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2 10:23: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理念:

  1、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

  2、注重科学探究,教学方式多样化。

  科学探究在本节课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出发点的网络教学。

  借助计算机,通过教师引导,同学合作,利用校园网、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料。给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以充足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需要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出自人教实验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三节《大气压强》。学生将在前两节已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个体分析:

  本节内容中关于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经探究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但托里拆利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由于个体差异,需要对一部分同学课下进行辅导,以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大版块: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将分别以“马德堡半球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两实验为重点,“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其中托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播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教学方式:实验、探究、精讲、点拨

  学习方式: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2、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它的存在。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弄清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探究人类生活和生产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与测量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拓展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激趣设疑。

  1、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吞蛋实验,观察思考原因,边演示边设疑:我将怎样做呢?鸡蛋到哪里去了?你可知道其中的奥妙?

  2、覆水实验:用食指堵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口下端,注满水。

  设疑:水会不会流下来?

  大胆设想,此时若将管倒拿,开口朝下,水会不会流出来?

  设疑: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是失去重力了吗?我的特异功能将水吸住了吗?

  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引出本节课题,既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

  (二)播放动画,引人入境。

  屏幕广播,辅以绘声绘色地讲述:

  千百年来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人们并不承认它的存在。直到1654年法国奥托。格里克做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经典实验。他将两个金属半球紧密结合在一起,抽光空气,达到真空,而外面有空气。两侧曾各用七匹马拉不见分晓。有谁知道,最后每侧各加到几匹马呢?我们看到马夫将鞭子甩的啪啪作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最后砰的一声球裂为两半。八匹马各带半块小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活动:学生由视听感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提出问题,请同学点击“我的知识点”自己找寻答案。

  探究问题:

  1、什么是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是什么?

  2、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注射器是怎样应用大气压强的?

  3、你能将吸盘附着在墙壁上吗?试解释吸盘挂钩原理。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大气压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学会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共同释疑:现在你是否清楚我们的课前实验都是在利用什么呢?

  (四)点拨精讲、解难析疑

  过渡:现在谁愿意亲自感受一下大气压强?请两位大力士来拉开这马德堡半球,采访一下你们的感觉,大气压大不大?有多大呢?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托里拆利实验模拟录像”。

  2、动画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过程。

  3、对比当年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引学生发问;引学生思索,两者为什么有差异呢?由此可猜想大气压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尽情猜想可以从不同方面自由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他们的多向思维提供空间,激发他们课下自主探究,利用网络资源寻求答案,敢于猜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将为他们敲开科学探究之门。

  引出:760mm汞柱就是物理学中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1。013×105Pa。继续播放实验中的拓展部分,设疑:接下来的实验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原因。

  1、玻璃管倾斜,水银柱怎样变化?你怎样理解高度?

  2、玻璃管提起些又怎样?

  3、向槽内再倒入水银结果如何?

  分析:水银柱高度不变的`原因是什么?

  (外界大气压强没变,等于液柱产生的压强,而液体压强只与密度、高度有关,密度不变高度自然不变与其他因素无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液体压强公式与本节内容相联系,弄清实验过程,突破难点。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在此环节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五)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生活中怎样测量大气压强?请同学们赶快步入“资料超市”了解气压计,找寻答案,同学发言。

  1、常用气压计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2、简单介绍金属盒气压计。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导言:大气压是我们的朋友,大家生活在城市里,一定没见过活塞式抽水机和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离心式水泵,想了解吗?一起来吧!

  先播放视频资料,了解离心式水泵。再请同学自主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演示动画,共同探究,明确问题。

  学生活动:自由浏览,利用信息资料学习。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让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当他们带着疑问主动去发现会比被动接受印象深刻。

  (七)反馈练习:请同学点击“想想做做”,自我检测,分组讨论,点击答案,验证。提出疑难。疑难由学生解释,教师点拨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理论联系实际。

  (八)知识拓展:时间同学自由支配,可以进入“自由浏览”、 “科学家简介”、 “习题套餐”、“网络平台”根据需要自由选择。相信网络中一定有你感兴趣的大气压的知识,开始自由选择吧!

  设计意图:据九年级学生特点。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学生的需要,给他们自主学习,提高能力一定的空间。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让他们的思维更鲜活,更富有个性,使他们真正进入网络时代,充分感受网络环境的魅力。

  (九)创新交流:

  主题: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大气压有关?你的收获、感受以及你更感兴趣的问题给我留言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在留言本中与教师、同学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将知识拓展创新。

  设计意图:这是师生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

  (十)作业:

  1、利用网络资源,分组查寻高度、天气对大气压的影响。

  2、你是否有自己的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也要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说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托里拆利实验,知道如何测量大气压强以及大气压的数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大气压存在的原因和大气压的测定

  【难点】

  大气压的测定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马德堡半球进行讲解:这是两个半球,将两个半球靠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制成马德堡半球,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实验名字叫拔河,请几位力气大的同学上台来与马德堡半球进行拔河,在规定时间内,如果把半球拉开,则同学们赢,反之则半球赢。

  时间到,马德堡半球依然纹丝不动,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不能将半球拉开?在学生存在疑惑的时候,教师引导,大气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那么它是不是也像液体存在液体压强一样也存在大气压强呢?我们这节课就来一探究竟。

  环节二:建立规律,生成新知

  演示:

  1、将塑料挂钩挂在光滑的墙上;

  2、在玻璃管里盛满水,用纸片覆盖,再倒立过来,水不会流出来;

  3、请同学用吸管吸饮料。

  师生总结:大气压强确实存在,产生原因是由于重力,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发生了挤压。

  环节三:深化概念

  提问:大气压强如何测量?

  教师播放演示实验: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0mm。把管子倾斜,竖直高度差也不发生变化。

  教师讲解: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因此,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个实验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做的,他测得的水银柱高度为760mm,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教师: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

  当学生得出实验结论之后,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提问:

  1、以下操作对实验有无影响:

  a、玻璃管是否倾斜;

  b、玻璃管的粗细;

  c、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距水银面的位置。学生结合教材在交流讨论后会得出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结论。

  2、如果在实验中玻璃管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大小关系。

  生答: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3、这个实验利用了什么思想?

  生答:等效替换。

  4、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气压计,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哪些?

  生讨论得:高度。

  师继续补充:还与温度有关,气温升高时,空气密度变小,大气压减小。

  师: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气压计。学生思考大气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环节四:巩固提高

  问:我们如何解释拔河比赛中拉不开马德堡半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

  环节五:小结作业

  提问: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数值是什么?课后思考如何用塑料瓶分离蛋黄和蛋清。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装帧设计教学设计04-19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4-14

教学设计07-13

经典教学设计06-22

学与问教学设计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11-19

大气球06-14

大气的“我”05-18

大气的“我”05-18

大气的标语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