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8 10:06: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复习巩固

  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⑥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习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收集词语,能用收集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收集课文的词语。

  1、在黑板上画一个方框,词语收藏夹

  2、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出是哪个词,并写在方框里。

  3、学生说词语的意思,可以点名让学生问答,也可以考考老师。写在方框里。

  需要收集的词语有:橡树、平坦、灌木林、工程师、延伸、挺拔、沉默不语、沉重、楔子、责备、笔直、马蹄形、不约而同、赞叹、高尚。

  4、运用收集的词语说说课文的大意,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一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二是学会运用词语说话。三年级二班的学生对词语理解与运用,是一个薄弱环节,强调突出对词语的教学,有很现实的教学意义。】

  二、默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提炼主问题。

  1、默读课文。(三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

  2、画一画。为课文增添几个小泡泡,或者发出你的感慨,或者提出问题。

  3、问题反馈,因问题学课文。学生交流合作,解决提出的问题。

  4、学生交流。

  5、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怎么利用略读课文来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呢?从默读,到画小泡泡,然后反馈问题,质疑问题,交流对学习课文体会与初步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坚持久了,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补充空白,培养想象能力。

  1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分支问题:

  (1)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读懂了,用画图来表示。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2)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a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b拓展朗诵诗歌激发想象,感受树的`生命,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舒婷《致橡树》

  c语言训练:

  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吗?

  【在说的时候,提高说的难度,这样就与前面对橡树说些什么有区别,有难度。可以让学生用“它是那么……,就像……”这种句式来说,但也不必限制,让学生放开胆子说,目的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

  (3)补充空白。看到这样一棵树,谁都会为修路还是保树而左右为难。请你细细体味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想一想,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

  2、再次体验“高尚”二字。过渡:是啊,每一个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抛弃砍伐她的念头。工程师不肯,工人们也不肯。最后他们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读句子,所以,这条路最后修成什么样子?

  它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所以工程师可以如释重负地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你理解这句话吗?这里的谁包括哪些人?上级领导不会责怪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了。

  我们为路高兴,我们为树高兴。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又把清新的空气带给我们,把绿色奉献给我们,把甜蜜的果实和黄色的花朵奉献给我们,它又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如果你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你还愿意怎样赞叹?

  3、如果你是这条路的承包商,你会怎么做呢?

  和学生一起算一算修成马蹄形后所需经费,然后谈谈是砍还是留,或者有别的方法。从而体会“高尚”的深刻含义,并且认识到课文的主题:保护环境,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拓展练习

  假如要在这棵橡树旁竖立一块宣传牌,上面要写一句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句子,你准备怎么写。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练习写人物对话。

  3.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的含义,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4. 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透过对话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可贵品质。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 朗读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彩色粉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认识我吗?我虽然不认识大家,但是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十分好,好在哪里呢?(出示课件)

  我的课堂上,大家能做到吗?希望同学们能说话算话,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板书:说话算话 诚实守信)。怎样才能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 我不能失信(板书)。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疑问,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拉近师生的心里距离,创设兴趣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提示自由朗读要求)。

  1. 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

  ①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② 找出文中带拼音的生字或词语

  ③ 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 检查自读情况

  ①提问:课文有几自然段?

  ②抽读第一段和第十段课文,检查读“正确流利”的要求

  ③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纠正字音):

  【设计意图】

  在轻松民主的环境中,读文识字,体现略读课文识字特点。

  三、默读课文,体会主题

  默读课文,小组探讨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课文写了哪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早晨,庆龄( )和爸爸妈妈去伯伯家,出门前想起答应小珍( )的事情,爸爸妈妈多次建议,但庆龄还是决定留在家里( )小珍。庆龄觉得,一个人在家很( ),但她不( ),因为她没有(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 )。(时间 人物 事情经过 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故事的写作脉络。

  四、学写对话,训练能力

  过渡:为了突出宋庆龄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课文用了不少的对话,你知道有哪

  些对话吗?浏览课文,找出人物对话。(提示浏览的要求)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人物对话:男生找出爸爸与庆龄的对话,女生找出妈妈与庆龄的对话。

  1.复习对话提示语的三种写法。

  2.汇报交流,师评价。

  3.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读一读,练读人物对话

  1.分角色朗读对话:小组内分角色练习对话

  2.分角色表演对话:抽4位同学上讲台表演

  (三)写一写,练写人物对话(机动)

  1.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写一写庆龄与伯伯的对话。

  2.第二天,小珍看到了庆龄,她们会怎么说?认真思考后写一组对话

  (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写一组对话)

  【设计意图】

  通过找一找、读一读、写一写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对话的特点,掌握人物对话的写法。

  五、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闭眼回想本课的主要内容。

  2.阅读课文提示,体会人物情感。

  3.评价同学们学习情况,照应开头:说话算话,大家都是诚实的孩

  子。希望同学们始终做一个守信的人。

  【设计意图】

  通过闭眼静思的方法,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加深对主人公高贵品质的印象,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日记本上,

  2.搜集宋庆龄的资料,全面了解宋庆龄。

  【设计意图】

  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和整合,让学生懂得从小坚持做到诚实守信,长大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进一步突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板书设计】

  21 我不能失信

  伯伯 准备

  爸爸 宋庆龄 想起 说话算话 诚实守信

  妈妈 小珍 留下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独立识字13个。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见过草地吧,都是什么色的?有一位同学看到的却是一片金色的草地,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金色的草地。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检查生字:

  ⑴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检查生字。

  2、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出示课件)

  2、指名读,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感受?

  3、大家是怎么赞美这片草地的,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叹号)。

  4、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

  1、指名读: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颜色:板书:

  绿、金、绿⑴这个发现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你注意了颜色的变化跟什么有关?

  ⑶按时间的顺序说说草地颜色的变化?

  2、我还有什么新发现?

  形状:板书(合拢、张开。)

  ⑴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瓣到底是怎么动的,你想亲眼去看一看吗?

  出示课件,音乐渐起,教师范读:“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⑶花瓣是怎么动的',我们再来默读这几句话,把表示花瓣动的词语画下来。

  ⑷(出示课件)指名说一说画的词语。

  ⑸谁能看着这几句话加上动作来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他的动作。

  ⑹我们伸出手来,加上动作再来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许许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们却有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发现,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1、指导朗读:同学们请你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来练习朗读,先自己练着读一读。

  2、指名读。

  学习二、五自然段:

  有了这个新发现,“我们”有了什么变化?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1、指名说我们有了什么变化?(板书:寻开心)

  2、“寻开心”是什么意思?谁在预习中查过辞典?

  3、联系课文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寻开心的?

  4、现在呢?最喜爱(板书)。

  5、发散:你会怎么爱?(会说点什么?会做点什么?)

  6、指名读、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看副板书,全班交流黑板上

  2、发散:

  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板书设计】

  绿金绿

  发现金色的草地合拢张开

  寻开心──最喜爱

  【点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揭示课题,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教师将抓住这些重点问题,以学定教。

  3、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

  4、第四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

  5、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6、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7、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因此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课型】精品赏读

  【课时】一课时

  【教材解读】

  这是一首著名的绝句。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泊舟姑苏城外枫桥,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这位满怀旅愁的客子,因此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四句诗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情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诗义;

  【教学重点】

  引导探究、赏析诗人之愁;

  【教学难点】

  引导探究愁之心结所在;

  【教学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铺垫情感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感知,积累情感

  读通诗文:

  1、重点字词正音:泊、愁;

  2、朗读汇报与指导;

  明了诗义: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想象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朗读,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1、听配乐朗诵,闭眼想象;

  2、描述自己想到的画面;

  3、朗诵诗文,边读边想象;

  小结:大家所描述的画面就是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三、诗歌研读,品悟情感

  体会情愁:

  1、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愁)

  2、试用诗中的景物描述作者的心情;

  例:月落月亮心情沉重,早早地躲到山后边,不肯出来见人。

  3、学生汇报;

  探究愁因:

  1、质疑:诗人因何而愁?是什么让他忧心忡忡?

  2、介绍有关背景;

  金榜题名对当时读书人的重要性;作者考试榜上无名,名落孙山;

  品悟愁绪:

  1、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

  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

  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他会想;

  乌鸦叫声凄惨,他会想;

  看着河边孤单的枫树在风中瑟瑟发抖,他会想;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一明一暗,他会想;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沉重而幽长,声声叩击在诗人的心上,他会想;

  2、有感情地朗读

  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四、再品情愁,抒发情感

  1、读《枫桥夜泊》;(附1)

  2、交流听后感;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

  4、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五、课堂拓展,升华情感

  一个平凡的夜,因诗人的多情而流传千古,让无数多情的后代文人因之而感彻肺腑。古往今来,写“夜”佳作不计数,但真正能与本诗相媲美的却并不多,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便是其中之一(附2)。读一读,想一想,比一比,看看本诗美在何处。

  附1:

  枫桥夜泊

  夜,已深。

  弦月拉长了灰黄的脸,在西山痛苦地呻吟。流浪的秋风,穿过沉沉夜色,穿过无言枫林,惊醒了巢中寒鸦的残梦。它“呱呱”大叫几声,那声音刺破了黑夜的沉寂,让江面也泛起层层涟漪,于是,秋月黯淡的光和影,在水中碎成无数晶莹的泪珠,泪雨纷飞,让船头的渔火也陷入沉默,沉默,沉默地在我微润的眼里摇曳,摇曳。霜雾趁机袭来,弥漫成无边的幻景:田野上,秋色正浓,花香十里,硕果遍地……茅檐前,书声不断,墨香四溢,有人正对轩窗,或凝神诵读,或奋笔疾书……油灯下,白发亲娘正穿针引线,赶制冬衣,脚边,调皮的大黄狗趴在地上,不时摇着那毛茸茸的尾巴……

  夜,无眠。

  月落了。天空和大地一下子跌入黑色的梦,枫桥睁大惊恐的双眼向渔舟求助,渔舟一摇,一晃,只顾哀叹自个儿漂泊不定的命运。枫树伸长瘦削的双手向天空呼救,天空手足无措,满脸全是对明天的迷茫。“咚——,咚——,……”寒山寺的钟声,沉重而幽长,从远山传来,却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只能在天空久久回荡,回荡,回荡在失落的树林,回荡在无助的枫桥,回荡在落寞的吴江,回荡在游子冷冰冰的心房。

  夜,凄凉。

  附2: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6个,积累词语9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悉尼人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环保意识和热情友好的态度的赞赏,领悟保护环境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出示图)这就是——(悉尼歌剧院),今天,我们再次来到美丽城市悉尼,是因为它的(板书:星期四)与众不同。

  2、(出示句子:第一节)请大家轻声读读这段话,看看悉尼的星期四有什么与众不同?

  3、交流

  (1)收垃圾的时间(追问:从哪儿看出来的?)

  一般早晨5点前都叫凌晨。那么5点左右除了可以叫凌晨,又能叫什么?(清晨)这时家家户户都沉浸在睡梦中,所以他们只有在每周三的晚上把垃圾桶推到门前路边放好。

  (2)看看他们是怎么摆放的?(按可回收、不可回收等分类摆放。) (出示信息)师生合作读垃圾分类也是他们注重环保的表现之一呀!

  (3)那么星期三的晚上有什么特点呢?(热闹)哪里看出?轻读这句,你有问题吗?(社区怎么会死寂呢?)

  理解:死寂——死一般的寂静、安静。形容特别安静。

  (师补充介绍:)社区就是我们生活的小区。我们国家人多,在社区里经常可以看到老人在锻炼、孩子们在玩耍,有人在散步、有人在遛狗而悉尼土地面积大而人口又稀少,即使在一个社区,一幢幢的房子都相隔很远,所以在社区中很难遇见人。因此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尤其是晚上,更是让人感到宁静得——(近乎死寂),只有放垃圾的这一天才有些——(热闹的人气)。

  周三晚上这么热闹,都是因为明天是——(星期四),是——(收垃圾的时间。)

  打开书本,齐读第一节。

  4、每周四,家家户户都按时放好垃圾,那明明是每个人的星期四,可作者在课文的结尾有这样的感叹。(出示)“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1)指名读

  (2)为什么“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板书:邻家的)星期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30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我们读好了这些词语,就能读好课文。(出示词语)

  (1)(出示拼音):栅(出示图)这就是“栅栏”。它有分割区域,也有装饰的作用。栅栏这两个字都有个共同的部首就是—— “木字旁”。

  (2)看看第三行的字有什么特点?(多音字)谁来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句句子写了邻家的出现?用横线划下来。

  (1)交流句子:第3句:这句中并没有直接写到邻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个地方在第四节,能找到吗?为什么找这句?)

  (2)轻读2、3、4节,联系上文,说说(出示)“(在什么情况下),邻家(怎么做) ” (板书:)迁入新居告诉回家晚了提醒出远门贴纸条

  3、你们能联系课文理解内容真好。可见星期四这一天一直牵动着邻家的心。(引读:)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三、重点感悟

  1、我们搬入了新居。课文里用哪个词语表示“搬入”?(迁入)

  2、在第一个星期三夜晚,邻家女主人就来告诉我们明天是收垃圾的时间。你觉得这个悉尼邻居怎么样?

  (1)我刚迁入新居,互相还不认识,但邻家女主人怕我不知道悉尼星期四收垃圾这个习惯。她不怕陌生,就来热心地提醒我。可见她是个热心友好的人。(板书:热心友好)

  (2)邻家女主人的热心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齐读第2节

  3、有一次我晚归了,邻家就来提醒我们,她是怎么提醒的呢?轻声读读第三节就知道了。(自由读第3节)

  (1)(出示句子)师拍手说:“孩子们,请看大屏幕。”

  刚才,你们一听到老师的`拍手声和说话声,目光就一起集中到了大屏幕上,这个过程文中有个词语来表示,就叫——(循声望去)

  选条:(出示)循。声:A、遵守、依照B、循环“循声望去”——顺着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他循着什么的声音——,看见什么——这两句话谁来读?

  (2)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我真不明白,这让我很疑惑。这就是文中的——“纳闷”。

  后来,我才明白是——填空:(出示):我感到纳闷,因为______________,后来才明白是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所以我_______,后来才明白是______________ 。指导朗读:邻家一直在等待我回家,只是为了提醒我——(明天是收垃圾的日子),这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重视环保)

  请女同学来读读这句,相信你们能读出这一点。(指名读第三句。)

  (3)再来看看“汪比”:(引读)为了提醒我,它——,好像在说:(似乎在说:当我明白了小狗的意思后,“汪比”又是——,好像在说:(似乎在说:)刚才我们练习的是(板书:想想说话)

  (4)你瞧!多么热情的小狗!多么重视环保的女邻居呀!(出示:为了这个星期四,连“汪比”都给动员起来了。)

  这后半句是前半句的补充,为的是体现悉尼人对环保的重视。这样的句式你还能说几句吗?(出示:为了观看世博会,连。)为了提醒我明天是星期四,邻家女主人让汪比也加入了提醒我的行列,这更让我感到了星期四不仅是我家的星期四,也是邻家关注的日子,更是所有悉尼人都极为关注的日子。让我们齐读第三节

  4、就是这样一个女主人,在我们出远门的三个星期里,她贴了三张纸条。

  (1)默读第4节。想象一下:热心的邻居分别会在这三张纸条上写些什么呢?(写一句)

  (2)第一张纸条上写着:______________ (请一生讲),第二张纸条仍然写着:______________,第三张纸条上还是写着______________ 。三张纸条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出示:明天是星期四) (齐说)。

  (3)整整三个周三都在提醒——(明天是星期四)。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邻居呀?

  (板书:责任心强)她不但自己环保意识强,还把提醒监督邻居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她的责任心多强呀!

  5、从中可见星期四这一天一直牵动邻家的心。难怪作者最后感叹说:——(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引读:唉,本该是我们的事情,——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事情。唉,本该是我们的责任,——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责任。有这样的邻居真好。让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节。

  四、梳理拓展

  1、这位热心友好、重视环保、责任心强的女主人是许许多多悉尼人中的一个,悉尼人关注环保,自然让悉尼更美丽。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景优美的悉尼吧。(出示:风景秀丽的悉尼)

  2、面对风景如画的悉尼,再想到刚才的人和事。相信此刻的你一定也和作者一样心潮澎湃,难以平静。文中就有一个词表示这个意思——(“不易平息”)

  3、说话:我不由得生出长久不易平息的联想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想和想象不同,就是由这件事想到那件事,由这个人想到了那个人,由这个环境想到了那个环境。

  (1)你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板书:联想说话)(同桌交流)

  (2)交流

  a、由邻家想到悉尼人

  b、由我们住的社区想到整个悉尼的环境

  c、想到邻里之间的关系

  d、向她学习

  e、也要保护环境f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让我们都来学做这个可爱的邻家吧!

  板书设计:

  迁入新居告诉想想说话联想说话

  邻家的星期四回家晚了提醒热心友好

  重视环保出远门贴纸条责任心强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及原因,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心别人,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钻石吗?想看吗?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张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图片,咱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出示课件)

  2、解说:这钻石呀,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它晶莹剔透,纯洁无暇,象征着高贵、纯洁与永恒。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钻石有关,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出示课件)

  二、新授

  (一)、入情入境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教室配乐深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出示课件)

  2、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二)、透过神奇,体会变化,感受“爱”

  1、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的水罐发生了怎样的神奇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出示课件)

  2、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相应的句子。

  3、教师贴相应的水罐图:空水罐——满水罐——银的——金的——钻石——水流——星星。

  4、分组读。

  5、一个普通的水罐发生了那么多的变化,真神奇!那空水罐怎么会装满水呢?快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课件。

  (3)问:小姑娘为谁找水?(母亲)她为什么要为妈妈找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妈妈的爱)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孝顺)小姑娘找到水了吗?(没有)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哪儿也找不到)此时的小姑娘已经非常累了,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导朗读。(“哪儿”要读出着急,“睡着了”要轻些,不能吵醒她)

  (4)我想请女同学读读。

  6、当小姑娘得到水后,心情怎样?你从书上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课件(小姑娘喜出望外······跑去)

  (3)“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你们有喜出望外的时候吗?说一说。谁来读读(指名读)。

  (4)尽管小姑娘也想喝水,但她还是先想到谁?(母亲)从这里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什么?(对母亲的爱)让我们带着惊喜与对母亲的爱齐读这句话吧!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同学们,正因为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才使空水罐变成了满水罐呀。

  7、那木水罐为什么变成银水罐呢?你又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呢?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课件。(小姑娘往········欢喜起来)

  (3)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却把水给了谁?(小狗)小狗是动物呀,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小动物的爱)

  小结:小姑娘不仅爱母亲,也爱小动物。因此木水罐变成了银的。

  (4)想想,喝到水的小狗会对小姑娘说什么呢?(感谢的话)学生自由说,文中还有一处描写小狗的,快去找找。

  (5)指名回答,并出示课件。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这时小狗又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哀求的话)

  (6)现在咱们男生和女生比比赛,看谁读得有感情。

  8、银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到书上去找找吧。

  (1)学生回答,师出示课件。

  (2)母亲把水让给了谁?(小姑娘)她为什么要让给小姑娘?(对小姑娘的爱,也就是母爱。)

  (3)生病的母亲会怎样将话呢?谁来读读?(指导朗读,适时表扬)

  (4)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这伟大的、深深的母爱吧!齐读。

  小结: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伟大的母爱,正因为这样,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9、那小姑娘喝道水了吗?你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

  (1)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这时·····过路人)

  (2)小姑娘渴吗?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变红)

  (3)谁来读读小姑娘焦渴的样子?指导朗读,男生读

  (4)就在这样焦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把水递给了谁?(过路人)她为什么要给过路人?你体会到了什么?(对陌生人的爱)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有爱心)

  小结:是呀,正因为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使一个奇迹又发生了。一个什么奇迹呢?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让我们大声齐读这个奇迹吧。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在焦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想到的是(),是(),是(),却唯独忘了(),因为她有一颗()。(板书:画)这广博、无私的爱心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那代表爱心的七颗钻石又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课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也叫北斗七星,愿爱心像星星一样普照人间。

  四、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1、童话中的爱心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进入“爱心故事大家谈”聊天室,说说你生边的爱心故事吧。评价适时表扬。

  2、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每一个人,爱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一首《爱的奉献》送给你们。(出示课件)

  3、教师总结:是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课件出示“爱心小超市”)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4、体会女娲补天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理清思路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女娲补天

  2、师: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呢?

  师:问题提得真好!我们根据同学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来梳理梳理文章的思路。请找找看,课文第几自然段讲了“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生: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女娲怎样补天?”

  生: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师:课文第几自然段讲了“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生: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女娲为什么补天(第一段)

  1、师:女娲为什么补天?其实答案已在课文中了,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有关语句。

  2、指名答,交流:哪些语句在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再出示:课件

  出示语段: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3、课件:依次出示“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洪水”图片

  可怕吗?读读这句话,反复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

  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谁来读读这几句话?一起读出你们的担心、焦急!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

  4、看到这些,女娲的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因为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她是人类的母亲啊!)

  三、学习女娲怎样补天(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女娲为了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呢?

  B、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用“——”画出。

  2、小组汇报:

  (1)求雨灭火 ( 2)造船救人 (3)找石补天 (4)炼石补天

  汇报后,请小组成员上讲台写板书。

  3、学习“求雨灭火”“造船救人”(第二段)

  为了救人们,女娲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出示课件)

  这样,人们是否真正脱离了危险?从哪里看出?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所以,女娲为了彻底拯救人们,决定怎么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4、学习“找石补天”(第三段)

  (1)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呢?请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不容易)

  (2)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重点从两个句子的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相机出示课件)

  (我从“找啊找啊”“终于”这个词看出寻找五彩石很艰难。)

  (3)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链接课件)

  想象理解女娲寻找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的情景。

  想象理解女娲去哪儿寻找纯青石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4)再次品味文本。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

  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也感受到了女娲的辛苦不容易。)

  对呀!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齐读。现在再读这个句子,相信你肯定会读得更好。

  5、学习“炼石补天”(第四段)

  (1)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呢?

  (相机出示课件)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2)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看看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我喜欢“炼石”这部分,因为它表现了女娲炼五彩石的艰辛)

  (我喜欢“补天”这部分,因为我从这几个动词,体会出女娲很了不起,这看似轻松的动作却是常人不能做到的,这就体现了女娲具有神力。)

  (3)学生汇报,并相机板书。

  (4)朗读。太神奇了,谁来读读?

  (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第五自然段)

  (1)女娲补天的地方,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天边有什么出现?

  出示课件:五彩云霞图片

  (2)理解句子“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五彩云霞”就如女娲的精神一样美丽,让人欢喜。

  (3)五彩云霞太漂亮了,原先天塌地裂,经过女娲补天,那地方变成了五彩云霞,人们又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女娲,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女娲,你真神奇!真了不起!)

  五、回归整体,歌颂升华

  (课件)(音乐:神话伴奏)

  这个神话故事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女娲,一个了不起的女娲。

  善良的女娲,

  创造了人类,

  让大地有了欢歌笑语。

  神奇的女娲,

  求雨又造船,

  救出灾难中的百姓。

  勇敢的女娲,

  你日夜奔波补好天,

  不辞辛劳为人类。

  啊,女娲——

  一位了不起的女神!

  六、课后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生动的语句。

  2、任选一题做做,下节课,我们准备开个故事会。

  (1)我喜欢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说一说。

  (2)我敬佩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画一画。

  (3)我心中的女娲---把女娲补天后的故事写一写。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六册

  二、教学要求: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荷花的美和对荷花的爱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趣,情境导入

  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播放录相)

  2、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过渡: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

  [点评:创设优美情境,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荷花的美丽姿态,从而使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研读感悟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很美,“挨挨挤挤”指荷叶很多,“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

  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

  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

  [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指导朗读,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④反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句话既赞美了荷花,又赞美了大自然,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活的画”)

  谁来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2)多美的荷花呀,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

  生齐读2—3自然段。

  [点评:专题引读,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在朗读、交流、评价中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性。]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面对这么美的荷花,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

  播放乐曲,学生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

  (2)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变成可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指导朗读:轻声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生自由读。

  (5)谁愿意来读这段话,老师为他配上音乐。

  [点评: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涵,培养了创造能力。]

  三、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教师总结:荷花是从河底的淤泥中生长出来的,但它开得洁白、清雅、秀丽。人们不仅喜爱荷花的美丽,更欣赏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总评】:

  1、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意境之中,获取了丰富的表象,从而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感知美——理解美——表达美”中有机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得到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经验和文化积淀对语言文字感悟、理解,促进他们学会学习,提高悟性。教学活动真正实践“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3、从教师的教程设计、问题引导,到学生的自读自悟,都洋溢着浓浓的创新热情,在求异中充分开掘思维,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课前解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讲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们觉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尝试着做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再后来在方帽子店的对面开了一家各式各样的帽子店,人们逐渐进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关注略读: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教学目标指向“粗知文章大意”。呈现方式也不同,在文前有“学习提示”。本文中“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是对前面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复述方法的迁移运用。

  关注课文插图:插图中,在方帽子店门口,两个扣着方帽子的大人,看到戴着圆帽子的小孩时一脸惊讶。课文插图与故事内容相对应,有助于图文对照,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故事主旨——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

  关注写作特点:课文能对比的手法表现新旧事物的不同与更替的原因。如:方帽子与圆帽子,大人与孩子对待方帽子、圆帽子的态度,两家帽子店,人们戴上不同帽子的感受。对比在文中处处可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关注课后拓展:

  ◇有关创新的名言:

  苟日新,日日新。

  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合理的,尤其是有效的管理。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教学目标】

  1.认识“橱、改”等6个生字,读准“嚷、溜”2个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的规律。

  3.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

  1.懂得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的道理。

  2.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橱、改”等6个生字,读准“嚷、溜”2个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的规律。

  3.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生活入手,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说到帽子,大家都很熟悉。你们喜欢戴什么样的帽子呢?可以从质地、形状、款式等方面说一说。

  学生交流。

  预设:舒服的、流行的、漂亮的等等。

  出示课件1:

  2.各式各样的帽子,同学们是各有所爱。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顶奇特的帽子,你们瞧!这样的帽子戴起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件2:

  学生交流。

  预设:看上去硬邦邦的,戴着不太舒服。

  3.想一想如果有一家只卖方帽子的店,你觉得这家店的生意会怎么样?

  集体交流。

  4.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到方帽子店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从生活谈帽子、谈感受入手导入新课,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一遍。教师提出读书要求。

  出示课件4:

  2.认读词语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词语宝宝从课文中跑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

  (1)带拼音,男女对读词语

  (2)去掉拼音,指名读

  出示课件5.6:

  (3)理解词义

  理解“橱窗、古董、一溜烟”的'词义。

  出示课件7.8.9:

  3.识记生字

  (1)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强调“橱”是翘舌音,“筒、董”是后鼻音。

  出示课件10:

  (2)学习多音字“嚷、溜”

  出示课件11.12:

  (3)说说识字方法

  ①熟字加偏旁

  出示课件13:

  ②开火车组一组

  出示课件14:

  (设计意图:先解决生字新词问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厘清脉络。

  出示课件15:

  2.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16: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层层深入,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好文本。)

  四、默读课文,细读感悟

  1.说说你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出示课件17:

  预设1:大人们明明戴着方帽子不舒服却不肯改变。

  点拨:从“总是”“一直”我们可以看出大人们的思想保守,不愿改变。

  出示课件18:

  预设2:方帽子店的主人看到自己儿子戴圆帽子时恼羞成怒。

  点拨:从对方帽子店主人和儿子的语言、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固执己见,对于新生事物不能接受。而他的儿子则不同,适应时代的发展。

  出示课件19:

  预设3:方帽子店不肯改变,还和新帽子店互相较劲。

  点拨:从不同的广告词中可以看出新帽子店顺应潮流,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方帽子店

  却仍然坚持。

  出示课件20:

  2.人们最终选择了什么帽子?方帽子的结局如何呢?

  指名交流。

  出示课件21:

  3.师小结,引导学生明白道理: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板书: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

  出示课件22: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来解决提示中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启发思维、分析

  理解课文,轻松掌握内容、明白事理。)

  五、迁移学法,练习复述

  1.借助表格、复述内容

  请同学们回想25课,借助表格复述故事的方法,来复述课文中你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出示课件23:

  2.练习复述11——16段,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出示课件24:

  3.集体交流、教师点评。

  出示课件25:

  (设计意图:借助25课学习的借助表格复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到本课的复述中,学以致用。)

  六、课后作业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26课,明白了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的道理。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下关于“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的故事,与大家交流分享。

  出示课件26:

  (设计意图:在收集资料和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26*方帽子店

  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

  【课后反思】

  《方帽子店》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们觉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人们尝试着做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人们逐渐的进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解决生字词,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为学习课文内容打好基础。接着根据学习提示的要求,让学生自主交流哪部分内容是让人“最意想不到的”。让学生在自读思考中明白事理。最后进行方法迁移,练习复述。通过借助25课的表格法进行复述,不但让学生对新知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复述的一种方法程序结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的教学还应加强以生为本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读中感悟”,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注意让学生适时地进行拓展训练,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看课外书的兴趣。初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2、 懂得日记的内容和格式。

  3、 初步学会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观察日记,语句要通顺,意思要连贯。

  二、教学重点

  写一则日记,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三、教学难点

  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学什么叫日记和日记的内容。

  ⑴、 联系本单元学过的《雷锋日记》和《不合群的.小蝌蚪》,告诉学生:写日记一般都是记自己做过的事,也可以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

  ⑵、 为了防止学生记“流水帐”,教师可提问“是不是一天当中所有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都要统统几下来呢?”

  ⑶、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写日记要有重点,选择一天生活中自己觉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事做为日记的内容。一般来说,一天的日记写一两件事就行。由于记的事情少,所记的事情可以记的具体一些。

  2、“理解坚持写日记是个好习惯”。

  ⑴、 讨论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重要的事情几下来,以后可以查看,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对自己是个教育。写日记也是积累作文材料,作文练笔的好方法,作文练笔的好方法。经常认真地写日记,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⑵、 要求学生从今天开始经常写日记,养成习惯,以后教师可以定期检查。

  3、复习日记的格式

  4、明确习作的要求

  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开学生的思路:日记本来是写当天发生的事的,今天是作文练习,可写任何一天的事,写明几年几月几日。内容是“观察到的事物”。如果是“事”,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如家里、上学路上、学校、公园等。如果是“物”,小动物、玩具、新开的商店都可以写。写什么内容想好后,注意日记的格式,再把要写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5、 提示学生,要写好日记,把所记的事情写具体,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个有心人,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多观察思考。

  6、 学生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学生互评日记,教师指导,学生自行修改)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叠、喻、屏”3个生字,会写“瀑、滩”等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叠(提醒学生: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

  瀑布的声音,好像(

  ),又像(

  )。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作业:

  1、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2、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板书设计:

  浪涌上岸滩

  风吹过松林 声(听觉) 雄伟壮丽

  瀑布 青山衬着白银 色 由远及近

  珍珠的屏 形(视觉)

  如烟 如雾 如尘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化学习,建立词语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脑海形成画面,实现“文字到画面”的一次转换;

  2、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3、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难点: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我做你猜”的游戏,好吗?

  师:随机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走、看、跑……(夸大地做以上动作)

  生:猜出——轻悄悄地走、笑眯眯地看、兴冲冲地跑……

  师:孩子们,真棒!不但猜对了,而且说的比之前更生动!难道你们有什么“秘密武器”?

  出示课件(有无形容词进行对比)——引出能使表达更生动的“秘密武器”!

  二、游戏闯关

  会认——会理解——会运用

  第一关:“我会读”

  出示六个词语认读,记住音、形;

  可以齐读、小老师带读、抢读、小组加分读;

  注意带拼音的三个生字读音,师纠音。

  第二关:“我会想”

  玩“我做你猜”游戏

  先小组交流一个比划一个猜;然后老师比划学生猜,学生比划老师猜。达到将脑中对这个词语理解所浮现的画面用动作“外显”出来的目的。

  第三关:“我会填”

  玩“帮词宝宝回家”游戏

  (1)出示句子,请学生正确填空。

  第一组:我(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妹妹(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蜗牛(慢腾腾)地爬着,去找自己的安乐窝。

  奶奶(颤巍巍)地伸出双手抱紧了我。

  精彩的电影正在播放,影院里面(静悄悄)的。

  集市的人太多,到处都(闹哄哄)的。

  小明习惯不太好,每次做完作业,书桌上都是(乱糟糟)的。

  放学了,(空荡荡)的教室就只剩军军一个人了。

  (2)出示句子,请学生进行根据前半段句子,填写后半段句子。

  第二组:海参懒洋洋地在海底蠕动。

  树懒慢腾腾地爬上一棵粗壮的桉树。

  牡丹花在风中颤巍巍地摇摆不定,优美极了。

  小明兴冲冲地邀请我明天参加他的生日party。

  兰兰把乱糟糟的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

  静悄悄的夜晚,只听见河边偶尔传来的蛙鸣。

  闹哄哄的.操场到处都是玩游戏的小伙伴们。

  第四关:“我会写”

  玩“我是魔法师”游戏

  1、出示要求:用上任意一个词,我能变长句。

  A(谁)(怎么样地)(干什么呢?)

  B(什么地方)(怎么样呢?)

  生独立思考,然后动笔写一写。

  2、小组交流说一说;师生、生生互评。

  注意提醒学生——老奶奶走路慢腾腾的。

  老奶奶慢腾腾地走路。

  都符合表达习惯,但要注意“的”“地”用法。

  第五关:终极挑战

  “小小演说家”游戏

  (1)师出示“春运车站图”,你想说什么?

  生:人真多啊!出示句子:“车站的人真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人多?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口头表达。

  生围绕前半句中心意思,将“人多”尽量说具体,通顺。师相机小结,评价。

  (2)播放一段“夏夜蝉鸣蛙叫”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猜猜看,这是什么时候?你喜欢吗?能分享你看到的吗?

  生:我听出了这是夏天的夜晚,我喜欢……我看到了……

  师:相机出示句子: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因为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

  师:和你同桌聊聊自己为什么喜欢夏天的夜晚吧!

  生小组里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口头填写,然后师生交流、生生评价。

  (3)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围绕一个关键意思,把话说通顺、连贯、有的还很具体生动呢!让听的人不但明白你的意思,而且还好像真的亲眼看到了一样。以后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么说,这么写。

  设计意图: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听不离说,读不离写。将贴近生活的语境作为学生思维和语言组织及训练表达的“脚手架”,巧妙地设计到闯关游戏中,让学生始终浸泡在语境中去习得语言的规律。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德、测、慕”等八个生字,求学网,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多读多想,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伦纳德老师对学生的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耳语测试中“我”是怎样做的。

  2、体会“我”听到老师说出“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后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身边常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尊敬残疾人,就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吗?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残疾的小姑娘,体验一下她的感情生活。 板书:《难忘的八个字》

  2.(哪八个字?谁说的这个八个字?为什么难忘?……)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默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哪里没读懂?

  (1)思考后自由发言,概述课文内容。

  (作者因为先天缺陷,因此很自卑,为了避免同学们的嘲笑,她撒谎,她弄虚作假。自从老师对着她的耳朵说了“八个字”后,使她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

  (2)请同学们把没有读懂的语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多读几遍,多读多想。还不懂的,作上记号,有疑问的,把问题写在旁边。

  三、细读课文质疑交流。

  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①小女孩为什么对同学撒谎心里就好受点?②“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是什么原因?③用做假的办法对付耳语测试,怎么理解?④为什么伦纳德夫人说的八个字会对小女孩产生那么大影响?等等)。

  2.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你认为哪个问题重要,你就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有关的课文。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找要好的伙伴讨论。

  3.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交代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4.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伦纳德夫人。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不要强求达到某种目标。能对伦纳德夫人的爱的教育有所感悟即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谈了对伦纳德老师的初步印象,我们都被伦纳德老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以及“我”爱伦纳德老师的深情所感动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继续欣赏这篇课文。

  二、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配背景音乐)

  2、多媒体出示中心问题:“我”为什么对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难以忘怀?

  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并说说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归纳大家的看法,组织好语言,最后把本组意见在全班交流。

  3、人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要点:

  a “我越来越敢肯定……甚至没人喜欢我”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老师却对她说出了那温暖的八个字,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呢?她又怎样会忘记呢?

  b “很美、温柔可爱……笑眯眯的.眼睛”

  伦纳德老师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爱残疾学生的美好心灵,这样的老师怎不让人喜欢呢!

  c “这八个字仿佛是……人生的看法”

  伦纳德老师轻轻的对“我”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温馨的、充满爱意的话语似一束阳光射进“我”的心田。他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老师不因为“我”长得难看而嫌弃“我”,却给了“我”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关爱;他的爱让自卑的“我“恢复了自信心,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三、扩展: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关的资料和故事,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在学生介绍的同时,老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等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总结并布置延展性作业:

  黑夜里的一盏灯火,寒冷时的一件外衣,都会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心,去关心你的朋友,不帮助那些需要有困难的人,你也会体验到一种快乐。

  2、找出描写人物相貌的语句,先读读,后说说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人物相貌特点的。

  (先让学生多读,然后要说清楚两个人物相貌描写部位不同,都是具体的形象的描写。)

  板书:

  31 难忘的八个字

  温暖我冰冷的心

  老师对我真挚的爱 →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 安慰我受伤的心

  改变我对生活的看法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意义。

  二、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更羸推理分析图示与练习题

  2、卡片:弦响、害怕、高飞、伤裂、掉下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㈠、从解题入手,引入新课

  上节课老师和我们已经学习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这节课我们不但要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知道它的比喻意义,还要向更羸学一招推理的本领,侦破这“惊弓之鸟”案。

  ⑴、谁先把课题来读一下;齐读;

  ⑵、那你知道“惊”是什么意思?(惊吓);

  ⑶、“弓”呢?(出示课件:弓的图形;师:这就是古时候人们用来射箭的最常用的一种弓。在拉弓射箭时,弓弦会发出一种“嘣”的声响。那这里的“弓”指的是一张弓呢?还是指弓弦声?――弓弦声。)

  ⑷、那“之”又是什么意思?

  ⑸、“鸟”又指什么?(大雁)(出示课件:大雁图)

  ㈡、由果溯因,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中说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板书:受过箭伤的鸟) 谁说的?请在课文中找出来。

  2、那更蠃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板书:知?)这只受过箭伤的鸟,更蠃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射下来呢?(板书:射?)(总体板书:知?受过箭伤的鸟 射?)这是现在我们要研究的两个问题。

  3、请同学们完成练习题一,要求先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重点词句,后根据要求完成练习。(出示课件:练习题一)

  4、交流:

  ⑴、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更蠃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什么叫“愈合”?“孤单失群”又怎么理解?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理解吗?

  好,现在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请同学们一起把练习一的第一小题读一遍――点击课件出示答案:1、为什么更蠃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大雁?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大雁叫得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⑵、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师擦去“?”),接下来讨论第二个问题,更蠃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这只受过箭伤的鸟射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弓)

  ⑶、生交流,师点击课件:2、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⑷、师在黑板沿上无序出示课前准备的五张卡片:弦响、害怕、高飞、伤裂、掉下)

  谁能按更蠃分析推理的过程把这五张卡片按顺排列一下,贴到方格上:

  3 伤裂

  2 高飞

  1  害怕        4

  弦响              掉下

  这就是更蠃思考推理的四个步骤(边说边标上序号);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四步推理过程说一说。(师示范――生个别说――生齐说);

  那谁又能用“…是因为…”的句式把这推理过程倒着来说说(生个别说――生齐说)

  5、这就是更蠃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受过箭伤的大雁的原因,明白了吗?(师再擦去“?”)

  6、那更蠃的分析判断为什么能如此正确,而魏王却一无所知?(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7、可见更羸对魏王说的话都应怎样读?(胸有成竹、很有把握)谁能把第六自然段中更羸的一番话好好地来读一读?(生练读――齐读)

  那更蠃其他的话呢?你能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处读给大家欣赏吗?(生练读)

  8、魏王的几处话又该怎么读?(疑惑――惊讶――疑惑:生练读)

  9、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㈢、推理探究,理解意义

  1、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声――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继续推理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心里会如此的害怕?

  2、分小组研究;

  可提示:⑴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与它受到箭伤什么关系?

  3、交流

  4、师小结:对了,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之后,离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单失群、受尽痛苦;而这次它又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板书:遇到类似情况)――弦又响了,以为又会被箭射中,所以心里会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飞,结果伤口裂开掉了下来,成了一只惊弓之鸟。(板书:惊弓之鸟)

  5、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惊弓之鸟”的现象?

  6、完成练习题二的1-3题;(出示课件)

  7、交流;

  (点出课件:1、受过箭伤的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心里很害怕。

  2、被蛇咬过的人,(一看到蛇),心里很害怕。

  3、被解放军打败的敌人,(一听到军号声),心里很害怕。

  8、小结:以上这些受过惊吓的人和物(点击课件并板书:受过惊吓的人和物),都是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而心里很害怕,这种现象都可说成是惊弓之鸟。所以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和物――(生: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而心里很害怕)这种现象。

  9、好,现在这个成语的意义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10、会用吗?来试试看,口头练习。(点击课件:1、受过箭伤的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心里很害怕,(      );2、被蛇咬过的人,一看到蛇,心里很害怕,(       );3、被解放军打败的敌人,一听到军号声,心里很害怕,(      )。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经过推理分析侦破了“惊弓之鸟”案,读懂了课文,而且理解了惊弓之鸟的比喻意义,还学会了初步运用,不过“惊弓之鸟”这种思想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今后我们在运用这个成语时要特别小心。

  五、板书设计

  飞得慢            不用箭

  知?射过箭伤的鸟 射?

  叫得惨  (受过惊吓的人和物)   只拉弓 伤裂

  高飞

  害怕

  遇到类似情况:弦响            掉下

  惊弓之鸟

  10 《惊弓之鸟》练习题

  练习题一

  1、为什么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            );

  大雁叫得惨,是因为它(            );

  所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2、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这只大雁一听到(     ),心里很(   ),就拼命往(    ),它一使劲,伤口又(    ),就(    )。所以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了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练习题二

  1、受过箭伤的大雁,(        ),心里很害怕;

  2、被蛇咬过的人,(         ),心里很害怕;

  3、被解放军打败的敌人,(      ),心里很害怕;

  4、以上这些受过惊吓的人和物,(      ),心里很害怕,都可说成是“惊弓之鸟”。

  5、所以“惊弓之鸟”我们常用在(           )。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12-06

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04-02

[经典]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05-17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05-17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精选】05-17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9-28

语文教学设计08-03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07-20

语文《散步》的教学设计02-24

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