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2 09:55:2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放大课文图片。

  教学目标

  1.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贫富悬殊,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

  【教学过程】

  一、启发激趣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学习的重点又是什么?

  2.介绍作者简况: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丹麦的安徒生及其他的一部经典之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3.审题激趣:

  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启发激趣,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的句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好本课作准备,同时向学生介绍作者简况,审题激趣,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新”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自读质疑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课文。(精选学生的问题)

  小孩子为何去卖火柴?其遭遇又是如何?

  2.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注重指导阅读常用的阅读符号。

  用“==”划出中心句,用“——”划出重点句,用“~~”划出佳句,用“。。。”划出中心词,用“...”划出重点词等。

  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圈划批注,质疑问难,学会自主操作,培养迁移能力。

  三、重点深探

  1.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精讲关键的语句及重要的问题。

  例:①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②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地方去了。

  ③小孩子坐在墙角里,两肋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本环节是围绕教学重点——小女孩的五次幻想,通过读、划、思、议的学习方法,精讲第一次幻想,其余四次幻想,引导学生自觉深探,突出以指导朗读,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恶,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自我回顾

  1.你是如何理解掌握本篇课文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2.师小结,在阅读教学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运用,如:旁批,发现问题等。

  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学习方法,总结提高,整体理解,促进学生学有所得,灵活运用,真正体会到探求真知的苦与乐。

  五、练习运用

  1.师出示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并明确告诉学生这三个盒子里面有三种不同难度的题目,谁愿试摸题目来解答。

  2.学生自告奋勇摸题解答。

  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A、B、C三档不同难度的题目,采用挑战形式解答,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六、开拓延伸

  出示安徒生的著作《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并作简要的介绍,鼓励学生课后去阅读。

  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自觉地读一些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积累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

  【案例描述】

  〖片断一〗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大家,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

  生:可以吃好吃的东西。

  生:可以穿新衣服和家里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生:可以尽情地放烟花。

  ……

  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可真幸福呀!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大家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女孩吧!(播放“农远”课件并配上《二泉音乐》。)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课件,听录音,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太不可思义了,那么冷的天,她居然光着脚,她太可怜了。

  生:她穿得那么少,而且衣服都是补丁打补丁,我很同情她。

  生: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和小女孩比,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呀!

  ……

  (我很得意自己的教学设计,似乎一切都顺着自己的思维在前进,正准备接下来引入第二部分的学习,忽然有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小女孩家那么穷,没有的吃又没有的穿,她的小脚怎么还长得那么胖乎乎的?

  (我一时间被问蒙住了,仔细看看课件,再看看书本上的插图,这小女孩的手和脚的确有点胖,这和小女孩的出生似乎相悖很远。这篇课文我都教了好几遍了,却从来没发现这一点,是教材印错了?还是课件弄错了?正常的观点来看小女孩应该长得很瘦。我一时间也无法解释,但我知道: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疑问,发生意外时,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的思想,顺应学习中的'矛盾,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于是,我不动声色,准备先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讨论。)

  师:是呀!这个小女孩的脚的确有点胖,陈华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讨论讨论。

  (顿时课堂费腾起来,过了几分钟陆续有几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么冷的天,又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光着脚,那双脚可能是被冻的,她太可怜了。

  生:而且书上不是也说了吗?“一双小脚被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我真想拿一双棉鞋给她。

  生:老师我们这一组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自己也是每到冬天手和脚都长冻疮,就会肿起来。小女孩那胖乎乎的脚是被冻的,她太可怜了。

  (说到这,教室的空气一下子凝固了,我分明看到有几个女生眼带泪花。我很吃惊,孩子们的心竟这么的细,竟分析得这么透彻。这个小意外,远远胜过我煞费苦心才想出来的教学设计。她们完全被小女孩的可怜,深深打动了,无形中激起了她们的同情心。)

  〖片断二〗

  (当播放完第三部分──“小女孩冻死街头”的课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师:同学们,小女孩这么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来帮帮她吧!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么帮助她呢?

  生:老师,我会请她到我家来,让她做我的小妹妹,让她吃好穿暖。

  生:我会发动全班同学凑钱,让她和我们一块上学。

  生:假若我有一块饼干,我会分给她一半,有新衣服先给她穿,我要让她分享我的快乐,我的幸福──

  师:老师真的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同学们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可是你们的爱心小女孩她收不到,因为她生活在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呢?

  (思考片刻。)

  生:老师,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生:老师,我建议我们六⑴班发动一次募捐,帮助我校低年级的王平同学,因为他家很苦。

  生:虽然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可能来到我们身边,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命运的人。

  【案例分析】

  回顾这两个教学片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短短几十分钟内,孩子们的“爱心、善心、同情心。”伶伶俐俐地流淌出来,我不禁深深感悟到“爱”的确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灵魂的雕凿”。语文教学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对学生各种爱的陶冶,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爱”的教育充分地体现,下面就这两个教学片断,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1、巧妙迁移──引导“爱”:

  教学中我通过与学生谈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大年夜幸福与快乐,从而话锋一转,很自然地迁移到课文中。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让小读者与文中的小女孩作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哀,从而“披文入情,心生怜悯”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心。

  2、渲染情境──流淌“爱”:

  “情”与“境”关系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生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当时的生活情境,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的心灵,我设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产生“爱”。

  我在这两个教学片断中,充分运用“农远”课件,再配上凄美的《二泉音乐》,创设一种如歌如泣的境界。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无形中由画入情,由情入境,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神觉无形中融合为一体,深深陷入对小女孩的同情,他们的心灵由此在颤动,我分明地看到“爱心”在流淌。

  3、把握“契机”──传递“爱”:

  当学生要“一吐为快”时,我们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思维,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动情点,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教学第一个片断中,当学生发现小女孩的脚太胖时,我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及仔细观察,发现原来小女孩的脚是被冻的,并由此想到自己。让学生深深体味到小女孩的命运悲惨,由此产生对当时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另外在第二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学生动情的时刻,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帮助小女孩”,便让学生说说如何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于是孩子们畅所欲言:“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发动一次募捐帮助我校低年级的王平同学,因为他家很穷;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命运的人──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溢满着“爱心”,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握一切机会,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爱”,便激发学生的“爱”,从而让“爱”永远的传递下去。让“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流动。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紧紧围绕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研读与朗读相结合,探讨长文短讲的规律,并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即学生同文本或文中人物对话的理念,走入小女孩的生活,走入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进而同小女孩产生情感共鸣。

  2、感受作品的构思之巧,语言之妙。

  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效果。

  2、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

  2、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和配乐朗读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过年的时候在干什么呢?(生自由回答,如:放鞭炮、玩游戏、吃美食等)对,同学们,过年应该是你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候。但是,就在大年夜,就在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吃年夜饭,放鞭炮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黑又冷的大街上卖火柴。她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由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所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当中的主人公。

  板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2、这篇文章,是以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为背景写作的。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安徒生,来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世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运用对比,激起兴趣。]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多媒体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沉思》,教师激情配乐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三、理清思路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分段,并以小标题概括段意。

  有人说真正会读书的人能把长长的文章读成几个字,相信同学们也是会读书的人,试试能不能以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出每段大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第三年段阅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训练学生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四、感受现实的悲惨

  1、请快速默读1~4自然段,画出直接描写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2、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探讨可怜的原因

  (1)、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惨生活?再读课文,描写小女孩生活悲惨的.句子,读中体会。

  (2)、一百年前的丹麦是个怎样的国家呢?(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小结:同学们,这比天更冷的是人情啊!街上走着形形色色的人,却没有一个人留意过这个小女孩,她只能孤单地走着,痛苦地活着。

  五、学习幻象,体会悲惨

  通过填表,整体把握。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分别看到什么幻象?说明什么?她渴望什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根据课文填表。

  次数

  幻象

  说明什么

  渴望什么

  第一次

  大火炉

  冷

  温暖

  第二次

  烤鹅

  饥饿

  食物

  第三次

  圣诞树

  孤独

  欢乐

  第四次

  奶奶

  痛苦

  痛爱

  第五次

  同奶奶飞走

  死了

  幸福

  2、让我们一次次走进那美丽的幻象,感受小女孩内心的幸福吧!

  (1)、课件出示描写美好幻象的有关句子。

  (2)、指导朗读,读出幻象的美好和小女孩的幸福。

  (3)、现在我们就把这种美好幻象,放回到冷酷的现实生活中去,请你默读5~8自然段,你对这个幸福有个怎样的理解。(抓住关键词“刚”、“这时候”去体会)

  (4)、小结:美好的幻象虽然满足了她对幸福的渴求,但这终就是幻象,这幻象终就是短暂的。

  安徒生正是用这美好的幻想衬托小女孩现实中的可怜与无助。

  (5)、配乐朗读练习体会人物命运的悲惨。

  [设计意图:读中感受美好的幻想,对比现实,抓住重点词句,深化幻想美好却短暂的理解,培养语文阅读能力。]

  六、体会幸福,引发思考

  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两段

  1、课文学到这里,我想每个同学对这两句话都会有深刻的理解,就请你选择一句,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重点理解两个幸福。

  3、安徒生曾说:“拥有生命才是幸福的”,小女孩的生命被夺去了,她还能得到自己的幸福吗?那么当安徒生创作了童话的结尾,当他提笔写下了这个结尾时,他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痛、愤慨、谴责、无奈、祝福、心酸)

  4、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配乐读,读出作者各种复杂的心情。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交流改为每个学生书写自己的理解,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也夯实了教学的重难点,也为课后的检测提供了依据,一举多得,省时高效]

  七、拓展延伸

  写想象作文《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身边》

  在当时那种残酷的社会里,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小女孩就这样悲惨地死去。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样对待她,把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又拓展了对课文的理解,一举多得]

  八、总结全文

  在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相信同学们都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我也相信,在今后同学们一定不会吝啬把自己的幸福传递给生活中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的人们,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悲惨生活

  幸福幻象、对穷苦人民悲惨生活的无限同情

  冻死街头

  教学反思:

  回首本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运用对比,激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对比大年夜的不同经历、感受,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幸福感的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学生迫切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世界去了解她,学习兴趣犹然而生。

  2、填表设计,长文短讲。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让学生把握全文,经过深入考虑,通过填表,使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了小女孩当时寒冷、孤独、痛苦的悲惨处境,避免了逐段逐句的烦琐分析。

  3、配乐朗读,情感共鸣

  《语文课标》中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良好的朗读素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无疑是一支良好的助推剂。课堂上,我用小提琴独奏曲《沉思》进行配乐朗读时,教室里静极了,同学们听得非常投入,有的眼圈都红了。我知道了我动情的朗读感染了学生,他们已经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和作品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其次,老师的范读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大致了解和感知。学生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对文中生字的读音就迎刃而解了,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一个大概的理解,接下来再去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容易多了。

  4、以情动人

  通览全文,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大作家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所以在教学时,无论是导入,还是配乐朗读,我都是用最动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以情动人,贯穿全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给我的启发就是教学设计要因课而异,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赢得学生,赢得主动,赢得课堂,我们的教与学的活动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2)她又擦了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从而产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预设: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师生配乐合作读。

  2、这是当年九岁的刘倩倩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安徒生笔下的女孩。

  齐读课题

  3、卖火柴的小女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打开书读读课文,待会儿请你谈一谈。

  4、反馈。

  二、学习1—4节

  (一)第三自然段也有一个句子写到了可怜,(板书:可怜)找到了吗?

  齐读这句话。

  这是你们的感受,也是安徒生的感受。说明你们已与作者的心灵有了交融。

  (二)下面咱们就把目光聚焦在“可怜”这个词上,小女孩到底有多可怜?请在1—4自然段中选出你认为最能表现小女孩可怜的语句,进行批注。

  (三)交流

  学习“天寒”部分

  1、“小女孩只好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引导学生从“赤着脚”、“红一块青一块”体会小女孩的冷。

  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①齐读

  ②引导学生从天气、季节、时间三方面体会小女孩的冷。

  ③指导朗读

  ④板书:寒冷

  ⑤课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可这句没有写小女孩,去掉可以吗?

  (不行,这是环境描写。)

  ⑥回读第1句并指导朗读。

  3、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①又冷又饿用一个词叫——?哆哆嗦嗦说明此刻她冷得——?

  ②指导朗读。

  4、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①请看这个“蜷”字的字形,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指导朗读。

  5、小结:这真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学习“心寒”部分

  回想这一天的经历,冷的寒的仅仅是小女孩的身体吗?继续来交流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1、“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①读读这句话,哪个词语触动了你?

  ②指导朗读。

  与这一句相呼应的是哪一句?

  2、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①引导学生体会“摇篮”背后的信息。

  ②指导朗读。

  3、“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①大年夜是个怎样的日子?而小女孩呢?

  ②板书:孤独

  描写大年夜的书上还有一个句子,是哪句?

  4、“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①生谈感受。

  ②想象画面。

  ③板书:饥饿

  ④指导朗读第3、4两句。

  5、“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①情境问答,指导朗读。

  ②板书:痛苦

  6、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①换词理解“灌”:平常我们说到风都用哪些动词?(刮、吹、拂……)这里为什么用灌呢?

  ②指导朗读。

  7、“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①出示变换的句式,理解“谁”的'用处:这一整天,没有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硬币。

  ②出示变换角度的句子,体会写法的奥妙: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也(没有挣到一个钱)。

  ③情境写话。

  ④交流。

  ⑤指导朗读。

  8、小结:此时此刻,小女孩从头冷到——脚,从外冷到——内,从身体冷到——内心!

  三、学习5—10节

  1、此时的小女孩最渴望什么?

  2、于是同情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安徒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想象,随着火柴的擦燃,让小女孩出现了幻象。请浏览课文的5——10自然段,看看是哪些幻象?

  板书: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3、师生合作说板书。

  4、随着火柴的熄灭,火炉不见了,烤鹅不见了,圣诞树也不见了,一切都消失了。连同火柴一起熄灭的还有——小女孩的生命。

  5、配乐读课文11—12段。

  7、总结。

  四、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如果你遇到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方法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新年即将来临人们的心情本应是高兴的、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能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默读课文5-11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①教师出示表格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②学生交流补充填写。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 烧过的火柴梗(寒冷)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又厚又冷的墙(饥饿)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消失在夜空一颗星陨落(痛苦)

  第四、五次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在快乐中飞走了(无人疼爱)

  步骤二:作者将幻想与现实交替表达的写作方法,让你感受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画批谈感受,再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现文稿,重点体会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①初步阅读,体会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

  ----“卖火柴”是她帮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轻易擦燃的。但今天又冷又饿的大年夜她实在受不了了,考虑再三“终于”擦燃了一根,可见小女孩的处境多么艰难,她多么迫切地渴望温暖。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好“?”、“终于”)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①分别指名读,这两个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什么?

  -----这是火柴熄灭后小女孩眼前的景象。幻象终究是幻象。在这个黑暗、冷酷的现实中,美好的愿望终将破灭,幻象里的一切不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

  ②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语气悲伤的、惋惜的。可强调“只有”、“又厚又冷”)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①自由读,谈体会。-----在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没有的。这句话预示着她死去了。小女孩渴望的生活这个世界没有,现实是多么残酷呀!

  ②再体会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10、11自然段。出示这两句话,找不同,谈感受。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①对比读,你发现什么?

  ②个人读,感受句子,你如何理解?------“大年夜”本来是欢乐幸福的`,但在这个现实社会里,它只属于富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得到的是寒冷、饥饿、痛苦甚至死亡。社会太不公平了。

  ③齐读文中的句子。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①句子中有两个“幸福”,你怎样体会?-------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是指她悲惨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

  ②作者这样表达,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三、小结内容,情感深化

  课文将小女孩的悲惨现实生活与美好的幻象对照写出,使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可怜、悲惨,当今社会的黑暗。还有千千万万的贫苦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值得同情呀!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词语。

  2、再把感受深的语句读一读。

  3、朗读文章后的“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寒冷暖和的火炉(温暖)

  现实饥饿喷香的烤鹅(美食)幻象

  痛苦美丽的圣诞树(欢乐)

  无人疼爱慈爱的奶奶(疼爱)

  悲惨、黑暗值得同情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02-05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精选10篇)09-27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小女孩》教学设计04-0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02-2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范文08-10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小女孩》教学设计3篇04-07

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反思02-24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08-04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