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小朋友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小朋友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老实的表示。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同学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协助他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俺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同学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同学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同学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小朋友,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同学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同学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同学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小朋友,理解小朋友,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小朋友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小朋友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竞赛。
【反思】
《灰雀》一文中,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灰雀》一课的目标一是以爱为线索,建构爱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爱"的价值观。二是初步学习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人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总是由浅入深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必得经历这样的过程。因此,在建构阅读话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话题的层次性。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列宁,灰雀,男孩,他们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用简单的句子或词语概括。"这是本课以"整体感知"为主要目的的阅读话题,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走近文本。
第二个层次:"体会列宁与男孩对灰雀的爱"。这一层次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探究式的对话。
第三个层次:"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爱的真谛"。再次回到整体,深化对文本的体验,升华情感的体验,目的是以读引写,以读引读。
在课堂中,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依托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状态非常活跃,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①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②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③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④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⑤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课外搜集形声字并制成字卡,准备一两个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②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回顾学习,反思所得
①教师引导:本组课文已学完,你们一定从中得到不少启发,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对观察的认识。(交流时要多加引导和肯定)
畅谈观察,指导交流
①教师启发:这段时间,同学们玩了什么,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吗?现在交流一下我们中的发现,好吗?
②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要重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设法让大家都来说,涉及范围尽可能广些。
③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问题或意见。
开展竞赛,评选最佳
①组织开展观察发现的竞讲比赛,教师提出比赛要求:
a.看谁的仪态大方、声音响亮。
b.看谁的观察过程说得清楚、明白。
c.看谁的发现更有价值。
②各组推荐一人上台参加竞赛。
③师生共同评议。可设“仪态奖”、“观察奖”、“发现奖”等奖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
一、本组教材的的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二、教学目标:
⒈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⒋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三、教学重点:
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⒈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⒉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五、课时的划分:
《古诗两首》2课时、《风筝》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语文园地》3-5课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交流,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寓言大峡谷”去品读一个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题目叫《狮子和鹿》。学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这个故事里,新的生字朋友真不少啊,你能读准它们吗?捧起书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
①(出示词语)我把新的词语朋友从书本中请出来了,你认得吗?自由读——开火车——男女接读
②再把词儿送回课文,整个故事你能读通顺吗?指名分段读,其余同学边听边默读。
3、感知: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个故事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吗?指名说。(出示最后一句)齐读。
三、研读感悟:
(一)读悟第2—4自然段
1、默读:我发现这句话里藏了一对反义词,你们找到了吗?(板书:美丽——难看)这只鹿啊,觉得很美丽的是——自己的角(板书:角),他可喜欢啦!而认为难看的是——自己的腿(板书:腿),他很不满意!这些内容写在哪几段?请你默读2、3、4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儿看出鹿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
2、交流:
⑴角:你从哪儿看出小鹿很喜欢自己的角呢?指名说。(出示第三自然段)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珊瑚:你们见过珊瑚吗?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指名读。
匀称: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是啊,看上去比例协调,就像我们写书法一样,大小合适、宽窄合理,也可以说是“匀称”。“匀称”就是一种美。谁能再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背诵积累:(出示图片)现在,不看书本,你会夸吗?指名背诵。
齐背:(出示第三自然段)漂亮的小鹿们,一起来夸夸自己吧!
“不着急离开”他想干什么?
“鹿摆摆身子”他摆摆身子,这又说明什么?指名说。
“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你能把这个“!”读好吗?指名读。(如若学生提到小鹿本来不知道自己这么漂亮,也可以带出“咦,这是我吗?”一句的感悟。)
小结:齐读第三自然段。
⑵腿:小鹿可喜欢这两只美丽的角啦!可四条腿他就——不喜欢了。你们从哪儿看出来?指名说。(出示第四自然段)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你听懂小鹿的意思了吗?指名说。(如若学生说不清,再(出示练习①)帮助理解。齐读练习句。再比一比,哪句更强调他不喜欢自己的腿?齐读原句。)这四条腿跟那两只角根本不相配!
“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你能这样来读读吗?指名读。
3、体会语气词:就这样,小鹿一边欣赏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出示三句小鹿的话)连起来仔细读读他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语气词变色)再读读句子,你觉得用语气词开头来说话和不用语气词,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能更突出心情。)是啊,用了个语气词能更直接地表现出说话人当时的心情。(出示提示语填空)现在,你能给小鹿说的几句话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吗?指名说。瞧,看似简单的一个语气词,就把小鹿心情的复杂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你们以后说话、写话时,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4、小结:师生合作读。
(二)读悟第5、6自然段
1、过渡:是什么事让他后来改变了想法?请大家读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
2、整感:指名说。刚才,他把这件事说得很详细,那你能切中要害,说得简短一点吗?(如若学生感觉困难,(板书:虽然、却)帮助学生概述。)指名说。哦?“难看的腿”竟然有那么厉害?你们从哪儿读到的?再默读第6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出示第6段)
(学生可能会直接找到最后小鹿的话。教师就先肯定并引导:你是从小鹿说的话里找到的。你们还从其他地方读到了吗?)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句子变色)你觉得小鹿跑得怎么样?从哪儿读出他跑得快?指名说。
“不一会儿”“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么短时间,就把狮子甩得大老远,这快得真像是——离弦之箭。
“蹦来跳去”:你再读读,这光是速度快吗?知道“灌木丛”吗?指名说。灌木丛中没有象样的路,还到处长满了刺人的荆棘,让你去走走都很困难,何况要跑得快呢!可小鹿却能“蹦来跳去”,你还看出他怎么样?指名说。你能轻松、灵活地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撒开长腿”是啊,他撒腿就跑,反应可——快啦!
“狮子再也没有追上。”这腿比狮子可厉害多啦!
4、想象说话:狮子只能——“灰心丧气”可以换成——垂头丧气。狮子气喘吁吁地望着小鹿远去的背影,心里想?指名说。
5、迁移运用:正在这时候,哎呀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啦!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啦!又朝这边飞奔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眼看就要扑上来啦!小鹿吓得直冒冷汗。这时的他会怎么说?(出示练习②)你能像刚才他说的.话一样,用一个语气词开头来说吗?指名说。幸好,他急中生智,用尽——引读下面的句子。多亏了这四条难看却——十分有力的腿啊!
6、小结:师读第5自然段、生读第6自然段。
四、明理延伸:
1、揭示寓意:这次的死里逃生让小鹿恍然大悟。他叹了口气,说——(引读最后一句)原来——(出示练习③)你帮小鹿接着往下说说吧?能写下来更好!拿出练习纸,试着写一写。
2、交流:指名说。是啊,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难看的东西也不一定没用。生活中,你们肯定也有不少类似的事情,课后你可以和同学、老师或者爸爸妈妈交流一下。
3、积累运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的《课堂作业》中没有这一课的练习。就用我为你们准备的聪明题考考自己吧!(出示作业)
4、(机动如有时间可以适当交流反馈。)
板书:
狮子和鹿
角美丽_________虽然却腿难看__________
听了沃老师上的《狮子和鹿》,感觉就像喝了一杯香甜的牛奶,回味无穷。
一、抓住一点,统领全文。
整节课给人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在整堂课中,沃老师始终抓住“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句重点的句子,先让学生找出美丽与难看这对反义词,然后紧紧抓住小鹿为什么喜欢自己的角不喜欢自己的腿,最后为什么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不断地循环推进,并利用简单凝练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更趋理性化。
二、朗读指导,亲切自然。
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可小看老师的“导悟”作用,有时老师艺术性的寥寥几语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在这一篇课文的朗读训练里,沃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亲切自然,不着痕迹。“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小鹿真喜欢自己呀!”“让我们也当美丽的小路来夸夸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这些亲切的话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通过老师一次次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一次次主动参与到朗读实践中,老师把颖悟的心灵交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精神世界与学生共享,潜移默化中老师就成了学生精神文化之旅的亲切导游。
三、语言训练,细致入微。
在本课的语言训练中,沃老师可说是循循善诱,细致入微。当学生朗读“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沃老师不失时机的点评:“瞧你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这就是抱怨。”在学习“匀称”一词时,沃老师从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引到了写书法时字的匀称,可说是循循善诱。在学习体会语气词时,沃老师先出示小鹿的三句话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谈谈加上语气词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加上提示语读一读,通过朗读来体会语气词的好处,处理的非常细致。
听了沃老师的《狮子和鹿》,整个人就犹如冬日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中,感觉那么亲切自然。这篇课文围绕着“难看”和“美丽”来展开,通过狮口脱险,小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原来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难看的东西也不一定没用。沃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再从中心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其实也就是全文的关键词),通过问题“为什么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来引出这个寓言故事。
在教学这个故事中,沃老师不单单满足于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她还通过各种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朗读训练,语气词的训练。让我感觉最好的是语气词的训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语气词的作用,也能够读出不同语气词所表达的不同心情,沃老师没有就此结束,她在迁移运用中让学生模仿着来说一说,“小鹿吓得直冒冷汗。这时的他会怎么说?你能像刚才他说的话一样,用一个语气词开头来说吗?”她的这种设计,让我感觉不是单纯的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让学生在本节课就能够学有所用。
沃老师的评价语,她的过渡语,让我想起了她博客上的一句话“请问需要咖啡还是茶?”我想说的是,犹如咖啡般香甜,又如清茶般自然。
另外,想问一个与点评无关的话题:请问大伙儿,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取这样一个课题《狮子和鹿》合适吗?我怎么觉得狮子不应该出现在题目中呢?请谈谈你们的看法,谢谢!
请问,你要的是咖啡还是茶?这是沃老师在博客里的一句话。听了她执教的《狮子和鹿》这节课,既让我品味到了咖啡的香醇,又让我体会到了茶的清新。享受其中,获益匪浅。
其一,结构严谨,处处见匠心。
教者从最后一句话“两只美丽的脚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入手,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写“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的相关语句。并不失时机地穿插提示语补白等相关的训练点。然后,又以问题“是什么事让他改变了想法?”引出描写鹿凭着自己难看却又敏捷有力的腿狮口逃生的相关语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最后,再一次回到揭示寓意的最后那句话,并且以补充句子的形式使寓意得以升华。从头至尾,让听者感受到了课的完美以及教者的匠心独具。
其二,评价到位,时时暖人心。
教者亲切的教态,清新的话语,使学生如沐春风。在品读描写“美丽的角”的相关语句时,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能得到沃老师亲切自然的指导和点评:“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小鹿真喜欢自己呀!”“让我们也当美丽的小鹿来夸夸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一轮轮的朗读,一次次的点评,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
相信,能让学生伴随着快乐和成就感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4.注意积累好的词句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
2.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1.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出示课件:大海的图片)
2.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看了图片,再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
学生自由发言。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两首诗,认识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指导学生读通读顺
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1.默读诗歌。
2.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默读思考: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诗句。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
一、集体交流、感悟《海上的风》。
(一)入情入境读诗歌。
1.播放一段有关海风声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大胆发挥想象,伴随着呼呼的风声,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2.学生们思维活跃时,教师顺势引导:“让我们睁开双眼,随着风姐姐一起漫步海边去感受‘海上的风’”。
3.教师泛读,将孩子们带入情境。
4.各种形式读文
同位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使他们忘了此刻是在课堂,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课文朗读中,被大自然的美丽、神秘所倾倒。
(二)感悟大海风的神奇。
1.从话题的交流中,感受神奇。相机指导朗读。
把海上的风比作花神,展现海上浪花翻滚。
把海上的风比作琴师,展现浪花翻滚发出的声音。
把海上的风比作大力士,展现渔船来往的繁荣景象。
把海上的风比作狮子,展现海风来临时海上波浪滔天的壮观气势。
2.读中体会:师生交流感悟的同时,多种形式品味朗读。
3.思考:诗歌的最后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4.展开想象,感悟海上风的神奇
(1)(课件出示)大海美丽富饶的动态画面,海湾、帆船、蓝天……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浪花的拍打声,柔柔的风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课件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它一来,就________;
海上的风是--,它一来,就________;
海上的风是--,它一来,就________;
海上的风是--,它一来,就________。
二、仿写诗句,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教师导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写下自己的小诗。续写“大海的歌”,写在小本本上。
(课件出示)
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小组里说说。
小组汇报,完成诗歌的创作。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滔”字。
(1)自主学习7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涛”与“淘”、“朝”与“潮”、“绽”与“淀”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四、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合作朗读课文。
2.配乐读文
3.指导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
一、集体交流、感悟《大海睡了》。
1.体悟大海沉睡时的静。
(1)读读这首诗,想想沉睡了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板书:静
(2)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的?
随机点出“不闹了,不笑了”,指导读好第一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3)还从哪儿读到了大海睡觉时的宁静?
教师随机点拨“轻轻的”一词,指导读好第二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4)深夜的大海没有白天的喧嚣,没有了风浪的嬉闹,多么静啊,别打破这份宁静。把自己的感受送到课文里,体会着读出来。
2.体悟大海沉睡时的美。
(1)交流理解“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这个“她”是谁?点出:“抱”、“背”,她怎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
出示画面,如果你是明月,你是星星,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背脊上,你会做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
(2)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听,播放潮声。
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大海睡熟的鼾声。
谁能读好它。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3)配乐,朗读第二句。
(4)当我们再读这首诗时,你是不是对沉睡的大海有了更深的感受?你从大海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5)大海和星月,母亲和孩子,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情感哪!板书:美。
(6)指导朗读
二、迁移运用,内化语言。
(画面出示)当黑夜渐渐离去,一轮红日从大海里慢慢地升起,此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交流说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课文
1、查看地图,找到北极,了解北极的特点,搜集白鲸及《蓝色多瑙河》的有关资料。
2、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 导入课文
1、板书并齐读课题。
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请学生分节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zhāo wán hán jiānyìng yōu yǎ qì qū
召唤 顽皮 寒冷 坚 硬优 雅 奇迹 冰区
jīng jǐ liè záo zhèngfǔ yuán
白鲸 脊背 猎人 凿开政 府援助
2、共同讨论该如何记住生字
3、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得好看?
(练习书写)
4、重点理解词语:召唤顽皮坚硬优雅脊背
5、选词造句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比一比,组词:
招()玩()坚()雅()区()
召()顽()竖()准()医()
第二课时
一、听音乐,导入新课。
播放《蓝色多瑙河》师述:居住在海洋中的白鲸也喜欢这首曲子,它们还和这首乐曲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
二、小组讨论学习
1、读课文,说说小白鲸和蓝色多瑙河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对白鲸的关爱?找出来读一读。
4、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三、自由读课文,质疑。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跟课文讲到的内容有关的.疑问?请大胆提出来。
四、学生间交流相关资料,解决部分问题。
五、老师提供“知识大餐”,供学生“点单”。
六、小组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七、指导朗读(听音乐读课文)
八、发散:听声音编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整个课堂设计我以“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为目标,将学生收集的大量资料和自己整理的大量资料作为“知识大餐”供学生“享用”,确实达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破教材局限,使学生学到教材以外的知识的目的。
老师们听了课后,整体感觉还不错,觉得课堂设计比较“新”、“活”,但课文学习还不够“实”,朗读训练还不够到位。怎样解决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学习在时间上反映出的矛盾?这是我今后要探究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2)读句子。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4、指导朗读。
(二) 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作业设计:
1、 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感知近反义词,能给一些词语找出近反义词朋友。
2、复习巩固本单元部分生字词。
3、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我爱祖国》,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4、学习句子“_____真______,我_____________。”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心情,抒发情感。
正文: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感知近反义词,能给一些词语找出近反义词朋友。
2、复习巩固本单元部分生字词。
3、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我爱祖国》,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4、学习句子“_____真______,我_____________。”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心情,抒发情感。
5、逐步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6.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感知近反义词,能给一些词语找出近反义词朋友。
2、复习巩固本单元部分生字词。
3、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我爱祖国》,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4、学习句子“_____真______,我_____________。”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心情,抒发情感。|
一、趣味导入
1、讲个笑话:
两个小女孩明明和天天是双胞胎。她们长得十分相似。有一天,妈妈给她们洗澡。明明说:“妈妈,你为什么给我洗两次呀?”妈妈一看,天天在一旁偷偷笑呢!
看来呀,双胞胎姐妹连妈妈也会认错呢!
但其实她们肯定有不同的啦。你来帮妈妈区别区别吧!
2、出示图片,学生找到一处不同即可。
游戏:师生对对碰
长对短,上对下,对对_____,高对_____,胖对_____,前对_____,大对_____
二、学习“我的发现”
你们很聪明,眼睛很亮,也爱动脑筋。今天,老师还要考考同学们,看看你们能够发现什么。
1、出示生字卡片组,生读一读。师注意较正学生的发音。
进—退买—卖快—慢正—反
安全—危险复杂—简单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是意思相反的词。
买和卖长得很相似。有东西(十字头)时才能卖,没东西(十字头)时就要买。
3、生书空“买”“卖”二字。
4、认读生字卡片
退危险买卖反杂简单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这组词语又有什么规律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中心——中央
2、哦,它们的意思非常相近,它们是好朋友。那么,我们也来给这些词语找找它们的朋友吧!
打开课本55页,看谁先找到三个词语的朋友,并且把它们请到朋友的身边。时间是三分钟。
3、读一读,记一记。
四、学习“我会读”
1、大家都累了吧?来,让我们读一读这首儿歌。
师教读。
我爱祖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小河;
我爱五星红旗,
我爱白鸽;
我爱红领巾,
我爱花朵;
我爱爸爸妈妈,
我爱老师同学。
你要问我最爱什么,
我最爱我的`祖国!
2、有感情地朗读。你可以站起来读,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动作读。
五、学习“读读说说”
1、这么长一首诗歌都能读得那么好,真了不起!这个句子你肯定也能读好!
出示句子:
花坛真漂亮啊!
2、读了这个句子,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吗?
生说:
我想把它画下来。
我想呆在它旁边不离开。
3、师选择学生说的一个句子加入。出示句子,生齐读。
花坛真漂亮啊!我要……。
4、补充句子:
北京真_________啊!我多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多么__________啊!我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还想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本》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逐步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读图片内容,激发向往之情。
二、进行口语交际:
1、读“我们去旅游”
2、明确要求。
(1)去旅游。
(2)当导游。
(3)当游客。
3、出示具体景点的图片、资料。
(1)看或读。
(2)一部分学生当游客。
(3)两个学生当导游。
(4)进行提问、解答。
(5)评比最佳导游与游客。
三、作业:
回家将今天看到的景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9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圆的沙粒),什么样的沙粒?(再读,突出圆圆的)
2、师问:在什么地方见过沙粒?
二、品读课文
(一)过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颗沙粒并不寻常。
1、读课文1、2行。读读,想想,它不平常在哪里?
2、它是怎样说的呢?再去读课文,用读告诉老师。抽读——齐读
3、是呀!变珍珠是它的梦想,成为有用之材是它的目标。它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引读沙粒说的话)板书:要变珍珠、(梦想)
4、实现了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过渡: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呢?(评价)
1、读3—5段,从“坦然”你知道了什么?(说和读相结合)
2、同伴们是怎样嘲笑的?男生读;面对嘲笑沙粒怎么做的?女生读。
板书:嘲笑——坦然
3、面对嘲笑圆圆的沙粒是坦然的,不在乎的!对此,沙粒们议论纷纷。议论了什么往下读。
4、抓住“……”,思考沙粒们还会议论什么?认为沙粒还将失去什么?
5、面对同伴们各式各样的议论,沙粒怎么做的?读9自然段。问: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板书:议论纷纷——不动摇
(三)过渡:沙粒为了梦想坦然的面对了嘲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舍去了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梦想在它的心里从来没动摇过,放弃过!
1、引读10——13自然段。(时光,各式各样的议论,圆圆的沙粒)
2、问:13自然段“……”6个圆点,你知道了什么?
(四)
1、引读14自然段。时间过去了多久?
2、瞧!它在这里。躺在贝壳温暖的怀里,美吗?读(多么美丽的珍珠啊!)用课件出示
3、观看课件。
4、珠光闪闪、耀眼的它迎来了别人的赞美(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5、同伴们怎样说的?(是他?)
6、短短的`一句话,读出了什么?
7、珍珠怎么回答的?一如往日的真诚,再读。
8、可是,愉快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读5自然段;愉快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不容易。读9自然段。
9、原来成功的背后得经历太多太多,有嘲笑,有议论,得失去许多美好的东西。生活中,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看课件)问:了解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10、是呀!成功是钥匙在哪里呢?有了梦想还需要什么?(出示公式)
小结: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想把这首歌连同这把成功的钥匙一并送给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②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a.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b.“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民主推荐
①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②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成果发布
①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②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总结颁奖
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里的人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1
一、听说训练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珍珠鸟。
2、首先我们进行听说训练,请同学们听仔细,说清楚: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3、指名听说。
4、齐说。
(RGB出示)
5、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针对一些简单问题,可以当场解决。)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学完课文《珍珠鸟》,你会对这句话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
二、复习朗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两小节,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来读一读课文的1、2两小节。
三、讲读3~6
过渡: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它们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而且安全的住处,三个月过去了,我在珍珠鸟的住处发现他们有了雏儿,雏儿长得什么样呢?它又是怎样和我交往,一步一步接近我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3~6。
(自由快速读3~6。)
1、讲读3:
⑴ 指名读3:
那小雏儿究竟长什么样呢?答案就在第三小节,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⑵ 你们喜欢这段话吗?那你们喜欢它什么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再读3,在文中找一找,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⑶ 交流。
(边交流边知道朗读。)
⑷ 齐读。
2、讲读4:
⑴ 引读4:
正因为我对小珍珠鸟的喜爱,所以珍珠鸟才一步一步地接近我,课文第四小节就把这个过程写的非常具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起先……渐渐地……后来……)
⑵ RGB出示:
起先……渐渐地……后来……
听的仔细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老师刚才和同学们一起读书的时候注意到了几个词语,听出来了吗?对了,这些是表示时间先后的词,用在这里就把雏儿和我渐渐接近的过程写的具体、生动,又有条理了。你能试着用这些连接词把雏儿和我渐渐接近的过程来说一说吗?
⑶ 自由练说。
⑷ 指名说。
⑸ 同学们说得连贯流利,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渐渐地它胆子大了,为什么它的胆子会变大了呢:
① 交流。
② 看到这小家伙在屋子里乱飞,我们的主人并没有伤害它,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这时候的我会有怎样的表情、神态,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小组交流。)
③ 交流。
⑹ 小家伙看到我的种种表现,终于完全放心了,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小家伙是完全放心了呢:
① 交流。
② 小家伙是一步一步接近我,先……然后……再…,看来还是小心翼翼的,小家伙一边这样做,一边它又会想些什么呢?
③ 引读4的最后的话。
⑺ 背诵4:
就这样,慢慢地,雏儿和我越走越近,越来越友好,现在你愿意把雏儿和我渐渐交往的过程,也就是4背出来了吗?
① 自由背。
② 齐背。
3、读5。
(引读5。)
4、讲读6:
⑴ 瞧,有一天,又发生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6。
⑵ RGB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细细地观察这幅图,联系刚才读过的文字,这时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⑶ 同桌讨论。
⑷ 交流。
四、讲读7
过渡:我们的作者也和你们一样,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一步一步地和我越走越近,我从内心底自觉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1、RGB: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理解“不由自主”:
信……作者是从内心底自觉发出的一句话,从……也就是我们书上所说的一个词语,就是(不由自主),还可以用其他词语吗?
(情不自禁。)
3、雏儿和我在慢慢的交往中成为了好朋友,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好朋友呢?
(交流。)
对,就象我和雏儿一样彼此相互信任,这就是信赖,而这种相互信赖又使得朋友之间相处得(非常愉快),朋友之间友好愉快地相处,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这也就是我们这句话中提到的(美好的境界)。
五、延伸
1、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象我和雏儿一样相互信任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存在着彼此的信赖,有了这种信赖,我们才拥有美好的生活。你能联系生活举些这样的例子吗?
2、交流。
3、小结:
是啊,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彼此信赖,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世界的每个角落充满了欢声笑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⑶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五、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由导语、三篇精课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会认和会认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并适当提出略读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有两组课文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全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第一次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如不便于安排在课文里的反映器官的字等。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46人,其中男24人,女22人
上学期成绩最低分学生姓名
(3人以上)备注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
人数中间成绩人数不合格
人数
66 73 10 20 16朱伟业邹慧春胡可平蓝巡黄志远
学情简要概述:
我班共有学生46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三分之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了事,怕动脑筋,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能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学期的重点。
三、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项目学生成绩提高设想
语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差生转化率备注
目标指数67 76 27 12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本学期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优补差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难点:
1.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8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逐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措施和方法: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兴盛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
(5)在口语交际及习作指导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理论服务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章节教学内容课时
1开学准备工作
2第一单元第一课6
3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课8
4第一单元第四课?语文百花园一7
5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单元整理 ?习作讲评?第五课,第六课、? ? 7
6国庆放假7
7第二单元第七课,第八课7
8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熟悉的人单元整理 ?习作讲评? ? 7
9第三单元第九课,第十课7
10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第十二课7
11第三单元、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三? ?第十三课?7
12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第十五课8
13第四单元第十六课语文园地四?单元整理习作讲评7
14第五单元第十七课,第十八课7
15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第二十课7
16第五单元、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五?说收集的资料单元整理 ?习作讲评?第二十一课7
17第六单元第十二课,第十三课7
18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语文园地六? ?习作讲评7
19第七单元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7
20第七单元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7
21第七单元、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七? ?习作讲评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7
22第八单元第三十一课,第三十二课语文园地八?7
23复习7
24考试4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重点难点: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谁说一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寓言。齐读课题,那这则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赶快学习吧!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
3、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小结
板书设计:
朋友 楚国人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感悟小刺猬的聪明机灵。
2.抓住作者评价刺猬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能够有顺序地复述小刺猬偷枣的过程,适度运用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4.走进作者心里,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把刺猬当做朋友,这是大自然赐给的珍贵礼物。
教学重点:
在体会课文生动语言的同时,感受小刺猬的高明。
教学难点:
学生在品读中走进作者心里,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基于学情 整体把握 品味描写“枣”语言的优美
1.导言:同学们,大自然是美妙的,也是无私的,它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有个叫宗介华的作家,就发现大自然赐给他一个带刺的朋友,让他非常开心跟老师一起板书,(板书:带刺的朋友)注意“刺”这个字的字形。(教师指导。)
2.师:在家读课文了吗?读了几遍?那大家一定知道这个带刺的朋友是谁?一起告诉我。(出示图:刺猬)
3.现在我请大家再自由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小刺猬的什么事?(小刺猬偷枣的事。)
4.师:这枣什么样?竟引来小刺猬偷呢?
(教师配着音乐,出示图片,朗读第一段:描写枣的语句。)
这枣什么样?(好红的枣,还很多,还很香)能读出来吗?
第二板块:理清顺序 读中揣摩 品悟“偷枣”语言的生动
1.过渡语:看了这样的枣,你会有什么想法?(很馋,很想吃到。)
是啊,这样的枣不但你馋,小刺猬也馋呀!所以小刺猬就来——偷枣。
看来:作者描写枣很有必要,正是这又红、又香、又红的枣,才引来了小刺猬。
2.请同学们默读2至11自然段,边读边想,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预设:小刺猬先爬上树,然后用力摇晃树,把枣要下来,再把枣扎在背上,跑了。
3.师:通过我们读及同学们的汇报,我感觉小刺猬偷枣就是一个动画片,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画面?
(1.小刺猬爬上树。2.小刺猬用力摇树,把枣要下来。3.小刺猬打滚把枣都扎在背上,跑了。)
教师随机概括(爬树 摇枣 收枣)并板书。
4.师:小刺猬偷枣的这三个画面,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写了出来,请同学们读读描写小刺猬(爬树 摇枣 收枣)的`语句,边读边思考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小刺猬?把你的感受写在字里行间。
5.走进“爬树”的画面。
让我们先走进“爬树”的画面。
指名读描写小刺猬爬树的句子: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a师:读出怎样的刺猬?(动作缓慢的刺猬)如果你是小刺猬为什么爬的这么慢呀?怎么还诡秘地爬向老树枝?(我是来偷枣的,怕被别人发现,所以要小心点。)这是个怎样的小刺猬?(聪明、机灵、有心眼)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小刺猬的聪明机灵吗?(指名读)
b教师造境:让我们进入那个场景:一个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小刺猬来偷枣了:(播放动画片中动物爬树的响声)指名读。
c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么一个小刺猬,你赶跑它吗?(不)为什么?此刻作者就想看看这东西还要干什么?
6.走进“摇枣”的画面。
师:这个小刺猬刚才还小心翼翼、缓慢诡秘,可是到了树上却变样了:
指名读: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师:小刺猬,怎么敢这么用力摇呀?你刚才不是怕被发现吗?一个一个地摘,还没有声音多好啊!
(预设:1.我想让枣快点下来;2.我想让枣多下来些;3.这时我没发现有人,所以用劲摇争取时间,为的是速战速决,才不被发现。)这是多么有心眼的小刺猬呀!
如果说小刺猬那样缓慢诡秘的爬,是小心翼翼且聪明机灵,那么这用力摇晃说明这是一个——(预设:1.聪明机灵的小刺猬;2一个很有办法的小刺猬;是一个高明的小刺猬……)它高明在——(预设:1.能抓紧时间弄更多的枣;2.方法巧妙;3.速战速决)
看来这“用力摇晃”里谁能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读出小刺猬的高明。实时指导。
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个画面,你赶走小刺猬吗?(不)为什么?师:不能你赶走,看:(课件出示文字: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地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很重呢!)
指名读:噗的一声说明什么?掉下来的速度快。不小心吗?(不是)你怎么知道?(联系下文说。)小刺猬为什么这样做?(它在抓紧时间,这会正没人,要快)小家伙多有心眼,高明。
2.还有更高明的呢?
出示: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读读这句话那些地方体现了小刺猬高明?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归拢到一起,然后打了一个滚儿。
对比读:体会“匆匆地”体会抓近时间,“归拢到一起”、“就地打滚”方法巧秒。
这句中还那些地方体现刺猬高明: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路线好:隐蔽自己)急火火地跑了。(争取时间)
谁来读读“收枣”一段,读出小刺猬的聪明机灵和高明。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这时配上音乐,有点紧张点的)这一拢、一滚、一扎、一驼可以看出刺猬的是太高明了。
所以作者说:(齐读)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第三板块:品读称呼 体会揣摩 感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三个场面中,作者称呼小刺猬的语言是不一样的:
出示: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当小刺猬在树上爬时:作者称呼说——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喜欢小刺猬)
当小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时:作者称呼说——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作者感到有些经验,不知这家伙搞什么鬼。)
当小刺猬其巧妙地收枣逃跑时:作者称呼说——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作者有中的钦佩)。
第四板块:复述偷枣 内化语言 品读
1.课文读完了,谁能用“小刺猬本事高明”为开头,所说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最好用上书中的一些描写小刺猬的一些动词。
(1)自己练着说一说。(2)在小组中和小伙伴中说说。(3)教学生到前边说。(达到:完整、有顺序、生动)
2.推荐读《带刺的朋友》关于小刺猬的其他故事,和伙伴交流刺猬给你留下的新印象,感悟生动的语言。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5-03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10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篇05-04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篇)05-04
语文上册《妈妈睡了》教学设计01-26
语文上册《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04-15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学设计02-17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05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04-02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设计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