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1 09:34: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4篇(实用)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4篇(实用)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1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1.激发情感: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支火把,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汇报。

  3.导入:看来,文学巨匠的作品的确不同凡响,初次品读就让同学们收获不小,动人的故事情节,感人的艺术形象,令每个读者难以忘怀。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一同走进以桑娜一家为代表的穷人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过渡: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请同学们打开书,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动笔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边读边体会:这些语句刻画出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可以加批注,可以把感受说给同桌听。(生自由读文,画句子)

  思考: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一)欣赏桑娜的善良。

  1.激趣:书读百遍,而义自见。现在你对课文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先走近主人公桑娜,谁来说说,桑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勤劳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们虽然很穷,但桑娜很勤劳。

  (1)“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师:渔夫家虽然很穷,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中可以看出桑娜的勤劳能干。

  师:能够抓住细节描写来体会,真不错。我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①这是什么描写?运用了什么方法?(环境描写、对比。)

  ②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③画出课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

  师:同学们体会得非常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穷人们,就像这暴风雨中一座破旧的小屋,就像这汹涌浪涛中的一叶小舟,孤苦无依。正因为这样,桑娜家里的温暖才显得那样的难能可贵。

  预设:善良

  生:从桑娜去看女邻居西蒙,发现西蒙死后收养她的两个孩子可以看出桑娜很善良。

  师:收养两个孩子,这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什么壮举,可是当时的情况怎样呢?谁来读读相关语句?

  师:对于这样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家来说,收养两个孩子,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又增加一个包袱,足见她的善良。

  师: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课件出示)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①她的心为什么“跳得很厉害”?

  ②“这样做”是指怎样做?

  ③“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她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预设:

  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不假思索地抱回两个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纯朴善良的本性。这句话应怎样读?(生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五个孩子睡在一起时,她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

  (4)(指名读)课件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理解“忐忑不安”。

  ②再读,体会: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预设:

  师: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艰难,丈夫的负担是那么沉重,西蒙的两个孩子又是那么可怜,当她对丈夫的爱和对孤儿的同情这两种情感不能兼容时,心里产生了矛盾。

  师:再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在这段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多个省略号,这些省略号表明了桑娜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大家再读,用心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包含了哪些情感?

  (学生读,汇报)

  师:桑娜的“忐忑不安”包含害怕、自责、决断。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她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这一段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读,指名读)

  3.小结:是啊,丈夫的负担已经够重了,如今又多了两个孩子,丈夫能同意吗?我们也替桑娜捏了一把汗。从桑娜的矛盾心理中,我们可以看出,穷人的日子实在是太难了!而穷人们又是那么善良,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穷人的特点——勤劳、淳朴、善良。(板书:勤劳淳朴善良)

  (二)欣赏渔夫的善良。

  1.激趣:同学们,从你们的感悟中,老师体会到你们已经触摸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那么,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2.学生汇报。

  3.分角色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课件出示:第12~27自然段)

  (1)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描写了几次沉默?

  (2)体会:每一次沉默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各是怎样的?

  4.出示第24自然段,深入体会。(课件出示)

  (1)此时,别说桑娜,就连我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渔夫是怎样决定的?读一读相关段落。

  (2)听到渔夫的话,桑娜的焦虑顷刻间化为乌有,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体会。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渔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很感人,是哪个词?

  ①理解“熬”。

  ②能把它换成哪些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③你从“熬”字能读懂什么?

  (3)小结:从“熬”字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渔夫为了抚养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他与妻子桑娜同样有着一颗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心。

  5.故事的结局怎样呢?我们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齐读)桑娜坐着一动不动,此时无声胜有声,两颗善良的心此刻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让我们共同感受这温情的画面(课件出示:教材插图),我们一起为他们祝福,祝福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自主感悟、汇报交流中说出桑娜的品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深入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对话。学生不仅能真切地感受到桑娜的勤劳、善良,还能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技巧,领悟作者以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的高超。这样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揣摩写法,回归课题

  1.通过我们的感悟,勤劳、淳朴、善良的主人公已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再浏览整篇课文,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

  2.学生汇报。(板书:环境对话心理)

  3.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就要像作者一样,通过对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4.导思:同学们,文有文心,题有题眼。纵观整篇课文,我们发现,除了文题外,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你认为他们是穷人吗?作者要反映的是穷人的什么呢?

  5.小结:穷人间温情的关爱更可贵。故事中桑娜夫妇没有一句豪言壮语,然而,此时此刻,这个发生在穷人间的真实故事却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相信同学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强烈震撼。面对这样一对夫妻,谁还能说他们是穷人呢?在精神上,他们是最富有的,这也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渔夫与桑娜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个结果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而故事至此却戛然而止,令人生出许多遐想,孩子的命运会怎样呢?渔夫与桑娜会怎样带领孩子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呢?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文章续写一段结尾。(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续写故事,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桑娜的善良,是对课文内容的提升,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已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2.老师的心也被这种真情震撼了,有几句话和大家一起分享。

  课件出示: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激发情感:让我们一起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3.同学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两个感人的艺术形象,他们的内在品质令我们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我们的心中,有浓浓的真情,有伟大的真爱,只要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后,让我们共同欣赏歌曲《爱的奉献》,让这首歌作为我们本节课的结束语。(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挖掘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学生们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受到了情感陶冶。

  2.不足之处: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品析得过多,有感情地朗读不够,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培养得还不够。朗读训练时间不足;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还不够真切、准确;对人物内心情感体验有所欠缺,特别是对桑娜善良本质的感悟不够。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句的理解也许还有困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强训练。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展开想象,合理续编。

  3、结合上一节已了解的托尔斯泰写作风格来体会该文写作中的精妙。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课文,并了解到了托尔斯泰的写作品格(指名结合板书说)。

  2、回顾《穷人》一文如何通过桑娜的一系列活动展开情节(随生回答板书)。

  3、结合板书初步点明文章结构安排上的精巧之处及手法的多样。

  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借助课文学习来具体感受穷人的高贵品质及托尔斯泰的小说魅力。

  二、教学新课。

  桑娜第一次心理活动在什么情况下展开的?

  (点明作者由环境描写转入心理活动的作用),透过桑娜的沉思,你看到了什么?点明表达上的含蓄)

  桑娜由担心丈夫到牵挂邻居,体现了桑娜的`善良,谁来读读西蒙家的故事,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视觉效果,表达上的细腻)

  桑娜做了什么?这个举动对于整篇小说有何意义?作者如何处理这句话的,有何表达效果?(点出对人物刻画的含蓄、深刻及结构上的精巧,不留痕迹)

  体会桑娜心理变化及原因,指导读。

  孩子真的会得救吗?在桑娜的沉思中,门突然开了。看渔夫如何出场的?理解“清新的海风”

  渔夫的归来让桑娜不再担心他的安危,但此时的桑娜却满怀心事,而今天让渔夫是“一条渔也没打到”,谁来读出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伴随渔夫的催促,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得救了)

  对渔夫性格的刻画是通过什么完成的?(语言、神态、动作)

  对比桑娜和渔夫性格的不同及刻画手法的不同,点明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多样手法及含蓄性。

  师:也只有这样一个柔美与强健结合,又充满勤劳、善良、关爱的家庭才会使孩子的身心同时得救,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会在风暴来临时依然——温暖而舒适。(点明背景,交待另一重要作用,及托尔斯泰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

  女生齐读最后一段,逐句解读“拉开帘子”的双重作用,故事落下了帷幕,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师:小说结束了是因为完成了对人物品格的塑造,但生活却远未结束,托尔斯泰的小说突破了小说的封闭方式。像生活一样无始无终。

  三、课外拓展

  善良的渔夫和桑娜决心用勤劳的双手及他们的爱心来抚养孩子们长大,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大胆猜测(讲评)

  请同学们也来做一回文学大师,帮助渔夫一家抚养大这七个孩子。

  成功之处:

  《穷人》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晚年的作品。小说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经过作家巧妙的文学加工就变得充满温情、悬念以及最淳朴、真实的心灵美。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想同时体现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文中穷人的高贵品格,做到这两点非常不容易,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搜集了大量托尔斯泰的资料,整理出他的写作风格,并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挖掘,打破了传统教参对小说的四部分划分法,而改以女主人公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来串联起各部分故事情节。我个人认为这样处理也许更符合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人物品质、作品艺术结构的理解也更有帮助。小学阶段职此精彩的课文极少,我下是要利用这有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文学的熏陶,至于其他思想性工具性还在其次并且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做到这两点。鉴于本文的写作技巧既多样又精妙,为了不单纯地变成一堂文学批评课,我按照情节的发展巧妙设计了许多过渡语,设疑句及帮助学生理解主题的问题,边理解边点评。在我看来,学生是极感兴趣的,他们能较好体会到原文中语句所传达出的弦外之音,体会到某些地方写法上的独到之处,体会到某些带有音乐性、悬念性及铺垫作用的语句的特殊作用,甚至还能体会到对桑娜和渔夫性格刻画方法的不同之处。看得出他们真的被这篇小说所吸引,以至要最后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最精彩的谢幕(桑娜拉开了帐子)。如果没有饱满感情的配合,如果没有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他们不会意识到新生活即将开始。从这些地方来看,我认为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

  不足之处:

  由于本文的文本较长,又处处精彩给人留以发挥余地,而课堂时间又相当有限,所以不少同学意犹未尽只好作罢,还应该做更深入的写法分析和性格剖析也未实现,包括板书上还有两条重要线索,我因时间关系也未强行点出,结尾的续写意向也只谈了一名同学,甚为遗憾!这种遗憾也许在短短40分钟内真的难以弥补,只得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而同学们的续写充满了想象,又注意秉承了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背景,写得很精彩!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理解重点句。

  2.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教学重点】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

  里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出示图片:列夫·托尔斯泰

  问:这个名字熟悉吗?谁来介绍有关他的'一些情况?

  3.我还知道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哪些人物?请你按照主次依次说一说?(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围绕这三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三、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1.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出穷人的“穷”。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

  相关句子:

  a.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了解当时俄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齐读课题《穷人》。

  二、整体感知

  1、提问: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穷人?——桑娜和渔夫和他们的五个孩子;西蒙和她的两个孩子。

  2、我们之前也学过许多小说,比如(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有什么?——环境、人物、情节。那么谁能结合这三要素,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齐读课文主要内容)

  3、师:在这里老是有一个疑问,虽然题目叫“穷人”,但全文没有出现一个“穷”字,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哪些句子体现出穷人的穷?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体会“贫穷”

  1、“渔夫的妻子……补一张破帆。”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回来。”

  3、“桑娜沉思……菜只有鱼。”

  学生自由找出以上句子,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提示: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并指名朗读。

  4、提问:“菜有鱼”和“菜只有鱼”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指名2人有感情朗读。

  5、提问:这样一个家庭,如果再加两个孩子,他们会过得怎样?——更贫穷,丈夫会更加?——不顾惜身体,桑娜会更加?——辛苦操劳。不仅没有鞋穿,甚至连黑面包也没得吃。由此我们看出这一家人?——生活贫穷。

  6、师:同学们,我们虽然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但可以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来体会,齐读这三句话。

  7、提问:不仅是桑娜一家,还有谁也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西蒙。这样一群穷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屋外……拍打着浪花。”你体会到了什么?——环境恶劣。

  8、提问: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的处境一定更加艰难了,像这样没有直接写出贫穷,却通过人物或环境描写来衬托出贫穷的手法,就叫做?——侧面描写。

  9、师:伴随着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桑娜他们艰苦地生活着,齐读句子。但他们虽然贫穷,却拥有许多美好品质。

  四、体会美好品质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他们拥有怎样的美好品质?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2、派代表发言——善良、勤劳。出示填空:桑娜和渔夫虽然生活贫穷,但他们却拥有( )。

  3、体会“勤劳”——“海上……睡着。”

  提问:哪几个关键词直接写出桑娜勤劳?——“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白色”。所以即使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而舒适”,孩子们才能?——“安静地睡着”。

  4、体会“善良”——“她的心……不可。”

  (1)提问:“这样做”指什么?——收养孤儿。

  (2)指名读句子,说说从蓝字“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中体会到什么?——内心矛盾。

  (3)具体说说这种矛盾,填空:如果收养了两个孩子,就会________;如果不收养,就会________。

  (4)可她还是做了,而且非做不可。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子?——双重否定句。换成肯定句怎么说?——“必须这样做”,作用是?——加强语气。

  (5)师:由此看来,桑娜内心经历了一番挣扎,让我们读出她这种矛盾又坚定的心情,全班齐读。

  (6)提问:这样的心情在文中不止一处,谁能找到?——“她忐忑不安地想……也好!”

  A、提问:哪个关键词最能概括她的心情?——忐忑不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心神不宁,七上八下。

  B、提问:她会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发言。

  C、提问:除了关键词,作者还借助什么表达桑娜内心的矛盾?——省略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思维断断续续。

  D、师:桑娜连思路都是断断续续的了,说明她心理既害怕又纠结,可最后还是做了什么决定?——收养孩子。

  E、师:那我们在朗读时,也要读出省略号背后的害怕、犹豫和坚定,现在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自己用心体会。

  F、指名2人有感情朗读。师评价:同学们感情真挚,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善良。所以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要关注标点符号的.作用。

  5、此时,渔夫回来了,桑娜还是告诉了他实情,对于她的决定,渔夫同意吗?——同意,读24段。

  (1)提问:“皱起眉”、“严肃忧虑”是对渔夫的什么进行描写?——神态。这样的神态说明了什么?——问题很严重。但他还是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得把……醒来。”

  (2)提问:找到哪个关键字?——“熬”,说明在他心中,宁愿( ),也要( )。

  (3)齐读渔夫的话,感受其高尚品质。

  (4)师:在体会人物品质时,我们除了关键词、标点符号之外,还能借助人物描写来帮助感受。

  (5)师:桑娜和渔夫的物质生活虽然是贫穷的,但他们有着勤劳、善良的品德,现在你还觉得他们贫穷吗?——穷人不穷。

  (6)全班齐读海明威名言——“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五、小练笔

  用上本课所学到的人物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续写课文《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作品《童年》、《少年》。

  板书设计:

  9.穷人

  侧

  面生活贫穷勤劳 关键词

  描环境恶劣善良 标点符号

  写 穷人不穷 人物描写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04-09

语文《穷人》教学设计12-21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实用4篇)04-09

小学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2-27

【优】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2-17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2-18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4-07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4-08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