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7 14:10: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实用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实用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5课。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了小柳树。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涵咏,理解课文的含义。同时,文章写小柳树的漂亮的语句优美,要引导学生积累。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感变化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以发展语言为目的”的课程理念,让学生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语文学习的规律,发展语言,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在重点词句的潜心涵咏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积累语言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有滋有味地读了写小柳树美的句子,现在,你们还能读好吗?多么自信的回答。请全体起立,你看,现在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片柳树林。有的高高的,有的小小的,有的还在跳舞呢!真美。来,让我们边表演边读这三个句子。

  出示句子:

  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2、多美的小柳树呀,作者也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指名说,齐读)

  (1)选词填空:细细的 绿绿的 浅绿色 又细又长

  腰( ) 树枝( ) ( )的衣服 叶子( )

  (2)你能用上这几个短语,说说小柳树的美吗?

  出示句式:小柳树真美啊!

  [设计意图:语文重在积累运用,读书内化的过程尤为重要。以上设计不只停留在感悟语言的生动优美,积累语言这一层面上,还让学生在导语的引领下运用语言,达到语言内化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自己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二、潜心涵咏,品味语言

  过渡语:小柳树挺起细细的腰,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真美。难怪它这样对小枣树说——

  1、小柳树的骄傲、得意、没礼貌

  句子一: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句子二: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注:扶读第一句,放读第二句。)

  2、品读小枣树的样子的句子

  师:小柳树觉得自己很漂亮,认为小枣树长得难看。(板书:难看)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2、3、4自然段,读好后再用“ ”画出写小枣树样子的句子。

  句子一: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句子二: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句子三:又过了好些日子,小枣树才长出了小小的叶子。

  (1)自由读,想一想:你从哪些词感受到小枣树的难看?

  (弯弯曲曲、光秃秃、还是、才、小小的)

  师:你还知道“弯弯曲曲”的什么?

  师:你还能说出像“弯弯曲曲”这样的词语吗?

  师:但是,在小柳树的眼里,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2)请小朋友们读好这些词语,自己挑一句练一练。

  (3)分句有感情地朗读,交流,点评。

  3、回读句子:

  句子一: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句子二: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师引读:小柳树看到小枣树到了春天不长叶子而嘲笑她。其实,她不知道小枣树不长叶子是为了把营养和水分留给秋天的枣子。你们看,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板书:结枣子)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多开心呀!这时候,小柳树看看自己,什么也没结。

  出示句子:她想:从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回她该说我啦。

  (1)指名读。导:小柳树,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惭愧,后悔)

  (2)以前,小柳树总是嘲笑小枣树长得难看,现在,小枣树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以为小枣树这回会说她了。小柳树以为小枣树会说她什么?

  句式:小柳树以为小枣树会说:“ ”

  生:小柳树以为小枣树会说:“小柳树,你怎么不结果子呀?你看我,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可漂亮了!”

  (随机板书:不结果)

  生:小柳树以为小枣树会说:“小枣树,以前你说我长得难看,我很伤心。现在该轮到你难过了。”

  ……

  [设计意图:小柳树由起初的骄傲、得意到现在的惭愧、后悔,此时的小柳树纵然百感交集。让学生换位于小柳树说说心理话,这样置于情境中的语言表达训练,读、思、悟相结合,学生想说,会说。同时,也与下文小枣树的话形成反差,构成认知的冲击,有利于刻画小枣树宽容大度的形象。]

  5、师:小枣树有没有这样说她,嘲笑她?赶快找出来。

  (1)出示小枣树的话

  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一到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2)自由读这个句子。

  (3)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导:小枣树说了小柳树哪些优点?

  (4)师:小枣树不因自己能结枣子而骄傲自大,反而夸奖小柳树。多么感人呀!谁来学着小枣树,来夸一夸小柳树?(指导朗读)

  三、拓展升华,发展语言

  1、师:多么感人的小枣树呀!她不但没有嘲笑小柳树,反而夸奖了她。说小柳树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小柳树就发芽长叶,比她绿得早。我想,此时的小柳树一定也学会夸奖别人了。如果你是小柳树,现在,你会怎么说自己,说小枣树呢?请看板书,也用上“虽然……可是……”说一说。

  板书:小柳树和小枣树

  漂亮 难看

  不结果 结枣子

  (虽然……可是……)

  生:我虽然长得漂亮,可是不会结果子。

  生:小枣树虽然长得难看,可是会结枣子。

  师:谁能说得更具体吗?

  生:小枣树虽然长得不好看,到了春天还是光秃秃的,可是到了秋天,她会结又大又红的枣子,给人们带来了快乐。

  ……

  师:谁还能用上“虽然……可是……”说说自己或身边的人,生活中的某种东西吗?

  生:我虽然学习不好,可是我关心班级。

  生:榴莲虽然很臭,可是很好吃。

  ……

  师:说着说着,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用识字4中的一句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很有价值的句式训练。让学生用“虽然……可是……”说话,步步引导学生具体地说,复杂地说,扩大地说。这样台阶式的训练,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2、出示文中插图及文字。

  师:你们看,第二年,小柳树与小枣树发生了不一样的故事。

  出示句式:第二年春天,小柳树发芽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小柳树说:“ ”

  (指名说)

  [设计意图:巧妙地以课文的变式设计训练题,用教材创造性地搭建实践创造语言的平台,精心构建言语实践的情境,落实语言运用环节。融语言训练、思维发展、情感体验于一体。因为有了一定的精神支撑,学生的语言便不再是干巴巴的符号,而是心灵的倾诉、生命的宣泄。]

  3、小朋友,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喜欢小枣树?

  4、小结:是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学习小枣树,用一双慧眼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正如罗丹所说的:(课件出示,让学生读)

  这个世界不是缺(quē)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课后,就让我们用这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美,学学小枣树,夸夸他们!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学会几种复述课文的方法。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感受女娲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学会复述课文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词语,连词复述:

  导语:上节课我深入学习女娲补天的原因,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谁能读出这些词语?

  1、指名读出下列词语

  欢歌笑语轰隆隆黑黑的大窟窿道道深沟熊熊大火围困挣扎零零星星冶炼

  2、连词复述。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最好能用上这里面的词语。

  二、品词析句,解读文章

  1、女娲看到人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难过极了。她要救人类,那么她为人类做了什么呢?到书中找*。

  生读书后汇报

  2、女娲就是人类的恩人。人类现在暂时脱离了危险,但是洪水还会再来,大火还会再燃烧。女娲深知这一点,所以,她又为人类做了什么?我们找出关于女娲如何补天的词句,看看哪些地方让感动就划出来,作上标注。

  3、品句:她忙了“几天几夜”换成“好几天”。

  4、说话训练。女娲不辞辛苦为人作了这么多。你现在想对女娲说点什么?带着对女娲的敬佩,朗读这一段。

  5、听了你的朗读我好象看到了女娲正不怕辛苦的找五彩石。找五彩石辛苦,冶炼五彩石补天更不易。读课文第四段看看哪些词句表现出女娲这些品质。

  6、找炼石补天的动词。

  7、加关联词准备复述课文。

  经过千难万险女娲终于把天补上了,她是什么心情?咱们就带着这种心情一起读第四段。如果在这段文字中加上一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请你试试应该加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用关联词梳理层次,为学生复述课文提供了一个抓手。)

  学生试填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8、小拓展。这个神话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说法不一样,除了书中的'这个结局之外,你还知道别的说法吗?

  三、体悟主旨、深化理解

  1、写作方法指导。“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这段话,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到文中找一找象这样的句子。学生读找到的句子。

  四、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起因天塌了一大块

  经过找五彩石、炼五彩石、补天

  结果天补好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教师首先以诵读儿歌激趣导入:“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点评:采用儿歌的形式呈现,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师述:要下雨了,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都慌慌张张地忙碌起来。想知道它们要干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王国里去看看吧!

  用媒体播放动画片和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

  (点评:把握儿童的心理,吸引、调动其多种感官,再次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3、师提问:你在动物王国里看到了哪些动物?学生发言,教师边贴彩图边讲述:美丽的小燕子飞来了,可爱的小白兔跑来了,勤劳勇敢的小蚂蚁也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了……

  (点评: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条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告诉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点评:看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听了精彩的故事,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及时提出读准字音的要求,体现了识字和阅读的整合。)

  三、由扶到放,认读生字

  1、媒体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读,教师及时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媒体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读。

  3、媒体出示单个生字(去掉词语环境,增加认读难度),学生认读。

  4、打乱生字排列顺序,学生认读。

  (点评:这一环节由扶到放,符合认知规律,意在反复强化认读,巩固识字。逐渐建立字型与字音之间的`联系。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学生认读兴趣浓厚。)

  四、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读。

  2、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师相机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感悟。

  在学生读小白兔的动作不到位时,教师出示小白兔图片,说:“小白兔有些不高兴了,它想,自己是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呀,你们怎么读得一点也不活泼呀?你能试试让小白兔高兴起来吗?”在学生读小鱼跟小白兔的对话时,教师适时点拨:“小鱼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小鱼非常关心朋友,担心朋友淋着雨,你们能读出小鱼对朋友的关心吗?”

  在评价学生朗读时,教师也通过创设的故事情境来进行。如,在学生读得到位时,教师指着动物图片,说:“你读得真好,看,小白兔在向你招手微笑了。”“你读得太棒了,小鱼非常喜欢你。”

  (点评: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以情境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这正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而且感情朗读就不仅是手段了,它更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五、角色朗读,深化体验

  1、学生小组里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演读课文。

  (点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有的小组在分配角色时,出现了一个角色多人争演,而有的角色却无人问津的情况,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教师这时并没有责怪学生,也没有包办分配角色,而是充满爱心地说:“看,小蚂蚁没人理睬,都伤心地哭了。你们说,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是,角色分配问题迎刃而解。教师这样处理,既灵活机智地驾驭了课堂,又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了协作精神的教育,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机智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

  六、鼓励质疑,拓展思维

  1、师提问: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

  (点评:不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了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师小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向课本、同学和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在大自然里,在生活当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点评:是总结,更是启发。还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仅从书本上可以学习,生活是更大的课堂。)

  (总评:黄老师教学的独到之处在于:1、紧紧把握课标的主旨,突出识字和朗读两大重点;2、将教师定位于和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与学生真诚地做心与心的交流对话;3、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创设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营造了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按笔顺描红。

  教学重点:能按笔顺描红。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看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呀?

  2.你们觉得图上的大海美不美呀?今天我们就一块去大海边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好吗?

  二、指导看图,练习说话

  1.谁来说说海边都有些什么?(相机出示字卡:沙滩、,贝壳、脚丫)

  沙滩:

  贝壳:

  脚丫:

  2.那么在海面上又有些什么呢?(相机出示字卡:海鸥、花)远处满载而归的渔船乖海风正慢慢地驶入海港,一片丰收的景象。(出示字卡:海风)

  3.你觉得大海美吗?为什么?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在小组里自己轻声读读这些生字词。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边读边想像大海的美景。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和新词。

  2.重点指导书写“风”、“浪”。

  3.学生按照笔顺提示在课本上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能按笔顺描红生字。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教学重点:能按笔顺描红生字。

  教具: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听写生字:沙、风。

  2.用“风、沙、贝、浪”口头组词。

  二、继续看图学文

  1.出示插图:满载而归的渔船上装满了什么?(相机出示字卡:珍珠、海带、鱼虾)

  2.请你们想一想:这时渔民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3.大海是这么的富饶,渔民是那样的高兴,在小组里再说一说这些词,体会一下渔民们的心情。

  4.当太阳落山时,渔船停靠在港湾,天空出现了什么?(相机出示:港湾、渔船、晚霞)

  5.红色的晚霞、蔚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这样的景色美吗?该作怎么说?

  6.自己读读生词,体会大海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三、诵读韵文

  1.指名读韵文,体会大海的美丽和富饶。

  2.自由练习背诵。

  3.学到这儿,大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四、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词。

  2.学写“渔”。

  ⑴认读,按笔顺提示说笔顺。

  ⑵学生描红,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写“晚”。

  ⑴认读,记忆字形。

  ⑵教师范写右边的“免”。

  ⑶学生描红。

  板书:风、沙、贝、浪

  教学后记:只有少数的学生还没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不能按笔顺描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

  3、 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以前,我们也学过几篇,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1、 下面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揠苗助长》,看它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板书课题,齐读。

  3、 释题:理解助、长、揠。

  4、 听故事。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把字音读准,不要多字少字;

  (2) 边读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 检查初读情况,认读生字。

  3、 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其它同学思考三个问题,在书上划下有关词句。

  (1) 那个人为什么帮助禾苗长高?

  (2) 他是怎样帮助禾苗长高的?

  (3) 帮助长高的结果怎样?

  (三)、 学习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 理解:巴望。

  (3) 思考:为什么那个人觉得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4) 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非常着急?

  (5) 指导朗读,体会那个人着急、渴望的心情。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2) 理解:筋疲力尽。

  (3) 指导朗读,体会他高兴的'心情。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

  (2) 禾苗为什么没和长高,反而都枯死了?

  (3) 教师演示。

  (四)、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 指名学生表演,再现课文。

  2、 揭示寓意:《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否则就要把事情弄糟。

  3、 指名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

  4、 看板书,指导背诵。

  四、板书:

  揠苗助长

  巴望长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都枯死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提示语等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5、初步了解本文通过人物对话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6、让学生学习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划分大段的依据,初步渗透段落的划分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脚掌、驼峰、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体会小骆驼心情变化的原因过程,从而感悟小骆驼的自豪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懂得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它的用途。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老师了解到我们班孩子有三大优点①最会读书②最善于思考③发言最积极。所以今天能来珠海路小学给优秀的你们上课,我感到很自豪。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已经预习了,看!这些词语有信心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词:

  肉疙瘩 镜子 委屈

  走一趟 多亏 陷进

  铺天盖地 足够 闭上

  贮存养料 疼爱 松散

  (1)先自己练习一下,不认识的可以请教同位或看看书。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2、引导辨别多音字。看蓝色字“松散”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过程:大多数学生会反应出这是一个多音字。】

  它另外一个读音你知道吗?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初读情况,一是了解学情,二是集体巩固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把重点字音读准确,扫清阅读障碍。】

  3、观察红色生字,你最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预设过程:学生有说“镜”的,肯定学生提出的注意点后,老师指导记字方法照镜子一定不要忘记,镜子里留下自己的影子,写时右边中间口里边的横不能丢。学生提出其它字用同样方法解决】

  “陷”老师也想提醒大家,右下部分的笔顺容易写错,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特别提醒右下部分里面的两条短横不要连在一起。

  “趟”你是老师的知音,跟老师想的一样。趟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走”字旁,注意第七笔捺要写得足够长,托起里边的“尚”。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

  4、下面请同学,摆好写字姿势,用钢笔认真描红这两个字。

  5、描红完的同学看屏幕,这儿还有一个长句子,谁会读?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看屏幕,指名读)课件出示:

  谁能把他的意思读出来?再指名读句子。

  6、课文已经预习了,回顾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过程:学生可能复述故事内容,语言不够简练,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写事的文章一般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小红马嘲笑小骆驼,小骆驼感到委屈是故事的——(起因)。骆驼妈妈带小骆驼到沙漠走了一趟是故事的——(经过)。小骆驼为自己的特殊用途感到自豪是故事的——(结果)

  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巧妙的串联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7、分段指导。

  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起因?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经过?剩下的段落就是故事的结果。

  (师小结:像这样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放在一起就可归为一个大段,本篇课文共分为三个大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这篇童话故事的起因。

  三、精读课文, 语言感悟

  1、略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委屈。

  (1)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指生回答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出示句子:

  谁来读小红马的话?指名读

  (2)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个词看出小红马在嘲笑小骆驼?

  (在课件上点红:难看)

  加上提示语,再读,还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红马嘲笑小骆驼?

  (在课件上点红:喷着响鼻)

  (3)你能当当小红马来说说这句话吗?(指导读出嘲笑语气)

  (师小结:看!抓住关键词和提示语就可以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我们在平时习作中也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提示语来描述人物内心活动。)

  (4)假如你是小骆驼听了小红马的话,心情会怎么样?【板书:委屈】

  (5)那么,骆驼妈妈是怎么安慰孩子的呢?指生回答

  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出示句子: 指名读。

  你读懂了什么?加上提示语,再读还能感受到骆驼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之情(齐读)

  2、略读第五自然段,领悟自豪。

  过渡:为了不让小骆驼觉得委屈,骆驼妈妈决定带它到沙漠走一趟。孩子们,经过这次沙漠旅行,小骆驼的想法改变了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5自然段后再回答。指名答

  (2)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此时小骆驼的心里觉得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指名答(点红最后一句齐读)

  【板书:自豪】

  (3)质疑:小骆驼刚开始觉得那么委屈,现在又感到这么自豪?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抓住小骆驼的一个心理变化,从委屈变成了自豪,从而产生疑问。】

  (4)指名回答(点红第二句)

  3、紧扣词句,感受沙漠

  过渡:那么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让我们赶紧跟随课文去沙漠看一看吧!

  (1)同学们,你们了解沙漠吗?谁来说说?

  (2)文中又是怎样描写沙漠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沙漠的词句,看谁找的又准又快。

  (3)找出的同学读一读,同位交流补充。

  (4)指名汇报。

  【预设过程:如果一人汇报不全,再找学生补充。】

  看!老师也找到了这些词组,谁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松散的沙子

  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出示词组:

  (5)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画面,走进这茫茫的大沙漠(播放沙漠录像)

  (师解说:“茫茫的.大沙漠,沙丘一座连着一座,放眼望去寸草不生。这里常常是风声肆虐,黄沙漫天飞舞。转瞬间,沙丘被移走了一片又一片。”)

  (6)想着刚才的画面,把这些词组的意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集体交流后,圈出描写沙漠特点的词语,利用多媒体,不仅加深学生对沙漠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词语积累的方法。教学中抓住了关键词,让同学感受沙漠的特点,如茫茫的、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等,通过朗读来体现这沙漠的大,沙漠环境的恶劣。】

  4、精读 三、 四自然段,了解各部分作用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沙漠环境怎样?到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旅行,骆驼母子会遇到什么困难?它们用什么法宝克服困难呢?

  (1)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3、4自然段,边默读课文边用“﹋﹋﹋﹋﹋”标出体现脚掌、驼峰、睫毛作用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批注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找出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前后4人1小组)

  交流方法是:先读找到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的作用。

  (3)按顺序集体交流。

  ①指生读句子、说作用 。 【相机板书:脚掌 陷不进】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a. 看妈妈说的话中有个“?”,谁能用上“。”说这句话。指名说

  b.看!用上句号说意思没变,但用问号说更能肯定骆驼脚掌是陷不进。所以

  骆驼妈妈在说这句话时,她内心会觉得怎样?(自豪)谁能用自豪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c. 从哪个词也可以看出妈妈说这话时很自豪。(多亏)

  谁能抓住多亏读出妈妈自豪的语气?指名读

  e.教师小结:看!抓住关键词,也能体会出(自豪的语气)人物的心理活动。

  ②咱们继续往下交流。

  指生读句子、说作用 。 【相机板书:驼峰 存养料】

  出示句子:

  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 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a.

  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

  的了。

  a.你有什么发现?“够”和“足够”这两个词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吗?

  指名回答

  【预设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够”说明刚满足。“足够”说明很充足还有剩余。】

  b.小结:一字之差可以告诉我们这么多,在平时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恰当运用词语。

  c.说这话时妈妈用什么语气?(自豪)指名读 你也自豪地说说这句话。

  e.抓住“足够”齐读句子,体会骆驼妈妈内心的自豪。

  (师小结:看通过小骆驼与骆驼妈妈的对话,我们了解了骆驼身上各部分的作用,这种表达方式叫语言描写。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学会使用呀!)

  ③过渡:沙漠里的天说变就变,就在小骆驼与妈妈说话间,风沙又来了。(放风沙声音)小骆驼该怎么办呢?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

  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a.加上自己的想象来读这句话。指名读。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睫毛 挡风沙】

  b.“没进一点儿沙子”难怪小骆驼沙漠旅行结束后会默默地想;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c.抓住“!”再读最后一句话,读出小骆驼的兴奋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读中了解内容,在合作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朗读中提升对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六、补充资料,点拨感悟。

  1、其实,值得骆驼自豪的不光这些本领,它还有一个美称——“沙漠之舟”。

  结合文中插图,看老师补充的资料——《沙漠之舟》出示资料: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骆驼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骆驼的寿命可达35—40岁。野生的骆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1)边读边给每句话标上小序号,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话都介绍了什么?指名回答。

  你知道为什么把这七句话放在一起吗?

  【预设过程:学生基本能说出这几句都是介绍骆驼特点的。】

  师小结:是呀,短文中每一句话都告诉了我们骆驼的一个特点,这样表达意思相同的几个句子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自然段。你从这个自然段中了解到了骆驼的哪些知识?

  (2)训练说话:请你 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 。”这一句式,替着小骆驼说一说,让它感到自豪的还有什么。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知道骆驼感到自豪的其他方面,理解每句话都写了骆驼的一个特点。从而引出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构成自然段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知识,并借鉴老师出示的句式来训练说话。这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2、骆驼有它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让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请你说一说最让你感到自豪的是什么?

  出示句式:我感到自豪的是 。

  【设计意图:紧抓课题,让学生以“我感到自豪的是 。 ”来发展思维,训练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一个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的过程。】

  七.再扣课题,领悟道理,积累学法。

  1. 课文学完了,请你用上“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或是“我学会了”什么?来说说你的收获吗?

  【预设过程:学生能看板书把骆驼主要特点说出来,就鼓励收获大。如果能说出道理,及时表扬你不仅学到知识,还明白了深刻道理。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手法——语言描写。】

  小结:其实课文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骆驼身体各部位的作用,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事物美不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有没有(用处)

  2.看板书小结:

  (1)同学们虽然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但是在沙漠中行走陷不进沙子里,所以小骆驼说,指课题齐读。

  (2)虽然骆驼背上的两个肉疙瘩很难看,但是它能贮存足够养料,所以小骆驼说, 指课题齐读。

  (3)虽然骆驼的两层睫毛不好看,但是能挡风沙,所以小骆驼说,指课题齐读。

  3.教师总结升华:现在知道小骆驼为什么自豪了吧?(擦去问号)是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所以我们要正确判断事物的美与丑。

  八、布置作业:续编故事

  现在的小骆驼真想把自己的收获和小红马说说。有一天,它们又见面了,你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续写这篇童话吗?

  【设计意图:语文言意理论认为: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母语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并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读者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项作业与上文衔接紧密,由易到难,从点到面,自然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存养料

  脚掌——陷不进

  睫毛——挡风沙

  (委屈) (自豪)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以学生熟悉的校园情境为背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2、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策化设计布置校园的方案。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6月1日是什么节?你们已过了几个儿童节?

  开心吗?再过几个月,我们又将迎来你们自己的节日,大队部将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听说我们三(1)班的同学们数学学习进步较快,大队辅导员潘老师让大家来设计一个布置校园的方案好吗?大家一起努力。

  二、展开:

  1、提供材料:彩旗数面,盆花数盆。

  2、问:布置校园,你会先考虑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校门插彩旗,能插几面彩旗,须知道校门长是几米?每几米插一面彩旗?)

  (1)出示:校门长6米,每1米插一面彩旗,能插几面?

  (2)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设计一:一头插一头不插: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

  设计二:两头都不插: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

  设计三:两头都插: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

  (3) 问:你认为哪种设计较好?理由。

  3、问:彩旗插在校门上,盆花放在哪儿?

  (1)出示:校园主通道长120米,每4米放一盆月季花,你最少放几盆?

  (2)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说一说你最少放几盆?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最少放几盆,因此放花时,两头不放才是最少,只要间隔数减1,所以120÷4—1=29(盆)

  (3)再出示:如果两盆月季花中间放3盆兰花,至少几盆?

  (4)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至少放几盆,首先想29盆月季花中有几个间隔

  29—1=28(个) ∴28×3=84(盆)

  4、问:三盆铁树放在哪儿较为合适?(两幢楼房中间)

  (1)出示:两幢楼房之间相距12米,平均放3盆铁树,每两盆铁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2)四人小组讨论,后讨论。

  问:每两盆铁树之间相距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一:两头都放,所以两幢楼房之间间隔数有2个,

  12÷2=6(米)

  设计二:一头放一头不放,所以两幢楼房之间有3个

  间隔,12÷3=4(米)

  设计三:两头都不放,所以两幢楼房之间有4个间隔,

  12÷4=3(米)

  (3) 问:你认为哪种设计较好?理由。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插彩旗的面数与间隔数有关。两头都插,彩旗面数=间隔数+1,两头不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一头插一头不插,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放盆花也是如此,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巧妙放置,才能将校园布置得更美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词:汪汪、危险、肌肉、伸缩、甲藻、硅藻、窃窃私语、长途旅行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吗?(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这句话在那个段落?它和第一段构成了一个自问自答的什么句?(设问句)那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景色奇异在哪儿,物产又有多丰富吧!想去海底看看吗?那就请同学们睁大眼睛,和老师一起穿上潜水衣吧,海底那个未知的世界在等着我们呢!准备好了吗?好,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播放海底世界录像)

  4、你觉得海底怎样?(美丽)五彩斑斓的颜色,可爱活泼的小鱼儿,还有那些连名字也说不出来的小动物,构成了海底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可是海底何止这些?就像作者所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全班回答)

  5、到底海底的景色如何奇异,物产怎样丰富呢?请同学们自由的在课文的海洋中去阅读,找出最吸引你的地方,然后一起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收获吧!(默读)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在海底世界发现了什么呢?课文的那个自然段最吸引你,为什么?

  (1)指名读。做适当的评价。

  (2)理解“窃窃私语”并造句。

  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背地里小声地、悄悄地说话)

  例句:草丛中的小昆虫常常窃窃私语。

  作者用水中听音器听到的海底动物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自由读本段,用“—”画出来。指读,齐读,“……”省略了什么?你能想像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声音?如:“有的像小鸡一样唧唧,有的像小鸭一样嘎嘎,有的鸽子一样咕咕,有的小猫一样喵喵。”

  (3)接读师:他们吃东西的时候,生:发出一种声音。

  (4)句式练习: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过渡:还有哪个自然段吸引你?为什么??

  2.精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提出要求: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

  这几种动物活动的.方式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哪些说明方法?

  (2)自由读课文,完成表格。

  (3)介绍自己喜欢的海底动物。

  师:这么多的海底动物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吧!把你喜欢的海底动物的特点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它的可爱!(生自由练习)指名表演读如:梭子鱼行动的快,海参的慢,等等。

  在学生介绍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从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

  (4)表演读。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多好呀!我想你们读起来一定也很棒。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读到你特别喜欢的海底动物的时候就大声的读出它的特点。(在班上试试)

  3.精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认识了那些可爱的海底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形态各异的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学习第三段的方法学本段:照中心句,用“——”画出;作者抓住植物的哪两个方面来写的?(板书)

  (2)句式训练(有``有``还有```)

  例如:水里有___,有___,还有___。

  草原有___,有___,还有___。

  (3)教学举例子的说明方法(4)齐读。

  4.精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海底世界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哪些资源呢?喜欢第五自然段请举手,你们太有经济头脑了,这么丰富的物产,得产生多少财富呀。听老师读,请同学们把海底世界的资源用横线画下来。

  (1)师朗读课文。老师朗读完了,你们找到了哪些海底资源呢?

  (2)学生回答。

  (3)资料交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吗?(4)指名说。

  (5) 小结: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5.精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慨?有什么话想说吗?生自由说。

  师: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海底世界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对照板书,深化中心句的理解。

  三.延伸主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1.学了《赶海》《海底世界》,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放音乐:例(我想对大海说,大海啊,你像一位母亲,孕育了数量繁多、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我爱你,大海。)

  2.激趣。

  小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几种小动物、几种植物和矿产资源。其实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资源被发现了,却因为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应用,更可惜的是还有更多的资源没被发现呢。

  你们想探索海底世界吗?那你们就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希望将来的你们能让海底世界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2、能区分容易混淆的同音字(或音近字)和意思相近的词。

  3、能再合适的位置添加词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4、能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的连接起来,组成句子。

  5、能读懂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完成习题。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2、能区分容易混淆的同音字(或音近字)和意思相近的词。

  教学过程:

  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校对,然后当堂订正。

  二、第2题。

  先理解“再”、“深”的意思,然后填空。

  校对,把易错的.词抄写几遍,强化记忆。

  三、第3题。

  轻快——轻松、突然——忽然

  四、第4题。

  回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的一般方法。选择句意时,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理、比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再合适的位置添加词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2、能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的连接起来,组成句子。

  3、能读懂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完成习题。

  教学过程:

  一、第5题。

  1、看懂要求,连线。

  2、读连好的句子。

  3、拓展练习。

  二、第6题。

  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注意“地”的用法。

  三、第7题。

  1、自由读,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

  2、讨论文后第1题。

  3、说说读了短文后,萤火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结合问句理解进行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2、贺知章写了一首《咏柳》,大家会背吗?(齐背),诗中的“剪刀”可以换成“菜刀”吗?(学生说说理由,教师用“推敲”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引导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精炼及韵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3、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预设)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

  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四、再读古诗,想意境,悟诗情。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五、三读古诗,融情感,练诵读。

  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活动主体:六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调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

  活动目标:

  1、了解茶文化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陶治学生的情操。

  活动准备:

  1、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全班学生成五个小组,各小组带着不同的任务分头活动;

  一组:调查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

  二组:本地有哪些品种的茶?实地考查它们的制作方法及过程,并亲自参与到采茶、制茶的过程中去。

  三组:我国有哪些名茶?

  四组:怎样品茶?饮茶有什么益处?中国的茶文化对其它国家有什么影响?

  五组:收集文人学士赞美茶的诗词、文章。

  2、调查、收集方法提示:

  从不同的渠道收集资料:书刊、网络、调查走访、实地考察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上星期老师以经布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收集关于茶文化的资料,今天我们就将设调查结果向大家展示。希望同学们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介绍,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汇报。

  第一组代表上场:

  大家好!我们组调查的是茶的历史起源、种类及特点,通过调查了解,我们知道我国是最早懂得饮茶的民族。相传四千多年前,“神农尝白草以疗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就是我们所说的茶,这大概就是茶的最早的历史起源,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分为绿茶、红茶、花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每种茶按制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许多种类,不同种类的茶又有不同的特色,如绿茶的品质特征是清汤绿叶;红茶因冲泡后茶汤和叶底都是红色而得名,它的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花茶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茶类,它是用高洁清香的鲜花制茶叶而形成的、茶引花香、相得益彰、别具见韵,所以有“茶味花香融为一体,二美兼备味更佳”的赞美。

  第二组代表:

  大家好!我们调查了解的是本地茶的品种及制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调查,我们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本地的茶有许多品种,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竹溪龙王垭的箭茶、龙须茶等,它为我市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繁荣了我市的经济。我们还知道了制茶的方法和过程(请看录相;录相展求制茶的方法和过程),在当地实地考察时,我们还和茶农一起采茶、制茶,从中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自己制的茶!

  师:二组同学真了不起,老师都被她们爱家乡、爱劳动的情绪感染了。

  第三组代表:

  大家好!我们从网上知道中国的十大名茶是:色香味俱佳的西湖龙井、安徽音韵留甘的铁观音和祁红茶,福建银装素寰的白毫银针,四川的茶中故旧蒙茶,江苏“吓煞人香”的碧螺春,黄山云蒸霞蔚的毛峰茶,台湾喉韵沉香的冻顶乌龙,洞庭湖白银盘里的.君山银针,云南独具风格的普洱茶等,中国的十大名茶都有自己美历的传说,下面我给大家讲讲普洱茶的传说:

  传说,三国时代刘备的高参诸葛亮率兵西征七擒孟获时,来到西双版纳,士兵们水土不服,患眼病的很多。诸葛亮欲为士兵觅药治眼病,一天,来到石头寨的山上,他拄着随身带的一根拐仗四下察看,可是拐仗拔不起来,不一会儿应变以成一棵树,发出青翠的叶子。士兵们摘下叶子煮水喝,眼病就好了,拐仗变成的树就是茶树,从此人们始知种茶,始有茶饮,这就是普洱茶的传说。至今,当地的少数民族称茶树为“孔明树”,山为“孔明山”,并尊孔明为“茶祖”,每年农历七月十七孔明生日,举行“茶祖会”,以茶赏月,跳民族舞,放“孔明灯”。

  第四组代表:

  大家好!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品赏茶的技巧重在斟酌,品的时候要观其形、闻其香、看其色、尝其味。反复斟酌,细细评尝,才能享受到茶的芬芳、甘醇和情趣。同时,我们知道了饮茶的许多益处,《神农食经》中说:“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喝、令人少睡……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我们还知道中国的茶文化对其他国家也有很大影响,如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等都受到我国茶文化的影响。

  第五组代表:

  大家好,刚才第四组的同学说饮茶有许多益处,对此,我们也很赞同,通过调查,我们知道茶还可以清心、提神启思,激发灵感,因此,茶与文人学士结下解之缘,许多文人学习都对它赞赏有加,要他们因饮茶得趣激发灵感而创造出的诗、词、曲有很多,历代皆有佳品,如唐代诗人钱起的《与赵营茶宴》、卢全的《七碗茶饮》等。

  师:除了刚才他们的介绍外,谁还知道茶的其它知识?

  (三)小结:

  这次活动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走访、网上调查,查阅资料等渠道收集了许多关于茶文化的资料,并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通过广泛的渠道、惧更多的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活动喜后:

  教师把学生交流的资料汇总、完善,作出摘要,打印分发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学会10字,认识10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读写并理解“真情、诚恳、风筝、吹拂、陶醉、形影不离、五颜六色、触景生情、苦思冥想、眉习色舞、情不自禁、开虚作假”等词语。能用“情不自禁”、“陶醉”写句子,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实话实说、不隐瞒真实的情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实话实说、不瞒真情是诚信的.重要表现。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会认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解释课题。

  “真情”有两个意思:(1)真实的情况;(2)真实的感情。本文中“真情”指的是什么呢?

  二、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开火车读课文,生字互查。

  3.讲讲课文大意。“真情”是什么?

  4.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

  2.反馈:读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3.理解词语:“诚恳”、“形影不离”。

  四、学习生字。

  五、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老舍和高煜年金子般闪闪发亮的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

  1.巩固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从这两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吹拂”、“千姿百态”、“五颜六色“、”触景生情“、“苦思冥想”。

  (2)议一议:老舍为什么帮高煜年,是怎样帮的?

  接爱帮助的高煜年心情怎样?

  (3)指导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4-8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6、7、8自然段。

  思考:从这几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理解:“眉飞色舞”、“陶醉”。

  (2)面对老师的表扬,老舍、高煜年反应?(找出句子边读边议)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拓展

  1.如果你是老舍或高煜年,你会怎样说?(扮演角色)

  2.听了老舍、高煜年的话后,老师怎样说?(扮演老师发言)

  板书设计:

  为放风筝 帮写作文

  14 不瞒真相

  得到表扬 深感惭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知识目标:

  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标: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一、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自己从课文中摘抄下来的好词佳句

  2、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还收集到了哪些课外词句,比较难以理解的要为同学们加以讲解,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3、读例句考虑冬冬提出的问题: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

  可一个好人的心容的下全世界的.人。

  考虑:前半句说“小”后半句说“大”,用可连接,“可”还能换成什么词?

  你能不能再说几句这样的话?

  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有了解到不少名人名言吧,互相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进一步理解心存大志也要从小事做起

  班级交流,并进行板书

  根据同学的交流,在自己的摘录本上进行补充。

  三、读开卷有益

  自己读文章,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交流你最近读过的好书或者好的文章,说说内容,谈谈感想,把它推荐给你的好朋友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真童趣。

  3.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内容。

  4,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一只风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课件:高鼎的《村居》,学生齐读。这首诗中有一样非常好玩的东西是什么?

  2,没错,纸鸢就是风筝。出示课件资料袋,介绍风筝。

  3,同学们,你们谁放过风筝,那位同学来谈谈放风筝的情景及心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风筝》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古诗《村居》引入课文,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既有知识,又自然引入到新授课文,一举两得。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在有的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形式多样,或文字介绍,或图片介绍,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显然,“资料袋”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轻视,甚至忽略了“资料袋”,致使“资料袋”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资料袋让孩子学会在较短时间内提取与文本相关的重要信息,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

  二,复习巩固

  (一)生字词的复习

  1,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读,其余学生评价。

  2,学生齐读。

  3,将生字词上面的词语去掉,再让学生读,课文内容的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课件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填,并伺机板书。

  2,我们一起感受了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快活)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也写在上面”

  设计意图:要求明确,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经常得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升记忆和总结能力。

  三,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风筝做好了,此时孩子们最想干什么?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的画面。

  2,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

  你想象一下,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

  3,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是写放风筝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并且找一找哪些句子、词语反映了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话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1)请你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读读这句话,你读出孩子们的快乐了吗?

  (2)同学们注意“翩翩飞舞”这个词,左边一个“扁”字,右边一个“羽”字,同学们想象一下,又扁又轻的羽毛飞起来是什么样的?你们通常用翩翩飞舞这个词来形容什么?(蝴蝶、孔雀……)

  (3)在作者眼中,那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色彩斑斓的蝴蝶一样翩翩起舞,请你再来读一读,感受风筝的飘逸和作者的情怀。

  5,是啊,风筝飞得高高的,那是最快乐的事了!请大家找一找这群快乐的孩子是怎样放风筝的?哪些词语体现了放风筝时的动作?课件出示填空,指名学生回答。

  找两位同学谈一谈他们放风筝时的动作,并且请同学上讲台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风筝演示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品读及表演,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动作和心情,比单纯的说教好得多。

  6,孩子们放风筝的时候有没有人看到呢?课件出示: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1)他们究竟是带着怎样地语气或表情说的呢?你能想像得到吗?(惊奇、羡慕)

  (2)惊奇、羡慕,村里人在羡慕什么呢?仅仅是因为我们把风筝放得高吗?你能否尝试着去理解一下它背后的意思。

  (3)是呀,村里人羡慕孩子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那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句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插入放风筝的图片,可以激发起学生们曾经放风筝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们的情感与课文中的小伙伴们产生共鸣,真切地感受到放风筝带给伙伴的快乐。

  四,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孩子们快乐地放着风筝,接下里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用心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1,正当我们欢呼雀跃时,忽然来了一阵风,线断了,风筝怎么样了?

  2,风筝不见了,孩子们是怎样的心情呢?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我们一起读读,读过之后,你体会到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很着急,很伤心)

  (2)那你们是从哪几个词语中感受到的?(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千呼万唤”是什么意思?(呼唤很多次)

  3,同学们,不过就是一只风筝不见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呢?(结合上节课学的知识想一想,风筝上有什么?)

  预设:(1)因为这只风筝是我们精心做的,

  (2)风筝上有我们的名字。

  (3)风筝上寄托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4)这只风筝是我们的“幸福鸟”。

  4,是的,它是我们的“幸福鸟”啊,它飞走了,就意味着我们的幸福也(飞走了),所以,我们刚才还洋溢在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没有了),欢呼声也(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有(着急,伤心)。

  谁能读出孩子们的这份着急和伤心。

  5,看着风筝越飞越远,越来越小,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千呼万唤,那我们会呼唤些什么呢?(风筝,快回来。风筝,别走!……)

  设计意图:孩子在通过对重点句的研读过程中深深感悟到了风筝给作者带来的快乐,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孩子们在朗读中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同构。孩子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建构着心目中的美丽风筝。此时此刻,孩子们完全走进了文本,完全融入了课堂,他们在学习,更是在放飞着最美丽最圣洁的风筝——这风筝,是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的。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任凭孩子们怎么千呼万唤,风筝还是没有停下它的脚步,依旧随风飞翔,直至不见踪影。此时“我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五至八自然段,找出表现“我们”心情的句子和词语,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怎样的心情?

  1,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1),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明白了什么?(孩子们很伤心,难过)

  这段话中还有那个词也表现了我们很伤心?(垂头丧气),那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

  谁能读出孩子们的沮丧和难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一遍遍品读,可以对学生读书情况加以鼓励评价,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升华感情。

  (2),风筝不见了,难道他们仅仅只是哭,只是垂头丧气地坐着吗?

  “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这说明了什么?

  (孩子们很着急,想要急切地找到风筝)。

  (3),是啊,精心做的风筝不见了,我们能不伤心吗?所以——我们到处寻找;

  我们的“幸福鸟”飞走了,我们能不着急吗?所以——我们到处寻找。

  2,我们边哭变找,穿过田野,走过小桥,找遍了各个角落,还是不见风筝的踪影,最后看到了什么?看到水磨坊之后,孩子们怎么说的?这说明了我们的孩子们对于寻找风筝怀着一种怎样的决心?(不会放弃)

  3,可是他们也不知道风筝在不在水磨坊,为什么还要苦苦寻找呢?想一想,他们无法舍弃这只风筝,是因为这只风筝上寄托着什么啊?

  预设:风筝上寄托着我们的快乐,憧憬和希望;

  风筝上有写着我们的名字,有着我们的希望;

  风筝是我们精心做的,是我们的“幸福鸟“。

  4,是的,对于孩子们来说,风筝就是快乐就是希望就是憧憬,所以孩子们在课文的最后一起想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幸福鸟”。请同学们齐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那最后这只风筝找到了吗?(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省略号)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孩子们一定可以找到的是——希望、幸福、理想、快乐、童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六,作者介绍:

  这么美丽的风筝是谁做的呢?同学们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吗?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七,课堂练习:

  小小的一只风筝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不管是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孩子们的心情也随之波动,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练习本写一写描写心情的词语。写好之后,相互可以交流一下。

  指名学生读一读各自写的内容。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平时积累,训练学生的思维。

  八,拓展升华:

  同学们,不光是高鼎,贾先生写过风筝,还有很多的艺术作品都是跟风筝有关的,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首歌,歌名叫做《三月三》,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接近,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歌曲《三月三》。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秋天放风筝的情景,而《三月三》是一首描写回忆童年放风筝的歌曲。通过歌曲播放,可以开阔眼界,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艺术不同的表达形式。

  九,作业(课件出示):

  后来,孩子们找到风筝没有,课文没有写出来,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接着写下去。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拓展训练。这种有意识的写作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书面表达力。

  十,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也像课文里的孩子们一样喜欢风筝吧。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的心,在风筝身上放飞我们的希望和理想吧!

  板书设计: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5-09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5-08

小学语文《松鼠》教学设计04-20

小学语文母鸡的教学设计04-25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03-20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3-17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3-17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