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6 12:59: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呈现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设疑激趣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导入2:故事导入

  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了解等高线定义,理解其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

  等高线定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地图的基本要素?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导入]

  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授新]

  师:投影(图127)并提出问题。(见或内容如下)

  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

  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

  生:回答(略)。

  师: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异同?

  生: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

  不同点相同点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垂直距离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或内容如下)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B)

  A2186米

  B米

  9882米

  D米

  师:投影(图128)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或内容如下)

  仔细读右图判断: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师:投影(图129)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内容如下)。

  山顶:等高线上的数字由外向里依次变大。

  山脊: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脊的部位向数字小的方向凸。

  山谷: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谷的部位向数字大的方向凸。

  鞍部:两山(封闭等高线)之间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像刻度尺上的刻度一样。

  师:再看另外一个练习题!(见投影)

  生:讨论回答(略)。

  师:讲解(略)。

  师:投影(板书设计)。

  [内小结]

  这节我们学习了四个基本概念,分别是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并理解了等高线的特点,这样就能很好的判读地形图了。

  [布置作业]

  活动:

  1、2和3题

  [板书设计]

  [后记]

  地形图的判读

  一、基本概念: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地点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二、等高线的特点和应用

  1、特点:

  ⑴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同。

  ⑵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2、应用:

  ⑴能判断山地的不同形态。

  ⑵会判读地形图。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3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虽然标准只列出了三种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脊和山谷的区分较难识别,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凸出方向的不同。坡的陡缓形态上可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别(密则陡,疏则缓),实质上可理解为单位水平距离上的相对高度大小。估算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关键是要明确等高线值和等高距。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结构合情合理,首先告诉学生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然后由浅入深,说明了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以及等高线地形图,最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设计思路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本节的重难点等高线的形态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基本部位。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坡度陡缓。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找出山地基本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形态特点。

  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可以通过形象的课件和实体模型来强化直观性。此外,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评价设计

  通过指示乙点的海拔,以及思考等高线的数字究竟表示什么,评价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根据模型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评价学生对等高线的绘制过程及原理的掌握情况;“小试身手”两个读图习题检验学生对等高线特点的应用以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基本部位判别的熟练程度,最后学以致用,评价学生对本节知识是否能综合、灵活地运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导入:第三节我们学学生思考如何将高

  适应认知规律,注重新习了地图的判读,地低起伏的地表特征表旧知识的联系。

  图就是运用各种符号(2分钟)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

  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地图是平面的,但是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有陡峻的高山也有低洼的盆地,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其中最基础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2、海拔和相师指导学生理解两个对高度

  概念:(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3分钟)图)

  3、理解等高用模型直观演示,结线的绘制原合课件图片,分析等理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师重点讲解(10分钟)

  4、等高线的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特点

  分析等高线的特点: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在平面的地图上?

  造成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培养学生观察、读图和导概括总结海拔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对高度定义

  在明白第一个例子的通过读图提出问题,引基础上逐渐跟随教师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说出第二个、第三

  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个。

  识,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基础,又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

  先独立观察思考,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后小组讨论得出结施,提高学生的参与论:

  性,积极性,及与人合(6分钟)线吗?

  2、同一条等高线的海拔有何特点?

  3、相邻的两条等高线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

  作的能力。

  的海拔差是多少?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

  5、等高线特点的评价练习

  (4分钟)6、认识山地模型的五个

  海拔差相等;

  4、坡陡、坡缓与等高线疏密有怎样的关等高线密集的地方,系?

  坡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点的海拔是xxxxx根据刚才总结的等高米,E点的海拔是米线特点,读图思考问题

  2、图中的等高距是xxx米。

  3、计算C点和D点的相对高度是xxxx米。

  B两条路线登顶哪条省力些?为什么?

  过渡:你有没有登过学生代表到前面指模山,(欣赏我国的名型找出山地的五个不检验学生对等高线特点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

  不同部位

  山大川)尽管山有千同的部位,并说出特在图片的基础上利用模姿百态,但是不外乎点(2分钟)型向同学们展示所认识

  7、认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的等高线形态(13分钟)由几个基本部位组成,你都认识山地的哪些部位?

  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经常有河流流经的`是?

  过渡:山地的五个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师指导学生根据山地模型绘制一幅等高线

  地形图,多媒体展示绘制步骤

  教师巡回指导

  师生互动,总结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在等的山地的部位,培养的山谷处水是汇集的,容易发育河流

  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培养学生动手绘图的能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力,通过给学生生动直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的。观察,亲手的绘找出山地的五个不同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部位

  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地掌握了知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把问题细化,帮助学生

  8、识别山体基本部位的评价练习(2分钟)

  9、知识拓展(2分钟)高线地形图上的位置或形态特点。

  教师总结:

  山峰:海拔由外向里升高鞍部:两个山峰的中间部位

  山脊:等高线弯曲的地方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的地方向海拔高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图中每一个标号分别对应的是山地哪个部位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产与生活,你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吗?

  多媒体展示一副等高

  数值由外向内有什么更有针对性地讨论。同变化?

  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语言表达的

  2、鞍部所在的位置有能力。

  什么特点

  3、陡崖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4、山脊和山谷的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观察、分析、判断

  评价学生对山地基本部位识别的熟练程度

  学生在图中找出山地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生的五个部位,小组讨活中,非常容易引起学论登山、攀岩和野炊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教

  的最佳地点

  学高潮。并且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技能,对于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有创新的方法及时

  线地形图

  师总结:登山比赛:坡缓的地方

  攀岩应在陡崖

  野炊平坦背风,靠水源地方

  9、回顾本节引导学生谈收获,总根据课堂学习,认真所学

  结本课所学,梳理知回顾本课收获,努力识脉络。

  形成本节课的知识(2分钟)

  树。

  七、板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相对高度

  三、山地基本部位

  二、等高线地形图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1、等高线

  2、绘制

  3、特点

  肯定,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点到为止。

  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夯实双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意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的收获,让学生达到会学的目的

  八、巩固练习

  绘制一座山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要求:从100米等高线开始绘制,等高距为100米,山地西侧较为平缓,东侧较为陡峭,南部是山谷,山峰海拔450米。

  [课后记]

  地形图的判读

  一、基本概念: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地点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二、等高线的特点和应用

  1、特点:

  ⑴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同。

  ⑵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2、应用:

  ⑴能判断山地的不同形态。

  ⑵会判读地形图。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雅思阅读判读题的解题攻略09-16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4-14

经典教学设计06-22

教学设计07-13

学与问教学设计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11-19

《称赞》教学设计12-19

《母鸡》教学设计02-29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03-11

守株待兔的教学设计03-20

孝经教学设计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