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合集)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习作目标:
1、选择一种或几种喜欢的小动物做故事的主人公。
2、注意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合理的运用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具体。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引导学生有不同的想象,不要人云亦云;
怎样让学生把说的故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扩展思路引入作文: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童话吗?你们都读过那些童话呢?
生:《青蛙王子》、《丑小鸭》、《小壁虎借尾巴》??
师:一说起童话,你们是那么的高兴。是啊!童话,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照亮了你们成长的道路;童话,像一个知心的朋友,伴随着你们成长的欢乐与痛苦!这些童话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小壁虎借尾巴》吗?想不想看一看这个童话故事的动画片?
生:想。
师:(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
师:看了这部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各种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生:还有些小动物尾巴还有再生功能。
师:小结:通过回顾这个童话,我们知道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功能,这是我们从中学到的知识。
师:我们上学期还学过《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你从中又知道了什么呢?生:我知道了我们要善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的道理。
师:小结:的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善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的道理。师:它们都是童话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相同之处是写的都是小动物,把小动物当人来写。不同之处是:《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我知道了我们要善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的道理;《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各种小动物尾巴的作用,有些小动物尾巴还有再生功能。
师:小结;你们说的太好了!有的童话是通过一个故事让我们受教育,有的呢,是让我们学到新的知识。这是他们的不同点。相同点就是:童话故事的主人公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没生命的橡皮铅笔,它们都能说,能笑,能思考问题,也就是把它们当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性格。
师:读了别人的童话我们能学到知识,或者受教育,那你们想不想编写童话故事,让别人也从中有收获?
生:想!
师:有志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写童话故事!(板书:编写童话故事)
二、观察图画指导写作:
师:要想编写童话,首先必须要找到故事中的主人公,老师想让你们以小动物为主人公好吗?
生:好。
师:那请你们闭上眼睛,我们现在就坐上汽车,驶过田野、越过高山,穿过河流,来到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同学们,快看哪,这么多小动物!这大树后面还藏着很多小动物,等着你去找呢!
比如:我要选可爱的小兔子和聪明的小鸭子做我故事的主人公。那你想选谁呢?
生:我要写热心肠的小猴、凶恶的大灰狼、惹人喜爱的小羊和临危不惧的牧羊犬。
生:我要写狡猾的狐狸、可怜的小鸟和助认为乐的小狗。
师:为什么可怜?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
师:你不仅选择了故事的主人公,还说出了想写什么事。真了不起。好,请坐。
师:在这些可爱、聪明、淘气的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说发生了什么事,师参与小组讨论并指导。)
师:现在呀,就把你们刚才同桌说的,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说给全班小朋友听一听。谁来说一说?
生:我要写一个小狗帮助朋友的故事。
师: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生:是小狗出去玩,遇到了他的朋友有困难。
师:这是我们写故事要交代清的起因。(板书:起因)之后又发生了什么?生:小狗热心地帮助它的朋友们。
师:这是故事的经过。(板书:经过)结果怎样呢?
生:小狗的朋友们到它的家里去感谢它。
师:这是故事的结果。(板书:结果)
师:我们写好一个故事必须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向大家交代清楚,写明白。(板书:清楚明白)这样大家读了你的'故事一下子就知道了故事的来龙去脉。
师:谁还来说一说,自己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好,请你来。
生:
师:你的发言声音不仅宏亮,而且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的很清楚。可是,有了这些内容,我们的故事只是有了一个轮廓,怎样把这个故事写得更生动更具体呢?
师:在描写主人公时要抓住它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师板书: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故事才能具体生动。(板书:生动具体)
师:请看大屏幕,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注意红字的地方。
(师出示幻灯片:[受尽欺负的]丑小鸭来到[一望无际的]沼泽地,[眼巴巴地]望着天上[自由自在飞翔的美丽]的白天鹅,[不由得]惊呆了:“[难道世界上会有这么漂亮的鸟儿?]”他[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是能和他们一起飞该多好哇!”)
生:自由读。
师: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它只有一个人,很可怜。
生:它在没有人烟的地方,显得很孤独。
生:它没有一个朋友,很凄惨。
生:
师:是呀,我们从中体会到了丑小鸭的孤独、无助,孤独。
师:老师把红字部分去掉,你们再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就是知道丑小鸭羡慕白天鹅,感觉不到可怜。
师:是呀,加上红字这段话不仅抓住了丑小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里进行描写,而且用词十分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丑小鸭的可怜、孤独,无助和凄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知道了怎么把童话故事写清楚、生动、具体,现在请把你要想写的故事自己说一说再讲给同桌听,然后再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生:(同桌讲)
师:(参与指导)
师:谁来向大家说一说你的故事呢?
师:你来说,请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清楚他故事的内容,是否生动具体,提出你自己的意见。
生:讲故事。
师:他说得怎样,谁来评一评?
生:说清楚了童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但是不够生动。
师:**的发言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评价别人作文的时候,首先肯定了他人作文中成功的地方,那就是把故事说清楚了,然后再诚恳地指出存在问题,就是描写得还不够生动、具体。
师:怎样修改才能使这篇作文生动具体呢?大家一起出谋划策,给**出出点子。
你能帮他改一改吗?
生:加上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生: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同学一定会采纳的。
三、小结: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回家把你们的故事讲给你家人或小朋友听,下节课我们把故事写下来。
四、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字词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等词语。
2.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在农村,在城市,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一种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生机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几张燕子的图片)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l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俊( ) 骏( ) 俏( ) 悄( ) 拢( )
竣( ) 峻( ) 哨( ) 梢( ) 笼( )
添( ) 沾( ) 倦( ) 谱( ) 符( )
填( ) 粘( ) 圈( ) 普( ) 附( )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2、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抓住“凑”字理解燕子外形上的特点。
(2)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5)背诵第1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4自然段,继续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增添生机
4、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试着背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仿照课文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
《燕子》是一篇讲读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的自主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备课时,我发现课文的插图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平静的湖面,淡绿的湖水,婀娜的柔柳,粉红的桃花,新绿的稻田。远处,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山依着水,水绕着山。灵巧翻飞的燕子,更为明媚的'春光增添了生趣。在设计教案时我决定指导学生看图,并提示学生观察图画,可以按照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但是,假如就这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的话,学生可能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伶俐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就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在实际教学中,我转念一想,何不在此给学生创设一段优美的教学情境,进行阅读教学呢。我就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啊!”说着,我一边又给学生出示了一句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都举了起来。有的说:“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看见群山绿了,桃花红了。”有的说:“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看见桃花笑红了脸,柳枝压弯了腰,美极了!”还有的说:“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看见春风把田野吹绿了,小草儿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多可爱!”……
二、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进语言积累。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读懂这篇课文,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学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优美的诗句。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同样的,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充满情趣的春天,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自己的情感,就对教材产生了亲切感,思维活了,语言丰富了,课堂也就精彩了。何乐而不为呢!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
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课激趣导入
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小组自学,看谁的方法好?
交流汇报:(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
冶──治(读音、字形)多音字“挣”课文中读zhēng,不读zhèng,“燃、熄、炼”注意写法、字意。
三、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抽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归纳:
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写生字、抄词语。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老师也很喜欢花,那你们见过用花做的钟吗?想去看看吗?(看大屏幕)这些花钟漂亮吗?这节课啊,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花钟》这篇课文,让我们看看这美丽的花儿们是怎样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一天的时间的。教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花钟。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十三课,我们要开始自学了。在自学之前,请看看老师送给你们的'自学提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
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记记字形。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词意。听清楚了吗?自由读吧! (学生自由自学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读好了吗?有不认识的生字吗? 那现在老师来检验一下同学们读的怎么样?(生分段读)
师: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那些花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花的名字来,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找花名。找出花名后教师板书) 师:我们知道花不同,它们开放的时间也是……
(生齐答“不同的”)
师:让我们再快速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划开花的时间,开始吧。
(生边读边划。)
师:好,我们来进行抢答题,当我出现一种花时,你们马上告诉我它开花的时间,听明白了吗?
(教师指出示午时花)
生:午时花是在中午十二点左右开花的。
师:他有一个词语用的很好,哪个词语?
生:左右。
师:是的,如果说我不写“左右”行吗?
生:我觉得不行,因为午时花有可能不是刚好中午十二点开的。可能是十一点或者十二点多,所以必须要用上“左右”。
师:我们知道花开的时间不一定准确,用上“左右”就可以使文章表达更准确。你还能找到和这个意思差不多的词语吗?
生:大约。(师板书)
生:应该、大概、大致。
师:用大概就更好了,(板书)像这种词语还又很多很多(板书省略号)用上它们能使我们文章表达更准确。我们继续来抢答,准备好。(课件出示蔷薇花。)
生:蔷薇花在五点左右开放。
师:准确吗?谁能换个词语再来说说这句话。
生:大致在五点左右。
师:用上一个就好了。
生继续回答:蔷薇花五点大致……
师:把“大致”放前面去。(师生共同回答:蔷薇花大致五点开放。)还能怎么说?
生:蔷薇花大约五点开放。
师:还有?
生:蔷薇花大概在五点左右……
师提醒后,学生改正说:蔷薇花大概在五点开。
好,继续。
(课件出示牵牛花)
生:牵牛花凌晨四点开放。
师:课文中是说凌晨四点开放,还有没有其它意见?
生:应该说在四点左右开放。
师:同意吗?(生齐答同意)
师:在课文表达不够准确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它改正了。好,我们继续挑战。
(出示剩下几种花,随机提醒学生注意用词准确性。)
师:孩子们,你们看,随着一天中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这花啊陆续地开放。老师把它写成文章了,我想请你们一起读好吗?(课件出示:牵牛花开花了,蔷薇开花了,睡莲开花了,午时花开花了,万寿菊开花了,烟草花开花了,月光花开花了,夜来香开花了,昙花开花了。)
师: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觉得这些花总是一个接一个地开了。
生:后面都是“开花了”不太好。
师:这样写都让我们乏味了,是不是啊?课文中可不是这样写的,你能找到生动的语言帮老师改一改吗?
(学生逐一找到课文里描写花的句子帮老师进行修改。)
师:课文中用了七种不同的说法来写开花了,请你们再来读读看,你觉得这么一改有什么新的感受?(学生自由朗读)
生:我觉得这样写优雅了许多。
生:我觉得现在变成了一篇很美的文章。
师:恩,更生动了,是吗?你觉得哪种花开特别吸引你,请你读给大家听。
(一生读牵牛花)
师:让我们打开书,一齐读读吧。(生齐读)还有吗? (一生读月光花)
师:刚才有些同学很爱跳舞,愿意跳舞的同学一起来边读边表现一下“舒展”。
(一生读昙花)
师:什么时候昙花开了?(九点左右)为什么要用上含笑一现呢?
生:因为人们觉得昙花开的时候像笑脸。
师:知道什么是“一现”吗?老师在上课以前认认真真地去查了一番资料,发现这昙花开花的时间很短,在晚上只能开三到四个小时,马上就谢掉了,所以作者就抓住了花期很短这个特点来写,多准确啊!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还有哪句?
(一生读蔷薇)
师:把它当人来写了,带上笑脸来读就更好了。再来读读。还有哪句?
(一生读万寿菊)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万寿菊一朵一朵地开放了。
师: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随机正音“欣然怒放”)还有哪句? (一生读睡莲)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读,这样吧,就把你最想读的那一句读给你的同桌听吧。
(生自由朗读。)
师:作者多能干啊,他抓住了花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七种不同的句子来,他还有两种花没写,一种是“午时花”还有一种是“夜来香”,老师想请你来当当小作家,也来把它们写生动了。让我们先来仔细观察一下,这样你能写得更好。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师:我们用细心观察的本领学到了那么多的知识,我们写字也需要细心观察这个本领。请你找一找第一自然段有几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观察生字)
生: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醒”,写的时候不要漏了中间一横。
师:这个“醒”字左边是什么偏旁?
生:酉字旁。
师:写的时候可不要把中间一横给丢掉。这位同学的发现相当有价值。让我们一起拿起笔来认真地写一写吧。
(生练写“醒”)
师:学生学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我们留作下节课来学习。下课!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变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语言纯朴,情节简单,所反应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
知识梳理
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真实感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重点的词句,多读多想,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要赞扬的精神。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话中受到启示,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习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法
细读课文,展开联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出示宽阔笔直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
2.齐读课题。
3.小组交流、讨论。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用时:8分钟)
1.从导读入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3.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4.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用段意叠加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
四、细读课文,品味升华(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引导学生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3.引导学生想象: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4.引导学生针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5.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6.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工程师和工人们“高尚的心”的句子,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说一说你的体会。
7.说一说自己读文后的体会。
8.学生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橡树,工程师让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9.学生读文,画出句子。
10.小组内交流、讨论。
11同桌交流、探究。(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12.通过读文,小组内研究工程师的话的意思。(上级领导不会责备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13.学生画出相应的句子。
14.自由读文,说一说体会。
五、巩固学习(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1.学生积累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宁”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郊”等13个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了解大意。
3、抓住关键句阅读,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通过抓住关键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师:瞧,树林里的三只灰雀多可爱呀,,粉红的、深红的,真漂亮。它们在树上婉转地唱着歌,欢快极了!你喜欢它们吗?
2、出示作者,简要介绍。
列宁是苏联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一位著名的伟人,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示范跟读。
师: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读读词语,一边读,要一边留意生字的读音。
列宁、胸脯、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
2、重点生字,指导理解。
(1)后鼻音:宁、胸、仰、望、诚
(2)形声字:胸、脯
师:大家看,“胸脯”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月”字旁,说明是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字,因此“月”字旁是这两个字的形旁,右边的.“匈”和“甫”则是作为声旁,因此这两个字属于形声字。请大家跟老师读——胸脯。你还想到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形声字呢?
(3)形近字:仰
师:刚才有同学说,不理解“仰望”这个词语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帮帮他?
师:这位同学读书非常仔细,还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很有学习方法。
师:请大家看,这里有一些表示“看”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正确地填入语境中吗?试一试吧。
(4)词语辨析:仰望、凝视、环顾
课件出示: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抬头仰望,只见朵朵白云点缀在瓦蓝的天空上,就像纯洁的棉花那般柔软。环顾四周,风吹草动,不远处有一群牛羊在低头吃草,多么自在!我静静地凝视着前方的额尔古纳河——这条孕育着两岸草木的河流,心中充满了敬意。
3、学写汉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郊、养、或
师:先看到“郊”这个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偏旁是“右耳旁”。在书写的时候,左边“交”字的“捺”要变为“点”,笔顺是:点、横、撇、点、撇、点、横撇弯钩、竖。请你在本子上练习写两个。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养”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羊字头的3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匀。请你先看一遍书写提示,再练习写两个。
师:最后,请同学们看“或”这个字。这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横写短,稍稍向上斜,斜钩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现在请同学们练习写两个。
(2)学生提示:粉、粒、冰、冻
师:除了老师讲解的这三个字,你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书写呢?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回顾内容,梳理文章大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课件出示图示: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
师:灰雀被男孩拿走了,说明男孩和列宁一样,都很喜欢灰雀。
2、带着问题默读,找关键句。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交流汇报。
(1)灰雀外形
句子①: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师:粉红的、深红的灰雀,来回跳动着,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这句话描写了灰雀的颜色和动作,表现了灰雀的漂亮和活泼,真让人喜欢。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读出灰雀的可爱。
(2)列宁行为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呢?
句子②: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句子③: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师:是呀。“找遍了”,这个词语还可以读到列宁着急的心情。如果你是此时的列宁,你会想些什么?
师:是呀,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该多么着急、多么难受啊!除了列宁喜欢灰雀,故事里还有谁喜欢呢?是的,一个小男孩也喜欢。你是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的?
(3)男孩行为
句子④:没……我没看见。
句子⑤: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句子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是呀,列宁和小男孩都很喜爱灰雀,但是他们喜爱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却是不同的。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吧。
四、恰当留白,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书写练习。
2、正确、流利熟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应会读字:镶、嵌、蕨、褐、嘟、噜,掌握多音字:担、曲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
重点段是第2、3、5自然段。分别从泉水绿、深、清、有冒不完的水泡等方面进行描写。
(2)体会方法:仔细读每段的开头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尝试自学
读熟课文,标画出易读错的生字,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1素有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的济南,是有名的泉城,那里有一眼泉幽深清澈,绿如翡翠,清似琼浆,常年流水淙淙,似琵琶乐声不断,这是珍珠泉。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济南,亲临珍珠泉,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课前尝试检测:
1.小组内交流难认、难读的生字,先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记录下来汇报,共同解决。
2.认读词语:“镶嵌、黑里透红、一嘟噜、干涸”订正。
3.检查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围绕尝试题,小组交流,
1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 2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讨论交流,研读文本
(一)研读重点:第三自然段
1一读
泡泡有趣
a从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
实验小学:谭燕
a都读读,在这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b你感受到的是什么?(有趣)
c水泡怎么就会扑哧一笑呢?
是水泡绽开的声音,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这句叫拟人句,能更好的表现水泡活泼可爱,读读吧!
a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照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
b多有趣啊!读好这个字:筛
a水面和潭底怎么样?(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是什么在交错着?
b这句写出了泡泡的什么特点?(颜色多五光十色)都有什么样的?除了这些还有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c你感受到了泡泡怎么样?读出来。
d这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珍珠泉的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漂亮,如果让你给这一段分层次的话,你准备怎样分?自己在书上有/表示出来。
2二读,将体会到的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三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将这种美表达出来 。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并抓住自己的所看、所听和联想进行表达的写作方法。
(二)研读次重点
珍珠泉有哪些特点?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1) 水美
a你觉得那是一潭怎样的水?(概括:绿)
绿: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谁把谁给给染过了?真的.吗?(比喻句)为什么要这样比喻?(突出绿)
b这么绿的水,你可以说它绿的像什么?(绿如翡翠、碧玉)绿如翡翠一个比喻句使我们对泉水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出来吧!
c这么绿的一潭水它的周围又是怎样的?
d那潭水绿如翡翠,它还是一潭怎样的水?(概括:清 深)
清 深: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都读读,你的脑海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多美啊!谁能融入自己的感受把这句话读好。
2生感情朗读。
(三)情感升华。
1.珍珠泉确实很美!每当作者来到珍珠泉边,看到这样绿、这样深、这样清的水,还有那
2.学到这你知道珍珠泉名字的由来吗?(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3.面对美丽的珍珠泉,作者吴然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谁来把第5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 从这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爱家乡 爱珍珠泉)读出对珍珠泉,对家乡的爱吧!
四、写法运用,二次尝试。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
对家乡深深的爱。你们也一定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像珍珠
泉那样美丽又令人难忘的地方,也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珍珠泉
绿清深冒不完的水泡
爱自然、爱家乡
限时检测题: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有人给过你掌声吗?因为什么为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么样?你为别人鼓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愿意写的同学请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两个字。
板书:
掌声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带着你们的这些问题再走进课文,说不定自己不懂的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了呢。如还有不懂的,可以相互商量着解决,读书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请开始吧。
(2)生自由读文。
(3)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不知生字掌握得如何,老师把这些生字请上了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落下、残疾、犹豫、骤然间、镇定、情绪、身处困境、讲述、结束、珍惜、鞠躬、忧郁、舞蹈、慢吞吞、经久不息。
(4)反复认读,齐读。
2、二读课文,读通句子:
(1)词语我们都读准确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要注意读通句子,句子读通了,课文就读流利了。
(2)检查朗读:
①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要求:
A、听的习惯要好,及时纠正。
B、读要响亮,有感情更好。
②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
③师点评过渡:
读得正确流利不够,还要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3)三读课文,读出不理解的词:
①默读,不理解的词划下来。
②全班交流:
A、骤然间:
说明快、突然响起的掌声。
B、经久不息:
找句说词意热烈持久、渐渐平息、掌声里走下;不息是指什么?
C、身处困境:
联系生活如缺钱、犯错误、生病、文中谁身处什么困境?
D、残疾:
文中指生病落下不方便走路的缺陷。
E、犹豫:
拿不定主意,她在想什么?
F、忧郁:
找个近义词来替代,反义词呢?体会孤寂引读1段。
三、感知大意,切入掌声
1、掌声对小英有什么作用?
(1)鼓励她站起来了(掌声表扬。)
(2)文中怎么说──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3)不再忧郁变得──活泼开朗。
(4)齐读第5段体会。
2、设疑:
掌声的作用真不小,竟然使一个忧郁自卑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我们下堂课再去走进这充满掌声的演讲课。
四、指导写字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 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媒体
网络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自学;
2、初步理解,总体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
1、看地图,介绍小兴安岭;
2、读题,抓重点词“美丽”。
二、指导预习
1、出示“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指导自学。
2、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
(2)课文哪些自然段总写?哪些自然段是分写?
3、预习反馈:
(1)分段抽读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说什么?
(2)认读识记生字词。重点分析“膝”、“临”等。
(3)问题反馈,质疑问难。
三、学习1、6自然段
1、抽读首段;“你觉得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看出?”
(1)“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树多、树绿)
(2)导读。(夸张、惊喜)
2、抽读、默读第6自然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景色 诱人”、“大花园”、“巨大宝库”等)
(2)导读。(赞美、热爱)自读,抽读,赛读。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
“献”字的左边的“南”字里边是两个短横,不要少一笔。
比较记忆:“刮”——“乱” “挡” ——“档”
2、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通过假想旅行,我们曾到过美丽的日月潭,到过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又是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课本上称它是:“美丽的小兴安岭”。(点击打开课件主页)。
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乘坐飞机,到东北去,继续我的假想旅行。好吗?
要想坐上飞往小兴安岭的飞机,同学们必须先会读这些词语才能获得飞机票,你们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乘坐我们这飞往小兴安岭的航班。你们到小兴安岭去旅行,心情一定很愉快吧!那你们是在明媚的春天去,还是枝叶繁茂的夏天去?是在在金黄的秋天去,还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去呢?看!小兴安岭已经张开她美丽的怀抱,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播放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
1、欣赏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 诱人;④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⑤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2、小兴安岭确实景色优美、特产丰富,那么在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作者是通过抓住什么景物的描写来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呢?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看看吧!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读体会。
(一)、学习“春天”一段。
1、指名读。
2、谁来说说作者春天来到小兴安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3、作者又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呢?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好?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语读懂了这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话。谁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
4.小结读书方法: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
5、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这种生机勃勃的美呢?(边读边想象画面)大家在朗读时就要注意突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
(1)、自己体会语气来读一读。
(2)、指名试读。
小结过渡:听着大家的朗读,可以看出,大家好像还沉浸在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小兴安岭的其它季节也同样的美丽迷人!请同学们按照刚才“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的方法分组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
(二)按上述方法,学生分组自学“夏、秋、冬”三自然段。随时进入讨论区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交流。
1、学生按上述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课文“夏天”一段。
2、检查自学
(1)、这一段有几句话?
(2)、这四句话都像我们介绍了那些景物?
(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概括本段段意。(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4、朗读训练:这么美的景物,我们来读读好吗?喜欢哪一句的就来读哪一句。
5、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发表的见解。
过渡: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
难怪作者欣赏完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大声感慨——
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过渡:刚才一组有声有色的镜头,已经在我们的头脑的“银幕”上放映出来,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小兴安岭的美呢?
朗读提示:春天,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夏天,描写树木部分要读得热烈;描写晨雾部分要读得深沉有力;后两句要读出美的快感。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6、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
7、指名朗读。
四、说话训练
小兴安岭真美啊!同学们,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第1自然段先概括写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的特点,然后第2至5自然段分别具体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最后总写小兴安岭像“大花园”、“宝库”,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六、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总 “绿色的海洋”
春: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 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 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 榛子
冬: 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富饶
总 “大花园”、“宝库”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
2、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3、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人物
街市
情景
课后反思:
本课文章较长,让学生完整的反复读文不太现实,我采用分段朗读理解的方式,对于描写具体的句子充分练读,效果较好。学生欣赏了《清明上河图》,感叹颇多,对于课文的学习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分段仍然是学生比较轻松解决的问题,对于个别不同意见,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帮助其纠正。课后还须加强读文练习。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是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寓意;讲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水罐的神奇变化是学生感知爱心的力量。
难点:引导学生感知童话的色彩,锻炼想象力。
四.教学实数:
两课时。
五.教学具准备:
本课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问学生“同学们以前学过或者看过童话故事吗?”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回应并且再问“你们喜欢看童话吗?为什么?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
2.问学生“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每当夜晚来临仰望浩瀚的星空的时候,看到月亮你们会想起嫦娥奔月的传说,那么看到星星,你们会想到什么传说或者童话故事呢?”将学生引到课文中。
3.课件呈现作者的资料,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注意现实主义作家的意思:揭示社会上的黑暗面,以此寄托自己美好的期盼与理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呈现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并读准字音、字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课件呈现要求学生会认的8个生字,先指名读再齐读,注意多音字。
3.课件呈现要求学生会写的15个生字,先指名读再齐读,注意个别难写的字的结构。
4.课件呈现课文中重点词语,先指名读再齐读,点出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让其他学生帮忙解决,老师进行总结。
5.提问学生课文大意,然后课件呈现大意,学生齐读。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形象?思考水罐到底神不神奇?神奇在哪里?
2.搜集关于爱心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 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形象?思考水罐到底神不神奇?神奇在哪里?
(老师总结水罐的五次变化:空木水罐 -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水流)
(二)再读课文,深化感悟:
1. 读第一自然段:
(1) 问学生哪些词语可以体现水的重要?(所有、干涸、干枯、焦渴而死)挨个解析每个词语体现的意思,并且用课件呈现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引导学生想象,水干涸的原因,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 读水罐的第一次变化(空木水罐 -有水木水罐):
(1) 问学生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想象小姑娘累到睡着后,会做个什么样的梦?(美梦与噩梦)
(3) 解析“竟”的意境。
3. 读水罐的第二次变化(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水依然是满的):
(1) 解析“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的意境,帮助学生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知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2) 问学生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4. 读水罐的第三次变化(掉在地上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
(1) 问学生怎么这么巧小姑娘就被小狗给绊倒了呢?引导学生想象小狗身上可能发生过什么(小狗因为没有水喝,虚弱无力,快要死了,没有力气躲避小姑娘)。
(2) 小姑娘被小狗绊倒了,非但没有怪罪小狗,反而还给小狗水喝,这体现了小姑娘什么好品质?(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3) 小姑娘为什么只分给小狗一点儿水呢?(因为她还挂念着母亲)
(4) 帮助学生总结水罐变化的原因。
5. 读水罐的第四次变化(银水罐-金水罐):
(1) 问学生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 解读水罐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小姑娘,母亲的爱心也使得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所以,是爱心才让水罐发生变化,只要又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6. 读水罐的第五次变化(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水流):
(1) 解析“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的意境,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现最终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问学生水罐变化的原因。
(2) 如果没有爱心,那么生活会怎样?世界会怎样?(学生畅想回答)有了爱心,世界会怎样?让学生说说对于爱心的理解,老师板书。
(3)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一颗爱心,多为他人着想(在路边遇到流浪者和乞丐的时候,学生应该怎样做)。
(4) 经过该变化,问学生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涌出后,水流会流到哪些地方?小姑娘周围会出现什么变化?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5) 齐读课文本次变化。
7. 结合课题理解第四自然段(即最后一段):
(1) 课件呈现最后一段的内容,学生齐读,并指名问学生该段的意思,点出作者以美丽故事结尾所寄予的美好愿望: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2) 问学生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老师解析钻石、星星与爱心的关心(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三)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哪些充满爱心的人或事?
(四)布置作业:
1.掌握好本课的字词。
2.回家做一个爱心贺卡,送给亲人或朋友;为劳累了一天的父母端盆洗脚水。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学情分析:
《春天的雨点》这篇文章对于我班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师生之间的浓浓感情能体会出来,但不能深入。特别是文章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有难度。我认为本篇文章放在五六年级比较合适。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我班学生特点制定以下目标:
1、学会本课个生字,读写" 补课、竭力" 等词语,理解" 竭力、发誓" 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关心和爱护。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我会以达丽玛的心理活动展开教学,走神、溜号(想到了小羊羔、小牛犊、叭儿狗等等)——委屈(忍住眼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都走了,只留下我一个)——转变情感(老师嗓子沙哑、嘴唇发干) ——送我回家(感情深入)——送伞(学生对老师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雨,赞美春天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二、学生分组学习课文。要求:
(1)通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学习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主地读读,议议,记记。
点拨重点:
字音:竭、誓、唇
字形:誓(上半部分是" 折" )补、袍、襟(是衣字旁)
(2)逐段读课文(正音),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3)课文主要写了谁?(乌汉娜和达丽玛)她们之间发生什么事?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朗读感悟
再读课文体会乌罕娜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达丽玛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1、学习第一段。
上课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重点以下几点:
" 走神" 什么意思?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达丽玛上课走神了?
(3)你觉得怎样才能达丽玛此时的心情?乌汉娜老师的话又该怎么读?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放学后,乌汉娜怎样给达丽玛补课的?达丽玛是怎样听讲的`?
(1)自由读第二段,质疑问难。
(2)交流:你有哪些不理解或是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3)梳理问题后,再次自学,尝试解决。
(4)讨论释疑,相机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指导朗读。
"发誓" 在这里指什么?想像一下,达丽玛的誓言是什么?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 你没有看见闪电吗?没听见雷声吗?" 乌老师问。达丽玛摇摇头。(达丽玛为什么" 没看见闪电" ," 没听见雷声" ?)
" 哦,达丽玛...... 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乌汉娜老师为什么那么激动?)
3、默读第三段,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4、交流中引导理解:
(1)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
去......
(2)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两个" 春天的雨点" 有什么不同?
三、小结
四、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这是篇生活小故事。它记叙了三年级小学生平平在家里一心想当优秀少先队员却拒绝为奶奶和小表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故事。这是一篇选学课文,通过学习来检测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掌握情况。
2.教材特点
全文有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写平平因为自己没评上优秀少先队员而难过,妈妈指点他要向优秀少先队员学习。第2、3、4自然段具体叙述了星期日早晨,平平在家里一个劲儿地想着自己“应该向哪个优秀少先队员学习”而拒绝帮奶奶提水,为表妹系鞋带的事。第5自然段写平平妈妈与平平的对话,妈妈提示平平,一个优秀少先队员在家里应该和在学校里一样,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课文第3、4自然段的结构相似,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适宜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课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以问句结尾,给人意味深长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1.会正确地拼读注音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心事”、“委屈”、“一本正经”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大胆地在课堂上简单评说平平的对与错。
3.知道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在家里应该和在学校里一样,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委屈、一本正经”的词意,并让学生知道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应该在家里和学校里一样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委屈、一本正经”的词意及评说平平的对与错。
四、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正确地拼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1一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平平在家》。
(2)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讲平平在家里的事。我还想知道平平在家里干什么。)
2.自学课文。
(1)划出带生字的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意思。
(2)读通课文,用“”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清哪个是主要人物。
(3)平平在家里干什么?
(4)提出疑难词句和不懂的地方。
3.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查:读注有拼音的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及时纠正读音)
(3)讨论交流。
①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人物。
②平平在家里干什么?(用“一一一”划出相关的句子“我应该向哪个优秀少先队员学习呢?”)
(4)质疑问难。
4.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平平为什么要想“我应该向哪个优秀少先队员学习呢?”
(2)讨论交流。(平平想当优秀少先队员而没有评上,妈妈叫他向优秀少先队员学习。)
(3)平平的心事是什么?请一生扮演平平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心事。
(4)指导朗读。(自由读一指名读一齐读)
(重点指导“平平没有评上,心里非常难过”,“妈妈叫他向优秀少先队员学习”这两句话。前一句是平平的心事,要注意“没有”和“难过”要读得声音低沉而心情沉重;后面一句是妈妈对他的开导和指点,要读出激励向上的语气。前抑后扬,互成对照。)
5.学习第2、3、4自然段。
平平是怎么想的呢?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①指导看插图,学做动作,理解“托着腮”的意思。
②指导朗读。(指名读一齐读)
(重点练习设问句“我应该向哪个优秀少先队员学习呢?”因为是心里想的,所以要读出带有沉思的语气,重音要落在“哪个”上。)
过渡:平平首先想到向谁学习?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默读并思考:
a.在第3自然段中用“/”把平平怎么想和怎么做两部分内容分开。
b.填表第一行。(出示)
②讨论交流。(平平想向丁小勤学习爱劳动,可不愿帮奶奶提水。)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
(读平平心里想的两句话,要把重音落在“总是、可”这两个词上,读出平平对爱劳动的丁小勤的赞扬;“要是……一定……”这句话要读出平平的希望和决心;平平做的那句话,前半句读得轻描淡写,后半句读得郑重其事。)
④总结学法:先分出哪些是想的,哪些是做的,把这一自然段分成两部分,接着填表,最后朗读课文。
(3)学习第4自然段。
第4自然段与第3自然段的结构相似,请大家按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4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教师巡口指导。
②反馈交流。
a.检查分得是否正确。(想的和做的两部分)
b.填表。(平平想向李乐意学习关心同学,可不愿帮妹妹系鞋带。)
③平平“奋不顾身”去干什么?“奋不顾身”是什么意思?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委屈”的`意思。
⑤指导朗读。(指名读一分角色读)
朗读比较(出示投影):
我在想事情呢!
没看见我在想事情吗?
6.课堂小结。(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能大胆地在课堂上简单评说平平的对与错,知道一个优秀少先队员在家里应该和在学校里一样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人新课。
(1)分角色读第1——4自然段。
(2)引人新课。平平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平平说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本正经”的意思。
①请你说说平平不帮奶奶提水,不帮表妹系鞋带的理由。(我在想事情)
②这说明平平把自己在想的事情看得怎么样?(非常重要,不能干扰)
③从文中找出描写平平想事情的样子的句子。(坐在桌子前,托着腮想)仔细观察插图,加深对“一本正经”的理解。
④指导朗读平平说的一句话。
(读出“一本正经”的语气,声音要响亮,重音要落在“想”字上,而且“想”字后要略作停顿。)
(3)妈妈听了平平的话,是怎么说的?
①指名读妈妈说的话。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个优秀少先队员在家里和在学校都应该一样,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③妈妈的话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自由读。
(4)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
3.课堂讨论。
(1)投影片出示讨论题:
①你觉得平平这样想、这样做,对吗?
②妈妈为什么要笑着对平平说?
③听了妈妈的话,平平以后会怎么做?
(2)分小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评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课堂小结。(略)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发”和“几” )及新词,认读6个字。
2.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
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2.能从指定的词语中任选2个造句。
情感目标: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师要深刻认识“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于表现的鲜活元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爱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
3.通过朗读感受山区孩子上学的欢乐,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4.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互相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上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认识帽子,那么你认为帽子都有什么用?(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帽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 9 帽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同桌互查生字,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预习,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字和词语。
2.出示字词:
不幸 肿瘤 化疗 乌黑发亮新奇
帽子 熟悉 意外
五花八门 轻松 似乎
谁知道“肿瘤”和“化疗”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够通过阅读从中寻找答案)
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边默读边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困)
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浅显问题互相解答,较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大家评议的方法解答。
2.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A.老师让大家都戴帽子,是想让大家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
B.老师是想让大家都跟汪霞一样戴着帽子,免得汪霞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2)你同意哪种意见,说说为什么。(感受老师对汪霞的关心)
(3)汪霞在看到大家都戴着帽子前后心理的有哪些变化?(不安、不敢—意外—轻松—忘了)
①汪霞掉了头发后为什么会感到不安?请你再读读这句话,表现出汪霞当时不安的心情。
②当看到大家都戴着帽子时,汪霞的心情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指名读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读:我们把“汪霞”换成“我”假如你就是汪霞,看到这种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一读:
星期一到了,我回到了熟悉的校园。我来到教师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我戴了一顶帽子。当我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跟他们那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我的这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轻松地笑了,大步走进教室。
(4)你怎样理解“同学们似乎也忘了。”(同学们有的因为大家都戴着帽子,忘了汪霞戴帽子的'原因,有的是故意不提,怕汪霞伤心。)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章中的人物,你想以谁的身份对谁说点什么。
五、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像汪霞的老师和同学一样,关心爱护你身边的人,使他们也能体验到爱的阳光。
板书设计:
9 帽子
老师 汪霞 同学
不安、不敢
意外
轻松
忘了
课后反思:学生掌握了默读的方法,在默读过程中初步学会了思考。2、能从重点句子中分析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包括两个多音字,以及新词,认读6个字。
2.能正确进行词语搭配,从指定的词语中任选2个造句。
3.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主动识字,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够从指定的词语中任选2个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学生自主识字。
1.激发兴趣,自主识字。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3个生字。虽然听起来很多,但是很多字都是你们的老朋友呢。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认字认得得最好!
提要求:
(1)读准字音。
(2)想想怎样记? (困)
(3)说说怎样组词?可以从书上找,也可以查字典。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提问:“发”有几个读音? “几”有几个读音?
fā(发言) jī(几乎)
发 几
fà(头发) jǐ(几个)
3.熟悉的“悉”上边不是“采”,“竖”是一笔下来的。
4.指导书写:
和蔼的”蔼”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熟是上宽下窄
指导学生按照整体观察,按照标准姿势书写
三、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1.书后第3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提示:什么样的头发?
怎样地宣布?
教师行间巡视,及时指导
2.指导造句。
(1)了解课文中是怎样用到该词语的 。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些词语,试着说句。教师举例。
(4)把句子写下来。
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生字你用了什么方法?鼓励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板书: 9 帽子
fā(发言) jī(几乎)
发 几
fà(头发) jǐ(几个)
课后反思:生字学生掌握得很好,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记忆字形。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12-06
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04-02
[经典]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05-17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精选】05-17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05-17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9-28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5-03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05-06
语文《阳光》教学设计04-01
语文《老王》教学设计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