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品)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句子卡,生字卡,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第一张图片,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默读课文用划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随机学习生字灰。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学习生字披、鼓。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四、写字指导
1、观察有、在、什、么,学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范写,学生描描写写。
3、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卡片。
2、朗读小蝌蚪和青蛙样子的句子。
二、继续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2、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3、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六、指导写变、条。
查找、一只青蛙一年可以吃掉多少害虫?
青蛙为什么成为捉害虫的能手?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长出两条后腿尾巴变短青蛙
迎鲤鱼图追乌龟图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一、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麋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麋鹿教学设计及研修心得。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学情分析: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4、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教学准备:师:认真研读教材;查阅麋鹿的资料,更多地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传奇经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生:结构化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麋鹿的资料。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学生自由发言。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板书课题:17麋鹿3、学生齐读课题。
4、阅读了导学单上的关于麋鹿的资料,你想说什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感知内容。
1、这篇课文生字很多,通过预习,你们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
2、我把课文的生字都结合在屏幕上的这段文字里边了,请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地读一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传说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骑。
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常在水中觅食。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3、结合以上这段文字,指导理解“颠沛流离”“跋涉”等词语。并相机指导描红重点生字。
4、老师在黑板写出词语,请学生读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5、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小结:有时候要把课文读长,有时候也要把课文读短,短到这样的程度,有助于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二)检查读文,读出情感。
1、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多媒体呈现高兴、悲伤、痛苦、忧虑、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等词)
2、指名读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情体验。
三、辨别麋鹿,了解外形。
1、多媒体出示一头鹿,让学生判断是否是麋鹿?
2、请举手说“是”的同学解释一下,为什么认为它是麋鹿?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理解“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3、表扬学生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点进行辨析,但是认错了,图中的这个动物,人们也称它为“四不像”,角似鹿非鹿、面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但它不是麋鹿。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头鹿和读一读这篇课文,从文章中寻找它不是麋鹿的理由,找到一条,请简要地记录一条。
4、小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5、指导全班汇报交流。(多媒体课件出示)
角——站着的时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6、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想看真正的麋鹿吗?但有一个交换条件,你看了以后,要像一个讲解员一样上台来介绍麋鹿的主要特点,行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幅麋鹿图)
7、同桌先合作练习,再请同学上台介绍其外形特点。
四、高级讲解,了解习性
1、提出更高要求:高级讲解员应该具备很多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应付游客的提问。谁愿意当高级讲解员?
2、您能告诉我麋鹿为什么就能适应沼泽生活呢?
3、您能告诉我麋鹿有哪些特点,可以用“最”字概括给我们听吗?
4、为什么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呢?
5、指导朗读。
6、小结,进行写法指导。
五、总结质疑,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它的传奇经历。
3、当一个小讲解员向家长或其他小朋友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4、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17、麋鹿生活环境
外形特点奇特角尖、尾巴、毛色、蹄子
生活习性独特
传奇经历
教学反思:《麋鹿》是一篇说明文,语言没有抒情类文章优美,学生读之无味,我也觉得无从下手。如何将说明文教得有滋有味呢?我觉得要让说明文教学多点儿童味。学生不喜欢上说明文,关键是我们的方法出现了问题。说明文教学我们要善于创设一个个巧妙的情境,“诱”孩子去亲近文本、表达文本、超越文本,让教学变得妙趣横生,那么有谁不爱学说明文呢?
在这节课例研修课上,由于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我的课堂语言比起以前精炼多了。我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了修改,更加科学了。关于描红则听取同事的建议,相机重点抓住两个字示范指导,果然效果更好。
研修心得:《麋鹿》第一课时是我本学期的校内语文公开课。这是一篇说明文,一不小心就会上成科学课,语言没有抒情类文章优美,学生读之无味,我也觉得无从下手。如何将说明文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课前我认真研读教材,查阅大量资料,特别拜读了浙江青年名师蒋军晶执教的《麋鹿》,不禁为其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深深折服。他的课让我深深感到:只要引导得法,说明文也能教出浓浓的语文味。
为此,我选定了这篇课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我请教研组长为我的教学设计做指导,又进行反复修改。这样,前后修改了三遍,反复备课,使自己理清了教学思路。由于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整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尤其是一些后进生的踊跃参与,更是让我感到欣慰。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毕竟为了这节课付出了很多,平时,是没法让每节课都这样精心准备的。
在评课中,同事们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其中,这节课的亮点是随文识字,没有把生字从文中抽出来学习,而是放在学习主要内容时以填空的方式出现。采用了以“义”寻“词”、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此,既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接着又板书概括段意的词语,让学生读出相应的段落并思考出示的整段话和这篇文章的关系。这样,将概括介绍麋鹿的文字的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识字、释义、感知文本,概括大意。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课堂的评价体系完善,学生评价能力强。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我的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有感染力,教学时显得有些紧张。指导朗读缺乏层次性,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太多,显得突兀。指导描红安排的时机不太适合,可以重点抓住一两个字示范指导。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因此,这次课例研修我还是选择这一课,我又重新撰写教学设计,请傅主任、李老师给我的教学设计作指导和修改。在修改、完善后,我在二班上了这节课,请傅主任、李老师观察我的课堂教学,给我的课堂教学实施提出宝贵的意见。我再结合他们的意见,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撰写出更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设计来。这样下来,虽然显得有些累,但是受益匪浅。与以往的教研活动相比,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更有帮助。以前,只是上一节课,大家观观议议,并不会把这节课再去上一遍,若谈教训,只是很多课文的共性问题,或者等到若干年以后再去上这一课,或许会有一些改进,但天知道会在哪一年,又或是早已换版本了。这样,教学水平又如何能有较大提高呢?我有幸参加了国培,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真的感触很多,收获也很丰硕。这次网络培训,在安排上真可谓独具匠心。有了这个网络学习的平台,我一边学习一边与自己的实践、自己的研究进行对比,几个月下来我确有“豁然开朗”之感。在平台上,在班级群里,我学到了很多我根本没意识到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我会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学校的新课改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案例:一、歌曲激趣,导入课题。1、师:春天到了,大自然中的景色十分美丽。今天,我要带着大家,踏着步、唱着歌,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教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生共唱。2、师:嗳,现在,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这条小河也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教师亮题:7我是一条小河,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听录音,知其大略
1、师: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喏(放录音),小河自己来说了。请小朋友们好好听小河是怎么介绍自己的。要求学生大概地知道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它跑过了哪些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明亮、快乐、奔跑、田野、果园、树林、山坡、奔向、远方。
三、精读首段,品析佳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中六个生字
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小河跑过田野的那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得非常优美,先请大家自由读这一自然段,四人小组学习这里的生字。
重点字:
朗:左右结构,月字旁,良和朗字的左边部分很像,写的时候要注意一下。扩词:晴朗、明朗、开朗、朗读
净:左右结构,两点水旁,相象的字有静。扩词:明净、干净、净水、净土、净化
换:左右结构,提手旁。扩词:换衣服、换口味、换牙、交换、变换
灿:左右结构,火字或山字旁,火+山=灿扩词:金灿灿、灿烂
鲜:左右结构,鱼字或羊字旁,写的时候鱼中的横变成提。鱼和羊的肉很鲜,鱼+羊=鲜扩词:鲜艳、艳丽、红艳艳、百花争艳
2、出示课件,并指名说:我学会了哪个字,我是怎么学的。
3、贴出司幅简笔画,让学生根据画上的内容猜字谜。谜底是:灿、鲜。
(学生能互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底蕴来自学生字和词语,更有利于他们对字词的牢固掌握,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看来小朋友们都牢牢地把这些字掌握住了,那我们有信心把这段内容学好吗?
2、师:齐读这段话,并找出你最喜欢的那一句。
(1)第一句,抓住“明亮”一词,“明亮”的意思是很干净,看下去很清,可以见到河里的石头,河面像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
(2)第二句,抓住“不停”、“奔跑”,说明小河每时每刻都在向前流,把春天的消息带向四面八方。(出示投影片,展示小河向前流的情景。)
(3)第三句,晴朗的天空指的是晴天,万里朵朵白云,是蓝色的。明净的蓝衣服,这蓝色很艳丽,是晴朗的天空在小河中的倒影。
(4)第四句,金灿灿、绿油油等表示颜色的ABB式的词语。其他ABB式的词语有:红彤彤、红通通、黑忽忽、白茫茫、亮晶晶、甜滋滋、圆鼓鼓……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花衣服指的是路旁的花和草在小河身上的倒影。可以让学生说说河岸上其他的花木,培养他们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具体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感受、领会,教师再从中点拨。
板书:蓝衣服、花衣服
四、回归整体,感情朗读。
用绿色的粉笔连起一个春字。
五、总结整段,回归自然。
我们再随着小河去寻找春天吧。(放录音),师生同唱<<春天在哪里>>。
六、再次激疑,布置作业。
为什么我还是一条快乐的小河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揭开这个奥秘。请完成课堂作业本P8中的1。
板书设计:7我是一条小河
教后体会及反思: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本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时立足于一个“读”字,突出一个“情”字,表现一个“美”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情境”激趣为前提,以“心境”愉悦为条件,以“语境”传情为目的,从而实现“美文美读,悟情悟境”的完美统一。整节课流淌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熟知的`儿童歌曲和CAI画面一起,情景交融,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为学生营造了美好的心境。美的画面流淌着美的音符,田野春季之美便如春雨般悄然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田。
二、初听录音,领略美
学生随着会说话的“导游”——录音机,和小河一块儿初步领略春色,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下面精读,体验其中春的清凉、芬芳、艳丽、欢快、友好作好铺垫。
三、研读品位,理解美
本篇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教师努力构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的平台,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以“自主”为中心,以“激励”为媒介,以“朗读”为主线,把学生支离破碎的理解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品位语句,更全面地理解课文,更深层次地感悟意境。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美的情境,好的心境,能诱发诵读的欲望。此时此刻,、学生心中涌现着“美词、美句、美段、美景……”怎一个美字了得。惟有含情诵读,才能释放美感,抒发情怀,达到身心的愉悦。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直至熟读成诵,直至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诵读全文,使学生的心境与课文的情境融为一体,进入“景美、语美、情美”交融的境界。
六、再次激疑,深化美
“为什么我还是一条快乐的小河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为下节课的安排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激励学生去探寻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领导、老师坐在这里听课,你们有什么感受?(紧张)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感受?(也紧张)对了,老师也紧张。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作铺垫。
板书:铺垫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铺垫”。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课前质疑:
本课标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那么多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让学生联想和想象。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在“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强感受。
最后指导学生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六、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七、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损失巨大
圆明园的毁灭建筑风格———富有特色
价值赞叹赞美
历史文化———价值庞大
毁灭————惋惜痛心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②积累词语。
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
2、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②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③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1、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 奋斗
2、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④“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⑤“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体验与反思
3、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三、作业
①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②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1.课题名称:
《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 2.概述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 所用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 所需课时:八课时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课内容,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与了解我认为: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单元大纲要求。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启发、讲授为主要方式。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学习。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通过老师的分课讲授由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利用课件和网络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单元的大纲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与小组成员协作使用PP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讲解调查结果,演示PPT作品。(表达策略、参与策略) 6.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詹天佑》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怀念母亲》教学的重难点是: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彩色的翅膀》、教学重点是::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中华少年》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7、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通过图片演示和展示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自由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课文指导 A 小组分工,分几个角色。 B 几人合作朗读课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课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8.资源
· 指导教师一名;
· 网络教室;
·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
· 关于介绍第二单元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关于学生讨论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网站的网址以及与此主题相关的或类似的其他主题网站的材料。
9. 评价
?学生自评:
?“第二单元的学习成果”讨论评价表
请公平的为各个小组的表现打分!打分可以是1~5种的任意一个。其中5为最好,1为最不好。
10.帮助和总结 拓展思考题/活动: 1、在读中探讨、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让学生探讨、理解课文。在课的结构上体现了“三大读”:感知性读、感悟性读、巩固性读,很有层次性;而在形式上有:默读、个别读、范读、引读以及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的分角色读。
2、抓住重点进行学习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加深感悟
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
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让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P8—9。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在预习活动中理解和体验“0”表示的意义,
学会写“0”。在认识“0”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2、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预习策略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0的含义和0的书写。通过预习,让学生理解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直观形象的体会到“没有”可以用0表示,从而提升学生对0的认识。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进行0的`书写。
预习设计:
1、 孩子跟家长玩“摘苹果的游戏”。家长说苹果数让孩
子取,从而让孩子体验0的意义。
2、 通过找资料,了解“0”的发展史。
3、 让孩子在生活中找什么地方用到0,让孩子感受0不仅
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等不同的含义。
4、 统计数量,让孩子自己尝试书写0。
教学预案:
一、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几个数了,下面老师出示卡片,请看卡片上是几就拍几下手掌。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1、 初步感知“0”的含义。
师:昨天跟父母玩摘苹果游戏时,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请你自己想一个表示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 生:(鼓励多种表示方法,各抒己见。)
师:我请字体最漂亮的孩子展示你的统计图表,汇报你统计 的结果。
生:
师: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
2、 丰富“0”的含义。
师: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你在生活中还找到哪些地方遇见过0。
生:温度计上遇到了0。
师: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
生:气温是0度。
师:还有那些同学想汇报?
生:尺子上看到0刻度。
师:0表示开始,是起点。(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
3、 0的书写。
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鸡蛋......
师:《写0儿歌》
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4、 “0”的发展史。
师:谁愿意分享你找的关于“0”的发展史?
生:
三、联系实际,运用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名结果。
4、练习拓展。
做P9“练一练”。
四、总结课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我从山里回教案。了解“支”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读、悟、赏、画、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情感目标
想象山里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的喜悦留恋之情。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激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悟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对于大自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愫,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眼睛探索大自然的外貌,用稚嫩的双手抚摸大自然的身体,用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去山寨看看。板书课题《我从山里回》。
2、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山寨的图像,您们想看看吗?
3、看过了山寨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山寨真是太美了!)
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来到大山里,仔细欣赏山里的景色,你们高兴吗?请大家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说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5、学生质疑。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并与同桌交流。
3、借助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重点学习“支”的字理。区别“瓣——辨——辩——辫”。
4、生字我们会认了,看一看这些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花瓣芳菲山歌清脆山茶米酒香茶美味山寨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相信同学们会把文章读得更好。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6、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小组读,自由读,齐读。
7、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8、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通过查找工具书,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这些词语。
9、找人说理解词语意思。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用词语。
10、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1、自由读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先在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整理出来,下节课讨论解决。
三、巩固识字,落实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仔细观察,指导书写。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老师示范,学生仿写,评议学生所写生字,再练写。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从山里回》一课,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大山,一同欣赏这迷人的、让人难忘的自然风光,一同感受山寨里人们的热情好客。
二、品读课文,学生解疑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山寨的哪些景象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书中圈画重点词句,细读品味。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山里的美景,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为什么我的心头甜又美、醉微微?从诗中的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风儿香、鸟声脆、鱼儿肥、香茶米酒多美味、唱得白云伴我飞)
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想象山中美景。
4、指导学生朗读。现在你就是这位作家,你满身香气,蜜蜂就在你的身边飞舞,你的心情有多愉快,带着这种心情再读第一节。指名读。评价读。
5、播放山中景色图像,让学生亲身感受山中美景。
6、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第一小节。
7、作者把山中美景写得这样生动,你想不想模仿文中的样子把你看到的山中景色也来说一说、写一写呢?出示“我从山里回,心头甜又美,山里的_________,山里的________。”
8、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山寨里的人淳朴、热情。
9、假如是你来到山里,受到山里人热情的款待,心里会怎么想呢?会有什么感受呢?
10、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三、熟读课文,积累语言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文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3、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选择你喜欢的画下来,多读几遍,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四、自由创作,拓展延伸
1、激发创作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美好的景象或事物,你想不想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对它的喜爱之情呢?试着创作小诗。
2、朗诵自己的小诗,与同学共赏,教师给予鼓励。
五、作业多样,升华情感
山寨的哪些景象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展开想象,把这种景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或者把你想到的景象用画笔画出来,也可以把山寨美景用你动听的歌声唱出来,还可以用入情入境的朗读表达出你对山寨的喜爱。
板书设计:
我从山里回甜又美醉微微
有情有趣风鸟水鱼有山有水
花瓣芳菲茶酒美味有香有色
采山花学山歌有画有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 通过品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并创作诗歌。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深深母爱。
教学难点: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创作诗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思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东西,大家看这是什么?(生回答:斗笠)
2、师介绍:斗笠,用毛竹等材料手工编织而成。在乡下,是非常实用的遮阳挡雨工具。每到雨天,村道上,田野里,随处可见乡亲们头戴斗笠,往来耕作。它为乡亲们遮住了大自然的风风雨雨,在故乡,每一顶斗笠就是一个故事;每一顶斗笠就是一段历史。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这顶斗笠,是一顶特殊的斗笠,它寄托了一个母亲对远游在外孩子的思念与关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血融于水的亲情世界。(课件出示斗笠图,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述:这是一首现代诗,感情丰富,老师想读一读,你们愿意听吗?(生回答:愿意)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1、师配乐朗读全诗。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3、指名学生谈感受。
4、师小结: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认真听了。是呀,“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今天这节课很多地方我们会用到这一方法。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讲解第一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小节,不要求整齐,但要求读出声音。(学生自由读诗)
(2)这一小节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浓浓的母爱?(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3)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希望孩子在外能身体健康,堂堂正正做人)
(4)你能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5)师评价
(6)朗读技巧指导: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提高艺术鉴赏力。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只要用心体会作者情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就能读出作者的感情。
(7)用以上方法齐读第一小节。
2、出示自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自由读诗,不要求整齐,但要求读出声音。
(2)找出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
(3)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
(4)将你的感受通过声音的变化朗读出来。
3、分小组学习自己喜欢的小节。(2——5小节)
4、分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5、小节全诗:这是一顶特殊的斗笠。戴上它,孩子在异乡能听到故乡的声音,感到故乡的温暖,闻到故乡的芬芳,望见故乡的明月,其实这都是母亲来自故乡的爱。
6、你们想把母亲的爱读出来吗?(想)那就请你们一起读吧!(配乐朗读)
7、评价。
四、即兴创作,表达感情
1、教师出示自己写的诗,学生读。
2、引导学生说说从生活中哪些事物体会到了母爱。
3、学生创作诗歌。
4、展示作品
五、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师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斗笠》这首诗,这是一顶特殊的斗笠,它是临别的依依不舍;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圣洁无私的母爱。让我们唱起《我爱妈妈的眼睛》,来感谢母亲的爱吧!
六、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搜集有关母爱的诗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古对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的重点是“严寒、酷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认读生字“严、酷、暑、凉、朝、霞、夕”。书写“古、夕”,重点指导写好“夕”。
2.认读词语“朝霞、夕阳、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联系实际借助图片理解这些词。
3.朗读、背诵课文第1、2节,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书写“古”
1.我们已经读过一次对韵歌了,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
2.师引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对韵歌,题目是“古对今”。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
二、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1.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景色,认读词语。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反复朗读,读出节奏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用“——”划出新词。
2.自读检查。
指名轮读,一人一个小节。相机正音。
同桌对读,正音。
3.听老师读,注意哪里停顿,模仿老师读出节奏。
4.师生对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然后交换。
四、熟读成诵,定位识字。
1.学生尝试背诵第1、2节。
2.认读词语、生字卡片。
五、多法巩固,书写生字
1.联系实际理解。
读词卡时相机引导理解“寒冷、酷暑、和风、细雨、晚霞、夕阳”
2.找对子游戏
3.书写“夕”:看老师范写,说清书写要点,学生描一个,临写两个。
4.课后实践:找找对子歌,并请大人指导读正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字,能写好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3.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已学生字,指名朗读并口头组词两个。
2.指名朗读课文第1、2小节,说说什么是“对”?
二、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指名朗读,齐读。
2.说说词语的意思。出示画面,重点理解“莺歌、燕舞”
3.提醒学生注意:课后练习中的“古今、和风细雨、鸟语花香”在对子歌中是分开的,这里组合成一个词语了。可以比较着读,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继续学习生字
1.出示课文生字:圆、寒、晨、细、物,指名读,口头组词两个,挑一两个说话练习。
2.写一写:教学“凉、细、李、香、语”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指导读贴,说说你要提醒同学注意哪些地方。
3.师范写,学生练习,反馈。
四、作业:完成习字册和语补上的相关练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一、“自读、自悟、自主表达”是教学中的主要活动模式
这几项活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彼此相关。自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它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阅读,包括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阅读的内容。教师通过激发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策略选择阅读的方式: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朗读、默读,边读边思,边读边问、边读边交流等。自悟即自我感悟,指在大量感触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领会蕴含语言文字之中的奥妙、韵味、言外之意。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必须强调大量地感触语言文字材料,培养语感,领悟文章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及表情达意的方法等。语言学习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的提问、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领悟,每节课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空白”,让学生静思、自悟,还要常常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在研讨探究的情境中有所领悟。
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表达方式是读、说、写、唱和画。自主表达是在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成果运用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表达。如感情朗读,口头表述,写学习心得,表格、提纲,甚至是体态语言、音乐、图画等各种方式表达学习成果。
自读、自悟、自主表达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三项基本活动。由读开始,以读促悟,由读而引发表述,以述启读,以述引悟,三者既是相对独立的活动,又是和谐统一的学习思考过程。
二、激趣、巧导、乐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处于9到12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扬、爱模仿等特点。一些新鲜的事物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重视别人的表扬,不怕犯错,模仿能力比成年人强。记忆力好,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开口说的习惯,提高听说的能力,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融入到唱歌、游戏、情景对话、表演等学生喜欢的活动中。
课堂教学强调全体学生作为主体的投入和参与,理想的目标是: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全体学生兴趣浓厚地参与教学活动,十分投入地进行语言的“四会”训练。师生在一种教、学、玩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教授和学习。那么,怎样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这种境界呢?根据主体教育思想的要求,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即“激趣”。兴趣是人对事物积极探究认识的心理因素,有了兴趣,才会认真地学和研究。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即“巧导”。巧妙的引导能使复杂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学生不会有厌烦的情绪。“乐学”即快乐地学习。这种学习境界是通过各种活动,例如唱歌、游戏、情景对话、表演等,让知识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交际中融会贯通。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互动过程。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来自于本身对新知识的好奇的心理,另一方面是受老师与外界的刺激。课前,老师首先要安定学生的情绪,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境界之中。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人物表演、动作、图片、实物、幻灯、录音、简笔画等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作巧妙灵活的衔接,让学生多归纳总结,并正确使用。
三、自主、协作、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教育思想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育模式,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学生对知识现成接受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探索知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勇于创新的天地。为此,我们探索的自主、协作、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冲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尝试为核心的先练后讲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想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学生创新留下空间。
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如“自主参与,自能读书”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本生活自表达互交流”习作教学模式;自主发现,自觉探索,合作学习拼音教学模式;“自觉探索,认识发展”语文概念教学模式;“引、探、议、用、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自学、整理、应用语文复习课教学模式;“激趣、巧导、乐说”语文教学模式;引导、感受、自主教学模式研究;“愉快参与,自觉实践”的教学模式;自主实践,拓展想象,培养创造力教学模式,等等。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在我校得到了广泛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
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同学们,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同学们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同学们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展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同学们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第二节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展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8.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展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板画:春风杨柳)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 )草______________
( )叶______________
( )花______________
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
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 ______ 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解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
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
学生练习,
10.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赶")
"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教师提供导语: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解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
11.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同学们朗读。
13.指导背诵。
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练习背诵。
七、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
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二、讲读课文。
第三节.
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
3.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
4.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板书:掠、唧……的一声、已经……)
如果说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飞过"和"掠过"有什么不同?
5.过去我们学的《翠鸟》一课,写翠鸟飞得快,怎么定的,记得吗!(疾飞、一刹那、一瞬间、像箭一样飞过去)。
6.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同学们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7.学生口述。
8."掠""唧……的一声"等词语注意用上。我们看这些词语还可以在哪儿用上?如果象声词"唧……的一声,用不上,可以换上"砰……的一声""嗤……的一声""嗖……的一下"等等。反正用来形容某动物或其他事物运动速度的快。(引导运用)
9.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这个长句子,谁能学习上一节老师和你们一起讨论的"微风吹拂着……"那个长句子的方法,说说这个长句子,主要意思是什么?加上什么,使我们感到什么?加上什么你觉得怎样?
学生学习自己讲书。
解释:荡漾,水波起伏。(板书:荡漾)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理解。
燕子飞行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 )的燕子(伶俐可爱,非常灵巧,聪明。)
10.看图作接近原文的复述。(课文第三节)
照应:这就是写小燕子以它飞行的灵巧、轻快、优美,给春天带来的生趣。
第四节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
3.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你们想怎么像曲谱?……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
从高处到底处;由动到静,把燕子伶俐轻巧的动作写出来了。这一个"落"字用得真好。)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那一个一个音符。
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4.齐读第四节。
5.指导朗读:你们说第三节是写燕子的什么美?第四节又写燕子的什么美?(飞行的美,即动态的美;停息的美,即静态的美。板书:动态静态)这两节就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四、练习:
《燕子的自述》
1.模样2.赶来了3.飞行4.停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6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育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写课题、读课题,引入:这是一种树的名字,它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带。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看一看。打开课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错的地方重新读,读完一遍后举手示意。
2、反馈:
(1)新词认读要求:正确、响亮
(2)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3)读到“优雅自在、勃勃生机”这两个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
提问:同学们,课文中的种树人,他种树的方法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默读4~11自然段,找一找他是怎样种树的?作者看到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1、朗读出“奇怪”:
谁来读读第一句?种树人这样种树,你想读出怎样的语气?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读出“奇怪”?是怎么读出“奇怪”的味道的?
带着这样的韵律与感觉,请大家试着把所有的句子连在一起读一读,你注意到作者内心的变化了吗?
2、理解明“奇怪”:“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作者一次比一次更奇怪,他在奇怪些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简练地来说一说吗?
(三)精读课文
1、听了种树人的.话,作者想到了什么?
2、质疑:这段话中,也有两个“不确定”。这两个不确定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3、面对大自然的不确定,桃花心木是怎么做的?面对人生的不确定,人又该怎么做?
4、你知道哪些遭遇人生的不确定时,能够经得起考验的人呢?
(四)拓展延伸
除了这些名人,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可能会遇到哪些不确定呢?又该怎么做呢?
(五)小结作业
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写成一篇读后感,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四、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
《丑小鸭》是一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历经种种挫折,磨难,最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让他们体会丑小鸭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以及变成天鹅后它的心情变化。在理解丑小鸭的不幸时,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更容易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更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内涵。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丑小鸭为什么能成为白天鹅,体会文章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格林兄弟的童话,谁一说是哪个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这篇故事是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写的,名叫《丑小鸭》。(板书课题:28丑小鸭)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线将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来,多读几遍,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来解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
惩罚、嫉妒、姊妹、沼泽、嘲笑、自卑、清澈、清晰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地跟着读,进一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4、边读课文边看图,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回答上述问题。(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自出生以来就被人欺负,被迫离开家,在历经了种种苦难、歧视、挫折之后,终于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6、出示《丑小鸭》的插图,根据插图讲故事。
7、师生点评。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四、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带的词,读一读,写一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学习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小鸭子因为太丑,所以他的兄弟姐妹都欺负他。)
联系上下文理解“惩罚、排挤、嫉妒“等词的意思。
为什么兄弟姐妹都欺负他?(因为他长的难看。)
为什么他们说小鸭子长得难看?
(因为他们是以鸭子的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他们说小鸭子长的难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小鸭子离开了家。)
最后使小鸭子下决心离开家的是谁的态度?什么样的态度?
理解“冷漠”,指导朗读妈妈的话,读出冷漠的语气。
如果你听到妈妈用冷漠的语气赶你出家门,你的心情回怎样?(非常伤心、难过)
指导朗读小鸭离家出走的句子,读出非常伤心、难过的语气。
(3)快速默读阅读
1、2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小鸭子不愿忍受兄弟姐妹的欺负而离开了家。)
2、学习3、4、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讲小鸭子离开家后遇到的种种磨难。)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讲过沼泽地时差被猎狗咬死,在婆婆家遭到母鸡和猫的嘲笑。)
母鸡和猫为什么要嘲笑他?(因为他不会生蛋。)
母鸡和猫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小鸭子的?(以自己的标准,猫会捉老鼠,母鸡会下蛋,所以鸭子也应该下蛋。)
理解“嘲笑”,指导朗读母鸡和猫的话,读出嘲笑、讥讽的语气。
他听到别人的嘲笑就离开了,这说明了什么?
(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人要活的有尊严,没有尊严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还要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冬天小鸭子差点被河水冻死以及遭到孩子们的追打。)
当小鸭子看到大雁妈妈带领孩子们往南飞时,他的心情怎样?(羡慕)
“羡慕”是什么意思?
小鸭子羡慕他们什么?这说明什么?(羡慕他们能在蓝天展翅高飞,说明小鸭子虽然历经苦难,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指导朗读,读出小鸭对天鹅的羡慕。
(4)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3、指名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看图、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经历种种磨难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当丑小鸭发现自己是美丽的只天鹅时心情怎样?(欣喜、高兴、快乐)从那些句子读出来的?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欣喜的语气。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四、质疑。
五、拓展引申。
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把对他们想说的话写下来。
我想对丑小鸭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鸭妈妈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丑小鸭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猫说:―――――――――――――――。
我想对猎犬说:――――――――――――――。
我想对孩子们说:―――――――――――――。
板书:
丑小鸭
经历磨难丑小鸭白天鹅
拓展阅读: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
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乌塔》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很注意“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学生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中我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秋天的色彩
——抓住特点,有序的描写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写出秋天田野、果园、草地、山林颜色的特点,内容要具体。
2、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表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不从心。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写本次习作一定要突出秋天的特点。
2、语句要通顺、连贯。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同学们还记得这句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们诗人写的吗?
2、这句诗是描写哪个季节景色的?诗中哪个词语是描写秋天颜色的啊?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
3、好,古人以诗赞美秋天的色彩,那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看谁说出描写秋天色彩的词语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4、展示字词,说词比赛。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课件出示,让学生观赏关于秋天色彩的图片。
(1)、说一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
(2)、说一说秋天的果园什么熟了、是什么颜色的?
(3)、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是什么颜色的?
(4)、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是什么颜色的?
2、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色彩特点。
3、请学生单独按顺序说一说自已对秋天色彩的描述。
二、写一写
1、秋天的色彩是这么丰富多彩,那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爱吧!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如何写秋天色彩的框架并板书要求:叙事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好词、好句。
三、朗读欣赏,修改习作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师生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0-2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23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02-10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设计02-21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3-17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3-10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03-20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3-17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