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地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5 16:34: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设计【精品】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教学设计【精品】

  地理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

  对应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气候特征

  3、教师活动:

  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读图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习

  地理教学设计 篇2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地理教育实习是为师范教育方向本科学生开设的实践类必修课程,教育实习是该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接触中学地理教育实际,将所学的地理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和中学地理教育调查的能力,强化做一名合格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认识。

  教育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占据重要位置, 教学时数为12周,是实现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由于教育实习受非教学因素制约较大、在教学大纲中规格要求极少、内容的伸缩性很强,所以该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的基本功训练。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和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和创造奉献、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

  (2) 通过深入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实际,进行独立的教学实践,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和特点,使实习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地理教学工作实践和班主任工作实践,掌握地理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和技能要求,培养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的能力;

  (3) 通过深入中学班主任工作实际,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理解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培养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和中学生的素质现状,中学教育对教师素质、技能的基本要求;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教育规律,总结中等学校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培养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主要的教学内容

  1.备课试讲

  备课试讲放在校内进行,时间1周,采取学生分小组集中备课试讲的组织方式。备课试讲是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在学生踏上讲台之前,必须通过备课与试讲,备课试讲不合格的学生不准进入教学实习阶段。通过备课试讲实习使学生达到:

  (1)明确备课的计划性、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预见性要求。熟悉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法、根据中学生实际状态安排教学过程的基本方法。

  (2)熟悉教案编写的规定格式。能够独立编写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教案。

  (3)通过试讲使学生熟悉课堂教学的常规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板画技能、仪器演示技能、课堂提问技能、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技能等。

  2.教学工作实习

  (1)备课

  使实习生学会如何在钻研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写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详细的课时教案。

  (2)上课

  实习生根据经实习指导教师批准签字的备课教案组织课堂教学。注意体会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体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技能。学习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课后评议

  通过评议,学习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3.班主任工作实习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生应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内容与要求是:

  (1)了解、研究学生

  包括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个人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等,提出教育建议,并写出书面报告。

  (2)组织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培养班级集体意识

  通过组织1—2次班会活动体验如何培养使用班干部,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作用,正确开展表扬与批评,培养正确的集体观念的方法与技能。锻炼开展班级工作的.能力。

  (3)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根据本班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集中精力重点帮助一、二名学生,对学生进行单独教育。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技巧、技能。

  (4)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

  根据教育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家访工作,争取校外教育机关、团体的配合,开展适应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

  4.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前,每位实习生都要完成教育实习小结,总结要全面,并在小组中交流。

  三、教学程序及学时分配

  1.动员准备阶段(1天)

  包括实习动员、实习区概况介绍、实习目的、内容、安排与要求,以及实习成绩评定的方法和指标,从思想、组织和物质上做好准备。

  2.校内备课试讲阶段(1周)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的模拟试讲训练。

  3.中学实习阶段(11周)

  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实习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与研究。

  (1)教育见习

  (1)实习生进驻实习学校,召开实习见面会,邀请实习学校有关人员作学校概况、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报告;实习生与实习学校任课教师、原班主任和实习班级学生见面,了解教学进度、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要求并进行课程交接。

  (2)组织学生观摩教学和主题班会活动。

  (3)实习生在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进行试讲等工作。

  (4)实习生在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

  (2)教育实习

  (1) 在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部教学环节的实习工作,包括编写教案、课堂讲授、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指导作业练习和实验等。每个实习生的课堂教学不少于4个教案,7个课时;

  (2) 实习生互相听课,听课节数不少于10节;

  (3) 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评议,评议会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主持,先由实习生自我分析,再由其他师生评议,指导教师总结;

  (4).组织实习生公开教学1-2次;

  (5)在原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实习班主任日常工作。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要组织一次班集体活动,如班会、团队活动,并写出书面计划和总结。

  4. 教育实习总结阶段(1周)

  (1) 实习生要写出个人全面的或专题的教育实习总结报告,召开实习交流会,与实习学校有关人员和教师交流意见;

  (2) 完成课程及班主任工作的交接手续,作好告别和善后工作;

  (3) 完成实习生教育实习鉴定,由实习学校教师给出实习原始成绩;

  (4) 搜集、保存实习中有价值的资料,如计划、总结、教案、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5) 进行教育实习汇报课,评选优秀实习生;

  (6) 依据高师地理专业教育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由系实习领导小组评定实习生的成绩。 (注:这一阶段在回校上课时进行)

  地理教学设计 篇3

  【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

  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

  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

  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分区地理南方部分的核心章节。内容丰富,容量也很大。又有利于知识的拓展。

  苏州正好位于本区,也有利于乡土地理的教学。

  【学生情况】

  很多学生虽不是生于本地,但成长在本地。因此对本节内容情感上很有亲和力。对许多场景也

  身临其境。比如京杭大运河,很多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学习的动力会提高很多。但本节内容要求的

  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则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够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应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地区。

  3.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能够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应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地区

  【教学难点】

  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应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地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一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有诗赞“烟花三月下扬州”。无论是苏州、杭州还是扬州,它们都在我们今天要讲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导入

  播放关于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片,并作适当讲解。

  欣赏图片

  初步建立对长三角地区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内容铺垫。

  江海交汇之地

  动态出示长江三角洲区位图,提问:

  1.说出在本区交会的江海名称并能在图上明确指出

  2.标出本区的`大致范围,并能简单描述

  3.评价本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看图思考,逐步完成练习

  训练的学生的读图思考能力,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过渡

  长江对本区的影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豪不夸张的说,没有长江就没有今天的长三角地区,而且未来还将继续影响着本区的发展。从自然的角度来说,长江三角洲就是长江携带泥沙冲积而成的,从人文角度来说,长江为本区的发展提供了太多的助力。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动态演示长江对本区的影响示意图,提问:

  1.分析长江对本区发展的影响(结合地理填充图册)

  2.举一反三,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读图思考,完成练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二课时

  过渡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展示长三角城市群分布图。

  2.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景条件和人文条件线索图。

  3.展示沪杭同城效应示意图

  提问:

  1、分析成为我国最大人口城市群的原因。

  2、上海作为核心城市的作用

  3、分析区域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读图1,感受最大城市群的魅力

  读图2,寻找信息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渡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

  1.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图,点击链接让学生观赏经典旅游景点。

  2.展示长三角地区人文景观图、文字资料

  提问: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图片欣赏、文字阅读

  分析思考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长三角地区物产丰富,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城市,交通和文化的发展。21世纪的长三角地区发展更为迅猛,其经济和城市发展在全国都具有典型意义。作为长三角人民的一员,衷心祝愿长江三角洲永远兴旺。

  地理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的分布是很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很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而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资源却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实施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案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发展的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本案例来拓展视野,探讨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以进一步了解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的解决,是实现东西或南北经济社会双赢的战略。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求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可以联系经济地理中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思路,从而准确的把握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本校学生基础较差,兴趣不高导致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所以我在讲授新课的时候会创设情境,留疑问,多启发,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展开,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兴趣,和老师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国土整治,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然资源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往往出现区域资源赋存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协调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本节我们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西气东输工程

  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长4900多千米,规划20__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4)经过的地形区:

  一线依次经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大地形区。

  二线依次经过: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华南丘陵、珠江三角洲洲等地形区。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教材P83图5、2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2)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炭天然气优点①开采成本低②储存、运输方便③价格便宜①清洁②使用方便③燃烧效率高④比较价格低缺点①使用不方便②燃烧效率低③废气、废渣排放量大①开采、储运难度大②技术要求高③投资大、回收周期长思考

  A、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点拨:从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思考。

  B、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C、20xx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点拨: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1)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4大气区。

  (2)开发利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地理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和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培养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

  、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过程

  (一)移民国家

  1.导人新课。

  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

  创设情景: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播放美国街头游行队伍录像片段),看看在美国的普通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说明美国是一个由各种人种构成的移民国家。)

  总结: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入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板书:移民国家

  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华盛顿:美国人。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杨振宁、李政道:中国人。乔丹:非洲人。)

  3.阅读教材81页图9、2“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

  (白种人占84%,最多;其次黑种人占13%;其他占3%。)

  4.阅读教材81页2题中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在美国社会中,黑人、印第安人和华人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即美国存在种族歧视问题。美国政府总是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而自己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却始终解决不了。)

  板书:种族歧视

  5.情景教学。

  (1)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展示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

  问: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

  (西部开发,修筑铁路;科学界获诺贝尔奖的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航空领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

  板书:华人的贡献

  6.过渡:有众多的中国人生活在美国,那么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环境与中国相比有哪些异同?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1.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邻国位置。(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4.展示美国国旗。

  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5.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6.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提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7.引导。

  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

  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

  由海陆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测出水资源。

  试按以上思路,分析、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50°之间,光热资源丰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汽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8.过渡。

  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展示材料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

  展示材料2: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提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板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

  9.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地区生产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

  板书: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10.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

  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11.展示“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图表。

  提问: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玉米、小麦、大豆、棉花)

  12.小结: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小结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理解了美国的移民国情,了解了美国的位置范围、农业生产中优越的自然条件。专业、高效的生产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地理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清水资源现状,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的意识,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2、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②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③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④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走访调查,使生活中的地理与书本中的地理知识相结合,从而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严重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缺水原因是否相同”,培养质疑、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用水的资源观,培养水资源保护意识。

  3、重难点的突破

  重点: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建设。

  ②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难点:调查、整理资料,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活动

  1、学生搜集区分有关水资源的名词。

  2、学生表述水资源的现状。

  3、调查家乡关门水库。

  4、学校、家庭用水调查。

  三、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师:(组织教学)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有的还准备了表演。现在,先看一个表演,你们会猜到什么呢?

  送水者(姚运刚):一学生头戴赵本山式的帽子,走着赵本山式的步子,肩上扛着纯净水桶,从一侧走向另一侧,口喊:“送水、送水、送水喽!”(学生能说出与水有关)

  (从生活身边的地理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活跃气氛,直奔主题。)

  师:看,生活水平提高了,连水都成了商品。水一旦被人类利用了,就成为了资源。本节的课题就是(板书)水资源。

  师:今天就让我们以书中的内容为线索,以我班同学搜集、整理的内容为骨架,说说你们的心中所思、所想。你们准备好了吗?

  (给学生适应的时间,作好准备)

  生:准备好了。

  主题一 水是宝贵的资源

  师:现在请第一组同学上场。

  冯凯:我们收集了有关水的一些名词。觉得有很多同学可能对本节的课题“水资源”与平时媒体中常谈到的“水能资源”和“水利资源”的区别产生了兴趣。

  孙飞:从广义上说,水资源是指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我们平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水能资源通常是指河流或潮汐运动产生的能量。它是从能否发电这个角度来说的。水利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等,可供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用水。

  地理教学设计 篇7

  【教材结构】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陆地上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运动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又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按照这样的思路,第一部分讲述了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第二部分讲述了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关系;第三部分说明了陆地水的运动更新,即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一、引言部分: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引言以简短的文字,说明了陆地水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及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这部分应讲清水资源的概念、陆地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从水资源的概念自然过渡到陆地水体类型。

  【教法设计】

  我采用了“目标题目化导学”方式,用投影显示有关题目,让学生看书后回答。

  二、陆地水体类型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陆地水的概念。然后从陆地水的来源入手,简要说明了主要的陆地水体类型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从各种水体的静态储水量和动态储水量两方面,着重分析了各种水体特点及其对人类开采利用的价值。

  讲“陆地水体类型”时,首先从陆地水体的空间分布,讲明陆地水体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又分为哪几种水体。然后从空间补给而言,明确陆地水的补给来源,以及陆地各种水体的形成。

  【教法设计】

  由于这一部分内容的难度不大,我设计了几道题目投影出来,让学生自学,在书中找答案。另一方面本节内容较多,这样处理可以节约时间。

  然后从人类利用水资源的角度,从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两方面分析。说明动态水资源是人类开发利用的重点;并着重指出,对动态水资源的利用,应以不污染、不破坏和不超过其更新速度为前提,否则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在讲述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时,强调了两个数据,即陆地水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陆地水资源的0.3%,使学生认识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因此,这部分教材实际上是讲述陆地水的.补给,其中重点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与陆地其他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

  【教法设计】

  讲授“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时,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河流径流与降雨量关系图”和“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关系图”,使学生明确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河水与潜水相互补给示意图”,知道河流与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再以长江与洞庭湖湖泊为例说明湖水与河水之间的互补关系。

  三、水循环及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最后部分,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对前面所述的海洋水和陆地水等有关内容的总结。

  【教法设计】

  在讲解“水循环”时,我先播放“水循环”的课件,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完整地叙述水循环运动的全过程及其主要环节,并要求学生自己绘出示意图(一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同学画在本子上)。课文中重点介绍了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循环,对海洋循环只是稍带提及,教师可适当加以补充,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全过程。然后总结“水循环”的意义。最后(如有时间),我打算谈谈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好的和不好的各举一例(如修水库和围海造田)。

  四、作业布置

  根据教材76页的“活动”,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可以作为课堂练习或家庭作业(视时间而定)。

  地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记住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原因,宗教类型,文化的差异和矛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通过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产生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

  4.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5.通过学习,能总结出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一个地区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原因。

  2.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3.正确看待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一些有关战局问题的国际新闻报道,今天老师就选了一些,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说出其中提到了哪些国家?

  (播放课件中收集的有关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地区战局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这些国家)

  总结:看来这个地区成为世界的热点,这个地区有一个专有的名字,你们知道人们通常叫它什么地区吗?

  提问:中东为什么一直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这个地方有这么多的战乱?

  生:石油、宗教、土地、种族、水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但是,你们忽略了一个:位置!!请同学们看地图,你来描述一下中东的位置特征!

  生:纬度位置,相邻位置

  师:用四个字概括:五海三洲之地!我们再来看一下丝绸之路的地图,你来描述一下,中东地区的位置重要性!

  生:东西方文化、物质交流的中转站!

  师:是的!通过土耳其海峡,就可以连接欧洲、亚洲;跨过苏伊士运河,就到达非洲大陆! 这也是自古以来兵家相争的原因,从波斯帝国,到阿拉伯帝国,无不在这里留下痕迹!

  中东战乱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了争夺石油发生的战争有哪些呢?

  生:海湾战争,美伊战争等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东地区的石油分布图,哪里的石油分布最多?

  生:波斯湾地区

  师:请同学们打开填充图册13页,并翻开书本28页,根据提供的资料,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中东地区的经济被称为“石油经济”?

  (2)中东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3)石油输送的路线经过哪些地方?

  (4)“石油经济”对中东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前景有什么影响?

  生:略

  师:说到时候,我们不得不提一个控制世界大部分石油生产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生:略

  师: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中东战乱的两个原因,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中东一直以来都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

  我们上节课分析了两个原因。请一位同学来回顾我们上节课的内容。

  生:“三周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

  师:很好!我们今天来看看,中东地区还有什么原因,使这片地区这么“火热”!

  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阅读材料,你来说说,戈兰高地的冲突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为了争夺什么资源?

  生:以色列和叙利亚,水资源

  师: 戈兰高地的争端曾经一度成为中东和平的关键!为什么水资源这么宝贵?甚至要用战争来争取?因为缺水,所以争水。

  那为什么会缺水呢?

  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的中东气候类型图,说说这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生:热带沙漠为主

  师:中东缺水,但是石油很丰富,如果你是中东的'居民,你会利用石油换来的金钱做什么?

  生:买水!

  师:他们发展了海水淡化工厂,并用淡化的海水灌溉,发展农业!

  教材30页,海湾6国海水淡化日产量图,看看是哪些国家淡化海水?

  生:略

  师: 中东的战乱,使不是还有其它的因素?

  生:宗教和民族冲突!

  师:请同学们阅读31页,再补充你所知道的与宗教、民族有关的冲突?

  生:略

  师: 虽然中东地区多战乱,这里的居民还是要生产生活的,那么他们种什么,养什么,吃什么?翻到书本32页,请你来归纳一下。

  生:略

  小结:至此,我们学习了中东地区,了解和认识了这个地方战乱的地理背景。请一位同学做一个总结。

  生:略

  练习:填充图册

  第三课时:

  活动设计:

  (1)主题:中东历史上的战乱

  (2)目标:通过回顾曾经在中东地区出现过的帝国,让学生深刻了解中东自古以来特殊的地理位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方式:小组活动(;7个),科代表组织活动过程、评价方式

  (4)准备工作:提前3个礼拜布置课题,由学生小组自由报名参加;

  (5)活动时间:1个课时

  地理教学设计 篇9

  有效的教学才能使教学提质,何为教学中的有效呢?第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有预期的教学目的;第二,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有效。教学的有效性是师生双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起主导的作用。如何搞好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要进行有效教学就必须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1、常规的学期教学计划要有始有终,同时要实时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学期教学的有序、有效进行。

  2、详细的课时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每一课时都必须有对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课时、课的类型、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教学的辅助教具、具体的教学过程、课后的作业、课后教学反思等这几个方面。

  二、“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是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把握好“三个步骤”和“三个环节”的教学,实现“三步、三环”的“双赢”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效。

  1、“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双赢三个环节

  2、“三步”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有效性的发展。

  第一步:课前的有效准备。包括教师的课前有效准备和学生的课前有效准备两个方面。教师的准备:

  (1)思想上的准备:备课。(2)物质上的准备:指的是各种实验器材,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试用,相关教具的准备。

  第二步: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有效组织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教师对新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第三步:课后有效练习课后的有效练习,是针对章节性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的巩固练习。

  (1)教师所设计的练习要精选。(2)题量以30分钟以内的题量来设计。(3)教师要认真批阅,使作业有效。

  3、“三环”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有效教学的提质。

  (1)新课导入的有效性问题新课导入的有效性,关键是导入的艺术性问题。导入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①知识性的承上启下导入法;②音视频、图文导入法;③生产生活实例的导入法。

  (2)具体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知识传授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有效课堂的实施,新课导入是基础,过程讲授是关键。过程讲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问题、能力问题和主动性问题。

  (3)课堂小结及巩固练习,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梳理所学的内容。第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第三,反思教学活动,便于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第四,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目标,让学生想学、会学到愿学,最终学以致用。

  三、“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质的保障

  “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具体教学中的“讲授新知和学习新知”两个部分。

  1、从高中地理教师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是一个外因的作用。

  2、从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三环”,学生是一个中心体,是一个内力因素,他(她)得通过外力才能起作用。

  3、从师生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对内因(学生)产生影响,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其真正的有效性。

  只有外因起作用了,“有效教学”才能得到保障。“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师德的发展,完善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升了教师备课、反思的水平;提升了教师评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技能。“三步”“三环”必须双赢,缺一不可。

  地理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

  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地理教学设计 篇11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

  2、景观特征

  3、成因

  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

  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

  3、元阳的梯田景观

  四、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发展历史:

  2、巴黎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

  高二旅游地理优秀教案:现代旅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时间:1840年以前

  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2)近代旅游:

  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3)现代旅游:

  时间:1950年以后

  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原因:

  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

  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图1.1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增长通过读图,了解到:

  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反映了旅游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全球旅游人数每年多达30亿人次。

  思考

  1.作为一名旅游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点拨:旅游者的基本条件: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即金钱)、动机(即旅游欲望)。

  点拨: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常见形式: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和文化旅游等。

  新出现的特种旅游形式: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

  阅读形形色色的现代旅游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了其他国家的一些特色旅游形式,进一步理解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思考

  1.你还知道哪些旅游项目?选择其中之一向全班介绍。

  点拨: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不同的旅游项目。有人把现代旅游细化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美食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健身旅游、公务旅游、修学旅游、科研旅游等。

  2.发挥你的想象力,策划设计一些新的旅游项目。

  点拨:建议把学生设计的旅游项目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既包括范围的扩大(如极地地区),也包括覆盖面的扩大(如乡村地区)。每个地方都可能成为旅游地。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消遣,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思考为什么娱乐、消遣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点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娱乐性、消遣性的旅游占绝对优势,据统计,在全部的现代旅游中,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旅游占75%。

  二、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了解:

  1.旅游六要素中,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点拨:在旅游六要素中,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人们外出旅行,首先必须实现从常住地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这就是旅行。除近距离的游览或少数具有特殊意义的徒步旅行外,绝大多数的旅游者都必须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实现旅游的愿望。

  2.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是什么?

  点拨:“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

  3.旅游六要素之间有何关系?

  点拨:旅游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案例①

  通过案例①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旅游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香港的旅游特色在“购”,而购物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其他要素的发展。据统计,每年进入香港的国际旅游者中有60%左右的人是为了购物,其购物费用也占全部旅游费用支出的60%左右,使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世界的“购物天堂”。

  思考:

  1.从旅游六要素的角度看,香港的“购”是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

  点拨:到香港购物是许多游客来港旅游的主要动机。“购”是香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促进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2.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自由港的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点拨:香港是自由港,商品来自世界各地,由于大部分商品不收关税,香港的商品价格就相应较低。此外,这里每年都有许多换季大减价的促销活动,能为游客提供真正的实惠。香港店铺中销售着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货品,而且大部分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受过专业训练,态度殷勤友善,以客为先。购物成为香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地理教学设计 篇12

  八年级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中考复习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高寒对青藏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经教师适当点拨,力求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以解决。通过四大区域的复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区域差异,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或者影响性,培养学生哲学思维。本节的教学还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上来划分地理区域的,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也是在区域层面上划分最大的区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依据,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能够简单的阐述,但是对于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从学习区域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知识目标:识记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划分的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掌握其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原理,能用哲学的观点观察地理事物。

  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界线以及划分的主导因素,自然人文方面的差异。

  教学难点: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教学方法:图表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前置作业、学案、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

  重难点探究:

  探究一:干旱的大西北

  探究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播放多媒体视频(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

  师:通过这几幅图片,同学们可以看出我们今天复习的课题是什么?

  出示目标

  师:我们进入第一个活动,看看你前置作业完成的如何?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订正答案(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任务)。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既快又好,订正后请举手示意。(适当点评完成任务的小组)

  师:各小组展示疑问并求助

  (适当点评,鼓励性语言)

  出示答案

  (过渡):基础知识过关了,我们将要背着知识的'行囊攀登重、难点知识的高峰

  来看探究一:出示课件(相关图片)(播放中国1月气温分布情况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河流分布图、中国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分布图、中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等),提问:注意看秦岭和淮河一线与哪几条界线位置接近?

  要求:把你们的答案一定要落实到学案上。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疑问?

  老师还有个问题,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组成了什么自然地理要素?北方以什么气候为主,南方呢?

  生:气候。

  生: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师:同学们真是太牛了,相信给你们一道中考题,你们一定能快速做出来。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这么难的中考题都能这么快的做出来,看来探究二对你们来说小菜一碟。

  教师点拨: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有没有联系?干旱对农业、人口的分布、交通设施的建设等有什么影响?

  教师点评小组表现,出示课件结构图。

  教师总结:研究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现在由大西北飞往湖北和山东,走进考场做几道中考题。(出示中考题)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探究下一个问题,根据老师给你们说的方法,把探究三的结构图画出来。

  教师点拨:由高生寒,高寒的气候对当地的农业、景观和人口、城市必定有关系。观看图片。

  生: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齐读目标。

  小组合作:组内相互订正答案,组长记录疑问知识点。完毕后示意。

  有疑问的小组提问,其他小组解答。

  核对答案,记性并相互相互提问。

  仔细观看图片,小组合作,探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两个小组)

  一名同学版图探究结果并讲解。

  暴露问题,同学之间解决。

  做学案探究以后走进中考题,做学案中考题,并由学生讲解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项。

  小组合作,根据学案中探究二的提示来讨论得出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小组展示

  跟着教师的引导,迁出正确答案。

  走进中考,习题练习并讲解。

  组长带领组员绘制青藏地区的结构图。两个小组同学上台展示。并讲解绘制的依据和各个要素的联系。

  由学生分析联系。以声音图像导入复习课题,形象生动,激发学习热情,明确复习课题。

  明确目标,带着目的去学习。

  订正答案的过程也是巩固记忆的过程。

  (设疑解疑,全面依靠学生)

  (口、脑并用,知识的提取便于巩固)

  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语言表达能力。

  自学自答,有疑难问题抛给学生解决,互帮互学。

  设计这个题一方面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题交给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下一个探究做准备。

  巩固练习。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举一反三。

  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一步步分析出答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巩固提高

  本节小结师:三次探究之旅结束了,大家一定都有收获,带着你们的收获来完成巩固提高吧。

  出示课件。

  师:通过四大地理区域的复习,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你知道吗?请大家总结到学案上,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说说你们的看法。做巩固提高练习题

  学生展示,设疑,解疑

  讨论、总结、发言随堂练习,巩固提高

  放手给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区域地理(研究)

  1.位置、范围

  2.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流、植被)

  3.人文地理(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

  地理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技能目标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

  教学难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制作多媒体。

  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

  1.展示:图9.1“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9.2“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展示:图9.3“马六甲海峡”,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承接,我们知道了东南亚的位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它的自然地理特点,先看地形

  二、多山的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教师归纳] 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提问] 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板书)

  [提问] 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后问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相比较,地形有什么区别?(同样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岖,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看景观图]指导学生看课本“坦博腊火山大爆发”图。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提示学生参看《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并注意与日本比较。

  [教师归纳]马来群岛与日本群岛一样,也是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不同的是,马来群岛处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提问]火山爆发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富多种元素,也会使当地的土壤肥沃。)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板书)

  总的看东南亚的多山地形与其所在位置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影响了东南亚的地形,也影响了东南亚的气候,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区气候特征。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展示: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读图“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出现的时间(午后两点左右),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东南亚有什么吸引人的旅游资源?请举例说明。

  分小组进行展示:

  自然景观:越南的下龙湾,原始的热带雨林。

  名胜古迹: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

  风土人情: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图片,学生做小导游,展示自己搜集的东南亚资料,解说各景点。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东南亚,感受到旅游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将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在东南亚降水丰富着呢,大家觉得这里可以种植什么农作物呢?

  (提问)东南亚为什么以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教师)对!由于这里水热充足,人们在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同时,也能培育生长于热带的经济作物。请同学们看书,找出东南亚的更多的世界之最。

  学生阅读图9.12“东南亚的物产分布”,找出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

  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

  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学生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应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地理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

  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结合板图,让学生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山。

  2、面积、人口、民族与宗教的内容,由几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得出本区特点:地广人稀。多媒体展示本区的一些宗教图片,如雄伟的布达拉宫、信徒朝圣的景象等。

  3、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工农交等生产、生活情况,主要通过学生说出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在关系,教师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逐一展现;并在板图中由学生指出相关地理事物,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指的是哪三条江,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铁路、中尼公路等。同时,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如青稞、藏民生产、生活的场景、牦牛、青藏铁路沿线风光等。

  课后小结

  结合学习目标,将板书中的划线部分内容删除,让学生一起再填一遍,进行总结。青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适应当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也就是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不能离开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板书

  青藏地区

  1、位置: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

  2、范围: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西部

  3、面积和人口

  4、民族和宗教

  5、自然环境特征和工农业生产、生活情况

【地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设计06-10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06-21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06-21

地理教学设计13篇06-11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12-29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11-10

地理教学设计(大全15篇)09-21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09-21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5篇【精品】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