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1 12:03: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实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你家种过或者见过葫芦吗?结合实际说说你对种葫芦的了解。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看看里面种的葫芦跟我们种的是否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学习“哇”、“盯”。

  3、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4、汇报检测。

  (1)我会读:

  投影出示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检测。

  (2)我会认:

  去掉拼音让学生检测中下生的读音,及时进行纠正。

  (3)我会写:

  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进行识记、书写,需要注意什么。

  (4)我会观察

  ①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发现了什么?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②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③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练习检测:(出示)

  排一排顺序,把序号写在()里。

  ()小葫芦落了。

  ()从前,有个人种了棵葫芦,结了小葫芦。

  ()葫芦的叶子上生了虫子,他不管。

  ()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

  四、布置作业

  1、认真读课文。

  2、做一下课堂检测题。(看拼音写汉字)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懂得道理。

  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真正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生词

  2、齐读课题

  二、体会“可爱,喜爱”1、2自然段

  (一)“可爱”

  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

  2、课件出示第2句结合图理解读

  3、课件出示3、4句读出喜爱的语气

  (二)“喜爱”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

  生自由读1、2自然段,

  2、“那个人每天……”

  课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几次”“越看越喜欢”。自读抽生读齐读

  3、“他盯着……”

  生找出句子师范读生评价生自由读抽生反复读教师评价,注意“快”“赛”“自言自语”齐读

  三、探究葫芦掉的原因2、3自然段

  (一)质疑

  课件出示:葫芦落了

  看到葫芦落了,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生:葫芦为什么时候要落呢?生:葫芦是怎么落的呢?

  板:葫芦落了?

  (二)探究

  1、读、思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2、3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邻居与种葫芦的人的对话。

  2、原因一:不怕虫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课件出示。

  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有几只虫子不用怕

  齐读两句,从读中体会第二句语气更强烈。

  3、原因二:不听劝告

  (1)邻居

  A、生读出邻居说的话。课件展示

  B、生试读抽生读,生评价注意语气的急切齐读

  (2)种葫芦的人

  A、奇怪-------抽生读,引导读出奇怪的语气------加表情齐读

  B、3自然段,分角色读表演读

  C、他为什么感到奇怪?生说说课件出示

  (三)悟出道理

  1、分角色读2、3自然段

  生同方交流葫芦掉落的原因------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3、板书叶子生了蚜虫

  四、惋惜4自然段

  听到葫芦都落了这个消息,你是怎样的心情?齐读

  五、分角色齐读课文

  六、拓展训练

  我会说,课件出示:“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生自由编故事,同方讲故事,抽生讲故事。

  教学反思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六单元的课文,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其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几点思考:

  教师的提问欠精。

  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朗读的指导欠方法。

  当每种情绪分析出来后,学生还是读不出感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教材说明: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二年级上P63页的一篇课文。(教材附后)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正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课选自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讲述的是有个人种了一课葫芦,他一心盼望葫芦快快长大,但是却全然不顾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蚜虫越长越多,那些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全落下来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习生字和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特点: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初步识字、朗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需要老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尤其是认识的字特别容易混淆,很快反生。而本课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采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葫、芦、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图片、字卡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齐读课题,板书:葫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

  2、那么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呢?有个人他就种了一棵葫芦,咱们快快拿起书本翻到6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吧!

  二、随文识字

  1、读完后谁来说一说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板书:葫芦藤)其中“藤”字是后鼻音,指导读准。知道葫芦藤长什么样吗?瞧,老师这就有一(棵)葫芦。(课件演示“一棵葫芦”的图片,引导:“棵”是木字旁,表示的是植物)再出示一个小葫芦,同学们这能说是一棵葫芦吗?对,这是一个葫芦。

  2、学生自由说一说:在图中你看到的这棵葫芦它有着怎样的葫芦藤,怎样的叶子和小花?还可以怎么说?课件出示:()的葫芦藤、()的叶子、()的小花。

  3、请同学们到书中找找课本上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葫芦的?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导读该句。

  4、是啊!这葫芦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上面,真有意思。(点击:“挂”)老师这也有个小葫芦,谁能帮帮我把它挂上去呢?其他小朋友注意他的动作。(引导“挂”要用手,所以“挂”字是提手旁)这个字你还会记吗?(引出:哇、蛙、洼……)师相机板书。

  5、“哇”,这是个语气助词。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语气助词吗?(啊、呀、吧、呢……)相机板书。

  6、小结:咱们能想到这么多字,可真了不起。以后我们也要多多观察,善于积累,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7、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从课文中哪句感觉到的?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个“每”字你在哪见过?如果给它加个偏旁它会变成什么字?(引出:霉、海、梅、莓……)指导读该句。

  8、还有哪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呢?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从哪个字、词或句感受到了他十分喜爱这些小葫芦?

  A、“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大南瓜有多大?学生比划一下。那赛过大南瓜又有多大呢?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可加上动作。

  B、“快长啊,快长啊!”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C、“盯”字。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演一演,该怎么看这个小葫芦才叫“盯”?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其他同学也学着他的样子盯着这葫芦看,并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引出:要用上眼睛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再次齐读该句。

  9、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冲着葫芦大喊吗?他是怎么说的?“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师引说:当我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难啊?”……)当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溅得满身是泥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真倒霉。”……)当我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忘带雨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学生说。

  10、现在你们就是那种葫芦的人,自己和自己小声地说一说吧!接着,老师读该句的旁白,同学们边盯着这葫芦边自言自语的说。

  11、(播放课件:蚜虫的图片)糟糕,叶子上开始生蚜虫了,那些可怕的蚜虫顺着藤慢慢地爬了上去,而且越来越多。这些可怜的绿叶就这样被蚜虫一口一口的撕咬着,在他们的身体上已逐渐形成了多少千疮百孔!而这种葫芦的人并不是没有发现。当他起先看到叶子上出现一些蚜虫时他的反应如何?(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2、看到这样,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你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焦急吗?那你会怎么说或者怎么做呢?同桌之间互演。之后汇报练习成果。

  13、书上也有一个好心人来劝说他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这个好心人是谁呀?(课件出示:邻居)如果把“邻”字的偏旁去掉是个“令”字,这个基本字它还可以跟其他哪些偏旁交朋友?(随机出示字卡:令、零、铃、玲、领……)这个基本字和大多数偏旁加在一起组成新字后他的读音都是后鼻音。咦,这和邻居的邻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它是前鼻音)齐读词语三遍:邻居。

  14、邻居是什么意思?(住处附近的人家)这位同学就坐在他旁边的位置。这叫……(邻座),隔壁班叫(邻班),在我们附近的国家叫(邻国)

  15、对于邻居好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听了没有?因为他认为……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谁能给他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齐读这两句话。

  16、叶子上的虫就真的不用治吗?(课件出示:文中两副插图,形成对比)你发现了有些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

  17、为什么这些长得好好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学生自由说。

  观看动画:养分传送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葫芦的生长和它的根、叶是密不可分的,它要靠根、叶给它传送养分)所以叶子都被蚜虫吃掉了,小葫芦还能长得成吗?

  18、当种葫芦的人看到那么可爱的小葫芦结果全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你能感受到吗?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时如果叶子上又出现了蚜虫,他会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语文这个基础,而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关。但是面对繁重的识字任务、繁琐的识字,怎样省时高效地使学生掌握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并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能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例如:请同学上台来挂葫芦,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挂”要靠手,所以是提手旁。然后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哇、畦、洼”等生字,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并使以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再如:教学生字“邻”时,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换哪些偏旁,学生回答有“领、零……”然后通过字卡演示出他们的读音。很快他们就发现“令”这个基本字和大部分偏旁交朋友时都是后鼻音,而邻居的“邻”却是前鼻音。当学生对该字的特殊读音有了认识后,再通过扩词“邻座、邻国”等来加深对义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识字,并在识字活动的基础上渗透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想象说话的环节。如:“当看到那么多蚜虫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或者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说些什么?”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葫芦的可爱,蚜虫的可怕等,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部分生字还可以让学生多组词从而加深对义的理解。而且在教学中,学生随时都可能有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好。我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磨练,并多多汲取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教与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希望经过努力,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进入语文这个灵动而充满激情的世界!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会有所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了解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反问句的学习,学生有些许陌生,在之前的课文中,已经学习过反问句,但对于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仍有不解,在课堂中应重点学习。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懂,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多举例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读“葫芦藤、花谢”等词语,会写“治、邻”等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教学难点:读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青蛇满架爬,蛇身缀白花,花落结小瓜,卖药曾用它。

  生答:葫芦。

  二、基础复习

  1、我会认

  出示会认的字,生开火车读,对易读错的生字进行强化,再齐读。

  2、我会读

  出示本节课的词语,分角色朗读,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

  3、我会写

  出示会写的字:治、邻,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生书空。

  4、我会概括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填空。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葫芦架上长了蚜虫,这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快速找到课文相关语句。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那个人对蚜虫的毫不在意。

  2、观察插图,“盯”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体会那个人很重视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4、抓住“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的人迫切期待小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重点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体会邻居的急切心情。

  3、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读出奇怪与惊讶。

  4、朗读一组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的`异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上下两组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要比陈述句更强烈。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作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

  (2)葫芦叶子的颜色不一样。

  (3)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

  (板书:蚜虫—叶子—葫芦)

  2、总结寓意。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联系地看问题。

  四、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互相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5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叶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己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己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PPT

  教学策略: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生字。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指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练习。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六、作业(学案)设计

  1、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葫芦。(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了几( )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可是没过几天,小葫芦( )变黄了,( )都落了。

  2、填空,再读读。

  ( )的小葫芦 ( )地说

  ( )的小花 ( )地变

  ( )蚜虫 ( )葫芦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学情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三、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动作、字源等多种方法会认“葫、芦、藤”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圈画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图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生动具体,初步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好处。

  难点:通过圈划关键词、学看流程图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思维导图。

  六、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板块一:看图猜词,激趣导入

  1、看图猜词: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个看图猜词的游戏,必须要与草字头有关。(出示“荷花”“蘑菇”“葡萄”“菠萝”等图片)

  2、复习“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为后文做铺垫。

  3、出示葫芦图片,学习“葫芦”读音。

  (1)在词语葫芦中“芦”要读轻声,请生读。(词卡,开火车)

  (2)单独读“芦”第二声,学生拼读,拓展“芦苇”“芦荟”。

  4、揭题

  (1)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葫芦有关,一起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2)指导读课题:的字后面停顿,“的”要读得又轻又短。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习活动一:

  (1)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想:边读边想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1、读好生字词: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们见面呢,我们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

  第一组:

  葫芦藤

  蚜虫

  盯着

  慢慢地

  第二组:

  花谢

  比赛

  感到

  奇怪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每一组请小老师读:认为自己最能干的同学,请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其他同学跟读一遍。

  (3)思考发现:第一组标红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都是形声字。(左边偏旁表义,右边声旁表音)

  2、深入学习形声字“藤”和“盯”

  (1)藤:借助图片指认,拓展“西瓜藤”和“葡萄藤”。

  (2)盯:借助动作演示理解“盯”:集中注意力看。

  3、借助字源学习生字“谢”和“赛”

  (1)谢:字源演变,根据字典解释理解“花谢”含义。

  (2)赛:字源演变,通过与形近字“寒”对比、识记。

  4、摘葫芦游戏。

  板块三:再读课文,厘清故事内容

  1、询问: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2、指名读最后一段。

  3、方法指导——圈出关键词:引导学生圈出“没过多久”“小葫芦”“都落了”,组合在一起就是故事的结果。

  学习活动二:

  (1)圈:听课文朗读,同桌合作圈出关键词句理清主要内容,完成板书。

  (2)说: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反馈,板贴黑板,形成故事的流程图(鱼骨图)。

  5、借助黑板板贴,学生自由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精读课文,体会葫芦的生长过程

  1、引出“种葫芦”片段:这个人可太想要这个葫芦了。为了这个葫芦,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你看(出示第一段),他为了得到葫芦干了什么呢?自由朗读,去寻找答案。

  2、指导“棵”:“一棵葫芦”指的是“葫芦苗”。

  3、出示课文插图,询问:这棵葫芦苗发生了什么变化?

  (1)出示词条: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指导短语的朗读:“的”读得轻短,“长满了”读得长一点。)

  (2)出示长句,指导朗读。

  (3)继续观察图片变化,指导朗读:花谢了、几个小葫芦。(图文对照,朗读短句)

  4、根据词条,感受葫芦生长顺序。

  5、对比朗读,感受差异(形容词让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几朵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6、怪不得那个人说: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名读——齐读)

  7、完成《作业本》P49第三题第一列。

  8、思考: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他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块五: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棵”“盯”,引导学生“一看结构,二看高低,三看关键笔画”(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等);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星级):

  (1)坐姿端正得1星;

  (2)书写正确得1星;

  (3)书写美观不用橡皮擦得1星。

  5、学生修改。

  作业:画一画葫芦生长图,并和爸爸妈妈介绍一下葫芦的样子。

  八、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长满了绿叶

  雪白的小花

  花谢了

  几个小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生字:葫芦藤哇盯言每治棵挂怪慢

  (2)认读词语:葫芦细长长满雪白可爱每天蚜虫自言自语盯着慢慢地

  (3)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4)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5)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读课文。

  3、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3、学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词语。

  二、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3、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6、练习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

  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三)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回答

  2、随机指导朗读:

  (1)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2)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3)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叶子被虫()就(),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所以都()。

  (四)齐读第四段;

  1、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读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0

  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物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难点:懂得做任何事物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根据生活实际(由于天气变化穿多衣服了)谈话,从而初步揭示“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对难点的理解作下铺垫。】

  2、引导用“要的是()而不是()”说话

  3、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或者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疑问,归纳主要的三个问题:(1)这棵葫芦长得怎样?(2)那个人结果得到葫芦了吗?(3)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

  二、引读课文,初步理解大意,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1、师生共同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接读课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课文的了解情况,并且通过这样的形式引起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关注,增强对文字的敏感性。】

  2、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是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读完课文后进行思考小结的习惯。】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葫芦刚开始时的长势好,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

  1、指名读投影上的文字。(第一自然段,只是少了个别词语)。要求其余学生认真看书,仔细听。

  2、说说在听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3、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体会加上这些词语的好处。

  4、练习检测:

  ()的叶子()的小花()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5、小结:在读书的时候要留意这类词语,体会它的作用,并且学会积累,在我们写作的时候,可以用上这些词语、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四、朗读感悟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他的小葫芦可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那个人很喜欢他的小葫芦?

  2、朗读指导: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理解词语:自言自语。

  五、朗读感悟葫芦落下来的原因

  1、过渡设疑:最后有没有如他所愿,他的葫芦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结果怎样?

  2、出示插图,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质疑。

  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看到这里会有什么疑问呢?(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

  【设计意图: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边朗读边思考,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字,培养质疑能力。】

  4、解疑:四人小组交流,说说小葫芦落下来的原因。

  5、结合回答进行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对句子的体会和感悟。

  (1)(课件出示)我会填,我会读

  他看见()

  他心里想:()

  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他说:()

  (2)(课件出示)指导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备注】教学引导的脉络是: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六、感悟寓意

  1、想一想: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2、科学知识拓展:(课件出示)

  叶子能供给葫芦水分和养料。叶子被虫吃了,就不能输送养料给葫芦。葫芦就变黄了,落下来了。

  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

  (1)要知道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要听从别人的劝告。

  (3)要多读科学方面的书。

  七、布置作业:我会讲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四组园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这一组园的单元主题是通过词语和故事使学生受到启发。这篇寓言故事重点围绕葫芦,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2个生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低年级的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教学的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我的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颖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形成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交流、互动中,树立自信心,得到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出示葫芦实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我接着让学生说对葫芦还有哪些了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教师由问题“葫芦的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转入了对本课的学习。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由带拼音词语到去拼音、再到单个生字认读,逐层递进。在小组内讨论记字方法,实现了绩优生带动学困生学习的目标,体现了小组合作。字词教学应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做“盯”的动作,让学生发现偏旁与字义的联系,并让学生扩展目字旁的字有哪些,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这也是学习、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另外,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记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指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为理解与感悟文章奠定基础。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学生会产生疑问,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于是我采用变序阅读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画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引导学生从“细长”、“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然后再采用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体会“挂”字所带来的美。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图片,读出心中的惋惜、难过之情。通过两幅图片,了解了故事的开头和结果,教师巧设悬念,“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具体的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详细了解”,一句简单的过渡语,将下节课要学习的二三自然段轻松带出,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五)指导书写

  本课所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2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治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学──发现与探究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自学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初衷是想在平淡中学文、悟理,同时抓住重点词、重点句来组织教学。但也有以下值得反思之处:

  一、虽然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了蚜虫,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课堂上当展示资料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分散,有查到资料的孩子沾沾自喜,把资料拿在手上炫耀,不知道从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和大家分享。这可能是低年级的缘故吧。今后在资料的查找筛选上该怎样指导呢?值得思考。

  二、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花的时间多了,挖的太细,后面的“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和拓展续编时显得时间不够,草草收场。今后教学时在时间上的把握要注意。

  三、学生的朗读有点拖沓,不知是否是因为换了环境的缘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正确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会写“哇、挂”两个汉字。

  2、 学习课文的第一,第四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葫芦的可爱及葫芦枯萎的样子。

  3、 初步了解葫芦枯萎的原因。

  教学重点:生字词、感情朗读葫芦可爱的样子和枯萎的样子;

  教学难点:葫芦枯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葫芦(hu lu),指名读,注意轻声

  2、 你认识葫芦吗?(出示图片,认识)

  3、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芦长得如何呢?咱们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朋友。

  2、 检查反馈

  分组出示:

  (1)葫芦藤(teng) 盯(ding) 邻(lin)居 哇(wa)

  ①自读,指名读,②理解意思

  (2)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长满了绿叶 ,慢慢地变黄

  ①自读,展示读;②感情读

  3、 过渡:这个人种的葫芦到底长得如何呢?文中的那一段写到了?找出来读一读。

  三、学习课文一、四段

  (1)1、 指名读第一段,(正确、流利)

  2、从哪看出长得很好?(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学生说到了就请她上台板画,教师帮助)

  3、出示这段文字,长得多么好的一棵葫芦啊!能用你的朗读体现吗?

  学生练读,展示读,齐读

  4、 过渡:我们大家这么喜欢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他喜欢吗?从哪看出?

  5、 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①理解“每天”,即天天

  ②天天都去看,而且一天还看好几次呢!

  太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了!(出示插图)

  ③他每天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你们说,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6、 过渡:可是有一天,他再去看小葫芦时,哎呀!你们看————

  (2)1、(出示枯萎的葫芦)怎么了?

  2、学生说:叶子上有蚜虫,叶子变黄,葫芦也变黄落地

  3、文中的那一段写到了?指名读

  4、出示这段文字,看到这发黄的叶子,落在地上的小葫芦,这种葫芦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感情朗读

  5、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又会在想些什么呢?(引导观察表情)

  过渡:是啊,为什么那可爱的小葫芦会变黄落地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

  五、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的小葫芦 ——————?——————变黄、落

  这篇课文是二上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则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然后分别学习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准备第二课时再探究其缘由,学习二、三两段。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上下来了,我的收获很多。作为一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

  1、要努力在语境中落实字词的'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本课的几个生字,我做到了词不离句,但是却一味地由老师自己在运用着这些字词,学生呢,会运用了吗?没有。可以说,在字词教学中,我剥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的权利。

  2、要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教学中,我以前后两段为切入口,并以两幅插图为辅助,形成鲜明的对比。应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兴趣的,可是课堂中,学生对这么美的葫芦藤,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却是难以入情,追其原因,是我对第一段的教学浮在了表面,那么美的描述,我没有引导学生好好的结合画面感受,因此,朗读起来的情感也是那样苍白无力,学生根本就没有体会到葫芦的可爱。以致到后面的葫芦变黄、落地也没那么大的惊奇与不解,因此也就难以体会种葫芦人那惊讶的表情,朗读自然也提不起来了。

  3、细节之处要时刻注意。本节课的教学中,有部分细节自己非常疏忽,不该犯的错误还是又出现了,比如说词语的出示,比如说对“邻居”这个词的理解,比如说对课题的引出等,小小的一个环节,却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小小的一个细节,折射着一个老师对一节课的把握与解读,折射着一个老师对每一个环节的驾驭与周密的考虑。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故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向读者讲了一个可笑的故事。

  文章开篇着力描写了葫芦长势之好和种葫芦人高兴、喜爱的心情。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但他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第三自然段讲一个邻居劝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不听,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跟葫芦没有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种葫芦人的无知、自以为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这个故事成为了警示人们的极好教材:不能孤立的看问题,有错就要该正,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技巧。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透过课文的内容去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掌握了一定的认字技巧和写字技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理念:

  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对文本的反应都是以个体的形态呈现的,本节课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情景设置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教学手段,在本课中有所运用。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主识字为主,师引导识字为辅,并引导归纳识字方法。

  2、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自主讨论,明白课文所说的道理。

  3、通过拓展延伸题的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的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该、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读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难点:

  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的看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适时引导说出葫芦藤得样子:茂盛的绿叶、、、、、、)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说明:1的设计是有的孩子没见过葫芦,让这样的孩子对葫芦有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别的孩子的描述了解一下葫芦生长的特点;二的设计是激发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初读课文的方法。

  (预设:初读课文的三步:一轻生或不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标上自然段;二圈出生字,用巧方法识记;三再读课文,读通顺句子,把读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师巡视指导,关注阅读、识记生字较差的学生。)

  2、全班识字,交流识记生字的巧方法。

  (预设:“葫芦”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葫”的下面是“胡”字,提示了“葫”的读音;谢谢别人要说话,所以“谢”是言字旁;蚜虫是一种小虫子,所以蚜虫的.“蚜”是虫字旁、、、、、、)

  (师适时对识字方法进行归类。)

  3、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认识的组员奖一朵小红花。

  4、游戏巩固识字效果;“识字小擂台”

  [设计说明:1是强化学生对初读方法的掌握;2教给学生归类识字,或其它识字的巧方法,提高识字效率;3提高课堂效率;4激发识字兴趣。]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师: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家”中,你还能认识吗?

  2、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读书方式:单独读、几人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3、检查读。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读,互听互评,师随机指导朗读。

  [设计说明:评价别人读的好坏的同时,逐渐明确自己该怎样读。](四)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谁想给大家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读的同时课件演示:长满绿叶的葫芦藤—葫芦藤上开满雪白的小花—葫芦藤上结出小葫芦。)

  2、种葫芦的人喜欢小葫芦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找出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喜爱的语气。

  3、谁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小葫芦生长的过程?

  (四)作业:

  画一画这些可爱的小葫芦,注意“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认读。

  (二)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1、种葫芦的人有什么样的希望?

  理解“自言自语”“赛过”结合这两个词体会人物语气、心情。

  2、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种葫芦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3、邻居给了他什么建议?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注意句子末尾的标点符号,结合课文内容,观察插图,想象邻居和种葫芦人的表情、心理。先小组内读,再班内读。课件演示卡通人物,学生配音读。

  4、叶子上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先小组内讨论 ,再全班讨论。

  5、结果怎么样?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师引导学生感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设计说明:1的设计是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而2的设计是告诉学生有错就该,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蒙受损失。]

  (三)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讲《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注意人物的语气语调。

  第三课时

  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比较简单的字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同学,比较难的字师可讲解、示范。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边读边写。

  (在教学生字过程中归纳书写规则,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里边后封口┄┄)

  [设计说明:1、2、4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我当小老师”和“小小书法家”是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激励措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5、6是让学生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

  教学片段

  识字教学片段:

  师 :谁能说一说怎样初读课文?

  生1:先轻声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生2:把生字圈出来,认真读一读,记一记。

  生3:把不认识的字作标记,自己想办法解决。

  生4:把课文多读两遍,把句子读通顺。

  师 :如果遇到字条里没有,自己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1:问一问周围的同学。

  生2:老师走过来的时候,问一下老师。

  生3:妈妈教过我部首查字法,我可以查一查字典。

  生4: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师 :同学们开始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生自读课文。

  师 :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多媒体出示标有序号的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生字,介绍一下认识它的巧办法。

  生1:“蚜虫”是一种小虫,所以“蚜”是虫字旁。

  生2:“盯着”要用眼睛,所以“盯”是目字旁。“盯”的右边是“丁”。

  生3:道谢要用语言,所以“谢”是言字旁。

  生4:“葫芦”是一种植物,所以“葫芦”是草字头。

  师 :你观察的真仔细,有许多表示植物的字都是草字头谁还能说出这样的字?

  生1:“花”“草”。

  生2:“葡萄”。

  生3:“菠萝”“甘薯”的“薯”。

  师 :你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生1:我不认识第7个字“赛”。

  生2:我不认识第8个字“邻”。

  师 :哪当小老师教教他们?

  生1:我用“赛”组个词来教他“赛跑”“比赛”。

  生2:我用“邻”组个词,造个句子来教他“邻居”“邻居有困难我们要帮助他”。

  生3:“赛”字的“宝盖儿”好象小屋顶,小屋顶下有宝“贝”,我们“比赛”看谁能抢到宝贝。

  师 :同学们说的真精彩,你们记住这两个字了吗?

  生 :记住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丰硕的果实。懂得看问题要全面。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3.渗透学法顺序学习法。

  4.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悟出事与事有联系,句子与句子有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六张小葫芦图。

  2.一张教学用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芦字在本文中读轻声。

  2.邻是后鼻音,要读准字音。

  二、认识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熟读课文思考: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后来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爱葫芦,希望葫芦快快长大?

  3.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4.画出描写小葫芦的词语。

  第二节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

  请六位同学到前面来,每人摘一个葫芦,看一看背后的字,在黑板上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我要的是葫芦

  板书9

  我要的是葫芦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内容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弄清课题在第几小段?

  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范读

  全文有几小段?(四小段)

  挂板先写什么?

  葫芦开始长的怎样在第几小段?(第一小段)

  读一段

  这段有几句话?每句什么意思?

  请学生读一句,说一句。

  读第一句

  什么意思?(种葫芦的人,先搭一个架子)

  板书贴葫芦架子

  读第二句

  什么意思?(细长的藤上长满了叶子。)

  长满什么意思?(特别多,茂盛。)

  板书贴叶子

  读第三句

  什么意思?(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板书贴葫芦

  读第四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喜欢小葫芦。)

  读第五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板书贴人

  我们知道这五句话的意思,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

  板书:长满绿叶挂小葫芦

  (叶子)(果实)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因为藤上长满了绿叶,所以藤上挂了小葫芦。)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板书看

  种葫芦的人每天去看什么?(去看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怎么可爱?

  师问

  1.架上爬了什么样的藤?

  2.藤长满了什么样的叶子?

  3.开出什么颜色的花?

  4.小葫芦长得这么好,你喜欢吗?

  导读把喜欢的心情读出来。

  种葫芦的人一心想得到葫芦,得到了吗?

  挂板再写什么?

  后来小葫芦有什么变化,在第几小段?

  读二、三段

  小葫芦有什么变化?

  板书生虫

  种葫芦的人怎么想?

  板书怕什么盯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

  种葫芦人的表现说明什么?(不懂叶子果实的.关系。)

  师讲

  植物的叶子是吸收阳光和养料用的。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果实好。

  这时候,谁来告诉种葫芦人这个道理?

  板书贴邻居

  听了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怎么说的?

  板书还用治要

  还用治什么意思?(根本不用治。)

  种葫芦的人这种说法,说明什么?

  (不懂叶子的重要,不听别人的劝告。)

  说话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导读分角色读二、三小段

  由于种葫芦的人错了,还不听劝告结果如何呢?

  挂板最后写什么?

  结果如何,在第几段?读第四段:

  结果如何呢?

  板书变黄落了贴图

  说话:

  用因为所以说出结果如何

  (因为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所以小葫芦变黄,全落了。)

  小葫芦开始长得多好呀,后来都落了多可惜呀!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怨自己不听劝告不治虫子。)

  以后再种葫芦怎么办呢?(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既要葫芦又要叶子。)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与事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不要看一方面、要全面。)

  读全文

  小结: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生活中事与事之间有联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有联系。

  三、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读生字卡片

  葫芦慢慢治

  邻居变黄自言自语

  二、找出哪些字可以用学过的方法来记忆。

  芦加部首方法。户加一个草字头念l*

  组词:葫芦

  居加部首方法。古加一个尸字头念j&

  组词:邻居

  葫形声字记忆法。草字头形旁表义,胡声旁表音。

  组词:葫芦

  治换部首方法。抬提手旁,换成三点水念zh@。

  组词:不用治

  言部首字组词:自言自语

  三、找出易错难写的字邻左右结构,右耳刀旁。左边容易写今。要与岭、

  领加以区分。

  组词:邻居

  慢左右结构,竖心旁。右中象四不是四。

  组词:慢慢

  变又字底。注意中间两个点的写法。

  组词:变黄

  四、课后作业

  1.造句

  每天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可爱图上画的小葫芦真可爱。

  2、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花自言自语地()

  ()葫芦藤一个一个都()

  ()小葫芦慢慢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0-26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6-03

[经典]《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4-07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04-18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04-17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通用10篇)08-02

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1-22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通用15篇)04-19

(通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04-14

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通用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