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4 12:19: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细心观察身边的现代科技,发现科学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带来的变化。

  2、 学会运用研究方法研究课题。

  3、 在讨论中研究如何正确利用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4、 学会独立或合作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并以演讲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课题,并用搜集到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的调查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那么你还了解哪些科学知识呢,就我们身边的事物谈谈好吗?

  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现代科技正迅速发展,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搞一次综合学习活动。

  二、课前准备

  课前老师已经给大家布置了作业,就是让同学们自主选择学习主题,运用书中提供的研究方法观察、采访、搜集信息,这个任务你们完成了吗?好,请同学们把材料放在桌面上我们一会儿会用到。

  三、讨论与交流

  (一)讨论

  1、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提高了我们生活的质量,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某些烦恼,你们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吗?

  2、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既利用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又能不被那些“烦恼”所困扰呢?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注意要把大家的观点和想法作以记录。

  (二)发表交流

  1、独立或合作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用上你们搜集到的材料,这些材料要围绕着你们表达的观点来取舍。

  2、个人或小组代表到台前发表调查报告,可以配以图片、照片、表格等。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了解蓝黄两色拥抱会变成绿色、蓝红拥抱变成紫色、黄红拥抱变成橙色的现象。

  引导幼儿大胆操作红、黄、蓝变色游戏,并记录实验结果。

  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蓝宝宝、红宝宝、黄宝宝、绿宝宝、紫色宝宝、橙宝宝、黑宝宝图片6张。

  材料准备:彩色橡皮泥。

  活动过程:

  观察图片,了解蓝色和黄色混合变成绿色。

  ——我们今天请来了可爱的颜色宝宝来作客。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是谁吧?

  ——蓝宝宝找到黄色宝宝做朋友,亲一亲,抱一抱!

  ——诶!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绿宝宝出现了!

  观察图片,了解蓝色和红色混合变成紫色。

  ——蓝宝宝还有一个好朋友红宝宝,它们亲一亲,抱一抱!

  ——它们又不见了?紫宝宝出现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蓝宝宝和红宝宝拥抱后变成了紫宝宝。蓝色和红色混合后会变成紫色。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黄色和红色混合变成橙色。

  ——大家来想一想,如果黄宝宝和红宝宝拥抱,会变成什么颜色?

  ——黄宝宝和红包包拥抱后变成了橙宝宝。

  小结:黄色和红色混合后变成了橙色。

  组织幼儿进行实验。

  1.激发幼儿兴趣。

  ——如果让其他的颜色宝宝拥抱跳舞,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大家可以大胆的用橡皮泥来做做实验。

  2.教师指导,协助幼儿进行记录。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激发兴趣。

  ——大家现在都知道不同颜色的宝宝拥抱会变成什么颜色了,我们来一起把它们唱出来吧。

  2.教师领唱,请幼儿跟唱。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班的孩子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红、黄、蓝、绿、紫、橙、黑、白等不同的色彩,充分体验到了色彩变化带来的快乐,并掌握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配色后的变化。整个活动以《小蓝和小黄》绘本故事为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情景导入活动。第二个环节让幼儿探索操作,引导幼儿观察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配色后的变化。通过亲自操作,让幼儿更能切身感受颜色变化的神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第三环节小结探索后的发现。在本次活动中我感觉做得较好的地方有:

  1、情境能够贯穿始终,情境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2、集体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主动探索为中心,给了幼儿充足的时间自己去探索操作,保证了每个幼儿都能动手操作,发现颜色的变化。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分组活动没有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讲述自己的发现时,没有让大多数幼儿发言。各种颜色的比例要课前试验过,如红和蓝倒在一起变成紫色,红色可以多点。课件的操作性不强,可作修改。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吸取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3

  一、主题活动意图

  身边的科学

  (时间3周)

  大班幼儿对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充满好奇。他们不满足于观察表面现象,更喜欢动手去玩一玩、试一试。身边的科学主题设置小实验真有趣、交通工具真方便、信息传递方法多3个次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探究科学现象的秘密、了解科学技术的神奇,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活动过程

  主题活动中,小实验真有趣引导幼儿运用多种途径获取有关科学现象的秘密,解答幼儿一连串的为什么,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交通工具真方便呈现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交通工具及其特征与用途,使幼儿切实感知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信息传递方法多引发幼儿对周围世界强烈的认知欲望,使幼儿通过自主有序地探索生活中的有趣信息,感受信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与同伴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目标

  1.探究颜色、影子、转动等物质和现象,尝试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的途径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将自己的新发现用符号记录,乐于与同伴分享。

  2.了解常见交通工具的主要特征、用途,在观察、探究、实践中感受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3.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图书、报纸等多种途径收集感兴趣的信息,感受信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信息传递的丰富与快捷。

  4.体验主动探索发现带来的乐趣,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的操作习惯,懂得绿色出行及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

  5.探索轮胎、报纸、皮筋等材料的多样玩法,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山谷原声和回声的强弱变化.体验山谷回声的乐趣。

  6.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7.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四、主题系列活动

  家长工作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与转动、弹性有关的物品、玩具;在家中和幼儿一起玩滚动身体的游戏,感受亲子游戏的快乐。

  2.请家长协助幼儿搜集有关电、转动、溶解、弹性的各种书籍、影音资料,帮助幼儿更好地探索、发现其中的秘密;在家里制作简单的弹性、转动、电动玩具。

  3.请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幼儿乘坐交通工具外出或参观车展,丰富幼儿对常见交通工具的了解。

  4.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整理有关陆地交通工具、海上交通工具以及交通标志的图片、模型、图书等。

  5.请家长提醒幼儿保护眼睛,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注意用眼卫生。

  建议家长坚持和幼儿一起读书、看报、听新闻,搜集幼儿感兴趣的信息,帮助幼儿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环境创设

  1.创设生活中的小秘密墙饰,将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的有关电、转动、溶解、弹性的现象用图片或者简单的图画展示出来。

  2.设置欣赏台,将幼儿制作的陀螺、充气的娃娃等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3.将幼儿收集的各种车类玩具进行展览,布置汽车城。

  4.收集船的图片、资料、模型,布置船的世界专栏。

  5.将幼儿设计的邮票、明信片布置成我的小设计展览会,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布置我喜欢的广告专栏,请幼儿收集、张贴喜欢的广告并进行分类,如食品广告、日用品广告等,也可将幼儿创作的广告张贴在专栏中分享。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4

  【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储备(身边常见易懂的)科学小常识;

  2、多媒体课件与实验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发兴趣──进入“科学乐园”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去科学乐园走一走,同学们带上了准备好的科学知识,我们的“科学乐园”一定会非常有趣。

  课件:蓝猫提示语“科学世界真奇妙!欢迎同学们的到来,首先请主持人赵博士为大家变个有趣的魔术。”

  2、演示激趣。

  旋转两个鸡蛋,一个旋转,另一个却不转。(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1、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稍做讨论,得出结果。

  2、指名回答,引导了解知识获得的渠道。

  二、提供案例,交际热身──进入“智慧之门”

  1、看一看,找一找,科学就在我身边。(课件出示“智慧之门”蓝猫提示语

  2、境设置。(课件播放生活片段)

  (1)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蛋壳容易剥。

  (2)用湿淋淋的手拔插头,危险。

  (3)操场上烈日炎炎,穿黑色衬衣大汗淋漓。

  (4)剧烈运动后冲凉水澡。

  3、引导观察,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1)同桌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评点。

  三、联系生活,展开交际──进入“知识碰碰园”课件出示“知识碰碰园”(课件蓝猫提示语)

  1、小组交流

  (1)组内同学或自愿组合互相交流。

  (2)教师参与、点拨。(时间要充足)

  (3)小组推荐准备充分、介绍精彩的同学当“小博士”。

  2、明确要求,分工合作。

  课件提示汇报形式,如下:

  大家提问,或大胆接受挑战,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蓝猫问题组”

  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告诉大家──“智慧少年组”

  小小的实验,说明科学现象──“小小科学家组”

  3、自主选择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课件:蓝猫提示语“同学们交流得真热烈呀,下面就请大家进入精彩‘展示台’”

  (1)组内确定汇报形式,分组汇报。

  (2)小博士做主要发言,组内成员补充。

  (3)其他同学根据介绍进行评价、质疑或补充。

  四、竞赛,拓展──进入“智力挑战园”

  1、分组竞答,从图片、动画片中发现科学。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出题或答题都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3、宣布竞赛结果。(以激励为主)

  4、学生互相自由提问、对答。(注重评议;良好听、说习惯的培养。)

  5、小结。

  五、结合体验,课外延伸

  1、课件: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曲;出示“学科学,用科学,我们从小爱科学”

  2、延伸:在音乐声中,科学问题以字幕形式出现,缓缓上移,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意图】

  本次口语交际通过交流“身边的科学”,培养口头表达和倾听的能力,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

  一、以“情境”为依托

  一定的情境能形成良好氛围,产生交流欲望,在自由地无拘无束的参与中,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设计本课时,尽力模拟生活,提供案例:如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泡后,蛋壳容易剥下来等,这些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后,可以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身边的科学”,从而激发情感,产生交际冲动;其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和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交际。使学生有话可说,也易于表达和交流。

  二、以“兴趣”为诱因

  本堂课各个环节都力求建立在学生乐于参与的基础上,引发学生交际的欲望。

  1、演示激趣。“科学”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让“科学”通俗化,教师在导入环节,利用一生一熟的两个鸡蛋在讲台上旋转演示(熟的转得很快而生的转不起来),创设神秘气氛,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愿望,让学生情绪高昂的走进交际中。汇报交流阶段,鼓励学生在言语交际的同时配以相应的实验演示,学生有机会动口,又有机会动手,符合低段学龄儿童心理特征,既激发兴趣,又能缓解疲劳,还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2、媒体激趣。媒体能把生活、图像、文字等直观、生动地再现在孩子们面前,从感官、视觉等方面刺激孩子,刺激兴奋点,使学生不容易疲倦。本堂课,利用媒体导入课堂,提供案例、铺垫情境、抛砖引玉、渲染气氛,一次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进行交际,提升交际水平。

  3、竞赛激趣。在学生交流展示“身边的科学”后,容易进入情绪低谷,认为无话可说时,在恰当的时机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本课设计的竞赛活动能再创兴奋点,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促进学生再度合作、交流。

  三、以“互动”为根本

  1、环节的设置体现互动。各个环节都安排个人陈述、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汇报等等,力争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体验。

  2、形式的安排体现互动。口语交际教学常见的弊病是训练时学生一盘散沙,教师往往重视指导过程,却忽视学生训练过程。为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教学中训练的形式不拘一格,学生或同桌,或小组,或班级,组成一个临时口语交际单位,可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等,并明确自主选择,分工合作,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如在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进行交流汇报时,成立了“蓝猫问题组”“智慧少年组”“小小科学家组”等,学生自由组合后由该组选出的小博士进行分工,有介绍实验过程的,有具体操作的,有补充说明的,责权分明,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除了生生互动之外,教师以“赵博士”的身份参与交际,有效地形成师生互动。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应该提供学生想说、能说、敢说的交际条件,让学生在表达、倾听、评价、补充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到自己的身边处处有科学,能积极主动地用查找、询问等手段了解身边的科学。

  2、 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乐意与同学交流所得的知识并学会倾听,在交流中有良好的交际礼仪行为习惯

  3、 能在之后生活实际的延伸中学科学,用科学,研究科学。

  二、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身边的一些科学;教师:煮熟的两个鸡蛋、课件、标牌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老师今天带了两个刚煮熟的鸡蛋,想请两个同学帮助一下,把它的壳剥掉。看谁剥得又快又好。

  2、 两个学生剥鸡蛋比赛。

  3、 评判两生剥的鸡蛋后问:你知道他为什么剥得又快又好吗?

  4、 小结:其实,是科学帮助了这位同学,使他剥得又快又好。因为他刚才的.鸡蛋在凉水中浸过,而那位同学的却没有,因此他的蛋白和蛋壳粘在一起相当难剥。同学们,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掌握他,他会让你的生活乐趣无穷,收益多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的乐园吧。(投影:科学乐园)

  (二)提供案例,引发讨论

  1、 出示画片:(画外音:乐园里有几位小朋友,由于不注意身边的科学问题,而造成了生活的诸多不便,甚至还带来生命危险,请同学们选仔细观察,再小组讨论一下,他们究竟不知道哪些科学知识。)

  图片内容如下:

  A、 一个盛夏的中午,烈日似火,一个小朋友穿着一件黑色的衣服在路上走,大汗淋漓。

  B、 一个满嘴龋齿的小女孩,一手抓着一块棒棒糖正要往嘴里送。

  C、 一个大姐姐正在擦开着的电视机,被电了,手直发抖,

  2、 学生小组讨论

  3、 小组派代表反馈。

  (三)畅所欲言 交流所得

  1、 今天,我们就把“科学乐园”移到我们的教室里来。(出示标牌放在讲台桌上,上书:科学乐园)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了解我们身边的科学,下面请按顺序在小组内先介绍自己的了解的身边的科学知识。

  2、 学生小组讨论。

  3、 小组推荐或自荐那些发生在身边的、新奇的、易理解的在全班交流。

  4、 全班同学自由发言,说说哪些同学的哪些知识你最感兴趣,对你有哪些帮助。

  (四)采访拓展,课外延伸

  1、 刚才这么多同学给我讲述了那么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你们不想知道他们都是怎样知道的吗?

  2、 想知道,哪就请你们以“科学乐园”小记者的身份向你感兴趣的同学采访一下,了解他们的这些信息是怎么得来的。

  3、 学生自由采访。

  4、 反馈:请采访到的小记者上来发布你的采访结果。

  5、同学们了解科学的渠道真多啊!可以阅读科普图书,可以上网查阅,可以观看科技频道,可以请教老师家长,还可以自己观察研究呢!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请同学们运用以上方法进一步了解更多而精彩的科学知识,把它们以手抄报的形式记录下来,我们下星期来一次展出和评比,怎么样?

  6、(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曲)在音乐背景中师述:

  同学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了解,去观察,去研究,去探索,让我们从小(学生齐读),[出示]:“学科学,用科学,我们从小爱科学”。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06-05

身边科学作文03-22

身边的科学作文03-06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精选15篇)10-15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 教学设计06-06

身边处处有科学06-29

身边处处有科学06-29

我身边的科学作文05-29

我身边的科学作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