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5篇【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指导指导学生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的赞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
5、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课前准备:
阅读课后“学习链接”,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胡杨林的一些照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观感悟,导入新课
1、上课开始,伴随着一段激昂的音乐,我给同学们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出示胡杨图片)师:同学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就是潘岳笔下的《西风胡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一段激昂的音乐中欣赏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使学生对胡杨有了一些整体的感知,轻松的课前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来读一下课文?请大家打开《西风胡杨》课文,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和同桌一起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思考: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
2、指名回答:可以用文中的几个词或几句话来概括。(美丽、坚韧、无私、悲壮)
3、教师小结: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和同桌一起交流学习课文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朗读第1自然段
1、说说你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出示句子:
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胡杨的生存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并且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⑶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二)阅读2、3、4自然段,了解胡杨之最
1、身处茫茫大漠的胡杨在作者笔下是那样的坚韧、无私和悲壮。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胡杨的这些性格特点?胡杨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感动? 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赞颂胡杨?
2、教师过渡:学到这儿,同学们还觉得作者潘岳仅仅是在写胡杨这种树吗?在中华大地上,有没有像胡杨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呢?读着这段文字,让我又想起了司马迁、李时珍、哥白尼、居里夫人、任长霞、中国女排、白礼芳等等!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是老师自己的阅读感受
3、对于这样的一种树,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喜爱、尊敬、……)
4、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最打动你的一段文字或几句话,选择合适的图片和音乐,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悟。(深情地读、憧憬地读、凄怆地读、激昂地读、轻柔地读、你还想怎么读?)同桌互相讨论。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同学们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
(1)、点拨“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这一句。先让孩子们进行这样一个句子填空(课件展示)再让他们说说从所填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 “零下40摄氏度”“侵入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再孩子们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时,我相机让孩子们观看这样几张图片,(课件展示),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观看课件,孩子们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2)、点拨“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是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这两句,先让孩子们抓住 “挡在”“身后”“不在乎” ,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
(3)、点拨“它们生前为保卫。。。。。”一句。这里的点拨是在孩子们理解了 “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朗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感染了老师。
5、引导学生理解写法: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那么,你知道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吗?(总分)
6、小结:今后在向人们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把特点说明白,并且让人详细地、真实地体会到了事物的特点。
7、作者在介绍胡杨的特点时还运用了什么方法?(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有关词语以及有关句子,让学生在读中进行感悟和想象,体会胡杨之最,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还用身边的人和胡杨作对比,学习了这部分内容的写法,为学生今后的作文打下基础。)
四、全课小结
是呀,这就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追求的一种人生吗?一花一草,一叶一菩提,胡杨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了敬佩之情,因为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它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可是,作者为什么而担心?胡杨的的命运将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我们下节课再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充满激情的小结,升华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也给学生一个悬念,为下节课作好了准备)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试背2--4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后的作业,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美,让学生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板书设计:
最美、最珍贵
最坚韧 、
9、西风胡杨 最无私
最悲壮
附《西风胡杨》课文
西风胡杨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韧(rèn)的树。胡杨的根茎(jīnɡ)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shì)度的炙(zhì)热中耸(sǒnɡ)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suǐ)的斑斑盐碱(jiǎn),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yún)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cuī)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所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yù)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qiūcí]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zhēnɡ’óo),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cì)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kěn)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è)梦。
我站在这孑(jié)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体会诗中的劳动场面;
3、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引入春天画面
1、同学们,在寒假里老师读了董宏猷的《十四岁的森林》。请大家看这本书末尾的一个片断,然后猜一猜:这是一本写什么的小说?(指名读一读,然后指名回答。)
出示片断:
在黑风岭莽莽的大森林里,在黑龙潭清澈的潭水边,生长着一株三根大树枝并排向上生长的中国鸽子(鸽子树)。每当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像绚丽的火焰一样燃遍了黑风岭时,无数只洁白的鸽子便在大树上迎风展翅欲飞。他们是森林的孩子。他们是森林的主人。他们与古老的森林新生的森林一道,装扮着谁也阻挡不了的春天。
2、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让我们“走遍青山碧岭,”让“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3、板书课题: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走进劳动现场
1、出示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荒山野岭 山岩裸露 荒山寂寞 烈日煎熬 青山碧岭
枝繁叶茂 涌起林涛 抖动彩翼 搭窝筑巢 碧波荡漾
指名朗读,疏通字词。
2、分小节进行朗读,想一想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讨论交流。)
3、我们先来看看诗人在诗中是怎样来描述同学们劳动的热烈场面的?读诗句,画出你认为感受深的词句,并批注。
“锨镐叮叮当当”“奏响”“歌谣”“哗哗”“滋润”等词语中体会植树劳动的热烈场面和同学们的欢欣喜悦。
三、披文入情,理清脉络。
1、同学们刚才已经充分地朗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反复是现代诗歌的一种常见的手法,找一找,诗中哪些句子出现了两次?学生找,教师指名回答。(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荒山野岭进军/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它们是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指导朗读)
3、“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你仿佛看到是谁欢笑着迎着春风走来?写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向荒山野岭进军的画面,感受大家植树造林的豪情。)你们在什么时候会“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踏”“撒”写出了什么?(讨论、交流。)
4、指导朗读第一节和第八节,注意前后感情的变化。
5、齐读全诗。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诗’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读一读,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完成《习字册》,熟读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诗人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
2、通过多角度的朗读,引领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蕴,伴随着对诗句的感悟,读出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
3、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对比阅读
1、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的第一节和第八节,你认为感情上有变化吗?又怎样的变化?(指名说一说。)
2、这样的前后变化,在诗中,你能找出哪些词语?自己读一读,然后做一做标记。
(指名回答,读一读。)
二、品读诗句,感悟巨变
1、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啊。“我们走到哪里,哪里便披上绿袍。”这里的一个“走”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往日的`“荒山野岭”是怎样的一幅容颜?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指名读“千年裸露的山岩”“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等,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2、今天的“青山碧岭”又是怎样的呢?你最喜欢哪一节?自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⑴我最喜欢第3小节,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美好景象。(对比:绿衣——绿袍)诗人通过“披上绿袍”“枝繁叶茂”“涌”“阵阵林涛”写出了植树造林的深远意义。
⑵我最喜欢第第5、6小节。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小动物们无忧无虑的幸福的生活场景。从“抖动”“快活” “再也不怕”“开心”等词语中体会植树造林让小动物们呼朋引伴快乐生活的情景。(讨论: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会和这些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⑶山上是这样的美好,山下也是诗情画意,无限憧憬——“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三、适度拓展,深悟诗情
1、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这春光灿烂的时候出行,蓦然发现——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讨论,指名回答)这会使你想起什么?(春光就是一位丹青妙手。)
2、春光怎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呢?(植树造林美化了自然,改变了生态环境,绿色无疆。)“染绿”能使你想到哪一首古诗?(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想起了哪首歌?(《春天的故事》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3、教师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春天在哪里?春天原来就在我们的手中,在我们的脚下。心动不如行动,看——“我们走到哪里,哪里便披上绿袍”。让我们“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和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将这首诗填进去,一起来唱一唱吧。
四、总结全诗,抒发诗情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对比—————青山碧岭
浑浊 裸露 寂寞 煎熬 枝繁叶茂 涌起林涛 碧波荡漾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15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拇指、接触”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风趣的语句。
4.能由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教学重点: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15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拇指、接触”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风趣的'语句。教学难点:
能由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1.谜语导入:五个好兄弟,天天在一起。有骨也有肉,有粗也有细。
预设:学生们自由谈想法。谜底:手指。
2.含“手”字的成语积累我最棒!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含有“手”字的成语。
预设:学生自由表达。和手有关的成语:
表示兄弟情深(情同手足)(手足情深)表示动作快捷(眼疾手快)(手疾眼快)
1 / 7
表示医术高明(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表示十分喜爱(爱不释手)表示技能娴熟(得心应手)表示开心(手舞足蹈)形容容易(手到擒来)形容慌乱(手足无措)形容凶狠(心狠手辣)形容权力很大(一手遮天)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3.走近作者。
丰子恺,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师从弘一法师,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4.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说说哪一根最有用,哪一根最漂亮。
预设:自由表达。
5.板书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这双手每天都陪伴着我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手指》,来欣赏这篇丰子恺的作品吧!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拇弦揿搔窈窕秽轧拧纽仓薄庸憎
要求:把字读一读,给字注音,试着组词,比一比谁组词最正确。预设组词:
泥浆师傅包袱蘸一下露馅欺诈怔了一下教师指导个别读音。
2.展示词语,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拇指窈窕纽扣轧伤仓库三弦揿电铃瘙痒拧开薄弱附庸爱憎分明3.学习多音字:薄。
4.认读生词:拇指接触纽扣相貌养尊处优渺小
2 / 7
享乐附庸团结预设:
(1)小组成员一起读词语,看谁读得最好!
(2)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并用它们造句吧!
三、内容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尽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每一根手指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任务。要求:
(1)指导字音,听一听大家读得准确吗?
(2)你对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看法呢?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根手指的作用。
(三)朗读课文交流一下自己读课文的感受!预设交流内容: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2)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白鹅》吗?它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语言特点:幽默风趣。
四、理解感知
1.再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号,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本文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爱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再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预设:总分总。
3.课堂交流:
你从哪里读出来“总—分—总”的结构呢?
(1)开头总写手指各有作用。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5)分写每一根手指的作用和形体。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学生: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
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
(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异想天开,因为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还得有钱。)
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论。让学生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并能批注在课文旁边。(板书:三次争论)
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何为“创意”
引导学生填表,相机理解课文。
(1)第1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母亲觉得一个小学生对于科技、建筑,根本懂不了多少,只有大人才能参加这样的比赛。而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知识不多,但有创意。
②从母亲、儿子的观点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儿子的.不信任;儿子的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想法。
③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儿子勇敢?
儿子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充满信心。
(2)第2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认为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而儿子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儿子却是自言自语地将自己的创意讲述给母亲听,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
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出儿子的创意,借机体会“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说说你觉得儿子的创意如何?(儿子的创意的确很有新意,从儿子具体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受到儿子的创意很具体,并不是随便的胡思乱想。)
③这一部分里你能看到儿子的勇敢、自信吗?(儿子能在母亲一次次的怀疑下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
(3)分角色朗读第3次争论,找出各自的观点、想法。
第3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在此体会“遐想”与“瞎想”的区别。
总结:从两人三次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眼中的创意含义与儿子迥然不同,你能谈谈二人眼里创意不同的含义吗?如,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发明创造),学生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有创造性的想象)。
3?在母亲与儿子的三次争论中,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母亲对儿子能力的怀疑、不信任;儿子勇于创造、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勇敢、怀疑)
4?正是儿子的敢于创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成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面对这样的成功,儿子会是什么心情?母亲又会怎么想?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试着写写。
(相机板书:成功、震撼)
四、课外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创意”是否有了新的感知?其实“创意”并不难,它存在于敢于大胆尝试的人身上。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创意”的例子,教师也相机讲《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等故事。
2.学了本课,听了这些故事,你的脑海里是否也碰撞出了创意的火花呢?有什么创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呢?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先概述后分述的表达特点,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看过《泰囧》这部影片吗?还记得这个情节吗?
出示图片1
生说情节
师:泰国被称为“千佛之国”“黄袍佛国”,想要在泰国找一个寺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师:还记得这个情节吗?
出示图片2
生说情节
师: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泰国还被赋予“万象之国”的.美称呢。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泰国与象共舞吧!
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与象共舞(强调“舞”的书写)象的这一撇是一笔下来的。注意舞字的写法,人跳舞的时候是四肢在舞动,因此有四小竖。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清脆的玲声又把我们带入了紧张而又愉快的一节课,不忙着上课,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个猜字游戏,看看屏幕上的这个字是一个什么字呢?
2、猜不出没有关系,看老师来把它变一变,(出示第二幅画)猜猜看,这个是什么字呢?对,这就是一个梦字。看着它你想到哪些与梦有关的词语呢?(美梦成真、梦寐以求、魂牵梦绕)
3、可你知道吗?当梦成为梦想,它需要迈出多么漫长的一步。就有一个这样的梦想,从古至今,炎黄子孙一做就是几千年那!今天,它终于实现了。它就是梦圆飞天。(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甲骨文、小篆、楷字对“梦”的理解,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自然地走入学生心田,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字的美丽,同时也自然地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同时抓住这个主旨展开教学,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首先,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组,指名读:
戈壁大漠 执行任务 腾空而起
激情澎湃 神奇美妙 梦想成真
2、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大家肯定会读得更好,请同学们轻声快读全文,读完以后,我们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用上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呢?
3、真佩服我们班同学的读书水平。难度大些,能不能读出一些激情呢?
【设计意图】通过词块教学,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这过这一组词语,让学生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夹生的对课文的理解,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精读课文,感悟激情。
导入:古有飞天梦,今有神五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最激动人心场面,一起来感受这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吧!(出示:十、九……)这就是神五飞天十秒倒计时,读6-15小节,你从这个十秒倒计时中读出了怎样的心情?
板块一:紧张
1、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心情紧张极了,激动极了。)哪一个自然段写出了紧张呢?
2、出示:“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2、特别是哪些词语给了你这样深刻的体会?(一秒一秒)是的,每一秒都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逼近)已无退路,势在必行;(绷得紧紧的)不仅心绷得紧紧的,拳头也握得紧紧的,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似乎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急促的可以去掉吗?)内心的紧张激动可想而知。
抓住这些词语,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3、想一想,人们的心情为什么如此的紧张呢? 生自由回答(再过几分钟,飞船就要点火起飞了;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人们已经期盼了太久太久;人们为这次首飞任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成败就在今天……)
是啊,这一刻,人们期盼了太久太久!当它降临时,我们怎能不紧张呢!
4、再读体会。
板块二:激动
1、再读“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这是十秒倒计时!你还读出了怎么样的心情呢?
2、因为倒计时的开始就意味着飞船就要发射升空了。谁再来激动地倒数这十个数?
(指名读,评议:从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了激动。)
这10秒钟,虽短犹长,它牵动着近14亿中国人的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期盼、凝聚的10秒,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让我们再和总指挥一起10秒倒计时! 生齐读(“点火”“起飞”)
3、引读第12自然段:“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指苍穹。”
4、这是“神舟”5号升空的场面,这段话中,哪些词仿佛让你看到了升空的画面?让你听到了升空的声音?(烈焰升腾、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托举、腾空而起,直指苍穹;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
5、是啊,这升空画面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尤其是那个形象的比喻,让人记忆犹新。一起来读一读——引读
6、想象出了那条巨龙般的橘红色火焰了吗?对了,读书就要这样,能够边读边想,把语言文字在我们的脑中变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看到的很壮观,耳边听到的同样震撼人心:地动山摇般的轰鸣!这声音,这气势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7、视频展示,能读出这气势吗?后齐读。
8、这气势气贯长虹,这气势让人叹为观止,这气势让人心潮澎湃。我想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在奔涌,请写出你最想说的几句话。
9、交流。
10、还有哪些语句你能感受到这样的激动呢?学生自由读一读。
板块三:自豪
1、 再读倒计时,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心情呢?神五腾空而起,直指苍穹,此刻我们的自豪和骄傲也随之升腾而起。你找到这份自豪了吗?
2、交流“飞行正常!”
仅仅三分钟的时间,杨利伟便通过电波告诉指挥控制中心,告诉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告诉每一个炎黄子孙——飞行——引说:正常!
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其实在告诉人们? 生自由表达(“神舟”5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3、指导朗读第十四自然段。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多么有气势啊!层层推进。你能读出这种气势来吗?自己练一练。(指名读,齐读)这三个“传到”还会传到哪里呢?(交流)
4、学习第15自然段,练习说话: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人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5、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心潮澎湃、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最激动人心的倒计时,通过对倒计时的`深入理解,把握课文情感的脉络,疏通课文,精读感悟。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情感,始终抓住情感这条主线,让学生逐渐走进文字背后的意蕴之中。反复出现倒计时的时候,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在共鸣的畅想之中领略语言文字的美。
四、拓展文本,总结深化。
1、紧张在充溢,激情在鼓胀,自豪在流淌,读起这别样的十秒倒计!此刻,又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你心头荡起呢?(生齐读)
2、紧张、激动、自豪、期待、艰辛,全部写在了梦圆飞天中。
3、教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写,出示:“浩瀚的太空还写下了( ),留下了( )”
4、出示句子:“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让我们铭记这难忘的今朝,20xx年10月15日。这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5、好一个“终于”,此刻你又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是啊,为了这个飞天梦,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凝聚了多少艰辛和努力,来,让我们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泻到这个这短暂而漫长的10秒倒计时中去吧!让我们幸福地站起来一起读!
6、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超越梦想》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也预祝我们祖国在今后的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孩子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让学生透过文字看情感,穿过情感找共鸣,在情感的磁场中尝试个性化的感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荡涤,同时在情感的线索上,自然流淌出自己新鲜独到的见解和感悟。通过这个突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文字的意蕴。
五、课后搜集关于“神舟号”的飞船信息,整理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
5、梦圆飞天
美梦成真
激动 自豪 紧张、期待……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
五年级语文下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出示提纲,自主预习。
1、我来读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2、我能正确读写本课10个生字和这些词语。
褪色 塑料 节奏吉祥 饼干 急速 乐谱 亲昵 啄食 滇池 企盼
旋涡应声而来翻飞盘旋瞻仰遗容相依相随抑扬顿挫
3、概括文章主要写的两个场景:_________和_________。最令我感动的是 —————————— 。
4、搜集资料:(1)海鸥老人吴庆恒。(2)海鸥的生活习性。
三、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四、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4、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五、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六、达标测评:
1、看拼音写汉字
sù pǔ yì cuò xiē jí
( )料 ( )写 ( )扬顿( ) ( )息 ( )祥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你从所填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 ),飞成一篇( )。
我体会到 ( )。
板书设计 : 9、老人与海鸥
喂食 说话
老人 —————————————→ 海鸥
亲人一样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引入新课。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1)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常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默读全文思考。
五、小结全文:
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出示PPT),师解说:老人依旧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人,让我们用最神圣的队礼向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表达出少先队员们最崇高的敬意!
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我们现在来听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平共处吧!
六、检测反馈
指出下面各句分别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4.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
板书设计: 9、老人与海鸥
翻飞盘旋 瞻仰遗容
深厚感情
教学反思:
我清晰的记得当我第一次读完《老人与海鸥》时,我的双眼湿润了,这篇文章令我感动,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怎样才能让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呢?我想让学生自主阅读,反复、仔细地品读,边读边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是最好的办法,因此教学本课时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自主习,然后学生在组内汇报,最后全班交流,学生们能抓住课文描写的两个场景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道理。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这是北师大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四单元拓展阅读里的一篇课文.对于拓展阅读里的文章,我的看法是,教师不应过多的讲,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方法自学课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 体会九色鹿的`善良、不图回报;落水者的忘恩负义。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 多媒体出示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教师给学生介绍九色鹿
2、 学生质疑:这是一只怎样的鹿
二、自学
1、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学生:九色鹿是一只善良、不图回报的鹿
教师:课文是通过哪件事来说明的
学生:默读课文
师引导:九色鹿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落水者,而落水者恩将仇报出卖九色鹿,最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教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九色鹿美好的品质,用波浪线勾画
交流
教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落水者忘恩负义呢?用横线勾画
交流
3、 情感升华
教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
学生:思考,发言少
教师:点拨对于拥有美好品质的九色鹿我们应该肯定,赞扬;而具有卑劣行经的落水者我们要大声斥责他。你们可以在草稿本少写写发言的要点,比如关键性的词
学生:写
交流
4、 想象九色鹿和落水者第二次相遇时的对话
明确目标:是对话
写的时候可以九:
落:
这样节约时间。
交流
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层次很清晰,先整体感知,再具体分析,可谓是有血有肉。并且教师引导的非常恰当,当没有学生发言时,教师做了及时的引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如何在发言时做到心中有数,如何节约课堂时间等。我觉得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主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演演课本剧通过我们的表演来再现名著中的人物。
二、角色选择
1、你最喜欢哪部名著?为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2、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崇拜谁?你想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当一回你喜欢的人物吗?
三、感知剧本的特点
1、你喜欢谁?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你喜欢的人物的特点的?
(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从。)
2、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可以通过书上的一些叙述性的语言转化而成。
四、分角色准备
1、如果让你来演这个故事,你觉得需要哪些准备?
师生探讨:
⑴可以将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
⑵可以利用提示语加上表情或动作。
⑶可以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
五、班级表演
1、班内表演。
2、全班同学评议,评出“最佳表演家”:
标准:
⑴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现故事情景。
⑵突出人物形象。
六、老师总结
这些人物的形象通过同学们的演绎,真是生动逼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位。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明确缩写目的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应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
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画: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用“__”划出句子。
四、速读例文,体会缩写方法
快速默读《景阳冈》,分析例文哪些地方做了修改。
1、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
如,《景阳冈》一文中,写武松喝酒后上景阳冈的一段内容,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他的心理活动。缩写时,把这些次要部分用一两句话一带而过。第二、三自然段,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也删掉了。
2、语言,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
例如,课文中写“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时,特别是对武松的动作描写,老虎扑剪的动作,都写得十分细致。缩写时,简化语言、削枝存干,进行概括性的叙述,使语言简洁明了。
五、《草船借箭》片段练习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借箭的经过)
2、可以缩写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借箭?结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⑴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⑵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⑶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3、展示与点评。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
《酿》是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酿》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课题或章节内容):16酿
二、教学目的的要求:(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三、教学重点、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人物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1、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含教法及要求)
一>回顾全文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全文写了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三>引导质疑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出示:
①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
②第二天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突突乱跳,一动不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③他高兴地坐下,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返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①]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东东心理有担心、紧张、高兴)
[②]读出这种心理变化。
[③]再读东东心理描写,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带着问题读文,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
二>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1、东东办什么会感到委屈?
出示:
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这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
2、下课时,她还可能和同桌一起玩什么?
你能用“不是……就是……”说说吗?
这样的教师你喜欢吗?
3、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4、想象一下东东听到老师的朗读,他联想到什么?
填空题目:
听着老师的朗读,东东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他真想 。
5、这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
6、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7、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
五、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觉。
六、作业。
请你和家人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酿:
东东:委屈害怕激动
老师:承认错误(真诚)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
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研读,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看看你们的手指,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你们说,这五根手指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
同学们的说法各一,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丰子恺的文章《手指》,看作者是怎么说的。(板书: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搔痒秽物堂皇窈窕渺小鼻涕爱憎养尊处优
2.边读边思考,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
1.师谈话过渡:文章开门见山指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句子读一读,再经过你的理解,在小组内讨论后,填入表格内。(课件出示表格)
2.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长处短处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感悟描写手指的方法
师谈话过渡:手指是自己的,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现在请大家对照自己的手指,读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想想这些句子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手指的。体会这些手法的好处。
五、紧抓重点,深化主题
师谈话过渡:本单元的文章作者都通过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和启示,那么本文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在哪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重点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六、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课件出示“阅读链接”和一则有关手指的歌谣,学生自己读一读。
2.大家肯定都听过马季的相声“五官争功”,那么咱们这五根手指之间会不会也发生一些很好玩的事情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小组合作,编一个短短的课本剧,呆会表演给大家看。
七、总结
小小的手指会让作者有如此的人生感悟,那么平常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呢?课后试着去写一写。
八、板书设计:
各有所长
手指{}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
本册课本第五组的单元主题是“古典名著之旅”,单元重点是感受人物形象。而第七单元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单元重点: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组课文,作家又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原著很难达到有感情的地步,侧重于感受人物的表现方法,确保重点的落实。)
2.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王熙凤肖像部分的朗读。
课前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了解简单的人物关系
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小事中感受不平凡。
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第七组: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不少的人物形象。
出示晏子的语言:
师:这就是《晏子使楚》中晏子的语言,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晏子?
生说,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巧妙反击楚王的晏子。
出示《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的外貌:
师:从这段描写中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回答,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那位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决不放弃的父亲。
出示武松的动作描写:
师:通过对武松的动作描写,你又看到一位怎样的武松呢?
生说,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勇敢机敏的武松。请看,从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晏子、父亲、武松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认识一位新的人物形象——王熙凤。
【设计意图:用出示人物的语言动作来猜人物并说人物形象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不仅复习了旧知,与前面的内容建立了联系,而且贴合本课的教学重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凤辣子就是王熙凤,那么为什么不说王熙凤而用凤辣子呢?可以联系预习情况回答。
生思考回答。
师:题目中的一个凤辣子就让我们初步感受了王熙凤形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会认识一位更加鲜活的王熙凤。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师:这个片段很拗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出示字词:
liàng liang xì jì
身量打量来者系谁裙边系着
纳罕恭肃严整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泼皮破落户儿
嫡亲
媳妇老婆
攒(cuán)珠髻挂珠钗(chāi)璎(yīng )珞圈玫瑰佩
窄裉(kèn)袄银鼠褂洋绉(zhòu)裙
(设计意图:第一组是多音字,第二组是比较难读难理解的词,第三组帮助理解人物关系,第四组是古今异义的词语,第五组是难读的短语(这组词采用易到难,由少到多的顺序,使学生能后读通顺),解决了这些词语可以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2.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师:解决了这些难读的词句,我们再来读课文会容易一些,找三名同学接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其他同学边听便标记一下描写王熙凤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
生交流圈画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导入)
预设一:学生谈“漂亮的王熙凤”。出示外貌的句子。
①自由读。②这一大段写了王熙凤的服饰和容貌,这样的外貌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③这就是漂亮,珠光宝气的王熙凤。教师范读,④这服饰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啊,如此奢华的装扮,从中你有品出了点什么?⑤出示“吊梢眉”“丹凤眼”“威不露”“笑先闻”体会刁钻与虚伪。
预设二:谈到语言。
读读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①(第一处)学生谈实在夸奖林黛玉。
师:如果夸奖,我们可以直接夸林黛玉(教师举例),而王熙凤这样说,有什么用意呢?
引导体会王熙凤的“八面玲珑”。
②(第二处)如果学生谈的不到位,可直接学习王熙凤动作,“听其言,观其行”。
预设三:(第三处“妹妹几岁了”)采取顺学而导的方式。
师:你看王熙凤对林黛玉多么热情啊,问年龄,问学习,问心情,面面俱到,再细细读,你有没有与平常的问话有所不同啊?用一个词来形容她?读读第二句,你又发现了什么?(炫耀权势)
预设三:谁还找到了动作的句子。生说教师梳理出示。
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于是)笑道。
说着,便用帕拭泪。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又忙携黛玉之手。
从这些动作中,你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王熙凤?(见风使舵)
小结:通过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我们认识了一位的王熙凤,这样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叫正面描写。
师:文中还写了林黛玉,找到了吗?出示,生读体会。
师:这黛玉所想,让你感受到什么?(生答)通过写黛玉所想,却刻画了王熙凤的张狂与放纵,这样的描写方法,叫侧面描写,谁还能找出文中的侧面描写?
生找。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体会,王熙凤受到了贾母的宠爱。
三、揭示刻画人物方法,体会名著魅力
师:作者正是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了这样性格鲜明的王熙凤。红楼梦中有人这样评价王熙凤(大屏幕出示贾琏的小厮评价王熙凤的语言),这也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红楼梦》是一篇鸿篇巨著,每一个章节都是如此精彩,请同学们课下阅读《红楼梦》,去体味名著魅力。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4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底汲取: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猜谜语吧,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人身体的一个器官:“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谁猜到谜底了?(你们真聪明,谜底就是手。)
2.问题交流: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用这双灵巧的小手写字、画画、弹琴、打球……你或许用这双灵巧的小手帮助别人而得到过老师的表扬,你或许用这双灵巧的小手淘气惹祸被爸妈批评……这双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你仔细观察过这些手指吗?(学生自由发言。)你用心思考过这些手指吗?(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观察和思考你发现过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自己身上或身边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作家丰子恺就通过仔细观察手上的五根手指有所发现并借此写过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22.手指,学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丰子恺: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学生读准“关节、拇指、瘙痒、强硬、试探、冒险、窈窕、秽物、接触、螺丝、纽扣、相貌、堂皇、贴身、冲撞、渺小、附庸、养尊处优、功劳、鼻涕、团结”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集体讨论。
(2)指名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描写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
(2)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①大拇指:
a.短处: 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姿态不美)
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讨好的事轮不上他。)
b.长处:大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来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门铃。(最肯吃苦。)
②食指:
a.短处: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直直落落。)
b.长处: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他主干的`。(复杂、机敏。)
③中指:
a.短处: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并不出力。)
b.长处: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幸福。(地位最优、相貌堂皇、曲线优美,养尊处优。)
④无名指和小指:
a.短处: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b.长处: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2)指明五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读描写五根手指的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风趣。
1.课文的语言很风趣,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画出文中风趣的语言进行体会。
2.全班交流,感受文中分区的语言。
(1)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来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门铃。(“死力”“拼命”“用劲”一个吃苦耐劳的大拇指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利用排比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2)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轮不上”“呆呆”让人感觉到大拇指的委屈的同时感受到他工作踏实、对人忠诚却不好大喜功的优秀品质。)
(3)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利用排比句表现了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4)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由他主干的。(“必须”“虽有……终是……”写出了食指在五指中的重要地位。)
(5)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借用小说中人物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中指的优越地位。)
(6)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幸福。(运用拟人的写法表现了中指“养尊处优”。)
(7)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把一个好大喜功的中指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8)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一扬“多用于”,一抑“而已”,耐人寻味。)
(9)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3.教师引读。
(1)我是大拇指,我在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我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我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我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 ——叫我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我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我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我翻书页;要进门——叫我揿门铃。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我。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我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2)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我食指。我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我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我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我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我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我消受的机会最多。我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我,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我主干的。
(3)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我中指。我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我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我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我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我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我一人的功劳,其实我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我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4)我们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我们了。我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我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我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我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我们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我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4.表演读——“五指争论”。
(1)小组同学分工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
(2)推荐学生表演给全班同学看。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四、学习末段,读文明理。
1.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或班级里的同学?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或他人最像哪根手指?
3.全班交流,说想法,说理由。
(1)具有大拇指特点的人:有的同学按时完成值日,值日时抢着做脏活累活;学校组织大扫除时,有的同学主动挑选繁重的劳动任务……就像吃苦耐劳的大拇指。
(2)具有食指特点的人:班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学习委员辅助老师,带动和帮助全班同学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文艺委员和老师密切合作,组织各种文艺节目,活跃班级气氛,创造力浓厚的文化氛围……他们就像食指一样机敏能干。
(3)具有中指特点的人:班里也有个别的 “小公主”“小皇帝”,每逢做事,名义上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嘴上招呼得很响,其实做事时往往退在一旁,让别的团学去出力,他只在旁边略为扶衬而已。就像中指一样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4)具有无名指和小指特点的人:有的同学学习很好,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评价也很高,可是由于缺乏锻炼,除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能力很差,遇到劳动、运动会、文艺汇演等集体活动时他们只是其他同学的附庸。他们就像无名指和小指一样能力薄弱。
4.朗读课文具体描写五指特点的段落,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作者从这五根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学生齐读。
(2)引读思考: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交流: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能举例说说吗?(学生各抒己见)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正如作者所说的,只要五根手指能够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我们人类更是这样,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了本单元的两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课文中语言的风趣,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欣赏短文中风趣的语言,感悟短文中蕴含的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作者:王凡选自:福州日报)
2. 《五官争功》是1987年1月28日晚(腊月二十九)进行直播演出的1987年丁卯年度第五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央视春晚)上,由马季创作,并与刘伟、冯巩、赵炎、王金宝一起表演的五人群口相声。该相声采用拟人化的表现形式,通过作者马季的一个梦作为事情起因,用四个演员分别扮作作者的嘴、眼、耳、鼻,并通过它们与作者的争论及它们四方的相互争辩作为背景来构成包袱随即产生笑料,进而表达该作品的思想主题的,所以显得生动自然又妙趣横生,在新颖的比拟中给人以新的思考。从艺术构思、结构安排、包袱设计与文学品位来看,这是群口相声中的一篇佳作。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欣赏这一相声,感受演员们的风趣语言,受到启发和感染。
3.我们每人都有五官。请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注意恰当地运用风趣的语言。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4
一、谈话引入
1、《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电视剧、动画片可能人人看过好几遍,书看过吗?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能简单说说这部小说主要讲了什么?9(介绍作者、主要内容等)
2、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我们大家对《西游记》很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老师一起来读读原著,感受感受名著的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感知
1、下面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看能不能读通读顺,碰上不懂的地方可以跟同桌讨论。出示自学要求。
2、交流自学情况: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分哪几部分叙述?
板书:出世──闯洞──拜王)
三、精读课文
是呀,《西游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很大的功劳你觉得应该归功于谁?(孙悟空)那这孙悟空到底是怎样的一只猴子呢?请同学读读课文,读了课文你觉得孙悟空是怎样的一只猴子?要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
1、神奇:石猴的'出世和生活。教学课文第一段。(出示:盖自开辟以来……朝游峰洞之中)体会神奇和小说语言的精炼。
2、勇敢:石猴探洞。体会动词的作用。(出示:连呼三声……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谁最先跳出来,可见石猴是……?(勇敢胆大)你还看出了什么?体会表示动作的词。(本领大,身手不凡、机智、灵巧、敏捷等)
3、无私:水帘洞是个好地方,石猴却没有独占,能与众猴分享。
石猴跳入没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指名读。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
老师还特地从原文中找到写“水帘洞”的一段话,咱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翠藓堆蓝……浑然像个人家。)
4、聪明: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只见……(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理解“拱伏无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四、总结扩展
1、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猴王出世的全过程,不知同学有何话说?(人物精神、语言魅力、神奇等方面)
2、《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焰山……)
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咱们也可以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对各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要求。《上下五千年》是一幅全景式的历史画卷,是小学高年级的必读书目。这本书内容丰富,故事性极强,学生有阅读的兴趣。根据书的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课外阅读汇报交流课。教学前我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给他们足够的阅读时间和读书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课前有计划地读完规定内容,并做好读书笔记;教学中我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更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上下五千年》(上古—秦汉)的重要历史故事及人物。
2、学习按时代记忆历史的方法,继续养成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3、学习多角度写读书感言。
4、激发、培养学生读史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汇报交流,了解每阶段的主要历史故事及人物,初步学会表达自己对这些人物、事件的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充分阅读《上下五千年》(上古——秦汉)部分,做好读书笔记。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配影像背景。
1、同学们,五千年对于宇宙是一瞬间,而对于中华民族却是一条漫长的历史长河,这条长河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沧海桑田、江山更替中,在狼烟四起、金戈铁马中,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人物,上下五千年,谱写了一首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浩然正气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上下五千年》,走进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感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畅谈我们心中无尽的感言。
【设计意图】教师的导语,加上宏大的影视背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把学生带入那一幅历史画卷中,很快地进入了情境,有利于本课的交流。
二、回顾课前任务,概谈读书体会。
课前老师让大家阅读《上下五千年》(上古——秦汉)的故事,都读了吗?
有人说,读史书是枯燥无味的,你也这样认为吗?说说你的体会。
是啊,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不了解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不知道整个人类的命运及其发展过程,是多么遗憾的事!
【设计意图】史书在许多人看来是很枯燥的,然而事实怎样,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自己读《上下五千年》的体会,不难发现,一定有很多书迷。通过这样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根据提示抢答,整理检查。
听了大家刚才的发言,感觉大家确实认真阅读了,能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学生抢答。
根据提示回忆你所读过的《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
1、关于天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三过家门而不入。
3、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离骚》。
4、都江堰。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7、刘邦、项羽、萧何、韩信。
8、汉武帝、西域。
……
【设计意图】这项练习不但教师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对书的阅读情况,同时也在活跃的气氛中,让学生对自己的读书作了一次自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现不足的,课后能积极主动补救。
四、交流读书方法。
说得真好!老师想听听,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内容的?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吗?介绍给大家。
读书方法:
1、时期记忆法。
板书:上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
2、不动笔墨不读书。
如读书做记号、摘录、归纳、写读书感言……
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以上几个时期谈一谈各自的读书收获。
要求:表达清楚、学会聆听。
【设计意图】读书有多种方法,学生比较模糊,做读书笔记也不是出于自觉行为,有必要对学生的读书方法作一个归纳,让学生知道读不同的书可以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能运用合适的方法,更有利于阅读。
五、分时期汇报。
让我们首先来到交流第一个时期;
上古时期
1、出示背景图,读了这个时期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相机补充。
3、小结:上古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起源,我们应该了解这些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燧人氏钻木取火
黄帝大战蚩尤、尧舜让帝位、大禹治水
应该记住书中的这些话语;
神话毕竟是神话,但人们喜欢这个神话。因为“盘古开天地”象征着人们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雄心和伟大的创造力。
浩瀚的历史犹如一面光可鉴人的镜子,它的发展变迁同黄河、长江一样源远流长。面对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不能不为之动容,不能不为其骄傲。
尧、舜早已作古,但他们任人唯贤、宽容圣明的高尚情操却被人们世世代代赞扬传颂。
夏商西周
1、学生汇报,这一时期的读书收获、体会。
2、简单总结。(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汤灭夏,周公辅政……)
春秋战国时期
1、这段时期你记住了哪些人物?简单评价一下这些人物。
齐桓公、晏子、孔子、屈原、墨子、孙子、孟子、毛遂、李冰父子……
2、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什么?简说。
秦汉时期
师生共谈,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这一节课的主体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各抒已见,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中更加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在倾听他人的回答中学会思考,并生成一些自己的观点。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中华民族的起源上古时期,了解了三代更迭的奴隶王朝夏商西周,看到了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帝王、英雄辈出的秦汉时期。同学们各抒已见,大胆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想,表现得很出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说一说。
老师从同学们的谈话中也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看来,我们不仅要自己读书做笔记,和他人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七、出示两则感言供参考,学习多角度写读书感言。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则感言,我们看看这两位同学读了《上下五千年》后有什么感想。
1、从《上下五千年》中看文明
我读《上下五千年》,感受较深的是古代的刑罚。早在夏朝,因为产生了贫富分化,随之出现了犯罪现象,大禹便建立了各种官职,还加强了刑罚,又制定了税收, 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当夏朝传到了第十九代王时,出现了“五马分尸”与“炮烙”这两种刑罚……各个朝代的刑罚不尽相同,但今日看来,充满血腥与残暴,触目惊心。由古看今,我看到了中华一步步走向文明,今天的中国已越来越和谐。回望历史,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2、读《上下五千年》
观赏:巍峨壮观的万里长城,神奇莫测的秦始皇地下宫殿,建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奇伟瑰丽的敦煌莫高窟,“万园之园”圆明园的绝世风采。
学习: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商周时代独步世界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贞观之治的盛世气象,宋元文化的风流蕴藉。
发现:秦始皇的隐晦身世,曹操为何被称为“乱世枭雄,宋太祖之死的历史疑案,燕王朱棣篡位的难言隐衷,孝庄太后下嫁的重重谜团。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从了解故事、认识人物,逐渐形成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本课带学生学习这两则感言,能让学生了解读书感言的多种写法,可以是篇,也可以是段,甚至一两句话。写读书感言更是多角度的,可以是从从全书出发,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写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范例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写出更多精彩的读书感言。
八、结束,激发继续阅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出示,齐读,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所谓明智,就是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比较清醒的状态,能较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也就是说,我们阅读史书,要能够以史为鉴,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现在与将来。
同学们还想往下读吗?
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捧起这本《上下五千年》,走进群雄争霸的三国,走进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去看看我们中华民族又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幻,又涌现了哪些风云人物。(配影视背景)
一起来看下周的阅读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培根的名言让学生明确读史书的意义何在,通过影视背景和老师的语言渲染,让学生对下一部分的内容充满期待,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九、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安排下周阅读内容;
下周课外阅读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
具体要求;
1、制作一张表格,填好朝代、历史人物、主要历史事件;
2、对感兴趣的内容与他人交流、讨论;
3、写一则读书感言。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2-22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05-08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4-03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2-27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5-28
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03-28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02-22
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教学设计05-01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04-27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热门】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