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北京》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7 11:52: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北京》教学设计(实用)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京》教学设计(实用)

《北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字。

  2.朗读课文。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那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自豪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那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自豪的感情

  课前准备:

  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介绍查阅的资料。

  2.教师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3.认读生字。

  注意多音字:“藏”、“秘”

  4.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5.互查朗读。

  6.推荐展示朗读。

  三、自学课文,理解研究。

  导入: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那些地方?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最深处: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6.自由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7.指导朗读。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围绕课文内容编几个适合的抢答问题,小组内抢答。

  1.自己编题。

  2.小组抢答。

  六、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相关资料: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注意。

  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

  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

  大峡谷地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覆盖着,天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

  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

  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及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

  雅鲁藏布江遇南迦巴瓦峰阻挡,改向南流,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形成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

  大峡谷入口处古堡遗址目睹了大峡谷的历史变迁。

《北京》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选择一个感人的故事复述;写出读后感;了解大画家和小狗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患难之情以及小狗的善良,产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并懂得应该善待动物。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老师带来几个朋友,他们是—(出示福娃的图片)

  提示:你们了解福娃的什么呢?(学生说说)福娃借鉴了哪些动物形象?

  过渡:这么多的形象,看来韩美林对动物情有独钟,这节课,让我们走近韩美林,了解他与动物之间的深情。

  板书: 小狗儿与大画家

  二、细读课文,悟患难情

  (一)提示:看书,轻声读课文,看课文写了小狗与大画家之间的哪几件事?

  (二)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三)学习第二部分(波彼勇救主人的事):

  1、提示:波比是怎么救了美林的呢?读2-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学生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展示的时候: 请用上“当( )的时候,波彼( )。”

  (1)当(韩美林身不由己地向地面滑落)的时候,波彼(乱转、狂叫不已。)

  抓住“乱转、狂叫不已”看出很关心主人。

  引导:它在狂叫什么?(师评:你很聪明能够读懂小狗的叫声)

  也可以发挥想象说“主人,快醒醒,你怎么了?”、“生病了吗?”……

  (2)当(主人支撑不住)的时候,波彼(飞奔上四楼找人)。

  抓住重点词语“飞奔”——飞快地跑,看出心情十分焦急。

  启发:从波彼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救主人心切,他怎么知道主人现在不行了?

  导出第四段,联系“心灵相通,整日相守”理解。

  师:与主人的关系十分密切,熟悉一举一动,生活习惯,心灵相通。接着……

  (3)当(发现门关着)的时候,波彼(使劲向上蹿)。

  (4)当(发现一切徒劳)的时候,波彼(变调声召唤人)。

  看出波彼很聪明,“使劲”——想救主人,友谊深厚;它还变换调式的叫唤,通过它的行动体会其内心。

  3、有感情地第三自然段:

  激情读:这里没有语言,在主人命悬一线的时候,通过一系列动作,表现出波彼的焦急心情,聪明的头脑,对主人的爱与忠诚。谁能读出来?

  自由练习、配音指名读。

  4、体会父子情: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夸赞)结合生活实例来谈,体会“父子之情”,出示全家福。

  师:韩美林醒后,第一个想到波彼,赞扬它,再次深刻体会到生灵的心是相通的。你感觉波彼与美林间建立了怎样的情谊?

  是呀!波比与美林就像是心有灵犀,彼此关爱,愿意为对方做一切事的父子呀! 这种父子真情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用我们朗读表达小狗儿与大画家间的父子般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韩美林的话。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过渡语:美林爱狗是有渊源的,早在他被下放“劳动改造”期间,没有人理睬他,只有一只小狗和他成了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对于大画家和他的患难小友间的情谊你又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读读你找的句子?

  (四)学习第三部分(患难小友救护韩美林,惨遭毒打,最后被打死的事)

  1、 请同学们默读5、6小节,谁愿意来读读自读提示“默读课文5、6自然段,思考卷毛小狗与大画家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情谊?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也可以简单写写感受”。

  2、学生展示:

  (1)“高温难耐”理解:窑里的温度很高,一般都超过40度,人都难以忍受。小狗“四爪轮流着地”。体会到小狗愿意与他一同受苦,同甘共苦。师提升: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师:同学们,对比读读这两句话的不同,你从这段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人都烫得难受。可那小狗却跟着他……”

  “……人都烫得难受。可那小狗却吐出小红舌头,四爪轮流着地……”)

  提示:读一读从“吐出小红舌头,四爪轮流着地”你感受到了什么?

  补充狗的资料

  狗是很不耐热的动物。

  因为狗不会出汗,也不会因为热而停止活动;狗的身体不能自我调节温度,狗也不会自己照顾自己及时补水;狗的汗腺全在舌头上,所以看到狗吐出舌头喘气说明狗很热,需要喝水降温或静下来停止活动;短鼻子的狗比长鼻子狗更怕热,更不容易散热。

  狗正常的体温应该在37、8°c--39°c,体温到达40、65°c时内脏器官开始受损,体温到达41°C以上时就属于高度危险了。在高热的环境或者是高湿闷热气候下,最快20分钟就有可能使狗的身体系统衰竭而死亡,所以中暑是夏季或其他闷热天气条件下对狗健康的最大威胁。

  激发兴趣:你们知道小狗与美林是怎么相识并成为朋友的吗?

  (补充资料介绍)

  师:就是这一碗饭,使它们成为了朋友,即使是在高温难耐的窑里,小狗也要陪着它。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过渡语:我们刚感受到它们在窑里,的确是患难之交。你还从哪儿感受到?

  (2) 遮挡木棒:“冲、弱小、遮挡、拳头木棒……”:

  体会到小狗拼命保护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教师小结:是啊,我们都感受到了。不论美林遇到什么困难,小狗都会不顾自己,挺身而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他们的情谊。

  学生齐读

  当“造反派”对美林拳打脚踢的时候,谁也不敢站出来阻拦,唯有狂叫着的小卷毛狗冲上前来咬打人者的裤脚,用舌头舔倒在泥地上的美林的脸,还时时用弱小的身躯遮挡打过来的拳头与木棒……

  (3)体会关联词语“无论……还……”

  提示:当打人者挥棒打向这只小狗时,这只小小的生灵又怎样?

  教师提升;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生命。小狗为美林可以牺牲生命,美林对它也是一往情深哪!

  师:文中还有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

  (4)读写结合:

  引导:美林几度受尽折磨,他都能挺过来。可当他看到小狗为他受苦,他却泪如涌泉,这是为了什么?请同学们写一写。

  (课件示:这是 _______________的泪,因为_______________。)

  (学生完成)

  (5)“当闻知他的“患难小友”已经死了的音讯时,手中捧着的一包专门为它买的肉全撒在了地上……:

  引导:追问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体会韩美林当时的痛苦、自责之心情。

  (6)尚在人间:体会到美林永远怀念小狗,小狗活在他心中。

  正是在那个人性被扭曲的年代,当韩美林身心忍受痛苦,最需要关心和帮助时,这只身单力薄的小狗却将全部的情感、力量、忠诚,救护自己的主人,直到死去。

  三、深化主题,热爱生灵。

  1、为什么美林的第一本画集是动物画集?

  2、再出示这本画集中的画?不仅有小狗还有很多其他动物?仅仅是为了纪念小狗吗?

  3读课文最后一段,用画家自己的话来回答。这是画家的心声。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能不能通过填空,表达你此时此刻的心愿:

  我希望一切有灵性的生物都能( ),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没有( )。(最好结合本课填出互相关爱,彼此信赖,相互帮助,没有痛苦,没有伤害,没有冷漠等。)

  4、最后满怀深情地读一读韩美林说的话。

  人的生存空间中应当有动物的一方自由天地,从任何一种角度来看,这对人本身都是有益的。我希望一切有灵性的生物都和平友好地与人类一同生存在地球上。

  四、感情朗读,复述故事

  1、提示:默读思考,抓住让你感动的地方,想想你为什么感动。用自己的语言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复述下来。

  2、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五、作业

  写读后感。

《北京》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结合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

  3.感受小姑娘克服困难、履行诺言、不图任何回报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感受小姑娘克服困难、履行诺言、不图任何回报的美好心灵。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 提问,激发兴趣。

  ①谁到过海边,见过大海?

  ②谁见过贝壳?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种?好看吗?

  2. 放录像。

  关于大海、海岸、贝壳的解说。

  教师:刚才大家看了听了,现在请大家说一说(抽两三名学生说。)

  3. 导入课题,板书。

  二、学生自学课文。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 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② 画家去捡贝壳去了,小姑娘在干什么?

  ③ 小姑娘喜爱贝壳吗?为什么画家给她贝壳她不要;贝壳掉在地上,她捡起来,又还给了画家呢?

  ④ 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说,仍旧给画家看东西?

  2. 组织讨论,抽两三名学生回答。

  (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当众把意思表达完整,师生共同帮助。)

  3. 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结构,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以什么顺序写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享受乐趣:

  1.学习课文第1段。(1至6自然段)

  学生轻声读课文。幻灯出示问题:

  ①小姑娘在金色的海滩上干什么?

  ②画家来到海滩,与小姑娘说了什么?

  ③小姑娘答应了画家什么事?

  组织学生讨论,理解这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2.学习课文第2段。(7至17自然段)

  问题:

  ①老伯伯劝说小姑娘回家,小姑娘为什么不听?

  ②小姑娘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反映了小姑娘什么品质、什么精神?

  ③画家捡了许多贝壳给小姑娘,她为什么不要?

  ④小姑娘又说了一句什么话,反映了她什么品质、什么精神?

  抽几名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帮助。

  抽学生读一读小姑娘说的话,提问:谁能说说从小姑娘的言谈中,反映出了小姑娘的什么?组织讨论。明确:小姑娘摇摇头,把画家的衣服和画夹紧紧搂在怀里。说明了小姑娘是一个诚实可信、说到做到的孩子。第二次小姑娘摇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我要回家吃饭啦!”说明了小姑娘听老师话,不随便要别人东西。学生仔细读小姑娘两次说的话,进一步思考。抽两三名学生说说小姑娘是怎样做的,加深理解小姑娘的高尚品德。

  3.学习第三段。(课文18至21自然段)

  问题:

  ①小姑娘特别喜欢贝壳,为什么却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

  ②画家为什么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

  (抽几名学生回答,明确:小姑娘非常喜欢贝壳,但她能记住老师的话,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画家被小姑娘感动,从心底里敬佩小姑娘的高贵品质,赞赏小姑娘高尚的品德。因此,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

  (2)组织讨论,画家为什么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说说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反映了什么主题思想。

  (抽几名同学回答,师生评议,补充完整。)

  (3)熟读课文第3段。

  四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读了小姑娘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2、依据课后提示把故事讲一讲

  五、布置作业:讲故事给家人听。

  1、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写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美好的心灵 诚实守信

  小姑娘 拾贝壳 替画家看衣服

  老伯伯 劝她回家

  画家叔叔 送贝壳

《北京》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

  3、激发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欣赏图片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学生举手,老师点名学生说说去过北京哪里。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呀!是呀,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那里有很多的名胜古迹,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大屏幕展示xx的画面,故宫的画面,长城、天坛、颐和园、立交桥。)

  边放图边穿插一些老师的讲解。

  (二)认识生字、词语

  1、认读生字

  师:孩子们,看到北京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北京啊?(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一起坐上小飞机,去北京旅游吧!请大家系好安全带,出发!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坐在飞机座位上,俯瞰着中国大地,请同学们看——(出示中国地图)这就是中国地图,谁能找到,北京在什么地方?(北京在红色的五角星那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红色五角星所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首都——北京。

  师:同学们想不想快点到北京啊?(想!)

  师:那可要经过重重的考验哦!我们之前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看——(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这些生字宝宝都还带着拼音,你们会读吗?找同学来领读一下。(分行领读,学生用手书空声调。读得过程中强调:庄、周、似、厦都是翘舌音。)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给自己鼓励一下!(棒棒我真棒!继续努力会更棒!)

  师:刚才我们是带着拼音读的,把拼音去掉你还会读吗?(会!)

  师:我们来试一下!齐读!(学生齐读)

  师:找一列小火车来开火车读,看那一列小火车坐的最好!(开火车读,教师相机纠正指导)

  2、分析字形

  师:这些生字我们都会读了,请同学们四个人一个小组,说一说这些字你都是怎么记住的吧!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表达自己的见解。

  (提醒学生用到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或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重点讲解:阔、案、似、厦

  引导学生说一下这四个字的记法,学生可想到:阔:加一加(门+活)

  案:加一加(安+木)教师引导发现这是形声字。

  似:加一加(单人旁+以)教师指导这个字是多音字,念shì和sì,只有课文中“似的”一词中读翘舌音,其它都读平舌音。

  厦:加一加(厂+夏)教师提醒念shà不念xià。同学们,每个生字我们都可以用各种方法去记住它,希望大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更快乐简单地学习!

  3、读生词

  师:认识了这些生字,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中的生词,预习的'时候让大家从文中用括号括了出来,都有哪些呢?

  (生说,教师用ppt出示:中央、黄瓦、庄严、宽阔、纪念碑、四周、似的、拼成、图案、花坛、名胜古迹、高楼大厦)

  师:同学们课前都自己制作了词卡,我们来看看哪个小朋友制作的最漂亮?(请学生上台展示,展示的同学随机抽取自己的词卡让同学们读)师:同学们,请你和你的同桌也玩一下刚才的游戏,你抽词卡,他来读。开始。

  (同桌活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通过了这些考验,我们终于来到北京啦!请同学们先读一读《北京》这篇文章,在课本上画出来我们即将要去的地方,开始!

  (生读课文,画地点,教师巡视)

  学生读完画完后,请学生代表说出地点:xx、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四)赏读课文,以图悟情

  1、第1段

  师:我们要开始游览北京啦!可是要怎么走呢?找几个小导游吧!先找一个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北京。

  (出示课文第一段: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小导游”读完后,让学生为其鼓掌,锻炼学生赞扬别人的能力。

  2、第二段

  师:下面,我们要去什么地方呢?找一个小导游来带我们去!

  (出示课文第二段:xx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xx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小导游”介绍的很好,平翘舌音掌握的特别准确,掌声鼓励。

  师:让我们xx,来看看xx的景象。

  (播放**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讲解“矗立”的意思:高大而直立。)

  3、第三段

  出示第三段,请小导游上台介绍。图片赏析各种美景:柏油马路、立交桥等等。

  请学生找出四字词语画出来,读一读: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出示句子:北京有柏油马路。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请学生赏析: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学生能答出:第二个句子好,写得更清楚。

  教师总结,多用形容词和量词,使得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4、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请小导游上台介绍。图片赏析。

  请学生找出四字词语画出来,读一读:名胜古迹、风景优美、高楼大厦。

  5、悟情

  看了这么多北京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北京真美啊!)指导朗读,有感情。

  (五)指导写字

  1、出示城字,学生观察,说出结构、特点、关键笔画。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临写。

  找学生代表作品展示,评分:正确一面旗子,整洁一面旗子,漂亮一面旗子,满分三面。

  请学生自查,给自己得分。

  2、出示图字,学生观察,说出结构、特点、关键笔画。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临写。同桌互查,得分。

  (六)布置作业

  请学生想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从网上查资料,跟父母介绍一下。

  (七)板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板书:

《北京》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9个生字,认读7个字;正确读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能用“飞翔”和“成群结队”写一句话。

  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

  2、能结合课文理解句子中包含着的感情。(B)

  情感:体会幼年的安徒生对动物的同情心。产生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句子中包含的情感。

  2、体会幼年的安徒生对动物的同情心,产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理解内容,会用“飞翔”和“成群结队”写一句话。

  查阅资料:查阅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数:2课时

  板书设计:

  12请鹳鸟到咱们家过冬

  飞过高山没本领

  有本领(过冬)

  飞过大海啄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3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你们喜欢什么小鸟?课文中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小鸟。你们想知道这个小朋友怎样请小鸟到它家过冬的吗?请你们快快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0分)

  1.你这样喜欢小鸟,那就认真读读课文吧,读后标出自然段

  2.认读生字,请出生字小朋友,快快叫叫它们的名字。

  徒检查练翔焦抚邀

  3.把生字小朋友带回家吧。再读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

  5.同桌比赛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20分钟)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1、学生按阅读提示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阅读提示:

  (1)安徒生为什么请

  鹳鸟到它家过冬?

  (2)用直线画出安徒生的两次问话。

  2、小组讨论

  3、指名汇报

  4、你喜欢课文中谁的话?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达你的情感呢?(学生读的不到位的地方,教师指导)

  5、分段细读

  (1)读了第一自然段

  你想告诉同学什么?

  (2)读2、3自然段

  a指名读体会小安徒生问话的语气应怎么读?(应读出“好奇问话的语气”父亲的回答应读出“幽默的语气”)

  b请你们读读,边读边体会,比比谁读的最好。

  (3)读4、5自然段

  读父亲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4)读第6自然段

  读出焦急的语气“语速应快一些”。

  (5)第7自然段(2)安徒生为什么说不好?体会从它的'语言、神态表现了安徒生什么?

  a指名读第7自然段,

  b在读中找出表示语言和神态的词。

  9.指名读全文。

  10.角色朗读课文

  你有那些不明白地方?老师和同学帮帮你?

  四:小结(2分)

  五:作业:(1分)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3分钟)

  1、你们都读过安徒生的故事,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词语。

  咱们玩耍检查队伍

  飞翔可怜抚摸成群结队

  二、学习生字:(26分钟)

  1和生字朋友打招呼

  (1)出示注音卡片认读

  (2)去掉拼音帽子抢读

  2为生字找朋友

  (1)看书准备,至少找一个。

  (2)指名找朋友,其他同学听后补充。

  3为生字照张相

  (1)自由记样子,比比谁的方法妙。

  (2)展示记字方法,鼓励不同方法。

  4为生字画像

  (1)自由观察,描一个写一个,体会哪个字难写,怎么把它记好。展示生字

  (2)指导笔顺易错的字:结、检、哪、翔、怜

  (3)再写难字。

  三、指导用“飞翔”“成群结队”说句子:(5分钟)

  1、读句子,体会带点词的意思。

  天气渐渐暖和了,鹳鸟又成群结队地飞回来了。

  大雁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2、指导用“飞翔”“成群结队”说一句话。同桌互相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飞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翔。

  成群结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群结队__________________。

  写下了,师批改

  四、总结,布置作业:(1分钟)

  1、写生字。(A)

  2、用“飞翔”“成群结队”写几个句式不同的句子。(AB)

《北京》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新词。

  2、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4、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理解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兴安岭的名字不会陌生,因为已经学过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从小安岭引入到大兴安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很高涨。还有学生已经学习过很多写景的文章,也写过写景的习作,掌握了一些习作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往深层次探索学习。

  【教学方法】

  以自主学习为起点,以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结合为重点,启发学生正确的体验,从而获得知识。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展开想象中入情、在体会感知中悟情、在诵读中升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查阅大兴安岭的资料,知道有哪些树种和矿产资源。下载一些图片、文字,为丰富课堂做准备。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过老舍先生写的哪些文章呢?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我们来看看在这篇课文里老舍先生是怎样为我们描绘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练习正确地读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课文,随时纠错。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⑴“云横秦岭”是什么意思?(形容云在山头飘浮,说明秦岭很高。)

  ⑵“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在课文中的意思应该怎么理解?(在课文中是形容山峰一个个耸立着,像傲慢的人一样气势逼人。)

  ⑶ “俏丽”怎么讲?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俏丽”而不用美丽?(“俏丽”是俊俏美丽。作者写“俏丽的白桦”,不仅写白桦的美丽,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桦比作青松的“银裙”

  ⑷什么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虫,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状像珠,也有的像树枝等,颜色有红、白、黑色。)

  ⑸“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把兴安岭和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起来,就更加感到亲切、舒服了。)

  三、理清课文内容,疏通课文脉络。

  1、再次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喜欢大兴安岭。)

  2、默读课文,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我初入大兴安岭的印象。“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第二段(2—7) 细致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由此展开联想。

  也可以有不同的分法。比如按照不同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讲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四、梳理学生的问题,走进文本。

  五、布置作业,同时指导“椽木”“酿酒”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理解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一、谈话导入,在期待中进入文本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朗读课文,在体会中读懂文本。

  (一)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引导学生抓住“高不可攀”“奇峰怪石”“脚落在”“手摸到”这些词语来谈。

  (2)分析:作者写原来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现在身临其境,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一般来讲,和自己距离近的事物,往往会给人以亲切、舒服的感觉,而“高不可攀”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只会让人敬仰,不会让人亲切。正是因为作者“脚踩”、“手摸”后,才感到那样亲切与舒服。)

  (3)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第一段。

  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

  A、 “岭”有什么特点?(多而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出示下面的句子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在去掉句中的“点”字后的比较朗读中,体悟这里的“岭”是温柔的;在与秦岭的对比中,突出“岭”的温柔。

  “多少条岭啊……也看不厌。”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爱得多深!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大而美)从哪感受到这里的林大而美?你画了哪个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下面的句子。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出示

  在你的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C、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 (到处都是);

  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D、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4)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它的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又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起来。于是,它的美丽就与建设结为一体,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3)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4)练习背诵并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_______。的确是________,群岭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种绿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________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________。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________,树干是________。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________, 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________,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 它 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出示下面的句子。

  “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齐读这一段。

  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三、总结全文。

  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3、总结谈话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

《北京》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新笔画“横钩”和“斜钩”,认识“单人旁”。

  2.能用“美丽”和“五颜六色”各说一句话。

  3.了解课文内容,想想用小彩笔画画的情景,能用小彩笔给书上的画涂上颜色。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感受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

  6.初步产生热爱学生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

  本课共八行,六句话,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诗。以小彩笔这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伙伴为儿歌材料,本身具有亲和性、趣味性和潜在的视觉效果。以“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描绘美丽校园”为主线贯穿课文,感情基调是高兴喜悦的,诵读时要重视语感训练。

  教学目标:能在课文语境中及脱离课文语境时识别“小彩笔、五颜六色”2个词,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我、你、们”3个生字。能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喜爱小彩笔,体会校员的美丽。能模仿课文句型拓展想象。体会色彩的美丽和神奇,对身边的事物表象(色彩)有更高的关注欲望,更热爱我们美丽的校园。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基于此认识,我力图让孩子真正有所得,字词上,对已学过的要进行复习认读;对新出现的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文本自身的乐趣,争取当堂巩固。课件的使用力争是真正有效的,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悟。更能把握、突破难点。

  (2)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本课便是一篇与美术学科联系密切的课文。基于此认识,我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

  (3)创设课堂合作交流,愉快学习的氛围:

  课文描绘的景色是美丽的,感情基调是高兴,充满对小彩笔的喜爱之情。在和小伙伴的合作过程中,互帮互学,小组讨论交流,在一起读画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被调动。利用各种形式的读,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愉快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校园漂亮吗?

  老师把校园画了下来,你看看我画的校园漂不漂亮?(黑白画)

  你有什么好办法把这幅画变漂亮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小彩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读,要求把句子都通顺。

  三、品位语言,朗读成诵

  导入:现在我要给我的这幅画涂色了,可是老师忘记了用什么颜色图哪里了,也忘记了按什么顺序来涂色了,我要请大家帮忙,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告诉老师好吗?

  1.学生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

  2.指导读:“我用( )画( )”的句子 困

  点击课件 :我用(蓝色)画(天空)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黄色)画(高楼)

  我用(绿色)画(草地)

  师:谁愿意和老师进行对话练习(用第一句),老师问,你用朗读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你用什么颜色画天空? 生:我用蓝色画天空。

  师:再回答一遍,让别人听出你用的是什么颜色好吗?

  师:你用蓝色画什么? 生:我用蓝色画天空。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画的是天空。

  师:你用什么颜色画什么?你回答的时候要让别人听出你用的颜色和画的地方。

  生:我用(蓝色)画(天空)

  师:谁愿意像我们刚才一样进行对话练习?

  师:请你和同桌一起进行对话练习。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知道我用蓝色、红色、黄色、绿色给我的这幅画涂色,我们要按照怎样的顺序图呢?

  生:天空、国旗、高楼、大地

  师:对,我们就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涂色的。你们读句子,老师来上色。

  师:回忆我们刚才上色的顺序,自己再说说。

  师:我们再来上一次色,希望大家能够背着来说。

  师:谁能把这几句话背给大家听。

  3.随机拓展,感受校园美

  师:在这么美的校园中,你还想用什么颜色画什么?(生自由发挥,师点击课件)

  师:这幅画我们用上了这么多的颜色,一样一样的说太麻烦了,书上有一个词语就把这些颜色全包括了,你能找到吗?

  生:五颜六色

  师:那五颜六色什么意思呢?我们用联系上文的方法就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生说话练习。

  师:五颜六色都用上了,我们的校园变得怎么样了?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的校园真美丽,还可以怎么说?我们的校园怎么样?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用换词的方法就知道了“美丽的意思”。同学们,我们在这么美丽的校园中每天都做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喜欢这样的学校吗?

  师:是啊,所以课文在结尾用了叹号来表达这种喜爱,谁来美美的读者两句话,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表情,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生读文。

  师:你试着把前边的四句话和后边的这两句话连起来美美的读一读,带着你的表情动作。

  4.熟读、背诵

  师:谁来读一读,在别人读的时候,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在心里和他一起读,看谁能边听边把课文内容背下来。(指名读文)

  师:试着背一背。(自己练习,指名)

  师: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让大家感受你对学校的热爱。

  师:小彩笔的用处可真大呀,它可以使黑白画变得五颜六色,能画出我们心中最美的东西,面对小彩笔你想对他说什么?(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齐读第一句话。

  三、拓展练习

  师:小彩笔太奇妙了,它不仅为我们画出了美丽的校园,也为我们画出了许多美丽的东西。看一看我们在美术课上的作品,更是漂亮。我们在这里一起欣赏一下,谁能试着学习书上的语句来说一说。

  四、作业:学习书上的语句来说一说自己的画。

  课后反思:本课中在指导学生背诵“我用( ) 画( )”四句话时,点击课件学生边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快速的记忆课文的内容。

  在“你还想用什么颜色画什么的”训练过程中,随着学生的想象,点击相应的图画,丰富教材中的原有资源,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通过看画面使学生体会校园的美,为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和理解“五颜六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拓展训练“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幅范说的图画,在课堂中学生如果能顺利的按照课文语言进行介绍我就不用它,一年级的孩子确实小,如果出现空场的局面,教师就可打开课件进行示范说,帮助孩子读过难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新笔画“横钩”和“斜钩”,认识“单人旁”。

  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指名朗读

  二、认读文中字、词语

  三、认读生字

  1.说说记字方法

  认识新偏旁“单人旁”,“人”字的变化过程

  2.认读生字 困

  (1)卡片认读

  (2)看音节自己认读

  (3)同桌检查认读

  (4)卡片,指名认读,学生跟读

  3.按笔顺跟随自学生字

  认识新笔画“横钩”“斜钩”

  4.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大小比例、高矮,起笔收笔的位置

  (2)按笔顺描红,仿写

  (3)巡视指导生字书写。

  四、作业:生字书写

  板书

  4.小彩笔

  蓝色 蓝天

  红色 国旗 五颜六色

  黄色 高楼 美丽

  绿色 草地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北京》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发”和“几” )及新词,认读6个字。

  2.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

  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2.能从指定的词语中任选2个造句。

  情感目标: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师要深刻认识“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于表现的鲜活元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爱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

  3.通过朗读感受山区孩子上学的欢乐,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4.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互相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上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认识帽子,那么你认为帽子都有什么用?(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帽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 9 帽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同桌互查生字,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预习,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字和词语。

  2.出示字词:

  不幸 肿瘤 化疗 乌黑发亮新奇

  帽子 熟悉 意外

  五花八门 轻松 似乎

  谁知道“肿瘤”和“化疗”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够通过阅读从中寻找答案)

  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边默读边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困)

  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浅显问题互相解答,较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大家评议的方法解答。

  2.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A.老师让大家都戴帽子,是想让大家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

  B.老师是想让大家都跟汪霞一样戴着帽子,免得汪霞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2)你同意哪种意见,说说为什么。(感受老师对汪霞的关心)

  (3)汪霞在看到大家都戴着帽子前后心理的`有哪些变化?(不安、不敢—意外—轻松—忘了)

  ①汪霞掉了头发后为什么会感到不安?请你再读读这句话,表现出汪霞当时不安的心情。

  ②当看到大家都戴着帽子时,汪霞的心情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指名读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读:我们把“汪霞”换成“我”假如你就是汪霞,看到这种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一读:

  星期一到了,我回到了熟悉的校园。我来到教师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我戴了一顶帽子。当我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跟他们那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我的这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轻松地笑了,大步走进教室。

  (4)你怎样理解“同学们似乎也忘了。”(同学们有的因为大家都戴着帽子,忘了汪霞戴帽子的原因,有的是故意不提,怕汪霞伤心。)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章中的人物,你想以谁的身份对谁说点什么。

  五、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像汪霞的老师和同学一样,关心爱护你身边的人,使他们也能体验到爱的阳光。

  板书设计:

  9 帽子

  老师 汪霞 同学

  不安、不敢

  意外

  轻松

  忘了

  课后反思:学生掌握了默读的方法,在默读过程中初步学会了思考。2、能从重点句子中分析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包括两个多音字,以及新词,认读6个字。

  2.能正确进行词语搭配,从指定的词语中任选2个造句。

  3.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主动识字,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够从指定的词语中任选2个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学生自主识字。

  1.激发兴趣,自主识字。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3个生字。虽然听起来很多,但是很多字都是你们的老朋友呢。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认字认得得最好!

  提要求:

  (1)读准字音。

  (2)想想怎样记? (困)

  (3)说说怎样组词?可以从书上找,也可以查字典。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提问:“发”有几个读音? “几”有几个读音?

  fā(发言) jī(几乎)

  发 几

  fà(头发) jǐ(几个)

  3.熟悉的“悉”上边不是“采”,“竖”是一笔下来的。

  4.指导书写:

  和蔼的”蔼”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熟是上宽下窄

  指导学生按照整体观察,按照标准姿势书写

  三、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1.书后第3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提示:什么样的头发?

  怎样地宣布?

  教师行间巡视,及时指导

  2.指导造句。

  (1)了解课文中是怎样用到该词语的 。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些词语,试着说句。教师举例。

  (4)把句子写下来。

  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生字你用了什么方法?鼓励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板书: 9 帽子

  fā(发言) jī(几乎)

  发 几

  fà(头发) jǐ(几个)

  课后反思:生字学生掌握得很好,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记忆字形。

《北京》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10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

  能力目标:

  体会结尾的写法。

  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有位诗人说过,“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谁对我讲述美丽的故事?谁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打开记忆的闸门,你能数清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爱有多少?岁月给母亲带来忧愁,却不能使她对孩子的爱减去半分!当我第一次读到《看不见的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被字里行间传递出的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子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自己打开书,轻轻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长句不读破句。

  评讲——纠正

  三、初释课题:

  1.板书:看不见

  谁看不见?盲童

  2.快速读文,根据课文内容给你的信息,你试着介绍盲童。

  (1)聪明A、孩子们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B、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2)十岁左右的男孩

  (3)打瓶子的技术很差: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

  3.出示:补全课题板书爱

  爱指谁的爱?(母亲,母爱)

  4.既然是盲孩子,看不见,但盲人的听力是最好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母亲直接向孩子表述母亲爱的句子。(快速看文,文中是没有的。)

  四、重点研读,深入感悟:

  1.那么课文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母爱的'呢?请你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动的?(能表示母爱的句子,自由说,老师出示这些句子。)

  2.小组学习:

  出示句子,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感动?

  3.品词品句,感悟中心:

  (1)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这是对人物什么方面的刻画描写?(神态)怎样的神态?(安详)安详是怎样的面部表情?(慈祥、爱意)既然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神态,那么他是怎么感觉到母亲的慈爱?(轻轻,因为看不见,只有从母亲轻柔的动作中感受爱。)你能读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吗?(朗读指导)

  (2)从那母亲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谁判断出她是孩子的母亲?(作者)你认为怎样的眼神可以让一个不知情的人得出这样的判断?(慈祥、温柔、充满信心、温和等)从母亲的眼神中,你读懂了什么?(爱意)

  (3)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理解“顿”(停顿),为什么她要“顿了一下”,(犹豫,害怕刺伤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轻轻”地说,用“轻轻”这个词表示母亲说话声很轻,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母亲可怜孩子,无奈的情绪,怕刺伤孩子的心又怀着深深的爱意)。

  (4)“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别的孩子”指哪一种孩子?(正常的孩子,健康的孩子)母亲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跟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平静”这个词换成“铿锵有力”行吗?母亲鼓励孩子什么?(身残志坚)指导朗读(轻轻,又是充满爱意。)

  (5)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在写作中,我们常说词应尽量避免重复,那么这里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使用“安详、微笑着”这两个词呢?(执着)你从“也”字得到什么信息?(母亲累了,但仍然坚持着,鼓励着孩子。孩子累了,母亲减慢了速度,附和着儿子的行动。)朗读指导(母亲轻柔的动作和态度中感受爱与鼓励。)

  4.在母爱的陪伴与鼓励下,男孩子不断向困难挑战,不向困难屈服。正因为这样,结果当我走出不远……

  出示: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破裂声。

  五、拓展延伸:

  “走出不远,身后穿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破裂声。”此时,作者回过头,看到什么样的情景?母亲对儿子说什么?

  六、再释课题:

  学完课文,你再来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看不见的爱”。(同桌讨论)

  七、课后作业: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爱。回想一下,你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学着课文,也来写一写。

《北京》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写好“热”字。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解题:

  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

  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 逃命 正巧 熟了 热闹

  大伙儿 吓坏了 跟着跑 说一说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教师顺势点拨 “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3、学习“热闹”

  (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2)读词。认识新偏旁 “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

  (3)了解偏旁表示的意思。“四点底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火,还表示小鸟的尾巴。想一想,热字里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呢?”

  (4)记字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说一说。

  (5)写字。

  ①观察“热”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字形特点。

  ②教师范写“热”字。

  ③师生共同完成“闹”字的范写。

  ④学生练习。写字前提醒:身直、头正、肩平、臂开。

  ⑤反馈,再练。

  (6)再次出示句子。

  过渡:动物全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究竟因为什么,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三、学习了解内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读清楚,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过渡:我们听清楚了,是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水里。”(贴图)

  (二)学习第2自然

  1、自由读。这个声音首先被谁听到了?(板书:兔子)你从哪知道的?咱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兔子听见咕咚的声音,(板书:听见)它是怎么做的?再读这段:找一找,画一画。

  3、指名读。(板书:跑)

  课件出示图和句子: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指导朗读:

  (1)指名读,了解情况。

  (2)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重点提示“拔腿”“边跑边叫”以及兔子的表情。

  (3)练习读。

  4、过渡: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猴子)自己读一读。(板书:跟着)思考:为什么说猴子也跟着跑?再读读写猴子的句子。

  5、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见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句子。

  (2)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媒体演示,情景再现。

  (4)学生交流,回归文本。

  (5)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大象说的话。过渡: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它说了什么?自己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

  2、理解大象说话的意图。(板书:看见)

  3、朗读练习,注意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内容。

  提问:(1)动物们来到了哪?它们是怎么来的?

  (2)它们看到了什么?

  (3)它们有什么反应?

  2.教师点拨,指导背诵。

  3.通过小练习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

  4.试着背诵。

  5.说说:它们在笑什么?

  (五)通读全文,感悟道理 。

  1.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2.交流讨论:你们能明白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像小动物那样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背背第四自然段。

  2.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北京》教学设计12

  教学分析:

  课文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结构特点、人们的居住情况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说明了四合院是北京特有的住宅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虽然……但是"在句子中的作用。

  3、了解四合院的结构特点、人们的居住的情况以及它的发展变化,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感受北京的传统文化。

  思想与情感

  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四合院的结构特点、人们的居住的情况以及它的发展变化,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

  对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

  2、故宫等房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问题引入:我们生活在北京。你们知道北京特有的一种住宅形式是什么吗?

  师:对了,看来你们对北京的了解还是很多的。你们不愧是北京的小主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北京的四合院》

  板书:北京的四合院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北京的四合院什么样?北京的四合院的朝向?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北京四合院的规模?北京四合院的发展变化?

  师:你们这是善于思考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3、看四合院的图片。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四合院的图片,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知道吗?有一些名人故居、名胜古迹也是四合院这种住宅形式。让我们也来认识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自然段)

  2、师友互查带认读生字的词语。

  吉利考虑厢房和谐

  气氛冷漠菲律宾

  师友二人我读读,你听听,互相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集体汇报:哪个小组的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呀?

  师:他们都读对了,预习得非常好。其他同学一定要像他们这对师友和学友学习呀!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四合院的?在相应的段落旁边做出批注。集体交流,指名回答。

  预设:课文是从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变化这几个方面介绍四合院。

  2、分小组学习1——6自然段展开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相应的段落的旁边做出批注。

  预设

  (1)北京住宅的特色:胡同、四合院。追问: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给你什么感觉?(古朴)

  (2)朝向:坐北朝南。追问:为什么这样设计?(吉利、阳光充足)

  (3)结构:正房、厢房、南房(倒座儿)

  将这些名称,标注在86页的图中。投影展示。

  (4)作用:①正房——长辈厢房——晚辈倒座——书房或客厅

  (5)规模:小型四合院追问:小型四合院什么人住?(普通老百姓)大、中型四合院追问:大中型四合院什么人住?(有钱人家如王府)

  (6)①居住情况变化:

  A:过去:一家一户

  B:现在:许多户(挤、乱、和谐)追问:高层建筑和谐吗?

  ②高层建筑:人际、家庭关系冷漠、感情疏远。

  ③国外:仿四合院。

  师:国外的一些建筑师还设计了一些模仿中国四合院的建筑。如:菲律宾的"四户一院"住宅群,哥本哈根的"仿四合院"式住宅群。

  ④激发学生自豪感。作为一名北京人,我们是多么自豪呀?

  四、适度拓展,读写结合

  1、《北京的四合院》一文介绍了四合院的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发展变化。我们可以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按照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一个事物。

  师过渡:这篇课文不仅结构很有特点,而且有的句子也很有特点。

  2、出示句子:现在,北京城虽然出现了许多高层建筑,但是在老城区,仍然保存着相当一部分这种老式住宅——四合院。

  (1)前半句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后半句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两个分句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

  师总结:后一个分句没有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意思改变了。我们就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来连接。

  3、用"虽然……但是……"写一句话。

  4、展示中国其他地区有特点的住宅形式。师:其他地区的住宅形式也很有特点。每个地区的人们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本地的实际造出一些很有特点的名居,他们真了不起。

  五、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北京的四合院》这篇课文,我越来越爱我们的故乡北京了。我们的故乡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的北京更是充满着现代化气息,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把北京建设得更美好。

  六、作业

  搜集中国其他地区有特点的住宅形式,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20、北京的四合院

  朝向:坐北朝南

  结构:正房厢房倒座

  作用:长辈住儿女住书房或客厅

  规模:有大有小

  居住情况变化:一家一户—多户居住

《北京》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出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作者老舍

  谁来说说你对老舍有哪些了解?(抽)

  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你觉得他的语言怎么样?

  你还看过他的哪些作品?表扬:爱读书的孩子。

  师补充小结:看来大家课前下了不少工夫,对作者已经相当了解。 我们读老舍的文章,犹如同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检查生词读音。(课件)

  2、小组互相检查导学案中字词的写法。教师巡视,强调易错字。

  3.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引导:你可以用 “我觉得北京的春节是个 的春节”的形式说话)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4、北京这热闹、喜庆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呢?(课件:腊月初八 正月十九)

  5、师小结过渡:北京的春节时间这么长,那作者写了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请小组同学交流导学案中的第 个问题。(表格一题)

  6、师巡视指导,小结:大家的表格填得特别好,看来大家是用心用脑得读书,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7、师: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板书:时间顺序)

  (课件依次出现时间: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

  小结:这么多的习俗,一定要按顺序写,别人才能看清楚,所以说写文章得有顺序,读文章也要理清写的顺序。

  8、(指着屏幕)这些日子每天都有丰富的民俗活动,作者是否每天都笔墨均匀地写出来?哪几天写得详细具体?(根据交流板书:除夕、初一、元宵)

  是啊,写文章就是应该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舍笔下的北京人过年是这样热闹、开心,连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来!小组内把你画的.有年味的句字读读,再说说,你品出了年的什么味道?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同学们交流得真投入,谁先来说,你品出了年的什么味道?

  预设一: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师: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①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便有了年的味道;

  师:“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为什么不等到天黑呢?是啊 ,孩子们早就盼望着天黑放炮,所以,天一擦黑,他们就迫不及待地点燃了鞭炮。

  ③ 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

  师:白天有人在放,晚上有人——在放,时时都有人——在放。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日夜不绝”,那绝是什么意思?(生:停)。日夜不绝的鞭炮声让这年的味道更浓了。

  ④ 正月初一,铺户都上了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

  师:那几天的鞭炮纸没人去扫,记得我爸爸说:扫走了它们就扫走了一年的好运。所以就让它们那么随意堆着。同学们,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从他看似随意的一个字你都能品出他用语的精妙。你看这“堆”字你读出了什么?(爆竹纸皮很多,与前边的日夜不绝相照应)嗯,对好的文章就要这样咬文嚼字,写文那更得选用最有表现力的词,这词不一定是华丽的,但一定是最准确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的。

  ⑤ (正月十五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种照样有声有光地玩耍。

  师: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谁继续交流:你品出了年的什么味道?

  预设二: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生说食物的味道,即引导:食物闻着香,吃到心里感觉甜甜的)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从“色味双全”引导。“色”——如翡翠,味——酸中带辣。换成“腊八蒜绿绿的,又酸又辣,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这样好不好?

  是的,这腊八蒜让老舍先生这样生动地写出来,让我们没吃过的人也禁不住要流口水了。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这年过得有滋有味。这年还是什么味道呢?

  预设三: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团圆的味道……(学生尽情交流)

  4、总结:《北京的春节》在老舍笔下如一幅〈清明上河图〉,将老北京的春节风俗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或工笔细描,或大笔写意,意韵丰厚,越读越觉得意味隽永,有余音绕梁的感觉。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给你印象最深的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可以在旁边做批注,也可以用符号标注。(除夕和正月十五)

  2. “除夕真热闹”。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热闹?你想怎么样把这种热闹读出来?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让学生体会除夕的热闹及亲人团聚的那种亲情文化)

  大家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热闹?(抽答)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通过品读词语体会热闹)

  引读法,指导反复读(a这是热闹的除夕b这是喜庆的除夕c这是团圆的除夕)

  3.配《恭喜》乐曲朗读,体会“除夕真热闹”。

  除夕真热闹,当这些文字隐身后你还能说出这热闹吗?

  家家 ,到处是 。男女老少都 ,门外 ,屋里 ; -家家 , ,鞭炮声 。除了 ,没有 ,都要 ;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 ,必定 。(背诵)

  五、小结与课堂练习: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用简短的话谈谈感受或希望。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北京的春节》让我们重温了老北京这十足的年味,课后我们同学再去搜集一下我国各地过春节的习俗,试着自己研读一下本课中春节的另外两个高潮,细细口味老舍笔下的春节。

《北京》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情感目标:边读边思考,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感受中国娃的志气。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青少年在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表达的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明祖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教学难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导入激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喜欢听歌曲,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中国娃》。听着强健有利的歌曲你一定很兴奋。为你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着首歌词,相信学完之后你会有新的感受。

  出示课题 6中国娃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它。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小节。师巡视。

  2.指名4人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的准吗?(纠正字音)

  3.师指导个别句子的停顿。

  4.听老师读——自己再读读课文——个别读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搀:不能读成参,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读句子:

  一清二白清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搀假 。

  腐:读轻声。千层底儿 读轻声

  (2)字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小组内先交流。

  籍 :

  融:左下角里边不要多一个横

  踏:注意结构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 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1.写生字各3个。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6 中国娃

  籍 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质疑、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国青少年在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表达的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明祖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青少年在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表达的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明祖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会提问题,把体会说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认读字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祖籍 槐树 融化 小葱拌豆腐

  踏踏实实 字正腔圆

  二、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读课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一点语气。

  2.同桌配合这读一读,看谁能当小老师帮别人纠正读音。

  3.提出不懂的'问题,容易的及时解决。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认为中国娃是怎样的人?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中国娃 最爱喝的水

  最爱吃的菜 清清白白做人不搀假

  最爱穿的鞋 踏踏实实创天下

  最爱说的话 说话算话

  最爱写的字 堂堂正正做人

  最爱做的事 永远爱中华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要要求过高,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教师要不断鼓励。

  读句子,说说是什么意思,体会表达的感情。

  (1)最爱河的水永远是黄河水。(爱黄河、爱祖国)

  (2)最爱写的字永远是先生教的方块字。(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

  (3)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爱祖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4.中国娃是这样棒的人,你怎样读?学生体会读,个别读,齐读

  5.你们读的真吸引人,你还从课文得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娃有志气?

  讨论,个别发言。

  四、熟读背诵。

  这么优美感人的语句,你们愿意把这首歌永远记在心中吗?试着背一背。

  自由背——会背得一起背

  五、积累。

  作业

  必做题

  抄写生字

  选做题

  1.比一比,组词

  2.抄写句子,体会感情。

  3.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板书设计:

  中国娃 最爱喝的水

  最爱吃的菜 清清白白做人不搀假

  最爱穿的鞋 踏踏实实创天下

  最爱说的话 说话算话

  最爱写的字 堂堂正正做人

  最爱做的事 永远爱中华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首歌词,学生通过朗读,能了解其中的意思,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中国娃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北京》教学设计15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2.师:同学们,你们看,还记得这是什么?是啊,咱们的中国就像一只大公鸡挺立在世界的东方。你再仔细瞧瞧,这标着五角星的地方是哪里呢?

  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初读课文,读通读懂。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读词语:个别读--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

  1.再读课文(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好,请5位同学来试读课文,其他同学请思考:作者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课件出示)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4)再请5名同学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仔细听一边认真想,你对北京总的印象是什么?

  (5)出示文章1自然段。个别读-齐读,理解“首都”一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师:北京的确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曾经有我们的老祖先周口店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到红墙、黄瓦,京剧、茶馆,还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落。徐老师先带你们到北京的中心――世界闻名的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

  (1)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北京的`中心

  ①师:看着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③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图片和第二自然段每句话文字,深入理解课文。)

  朗读:个别读--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北京的天安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3)欣赏天安门视频看看北京的马路*师: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请先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学生汇报(重点理解词语:柏油马路、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

  *朗读: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观看立交桥的视频

  (3)教学第四自然段,拓展知识。*师: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呢。听我来读一读第4段。同学们边听边找出这个自然段中,北京还有哪很美呢?*分句读:个别读--齐读*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四、总结升华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和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我们的首都太美了,它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让我带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五、(机动:回顾全文,播放课文视频)

【《北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京》教学设计04-07

北京教学设计04-17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6-05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3-28

老舍《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26

二年级语文《北京》教学设计03-12

北京版一年级下册《北京的夜景》优秀教学设计5篇03-20

北京的春节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04-11

人教版《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通用11篇)03-26

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16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