的原稿,让学生直观感受“密密麻麻”“到处”,体会叶老的一丝不苟、认真的做人做事态度。

  3.接下来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五分钟的讨论。

  找一找叶老一共修改了作者的.作文几个地方?

  每个地方都是如何修改的?

  修改之后好在哪里?

  从中你又学到了什么?

  4.最后再请同学齐声朗读叶老给作者写下的评语感受评语中那份温暖和给予自信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学以致用,给每个学生发一份简短的作文初稿,用学习到修改作文的方法对其进行修改,不理解的地方同桌交流或者询问老师,老师进行巡场指导。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

  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上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六)课后作业

  自学后半部分,并明确提问:文章一共出现了几次爬山虎,每次都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当时又是怎样的心情?下节课来和大家分享学习成果。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景观之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力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析描写大榕树和鸟儿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和生动。

  ★教学难点:

  重点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理解。

  ★关键:

  有感情的朗读,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学生审美方面很有潜力,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比较薄弱。

  ★教学准备

  学生继续搜集资料。

  老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知兴趣(出示幻灯片1——背景图“鸟的天堂”全貌)。

  同学们,我们面前这幅美丽的照片是哪里的.景色?哦,对了,这就是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看看。(单击左键出示课题)

  二.录象引入再添学习乐趣。学习描写大榕树部分内容。

  1.通过音像整体感知这部分课文内容。

  巴金爷爷两次去了鸟的天堂,两次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你们想知道他第一次去了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吗?好,老师这就带同学们看看去。(出示幻灯片2——大榕树一段录象)

  2.顺势研读,抓住重点。

  (1)看完录象,你能由衷地赞美一句吗?(榕树太大了!榕树太美了!)

  (2)哪些句子都写出了榕树大?找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学生自由练读。师范读,指导读时通过突出数量词“许多株”﹑“一株”﹑“两株”﹑“真是一株”读出榕树的大。

  师讲述这株榕树占地20多亩,有150个教室,大约有咱们乾师附小长方形操场的20几个大。(生根据所看录象想象,进一步体会独树成林。)

  (3)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品读。

  根据学生所找内容出示幻灯片3——第七自然段课文。先完成填空,再提出疑问。(单击左键出示图片“盘根错节”帮助理解,再单击左键取消图片)再读段落。

  根据学生所找内容出示幻灯片4——第八自然段课文。先自由练读,再提出问题。

  重点理解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颤动”是怎样动?自由表演一下。(哦,老师看出来了,是快速抖动。)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小组先讨论再汇报。

  ①树叶多,鸟儿扑翅膀时动。

  ②有风吹过。

  ③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

  (单击左键出示图片,学生借助图片,结合图片上的文字“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理解句子,想象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3.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读喜欢的句子。学生评价后老师评价。(单击左键取消图片)把段落里的红体字(“茂盛”、“全部生命力”、“那么”、“簇”、“堆”、“一点”、“翠绿”、“明亮”、“每一片”、“新的生命力”、“颤动”、“美丽”)突出来,自由练习。

  (2)老师指导朗读。

  ①把红体字读重、长一点,同时把头轻轻一点。

  ②带着高兴的表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师范读,生练习,后齐读。

  三.引言过渡,学习描写鸟的活动部分。

  1.整体感知。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看到鸟了吗?那你想不想再随作者去看看鸟儿呀?(出示幻灯片5——鸟儿的活动录象)

  太精彩了!你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一下此刻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

  (1)谁能通过朗读把鸟儿多,欢快表现出来?(出示幻灯片6——第十二自然段课文内容)

  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把下画线的词(“静寂”、“忽然”、“一只大鸟”、“飞了”、“第二只”、“第三只”、“热闹”、“到处”、“到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叫”、“飞”、“扑”)重读,有的词还需要拖一点音。有的句子要连得紧凑,读得急切。听起来抑扬顿挫,表达出作者的惊喜、鸟儿的欢快。老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师生再评议。

  (2)怎样读第十三自然段,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的朗读技巧练习,读出“应接不暇”的喜悦之情,老师相机指导。

  (3)(出示幻灯片7——欢快的画眉鸟图)如果你就是这只欢快的画眉鸟,你都在唱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哦,你们这些鸟儿呀,在这里生活得真是自由、快乐、幸福!我真羡慕你们啊!

  四.引读最后一段。

  1.亲爱的同学们,游览完鸟的天堂,我们该回去了。我们要和这些可爱的鸟儿,这美丽的大榕树告别了。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吧。自由读起来。

  2.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同桌讨论:句中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小组讨论: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生汇报结果,师补充。

  ①树庞大,可供群鸟筑巢。

  ②位置好,远离人群。

  ③人们爱鸟护鸟。

  ④河可给鸟提供食物和水。

  五.欣赏图片,渲染感情。

  1.(出示幻灯片8、9)赏图读文“百鸟欢腾”、“我们的天堂”。

  2.(出示幻灯片10、11)赏图唱歌“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3.(出示幻灯片12)赏图“百鸟归巢“。聆听老师亲切、深情的话语。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

  4.(出示幻灯片13)赏图读“美丽自然人间天堂”。

  这里树与鸟、鸟与水、人与自然构成了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画卷呀!

  六.欣赏美诗,拓展阅读。

  1.(出示幻灯片14)着名剧作家田汉诗《鸟的天堂》欣赏。生自读自悟。

  2.解答疑问(介绍关于“白鹤能眠灰鹤床”的知识,引发学生对白鹤、灰鹤盘旋飞舞、交互更替的壮观景象的想象和赞叹。)

  亲爱的同学们,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企盼——这样的鸟的天堂、人间天堂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板书设计:

  榕树大茂盛静态美

  鸟的天堂

  鸟儿多欢快动态美

  ★教学后记:

  1.多媒体的使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2.课堂读得充分,以读代讲,在读中培养了学生语感。

  3.课堂讨论环节,把突破难点和领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理念:

  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自主感悟。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并出示课题(2′)

  1、出示荷花flash视频,音乐引入,学生如痴如醉地欣赏

  师:欣赏到这一池一池的美丽荷花,你特别想做什么?

  2、师: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叶、茎不大注意。俗话说,花红需要绿叶扶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叶的文章。(课件出示莲叶图)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课件出示祖母)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莲叶青青

  指名读。(青是指颜色的碧绿。在这,作者用一个青不够,还连用两个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齐读莲叶青青)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3′)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向老师点头示意并马上坐好。

  2、生用一两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板书“喜欢莲叶”、“剪叶治疮”。

  3、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

  三、品读2-4自然段,学习祖母喜爱莲叶部分,感悟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10′)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祖母在种荷、养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2、学生找出叙写祖母喜爱莲叶的内容(2---4自然段)

  3、感受喜爱莲叶

  a、理解: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祖母喜爱莲叶,对荷花下功夫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并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说。

  b、前后六人围成一个学习小组,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c、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谈谈你的体会)

  (1)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2)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4)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①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都不当回事。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多好看。)

  ②看看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看图理解“一脸欣喜”。)

  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祖母高兴的一脸欣喜?在这作者运用一个比喻句,体现祖母对荷叶的喜爱。

  ④当奶奶看到自己的孙子呱呱落地时,她会有怎么样的表现?自由再把祖母的这股高兴劲读出来。

  ⑤谁愿意跟大家读读这一句?请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5)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你家里有没有做过类似事情的长辈?你觉得他们好吗?

  小结:把一份快乐分给两个人,你得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而且,在别人心里你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

  4、(配乐)引读2―4自然段。请全班同学在音乐声中把刚才大家找出来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读一读。

  5、过渡:从荷花的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祖母确实是十分喜爱莲叶,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体会关爱(20′)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仔细阅读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想想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认为同桌读的好给他点点头或者竖个大拇指表扬他。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1)请生读。

  (2)谁能把丝丝地吸着冷气这个动作做一做?想想平日里我们什么时候会丝丝地吸着凉气?(减轻痛苦)现在祖母为什么也丝丝地吸着凉气,她痛吗?(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疼)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评价学生读时可以说你让我体会到了这种心疼的感觉)

  (4)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

  ——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

  ——“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

  ——“咔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

  ——“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

  (2)师:谁能把祖母当时给小孩剪荷的这种干脆的感觉读出来?(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还不够坚决还不够干脆。如果把那两个词读的再突出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请再读,就像他那样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谁来向他挑战)

  (3)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1——2组读,第二次由1——4组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4)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a想象一下当荷叶一枝枝被剪走,荷叶缸里一片萧条是什么样子?出示一片萧条的荷叶图片,理解萧条。

  b现在本该葱郁的荷叶缸却一片萧条,只剩下欲出的新芽和那些残枝破叶。演示:①家里人会怎样说?(祖母呀你一年的努力变成现在的样子,你不后悔吗?)②假如你是老太太,你会怎么说?③生疮的孩子母亲会怎么说?

  c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假如祖母未曾剪荷叶,这还是一缸如往年一样茂盛的荷叶,祖母会用它做什么?(泡茶、做叫花鸡……)这真是一缸清凉,众人分享。

  过渡:而此刻,面对这萧条的、毫无生机的荷叶,家里人都十分可惜,可祖母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痛心,她念念有词地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大屏幕出示)

  (1)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也可以了)(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2)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不在乎的感觉,“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指着板书:祖母十分爱莲,由令人吃惊的精心呵护,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祖母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乐于助人、关爱他人。板书: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师:我们常说,爱亲人容易,爱别人不容易。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人容易,但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人就不容易。祖母,她却把自己最喜欢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亲,这种大爱是多么不易呀!又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每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板书:感动]

  5、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多么像那青青的,美丽的、对人类浑身是宝的荷叶呀!在作者心中,祖母就是那青青莲叶,看到青青莲叶就仿佛看见了祖母。)

  这种写法在协作方法上叫睹物思人。

  五、学习写法拓展延伸(5′)

  1、体会写法

  “看到景色,产生了感情,作者说——”男生齐读第1自然段。

  “回忆了那些事情,又回到这景色中,抒发这样的情感,作者说——”女生齐读第8自然段。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拓展延伸:同学们,祖母用荷叶来帮助别人,她自己感到了快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你的感受又如何呢?(生说自己的事,谈感受)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许多人为帮助别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出示一些图片)这是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这是在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时,以血肉之躯为4名学生撑起“生命的支架”伟大的人民教师——谭千秋;这位是为地震灾区捐款万元的卖煤翁陆松芳……

  孩子们,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课后,孩子们可以去调查采访,然后以《爱就在身边》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日记。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多媒体出示)

  3、小结:但愿在座的每个人都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多关爱他人,多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

  板书设计:

  29 、莲叶青青

  感动

  喜欢莲叶 剪叶治疮

  (祖母)

  心地善良 关爱他人 (勾画莲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章:

  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

  2、有关课文插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

  1.谈话:小朋友们刚才下课,老师与你们一同在校园中采集了许多美丽的叶子,从你们绽开的笑脸,老师已看得出来,你们非常开心,对吗?咱们将自己的收获举高!大家看,它们美吗?你们愿意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吗?

  2.板书课题:4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精读课文 [初步感知叶子的外表美]

  1.大家都认为叶子很美,那么叶子美在哪里呢?大家读读课文,课文中哪几小节是直接去写叶子美的.?

  2.现课文第四、六小节,让学生说说美在哪里?

  a 提问:我们大家都很聪明,一定有人知道“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吧?谁愿意给大家讲讲。(根据课文语句或联系实际“无字词典”)

  引导:大家举起我们采集的叶子,瞧!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成椭圆形,有的成五角形……没有哪两片是相同的。

  b 第六小节中的叶子更美,老师都有一种想朗读的冲动,大家想听吗?(配乐朗诵)

  引导: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边读边想,那就更好了。让学生交流,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树叶?为什么?理解“肥美”、“飘零”

  三、读课文[感知叶子无私奉献的精神]

  1、过渡:是啊,多美的叶子啊!怪不得我们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愿意成为一片美叶子,老师也想做一片美的叶子,但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老师发现叶子还有更美的地方。

  2、出示挂图

  a 引导:看,多美的大树,远远望去,就更美了。大树这么美是谁的功劳?对,没有叶子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

  b 指导朗读:美美的朗读“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开起。”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理解“生命的乳汁”)

  c 设问:为大树而奉献自己,你觉得叶子怎么样?

  小结:对,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美!(板书)

  四、读文明理[引导学生学习叶子的无私奉献]

  1.指导朗读:“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让它茁壮、葱翠”

  2.引导:我们班级就是大树,如果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向美的叶子学习,都做个很棒的学生,那我们的班级一定是很棒的班级;如果我们的社会是大树,那我们每个人都为生活作出贡献,那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美好!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

  3.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4、小结:假如你是树上一片美的叶子,你会对大树说什么?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感受涛声入情境

  小朋友们,轻轻地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地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播放一段大海的声音)谁能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呢?或者想象一下这是什么地方呢?

  对啊,小朋友们可真聪明。那么,你们想象中的大海或者海边是什么样子的呢?(畅谈)

  二、欣赏优美小韵文

  1、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就让我们一起来到海边,看看它是否和小朋友想象中的一样呢?(课件展示)

  2、提问: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1)根据学生说的师随机贴卡片并领读。

  (2)谁来做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随机奖励)

  (3)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了四组,你最喜欢哪组呢?请你读给大家听。(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读)

  (4)读得真好!老师能问问你为什么喜欢读吗?

  3、师随机点拨

  (1)沙滩是什么样子的啊?(指名说)

  如果我们把鞋子脱了,赤着脚丫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快让我们把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吧。(领读“沙滩”)、

  哎,大家见过贝壳吗?老师这儿有许多的贝壳,你们想看看吗?(想)好的,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一边看课件一边问)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句话呢?(指名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说)

  小结:光着脚丫走在沙滩上,还能看到这么多的贝壳,真实一件幸福的事啊!能把第一组词语读好吗?

  (2)海风吹来了,听!它把谁也带来了呢?

  (欣赏课件)问:浪花怎样啊?一群海鸥飞过来了,它们好象在说什么呢?

  师小结:海风吹过,浪花在跳舞,海鸥在唱歌,多快乐啊!让

  我们美美地把第二组词语读一读吧!(齐读)

  (3)读得真好!大海可真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示课件)问:那个绿色的是什么呀?吃过吗?珍珠见过吗?(实物出示)

  师小结:美丽的珍珠,调皮的鱼虾,长长的海带,谁来读的美一点呢?(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那你想不想去看看呢?(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示课件)

  大海里除了珍珠、鱼虾、海带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宝贝,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示课件)指名说

  (4)师问:什么是港湾啊?

  师小结:晚霞落下去的时候,港湾静悄悄,静悄悄,出海的渔船都回来了。谁能把第四组读好呢?(分组读)

  (5)让我们带着感情齐读这些词语。(齐读)

  三、勇做“沙滩开荒者”

  瞧,这是一片还没开发的大海、沙滩,看上去非常的荒凉。老师想请大家动动手,做一回“沙滩开荒者”,设计出最美丽的图画。你们愿意吗?(边放音乐生边贴图),下面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

  师小结:小朋友们可真能干,现在的.大海、沙滩多漂亮啊!有那么多美丽的贝壳,那么多的鱼虾,长长的海带,再也不荒凉了,你们真棒!

  四、乐做“沙滩小导游”

  现在的大海变的美了,老师可要给小朋友出一个难题了,这回啊,老师想请大家来当一回“沙滩小导游”,用上学到的词语,说一句话或者几句话,你们行不行啊?(行)好的,现在你们就可以走下去把它介绍给听课的老师,向他们请教,让他们给你出出主意,开始吧!(师巡视,生走下去介绍,过一会交流,师加以点评)

  听了这么美的介绍啊!老师真想唱首歌,你们想不想啊?(想)好,老师啊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写成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吧!(伴着《搏浪鼓》的音乐唱歌,巩固词语)

  海风吹,浪花涌,海鸥飞,

  让我们漫步沙滩。

  光脚丫,拾贝壳,

  让我们尽情欢笑。

  晚霞落,港湾静,渔船归,

  珍珠、鱼虾、海带满舱。

  五、带情入境读韵文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去海边走了走,看到了大海迷人的风光。最后,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识字5(配着音乐,齐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华侨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了这位老人对祖国的无尽思念。现状正值中秋前后,还有一种花也装点起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桂花

  2.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

  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二、品析开头结尾

  1.接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

  2.交流:(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 课件

  (2)结尾的句子。课件 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要学会运用。

  (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

  A.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

  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合适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

  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乡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件出示母亲的话

  三、品悟重点句,辐射全文

  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

  (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 桂花雨 指导感情朗读。

  (4)第六节:吃着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进了母亲的情感,仅仅是母亲的吗?

  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

  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

  四、阅读延伸,品读同题材文章。

  同步中的《故乡路》

  板书: 桂花雨

  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主要讲述爱迪生借助镜子英勇救妈妈的场景,借病情的严重,写出爱迪生的品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2、通过品读课文,感受爱迪生的聪明和沉着,培养学生多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爱迪生的聪明。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说说爱迪生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谁也说爱迪生是个聪明的孩子(出示医生夸奖的句子)

  3、医生为什么夸奖爱迪生是个聪明的孩子,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二、感悟危急(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表示妈妈生病时情况的句子

  2.指名说

  出示句子: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

  你感受到了什么

  3.面对生病这么严重的妈妈,大家怎么样呀?

  4、你从哪里看出大家也急?

  出示句子:

  ①“一检查,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上医院来不及了,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板书:光线暗),如果没法手术又会怎么样?

  ③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医生终于来了。

  5、齐读课文

  三、感悟聪明(学习第四段)

  1、此时作为儿子的爱迪生他急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A出示句子: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

  比较句子 : 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

  爱迪生奔出大门。

  B出示句子: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a对于爱迪生的举动,爸爸有什么反应?

  b爸爸在急什么呀,又在气什么呀?

  c如果你是爱迪生对于爸爸的斥责,你是怎么想的?面对爸爸的斥责爱迪生怎么说的?

  C出示句子: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a爱迪生为什么感到委屈呢?

  D出示句子:爱迪生让小伙伴——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a看多媒体演示(板书:亮堂)

  b让学生说说怎么亮起来的?(板书:镜子聚光)

  2、 理解“恍然大悟”。 说话训练

  A爸爸现在还认为爱迪生在胡闹吗?哪里看出的'?那么爸爸明白什么呢?

  出示:爸爸恍然大悟,他明白了 ( )。

  B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就是着急的爸爸,病痛的妈妈,或者帮忙的小伙伴,你会怎么夸爱迪生呢?请选择一个说一说。

  爸爸一把抱起爱迪生说:“儿子,( ) 。”

  妈妈摸着爱迪生的头说:“( ) 。”

  小伙伴竖起大拇指说:“( ) 。”

  我 ( ) 说:“ ( ) 。”

  四、探究聪明

  1、爱迪生的所作所为值得大家称赞,那时,他只有七岁,同学们想一想:爱迪生只所以这么聪明想出这样的办法救妈妈的命,是因为( )

  2、齐读课文

  3、师:是呀,爱迪生就是因为爱动脑筋,爱动手,所以他的一生中约有两千项创造发明,也就是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在世界上是无人能比的,因此他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爱迪生的一些发明( 多媒体演示爱迪生部分发明。)

  五、总结

  1、这节课,你从爱迪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2、总结:只要我们好学好问,爱动脑筋爱动手,相信你们都会成为一个个聪明的孩子。

  板书

  30.爱迪生救妈妈 聪明 爱动脑

  镜子聚光

  光线暗———- -- 亮堂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课文,说一说好事情应该从哪里做起?

  2.出示生字所带的词语,指名读。课件出示。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做掉带死奶重

  2.指名读。

  3.学生分析字型、笔顺。

  4.师指导(1)“奶”课件出示横折折折钩,师说笔画名称后学生跟老师书空。

  (2)“带”课件演示笔顺。

  (3)“重”示范写。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

  6.评比。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写了6个字,同学们写得很认真。

  板书设计:好事情

  做掉带死奶重

  第七课时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会补充音节,学习口字旁、食字旁、女子旁,能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能用词造句。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给下面的.音节补上声母。

  ǎnǎāoìngěuǒìíngèiiú

  办法高兴野果事情喂牛

  1.读词语。

  2.补充音节。

  3.指名到板前些。集体订正。

  二.复习带口字旁、食字旁、女子旁的字,并填写偏旁表。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巾(带)()()食字旁()()()

  口()()()女子旁()()()

  2.填写偏旁表。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巾

  食

  口

  女

  三.选词造句。

  时候伙伴事情重要抚摸办法

  1.读一读,再选词造句。

  2.会写的把他写下来。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语文天地

  给下面的音节补上声母。

  ǎnǎāoìngěuǒìíngèiiú

  办法高兴野果事情喂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23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0-23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设计04-09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3-09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03-06

小学语文《松鼠》教学设计04-20

小学语文母鸡的教学设计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