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兵车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3 08:27: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兵车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兵车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兵车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诗中反映的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学习寓情于事的叙事方法。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杜诗的沉郁风格。

  2.本的怨愤基调。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法。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诗句至今还依然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来读他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黩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的凄惨景象而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

  (二)简介背景,出示杜甫在长安十年所写的反映人民疾苦的有关诗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这首诗

  1.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安得广厦万千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5.靡靡逾阡陌,人烟渺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也可听艺术家朗诵录音)。

  2.学生试读、齐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有表情地诵读。

  3.诵读点拨

  (1)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第二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区分叙事句和抒情句的语气。第三段先写秦兵的困难,朗读时速度不宜快。“长者”句用较柔和的声调,“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绝,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君不见”应重读,“古来”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重读。

  (四)课文鉴赏

  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这首诗的章法,找出诗中的警策句,赏析名句,品味语言表达的特点。落实课后练习二、三的要求。

  明确:

  1.章法严密

  形式上采用古称“一头两脚体”的结构方式。从整体看,节奏整齐又略有变化;各段皆自有起结,析之则三,合则为一。内容上,一是前后呼应,二是层层递进。

  2.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感染力通过高度的艺术性表现出来

  (1)重墨铺染。大氛围的粗略勾勒和具体动作的细致刻画相结合,描绘了一个悲怆而震撼人心的出征场面。诗的开篇展现出一幅出征图,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接着展现出震人心弦的送别图。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的渭水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爷娘妻子走相送”,一个“走”字刻画出眷属们在亲人出征时追奔呼号和那一刹那的生离死别的情景。“牵衣顿足拦道哭”,连续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令人触目惊心。江淹《别赋》说:“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诗人的重墨铺染,给视觉听觉以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

  (2)巧妙构思。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引出征夫的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前文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是全诗的“诗眼”,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接着,由征夫之口,从三个方面控诉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最后,又以哀怨的语调,描述了古战场上的悲惨现实。其情其景与开头悲怆场面相呼应,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尽情抒发,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得以淋漓尽致地揭露。

  (3)善用口语。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也选用了乐府体裁,运用了俗语口语,加上民歌中常见的顶针修辞格,读来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造成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五)研究性阅读

  杜甫在长安十年,由于失意和生活穷困,使他的创作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日益鲜明。结合《兵车行》的学习,研读杜甫同时期写的《前出塞》《丽人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体会杜诗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提示:《前出塞》写天宝末年歌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丽人行》作于天宝十二载春,讽刺了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五言诗的代表作。杜甫自京赴奉先县,是在天宝十四载十月、十一月间。这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十一月,安禄山即举兵造反。杜甫途经骊山时,唐玄宗与杨贵妃正游玩,而安禄山叛军已闹得不可开交。其时,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没传到长安,然而诗人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显示出社会动乱的端倪。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揭露了贫富的悬殊。

  六、教学反思

  1.歌行体的有关知识可以联系《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课文让学生再熟悉巩固。

  2.要提醒学生通过把握“诗眼”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3.研究性阅读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杜甫诗歌的风格,更好地体会诗歌中描写的现实。

  4.一节课的时间有些紧张,还应该把诗歌中前后呼应等特点给学生再强调并加强读诵训练。

【《兵车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兵车行》古诗赏析12-26

唐诗鉴赏:杜甫《兵车行》08-10

《兵车行》高二语文教案11-29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4-14

装帧设计教学设计04-19

经典教学设计06-22

教学设计07-13

学与问教学设计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11-19

《功》的教学设计06-01

At the zoo教学设计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