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7 16:05: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汇总【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汇总【1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第一批参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学校,新课程的理念不仅为教师的所掌握,而且已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校学生在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已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了爱提问题,敢于探索的好学风,对学习语文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如读中感悟,抓关键词理解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教学过程:

  一、抓住“启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终生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生说)

  2、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紧扣重点,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12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说明理由。

  3、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钓到鱼时:紧张、激动。放鱼时:“爸爸!”――不情愿;“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抗议。放鱼后:悲哀。

  4、谁来完整地说一遍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

  [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5、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心里怎么会不激动呢?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遛了两个小时才得来的鱼却要白白放掉,心里怎么会情愿呢?现在,假如我们就是詹姆斯,让我们把描写他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换成“我”的角度来说说,并适当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6、学生练说后全班交流。

  7、点名汇报。师相机点拨说出真实的感受。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8、爸爸心里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9、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0、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②“父亲再没有说话。”

  11、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设计思路:刚才已经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解决了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的问题,现在再次用同法,通过找出描写爸爸的态度的句子理解课文,再次强化学法指导。]

  12、爸爸的态度为什么这样,丝毫没有为詹姆斯的抗议所动摇?爸爸当时是怎么想的?

  13、如果你也和他们去钓鱼,目睹了这一经过,你会想些什么?

  14、生思考后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学的想法一样,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这些能体现詹姆斯无可奈何地放掉大鲈鱼的心理的词语。

  [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议论文本

  1、就是这样一次平常的钓鱼活动,却对詹姆斯的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他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13-16自然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2、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才能遵守规则?

  5、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次钓鱼得到的启示,注意语言要精炼,概括性要强。

  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设计思路:学生已经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了它的内在联系,再借助文本就能领悟“启示”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通过充分议论,发表见解来进行自我教育,比教师单纯的讲效果要好得多。]

  四、读写结合,升华文本

  1、小练笔。生活处处有规则,学了这篇文章,老师心潮起伏,不禁要对所有的人说:“人们啊!请自觉遵守规则吧。”同学们,你们希望人人遵守规则吗?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注意事项,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为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须知”,也可以为洗手间的水龙头写一则“用水须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需要人们遵守规则的地方,都可以写一写,做一个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秩序井然,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就会越来越文明。

  [设计思路:学习语文是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使用的过程。读写结合的安排,是学生运用自身语言积淀自由表达的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升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总体来说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注意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渗透,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尝试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活用文本,感悟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钓鱼的启示》文质兼美,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教学时,我尽量避免平均用力,直接进入文本的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另外,还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作用,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

  二、转换角度,体验内心。文中的当事人经历的事是学生未曾经历的,如何让学生与主人公的感情产生共鸣?我两次采用了转换角度的方法,让学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体验了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培养能力,激发情感。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朗读的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情感。

  本课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如在湖边钓鱼除了遵守时间的规定,还应注意什么?(如保护环境等)这样,学生写的文章会更充实。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导入: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这个美丽的梦就是——圆明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欣赏它昔日的辉煌,去哀悼他永远的毁灭,去感悟它留给我们的无穷无尽的启示。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一、检查预习:

  首先我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第一关:读书关

  哪几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一下读书情况?就请1、2、3、4、5小组吧!

  (你们读出了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真棒!)

  第二关:字词关

  第三关:内容关

  从文中找出概括圆明园的句子。

  二、走进课文:

  1、学习第5自然段

  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那么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读完这段后的感受。

  请同学们看一句话:

  这句话里有几个词,如果去掉,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去掉这些词,我们就不能这样深刻地感受英法联军这种强盗的嘴脸。

  这些无耻的强盗还做了什么?

  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仇恨、痛心、悲愤、屈辱)来,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一段。

  我们来看一下圆明园毁灭后残存的是什么吧!

  2、学习第2---4自然段

  从这片残存的废墟中,我们依稀能够想象出它昔日金碧辉煌、宏伟大气的样子!那么这些可恶的强盗到底掠走了什么?运走了什么?破坏了什么?烧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4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宏伟、珍贵的文物来介绍的)

  请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什么是“众星拱月”,你能举个例子吗?

  请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都写了圆明园中哪些宏伟的建筑?请你用红色笔划出来!

  这么多的景物,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把这些景物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请用蓝色笔划出来。

  请你用导游的身份看着图片给大家介绍圆明园!

  我们一起来尝试背诵吧!

  仿写:春天到了,————的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你看: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这里不仅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

  请注意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大家注意这几个词,从这些词中我们知道这里的的文物时间之久远,藏品之丰富,价值之昂贵,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文中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那些耗尽无数人心血和智慧的宏伟建筑,都统统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

  3、学习第1自然段

  所以,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总结拓展:此时你站在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的确,忘记历史就是一种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世上绝无仅有的圆明园就这样毁于一旦,了解了它的辉煌,更增加了我们的痛心与仇恨,不仅仅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更增添了我们努力学习的斗志。)

  三、走出课文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希望同学们从这扇门进入,主动搜集相关的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

  教 学 设 计

  1、读: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说: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

  议: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

  2、背诵: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五、适当拓展向外延

  补充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第二课时

  一、运用旧知巧导入

  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

  2、导入《秋思》《长相思》。

  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二、初读全诗明诗意 1、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意。

  3、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

  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词。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 三、品词析句悟诗情

  (一)学习《秋思》

  1、品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2)“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3)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4)朗读这句诗。

  2、品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里的“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

  (2)“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3)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又会做些什么? (4)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朗读诗句。

  (二)学习《长相思》

  1、品读上阕,感受边塞军旅生活之苦。

  读完上阕,你猜作者的“身”可能在什么地方?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2、品读下阕,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读完下阕,你发现作者的心在哪里?(故园)“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像说话。

  3、作者“身”在征途,心在故园,你有什么体会?朗读这首词。 四、感情朗读促背诵

  1、读: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说: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

  议: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

  2、背诵: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五、适当拓展向外延

  1、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 2、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仿照文中的侦察报告谈鸟受伤害的例子,理解环保主题,受到应保护环境的教育;

  3、进行抓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理解课文的学法指导。

  二、设计理念:

  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鸟儿朋友给作者发回的四份察报告贯穿全文,控诉鸟类遭到人类迫害的种种情形,说明了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本文语言平实、浅显,结构巧妙。教学中以四份侦察报告为重点,引导学生读文、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以读促悟;抓住第一份侦察报告渗透学法,其余三份报告由学生在阅读提示的指引下小组合作学习,再进行全班交流,落实个性化阅读的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置联系已有知识举例子环节、由文章内容想开去环节,使学生在交流、畅谈过程中,受到主题教育。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谈话:同学们喜欢鸟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谈鸟对我们人类的作用)

  3、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份鸟给我们发回来的侦察报告,它向我们报告了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鸟向我们发回了哪些侦察报告?

  2、读文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字音有必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学生点不到的地方,教师点拨:孵、呜咽、哭泣、烟囱)

  (三)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份侦察报告:

  (1)提问:第一份侦察报告向我们报告了什么?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报告的内容。追问:野鸡妈妈为什么孵不出小野鸡?

  (2)读文:请两位同学来做情景再现:一人读鸟儿朋友的话,一人读野鸡**的话。请其他同学点评这组同学读得怎样?

  (3)教师点拨:如果你是野鸡妈妈,你现在心情如何?文中用了什么词来形容的?“忧郁”什么意思?“重重叹了一口气”说明什么?谈谈读了这份侦察报告你有什么感受?

  (4)再来有感情地读课文。

  2、合作学习后三份报告: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后三篇侦察报告,注意友情提示:

  1、了解侦察报告的内容,产生这一不幸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这份侦察报告。

  3、结合报告中的重点词、句谈谈读了这份侦察报告的感受。

  (2)交流学习第二份侦察报告的结果:

  请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组可进行补充。

  师点拨:怎样解释“呜咽”?“呜咽”与“哭泣”的区别是什么?“已经不是第一回啦?”说明什么?

  有感情朗诵

  过度:小野鸡孵不出来、燕子死了、作为海洋清洁工的海鸥朋友怎么样呢?

  (3)交流学习第三份报告的成果

  请一组汇报

  师点拨:请同学们充当海鸥这一角色,代表海鸥做个自述;记得我们学过的《海鸥》这首歌吗?一起来唱一唱。歌中描绘的`情景与我们从侦察报告中了解的情况相对比,你感受到什么?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表达我们的感受。

  过渡:正当作者为小野鸡、燕子、海鸥的不幸遭遇感到不安时,收到了一份加急电报。

  (4)交流学习第四份报告的成果

  请一组同学汇报

  师点拨:鸟儿朋友的心情怎样?作者马上去营救它,结果呢?

  (5)这四份报告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1、课文读到这儿,你能联系平日读到的有关鸟的知识和我们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举出报告中反映的这种鸟受伤害的例子吗?

  2、因为环境污染问题使鸟频频受到伤害,我们想想吃草籽的鸟、吃害虫的鸟、吃鱼的鸟都受到了死的威胁。同学们看课文第16自然段,把文中的“我爱看”、“我爱听”、“我更感谢”都换成“没有”读一读。读完后,你感受到什么?

  3、在此,你想发出什么呼吁?

  (四)总结:

  让我们把这些倡议落实到行动中,并号召全人类都来这样做。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5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要求学生细致观察一种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

  (2)进一步了解事物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主要特点介绍清楚。

  2.教材分析

  本次单元习作的任务是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单元习作第一部分以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拓宽选材的思路,并提出明确的习作任务。第二部分从写之前、写之时、写之后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习作建议。结合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教材从内容、方法和篇章布局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3.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介绍一种事物,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方便学生提前进行观察或搜集资料。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可能存在打不开思路的现象,多选择常见的动物、植物等作为介绍对象。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表格,说一说自己打算介绍什么事物。引导学生从兴趣、生活等方面入手,确立说明对象,在小组内交流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引导学生针对所选事进行交流,说说从哪些方面介绍,再进行全班交流。

  学习目标

  1.明确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教师指导习作,赏析范文,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2. 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3.学习搜集,处理和利用资料,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难点:学会写说明文,将阅读中学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评价任务

  1.通过师生谈话、教师指导,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评价目标1)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拟写作文提纲,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评价目标2、3)

  学习过程

  活动环节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活动一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引事物。(出示图片)

  2.今天的习作内容就是介绍一种事物。以谜语的形式引入课题,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二作文选题,

  出示表格

  1.出示表格,提示学生可以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内容想开去。

  2.说一说自己打算介绍什么事物。

  3.师生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动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内容。

  4.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5.赏析范文,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通过师生谈话、教师指导,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实现目标一)活动三

  小组合作,

  拟写提纲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习作内容,拟写作文提纲,包括开头、中间、结尾如何写,分享精彩片段。

  2.每个小组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拟写作文提纲,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实现目标二、三)活动四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写什么,怎么写,并且列出了提纲,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了铺垫,下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总结。

  板书设计:

  介绍一种事物

  开头点出对象

  中间分段介绍

  结尾抒发情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使用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使学生明白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

  1.师讲汪得净读书不做笔记的故事。

  2.生听后讨论:听了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

  4.教师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观看插图,让学生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上的学生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什么意思?

  (2)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3)园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要用钢笔做笔记;书写要工整;笔记要做在专用的卡片上等等)

  (3)第2页下面的2幅图和第3页上面的3幅图,都是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1)摘抄。(精彩词句)

  (2)编写提纲。(概括主要内容)

  (3)写读后感受。

  三.引导学生说说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看图揭题,了解工具书的意义

  1.出示教学挂图,读读椭圆形框内的两行文字,说说图上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以明确该图的主题。

  2.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常识。

  1.先观察第4页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教师小结。

  3.然后观察第5页上部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教师小结。

  6.最后观察第5页中间和下面的两面三刀幅图,说说这两面三刀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举例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使用工具书。

  7.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他不理解“温馨”这个词语的意思,用上了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准确地理解了这信词语的意思,并在课本上摘抄了这个词语的解释。

  5.总结。

  第三课时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浓度尝试做读书笔记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3)摘抄重点词句,读后感以三言两语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教师巡视指导,多做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所做的读书笔记。

  三.教师小结。

  四.训练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浩hàn”这个词语,要求查出“hàn”的字形和这个词语的意思。

  2.出示:“洋溢”这个词语中的“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在字典里查找的?

  3.学生动手查工具书。

  4.总结评比。

  五.总结全课,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中,班级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积累本课的成语。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贺龙照片)贺龙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是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播放媒体)1934年的炎夏,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军队在后面紧追。当时白军拥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而我方与敌方力量悬殊,处于敌强我弱的劣势。红军部队上有敌机的轰炸、扫射,后有敌军的紧紧追击,形式危急,迫在眉睫。如何摆脱敌人的追击?保存自己?贺龙想出了“草帽计”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通课文(检查习情况)

  1、生字词的学习;

  2、四字词语、成语的学习;

  3、熟读课文;

  4、指名朗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 ,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 。在敌 我 的危急时刻,使用“ ”使白军 的事。表现了贺龙同志的 。

  3、理清脉络:

  第一段(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第二段(2~4):写贺龙巧用“草帽计”,消灭了;

  第三段(5):写红军战士胜利后的愉快和对贺龙的称赞。

  四、小结,初谈感受与质疑:

  1、再一次快速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 ,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 。在敌 我 的危急时刻,使用“ ”使白军 的事。表现了贺龙同志的 。

  2、文章课题是“草帽计”,就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认为这个计谋怎么样?(用文中一个成语来评价)

  神机妙算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神机妙算”。

  一)读1、2自然段,思考和小组内讨论完成:

  1、贺龙将军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请在文中用“——”;

  2、小组内填写下列句子,并说一说:

  贺龙看到 ,心想 。

  3、天气那么炎热,戴着草帽仍汗流浃背,为什么贺龙同志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扔在路边?

  4、为什么要在平坦的'山坳命令战士扔草帽?

  5、战士们为什么感到莫名其妙,还听从指挥?

  师:这是一篇记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我们刚刚所学是“草帽计”中的前两个过程:红军战士在行军途中为了抵挡炎炎烈日而戴上了草帽,而听从贺龙将军的指挥又扔下了草帽,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戴草帽”和“扔草帽”(板书:“戴草帽”“扔草帽”)

  二)学习3、4段:

  1、快速阅读3、4自然段,用3个字概括各段内容,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草帽

  草帽

  2、思考,并根据问题后提示回答问题:

  1)看到红军的草帽后,白军为什么会立刻一窝蜂地去抢?白军官为何不阻拦?(在文中用“~~”划出答案)

  2)为什么敌机会轰炸自己的军队?(在文中用“~~”划出答案)

  3)贺龙凭什么料定白军会抢草帽,炸草帽?(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3、找出这两段中的四字词语,认真读一读,

  人困马翻 、眼冒金花、喜从天降、得意忘形、丢盔弃甲、狼狈而、眉开眼笑、毫不介意、喜出望外、血肉横飞、叫苦连天

  1) 这些词语中哪些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 请找其中3个词语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白军被炸的场面。

  三、学习最后一段,小结全文:

  1、战士们是怎么称赞贺龙的?

  2、现在你觉得贺龙是个怎样的人?请你模仿当时战士们的语气、动作,说几句称赞贺龙同志的话。

  3、学了课文,你能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眸,辟.韵.矗.廊.禹.襟7 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旋,分.理解千娇百媚。名副其实,意味深远等词 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感受城市的雕塑给青岛带来的美。

  重点难点:

  1.青岛城市雕塑风光片,本课课件。

  2.收集课文中有关历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演示课件,播放青岛城市雕塑风光片.导入:美丽的青岛如一位新妆的丽人,千娇百媚.而城市中一 尊尊精美的雕塑,就像丽人的明眸,是青岛更加动人。

  板书课题.注意眸的写法。

  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叫明眸?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多音字和成语.读准矗,旋,分;重点理解词语千娇百媚,名副其实,意味深远等。

  2.结合课文,说说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课文介绍了哪些雕塑园区,介绍得最详细的是哪一个雕塑园?

  教师根据学情,点名学生回答,板书:海涛园。

  三、细读课文,理解问本

  1.指名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

  (1)说说作者看到了哪些雕塑? 学生自主回答,老师适时板书:名人雕像,五月的风。

  (2)课件出示雕塑。

  看到这座雕塑,你会想到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这雕塑表达了青岛人杂发展变化中的气派和雄心这个句 子的?

  引导学生观察,从雕塑火炬般的颜色和旋风般的造型,以及它恢弘的.气势去想象和理解.体会青岛人 在改革发展中那种昂扬,向上,进取的精神。

  (3)指导朗读

  2.自由品读课文第 4-8 段,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明白这样的写作方法能使文章详略分明,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内心 的感受。

  作者写了海涛园的哪些雕塑? 指名让学生回答。

  板书:青铜雕,世纪长廊,盲文说明图。

  (2)你喜欢这个园区的什么地方?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A.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喜欢的地方和原因。

  B.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句子 1:她的造型是一双巨足上立着一双巨手,两手之间托着一个圆球,意味深远,气派极了,雄伟极了。

  句子 2:下部的内容则包括了大禹治水......等十二则故事,让人深感世纪长廊的确立意不俗。

  句子 3:给那些看不见壮丽景观的人也装上一双明眸----能够通过触摸感受人间的美丽. 这是课文中一个非常感人的细节描写

  使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体会盲人可以通过盲人图,感受海 涛园的美丽。

  一个小小的 设计,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也充分体现了青岛人浓浓的人文关怀。

  C.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海涛园? 师生评议

  四、整体回归,领会中心

  1.齐读课文第 1 段和最后一段,讨论回答。

  (1)为什么说这些雕塑是城市的明眸?

  (2)怎样理解亮丽与个性这两个词语 。

  2.师生共同小结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读六个字,积累更多词语。

  2、在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用具】

  生字卡、题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认记生字。

  2、积累更多的词汇、丰富学生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作客。

  1、出字题板(两个词组)

  2、请同学们读一读、记一记。

  3、出示第二张题板

  4、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

  1、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动脑筋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2、请学生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3、读一读。

  4、认读生字。

  二、读读想想

  1、自读词语。

  2、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带点的字里有什么秘密吗?

  3、开火车读。

  三、我会读

  1、自读词语。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全班齐读。

  四、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

  2、男女生对读。

  3、个人展示读。

  4、齐读。

  5、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识字的展示与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篇关于孝敬前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学着帮父母做家务,可前两天,我却收到了一位同学的来信,向我诉说了他的烦心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我该怎么办呢?

  1、指名念小朋友的话。

  2、讨论交流。可以自己说一说,也可以合作上台表演。

  3、分角色表演,评价激励。

  二、识字加油站

  1、自带课外书或贴字卡片,小组进行识字交流。

  2、指名上台与大家交流。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0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基于写作:

  (1)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叙述;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 教材分析

  《推荐一本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习作,本册书的前七单元习作练习过结合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结合具体事例写人物特点;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体会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等等,本篇作文的要求整合前几单元的目标,但又有所提升,重点训练目标在于根据表达需要,把握内容要点,分段表述,突出重点。把内容要点写具体是本课训练的难点。

  3.学情分析

  综合性的习作目标的达成是对学生前七单元学习目标达成的检验,也是对本期所有读书活动的一个效果性展示。五二班的孩子在进行单元习作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分段表述,突出重点的能力,也有了每天晚上读书的习惯,所以本节课重点指导的目标在于怎么把重要理由写具体,怎么通过自己的推荐激发他人的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

  1.列好习作提纲,确定写作自然段,写作重点

  2.全面具体地了解自己推荐的这本书,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3.激发他人对自己的推荐的书产生阅读期待,以阅读更多好书。评价任务:

  1.通过写习作提纲和修改习作提纲,确定写作自然段,写作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推荐这本书基本信息及推荐的重点理由。

  3.通过学生分享交流和教师指导,怎么把推荐书的重点理由写具体。

  4.通过好书推荐活动,激发他人对自己的推荐的书产生阅读期待,以阅读更多好书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复习导入

  引入重点

  (2′)复习本单元前面讲的一本好书的标准,确定自己的习作重点,列提纲重点段。

  通过写习作提纲重点段,确定写作重点。

  (评价任务一)环节二

  交流补充

  列好提纲(12′)

  环节一:请同学自由读习作,明确习作题名,完善习作提纲(5′)

  环节二:全班交流,补充提纲,同桌交流,修改(7′)通过写习作提纲和修改习作提纲,确定写作自然段,写作重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推荐这本书基本信息及推荐的重点理由。(评价目标一、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交流展评

  细化重点(13′)

  环节一:以学生的`好书推荐段导入,交流怎么把重点段写具体?(5′)

  环节二:小组交流,修改自己的重点段。(8′)

  通过学生分享交流和教师指导,怎么把推荐书的重点理由写具体(评价目标三)环节四

  交流推荐

  升华文本

  (13′)

  环节一:小组交流,把自己推荐书目讲给大家,选出小组最佳推销员。(8′)

  环节二:请最佳推销员来推销自己的书籍(5′)通过好书推荐活动,激发他人对自己的推荐的书产生阅读期待,以阅读更多好书(评价目标四)

  教学过程:

  和润开启:导入激趣,引入重点

  和乐善思:交流补充,列好提纲

  和谐互动:合作交流,明确重点

  和美展现;自助修改,细化重点

  和顺通达:交流推荐,升华文本

  板书设计:

  一、书名、作者、出版社等

  二、情节

  小说人物

  悬念、线索

  重点细节

  科普读物有趣的知识

  独特的想法

  转述精彩片段,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三、与你的生活、成长有帮助;你对书中人物、情节、对话的感悟。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学习重点。

  二、交流对地震的了解,拓展阅读有关资料。

  三、导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

  (二)品读,找出感动的句子,好好体会。

  (三)着重引导读好以下句子:

  1.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谁对谁说的?用什么语气读?文中共出现几次?另外两次谁说的?说明什么?)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什么要这样写?直接写36小时不行吗?36小时是多久?从他的外貌描写中,你想到什么?)

  3.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把了不起的感觉读出来。)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五)精读,快速阅读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四、提出质疑,梳理疑问

  根据学生疑问,梳理出一至两个待探究问题,教师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

  第二课时

  一、立体探究,感悟“了不起”

  (一)自主选择“儿子了不起”、“父亲了不起”进行探究,找出关键句子,细心体会。

  (二)探究“儿子了不起”(抓住勇敢、无私、对父亲的信任来理解,放手让学生畅言。)

  (三小结、过渡:从儿子的表现我们可以说:真是个了不起的儿子。而儿子的了不起来自于父亲,来自于对父亲的信赖,来自于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提示:交流的时候,表达要清晰,要抓住课文中的具体句子来说明。)

  重点探究“父亲的了不起”。

  抓住以下句子,反复朗读感悟:

  1.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占据父亲整个心灵的是儿子,一定要救出儿子是父亲心中唯一的信念)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36个小时,两天一夜啊,在这段时间,父亲不吃不喝不睡,是多么了不起啊!读

  (2)挖掘工作何其辛苦和危险,然而,父亲承受的仅仅是肉体上的辛苦吗?(还有精神上的双层压力:担心家里的妻子,担心孩子再也找不到了。)肉体上的辛苦,精神上的压力,这一切也没有使父亲停下来?你们说他了不起吗?读

  (3)想象挖掘过程中有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会怎么想呢?(不管发生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丝毫没有动摇父亲的意志,多么了不起啊!)读

  总结学法:抓住什么来分析?(神态、动作、语言)

  讨论。最终,儿子救出来了。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可是,如果挖出来的是儿子的尸体,或者在挖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还能说父亲是了不起的吗?(父亲因为担忧孩子的生命安全,过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为异于常人,这都是缘于他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不管孩子能不能救,不管结局是否圆满,他都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伟大的父亲,了不起的父亲。)

  二、精略结合阅读,感受不同形式的爱

  (一)导语:父母的爱有很多种,有的象阿曼达的父亲一样,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爱,有的可能是我们平时觉察不到的无微不至的爱。阅读《慈母情深》,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交流: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深情?

  (三)填表:今天,我们不仅被《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伟大的父爱感动着,也被慈母的浓浓深情感动着,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同时,也是文章的原因——太感人了。

  作业:

  1. 填写表格

  2.回忆生活中,父母亲关爱你的一个画面,写一个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具体。

  慈母情深(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认识五壮士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

  3.了解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盲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

  4.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宇词,复习导入。

  1.师:昨天老师告诉大家,今天这一节课一开始要检查字词,给大家一分钟,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并复习一下重点词的意思。

  2.师主持检测:

  ①听写:崎岖山涧横七竖八

  ②看意思写词语:斩钉截铁居高临下

  3.学生自批、订正,师反馈。

  4.师:上节课,我们还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分五段。这五段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三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四、五段,研究一个问题:第四、五段课文中,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是怎样写详细、写具体的,用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二、学第四段,以情促练。

  1.(生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他们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2.师:他们就是这样,在顶峰英勇歼敌,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石头砸)

  3.(出示幻灯)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壮烈一幕。第五节中,哪部分内容是描绘这幅插图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 )括出来。

  4.(生自由读括号中的内容)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交流)① 猛地举起

  ② “同志们,用石头砸!” (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

  ③ 句子对比;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

  ④师: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⑤师: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⑥指导朗读;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三、学第五段,以练激情。

  1.(师配乐范读)思考: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模仿“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

  4.(汇报交流)

  ①“胜利的喜悦”:从哪儿体会到的?(齐读)五壮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再读:轻缓、带着眷恋)

  ②“对敌人的憎恨”:从哪儿体会到的?为什么砸枪?是砸自己的枪吗?

  (朗读:“砸碎”重读)喊口号(有力,末字处长)

  ③除了这两个“带着”,还有别的吗?课文是怎样详写五壮士跳崖的?(理解“相继”)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冲锋一样,相继跳崖?(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抗战必胜的信心”)(朗读:注意重读)

  5.学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句子。

  6.师: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的,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指导朗读;高昂,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魄)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

  课文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板书),以此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

  2.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为什么这三段要写得详细。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3

  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说教法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应图文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读悟,想象,表达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图,文,声并茂,把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于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兴趣

  说教学程序

  一、课件导入

  (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教学的开放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具体描述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2、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它奇在何处

  3、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和生动描述的

  (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以学定教。

  二、抓住奇观,直奔重点

  1、学习第2自然段,感知日出前天空景象的美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找出描写颜色变化的词。

  2、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句子比较:

  a、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的,慢慢的,使劲往上升。

  b、太阳慢慢地向上升。

  提问: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表达效果上哪句更好为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上日出的什么景象

  (2)文中是如何描绘的

  三、有感情朗读

  我们和巴金爷爷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你想说什么

  (意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把自己阅读后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合作者形成共鸣。

  四、作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说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小半边脸→慢慢地→圆(形)

  (一纵一纵)

  天气晴朗红得很→使劲→红的可爱(色)

  (冲破)

  没有亮光→跳出→夺目(光)

  有云时云薄:躲,透,直射,一片亮光

  云厚:突出重围,染成红色

  伟大的奇观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本环节主要想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再采用"录像配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图,文,声并茂的情境中,多感官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尽快捕捉本课的学习重点,也为质疑问难作铺垫。

  这里的"风景名胜欣赏"导入"海上日出"的媒体演示,旨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

  "媒体演播"配读旨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方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捕捉内容重点。为后面的体会"奇观"作铺垫。使用时打开组合媒体课件,点击"看图学文"模块即可。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媒体,紧扣文中"奇观"这一重点词语,进行读课文,赏画面,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此环节几次出现的媒体演示,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这一"三为主"原则,紧紧围绕"体会奇观"而设计的,同时也可为"品词句,悟情感"服务,本设计具有交互性强,跳转灵活等特点。教者可根据需要随意选用,打开"看图学文"模块即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4

  一、名言导入,理解“毁灭”。

  同学们,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它有着只要想象才能企及而无法用语言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它有着如同月宫似的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二、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

  1、看,这是昔日的圆明园,如同仙境一样,有山有水有绿树环绕,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对比示幻灯片)再看,这是今天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宫殿,今日却成为断壁残垣,这都归结为一个词那就是“毁灭”。大家注意这个毁的写法,看我的笔画顺序。大家一起读课题。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我现在把它改成圆明园的毁坏,可以吗?

  2、人们这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理解“不可估量”。时隔这么多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圆明园毁灭带来的悲痛,这足以说明圆明园的毁灭读。

  这是历史发出的沉重的叹息?那么圆明园到底毁灭的是什么呢?以至于人们会有这样的叹息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吧。

  二、痛惜圆明园的毁灭。

  1、课文读完了,哪一个自然段具体讲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最后一段的开头提到了一个时间,是哪一年。圆明园的毁灭正是源于是1860年的那场浩劫。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视频展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也展现了它的毁灭。请大家酝酿好心情,读这段话。

  2、同学们,这是侵略者在赤裸裸毁灭我们的圆明园圆。他们是如何毁灭的呢?请把表示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句子画上横线。

  3、大家一起读。读了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之所以有这些体会,是因为他们在毁灭圆明园。

  4、圆明园到底毁灭的是什么呢?要想知道圆明园毁灭了什么,就必须知道它曾经拥有过什么?课文的第2—4段介绍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追朔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

  (一)第二段

  1、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中,有一个词叫“众星拱月”,“月”指什么?“众星”指什么?(月指圆明园,众星指小园。)

  2、通过“众星拱月”这个词,你能判断本段写了圆明园的`什么吗?(写了圆明园的布局。)这种布局怎么样呢?(精美的布局)

  (二)第三段

  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般的精美的布局,还有许多独特的景观。

  1、齐读,读完后,你觉得这个自然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很对称。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

  2、原文填空。作者运用这样对称的句式,是想告诉我们,在圆明园中,填空。

  3、几组对比,想说明什么呢?(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对比,热闹的买卖街和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对比,现实的和虚幻的对比,民族的和西洋的对比)

  总结出圆明园建筑的特点:宏伟、壮观。

  (三)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这段讲述了什么?(文物,文物的特点是什么,珍贵。板书)

  2、欣赏一组文物,配上文字,读一读。当你读到、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时,你会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拥有这些稀有的文物而感到骄傲、自豪。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座历经五代皇帝花费无数劳动人心血和智慧了修建150年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的布局,有巧夺天工的宏伟建筑,有无数稀世珍宝,难怪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它至高的荣誉: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正如雨果说,“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

  五、思考“毁灭”。

  1、毁灭的是什么?板书:文化。文化是属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历史不禁这样叹息:“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呢?

  这是一种反衬手法,昔日越辉煌,今日的损失就越大,也越能够体现出对侵略者的痛恨。

  圆明园的毁灭成了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无法抹灭的伤痛!面对这断壁残垣,(出示照片)我们不禁深深地叹息: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材料,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我会读这些词语和句子。

  2、我发现这些字词容易读错。

  3、我要做摘录笔记,记住好词好句。

  4、我会仿写句子。

  5、我积累了很多成语。

  交流合作

  1、大声读词语,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一会儿和学习伙伴交流。

  2、对学:互读词语,正音。我要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对子交流。

  3、群学:

  (1)组类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词语,全班讨论。

  (3)讨论:与方法有关的成语。

  展示激励

  积累展示:我要把自己积累的词句和成语读给大家听。

  书写展示:我要把这些词工整的抄下来。

  达标测评:

  1、我会听写这些词语。

  2、我会背诵并书写成语。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我会读古诗。

  我发现这些字词容易读错。我会仿写句子。

  交流合作:大声读古诗,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对学:互读古诗,正音。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

  (1)组类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诗句的意思。作者的情感。

  展示激励:

  积累展示:我要把自己积累的词句读给大家听。朗读展示: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感情读读这两首诗。书写展示:我要把这两首诗工整的抄下来。达标测评:

  我会背诵古诗。我会默写古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5-03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3-27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1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3-27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学设计02-24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学设计02-2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05-27

语文上册《妈妈睡了》教学设计01-26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篇05-04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