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7 13:26: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通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难点: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课前准备:

  小黑板一块。

  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

  师生交流互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1、回顾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

  2、江湖,峡谷,榕树,鸟儿,美丽的晚霞等等这些美好的景物就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

  3、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还去过哪些风景名胜,看到过哪些美好景物呢?(……)

  4、同学们说了不少,今天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庐山)看看我们的伟大的北宋诗人苏轼他是怎么来写庐山的!板书课题:题西林壁

  (二)初读古诗,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三)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四)范读古诗,讲读法。

  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记号。

  小黑板出示: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朗诵分析古诗并背诵:

  1、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生背诵古诗师检查背诵情况

  3、总结: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见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观察的效果不同)所感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

  课后评析:

  临时得到通知,要来听我的课,即使课前备过课了,心里也难免紧张。那么多资深老师来听课,感觉压力好大。但是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只要能够勇敢地去面对,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成长,有所得到的。

  接下来说一说,自己对该课的反思。作为一个刚走出校园迈入另外一个不同校园的新老师,总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吃透教材上,总在刹那间会觉得比较迷茫,所以,总是千方百计的找一些资料拼命的借鉴人家好的地方,但在上课之后总是会觉得其实另外一种形式的教法也许会更好一点。课前想象了很多种学生情况,但在上课时还是会出现让我措手不及的地方。例如,今天在分析讲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叫了好几个学生说“不识”什么意思,这几个学生都说是不知道的意思,我在备课时希望学生说是看不清楚的意思,然后绕了好大一圈,才得出自己想要的*。课后觉得,其实有些知识上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是合理的,能够解释清楚的,不应该拘泥于形式。

  其次,在该课上,要感谢我的.学生,他们让我觉得很惊讶。作为新老师兼班主任,对他们很多地方的了解还有些欠缺。例如,我让学生试着解释一下该诗的大致意思的时候,蔡冲真的让我很吃惊,他反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把自己当作苏轼,然后再解释呢?”我立即说:“当然可以。”他的回答果然真的很精彩,其他同学都不由自主的把掌声送给了他,我想假如叫我来解释,也最多只能在字面上做些文章而已。这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做好优秀的学生的老师,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才行。以后,在上课之前,所要做的准备其实还可以更加丰富。

  最后,在下面这个教学环节中: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记号。

  小黑板出示: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我可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是自己说出来,让他们划出来。而是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合作的讨论之后的汇报中得到划分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得出结果比我告诉他们*会更加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理念:

  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自主感悟。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并出示课题(2′)

  1、出示荷花flash视频,音乐引入,学生如痴如醉地欣赏

  师:欣赏到这一池一池的美丽荷花,你特别想做什么?

  2、师: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叶、茎不大注意。俗话说,花红需要绿叶扶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叶的文章。(课件出示莲叶图)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课件出示祖母)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莲叶青青

  指名读。(青是指颜色的碧绿。在这,作者用一个青不够,还连用两个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齐读莲叶青青)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3′)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向老师点头示意并马上坐好。

  2、生用一两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板书“喜欢莲叶”、“剪叶治疮”。

  3、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

  三、品读2-4自然段,学习祖母喜爱莲叶部分,感悟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10′)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祖母在种荷、养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2、学生找出叙写祖母喜爱莲叶的内容(2---4自然段)

  3、感受喜爱莲叶

  a、理解: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祖母喜爱莲叶,对荷花下功夫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并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说。

  b、前后六人围成一个学习小组,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c、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谈谈你的体会)

  (1)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2)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4)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①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都不当回事。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多好看。)

  ②看看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看图理解“一脸欣喜”。)

  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祖母高兴的一脸欣喜?在这作者运用一个比喻句,体现祖母对荷叶的喜爱。

  ④当奶奶看到自己的孙子呱呱落地时,她会有怎么样的表现?自由再把祖母的这股高兴劲读出来。

  ⑤谁愿意跟大家读读这一句?请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5)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你家里有没有做过类似事情的长辈?你觉得他们好吗?

  小结:把一份快乐分给两个人,你得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而且,在别人心里你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

  4、(配乐)引读2―4自然段。请全班同学在音乐声中把刚才大家找出来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读一读。

  5、过渡:从荷花的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祖母确实是十分喜爱莲叶,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体会关爱(20′)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仔细阅读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想想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认为同桌读的好给他点点头或者竖个大拇指表扬他。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1)请生读。

  (2)谁能把丝丝地吸着冷气这个动作做一做?想想平日里我们什么时候会丝丝地吸着凉气?(减轻痛苦)现在祖母为什么也丝丝地吸着凉气,她痛吗?(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疼)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评价学生读时可以说你让我体会到了这种心疼的感觉)

  (4)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

  ——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

  ——“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

  ——“咔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

  ——“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

  (2)师:谁能把祖母当时给小孩剪荷的这种干脆的感觉读出来?(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还不够坚决还不够干脆。如果把那两个词读的再突出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请再读,就像他那样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谁来向他挑战)

  (3)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1——2组读,第二次由1——4组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4)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a想象一下当荷叶一枝枝被剪走,荷叶缸里一片萧条是什么样子?出示一片萧条的荷叶图片,理解萧条。

  b现在本该葱郁的荷叶缸却一片萧条,只剩下欲出的新芽和那些残枝破叶。演示:①家里人会怎样说?(祖母呀你一年的努力变成现在的样子,你不后悔吗?)②假如你是老太太,你会怎么说?③生疮的孩子母亲会怎么说?

  c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假如祖母未曾剪荷叶,这还是一缸如往年一样茂盛的荷叶,祖母会用它做什么?(泡茶、做叫花鸡……)这真是一缸清凉,众人分享。

  过渡:而此刻,面对这萧条的、毫无生机的荷叶,家里人都十分可惜,可祖母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痛心,她念念有词地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大屏幕出示)

  (1)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也可以了)(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2)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不在乎的感觉,“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指着板书:祖母十分爱莲,由令人吃惊的精心呵护,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祖母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乐于助人、关爱他人。板书: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师:我们常说,爱亲人容易,爱别人不容易。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人容易,但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人就不容易。祖母,她却把自己最喜欢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亲,这种大爱是多么不易呀!又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每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板书:感动]

  5、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多么像那青青的,美丽的、对人类浑身是宝的荷叶呀!在作者心中,祖母就是那青青莲叶,看到青青莲叶就仿佛看见了祖母。)

  这种写法在协作方法上叫睹物思人。

  五、学习写法拓展延伸(5′)

  1、体会写法

  “看到景色,产生了感情,作者说——”男生齐读第1自然段。

  “回忆了那些事情,又回到这景色中,抒发这样的情感,作者说——”女生齐读第8自然段。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拓展延伸:同学们,祖母用荷叶来帮助别人,她自己感到了快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你的感受又如何呢?(生说自己的事,谈感受)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许多人为帮助别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出示一些图片)这是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这是在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时,以血肉之躯为4名学生撑起“生命的支架”伟大的人民教师——谭千秋;这位是为地震灾区捐款万元的卖煤翁陆松芳……

  孩子们,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课后,孩子们可以去调查采访,然后以《爱就在身边》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日记。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多媒体出示)

  3、小结:但愿在座的每个人都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多关爱他人,多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

  板书设计:

  29 、莲叶青青

  感动

  喜欢莲叶 剪叶治疮

  (祖母)

  心地善良 关爱他人 (勾画莲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检查学习情况。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文章的条理。

  3、理解太阳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感受阳光下,在河边游玩,在树林游玩等情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6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理解太阳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感受阳光下,在河边游玩,在树林游玩等情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6自然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歌曲《种太阳》

  3、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拟人化的太阳公公的图片: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太阳公公非常慈祥,他把光和热都无私地给了我们;太阳公公出来了,我感觉很暖和;想起了《种太阳》这首歌……)

  2、教师相机播放歌曲《种太阳》:那我们一起来唱唱《种太阳》这首歌吧。

  (二)要求导读,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

  (2)读课文,理解太阳是如何对待孩子们的,感受阳光下,在河边游玩,在树林里游玩等情趣。有不理解的地方,可在旁边作记号。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其他正音。

  (2)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读和写上的注意点。

  (3)再次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3、一起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太阳是如何对待孩子们的,感受阳光下在河边游玩,在树林里游玩等情趣。

  4、反馈分段情况。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了,他听过的故事最多,他知道的事情也最多。他会看见什么呢?(如河流、大海、森林、人类、动物等)他又听到了什么呢?(如河水哗哗地流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在欢笑)

  他知道小朋友的什么事情,他又是怎么做的?

  2、出示体现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的内容的挂图。

  3、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师生交流后,齐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5、学生用以下句式练习说话。

  当太阳知道小朋友们喜欢——————,他就发出————来,放出————来,把(叫)————,让——————。

  6、指名反馈。

  7、有感情地朗读1——6自然段,进一步感知太阳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感受阳光下在河边游玩,在树林里游玩等情趣。

  8、拓展思维:同学们,你能按照句式模仿着说一句吗?

  9、有感情地朗读1——6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深入感知太阳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感受阳光下在河边游玩,在树林里游玩等情趣。

  10、师生交流:太阳这样对待我们,我们应该对太阳说些什么呢?

  (四)小结:同学们,太阳真好,给了我们光,给了我们热,给了我们美好的一切。好,大家一起来对太阳说——太阳,你好,谢谢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根据课文内容或者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在阳光下我们尽情地游玩的图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他在孩子们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希望”的含义。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世界和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他在孩子们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希望”的'含义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世界和平的感情。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作业展示,导入新课。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他给了我们光和热,给了我们美好的一切。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可爱的世界。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动手画我们在阳光下尽情地游玩的图画,下面,就请同学们上台来展示一下。

  2、学生展示作品。

  小结:同学们画得真棒,给老师一种美的享受,谢谢你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1、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其他思考:世界世界上哪些东西是美的?世界上哪些东西是丑的?

  2、指名反馈。(美的东西如刚才展展示的图画,文明的行为,善良、勤劳、聪慧、勇敢的人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世界和平;而丑的东西如疾病,饥饿,各种可怕的灾难,人类之间的战争。)教师相应地展示图片。

  3、小结:是的,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太阳都看得到了,他看到全世界美的东西,也看到全世界丑的东西。但是,他喜欢美的东西,他爱所有热爱美的人类。

  (三)学习第8——14自然段。

  1、出示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读一读,完成练习,并回答问题:

  (1)太阳爱————的人们。

  (2)太阳最爱的,是————。生长在太阳下的————,他全都爱。

  (3)“所有的孩子”指哪些孩子?

  (4)“他在孩子们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希望”。“寄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太阳把人类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

  2、学生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3、集体反馈。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渴望和平、向往和平的感情。)

  5、小结:因为孩子们最纯真,最善良,孩子们热爱美的东西。所以太阳把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平等互助,没有战争的希望放在孩子们的身上。请同学们怀着渴望和平、向往和平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8——14自然段。

  6、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拓展延伸。

  老师扮演太阳公公,学生们扮演孩子们进行角色表演。

  (四)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太阳公公对全国人民都是无私的平等的,他爱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因为孩子们最纯真,最善良,最热爱美的东西,所以太阳把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平等互助、没有战争的希望放在孩子们的身上。太阳公公这样无私地、平等地对待我们,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他上午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课后习题2。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大、天”两个生字,认识足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3、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大、天”两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

  1、 师:孩子们,下课后你们最喜欢到哪里去玩?(操场上)你们都玩些什么呢?(生答)我们来看看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在干什么?

  2、生看图说图意,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二、借助图片认读词语和生字

  1、操场上开展了这么多体育活动,我们一个一个地读准它们的名称。(课件出示图片配词语)抽生读。

  重点指导读好足:平舌音 跳:三拼音

  2、出示六组词语,自己读读——同桌合作读——齐读

  3、去掉词语的拼音,抽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开火车读

  三、利用偏旁归类识字

  1、学习“拍、拔、 打”

  抽生读——抽生做动作——生发现规律(“拍、拔、 打”都用手来做,所以这些字的左边都一样,是“扌”。)

  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

  2、学习“跳、跑、踢”

  抽生读——全班做动作——共同发现规律(“跳、跑、踢”都是跟脚有关系的动作,所以都是足字旁,以后再遇到足字旁的字,就知道他跟脚上的动作有关系。)

  3、想办法识记剩下的三个生字“高、球、步”

  用“高”“步”组词。

  出示不同的球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球”字。

  四、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

  1、出示我们身边含有本课生字的一些食物包装袋、糖果、生活用品、故事书封面的图片,让孩子们来找一找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哪些生字。

  2、师小结:汉字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学好汉字用处大,

  做做课间操

  五、写字教学

  1、学生观察“大”和“天”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清字形。

  2、观察每个笔画所在的位置,然后教师范写,在范写的'过程中复习横、撇、捺三个笔画的书写要点。

  3、指导学生练写。关注孩子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同桌互评,给写得好的字打上☆。进一步激发孩子写好字的兴趣。

  六、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师总结本课内容。

  2、出示其他体育活动图片。

  3、课后实践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哪些体育活动项目,认认标志,记记名称。

  《操场上》教学反思

  识字是阅读、习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创设多种情境,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的识字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真正喜欢上识字。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集中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4课,由6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为:

  1、认识“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大、天”两个生字,认识足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3、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为:认识“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大、天”两个生字。

  教学时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看图激趣导入

  从“孩子们喜欢在操场上玩哪些活动?”这个话题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紧接着用课文上的插图吸引学生,让他们看图练习说话,同时也引导孩子说出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六组词语,在不知不觉中导入今天的学习。

  二、借助图片认读词语和生字。

  学生初读词语比较枯燥,也不容易读准确,所以我给这六个体育活动的词语都配上相应的图片,孩子借助图片和拼音就能轻松、准确地读准词语的字音了。再通过学生教读、同桌合作读、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巩固复习,帮助孩子们准确的读准词语和生字的字音。

  三、利用偏旁归类识字

  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发现本课生子的构字规律,让孩子们做了拍、拔、 打的动作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亲自比划中感受“拍、拔、 打”都用手来做,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字的左边都一样,是“扌”。而“跳、跑、踢”都是跟脚有关系的动作,所以都是足字旁,以后再遇到足字旁的字,就知道他跟脚上的动作有关系。这样形象直观地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到构字规律,避免了深奥枯燥的偏旁表义的讲解,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

  认识完生字后,我出示了我们身边含有本课生字的一些食物包装袋、糖果、生活用品、故事书封面的图片,让孩子们来找一找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哪些生字,从而让孩子知道汉字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学好汉字用处大,激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去识字。

  五、写字教学重在指导

  先让学生观察“大”和“天”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清字形,再观察每个笔画所在的位置,然后教师范写,在范写的过程中复习横、撇、捺三个笔画的书写要点。指导学生练写时关注孩子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还采用了同桌互评,给写得好的字打上☆。进一步激发孩子写好字的兴趣。

  六、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在本课的最后,让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哪些体育活动项目,认认标志,记记名称,一来可以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更多的生字,二来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热爱。

  不足之处:

  1、激趣导入时,让孩子们说自己在操场上玩什么和后面的“看图说说同学们在操场上玩什么?”的环节可以整合成一个步骤,孩子说到哪个活动项目课件就出示哪个活动项目的图片和词语,就不分成两个步骤完成,可以为后面的写字教学腾出时间。

  2、指导孩子看图后马上让孩子们用“操场上真热闹呀!有的……有的……还有的……玩得可开心了!”的总分句式练习说话,孩子感觉有些困难,原因可能是孩子刚刚才接触这些体育活动名称,还不熟悉,又没有图片帮忙,所以有些吃力,如果和下一个环节认读词语调换一下,孩子们说起来就容易多了。

  3、读的形式丰富,但每一种读的时间可适当缩短,如分男女生读可读一次就行了,也可节约出宝贵的学习时间。

  4、教学中害怕孩子说的全班同学听不清楚,所以我有点喜欢重复孩子的回答,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

  5、自己的书写基本功还应加强练习,自己范写的“打”字让自己都觉得丢脸,深深地感到“学高为师”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

  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六个生字,会认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聪慧、诣、乃至、禽”等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的巧妙,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的巧妙,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杨氏之子》。(生:齐读课题。)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和咱们平时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3、解题。

  尝试断句,初步感知文言文。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2、检查课文的生字。(出示:生字)指名读

  3、认识了生字,谁愿意来试着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我们在读文言文时,不光要读得字正腔圆,还得要做到停顿得当。(师范读)你也能像我这样把课文读流利吗?

  生:练读。

  师:抽读。2——3名(男女生各读一遍)

  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读了课文,你有不理解的句子吗?

  2、学生质疑。

  3、相机指导理解不懂句子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给我们大家听听。(2——3人讲)

  四、深究文本,感悟语言巧妙。

  1、读懂了课文的内容,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生,甚聪慧。

  3、甚聪慧的意思是说非常的聪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你看出他的聪慧?

  4、交流相关的句子。

  5、为设果,果有杨梅。(反应快)

  6、“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从应声答曰看出反应快。说明小孩聪明。

  7、从小孩的回答中感受到他聪明。(出示对话)

  8、这小儿的回答妙在何处?他听懂了孔君平的话,顺着他的话反驳,正是聪明。

  9、再细细地品味一下这句话,(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它还妙在何处?(如学生答不出引导:为何不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10、我们不妨先读读。“未闻”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什么?

  11、这样更委婉,更机智,既显得有礼貌,又让孔君平无言以对。

  12、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是不是很会说话呀!

  13、再读一读这段对话,你还体会到什么?(用否定的`形式来回答,妙。)感受杨家小孩语言的魅力。

  14、如此聪慧可爱的小孩愿意把它记在心中吗?一起读一读课文。愿意把它背下来吗?

  五、 总结延伸

  1、多有意思的文言文,短短的五句话,55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言简意赅。多么机智巧妙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世说新语》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去读一读,看一看。

  板书:10、杨氏之子

  甚聪慧

  为设果杨梅君家果

  应声答曰孔雀夫子家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山西村、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感受村民的淳朴以及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尝试加以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游历西林山寺有感而发,题诗写词,而流传至今,而在宋朝同样也有这么一位诗人,在游历一座村落时,也写下了千古绝唱!这位诗人他是谁呢?又留下了怎样“绝唱”?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下《游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1.读过标题你是否有疑问?

  预设:山西村在什么地方?

  过渡: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和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词。

  指导: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写法上左窄右宽。

  4.学生齐读,思考概括诗歌大意。

  (三)深入研读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句诗都是什么意思?

  2.作者这次出游到底收获了哪些呢?(小组合作)

  收获一:村民的热情

  (1)从哪里看出来村民热情好客?

  明确: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2)再次齐声朗读,读出情感。

  收获二:人生哲理

  (1)从哪句诗获得哲理?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这里景色怎么样?

  (3)这句诗看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对自己眼下困顿遭遇表示乐观豁达。提出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的人生哲理。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四)巩固提高

  诗人出游获得了很多收获,那么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揭示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结束课堂。

  作业: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让学生有限的生命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让学生鲜活的生命之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教学时间中不断地去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培植这种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生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曾经看过一篇文章给我感受颇深,作者在评析中有这样一段话:“探究性阅读教学难道只是为了生硬、呆板地解决疑问吗……不难想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是生命……”。读罢此文,我对自己要上的课《老师领进门》作了深刻的剖析,深深感到课文中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感悟使情感真正地在孩子的心中流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深恩难忘”的认识。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8个词之意;用“身临其境”、“引人入胜”造句。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田老师的形象,能说出田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语言文字表达出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的。

  5、摘录描写“我”听课文入神的词句和尊敬老师的词句。

  教学重点:

  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充分感知田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老师领进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其实是一份埋藏在大作家记忆深处40年的真实表白,是一位著名学者对一个乡村私塾老师的`真情流露,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课题。

  2、这位作家就是刘绍棠。(出示人物介绍)作家刘绍棠,1936年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11部,中篇、短篇小说集8部等。在他上中学的青少年时代,即发表文学作品。他上高中时,作品《青枝绿叶》就被选为语文教材。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师:这是一位有名的大作家,他却对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在作者心中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二、细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

  (一)作家刘绍棠走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时心中除了那份激动还会有……(学生:尊敬、感谢)是的,“我”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播下文学的种子。

  1、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作者讲这样的话?

  2、一起用激动、感谢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二)文学的种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1、你从哪里感受到田老师讲的课娓娓动听?理解词语:娓娓动听

  出示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来,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诗。

  师:你看,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在田老师的口中却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美景。不仅让我们学到10个数字,还把诗歌内容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起来。你说,这样的创造怎能不使我们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读故事内容。有几处儿化音,是北方人讲话的特点,要读出韵味。

  2、导入:对,田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育学生,尽管当时办学条件差,老师年纪又轻。男同学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3、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田老师的讲课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重点理解句子:(出示)(根据学生感悟适时点拨)

  ①“我听得入了迷,……我才惊醒。”

  “戛然而止”什么意思?田老师讲得那么好听,为什么戛然而止?

  “发呆”、“惊醒”是怎样状态?说明什么?

  “捅”是什么动作?为什么要“捅”我一下?

  朗读指导。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春雨点点入土。”

  “门下受业”什么意思?

  “听到上千个故事”后会有什么收获?

  (三)导入:在作者心里,田老师是伟大的,像魔术师一样,但老师却说……

  问:你觉得老师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当时田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明白:老师不以为然,无心的,随意做做,平时就是这样上课的,摇头笑笑等等。意思是:你现在有这样大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师:你看,田老师到现在还是那么虚心,他从不居功自傲认为学生的成就是靠他的教育,他认为学生才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个多么朴实的乡村老师。

  齐读句子。

  师:刘绍棠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其中一条确实离不开田老师的教育。这次碰到老师,他就想起老师的教育,对他万分感激。当田老师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时,刘绍棠发出这样的感叹……

  齐读。说说含着的意思:田老师培养我、教育我的恩情,我终生难忘。

  师:是啊,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田老师的教育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了课文,说说作者对老师是怎样的感情?

  (今天老师的要求不是用句号,而是冒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把作者对老师的那份深情写成一段话。)(我觉得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出示写话练习一一写话一一交流

  师:所以尽管时隔40年,作家还是这样尊敬老师,感谢老师,感谢老师的桃李情。(板书:桃李情深)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齐读句子。

  三、回到课题

  师:课文以“老师领进门”为题,你觉得“门”指什么?

  是的,老师领着学生走进了文学的大门,知识大门,人生大门,领着学生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了一位著名的大作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2、练习通过人物的表现及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从周围的环境及人物的表现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故事片《邱少云》录相带、Hiclass(多媒体展示平台)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按要求自学课文,并讨论分段及段意。学习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第一、二段。其它同学思考,这两段写什么?

  2、浏览课文,找出最能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的词。(板:纹丝不动)

  3、四人小组讨论:邱少云在哪些情况下做到了纹丝不动?(板:潜伏隐蔽、烈火烧身、英勇牺牲)

  4、在"潜伏隐蔽"过程中,哪个词最能突出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板:更好)说明邱少云平时怎样?(板:训练有素)

  二、学习第三段(4──8自然段)

  (一)学习4──5自然段。

  1、老师范读,学生思考,在潜伏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

  2、讨论以上问题。(简答)

  3、小声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当敌人使用燃烧弹以后,作者听到了什么声音,闻到了什么气味,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板:听到、闻到、看到)

  4、当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邱少云做了什么?(板:严守纪律)

  (二)学习6──7自然段。

  1、指读第6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烈火烧身时,邱少云有没有办法救自己,作者有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他们能不能这样做?为什么?(不回答)

  2、这时,作者会想到什么?(板:想到)

  3、用Hiclass映出课文后的问题,指名读课后问题后,同时播放第七自然段录音。让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看课文边思考。

  附:课后问题:认真阅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回答下列问题。

  (1)"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这时,"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3)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又"忍不住不看"?

  3、讨论:

  a、"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火刚烧到邱少云身上时,"我"的心情)"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板:紧张、担心)

  b、作者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

  (师述:那么我们学到后边的课文时,再来看邱少云究竟有没有跳起来,叫起来。)

  c、"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这是作者看到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时的心情。)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板:痛苦)讨论:"迷糊"一词的用法及作用。(板:迷糊)

  d、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又"忍不住不看?"(不敢看,是因为不忍心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活活地烧死。忍不住不看,是因为希望火能奇迹般地熄灭。(板:矛盾)

  (三)练习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师述:学到这里,我看同学们的心也都绷得紧紧的,请大家带着和作者同样的心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1、讨论该怎样读。

  a、语调(低)。b、速度(慢)。c、声音(颤抖)。d、给人以含泪叙述之感觉

  2、听录音范读。

  3、练读。

  4、指两名同学读,并简评。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自读第8自然段,找出第8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讨论,这个比喻句好在哪里。

  2、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a、用Hiclass捕捉播放电影《邱少云》中,"烈火烧身,英勇牺牲"的片断,同时播放第8自然段的录音。

  b、定格观察邱少云牺牲时的外部表情。

  c、讨论:联系作者的感受,邱少云的外表以及当时的环境等方面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d、抓住"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与前文对照,(①潜伏时间长②环境恶劣③作者的担心)邱少云为什么能像这样严守纪律。(板:为了胜利)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第四段,这一段写什么?

  2、"才20分钟","才"是什么意思。

  3、联系第八自然段,分析两个"才"字的意义、作用。

  a、在多媒体Wind系统中,出示这两句话: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②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两个"才"字用大号字并用红色标出,加上着重号。

  b、讨论、比较、分析。

  运用多媒体切换、删除的功能。把①、②句进行比较。第一句去掉"才",加上"才"进行比较。第二句中的"才"换上"用了"与原句比较。

  c、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内容:

  第一个"才" 第二个"才"

  ①时间长①时间短

  ②承受巨大痛苦②部队受鼓舞

  ③体现邱少云精神可贵③邱少云的牺牲是值得的

  4、讨论:第四段该怎样读。

  a、"为邱少云报仇"这句话该怎样读?

  b、朗读9、10自然段时,在感情表达上有何区别?

  c、朗读9自然段与7自然段时,有何区别?

  5、你认为邱少云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伟大的战士)

  6、感情朗读全文,用几句话写出邱少云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内容简析】本次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背一背”“我的采集本”“能说会道”等四项内容。这些练习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识字,又扩大了识字量,既注重了语言的积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背一背”“我的采集本”“能说会道”等四项内容。这些练习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识字,又扩大了识字量,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训练了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爱说、会说,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学习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2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课文创设的口语交际情境进行听说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4养成良好的搜集资料的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能力。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课学习内容:语海畅游、背一背、我的采集本。

  一、创设情景

  师:“小朋友,咱们今天一起坐上火车,到百花园各处参观。”随着火车的鸣叫声和愉快的音乐声,让学生配合动作,把他们带到百花园中去。

  二、到语海中畅游

  (一)熟记成语

  1自由读成语,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同学。

  2小组合作,每人读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准确。

  3指名读。

  4背一背,写一写。

  5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跟同学说说。

  (二)读一读,说一说

  1先让学生多读几遍第一组句子,找出每句话有什么不同?

  小白兔在捉迷藏。

  可爱的.小白兔在树林里捉迷藏。

  可爱的小白兔在树林里捉迷藏,玩得真开心。

  (一句比一句写得具体,事情交代得清楚,我们也要学会用这种方法去说话。)

  2让学生讨论,完成第二组句子的填空。

  (什么样的小猴子,在什么地方荡秋千,玩得怎么样?)

  3学生完成后汇报。

  三、背一背

  1学生借助字典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同桌合作,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读错的音,再指名读,检查正音。

  4让学生说说对古诗的理解。

  5教师讲解古诗的大体意思。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美。

  6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我的采集本

  1教师出示地图,找到五岳的位置给学生看。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五岳的认识。

  3教师简单解释五岳,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读读背背,要求学生把“五岳”背熟。

  5把“五岳”记在自己的采集本上。(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准备一个采集本,把平时见到的好词句摘录下来,做个学习的有心人。告诉学生,这对我们将来学习很有帮助。)

  五、畅谈收获

  核心提示:【内容简析】本次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背一背”“我的采集本”“能说会道”等四项内容。这些练习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识字,又扩大了识字量,既注重了语言的积

  第二课时

  本课学习内容:能说会道。

  一、讲述故事,揭示话题1教师讲述小猫帮助小白兔过河的故事。

  2揭示话题——帮助小白兔过河。

  二、了解内容,明确要求

  1认真观察图,然后读图后的要求,明白图意。

  2看图展开想象,说说小白兔为什么哭了。小花猫准备怎样帮助小白兔过河。

  3教师提出本节课要求。

  三、指导说话,体验角色

  1小组合作探究:怎么才能帮助小白兔过河呢?

  2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发言,把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给大家听。让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评一评办法好不好。

  3选出几个最好的办法,让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4同学扮演角色,把同学想的办法演一演。

  5把其中一种办法写下来。

  四、指导写话,展示欣赏

  引导小朋友把其中的一个方法写下来,然后读出来互相欣赏。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在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时,看到了毛毛熊和发带,就想到了珍藏在家里的两张剪纸,从而感受到了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3、这节课让我们接着走进课文,去感悟童心的美好。

  二、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铅笔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给学生时间读书、交流)

  2、汇报交流

  预设一:第五自然段

  (1)你从哪个字或哪个词体会到“欢喜”?

  “竟”字感受到了什么? “高兴地欢呼”说明了什么?

  (2)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乎意料的惊喜之情。

  预设二:第六自然段

  (1)你觉得废墟掩埋了什么?(房屋、亲人,还有他们童年的乐趣)

  (播放地震课件)大地震无情地摧毁了他们的家园,让他们失去了挚爱的亲人,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快乐,你能体会到灾区孩子们此时的心情吗?(孤独、恐惧、无助……)

  (2)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张剪纸给一个可怜孩子带来的是什么?

  所以丈夫动情地说,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你能动情地读一读丈夫说的这段话吗?

  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了8.0级特大地震,你曾向灾区的孩子赠送过什么吗?(你给灾区的.孩子带来了快乐与安慰,你的心情怎么样?所以你和灾区的某个孩子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你们和文中的捐赠者一样,都拥有一颗善良而纯真的童心!

  只有孩子最懂得孩子,小小的礼物看来并不起眼,可带来的是却是两个心灵的碰撞,那就让我们在读中去体会这份真情,感悟这份快乐。(配乐)

  预设三:第九自然段

  (1)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2)作者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但是刚开始见到剪纸时,态度是这样吗?(第三自然段)

  (3)从哪儿还能看出作者被感动了?“贴在胸前”“无声地淌下泪来”(指导读第七自然段)

  相信此时被感动地不仅是作者,还有我们,伸出你的手,假如这两张剪纸就在你的手上,请你把它贴在胸前,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说:“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这两张剪纸的赠送者,多么希望童年时的一次赠送被人刻骨铭心地牢记着,越来越成为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大屏幕出示,齐读)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童心的可贵与美好,深深感动了作者,作者也希望自己给别的小朋友带过快乐和幸福。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大屏幕)

  小结:充满友爱的童心真是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啊!

  3、作者看到毛毛熊和发带,就想到了珍存在家里的两张剪纸,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1)你从哪儿看出它们的捐赠者都是孩子?一个“求”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个“求”字让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字呢?谁想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这个孩子拥有怎样的一颗童心呢?毛毛熊和发带又会给灾区的孩子带来什么?

  (2)所以当作者看到这毛毛熊和发带,就仿佛看到了什么?从文中找一找。(板书:友爱深情欢乐幸福)

  我们不知道这毛毛熊和发带会给灾区的哪个孩子带来欢乐和幸福,但我们相信这两个孩子的心会连在一起。板书:

  大屏幕:我不知道这毛毛熊和发带会使灾区的哪个孩子高兴得欢呼、流泪,也不知道又会引出一个怎样真实而动人的故事。我只知道,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真正的天堂”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欢乐与幸福,是充满童心、童趣的。

  三、思维拓展

  1、童心的世界里充满了童真童趣,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爱心卡片上。

  请同学们把爱心卡片贴在黑板上,(贴成心形,播放《感恩的心》)

  2、故事没有结束,感动还在继续,灾区的哪个孩子会收到毛毛熊和发带,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课下请同学们续写这个充满爱的故事。

  3、老师还要向同学们推荐一篇文章,是冯骥才先生的《大地震带给了我什么》,搜集不到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儿来借阅。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教学设想

  《装满昆虫的口袋》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设计本课的教学。

  (一)提出问题,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这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和活跃的思维,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这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而后提出“你还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帮助明确主要问题:

  (1)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虫子的?

  (2)法布尔对昆虫有多么感兴趣?

  (3)他的口袋里为什么高高鼓起来?

  这样就把问题集中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学生通过读文产生的疑问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他们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兴趣,为下面探究文本内容打下铺垫。

  (二)启发想象,充分感知教材的内涵。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一切创造性的劳动,就是以创造性想象开始的。为此,在阅读中我十分注重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某些有助于启发学生想象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此,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一句时,我紧扣课文,提出问题:“法布尔趴在岸边,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虫?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想像昆虫世界的神奇有趣,从而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了让学生在想像之前对陌生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切的感知,我播放了一些昆虫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的想像更为真切。

  二、教学目标

  识字: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3、渗透性识字。

  写字:1、学写11个字;

  2、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按笔画笔顺把字写好。

  阅读: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让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正确书写11个汉字;

  3、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五、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段。

  (四)了解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法布尔从小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

  生:我知道了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心。

  师:你们还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感兴趣呢?请大家赶快翻开课本91页,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2—11自然段。)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投入,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学生质疑,教师梳理。)

  生:我想知道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虫子的?

  生:我想知道法布尔对昆虫有多么感兴趣?

  生:我不明白法布尔的口袋里为什么高高鼓起来?……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写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几件事?

  生:课文写了两件事:一是找纺织娘,二是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

  师:你最想了解哪件事呢?生:我想了解第一件事。生:我对第二件事感兴趣。

  来源地址:http://www.7139.com/jiaoan/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433349.htm

  师: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各不相同,那就赶快寻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一起学习课文吧。(学生在新的学习小组中进行自学、交流读书体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有请喜欢第一件事的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教师出示课文2—3自然段,学习2—3自然段。)

  师:这两段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生:“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我从这句话读懂了昆虫不好找,法布尔找昆虫找了很久。

  生:我从“三天前”、“终于”可以看出法布尔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可见他很有探究精神,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放弃。

  师:(指引学生看课本插图)看,法布尔就是这么专注地寻找了三天。

  师:能用你们知道的词语来形容法布尔的这种精神吗?

  生:锲而不舍。

  生:坚持不懈。……

  生:我认为法布尔觉得纺织娘的叫声很“动听”,称它是“歌唱家”,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写法,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生:我从法布尔的话中体会到他找到纺织娘时心中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师:你能用自己的金嗓子把法布尔此时激动、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学生朗读法布尔的话。)

  师:读得太棒了,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的。

  师: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师:喜欢这一部分的同学一齐读读第3自然段。

  师:这些小组的同学学得真好,其他小组的同学可别落下了。加油啊!

  (教师出示课文4—10自然段,学习4—10自然段。)

  师:这部分内容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生:“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我从“每到早晨”看出法布尔天天坚持观察生物,每天都是这样做的。

  生:我还从“一动不动”、“趴”、“静静地”看出法布尔观察得很仔细、以致于入迷了,也看出他很善于观察。

  师:瞧,法布尔观察得多仔细呀。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法布尔趴在岸边,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虫?它们在干什么?

  (播放昆虫图片,学生想象。)

  生:这些昆虫正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

  生:螳螂家族举行拳击比赛,两只小螳螂为争夺冠军,打得可凶了。……

  师:多可爱的小生灵呀!法布尔被吸引住了,他——

  生续读:“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小心翼翼”一词可以看出法布尔在抓虫子时十分小心,怕弄伤了虫子。

  (教师出示句子对比:

  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蜗牛壳里。

  他小心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蜗牛壳里。)

  师:如果老师把“小心翼翼”换成“小心”好吗?

  生:不好,“小心翼翼”是指行动很谨慎,丝毫不敢松懈,比“小心”程度更深。

  师:为什么法布尔要如此小心翼翼地把虫子拾起来?

  生:因为它喜爱昆虫,怕把小虫子弄伤了。

  师:能告诉老师你做哪些事时也是小心翼翼的?用一句话说说。

  生:我小心翼翼地把妈妈喜爱的花瓶放回柜子上。

  生: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把这些珍贵的瓷器放入箱子里。

  师:谁还有不同看法?

  生:从“欣赏”一词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喜欢昆虫,“欣赏”是指观看美的事物,法布尔把观察昆虫当作欣赏美的作品。

  生:我联系下文“这珍珠一般的‘宝贝’”,体会到法布尔十分喜爱这些昆虫,把它们当成了珍珠一样的宝贝。

  师:谁还有补充?

  生:“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欢欢喜喜”这个词说明法布尔拾到昆虫,心中特别高兴。

  师:作者抓住法布尔的动作、神态写出了他对昆虫的喜爱之情。我们一齐读读上面的三句话。(指导朗读上面三句话。)

  师: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可爸爸是怎么认为的呢?

  (指名读爸爸的话。)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爸爸是“怒气冲冲”的,证明爸爸很生气。

  生:爸爸不但生气,还骂他。要有训斥的口气。

  师:法布尔的爱好遭到了爸爸的强烈反对,读到这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我最关心法布尔有没有放弃自己喜爱的昆虫?

  师:老师心中也有这样的疑问,谁能解答呢?

  (学生根据第11自然段的内容回答)

  师:什么原因使法布尔没有因为爸爸的训斥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昆虫呢?

  生:他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和“浓厚的兴趣”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出示句子对比: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浓厚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强烈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

  来源地址:http://www.7139.com/jiaoan/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433349.htm

  师:读一读,思考: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继续使用“浓厚的兴趣”一词。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强烈”比“浓厚”程度深。

  生:“强烈”更加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程度很深,爸爸的训斥不能阻止他继续研究昆虫。

  师:强烈的兴趣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教师简笔画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口袋)

  师: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生:口袋里装满了昆虫。

  生:我觉得口袋里装的不只是昆虫,还有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的知识。

  生:口袋里装的可能是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坚持科学研究的精神。

  (三)扩展延伸。

  师:法布尔的雕像构思巧妙、富有创意,老师也想请同学们当当小设计师,为自己喜爱的一位名人设计一座雕像,你想把它像设计成什么样?正好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前有一座名人雕像的底座,上面还没有放上名人雕像。要说清楚,看看哪个同学的设计最富有创意,我们就把他的设计推荐给学校。

  (学生在小组交流后说说自己的创意。)

  生:我要设计一座李时珍的雕像,李时珍肩上背着竹筐,手中拿着一株草药,正在仔细研究它的药性。

  生:我要设计爱迪生的雕像,他一手拿着试管,一手握着烧杯,专心致志地做实验。生:我要设计天文学家张衡的雕像,他趴在奶奶的腿上,仰着头,伸着手指头,正在数星星。……

  (四)总结。

  兴趣令我们感受生活的多彩,兴趣给我们带来探究的快乐。同学们,用心感受周围的事物,坚持不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六、教学反思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不是一件易事。有些教师误认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就可以了,所以课堂上“大撒把”,盲目地追求“活”。课堂放开了,热热闹闹;学生活跃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还有许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问题。教师面对学生的争论无所适从,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不置可否,有的给予的评价一律都是“好”。从表面上,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该点拨的没点拨,该讲清楚的没讲清楚,教学效果差。对此,我在上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后,感触颇深。质疑导入要学的内容后,就放手让学生选项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学习20分钟。结果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了五花八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能对每一个环节匆匆带过,文中许多语言文字来不及细细体会,一堂课草草收场。

  由此可见,改革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把课改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动得了,又动得好呢?《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任务、目标和重点,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恰当控制节奏,使学生在课堂上科学有序地进行学习;三是教师要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要不断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自主探究式学习并不是一种无序、盲目行动,学生的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需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参与与调度。唱戏的是学生,搭建舞台、导演制作的应是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设计意图:

  《田园诗情》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荷兰如诗般的美景,草原、风车、郁金香都充满了浓浓的异域田园风情,而成群的牛羊、骏马则让人感受到荷兰这片自由土地上的勃勃生机。一幅幅精彩画面的展示,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激发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再通过感受这首田园诗,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感觉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再进行学习。

  然后让学生逐段深入的品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读出自己喜欢的景色,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

  用赛读,配乐读等方式,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悟出新的见解。鼓励学生对语句的个性感悟。避免烦琐的分析而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并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词句。

  最后,让学生回归整体,真正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要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具准备:

  荷兰风光的多媒体课件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 抒情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心中的田园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田园)

  是的,同学们心中的田园充满了诗情画意(板书:诗情)

  今天,我们要领略的田园诗情来自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着课文一睹那独居特色的域外风情吧.

  二、 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1播放荷兰风光的视频,师抒情配画面解说.

  2欣赏完后,你认为荷兰是一首怎样的田园诗呢?(板书:这是一首_____的田园诗!)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有自己初步的感受.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2--4自然段,说出自己的感受.

  3 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田园诗呢?(根据生回答板书:充满温情 悠然自得 无忧无虑等)

  4再读2--4自然段,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5指名交流.

  重点体会的句子1)“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和比喻)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把牛犊比作——孩子,而且是——顽皮的孩子,而老牛呢,俨然是——牛群的家长,那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评:这是一幅生动而温情的画面。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呀!)在这大家庭中其他成员在做什么呢?(引读前两句,谈感受)

  (2):“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镶嵌”的意思是(生查字典)——(把一样东西嵌入另一样物体内)用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评:荷兰的低地和运河相互交错,也说明了荷兰运河多,面积广。)“随风飞扬”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骏马飞奔时的情景,强壮的原始生命力,自由的向往和热爱)

  (3)“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它们是谁?(骏马)为什么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骏马和草原是这样的“和谐”。)

  (4)和草原如此和谐的又岂止是骏马,它们还指谁?(奶牛、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读相关句子,读出安闲与悠然自得。

  6指导学生美读品味.配乐朗读。

  7教学5--6自然段

  白天的荷兰牧场是一首如此生动和谐的田园诗,那么傍晚、晚上呢?这又是首怎样的诗呢?请你读读5-6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这份诗情画意的句子,多读几遍,细细体会。(板书:宁静美好)

  (1)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作者用排比的句式,分别从时间、空间、动物的状态营造了一幅宁静的田园夜色图。而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方面反衬出夜色的宁静美好,一方面也为宁静的夜色增添了生气。

  8 配乐朗读。

  三、总结课文

  1齐读板书;

  2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作业

  10 田园诗情

  花之国 水之国 牧场之国

  这是一首_________的田园诗!

  充满温情

  悠然自得

  无忧无虑

  宁静美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认读词语卡片。

  2、开火车个别认读。

  3、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天有多大?)

  三、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师: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吧!请同学们三人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学习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说的话;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2、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⑴指名读第一次对话。⑵交流读懂了什么。⑶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可加上适当的动作加以理解。

  第二次对话:

  ⑴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

  ⑶实验:用课本裹成圆柱形看天花板,并交流发现了什么?

  ⑷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⑸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第三次对话:

  ⑴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用“一……就……”说话。

  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四、教师小结

  1、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

  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20寓言两则之《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天有多大?看事物要全面

  青蛙井口那么大目光短浅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便知道:坐在井里看天。可是,“坐井观天”是个成语,它有一定的寓意,而体会它的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这则成语的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支持者和帮助者。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3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这一成语的寓意。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声音很小,而且读不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争论的语气。后来,我在旁引导,并鼓励他们。为了更进一步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看一看,这使学生情绪高涨,因为他们尝到了动手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的。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导:书卷起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样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事物呢?学生便从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语的寓意: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最后我又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用找反义词的方法学习汉字。

  2.培养学生积累反义词和运用反义词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积累生活中的反义词。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反话”游戏。(教师说或模拟前边的词语,学生答出它的反义词并做动作)

  大西瓜——小西瓜 上——下 左——右 前——后 蹲——站 出——入

  2.揭题。

  (1)在刚才做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投影“反义词”)

  (2)揭题:小朋友们,听说今天反义词乐园里将要举办很多趣味比赛,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反义词乐园参赛吧!(投影“反义词乐园”)

  二、看图说反义词。

  1.看图猜反义词。

  (1)这是看图猜反义词赛场,凡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都可以获得入场券。

  (2)根据投影图说反义词。

  2.看图辨方向。

  (1)小朋友,当你在野外迷了路,千万别慌张,我们可以看图辨别方向。(投影出示方位图)

  (2)小朋友能找出图中的反义词吗?同桌互相找一找。

  (3)指名找。

  3.看图找反义词。

  (1)今天的.比赛精彩极了,小动物们也赶来参加比赛了,你敢跟小动物们比一比谁最棒吗?请在四人小组内看图互相找出图中的反义词。(投影出示图)

  (2)各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交流。

  三、你说我对。(先投影出示前边的词语,答对后相机点击后面的反义词。)

  “你说我对”赛场的两名小主持人邀请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对反义词。请男生说,女生对。

  四、我有一双慧眼。

  过渡:接下来小朋友们要用充满智慧的小眼睛来找反义词了。

  1.你准能认出我们。(投影出示)

  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前)——(后)

  (1)你开门,我关门。( )——( )

  (2)小明出来,我进去。( )——( )

  (3)小兔的耳朵长,尾巴短。( )——( )

  2.投影出示《龟兔赛跑》的动画和一段话。师:小白兔和小乌龟正在进行比赛跑步呢,请小朋友先看动画片再读故事,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龟兔赛跑

  一天,小白兔和乌龟比赛跑步。第一次小白兔跑得快,乌龟跑得慢,小白兔胜利了。第二次比赛,由于小白兔不谦虚,结果失败了。

  3.投影出示古诗《画》。师:古代诗人王维也来到了我们的反义词王国,他要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诗中的反义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五、我会说。

  过渡:“能说会道”赛场正等着小朋友们来参赛呢!

  1.说句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反义词:

  (1)骆驼长得( ),羊长得( )。

  (2)马路( ),山路( )。

  (3)冬天( ),夏天( )。

  (4)猴子的尾巴( ),兔子的尾巴( )。

  2.我也能用反义词编一句话。

  (1)自己找合作伙伴编。

  (2)推选说得好的同学说。

  六、抢答赛,看谁说的反义词多。(投影出示)

  反义词(我会填)胜—( ) 好—( ) 天—( ) 早—( ) 方—( ) 头—( ) 快—( ) 冷—( ) 爱—( ) 来—( )

  七、找对手。

  能干的小朋友,你想找到自己的对手吗?现在我们请表现最好的8名同学上来玩找对手的游戏。比如:举黄色卡片的同学问:“我是‘紧’,我的对手在哪里?”举红色卡片的同学回答:“你的对手在这里,我是‘松’。”

  正——反 冷——热

  容易——困难

  冷淡——热情

  虚伪——诚实

  八、找一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反义词,把你找到的反义词告诉大家。

  (1)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课前找到的反义词。

  (2)比一比谁是棒小孩,请举手说。

  九、操练场。

  比赛已经进入尾声,最后一站是操练场。请你写出教室里的反义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23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0-23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02-10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3-02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3-09

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设计02-18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