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例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课件出示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四、自主完成习作
五、修改习作,誊抄。
第四课时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 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朗读“我的发现”中的句子。
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四句诗。
2、学生展示读,教师相机补充关于四句诗的资料,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练习读,并拭着背诵。
4、指名展示——点评——再背。
三、展示台:
1、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2、交流方法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3、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4、老师的建议:
(1)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 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 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四、课后延伸:
抄写“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蒲、废、迫、咳、嗽、聋、啸、遭、源;要求会写的有:梦、恼、迫、饮、遭、遇、污、操;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梦乡、烦恼、迫不及待、饮料、遭遇、污染、体操。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课文主要写的是蒲公英在城市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的困扰和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因此,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采取变序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梦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蒲公英到底做了什么梦?形象感知梦的美好,才能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
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写作的。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产生的不同感受,有利于使学生感受这一写作方法。读后总结,水到渠成。另外,教学中安排学生归纳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合作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与空间,进行语言实践。]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需求,自由选择朗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惯,恰当进行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蒲公英的梦
汽车的噪音 不排放废气
呛鼻的气味 蒲公英的(希望 ) 不制造噪音
疼痛的空罐 不污染水源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1.导语:你见过炊烟吗?看到炊烟袅袅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
2.多媒体展示炊烟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炊烟》,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分钟)
指名读学习目标,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三、检查预习,扎实基础(10分钟)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叫写本课的一组词语,对子同学互相批阅,举手汇报得分情况;组长组织交流,进行“错字盘点”,教师随机点拨。
2.检查课文朗读:(①对子成员互读互查;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错)任选其一
3.组长组织交流“词语解释”,提出没有解决的词语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从字词、读书入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尝试探究,整体感知(10分钟)
1.组长组织交流课前预习中探究问题的答案;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故事发生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确定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组内合作交流预习单中的探究问题,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同时加强合作意识。】
五、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0分钟)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六、实践悟理,拓展提升(5分钟)
当堂完成“作业单”第四题,简单交流。
【设计意图:对所学用“提取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的变式练习】
七、点拨归纳,盘点收获(2分钟)
1.教师点拨:“提取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注意事项。(如没有出现具体时间等)
2.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归纳,强调学习重点;学生盘点收获,养成整理习惯。】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分钟)
1.结束语:(略)2.作业:A、完成作业单;B、预习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读新课(4分钟)
1.交流课前预习:有关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名言和小故事。
2.导入新课;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指答。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二、出示目标,明确目标(1分钟)
指名读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三、例中学知,实践悟理(10分钟)
1.组长组织交流下面问题:
A、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试着在文中做圈点批注。
例:第2自然段“那还要问?坐下,下喝完茶!”——这是谁说的话?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木屋女主人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B、可以看出,作者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时,主要了抓住了人物()、()进行描写,以后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习并运用。
C、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以“炊烟”为题?如果让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以什么为题?
2.确定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在例子中习得语文知识技能。】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0分钟)
1.全班交流,组际之间相互补充质疑。
2.在学生汇报过程汇中,教师引领孩子们读中悟情、品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补充质疑,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同时指导读书、品词析句。】
五、变式练习,拓展提升(10分钟)
1.当堂完成作业单第一题。
2.简单交流汇报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促进阅读方法转变为阅读能力。】
六、点拨归纳,盘点收获(3分钟)
1.教师点拨: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2.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归纳,强调学习重点;学生盘点收获,养成整理习惯。】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1.教师小结(从文章主题中心入手)
2.布置作业:作业单2、3题。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学习全文,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美誉的济南,人们还另外送给了她一个美称——泉城(读课题)
说到泉城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今天,让我们走进泉城,近距离地感受一下泉城她那独有的魅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济南的泉水给你留下了什么美好的印象?
2、交流:
▲泉的美。(出示句子)板书:美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随机点击)
①“白浪翻滚”就如“银花盛开”, “晶莹剔透”又如“明珠散落”生动的比喻让你感受到泉水的什么美?
(泉的形态美。)
②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向大家展现泉的形美吗?
指名朗读(大家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理解“银花盛开”“ 明珠散落”)
泉水形态的各具风姿,给我们视觉上以美的享受,你还从哪里也能感受到泉水的美?
◇有的声音洪亮,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随机点击)
①“声音洪亮”如“虎啸狮吼”,“声音低细”犹如“秋雨潇潇”,这里又写出了泉水的什么美?
(泉,声音的美。)
②泉的声美,美在哪里?(泉声高低不同,给人以不同的听觉冲击,都是一种美)
(2)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去听一听,让美停留在我们的心中。(观看录象)
(3)谁能够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的泉水的美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齐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泉的美丽让你们陶醉了。济南的泉,还有什么让你们感触颇深?
▲泉的多。板书:多
(1)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72泉”)
(2)济南泉水多如繁星,七十二泉只不过是其中著名的一部分而已。在这七十二泉中,又以“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最为著名。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趵突泉”
其中,趵突泉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它又有什么过人的魅力而获得此殊荣呢?让我们一起去“趵突泉”领略一下吧。(出示文字)
1、请大家以自己的方式读读第五自然段,感受趵突泉作为“天下第一泉”的魅力,在有关语句上圈圈画画。
2、谁来说说看,趵突泉有何魅力?
▲趵突泉“大”
(1) 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击“占了大半个”)
▲趵突泉泉水的“清”
(1)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泉水的“清”?
(点击“很清”“清清楚楚”)
(2)(点击图片)哦,连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泉水可真清啊。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指名——齐)
(3)如果当你面对的是一池清泉,你的内心会产生什么感觉?
(美)是啊,泉水的清也是一种美,让我们在一齐读好这句话。齐读。
▲趵突泉的“美”
(1)(点击)“三堆白雪”图,你看到了什么?
(真的和雪一样白)(洁白无瑕,真美啊)
(2) 三股清泉犹如“三堆白雪”一般洁白美丽,谁能读好它?指名读。
▲ 趵突泉泉水的“多”
(1) 你从哪里感受到泉水的多?
(点击“比吊桶还粗”“冒”“三堆”)
(2),“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这个 “冒”字,你能感受到泉水是怎样从泉眼中出来的吗?(老师做动作让学生体会“泉水出来速度的慢”)
(3)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好,读出泉水的多,泉水的美。齐读。
(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
1、趵突泉正是以“大”“清”“美”以及泉水的“多”成为了七十二泉之首。其实,其他的泉也各具特色。请你自己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去欣赏欣赏,它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自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2、自由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泉水。
▲“珍珠泉”
(1)“泉水很清”——“清澈见底”
(2)“泉水很多”——“涌”(老师通过做动作让学生体会“泉水不但多而且流得快)与“冒”比较。
(3)“泉水很美”——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串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景象真的很美,除了美,你还体会到什么?——神奇)
指名读——齐读。
▲“五龙潭”
(1)“泉多”:
(理解“汇注”——从各个方向汇集而来)
(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黑虎泉”
(1)“泉水多”:
(不断地喷吐出来,理解“喷吐”——泉水流量多而且流势猛。)与“珍珠泉、趵突泉”又不一样,(点击看图——这就是黑虎泉喷吐的景象。)
(“水声喧腾”——声音大,也是因为泉水多而且流得快、猛;“昼夜不息”——泉水的多。)
(三)做导游,介绍四大名泉
1、趵突泉、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是济南四大名泉,它们各具特色,各有各的魅力。刚才大家去游览了这四大名泉,对四大名泉肯定了解。现在,又有一批新的游客来到了济南,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为他们介绍这四大名泉。(自由选择一个景点)
要求:
1)、你要把你介绍的泉所处的位置向游客介绍清楚。
2)、要把泉水最大的特点介绍清楚,以便游客更好地了解。
2、上台介绍。(点击图片)下面的同学就是游客,你们一边看景一边听介绍。
3、拓展欣赏
刚才,我们一起跟着导游游览了济南四大名泉。他们只是济南泉水中的一小部分,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泉水?(欣赏组图)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济南就是以泉水而享誉中外,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看板书)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济南为“泉城”(点“泉城”)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正确读出“畅、磕、弧、翔”等7 个生字,会正确写出“径、畅、磕、绊”等9个生字。 小径、流畅、磕磕绊绊”等12个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2.通过自读课文,学生能够抓住要点,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上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4.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重点】
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 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 画面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有关语句,教师配乐诵读。
2.谈话导入
有一个八岁的盲女孩,和海伦·凯勒一样,也心怀希望,用独特的方式触摸着属于她自己的春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思考走进课文———《触摸春天》。
(二)巩固字词,检查读书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瞬”。
(三)走进文本,用心感悟
1.认真听读,小组交流
听老师来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想,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没有哪些不懂得地方!
2.全班交流感受 推荐读书方法
(1)交流阅读后的收获。
(2)推荐“有文字想画面”的读书方法。
3. 提出读书问题 感受全新体验
(1)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竟然”体会当时的神奇。
创设情景,体会人物内心。
师生同读,走进人物内心。
(2)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认真听读,用心体会。
展开想象,交流听后感受。
通过词语“扑闪”与“扑腾”的对比,体会用词的.准确与巧妙。
4.读写结合 写话训练
此时安静仿佛还在对蝴蝶说着什么,仿佛还对自己说着什么?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
5.相机总结 引读重点语句
一个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孩子,就是因为她心中有这种浓浓的爱,所以从她这简单的一拢一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到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也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所以,作者也不由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总结提升,拓展升华
同学们,同在一片蓝天下,谁都有生活的权利,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爱自己,爱他人,爱我们身边所有美好的一切,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心触摸到属于自己的春天,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实践。
1.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
2.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拢 住
触摸春天 缤纷世界
放 飞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对课文进行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取、归纳关键的信息。
★对主人公产生钦佩的情感,产生阅读好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运用表格图像化阅读策略对课文进行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取、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动先备知识,导入新课。
1.了解阅读起点。
了解学生中有多少是已经读过这部小说的,对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都留下了哪些印象?
2.导入新课。
二、初读浏览,提取重点事件信息。
1.默读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特点。
2.借助学习卡片一,指导学生运用表格梳理日记内容,提取主要信息。
3.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卡片一,梳理日记中记叙的几项主要事件。
三、再读课文,对日记内容进行归纳。
1.借助原著片段,体会归纳的方法。
2.借助学习卡片二,在小组内合作提炼归纳出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
四、三读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
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日记背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滨孙?
五、总结
学习过程,积累阅读的方法。
本节课首先创设情境,运用“梦想剧场”的形式,让“记者”采访“鲁滨孙”,理出鲁滨孙初到荒岛上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而把这些连贯起来,则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这是本文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有个性的认识,课前布置预习课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全文的任务。
课堂上转换角色,创设师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渐形成。
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特别多,尤其是针对“鲁滨孙是如何生存的”这一问题,学生争论得最激烈,既给学生上了一堂思想课,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口头表达能力,大家和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空间需要我们开拓,学生身上闪耀的智慧火花也令我备受鼓舞。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词。
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搜索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展示课题,启发谈话
出示图片。
导入: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我国的珍贵历史文物,请大家谈一谈你知道的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谈话:欣赏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很神奇、令人难以相信、规模宏大……)
板书课题:
秦兵马俑
(设计意图:情景再现,让学生仿佛走入秦兵马俑的坑洞,真实地感受宏大的气势和逼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学习了解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分析
那么,“规模宏大”体现在哪个自然段中?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还有哪些特点?在哪个自然段中进行了总结?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自主探究,亲近“秦情”
1、出示自学的要求:
先自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读一读。
再自读课文:
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再轻声读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设计意图:梯级要求的提出,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逐渐把握对课文的主要脉络。)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交流、体会中去探求文章的奥秘。)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2、出示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9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
“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设计意图:兴趣朗读比赛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展示问题:
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学习谈一谈吗?
2、学生发言,引导并展示军阵图。
六、分层作业设计
1、课后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研究。
2、结合课文和收集资料,为亲戚朋友做个小导游,介绍秦兵马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2、学生欣赏图片,师导入新课: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长城。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
今天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
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
师过渡: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4、板书课题。
师:作者眼中的长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2页。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个人),正音。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师:看来预习很成功,4个同学都读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新语(描红:气魄雄伟、奇迹),指名学生读准确。
自由读句子,你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气魄雄伟写出了长城的特点,气势。工程,可见非常浩大,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世界,不仅仅是中国,可见长城威名远播,世界闻名。奇迹同上。
师:读懂一句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谁先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2、交流。
(1)品“长”,感悟气势。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师出示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 气势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你们看,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红蜿蜒盘旋)非常正确,齐读 词语,读出它的意思。
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不错,美中有气势。)
②、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①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齐读这部分)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83页的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⑤回归“奇迹”。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出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2、出示句式,学生配乐写话。
长城, 。
3、开火车交流,汇成一首诗。
4、有一个小诗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出示: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座丰碑,见证炎黄子孙的智慧。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骄傲!
学生齐读诗歌。
五、理清写作顺序
1、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我们不禁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我们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目的一样,效果一样,但作者的观察点却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板书:远——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他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游览了——长城,见识了——长城,赞叹了——长城,下节课作者还会从另一个角度带领我们去理解——长城。
板书设计:
17 长城→奇迹 远
↓
近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4字词语。
2、抓重点词语、激发想象、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感受白鹅高傲的特点
3、知道白鹅性格高傲这一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丰子恺先生是怎样写出鹅“高傲”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一提到鹅,大家都会想起《咏鹅》这首诗,哪位同学能背诵这首诗?(生齐背)这首诗描写了鹅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白鹅》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的特点。
2、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检查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颈、厉、吭、吠、苟、倘、脾、供。指名认读,组词。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回顾整体,理清主线
1、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师:对呀,这真是一个特别、非常、十分高傲的动物,那么在以后的相处中,丰子恺先生发现,它的高傲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引读、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3、你是从哪知道的呢?你真会学习,那么第二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总起句”。)
【抓住主线“高傲”,能使学生有明确的读文目的。】
三、研读课文、领悟写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写具体的?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有关句子,从中体会鹅的高傲。
(一)叫声:(第3自然段)
通过展开想像体会鹅叫声的高傲,并指导朗读,读出鹅的高傲、尽职。
(二)步态:(第4自然段)
1、师:鹅不仅叫声高傲,它的步态也是那么与众不同。
小声读读第四自然段,你能想像出鹅的步态是什么样的吗?
2、生汇报。
师:什么是“净角”?
“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也叫“大花脸”,你们见过净角出场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净角出场是什么样?师边讲解,边表演。
我们的大白鹅走起路来的样子,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净角出场一样,大模大样的,特别的高傲。
出示鸭、鹅步态的句子指名读。
师: 丰老先生为了突出鹅的步态,还把鹅和谁做了一个比较呀?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步态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联系描写鸭子和鹅走路样子的词语,试着来演一演。
指名,一人演鹅,一人演鸭子。
师:丰老先生真不愧是大作家,仅仅用了2个4字词语,就把鸭子和鹅步态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的这么准确、形象!(体会“对比、拟人”的写法。)
3、请你再来放声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边体会白鹅步态的.高傲,边感受这精炼的语言吧。(自己放声读一读)
(三)吃相:(5-7自然段)
1、师:鹅的步态和叫声够高傲的了,但和它的吃相相比不算什么。如果让你用一个4个字的词语来形容鹅吃饭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
生:三眼一板、一日三餐、一丝不苟……
师:“三眼一板”在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 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那你能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从哪儿最能表现鹅吃法的“三眼一板”。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师:你们瞧,鹅吃饭的时间不变,吃的东西不变,就连顺序也一点都不能变,多有趣呀!谁能读读这一段,把它吃饭时三眼一板的样子读出来。
2、师:这鹅三眼一板的吃法,常常让我们发笑。你还能从那看出特有意思呀?
快来读读第6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听。
师:作者就是喜欢它,喜欢它的高傲,怪脾气。
板书:喜爱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习作积累词汇、方法。】
四、总结概括
本文作者运用了生动准确、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描写,勾画出了一只惹人喜爱的白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落实日日清)
小练笔:请同学们课下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用我们发现的写法(对比、反语、拟人),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叫声
13白鹅 高傲 步态 可爱吃相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会僧体验观察的乐趣。
2.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文,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4.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会僧依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5.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见的联系。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图,比比谁的眼力好!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看到到的情况。要求:一开始看到了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此说出观察的感受。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观察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了吗?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趣事?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出来吧。
2.根据习作提示,让学会僧无拘无束的小组交谈中,捕捉习作内容,激发习作兴趣。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对观察日记和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学生试写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找出12种花名,联系句子说好所各种花的特点或了解到的 其他内容。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歌谣导背诵: 抓住花的特点
(6)抄写歌谣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词语。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读文讨论,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长城录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吗?对,是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播放录像,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过渡:文中又是怎么评价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画出那句话。课件出示: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再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重读哪个词?)
提问:那么长城有什么过人之处说她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自由的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并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或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分析第一段。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理解“蜿蜒盘旋”:弯弯曲曲的延伸 。
观察第一幅插图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有六千多千米。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的写出了长城的长? 列数字(课件出示长城路线图)
过渡:我们刚才远远的看到了长城,给我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特别的长,那你们想不想把长城看得仔细一点,清楚一点呢?
2、分析第二段。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你都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课文的哪一段描述了这幅图的内容?(第二段)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的朗读第二段,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长城的?各有什么特点或者作用呢?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长城的'示意图。
远看长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长,近看长城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感觉呢?(高大坚固)
这么长、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你能用一个词语修饰吗?(气势雄伟)板书:气势雄伟。这样气势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四、总结
长城的长,长城的高大坚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受到长城的确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此外,长城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长城,去更深入的了解长城。
五、板书
长城
长:六千多千米
气势雄伟
高大坚固:平 宽 高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等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的建造过程。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的建造过程,通过重点词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师:同学们,听,这是谁在唱歌?(播放音频)
预设:蟋蟀。师:是蟋蟀在唱歌呢。(出示图片)这个小家伙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7蟋蟀的住宅)一起读课题!(齐读)师:什么是住宅?
预设:住房,(多指规模较大的)。
师:一般来说,人住的房子我们才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一般叫巢、穴、窝,那为什么题目要叫“蟋蟀的住宅”而不叫“蟋蟀的窝”呢?
预设:把蟋蟀当作人来写了,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对,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可以看出,作者是喜欢蟋蟀还是讨厌蟋蟀?
预设:喜欢蟋蟀。
师:那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呢?
预设: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蟋蟀的住宅在哪儿?蟋蟀是怎么建造住宅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师:同学们都很会提问,看来你们都很想了解蟋蟀的住宅,我们先把书翻到第7课,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生齐读)
师:它的住宅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想知道吗?下面就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生自由朗读)ppt:
(1)把握生字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检查生字词
师:先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ppt: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慎重、选择住址、洞穴、挖掘、柔弱、搜索堤岸、倾斜、隧道、骤雨、平坦粗糙、扒土、钳子、宽敞、抛出
1)4组词语分别指名读。提醒:洞穴的穴是第二声;倾斜的倾是第一声;扒土的扒是个多音字,这里读bā,还可组词扒开、扒皮,另一读音为pá,可组词扒窃、扒手(板书:扒的注音和组词);宽敞的敞这里读轻声,单个字念第三声。
2)指导写字。蔽:注意和“敞”的左半边区别开来。抛:“力”写在“九”字弯钩的里面。(板书:蔽敞抛)
3)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师: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预设1:住宅的选址、住宅外部的样子、内部的样子(综合这三方面即蟋蟀住宅的特点)
师:蟋蟀住宅的选址、样子,这些都与住宅本身的特点有关。(板书:特点)
预设2:住宅的建造过程
师:讲了住宅的.建造过程。(板书:建造)课文就是从这两大方面写了蟋蟀的住宅。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那么,蟋蟀的住宅究竟有哪些特点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第2至6自然段,划一划相关的语句。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特点?
师:这是住宅什么方面的特点呢?概括出三个方面:选址、外部、内部。(板书:选址、外、内)
(一)讲解选址方面的特点
1)理解“随遇而安”
师:那么,住宅的选址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找到了相关的句子?
预设: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从大厅直到卧室。
师:找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来看第2自然段。这段话中有个词语叫随遇而安,它出现在哪一句话中?大声地读出来。
ppt: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师:联系上下文,你能猜一猜随遇而安的意思吗?(生答)再看看词语手册上是怎么解释的?(生读)
师:随就是顺从,遇就是遭遇,安就是满足。意思就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ppt出示意思)
2)把蟋蟀与别的昆虫作对比
师: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肯随遇而安呢?
预设:别的昆虫喜欢随遇而安,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师:别的昆虫是怎样随遇而安的?
预设: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ppt出示)
师:你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别的昆虫随遇而安?预设:临时、隐蔽所、不费功夫、毫不可惜。(ppt标出)
师: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它们就满足了,弃去也毫不可惜,这就是随遇而安。谁能把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读出来?(指两位同学读)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可是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生接:随遇而安)(板书:不肯随遇而安)从哪里看出它不肯随遇而安?预设: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从大厅直到卧室。(ppt出示)
师:“慎重”是什么意思?预设:谨慎认真。
师:蟋蟀是谨慎地、认真地选择住址,而不像别的昆虫一样随随便便,而且,一定要?(生接: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生接:一点一点挖掘的)。(同时ppt标出重点词语:慎重、一定要、并且有、不利用、一点一点)
师:把这几个词语圈出来,从这几个词语中,你们感受到蟋蟀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预设:慎重、认真、不随遇而安、踏实、吃苦耐劳、有耐心、努力、勤劳
师:老师还觉得蟋蟀很聪明,你们觉得它聪明在哪里?
预设:它选择的住址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师:是呀,它选择的住址不仅排水优良,还有温和的阳光,知道给自己挑个好地方,而且房子也是自己亲手打造的,跟别的昆虫比起来,就感觉它跟咱们人一样,挺有头脑的是不是?谁能读一读这几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这只做事慎重、勤劳、聪明的小蟋蟀。(指名读)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正因为如此,小蟋蟀才会有属于它自己的住宅。我们再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蟋蟀的与众不同。(齐读整段)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选址方面的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住宅外部、内部的特点以及它的建造过程。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乡村四月
知识技能目标
1、 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美育目标
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二、阅读诗歌
1、 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 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 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
1、 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 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 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五、小结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如:
过故人庄 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 孟浩然 宋 王安石 宋 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长扫静无苔, 莫笑农家腊酒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一水护田将绿绕, 山重水复疑无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业
1、写生字“蚕”“桑”,并至少组两个词。
2、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3、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重点、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 target=_blank>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 箬 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2、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三、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 箬 蓑
斜风:微风 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1、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2、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 斜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朗读
背诵
24. 麦 哨
石桥铺小学
教学目标:
1、 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 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语文园地六
石桥铺小学
一、教学目标
1. 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 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 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4. 能背诵6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5. 充分准备展示资料,大胆展示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三、教学过程
l 口语交际 习作
1.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2.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 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4.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 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6. 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l 我的发现
1. 自己轻声读一读句子,仔细看看句子中带点的部分,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 生汇报
3. 全班齐读,再次感受
4. 你能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吗?
l 日积月累
1. 自读,想一想,这组诗句和什么有关?(都是和乡村田园生活有关的)
2. 师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
3. 有感情地朗读
4. 试着背一背
5. 比一比谁在短时间内记得又多又好
l 展示台
可结合口语交际,展示小组合作和单独完成的成果。如:“农村风光”图片展、讲一个农村儿童生活的故事、描写乡村景色的小诗等。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四、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
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
2、背诵第5课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游山西村 庐山
…… ……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不识庐山真面目,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设想:
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师:各位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们,你们辛苦了。经过上一节课的工作,你们初步了解了小家伙的住宅。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用“ ”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2、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3、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老师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加深加阔 不断修整)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件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朗读: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变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作业拓展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
2、选择以两种小动物进行某些行动的观察,并写下来。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12-06
四年级的教学设计语文10-20
四年级的教学设计语文11-18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07-20
语文教学设计08-03
语文《咕咚》教学设计02-16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02-21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02-23
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2-25
有关语文的教学设计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