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7 17:42: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常用【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常用【15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略读课文,由4份材料组成,分别从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特点、太和殿的传奇经历、故宫博物院的参观方案,以及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四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介绍。依据课文前导读提示,本课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提供的材料。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以任务驱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感受故宫博物院的雄伟壮观,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提高了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查找有关故宫的资料,搜集太和殿、中和殿等的图片。

  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搜集故宫博物院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呈现故宫相关图片,同学们都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京故宫。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有关故宫的历史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2.导入:这就是北京故宫。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紫禁城,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今天就让我们来观看它壮丽的色彩,倾听它的声音,呼吸它的历史气息。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故宫影像资料,听有关故宫的历史,开启学生对故宫博物院探究的憧憬,引领学生以其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对于这个古老的故宫博物院,你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

  生1: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样的?

  生2:我们该怎样游览故宫博物院呢?

  生3:故宫博物院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2.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检测自学情况。图文结合,指导理解词语。

  鳌头 金銮殿 额枋 蟠龙金柱 池馆水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寻课前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3)浏览全文,说说课文一共给了几个材料,分别介绍了什么。

  预设:

  生1:文中一共有4个材料。

  生2:材料一:整体介绍故宫的结构。

  生3:材料二:介绍太和殿的传奇经历。

  生4:材料三:故宫博物院的简单介绍,以及2011年7月2日起施行的参观方案。

  生5:材料四: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3.过渡:同学们,阅读有各种不同的目的',而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今天的阅读任务。

  4.出示阅读任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5.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又该怎么来阅读课文所提供的这四份材料呢?

  6.同桌讨论,任选一个任务,为了完成阅读任务,可以怎么做?

  7.交流明确:

  (1)要完成任务一,重点阅读材料一、三、四。

  要完成任务二,重点阅读材料一、二。

  (2)哪一个材料对任务有帮助,就要多读几遍(精读),对任务没有帮助的可以略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学习任务,讨论怎样阅读课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懂得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感受到如果阅读目的不同,就要选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过渡:今天你就是小导游,请你制定一份旅游攻略。请各学习小组选择一个学习任务,选择相对应的学习材料进行合作学习。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活动提示:

  (1)默读材料一,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主要介绍了什么。圈画出关键词,说一说。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作者参观不同地方的词语。

  预设:

  作者按参观的路线沿故宫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过午门,进太和门,开始介绍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合称为“前朝”的武英殿、文华殿和内廷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然后继续向北,到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离开故宫。其中介绍得最具体的是太和殿。

  (2)画一画:绘制一幅故宫参观路线图。

  预设:

  天安门―→端门―→午门―→金水桥―→太和门―→三大殿―→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终点)

  (3)写一写:结合材料一、三、四设计导游词。

  (4)演一演:推荐一名小导游进行汇报交流。

  任务二:

  我是小导游:抓住一两个景点,为“家人”进行导游介绍。

  引导学生把材料二的故事融入介绍太和殿的景点中,增加趣味性。

  活动提示:

  (1)精读材料一(第5~8自然段):抓住太和殿的特点,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预设:

  太和殿的特点:

  ①外观方面,抓住色彩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②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双龙戏珠、单龙翔舞、行龙、升龙、降龙。

  ③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北京城的中轴线。

  ④大殿作用,抓住重大典礼威严气氛的特点。如:皇帝端坐、跪满文武百官、排列仪仗、鸣钟击磬、乐声悠扬、烟雾缭绕。

  (2)精读材料二:太和殿的传奇故事。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画一画:建议画思维导图来梳理第5~8自然段的内容,结合思维导图来进行导游介绍。

  2.各小组针对自己选择的阅读任务进行交流汇报。

  3.师生评价。

  4.激趣:同学们,今天的小导游表现得特别优秀,我们今天还要选出“最佳导游奖”,评价标准如下:

  (1)故宫一日游的计划书是否合理,提出修改意见。

  (2)故宫参观路线图是否清晰,是否合理。

  (3)我是小导游,声音是否响亮,景点特点是否介绍清楚。

  5.公布最佳导游奖。

  设计意图:首先要整体感知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再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指导,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由学习组长带领,自主选择学习任务,确定学习材料,进行合作练习。在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畅谈收获,布置作业

  1.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

  生1:懂得了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

  生2:懂得了要把重点材料多读几遍,可以圈画关键词,写批注。而其他材料可以用略读的方式。

  生3:我知道了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生4:故宫博物院里的建筑太多了,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去看,要设计最合理的路线图。

  …………

  2.布置作业。

  (1)根据这些材料,你还可以设计哪些阅读任务?

  (2)搜集其他故宫博物院的相关材料,向别人介绍。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谈谈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在交流中再一次巩固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让他们在交流中认识:学习语文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汲取,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参观线路

  午门→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以材料形式呈现的课文,怎样利用好材料完成学习任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依据文前导读提示,确定了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推进学习进程,使学生在目标引领下走进文本进行阅读,阅读有针对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体现了单元重点训练点——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前,我引导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阅读,学习后,我引导学生总结恰当的阅读方法,采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策略。如:画阅读地图、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梳理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更有利于快速地完成阅读任务。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兴趣高,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析句,领悟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爱鸟、人与自然和和谐相处的情感。

  3.初步感受从概括到具体描写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一、拓展文本,导入课题

  1、出示《鸟》。

  2、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6课,《父亲、树林和鸟》,请大家带着你们的感受,对树林和小鸟的浓浓爱地读一读课题。(把声音读轻一点,柔一点,就能读出对小鸟浓浓的爱,请再来试一试。)

  3、词语也是有温度的,读出自己的感受,我们也就能赋予它生命。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整体感知。

  1、过渡:读课文,也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昨天预习课文,读课文吗?

  (读正确了吗,读流利了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自测,你能达到哪一级?

  2、出示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检测一下。(谁愿意来读一读?)

  4、出示、交流以下几个句子

  (1)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a:指名读。(谁敢来试试?)

  b:读准字音“滹沱河”。(滹沱河你读准了,说明你的预习很认真)

  c:简介滹沱河。滹沱河发在河北省,是一条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河流,滹沱河两岸有着一大片幽深的树林,环境十分优美。

  (2)我茫然的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a、读准“茫然”、“凝神静气”、“兀立”;(这个句子,可不容易读好,

  我们先来读读这三个带点的词语。)

  b、掌握停顿:我茫然的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读会了难读的词语,再来读句子,就容易多了,谁来试试?你读得真好,我听出来了,你在这几个地方做了停顿。)

  C 、小结:遇到难读的长句子,我们可以先把难读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根据意思先划出它的停顿,就能读好。

  (3)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的心理掠过一阵沉重。

  a、出示“沉重”。(你的预习很仔细;预习的时候你漏掉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b、读文章时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想想。

  三、创设情境,品读开头,进入文本

  1、过渡:同学们,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是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任务。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注意听清要求:

  (1)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课文的哪句话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文读完一遍就坐好。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3、你从这句话读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读到的`这种感受?

  4、你最喜欢什么?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去读一读。

  5、小结:作者只用了一句话就简明的写了父亲对鸟深厚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概括描写。

  四、小组合作,品读细节,体会情感。

  1、过渡:但是,一篇文章里如果只有概括描写,没有具体描写,那就好比大树只有树干,没有枝叶,内容不生动,不具体,让人不爱看。《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描写了一生最爱鸟的父亲,下面让我们走进父亲,去看看文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同们学,要读懂一个人,就要学会察颜观色,看看他的动作,听听他的语言,看看他的神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探究问题

  (1)从哪儿能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听了

  (2)为什么“我”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掠过一比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要求:先自己读一读,找一找,在你找到的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组内谈谈自己想法。

  (2)出示“小组合作分工及角色责任”

  组长:组织组员每人至少就一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纪检员:噪音纪律监察控制(采用蜂音讨论)。

  记录员:清楚地记录组员讨论的有用的信息。

  分享员: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组合作。

  4、全班交流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的组说过的不重复。

  第一组:父亲的动作(解读“发觉鸟”“闻鸟味”)

  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找出动词。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父亲对鸟的爱。抓住动词“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2、品读句子,体会“仔细”。

  从父亲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看得很仔细)请你把这种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生活中,你会对什么“上上下下看了又看,上上下下闻了又闻呢”。(请两三个学生说一说,再把这非常喜欢的感情送到句中去读一读);父亲只看了一次,闻了一次吗?(体会“又”,看了很多次)父亲看得可真仔细,全班读一读,读出父亲浓浓的爱。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父亲望见了什么?(树叶在动)看见树叶在动,父亲知道了什么(林子里有鸟,小作者能看到吗?)父亲闻到了什么?(鸟的味道,你闻到过鸟味吗?你知道鸟味是什么样的吗?)看见树叶动,只有父亲知道有鸟,走进树林,只有父亲才能闻到鸟味。这说明父亲经常来树林,对鸟非常熟悉。

  4、创设情境,体会“深深地爱”

  从父亲的“仔细”和“熟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父亲非常爱鸟)是啊,父亲一定是深深地爱着树林和鸟,才会对它们如此熟悉,一定是经常来到树林看望小鸟,才会对它们如此了解。在父亲眼里,看看幽深的树林,听听鸟儿们的歌唱,那真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让我们把这种幸福和享受送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师引读“所以,父亲站住了,生接读:朝幽深地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读轻一点,慢一点,读出父亲浓浓的爱)

  5、小结:刚才我们父亲的动作中感受到了父亲的爱鸟。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号学习小组,他们引领我们探究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组:父亲的神态(创设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父亲却看得如此专注,对鸟们熟悉,喜爱。)

  2、“茫然”、“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

  3、父亲静静地望着树林,他在想什么呢?

  三、第三组:父亲的语言(品读句子,感情父亲的爱鸟之情)

  (一)解读“听鸟歌””

  1、出示“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候。”父亲说。

  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

  2、从父子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3、你最快活的时候是什么?

  4、体会父亲对鸟儿的热爱之情,读句子。

  5、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就是爱,是真挚的爱。

  (二)解读“为鸟忧”

  1、出示:过了一会儿,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的那一瞬间,但这时也最容易被容易被猎人打中。”

  2、从父亲的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对鸟的生活习性非常熟悉,鸟

  儿容易受伤,父亲对此深深的担忧。)

  3、把你的感受送到文章里去读一读。

  4、角色体验,体会父亲的爱鸟。

  A:鸟儿快乐,父亲就快乐,鸟儿有危险,父亲就担忧,同学们,在生活中,谁会因为你的快乐而快乐,谁会为了你的安危而担忧。(亲人、父母)

  B:父亲的对鸟儿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呀(是朋友,是亲人)父亲是多么的爱鸟呀!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父亲对鸟的爱流露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这就是具体描写。父亲之所以对树林和鸟如此熟悉,是因为他一生最爱树林和唱歌的鸟。

  五、交流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我”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掠过一比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

  3、我为什么“沉重”?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么样。

  (1)体会我为鸟忧

  (2)小结:我受父亲的影响,有了爱鸟,护鸟之情。

  六、总结提升

  1、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课题中的顿号可以换成哪个字?(爱)

  3、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树林和鸟,我们应该怎么去爱呢?

  4、我们人类和大自然要和谐相处。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池上》,会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诗中儿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二、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课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

  2.揭题,释题。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

  3.出示课文插图课件,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说出图画大意。

  (1)学生展示平时积累的古诗。

  (2)自由发言,互相补充。预设:“池上”就是荷花池里。

  (3)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表达,说清楚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出示学习要求。

  自学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

  二读:画出生字,记住字形。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2.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1.按照学习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识记字形,轻声读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生字。

  (1)自己练读、开火车读。

  (2)同桌对读,检查。

  三、再读感悟,解决疑问。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过渡:《池上》这首诗,写的就是图上的事情。让我们看看图,请大家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4.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5.组织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6.指导朗读:全诗语速平缓,语气轻松活泼。要读出小娃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形象。

  7.指导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2)仔细观察教师范写。

  (3)描红、临写。

  (4)全班展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教会小伙伴玩游戏。

  2、提高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介绍游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提高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介绍游戏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二、引导交流,自由表达

  1、那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丢手绢、跳皮筋、贴鼻子……

  2、一边玩游戏,一边观察游戏的过程,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3、采访这位勇敢的小朋友,你是怎样把小熊的鼻子贴到准确的位置的?

  4、采访现场的`同学,说说你在笑什么。

  5、说说刚才游戏的整个过程,好吗?

  要说得既有顺序又完整:

  想想需要做哪些游戏准备,需要几个人玩,先怎么玩,接下来怎么样,结果赢没赢,哪里最有趣?

  6、学生自由发言,说游戏过程。

  7、你还玩过什么游戏,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合作游戏,人人参与

  四、分组讨论,交流体会

  把你最开心的地方说给小组的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好吗?每一个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在班上交流。

  课后反思:以“贴鼻子”的游戏进行观察、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通过游戏玩乐——自由表达——人人参与——组内交流——拓展延伸,引发了学生思维的交叉及补充,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春天美景,感受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古诗,弄懂诗句意思。

  2、感受春天美景及儿童生活情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春天的脚步",昨天我们学习了本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绝句》,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二首古诗《村居》,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所写。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指名读,读诗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有读出节奏和韵味。

  3、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这首诗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谁来提出来?

  拂堤:轻拂着堤岸。

  春烟:春天腾起的烟雾。

  散学:放学。

  纸鸢:风筝。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再和同桌进行交流交流。

  三、品诗古诗、感悟诗情

  1、出示前两句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指名读,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这两句诗中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2)你看到小草是什么样的?这绿绿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的生长,真是惹人喜爱,你们还想去读一读另外一些诗人笔下的小草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诗人写诗时所处的时间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尽同一种事物,也会呈现中不同的状态。

  (3)这拂堤的杨柳真美!我们还学习一首描写柳树的古诗巜咏柳》,指名读、齐读。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景吗?

  2、出示三、四句古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过渡)这迷人的春景,不仅吸引了我们,更让一群孩子欢乐不已。谁来读一读后两句诗。谁来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谁放过风筝呢?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放风筝的景象?

  (2)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写人物的活动,写了孩子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情形,感受到孩子充满了生机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闭目想象,老师有感情的范读。

  4、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5、指导书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1、背写古诗《村居》。

  2、摘录描写春天的诗句。

  3、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并把自己看到的景色描写下来。

  板书设计:

  村居

  景(美丽) 人(生机)

  赞美热爱春天

  教学反思:

  《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的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古诗是一幅有声的画。在学习古诗时,我首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听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大胆交流:看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小草长出来了;杨柳树也发芽了,长长的枝条垂下来随着春风轻轻地摆动,轻抚着堤面;孩子们放学了,在放风筝;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炊烟。听到了莺的鸣叫声;孩子们的欢笑声;下课的铃声。这样学生和诗人一起走进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赏那醉人的美景,从而使学生渐入古诗意境,达到人入画中、人融画中。

  情感是古诗的魂。学生主要通过情感体验而喜欢读古诗,在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我特别注重创设情境,从情感体验为主线,首先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放纸鸢的乐趣。再引导学生交流情感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对春天的喜悦和赞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准备: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爬山虎实物。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二、回忆旧知识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三、对课题质疑,提出目标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还会写什么?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爬山虎的脚有那些特点?四、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字词,理出重点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交流反馈: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四、自主探究,理解3-5自然段

  交流话题: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自渎第三自然段

  2、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交流反馈:为什么这样画?

  3、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4、实物对照,朗读。

  交流话题:怎么爬的

  1、自读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2、觉得有趣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交流话题: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总结评估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引发期待,布置作业

  1、爬山虎的脚让我们大开眼界,爬山虎的叶子也与众不同哦,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我们下堂课在交流吧!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课后评析: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反思我这堂课,有效体现在:

  1、围绕重点目标,展开教学,课一开始,就告知学习任务,紧紧抓住脚的特点,从语言文字中研读,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重要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2、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学习的全体参与性。利用实物,有选择地运用教学软件来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我认为这些运用没有搞花架子,很有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文本解析

  《四季之美》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单元的内容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简单的结构,按照四季的顺序写景,每段开头作者都开门见山点明在这个季节中最美的时刻——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然后抓住这一时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本文选择独特的视角,运用动态描写,结合精妙的语言表达,写出了四季所具有的独特韵味,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在设计本文时,我把本文定位为“语用型”,引导孩子从结构和用词上来学习运用。结构上来说,四个自然段都用“……最美是……”的句式开头,齐齐整整,后文描写则或长或短,错落有致。从用词上来说,“微微、红紫红紫、漆黑漆黑、蒙蒙、翩翩”等叠词,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通过寻找景物、品味语言、读出韵味的方法,感受动态描写,体会春天黎明独特的韵味。迁移此法,感受夏夜之美。

  3.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运用动态描写将生活中的景色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抓住主题,破题引入

  1.出示篇章页,谈话导入: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交流四季之中富有特色的景物,感受“四时景物皆成趣。”

  2.板书“四季之美”,指名读、齐读课题3.学生自由交流对作者清少纳言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并解释《枕草子》中“草子”的含义。通过书名感受散文的随性美。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四季的哪几方面的内容,同步完成作业本91页上第3题第一行填空。

  小结:四季之美,作者却用她独特的视角选择了黎明、夜晚、黄昏、早晨这四个时间点来写,不愧是日本散文的鼻祖。那就让我们先进入春天,看看作者笔下春天的黎明美在哪里。

  三、探究文本,品读感悟

  (一)走进春天,感受“春天最美是黎明。”

  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美?

  1.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①:“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三幅天空色彩图,感受天空的色彩美。

  “鱼肚色的天空”:春天黎明宁静的色彩。

  “微微的红晕”:很淡很淡的红色。

  “红紫红紫的彩云”:随着时间的变化,天空的颜色越来越浓。

  春天黎明天空的色彩果真很美。指名读。

  预设②:“一点儿一点儿”

  天空就是这样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地在变化,作者就是如此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天空的动态美。(板书:动态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缓慢、柔美的感觉。

  预设③:“泛着”“染上”“飘着”

  通过泛着、染上、飘着这样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天空的颜色是一直在发生变化的。这种动态美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春天最美是黎明。

  伴随音乐指名读。其余同学闭眼想象画面。2.引导学生感悟这样的黎明是一种怎样之美?

  预设:安静之美、柔和之美……

  小结:是啊,春天最美是黎明,这是一种平静之美,柔和之美……这让我们享受到了一种美的生活。

  (二)学法迁移,自由品读“夏天最美是夜晚。”

  学法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圈画关键词、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到了春天最美是黎明。那么夏天最美是夜晚,又是一种怎样之美呢?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2自然段,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夏天夜晚的美?

  1.学生根据第一段的学法,自学感悟“夏天夜晚之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提问、指导。

  预设:

  (1)“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板书:萤火虫)

  ① “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它们是在干什么呢?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预设:它们可能在开派对,感觉特别的快乐。

  它们可能在进行着舞蹈比赛,感觉特别的自由,舞姿很优美。

  它们也许是在指引方向,感觉很暖心。

  ② 指名读,读出轻松、优雅的感觉。其余同学闭眼想象画面。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③ 出示萤火虫图片,学生根据画面齐读课文。

  ④ 引导学生关注“明亮的月夜固然美”,通过前后对比,再次感受夏天最美是有萤火虫翩翩飞舞的夜晚。

  再次朗读,感受有萤火虫飞舞的暗夜的美。

  (2)“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① 这一只两只的萤火虫为什么要在雨夜出来呢?他们会飞到哪里?

  预设:它们大概是饿了,飞到树丛里觅食。它们可能比较贪玩,溜到河边去玩耍。它们一定是在给雨夜迷路的小动物照亮回家的路。

  ② 教师根据学生想象,相机指导朗读,感受夏天雨夜萤火虫飞舞的美。

  ③ 萤火虫飞到哪,哪就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全班齐读。

  ④ 句子对比,感受“动态美”。

  出示:“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这情景着实迷人。”学生对比原文,发现不同。

  预设:“一只两只”,感受到萤火虫是不断地在出现的。而“一两只”缺少动态美。

  预设: “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通过“飞行”感受到作者将雨夜的萤火虫进行动态描写,使文章更为生动。

  谁来读一读这种萤火虫不断飞出来又消失,并且到处飞行的动态美。指名朗读。

  ⑤ 这样的夏夜又是一种怎样之美?(宁静之美) 再次通过朗读,感悟“夏天最美是夜晚。”

  四、课堂小结,迁移运用

  同学们,在清少纳言的眼里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那在你们眼里什么季节最美又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流,并尝试运用动态描写,把印象最深的某一个画面写具体。

  五、板书设计

  22.四季之美

  春 黎明

  天

  空 动态美

  夏 夜晚 萤火虫 秋 黄昏

  作业设计

  1.在课堂自学过程中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春、夏两列。 2.仿照课文1.2 两段,用上动态描写,把选择印象最深的某一个画面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课文的韵味。

  4.初步了解动态描写,培养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课文的韵味。难点:初步了解动态描写,培养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授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散文《四季之美》谁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四季之美,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独特的韵味。

  2.一年四季人人都会写,如果让你写,你会写什么?譬如春天,你会写……我们写四季往往写的是事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而作者写的是四个时间段。这是一种时空的视角,这种视角很独特。

  二、研读“春天的黎明”感受独特的韵味

  1.让我们随着作者独特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自己读一读,尽可能把自己感受到的没读出来。

  2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把春天的黎明写的这么美?(抓描写色彩的词语,体会天空颜色的动态变化。)抓关键词语“一点儿一点儿”体会天空逐渐变亮;“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体会天空色彩的变化。(动态描写)

  3.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三、研读“夏天的夜晚”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1.走过春天的黎明,我们来到了夏天的夜晚,自由读文章想象文字当中的画面。

  2.我们想着想着就会发现,作者描写了三种夜,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这三种夜蕴含的画面非常丰富,但是作者却写的特别简洁。明亮的月夜她只有了三个字:“固然美”,后面几种夜也只用了一半句话,为什么?他为什么要写的这样的简洁呢?明亮的月夜---常见、熟悉,作者只有了“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作者用了“也有、即使……也”这些词语本身没有画面感,但是却能把丰富的画面送到了我们的眼前,送到了我们的心里然我们感受到作者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三种夜,感受夏夜的美丽,和独特的韵味。

  四、自主合作探究,研读感受秋冬之美

  1.四人组合作学习

  四人组合作要求:

  (1)自由读秋冬部分,说说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写旁批。(有意思、有情趣)

  (2)四人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景物:归鸦 大雁 风声 虫鸣 (体会人情味温暖)

  乌鸦并不美,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美的象征。点点归鸦像人一样充满感情,急急匆匆归巢的情景,十分动人、美好。家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大雁比翼而飞,相亲相爱,这不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吗?这些动态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

  3.出示: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对比体会清少纳言的温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但在清少纳言的心中秋是温暖的,秋是有人情味。归鸦、大雁所展示的温情和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而这一切都源于清少纳言心中充满爱,所以眼中皆是爱。

  4.谁来继续和大家分享,指名汇报冬天的景物,体会作者笔下冬日的“和谐”。

  寒冷的冬日,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围着炭火,捧一杯热热的牛奶,看着窗外漫天飞雪,此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着闲逸的心情和着寒冷的冬晨是多么的和谐。

  5. 请把这份闲逸与和谐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

  6. 配乐背诵全文。

  五、品析词语,了解结构

  1.再次默读全文,你发现这篇散文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作者使用了叠词,一方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新鲜词语“闲逸的心情、寒冷的冬晨”的使用然我们会有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大量四字词语或成语的使用让整篇文章读起来很美。

  2. 从结构上来说,四个自然段都是使用“……最美是……”的句式开头,齐齐整整,后文描写则或长或短,错落有致。

  3. 从表达上来看这篇散文具有独特的视角、表达和韵味。

  六、小练笔:

  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了没得氛围,请你仿照课文试着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七、作业:

  1.搜集不同译者翻译的《四季之美》比较阅读。

  2.读《鸟的天堂》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课文里的动态描写。

  板书:

  22.四季之美

  独特 视角

  表达 韵味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记提纲式笔记;尝试快速阅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求恩的国际共产国主义精神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求恩的国际共产国主义精神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随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齐读第一段,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地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5)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3.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

  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4.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1.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四、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六、作业布置。

  课下自己找关于白求恩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2.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朗读回顾,圈画有新鲜感的词句

  1.诗歌的魅力一在读,二在品,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师:诗歌的魅力一在读;二在品,用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把大家带进这所独特的花的学校;其他同学,边认真听边用笔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汇报时把理由说一说,讲一讲。

  生:读全文(注意情感把握)

  2.交流圈话新鲜感词句。

  生:“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温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人在高兴时就会一边走,一边吹着口笛,从这句中就把东风的快乐与无拘无束体现出来了。

  (多么自由欢快的东风呀,好像写出了人的情感,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欣赏这样的词句,需要边读边想象边品味,方能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新鲜之处,美妙之处。)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碰触是什么意思,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接触、碰撞就是碰触。和同桌一起,轻轻地碰触一下(同桌碰触)动作幅度加大一点,再来碰触碰触。(生做动作)

  现在我化身为东风,你们都化身为一根根树枝了哟!咱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描写树枝的部分,悠闲的东风走到这儿来了: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调皮的东风走到这来了呦: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东风加快了脚步,又走到这儿来了。)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东风来了,不光树枝开心,绿叶开心,连雷云也高兴地(拍着大手),雷云拍着大手,实际上就是(打雷),我们平时是怎样描写雷声的?

  生:轰隆隆的.雷声

  雷声轰响。诗人却说他们是(拍着大手),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他们的快乐,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大家各自读一读,试一试!

  3.文中还有吸引你的词句吗?

  生:“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这个句子比较长,在读长句子时,我们要在句中适当的停顿。瞧!老师已经用斜线把需要停顿的地方标示出来了,

  4.想想,这一群群的花,会是些什么花儿呢?把花名放进这个句子中读读看。

  生:于是,一群一群的杜鹃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5.如果添上了花的颜色,那会更漂亮,谁能再来说一说吗?

  生:于是,一群一群红艳艳的杜鹃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生:于是,一群一群金灿灿的油菜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生:于是,一群一群的火红的太阳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6.这真是一场花的盛宴啊!(出示花的图片)瞧!一群一群金黄的向日葵,浅紫色的牵牛花,粉红的荷花,红艳艳的玫瑰,洁白的栀子花,还有些说不出颜色,也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呢,这些五颜六色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你知道无人知道的对方在哪儿吗?

  生:地下。

  师:他们跑出来之前在干嘛呢?做功课,他们是真的在做功课吗?(不是的)其实在地下、在肥沃的土壤里吸取营养,诗人却说他们是关了门做功课,这也是作者的想象。瞧,这朵开放在墙角的小花,诗人说他是被老师罚站墙角的,多么有趣奇特的想象,多么新鲜的表达呀!

  7.那花孩子们会怎样狂欢?想象一下。

  生:花孩子们手拉着手唱歌、跳舞。

  生:他们一边欢呼,一边在草地上打滚。

  生:他们开心地蹦蹦跳跳。

  8.狂欢过后的花孩子又会去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七至九自然段。大家想想他们的妈妈是谁呢?

  生:他们生长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就是他们的妈妈。

  生:大自然中的土壤给予他们营养,土壤是他们的妈妈;阳光是他们的妈妈,有了阳光,他们才能长得更快;雨水滋润他们,所以雨水也是他们的妈妈。

  9.狂欢过后的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跑回家,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告诉妈妈自己今天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快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诗人泰戈尔用他的文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花孩子们的自由与欢快,更让我们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今天,我还为大家带了泰戈尔诗集中另外两个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二、链接文本,拓展阅读

  出示泰戈尔《新月集》中的片段,师生共赏。

  泰戈尔的诗歌就是这样地富有灵性的芬芳,所以有人称他为“人类的儿童”,更是一个“儿童的天使”,他的诗充满着童真与童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花的学校》和刚才的两个片段都出自于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诗集里还有更多更美的诗等着你们去欣赏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

  三、布置作业,巩固复习

  认真阅读拓展诗歌,并尝试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并写一写理由。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难点:掌握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组词法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游戏导入:看到这个字——鸟,大家想起哪些成语或是诗句呢?

  小鸟依人

  鸟语花香

  百鸟朝凤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望岳》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大家对鸟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和鸟有关的课文,请看到课题:父亲、树林和鸟,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好奇的吗?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一)初读全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疏通长难句。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初读效果;

  2、指导朗读: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幽深的雾蒙蒙的这两个词语比较难度,大家可要都准确啦!可以重读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来表示强调!

  3、学习一类字:雾、蒙,。

  ①我们先来看雾字,上下结构,一个雨字头,一个任务的务,请注意雨字头写扁,同学们看过雾吗?

  ②再来看蒙字,这是个多音字,同学们知道吗?它有三个读音。蒙字也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中间有两笔短横。

  4、联系实际理解字词:雾蒙蒙是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你看过雾吗?有雾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这句话中还有比较难懂的词语——幽深,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法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幽静/深远的意思;那现在请大家想想这是怎样一个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指名朗读;

  2、理解字词:凝神静气、兀立,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结合实际去理解,同学们请起立,我们来演一演父亲,像父亲一样望一望。

  3、通读一类、二类字词。

  (三)学习一类字: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字需要同学们学会书写,请同学们准备好《写字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字!

  1、一类字按结构归类;

  2、重点学习:鼻、翅、膀三个字;

  3、每个字描红两遍,临帖两遍。写好了同桌交换互相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观看朗读视频,在文中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黎明,地点是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人物有我和父亲,事件是父亲和我在树林里谈论鸟儿。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写字本》;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上网搜集关于鸟儿的百科知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化学习,建立词语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脑海形成画面,实现“文字到画面”的一次转换;

  2、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3、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难点: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我做你猜”的游戏,好吗?

  师:随机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走、看、跑……(夸大地做以上动作)

  生:猜出——轻悄悄地走、笑眯眯地看、兴冲冲地跑……

  师:孩子们,真棒!不但猜对了,而且说的比之前更生动!难道你们有什么“秘密武器”?

  出示课件(有无形容词进行对比)——引出能使表达更生动的“秘密武器”!

  二、游戏闯关

  会认——会理解——会运用

  第一关:“我会读”

  出示六个词语认读,记住音、形;

  可以齐读、小老师带读、抢读、小组加分读;

  注意带拼音的三个生字读音,师纠音。

  第二关:“我会想”

  玩“我做你猜”游戏

  先小组交流一个比划一个猜;然后老师比划学生猜,学生比划老师猜。达到将脑中对这个词语理解所浮现的画面用动作“外显”出来的目的。

  第三关:“我会填”

  玩“帮词宝宝回家”游戏

  (1)出示句子,请学生正确填空。

  第一组:我(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妹妹(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蜗牛(慢腾腾)地爬着,去找自己的安乐窝。

  奶奶(颤巍巍)地伸出双手抱紧了我。

  精彩的电影正在播放,影院里面(静悄悄)的。

  集市的人太多,到处都(闹哄哄)的。

  小明习惯不太好,每次做完作业,书桌上都是(乱糟糟)的。

  放学了,(空荡荡)的'教室就只剩军军一个人了。

  (2)出示句子,请学生进行根据前半段句子,填写后半段句子。

  第二组:海参懒洋洋地在海底蠕动。

  树懒慢腾腾地爬上一棵粗壮的桉树。

  牡丹花在风中颤巍巍地摇摆不定,优美极了。

  小明兴冲冲地邀请我明天参加他的生日party。

  兰兰把乱糟糟的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

  静悄悄的夜晚,只听见河边偶尔传来的蛙鸣。

  闹哄哄的操场到处都是玩游戏的小伙伴们。

  第四关:“我会写”

  玩“我是魔法师”游戏

  1、出示要求:用上任意一个词,我能变长句。

  A(谁)(怎么样地)(干什么呢?)

  B(什么地方)(怎么样呢?)

  生独立思考,然后动笔写一写。

  2、小组交流说一说;师生、生生互评。

  注意提醒学生——老奶奶走路慢腾腾的。

  老奶奶慢腾腾地走路。

  都符合表达习惯,但要注意“的”“地”用法。

  第五关:终极挑战

  “小小演说家”游戏

  (1)师出示“春运车站图”,你想说什么?

  生:人真多啊!出示句子:“车站的人真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人多?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口头表达。

  生围绕前半句中心意思,将“人多”尽量说具体,通顺。师相机小结,评价。

  (2)播放一段“夏夜蝉鸣蛙叫”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猜猜看,这是什么时候?你喜欢吗?能分享你看到的吗?

  生:我听出了这是夏天的夜晚,我喜欢……我看到了……

  师:相机出示句子: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因为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

  师:和你同桌聊聊自己为什么喜欢夏天的夜晚吧!

  生小组里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口头填写,然后师生交流、生生评价。

  (3)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围绕一个关键意思,把话说通顺、连贯、有的还很具体生动呢!让听的人不但明白你的意思,而且还好像真的亲眼看到了一样。以后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么说,这么写。

  设计意图: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听不离说,读不离写。将贴近生活的语境作为学生思维和语言组织及训练表达的“脚手架”,巧妙地设计到闯关游戏中,让学生始终浸泡在语境中去习得语言的规律。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一、复习词语,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搁在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火焰 瘦削 瞬间 凝视 骤然 掷石头 陡然

  2.说一说文中的“好的故事”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齐读: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2)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4.过渡:这是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作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

  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这“好的故事”,体会其中的意境。

  设计意图:由复习词语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同时,由鲁迅先生对这个故事的评价过渡到新课,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二、深入探究,品词析句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画出相关词语,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1)PPT出示重点语句: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引导学生抓住“一天云锦”“万颗奔星”体会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幻化无穷,充满生机。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梦中回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美的人和美的事。)

  ②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美丽,幽雅,有趣”?(澄碧清新的江南水乡,百花竞放的山野风光,勤劳朴实的农夫村妇,时聚时散的河中倒影,水中的萍藻游鱼,诸影诸物,摇动,扩大,融和,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瑰丽多姿,令人爱恋。)

  ③小结:这些文字正是对故乡绮丽风光的真实描写。

  ④指导朗读。

  (3)感悟重点句: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①引导学生抓住“永是生动,永是展开,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来体会其有趣、幽雅。

  ②指导朗读。

  ③小结:动静结合,交相辉映,构成一篇“好的故事”。“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说明美好的事物终将代替丑恶的现实,光明一定驱散黑暗。

  (4)品悟第7自然段。

  ①自由读一读第7自然段,圈一圈“好的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茅屋、狗、塔、村女、云。)

  ②说一说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好的故事”中的“美丽,幽雅,有趣”。(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人、事,体会其“美丽,幽雅,有趣”;抓住“忽而碎散”“全被拉长了”“退缩了”“碎散”“伸长”等词语体会画面中的变化之美及无限的趣味。)

  ③小结:作者运用了细腻的笔触,使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充满了动感与光感,具体而优美,使人如临其境,表现出像古人所说的“如镜如图”的感觉,突出了“好的故事”美的特质。

  ④指导朗读。

  (5)配乐引读: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设计意图:围绕“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展开品读活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谈感受,体会其中的画面感,同时借助朗读来抒发情感,以读促讲。

  三、借助资料,深入阅读

  1.结合背景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样的好的故事,再现这样的梦境呢?(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尽快来到的期望。)

  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

  2.出示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名读。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3.默读“阅读链接”中的相关资料,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4.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抓住关键语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眷恋和追求,决计要同“昏沉的夜”进行不懈的抗争。)

  5.鲁迅先生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昏沉的夜”,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6.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谈感受。

  预设:

  ①这里,空气的窒息、昏沉,令人厌恶,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

  ②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向善追求。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借助“阅读链接”的'补充阅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情感。同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领悟开头和结尾中环境描写的含义,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

  四、拓展练笔,积累运用

  1.鲁迅的梦中有那么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是那样的“美丽,幽雅,有趣”。你的梦境中或心中幻想过这样美丽、有趣的事物吗?动笔写一段自己的梦境或心中所想的美妙景物吧。写时不妨借鉴一下鲁迅先生的写作方法,可以富于变化,突出色彩,传递细腻的美感。

  2.学生动笔练写。

  3.交流评议。

  4.书写本课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焰 削 瞬 凝 骤 掷 陡

  (2)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强调“臼”的笔顺,强调“掷、陡”中“阝”的写法,重点示范“瞬、凝、骤”。

  (4)学生练习书写,投影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师生评价。

  5.布置作业: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美好的梦境或心中美好的景物。在指导书写生字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累优美语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描绘的梦境非常美,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但是由于时代差别,作者的语言表达与现在的不完全一样。为了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我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借助课后的“阅读链接”来深入理解。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资料补充,学生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昏沉的夜”中的压抑、苦闷,更能体会作者再现这“好的故事”的用意。特别是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时,由资料的介入补充,学生被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而深深感动,回头再读“好的故事”,融进更多的情感,学生的体会就更深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本组单元课文,明确什么是段落的关键句;

  2、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4、提炼出“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的写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2、难点: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教学过程:

  1.一认识“关键句”。

  师:昨天,我读到特别有意思的两段话,你们有兴趣读读吗?出示两段“关键句”在开头的段落。点生读。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后面都是在围绕第一句的意思写。

  师:相机引出“关键句”。

  有两个聪明的小朋友,他们还有更多的发现呢!你快读读他俩的对话,看看他们的对话中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2.生合作读“交流平台”。动笔勾画其中的“秘密”。

  3.师生交流。

  师:说说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罗列“关键句”出现的`三个地方和作用。

  回顾课文、回归整体、提炼写法

  师:

  “小福尔摩斯”们,现在去到本组单元课文中去找找“蛛丝马迹”吧!

  出示交流要求:

  (1)学生小组交流,找出所学精彩段落,师相机出示,让学生美美地读;

  (2)师:去掉段落这三个“关键句”,进行对比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总结出“关键句帮我们更好理解一段话”,“段落中心意思更突出”。

  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1.出示“美食糖醋排骨”图。

  2.学生自由练说:妈妈做的糖醋排骨真好吃啊!

  3.出示“春光”图学生自由练说: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总结:

  师:看来,关键句作用真大啊!同学们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写作方法,以后习作中我们一定要记得用上哟!

  设计意图

  “交流平台”在平常上课中很容易被老师忽略,要么是老师不太明确要求,要么授课时“一笔带过”。事实上它的存在对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写作手法等提炼具有指导意义。用“以段代段”的理念,借助课外阅读段落,引领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会总结,在总结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这也符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雾、淘、顽”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于论、岸”等8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2、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指导认识“雾”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新|课 |标|第 |一| 网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语。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三、朗读感悟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指导写字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朗读感悟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雾怎么样?(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新|课 |标|第 |一| 网

  2、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都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同桌互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雾来到岸边他又把什么藏起来了?齐读第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接着,他又把谁藏起来了?(自己)他可真是个淘气的孩子。练读7-9自然段,读出淘气。(指名读、赛读)讨论:雾哪里去了?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难点

  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

  3、板书课题:走月亮。

  4、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文字障碍。

  2、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点名分段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集体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出示有关云南风景的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3、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走月亮

  走月亮:月下散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3、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我”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走月亮”中“走”的含义,感受情美、景美。

  难点

  理解并初步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细品味,感受月光下的美。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

  2、引导学生汇报:

  ①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②“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

  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

  ③引导体会美景: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

  ④齐读这几句话。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重点体会:“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②生回答。

  ③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看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读。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第6~9自然段)。

  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5、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

  明确:课文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果园、稻田,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四、播放歌曲《母亲》,升华情感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5-16

部编版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1-23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09

部编版语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2-05

关于部编版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0-02

部编版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4-12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经典【15篇】05-17

部编版语文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0篇)07-11

部编版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经典【5篇】01-21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18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