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2 10:04: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经典)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经典)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作者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出示几段话请学生来读:

  a我年届七十,有机会又读了一遍安徒生童话,颇有以前没有过的感受。因此我深深领悟到,安徒生童话真是可以从小读到老的书。(任溶溶)

  b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虽然他并不经常给你一个甜蜜蜜的大团圆——而是让女孩点完所有的火柴冻死,让锡兵为了得不到的爱情甘心熔化,让小人鱼化成美丽的海水泡沫,让刚刚爱上公主的穷人失手烧掉自己的飞箱——但掩卷之后,我们觉得他的童话世界仍然充满了善良和爱,充满了感动和美。

  c丹麦大物理学家奥斯忒看到了安徒生的才能。他对安徒生说,如果他的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

  d列夫61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独!”

  e我相信,用生命写作的作家无论多稀少,安徒生都是其中一个,他的生活、经历、情感、血液、梦想……一切都在文字中,这使得他的童话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儿童和成人的世界里都广受欢迎。仅此一点,就可以把世界上绝大部分童话作家和安徒生区别开来。

  1.关于安徒生,你了解了什么?

  2.关于安徒生,你不解什么?

  二、从故事走近安徒生

  1.简介《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丹麦的安徒生是举世闻名的“童话王子”,他的童话作品《丑小鸭》、《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等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

  2、读题,问:读了题目,有人问你,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小女孩卖火柴)通过预习,你应该知道文章其实还写了什么?(小女孩美好的幻想和冻死在街头。)理清课文思路:小女孩卖火柴(1——4自然段);美好的幻想(5——11自然段;冻死街头(12——13自然段)

  3、提供词语和短语,把事情说清楚具体。

  (大年夜 又冷又黑 光着头赤着脚 又冷又饿 擦燃 幻想 暖和 喷香 美丽 慈爱 寒冷 饥饿 痛苦 微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主动阅读童话,走近并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品读文本,感受小女孩悲惨命运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2、在“读、说、悟”中努力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共生,同时尝试用现代的眼光解读童话,初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3、初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积累短语,品读文本,感受小女孩悲惨命运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难点:

  在“读、说、悟”中努力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共生。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提供词语和短语,把事情说清楚具体。

  (大年夜 又冷又黑 光着头赤着脚 又冷又饿 擦燃 幻想 暖和 喷香 美丽 慈爱 寒冷 饥饿 痛苦 微笑……)

  二、走近小女孩,走进小女孩

  过渡:通过你们的回答,知道小女孩幻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请快速的读文5——11自然段,找出小女孩幻想到的句子读读。

  1、快速阅读,找出四次美好的幻想。

  2、交流,质疑:此时,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小女孩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美好的幻想?)

  3、再次快速读全文(特别是1——4自然段),寻找小女孩幻想的原因。(寒冷、饥饿、痛苦、孤苦)重点讲寒冷。

  4、交流。指导有感情地读好四次幻想的那种渴望心情。(动态生成)

  5、四次幻想,引导感悟。

  这幻想是( )的!

  6、朗读小女孩最后的一次幻想,引导感悟。

  过渡:小女孩想留住奶奶,老师读:第10、11自然段,学生接读重点句。

  7、出示: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幸福的!)

  8、小结:这温暖、这食物、这欢乐、这疼爱、这一切的美好和幸福都来自幻想。

  三、走进作者,走向积极

  过渡:小女孩就是在这美好的幻想中死去,请读:

  出示: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1、 同学们,小女孩的死有什么反常吗?

  2、 安徒生写这童话故事到底想表达什么?指名谈。

  3、总结:齐读并记住安徒生的话:梦想是极其珍贵的,它是引导我们走向美好生活的阶梯。

  4、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默读课文,理解描写安培专心计算的句子。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熟读课文,认识生字,会描红书写。

  重点:识字写字,把课文读通顺。

  一、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问: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黑板两个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二、 自读课文,检查。

  1、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 检查:

  逐段指读课文,读顺句子。

  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带拼音和不带拼音的'词语)

  想想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三、 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

  2、 小组内说说记忆生字的方法。

  3、 全班交流。

  采用比较法记住 考——竖

  考——老

  竖——坚

  4、 描红

  四 、作业

  1、 写习字册

  2、 比较组词

  竖( )考( )培( )粉( )

  坚( )老( )倍( )纷( )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读课文。

  2、 听写生字词。

  二、 精读训练

  1、 默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专心

  过渡:安培是怎样专心研究的呢?

  2、 指名读第二段。

  1) 说说安培专心思考的有关内容。

  2) 说说“好象”能不能少?为什么?

  3) 指导朗读:在读这一段时,应该突出哪些词语?为什么?

  板书:思考 只顾往前走

  各自试读,互相听读,提出意见后再读。

  3、 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应怎么读呢?请大家自己朗读体会。

  1) 引导分清两个层次:从心算到在“黑板”上演算。

  2) 讨论这一段应怎么读?(高兴)

  指名读,评议。

  3) 比较:心算、计算、演算。

  4) 女生齐读第三段。

  4、 过渡:安培正在专心地演算着,忽然“黑板”动了起来,他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

  1) 找出写他专心计算的句子,男生有感情地朗读。

  2) 默读课文,想象他当时的情态,同桌练习表演。

  3) 两人表演。

  5 默读第五段,我们读到这里,也知道了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安培是怎样研究科学的?

  齐读第五段。

  三、 作业

  默读课文,练习讲这个故事。

  板书: 14 “黑板”跑了

  专 心

  思考 只顾朝前走

  演算 在“黑板”上

  跟着“黑板”走

  不是......而是......

  聚精会神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反思与构思

  要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可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教学时可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教后小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意境,理解诗句,背诵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抓住“银河”,激发想象,体会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比作银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垂挂山前的壮美之景。

  第二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远景

  教后小记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读自悟,深入理解古诗后,再引领学生认识对仗,感受诗美。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妈妈对于女儿的期待以及女儿对于梦想的追求。

  3、感受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会飞的蒲公英》,请大家齐读课题。

  1、课题中的核心词是谁?它的特点是什么?

  2、我们在读课题的时候,要注意突出一下这两个词。

  3、齐读。

  二、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积累了关于蒲公英的优美语句,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从同学们背诵的语句中我们不禁回忆起文中妈妈对于蒲公英的评价——(课件:这是蒲公英,他从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起读。

  (1)生齐读。

  (2)这句话中还包含着怎样的意思?

  3、那么妈妈是怎样鼓励我一步步起飞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0自然段,动笔画出描写妈妈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妈妈内心的活动和情感,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简单地写一写,等会我们一起交流。

  三、汇报交流。

  (一)描写妈妈的语句:

  1、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镶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

  2、妈妈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那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3、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4、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盈满了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已经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1)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很好,请同学们静静地读一读这几个句子,看看这几个句子,在内容上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几个句子,思考妈妈对我的这种期待每次表达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这让我联想到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会飞的蒲公英》,学到这,你对于课题有怎样的理解?

  (4)这下我们对于妈妈的期待有了更深的理解,你们出声地练习读读这几个句子,看看怎么能把妈妈的那种期待读好。

  (5)指导朗读。

  (6)刚才我们从这几个句子中读出的都是相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能否从这些话中读出些不同来?

  (7)揭示散文特点:这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你看作者一会写花书包,一会写连衣裙,看似东一笔,西一笔,但实际上她最终要表达的都是妈妈对于女儿的期待,这就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我们以后还将学习很多散文,请大家细加体会。

  (二)描写女儿逐步成长的语句:

  1、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2、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3、从此,我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道上飞来飞去。

  (1)引读:不同的时期,蒲公英一直在激励我成长!小学时,背着妈妈为我缝的花书包,齐读——引读: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上中学,妈妈给我缝了个连衣裙,于是——引读: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接到大学通知书后,妈妈深情地对我寄予了新的希望——引读:从此,我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道上飞来飞去。

  (2)自己再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3)怎么理解这个“飞来飞去”?

  (4)现在我们再来看课题,你觉得它还包含着怎样的含义?

  四、赏析课文:

  1、现在我们回归课文,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然后评析一下这篇散文你觉得哪儿写得好?你对这篇课文还有没有什么质疑的地方?

  2、能够带着一种批判去阅读,很好,一篇文章阅读的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不同,再好的文章,不同的人读,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老师推荐给大家另一篇散文《背影》同学们回去找找,读一读,看看那篇文章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

  五、摘抄优美的语句:

  这样一篇文章,它从语言的特色、包括借助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想法的这样种写法,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请同学们打开你的积累本,把你认为好的语句抄一抄。

  六、板书:

  会飞的蒲公英

  花书包

  妈妈的期待连衣裙女儿的成长

  一句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认识3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 ,在 。”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 ,在 。”仿写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看、听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

  2. 看拼音读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来读读第一行……

  3.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如果能用上这边的词语就更棒了。

  4.现在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词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二、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1.分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

  2.师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乌云,不一会儿,雨点就落下来了,有的落进了池塘,池塘里多平静啊,一点波纹都没有,雨点像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有的雨点不小心来到了小溪里,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另外一些……“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

  雨点可爱吗?你想跟着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话仔细地读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①在池塘里睡觉。出示池塘图片,想象池塘像什么?雨点躺在池塘这张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多舒服。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二句。

  ②在小溪里散步。动画演示小溪缓缓流淌的画面,雨点好像在小溪里干什么?为什么?小雨点跟着溪水正悠闲自在地散步呢。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三句。

  ③在江河里奔跑。联系学校运动会上长跑比赛理解“奔跑”,多媒体演示江河水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的情景。小雨点欢笑着要赶上前面那朵浪花。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四句。

  ④在海洋里跳跃。多媒体演示雨点在海洋里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小雨点的表情猜猜他的心情,指导朗读。

  让我们拿起书,加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看图背诵课文。

  (1)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

  A.生答师出示图片: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图片随意摆放)

  B.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和_____里。

  C.看看这几幅画可以怎么排列?

  学生上来排列,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

  D.师小结:书上作者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因为雨点落进池塘里,池塘里的水要流进小溪里,小溪里的水要流进江河里,最后所有的水都要流进海洋里。

  E.谁能读出他们不同的气势来?指名读再齐读: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雨点落进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

  A.生答师出示雨点各种姿态的图片与相应的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B.想一想,课文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

  C.指名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D.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它的姿态也就各不相同,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加上动作把它表演出来?找个好朋友一起练一练。

  E.指名上台表演朗诵课文。

  F.配乐朗诵课文:叫几对好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在下面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美读韵文,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拓展延伸,积累语言。---悟

  1.快速看课文,这首诗歌共有4句话,每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能用这样的句试也说一举句诗吗?“雨点落进______。”

  3.这阵子绵绵的春雨给世界万物带来了春的`生机,老师让小朋友去找春天,相信小朋友都有许多收获。你们注意观察过吗?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

  用句式“雨点落进 ,在 ”口头填空:“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 ;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雨点落在池塘里,唤醒了。”

  4.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学着书上的写诗方法,写一首《春雨》的小诗。

  师生共同编儿歌,如: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

  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

  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

  ……

  编好后一起拍手念一念,有条件的还可以谱成曲子唱一唱。

  (设计意图:仿写课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四、指导写字,迁移学习。---写

  1.认读生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谁能边读边给它找个朋友?

  2.书写剩下的生字

  说说怎么记住它(师范写)

  3.学生练写(音乐)

  (设计意图:给优秀作业加圈圈,对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很大,这一设计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板书设计:

  2.雨点(图片)

  ↙ ↓ ↓ ↘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 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教学后记:

  整节课,我非常注意引领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问题出教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不正是我们所极力推崇的吗?苏教版常务编委高林生教授说:“情趣是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这节课,情趣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并让孩子们学会认真书写每一个汉字,为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作准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桅杆、海鸥、龇牙咧嘴”等10个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跳水》教学设计。

  2、学习课文,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3、理清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变化叙述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文章,明确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2、从“险”入手,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第一课时

  导读质疑:“三读”课文,梳理文脉,质疑,梳理疑问。

  第二课时

  学前复习(3分钟)

  出示“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用上这四个词语说说“遇险”前发生了什么。

  一、立体探究(22分钟)

  1、探“险”

  导入: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知道,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孩子的危险呢?用虚线画出来,认真读一读,看看究竟危险到什么程度。

  预设(选择最有体会的一两句来说)

  (1)“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是啊,前无去路,后无退路,稍一不甚,付出的将是生命的代价。(读出关联词,感受到不管怎么样,都很危险。)

  (2)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桅杆那么高,横木那么窄,孩子居然走上去了,还摇晃起来,真是千钧一发啊。读。(把摇摇晃晃、千钧一发的感觉读出来。)

  (3)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水手的叫声无异于火上添油,孩子腿发抖了,危险增高了,这是迫在眉睫啊!。读出迫在眉睫的感觉。

  (4)肯定还有没写出来的危险,你能用“此时正是万分危急的时刻,……”的句式把险情说具体吗?用一个词概括险情。——面对真实的生死边缘,所有语言的描述都是那么空洞无力,让我们静下来,想象孩子危险的画面,用心去感受这种危险。齐读。

  (5)小结:迫在眉睫、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万分火急,关乎生命的危险,几秒钟内的危险,眼看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就要掉下来了,一个如花的灿烂的生命顷刻间就要粉身碎骨了。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救救他啊?

  2、品“跳”

  学生“想方设法”,师生分析合理性。(提示:联系孩子眼下的危险情况——请你盯着黑板上的8个字,你觉得你还有多少时间?)(3个左右)

  导入:看来大家的办法都有争议,那么,船长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船长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船长的办法是否合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跳水》教学设计》。

  (1)现在我就是孩子,我就站在最高的横木上,你向我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我站得这么高,没听明白你的.话。你要让我听清楚什么,哪个字或者哪个词:快——时间紧迫,不容拖延;海里跳——只有跳水,才有生机;一!二!——有节奏的口号,让孩子在习惯的作用下跳水。——小结:看来所有的信息都很重要。(快点,就几秒钟的时间啊,你究竟要让我听清楚什么?——营造紧张的氛围,再读父亲的话,教师续旁白,把故事补充完整:孩子心惊胆战……扑通一声……把他救上了甲板。)(板书:跳水)

  (2)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忧,如“孩子肯下来吗?跳水有没有危险?能承受水的压力吗?”那么可以这样引导:对,孩子有可能不肯下来,那该怎么办呢?跳水肯定有危险,那不跳水行吗?能否承受水的压力?作为一个船长,他肯定非常清楚。“离桅杆一米多,桅杆可能会折断”,是啊,那就更不能再等了。

  (先扶后放,最后点拨: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能感觉到你们和船长、水手一样的心跳,大家都希望孩子能更安全地获救。可是,大家想想,在那种千钧一发的时刻,有时间允许我们采取别的措施吗?除了跳水,还能有别的办法吗?跳水不是绝对安全的方法,但不跳水行吗?)

  (3)小结:总之,当孩子岌岌可危的时候,当水手们都束手无策的时候,父亲却能果断采取措施救了儿子,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个了不起的父亲。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父亲,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自由板书)

  二、拓展迁移(15分钟)

  导入:凭着冷静、机智、果断,船长在危急时刻救下了自己的儿子,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呢?下面,老师想让大家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1.看视屏《袁媛的故事》

  有一位母亲看了袁媛的故事后,在网络留言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出示):当危险来临时,许多孩子大声哭喊、叫救命都做不到,而你却在关键时刻毫不慌乱,看到还在泄露的煤气,你关上了阀门、捅开了窗户、拨打了电话,最终挽救了父母的生命,你面对危险时的冷静和理性,是所有孩子的榜样,你是我们大家的骄傲,你是中国骄傲。

  2.谈感想。

  读了《跳水》的故事,听了袁媛的故事,同学们心中肯定有很多感想,你能用一段话、一句话,或者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符号来表达你此刻的感受吗?写下来。

  3、遇到危急情况时要冷静、沉着、果断,我想这是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下课。

  第三课时

  一、拓展阅读:

  《十秒钟的.故事》《当汽笛响起的时候》《“诺曼底”号遇难记》《火灾中的逃生》

  二、迁移训练:(任选其一)

  1、写读后感。2、摘抄表现人物临危不乱、冷静机智的片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指导学生作文时颇感棘手。我们学习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后,懂得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个要求给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以往作文教学都是根据教材要求,每次上完一个单元就让学生习作,叫同步训练,这种方法当然也管用。但是固定了学生的选材范围。领会能力强的学生当然不在话下。学困生就感到吃力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领会程度布置习作,让学生感兴趣,这样作文起来就会轻松了。

  在新课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习作,这样的编排就很科学,有三个题材供学生选择:1.写“难忘的第一次”;2.请你认真观察某个物品加以想象,悟出一个道理;3.写观看漫画“假文盲”的感受。从这三个题目看,第二和第三个题目很多学生是放弃选择的,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第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了,所以记忆犹新。有话可说,写起来就轻松了。给学生选择大的习作空间,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达到习作的目的。因此,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学生的习作感悟

  以前,很多语文教师非常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的“开头——过程——结尾”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怎样写都一一讲述得清清楚楚,甚至一节课时间几乎都用于指导上,这种限制思维的指导显然是不科学的,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在一次统考评卷抽查中,我发现五十个学生的作文,就有几个学生作文雷同,他们几乎都是写同样的事情。例如:作文要求写“我与书的故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看完一本书后的感受。写记叙文的学生中,九个学生这样写“我把书收在怀中,不让雨水淋湿,回到家里,书安然无恙,我却成了落汤鸡。”显然,这些学生要么是在教师范读佳作时记牢了人家作文精彩的片段,要么是教师在指导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只能如此写才符合教师的要求,学生的个性化容易受到压抑,自然在习作中自我表达的情感也不会流露。然而,要张扬学生自身的习作个性,主动习作极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习作感悟,哪怕教师在作文课堂中只讲了一篇文章开头如何写,只要学生一旦有了习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维发展很快把过程、结尾写出。学生习作感悟就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一样,有语感,对文字的理解就会顺理成章。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重学生习作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习作感悟,我们可以依靠学生阅读文章,体会写法上去培养。例如,教师在上作文课前布置学生从《同步作文选》和《优秀作文选》中,找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然后带进课堂进行集体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写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除体会自己的文章写法外,还体会了其它许多别的同学喜爱的文章的写法。这样,由学生自己感悟总比教师一味传授写作技巧的效果好得多。

  三、注重习作教学中的发展性

  如果教师以看学生习作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低效率的作文教学水平,那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往往从学生习作的字数,学生习作中的文字表达的优美与否,文章结构等这些结果来看待学生的习作,这很容易导致教师向学生的习作提出高要求。对于不会写或写不好的学生只会挫伤他们的写作自信心,让学生怕写作文以致写不出文章;对于能写的学生则让他们在习作中只向教师的目标迈进,凑字数、抄袭范文,乱套结构的现象就会出现。学生习作根本谈不上有独特的个性,而且这也只不过是“要我写作文”而已。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过程,学生习作完全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张扬了个性,作文教学实效就会大大提高。

  四、注重学生生活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就表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少教师虽然理论上认同这个观点,但实际上与其背道而驰,刻意追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范文进行习作,立意要统一,写法要统一,这样的作文训练使得学生思维个性严重地受到束缚,学生作文也就只能够造就出“固定式”的文章。然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文章并不是依靠教师灌输习作观念,而是让他们亲自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心灵、思想说话,让真实作文在他们心中安营扎寨。比如,习作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农村的孩子参加了劳动,他们会懂得马蹄草是生长在泥土里的,他们会知道怎样去从泥土里挖出来。而城市的孩子可能就认为是长在树上的,或者有的只知道市场上有;城市的孩子只知道老鼠是坏蛋,要消灭它,也知道鼠肉能吃,味道不错,但你要他写怎样捉老鼠,他就不知道了。而农村的孩子,就能把捉老鼠的乐趣写得具体生动,原因就是他有生活的体验;同样,你让城市的孩子写参观记,他们去参观过了,所以能写,而农村的孩子,连城都没进过,更别说去参观风景名胜了,要他们写就写不出来。因此,同一题材的习作,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体验不同,写出的文章就不同。这就表明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就是他们心灵的.轨迹,也是他们习作的真实题材。“新颖的题材源自真实”,正是这样一个道理。由此可见,注重学生生活体验,才会让作文教学走上一条光明的大道。

  五、注重多元的开放式习作评改

  对学生习作后进行评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评改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写作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都是教师包揽了评改。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的包揽,容易使教师用主观标准去评价作文。因此,给学生评改作文时会导致评价落差大,结果是评价为低下的学生则受到了习作上的打击,习作上稍有进步的学生却受到了忽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会评价与修改自己的作文,实质上也是对这种教师包揽一切的习作评改的改革。

  笔者在开放式评改习作时,多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方法进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样的几个环节后,学生能从自己的作文中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从同学的作文中,也能吸取经验,资源共享。评改完之后,可以由学生小组推荐佳作,作自我展示,让全班同学分享自己习作成功的快乐。因此,注重学生多元开放式习作评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张扬自我的个性并参与到习作评改中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更深刻更主动的反思,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写作上不断取长补短,取得进步。

  总之,如何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总结、提高。我相信,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读”教学模式,重在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人文素养,反映浓浓的家庭亲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最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小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较浓,乐于动手实践、乐于探索、乐于展示自我。但这篇课文的社会背景距离孩子们较远,他们不容易理解,所以搜集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的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经过调查,班上的`孩子们有90%以上都能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对于少数几个不会的孩子,我组织班上能熟练使用电脑的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了数次培训,达到会搜索、打开网页,保存文件等基本条件)。针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特设计了本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切之爱。了解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模式:“研读”教学模式。

  即:质疑择题——读研反馈——交流解疑——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质疑择题:

  1、谈话: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在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你知道他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

  3、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充分质疑、解疑后留下的悬念?(交流)

  4、师生共同择定中心研读题:“爱:”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学生初读到位的基础上,通过质疑谈话,直入开放性的研读专题:“爱:”最具研究价值,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的纽结点,以辅射全文,收到“牵一发动全身”、“以一当十”的效果,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探究。]

  二、读研,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内或就近选择学习伙伴,自行补充开放性研读专题,再充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读课文(找、议、画),研究、解疑,体现个性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不在于追求统一答案,而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展开。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各抒己见,思维互助,主动发展。]

  三、交流,合作解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的方式进行学情汇报。在充分交流父爱子、子爱父的研究体验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喜欢的语段,读中感悟,读中抒情。

  其中穿插体现学生见解的问题谈话:

  ①叙利奥陷于矛盾、痛苦之中,他该怎么办呢?

  ②“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你怎样理解:

  同时通过图片、创造性表演、课件演示等引导学生升华情感,与作者、教材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读研的课堂交流,体现开放性、多样化和较大的自由度,教师表现为引导、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充满人文情怀。]

  四、总结,拓展延伸

  (一)研读教材中的“爱”

  1、研读全册教材:你认为哪些课文体现了这种家庭中人之爱?

  2、小组研读教材:

  查看目录——回顾课文——感悟情爱——感情朗读

  3、交流:

  (二)“研读”生活中的“爱”

  1、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生活中你还感受到哪些爱?我们应该怎样做?(课件演示)

  2、推荐课外阅读: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心》(中文名为《爱的教育》)

  3、歌曲结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学会课文的基础上,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延伸,学生由研究学习到研究生活,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更加深化了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xx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态度的原因

  难点:

  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卡“抱怨”

  2、课件

  (1)鹿和狮子图

  (2)“我的发现”—鹿说的四句话

  (3)鹿欣赏自己的动画旁边配第三自然段文字(关键词点击后变xx)

  (4)鹿及鹿的第三句话

  (5)鹿的最后一句话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选做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这是谁?(课件1示鹿)这只漂亮的鹿住在丛林中,有一天,它遇上一只凶猛的狮子,你们想不想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读读这个故事吧!狮子和鹿(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故事,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感悟

  1、同学们读书可真棒,那你们的观察力怎么样?下面让我来考考你们,大家请看(课件2)“我的发现”——四句话

  a指名读

  b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到小组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c指名交流

  2、大家发现这是小鹿说的四句话,那漂亮的.小鹿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四句话,它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请同学到小组中找一找,读一读,再说说感受吧!

  3、交流

  (1)谁来读第一句,它为什么要这样说?(指名说)

  请生读第二段评议后再指名读

  男女生合作读

  (2)是啊,这是我吗?(课件3)你们瞧,鹿在干什么?书中怎么说?(引读第二段)如果你是这只漂亮的鹿,你现在心情怎样?

  a想不想给这组画面配上音?那就请你们在小组中得意地读读,选出代表来给这幅画面配音!

  b指名读,评议觉得他哪儿读得好?

  (学生说到的词、点击变xx,提示读好这些词)

  C自由练练,愿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3)你们看,鹿又说话了(课件4)

  A谁读一读。刚才还得意洋洋的鹿怎么又说出这样的话来了呢?

  B指名读第四段

  c评议再读

  d它现在的心情怎样?

  e其实,这样不满意地说话用咱们课文中的词就叫“抱怨”

  (4)课件5读鹿最后一句话,刚才在抱怨自己难看的腿的鹿,怎么忽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a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小组中说说读后感受!

  b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c再自由读文,读出紧张的气氛来!

  (5)结果怎样,读第七自然段

  (6)同学们,经这小鹿这次“狮口逃生”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先在小组中说,再交流

  (7)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对待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

  (课件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拓展:选做题

  (课件7)《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你能把《狮子和鹿》与它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吗?

  讨论,说一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课题:写自己熟悉或印象深的一个人

  教学要求:

  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2、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教具准备:有关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亲人、朋友、同学等等,这些人中有的人,给人留下的印象比较淡,而有些人却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使人终生难忘。难道你不愿意让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你最熟悉的人。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

  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想想谁是(_xiang xiang shui shi)你最熟悉的人(印象最深的人),什么事情(什么原因)让你对他产生如此深刻的印象。按要求进行准备。

  要求:

  1、说一说他是谁?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写他,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一个动人

  的故事?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

  (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教师总结: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gen1 ju4 ni3 gang1 cai2 de0 cai2 liao4 jin4 xing2 xie3 zuo1 lian4 xi2)。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六、范文:我想您,爷爷

  我想您,爷爷!虽然是人世阴间,永难相望,但孙儿对爷爷的思念,却像河里的流水,永远永远在流淌。

  你还记得吗?爷爷!在我小时候,冬天的早晨,你总是用您那冻得冰凉的手和扎人的'胡须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晚上,我经常坐在您的身边,听您将那永远讲不完的“古朝”,临了,您便用那结满老茧的手抚摩着我的头,把我送入梦乡。夏天,您出门回来,总是带些我喜欢吃的、玩的,逗着我叫“爷爷”,当我奶声奶气喊爷爷时,您就会兴奋得把我抱在怀里,吻着我的脸说“凤才!真乖。”

  在您的“风采”声(zai nin de _feng cai _sheng)中和抚摸下,我徐徐地长大了,上学了。您还记得吗,爷爷?你时常坐在我身边,叼着烟锅,眯着沿,一个字一个字的盯着我做作业,夸我那歪歪斜斜的字写得“真端正”,其实,您并不熟悉字。

  你会记得吗,爷爷?那年,我上了五年级,来回二十里,走读于乡小学,碰到下雨天,常淋着雨回家,您总是絮絮叨叨问寒问暖,临走时您总要把我送出村外,直到走出好远好远,爬上了村对面的马路上,回头望,您还在村头伫立…….

  您还记得吗,爷爷?最后一次见您是您从医院回家我去上学的路上 看着您躺在架子车里瘦弱的、身体憔悴的面庞,我的泪直往眼眶,而您却依然那样坚强,挣扎着做起身来,用您枯柴般得手,颤悠悠的拍着我的肩膀……您知道吗,爷爷?孙儿跨上自行车,在没有勇气对您回望,而泪珠向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流淌……

  您知道吗,爷爷?两周后,当孙儿怀着急切而焦急的心情再次回到您身边时,爷爷——您一静静的躺在冰凉的地上永远睡着了。我哭,我喊,我哭干了眼泪,我喊哑了喉咙,爷爷呀,为什么不再看我一眼?为什么不应我一声?!您知道吗,爷爷?那精致的纸幡扛在孙儿的肩上,时那样沉重,一步一颠,一步一晃,我的心被揉碎了。

  从此,看不见您黑瘦的肩膀,看不见您爬满皱纹,却始终微笑着的脸庞,屋里屋外,消失了您昔日高亢而坚定的声响,然而您知道吗,爷爷?您一直不离手的烟锅,依然挂在炕头;您给我买的那把伞,依然伴我风来雨往;您爱摆弄的牌我也常常取出来,一张一张摊开,再一张一张合拢……

  您知道吗,爷爷?您种的麦子已经泛起麦浪,您种的南瓜已扯开了蔓秧,您走时的荒地已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你常常去挑水的泉水井,依然细水长流……

  您走了,爷爷(nin zou le _ye ye)。我却处处都能看到您,听到您,感到您,爷爷我想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主动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受汉字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乐于去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

  本课学习用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玩游戏导入新课

  师:上新课前,我们先来玩一玩对反义词的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你们就对出它的反义词,看看谁的反应最灵敏,请小朋友们注意听

  师:你们想认识更多的反义词吗?在《识字6》这首对子歌里,就藏着一些反义词,请小朋友们赶快把书翻到《识字6》,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识字6》。

  二、学文识字

  1、“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文,并画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字音读准,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

  2、课件出示生字宝宝,让学生自由认读一遍生字,提问学生有哪些字是在课外认识的,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学习生字,认读正音。

  师:请小朋友再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你觉得哪些字的音最难读准,就提醒同学们注意,好吗?

  A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生字:恨、忱、炭、贫,后鼻音生字:奉、永,翘舌音生字:忱,平舌音生字:索。

  (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小老师教读、小组赛读、玩摘星星的游戏全体学生齐读)

  B以玩送笑脸的游戏读准不带拼音的生字。(自由读、指名读)

  4、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同时理解一些字义。

  A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师:小朋友们能把生字的`音读得这么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这些识字大王。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好办法记忆生字的。现在,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把你最巧妙的记字方法介绍给自己的同桌。

  B指名汇报识字方法,对识字方法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C教师在归纳学生的识字方法的同时,授与学生识字方法,同时解释字义。

  a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记忆“恨”:良心没一点,心中生怨恨。

  师: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样记住“恨”的。同学们先跟老师读读这句顺口溜:良心没一点,心中生怨恨。(课件出示“良”字)这个字怎么念?对,是良心的良,良心没一点,心边生怨恨,所以加个什么旁就成了“恨”字?

  b “贫”字拆成分和贝,字形意思就是把贝(钱)分了,所以钱少了。(通过课件把“贫”分成“分”和“贝”)

  师:贫的下面是“贝”字,古人是拿贝壳来当作货币的,古时候的“贝”字就是表示钱财,把贝分了,贝就少了,也就是说钱财少了,钱财少了,就变穷了,所以“贫”的意思就是穷的意思。

  c讲解“富”的字形的同时解释字义。(“

  ”,表示房子,古时候,一口人既有房子住又有田地耕种,已经算是富有的了,所以“富”字就是这样写的。)

  d运用字理记忆奉字并释字义,同时理解“奉献”的意思。(课件出示一幅图:一个小姑娘双手举起一块木板,木板上放着一块玉。图的右边是“奉”的金文。)

  师:“

  ”这是一个汉字,我们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这个字与这幅画有什么相相似的地方?这个古汉字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奉”字,请小朋友们联系这幅,说说“奉献”的意思。(奉献:指双手捧着或举起东西送给人家,表示心甘情愿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D 小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组法、组合法、字理识字、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E指导书写

  a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字:暖。同时提醒学生“饥、饱、温、暖”要写得左窄右宽。

  b提醒学生按照笔顺规则书写“丑”。

  c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暖、丑”。

  三、学习第一节对子歌,多种形式理解第一节对子歌中“美、丑、真诚、虚假、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的意思。

  1、把生字放到第一节对子歌里边,让学生念读对子歌。

  (自由读、拍手齐读)

  2、把第一节对子歌里的反义词画出来。

  A指名汇报画出了哪些反义词。

  B学生分组对读反义词。

  3、学生通过看课件出示的《乐于助人》的图片理解哪些行为是美的,看《乱摘花朵》的图片理解哪些行为是丑的;同时让学生说身边有关美和丑行为的事例,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4、师生合作说话,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真诚和虚假。句子: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很(真诚)。

  我们看到一些坏人在骗人时,总爱对你说些好话,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的漂亮话,我们说这是(虚假)的话。

  5、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冷漠、热忱”。

  6、看“雪中送炭”的情景图,理解“雪中送炭”。

  师:我们又来欣赏一幅雪景图,想想看,把第一节对子歌的哪个词送给这幅图合适?(雪中送炭)。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来说说“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图意:天下着大雪,一个小男孩站在雪地上,冷得直打颤,一个小女孩给他送来一盆燃烧着的炭。)

  四、小结:

  “雪中送炭”指的就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从现在开始,老师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一起行动起来,献出爱心,关爱他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生回答)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大家来欣赏一番!(大屏幕出示莲叶图)师:欣赏完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生畅所欲言)师:可作者的感想与我们大不一样,他看到青青莲叶,想到的却是祖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探个明白吧!

  2、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莲叶\青青)

  3、在学习新课之前,先听写两个词组,这两个词组是老师从课文里挑选出来的,看看大家对课文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叫一生上来板书,评价板书、听写情况)那么,究竟是谁精心种养了什么?又为什么要送人治病呢?

  二、细品文本

  (一)学第2至4自然段,感受祖母对莲叶的“喜爱”。

  1.祖母爱荷花,在荷花身上她下了太多的功夫,快速浏览课文第2自然段,看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一点。(指名读)

  2.祖母对荷花下了哪些功夫,让人觉得吃惊?请同学默读课文2至4自然段画出相应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自由汇报。学生说到哪句重点句,老师便引导学生理解。a:“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就像看粮食。”师引导:①粮食对人类而言,重要吗?你能说说粮食的重要表现在哪吗?②祖母挑选河泥就像是在挑选粮食,读到这,你明白了什么?(祖母对河泥的挑选十分慎重,可见她对莲叶的喜爱。)③理解“成色”。b:“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一直糊到胳膊肘。”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祖母亲自去种;祖母不怕脏;祖母种得很认真,很辛苦等。)谁能把祖母的辛苦读出来?c:“到了小莲叶快要冒尖的时候会让小叶蔫了。”

  ①“小叶蔫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②老太太为什么这样做?难道小孩子呼出的热气真的会使荷叶蔫了吗?就这句话你觉得哪个词还应该读的再清楚一些?那就请你替我们的祖母守着小荷芽吧,你真是一个好卫兵,谁还想读?这个任务就交给我们的班的男子汉吧,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替我们的祖母守候好这欲出的荷叶,准备好了吗?男生读这一句。d:“小荷叶终于长出来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①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都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多好看。)

  ②看看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祖母的那个高兴劲儿。(看图理解“一脸欣喜”。)

  ③你们的奶奶对你们怎么样?她怎么疼爱你?(当你生病的时候,奶奶;当你伤心的时候,奶奶;当你受了委屈的时候,奶奶)

  ④自由再读读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祖母把小莲叶看作是新生的孙子,像疼爱孙子一般的喜爱莲叶,可见,它在祖母心中是多么重要啊!)e:“老太太常在门口乘凉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追问:你觉得祖母为什么这样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祖母待人热情,愿意与人分享她的快乐。(板书:分享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及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小虾吃东西的有序和有趣

  小虾的多媒体课件

  出示齐白石的画——虾

  1.这是一幅非常有名的画——《虾》。这幅画中的虾姿态各异,灵动活泼,栩栩如生,虽只有简单几笔,却把虾的质感和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齐白石)

  3.是的,齐白石爷爷用他的画笔描绘出了栩栩如生的虾,用他精湛的画技把虾画活了。

  4.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很神奇,如果我们掌握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也能把虾写“活”呢!(板书:写“活”)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作者笔下的《小虾》!去发现语言文字的奥秘吧!(板书:小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虾?

  2.反馈: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虾?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你真会读书。你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好。你读得很不错,概括得也很好。没想到同学们这么会读书,老师真低估你们了。)

  3.默读课文

  请大家默读课文,读着读着,哪些地方,哪些句子,让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群活灵活现的小虾?请你把这些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它们有时独自游来荡去,有时互相追逐,有时紧贴住缸壁。

  1.你找到了哪个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找到的句子)

  2.你的想法跟老师一样,我也找到了这个句子。谁也找到了这个句子?请你读一读。(出示句子指名读)

  3.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虾写活的?你发现了什么奥秘?(评:你很会思考,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动词

  让我们拿起笔在这段话中圈出表示小虾动作的词(板书:动作)

  (用上这么多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姿态各异的小虾。)

  (2)句式:有时……有时……有时……

  作者写了虾的很多动作,那么他是怎样把虾的这么多动作连成与一句话的?

  (总结:是的,用上这样的句式使文章更有条理了。)

  板书:有时……有时……有时……

  (3)结构:总分

  抓“自在”:你觉得这些小虾在缸里怎么样?你能从这段话中找一个词语概括吗?)

  (总结:像这样的词叫中心词,这句话就是整段话的总起句,这样的结构叫总分结构。用上这样的结构使表达更清晰了。)

  板书:总分

  (4)指导朗读

  指名读:这是一群多么自在的小虾呀!作者写得这么好,那么你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虾的自在吗?谁愿意试着读一读?

  (评:你的表情真丰富,朗读的声音真好听。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可范读

  齐读: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4.片段训练

  (1)今天老师把一群小金鱼带到了课堂上。请你仔细观察,用上这样的句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写出你眼中的金鱼。

  (2)出示

  小金鱼在缸里,十分()。它们有时(),有时(),有时()。(练写)

  (评价

  你看得可真仔细,他们居然有那么多不同的动作。

  这么细微的动作都逃不过你的眼睛呀!

  从你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这是一群()的小金鱼。)

  要是你用小竹枝去碰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这时如果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就会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过渡:我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不光会读,还很会写。课文中除了这段话把虾写活了,还有一段话,也能让我们看见一群活灵活现的小虾。

  1.指名读段落

  (评:这么长的一段话你居然读正确了,真厉害。

  虽然有几处读错了,但我还是很佩服你把这段话读完了。)

  2.这段话中有许多词语比较难读,谁能试试把它们读正确?

  (出示词语)

  3.把词语放回这段话中,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

  4.作者是怎样把虾写活的?你发现了什么奥秘?

  (1)拟人

  “生了气似的”

  作者在观察时,联想到人的表情,通过想象,写出小虾的神态和表情。

  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还发现了:休息、闲游、搏斗这些词语里也充满了作者的想象,把小虾当人来写了。你瞧,把小虾当人来写使文章变得真有趣。(板书:拟人)

  (2)动作描写

  出示: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看着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一……一……,2.重复动作,3.有节奏感)

  读词。像这样的词语读起来一定很有节奏感,我们一起来读。

  你还能说说像这样表示连续动作、有节奏的词语吗?

  总结:作者一次又一次用上这种有节奏感的词,通过它们我们看到了小虾生气时的神态、动作,甚至是情绪和激烈反应。有了这些动作描写,使文章变具体了。(板书:动作)

  (3)快看,这是一群多么有趣,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虾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喜爱,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齐读)

  5.片段训练

  (1)要是你往鱼缸里投些鱼食,又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赶紧去看一看。

  (2)出示:要是你往鱼缸里投些鱼食,()。

  (3)观看视频

  (4)请你展开想象,用上这些有节奏的表示动作的词,写一写有趣的小金鱼吧!(练写——评议)

  请大家停下手中的笔,来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写小金鱼的。

  评价

  !师评:老师觉得这里你通过想象写出了小鱼的表情,多么有趣。老师还觉得这里你通过观察写出了小金鱼不同部位的各种动作,真好。老师还觉得这里你用上了一个比喻句,描写得更加生动了。你可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作家!

  !生自评:你觉得你写的这段话好在哪里?你很有自信,是的,你写的小金鱼惟妙惟肖,老师要为你竖起大拇指。

  !生评价:你们觉得他写的这段话好在哪里?(你把小金鱼描绘得栩栩如生!你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掌声送给他。)

  同学们,作者掌握了语言文字的奥秘,运用它们把虾写活了。当我们发现语言文字的奥秘,并学习它运用它,我们能试着把鱼写活,也能把其他更多的动物写活。这是非常好的本领,值得我们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有情感地背诵这篇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有韵味性、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在春色烂漫的大自然中快乐植树的情景。

  3.读懂树木的对人类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同学们,在这明媚的春光中,新的学期开始了,相信大家会怀着百倍的热情,来学习我们的第一篇课文。可是,在这之前,有两位新朋友,央求老师带着他们和我们一起学习呢!看,他们来了。

  1.电脑出示,一个阿联酋的小男孩

  过渡:同学们快停停,听,又有一个朋友风尘仆仆地赶来了!

  2.电脑出示一声鸟鸣,出现一个满身污泥的小云雀:“同学们,我有一个心愿--你们愿意帮我实现吗?”出示《云雀的心愿》的教学视频故事。

  (二)出示课题,朗读课题

  1.齐读课题

  2.齐读指导

  过渡:小云雀的心愿,愿意帮它去实现吗?请你号召一下大家,读题目。

  这位红领巾,你愿意帮助完成小云雀的心愿吗?读题目。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全文共几个小节,并且思考:诗歌中写了树的哪些作用?

  (二)检查预习

  1.沟渠2.形近字,栽、裁、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

  3.指导关键字:“乖”书空。

  4.句子,红领巾的欢声笑语,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什么叫“欢声笑语”?文中是谁在欢声笑语?

  5.文中写了树木的哪些作用?请你找到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教师小结。

  三、精读品悟,体验美读

  (一)学习第三小节。自主阅读,以学定教。

  1.出示句子: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2.师引导理解“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光合作用)

  3.结合旧知理解光合作用

  4.小结

  5.创境体验,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五小节

  1.出示句子:叫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

  2.学生谈理解

  3.总结:是啊,所以树木能够抵挡风沙,让小云雀这样的小生物和人类一起快乐生活。

  4.创境体验,配乐朗读。

  (三)学习第四小节

  师创境朗读

  四、总结升华,激情表达

  (一)知道了树的作用,你想对身边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树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你们能说出来吗?(鼓励学生不看书,并用书上的语句说出。)

  (二)同学们,多植树对我们大好益处,我们得用自己的双手去植树-我们的身边,荒山、野岭还都等着我们去植树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植树吧。

  二、深入品读,感受情境

  (一)师生配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朗读,感受诗歌的情境。)

  (二)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心情

  1.同学们,你们此时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2.少先队员们又是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你出来的.?

  (1)默读,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勾勾画画谈理解

  (3)引导学生理解

  ①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心情愉快)

  ②表演理解:迈着(昂着头,大步走,叫做迈,说明少先队员心情愉快!)

  ③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抓“到处回荡”,体会愉快心情)

  ④抓住标点谈理解: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走,一停顿,很有号召性,“!”说明少先队员们兴致很高。)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他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关注“……”他们去了许多地方)

  2.你能想象一下,他们还可能去了哪些地方吗?

  三、对照板书,背诵指导

  1、帮学生理清一下诗歌的脉络。

  1-2节写的是我们“一起去植树”的情景。

  3-5写植树的作用好处。

  最后一节总写我们离不开树木,号召去植树。

  2、分段落背诵。

  3、指名背。

  4、小组比赛背诵。

  同学们,3月12日植树节马上到了,老师希望大家利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为我们的家乡,为我们的祖国增绿添绿,更为我们肩负的责任,爱绿护绿!让我们再一次用高昂的斗志喊出--“走,我们去植树”。

  总起欢声笑语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板书:1、走,我们去植树树的作用增添绿色染绿版图

  总结绿色宝库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章:

  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

  2、有关课文插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

  1.谈话:小朋友们刚才下课,老师与你们一同在校园中采集了许多美丽的叶子,从你们绽开的笑脸,老师已看得出来,你们非常开心,对吗?咱们将自己的收获举高!大家看,它们美吗?你们愿意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吗?

  2.板书课题:4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精读课文 [初步感知叶子的外表美]

  1.大家都认为叶子很美,那么叶子美在哪里呢?大家读读课文,课文中哪几小节是直接去写叶子美的?

  2.现课文第四、六小节,让学生说说美在哪里?

  a 提问:我们大家都很聪明,一定有人知道“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吧?谁愿意给大家讲讲。(根据课文语句或联系实际“无字词典”)

  引导:大家举起我们采集的叶子,瞧!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成椭圆形,有的成五角形……没有哪两片是相同的。

  b 第六小节中的叶子更美,老师都有一种想朗读的冲动,大家想听吗?(配乐朗诵)

  引导: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边读边想,那就更好了。让学生交流,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树叶?为什么?理解“肥美”、“飘零”

  三、读课文[感知叶子无私奉献的精神]

  1、过渡:是啊,多美的叶子啊!怪不得我们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愿意成为一片美叶子,老师也想做一片美的叶子,但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老师发现叶子还有更美的地方。

  2、出示挂图

  a 引导:看,多美的大树,远远望去,就更美了。大树这么美是谁的功劳?对,没有叶子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

  b 指导朗读:美美的朗读“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开起。”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理解“生命的乳汁”)

  c 设问:为大树而奉献自己,你觉得叶子怎么样?

  小结:对,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美!(板书)

  四、读文明理[引导学生学习叶子的无私奉献]

  1.指导朗读:“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让它茁壮、葱翠”

  2.引导:我们班级就是大树,如果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向美的叶子学习,都做个很棒的学生,那我们的班级一定是很棒的班级;如果我们的社会是大树,那我们每个人都为生活作出贡献,那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美好!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

  3.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4、小结:假如你是树上一片美的叶子,你会对大树说什么?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0-23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设计02-18

小学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白鹅》的教学设计02-26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3-02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03-06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3-10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