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习生字词。读准音,记住形。指导书写“松、多、呢、回、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了解小松树的骄傲,为下文的学习铺垫。
教学过程:
一、以松导入,揭题激趣。
1.小朋友,谁认识这个字?(教师出示“松”。指名读。读时强调:松是平舌音)嗯,我们学校的校树——小青松的“松”。仔细看看这个字,谁能指导老师来写写它。(生指导教师写字,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并且结合学生的“指导”强调:
1)这个字,左右结构,木字旁。(写)因为做偏旁,木字最后一撇变成点。
2)右边是个公:撇要短、捺要长。
3)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左边——横-竖-撇-点,右边——撇-捺-撇折-点。(教师引读:松)
谁再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个词。(出示:松树。出示:小松树。你领大家读。出示大松树:你领大家读。)
2.过渡: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谁来响亮的读课题?(指名1生)我们一起读。
3.(出示图片)瞧:老师把它俩请来了。这是——小松树,这是——大松树(分别贴在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旁边)
[预设思考:结合教学生字“松”并出示课题,把识字教学与阅读课题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出示松树的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拼读生字,初步识记。
过渡:它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很想了解吧,那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吧。
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48页先借助拼音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生自由拼读生字)盖住拼音再读读。
师:生字有信心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三人火车开起来。
出示折叠生字词卡:
1.松/松树
2.多(这个字容易记,上下两个“夕”)/多高哇
3.呢(这是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它读轻声,我们读得轻而短)/你呢
4.回/答 (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
5.孩/孩子 爷/爷爷 伯/伯伯(教师贴词指着: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老师一边拿掉词语。
6.托 (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生字词都能读准了。
绿色通道上的词语,我们也要读准,自己拼拼读读。(生自由拼读绿色通道上的字)
[预设思考:先让学生读准字、词,为下文读好课文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词语的兴趣,使词语朗读不枯燥。另外,在读准词时,也相机让学生识记字形。]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过渡:好,我们可以开始读课文了,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要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了。(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啊?(4节)那老师想请4位小朋友来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谁来?(指名4位学生)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做评委,用小耳朵仔细挺好,看看他们谁读得最正确。
师生发表评比意见:读得一字不差的是××。读得声音响亮的是××。(难读的句子和读错的地方,老师领着学生再读一遍。)
2)还有小朋友想挑战他们吗?这次老师点名每一组出代表一名,参加比赛。在我点名之前,人人都有可能,为了小组的荣誉,自己再准备一遍吧。(生自由读课文一遍。)
老师四大组分别点名1生。参加比赛。
师:小组里的要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啊?(学生可以鼓励、提醒)
四位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后师生评议)
[预设思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竞赛特别感兴趣,通过开展朗读比赛,当评委,评比奖项等方式,使学生阅读情绪高涨。接着,又用赛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再去读一遍课文,学生为了比赛胜利更是乐于朗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多次阅读了文本,并且是快乐地读。]
四、精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过渡:看来把课文读正确小朋友没有问题了。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动脑筋的读书,那就是要一边读一边想。现在,谁再来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
1.学习第一段。(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不同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课件点击“山上,小”“山下,大”)
教师简笔画山。(拿出课始出示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谁能摆放一下黑板上这两棵松树的位置?指明学生上台摆。
评价:摆得对不对?奖励你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贴图的学生朗读第一节)
2)我们一起来介绍介绍这两棵松树的.位置。(齐读)
2.学习第二段
过渡: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对着山下的大松树说起话来。它在说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指名1生朗读)小朋友,你们听明白它说的话了吗?它说了几句话?(两句。分句出示)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听听。
1)出示句子1: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指名一生朗读)
师:听懂了吗?(小松树是说自己长得很高。)它是怎么夸自己的?(出示:多高哇)谁来读读这个词。想想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怎么样?(很得意。)
谁能当回小松树,得意的说一说。(指名1生朗读,指导表情。)
强调:看看,小松树在夸自己长得高的时候,还用上了感叹号。(教师打开词语折叠的感叹号)谁有本领把感叹号表现的语气也读出来。(评价:真是很得意。)
2)出示句子2: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句(齐读)你又读明白了什么?(生自由说)
出示卡片“你呢”,这里的你,是指谁啊?(大松树)出示:你呢?后面是个什么符号?(问号)谁来把这个问号读出来?追问“小松树”:你心里怎么想?(评价:有点怀疑。有点不相信。有点看不起)是啊,小松树心里其实想说……
3)(完整出示2句话)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啊?(生自由评价:骄傲、没有礼貌等)你还从这个句子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出示2类字“喂”。读。瞧打招呼都这么没有礼貌)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小松树神气活现的样子吗?谁来读好小松树的话?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4)假如你是大松树,会回答它呢?(教师贴出词卡“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然而,文中的大松树是怎么做的?(教师板书:没有)。
我们再看书上的插图,大松树什么表情啊?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谦虚)
5)小结:小松树和大松树多么不同啊。我们来分角色演演吧。(同桌分角色练习。指名演读。评价。)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预设思考:第1自然段内容较简单,通过抓重点字“山上”、“山下”,摆放两棵松树的位置,使学生理解本段内容。第2自然段主要写小松树的表现,理解它的骄傲,为第2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对小松树的2句话,进行逐个突破。抓住语气词,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想象小松树的表情、动作,感受它的骄傲。另外,相机进行“回答”这2个生字的书写指导,随文识字的方法,更利于学生记忆生字。]
五、复习词语,游戏巩固。
过渡:(教师指着黑板)小朋友,黑板上有好几个我们学习的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跟老师再一起来读一读。
松-松树
多-多高哇
呢-你呢
回/答-回答
1.下面,我们来猜字的游戏,请听题:
1)两个部件,木字旁,公字边,什么字?(松)
竹字头,合字底,什么字?(答)
2)有土能种花,有口叫什么?(呢)
3)大口包小口。(回)
4)大夕背小夕。(多)两个夕字。仔细瞧一瞧,有什么不同?下面的夕比上面的夕稍微大一点点。夕对夕,点对点,下撇长一点。
2、指导书写:
最后还有一个“呢”。看看,什么偏旁?口字旁。指导右半边的笔顺。请小朋友看看右边的笔顺,谁来说。(强调:撇,竖弯勾。)追问:呢字第七笔,是什么?(撇)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描红。(教师巡视评讲)
3、复习剩下的四个生字和二类字。
1)孩子、伯伯、爷爷、托起来
2)出示二类字:棵、摸、惭、愧、低、喂
[预设思考:通过部件法、看动作猜字法、听意思猜字法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对生字进行巩固复习,巧妙有趣,使枯燥的写字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乐趣。]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15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难点
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教具准备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略)
一、看图导入,揭题释题。
1、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松树)
(2)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呢?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寓言故事。
3、读题。
注意读准松song树shu,两个声母不同。
4、讲释窝言:这篇课文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课文,注意读顺,标上自然段序号,想想每段写什么。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其中“地方、孩子、伯伯、爷爷、朋友”等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音。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从一节读懂了什么?
(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
进一步规范语言训练:
(1)山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山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
(突出“小”、“大”)
(2)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
(突出“山上”、“山下”)
(3)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话。
(4)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再看看图,说说这两棵松树长得怎么样?
用上“(什么)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2)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小松树是这样看自己的吗?
(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读懂小松树的话。
a、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
c、比较词语,练习朗读: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d、除了看出他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
( 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a、指导读“喂,朋友”。
小松树跟谁说话呢?
b、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e、指导朗读
小松树这时是什么样儿?你能想象出来吗?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齐读,背诵。
(4)学习最后一句:
a、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
b、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5)背诵第二自然段。
(6)一二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
松树,山下,回答。
2、重点指导松、答。
松:左窄右宽,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
答:人下面不能丢了一横。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松多呢回答伯还爷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指名读题。
2.(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成语。
2.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认读三个生字。
3.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请代表上台表演。
4.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 猜一种树。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3、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上节课x老师带小朋友们读过这篇课文了,你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他们的家吗? (画大山的图),瞧,这是大山爷爷,谁来把小松树和大松树送回家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二、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家,那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呢?(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后要评价:你真会读书啊!)
师: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练习句式:_____长在______,个儿长得________。(电脑出示)
2、长在大山顶上的这棵小松树从高处向下放眼看去,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
3、小松树站的这么高,看到的东西可真多呀!这天,小松树看到了山下的大松树,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4、谁来说说,小松树说了什么?(指名说)请你再来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骄傲 得意自满)
5、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去说这几句话呢?谁来试一试?
(1)“喂、朋友,”
小朋友,小松树在山上,离山下的`大松树很远,他会怎么喊山下的大松树呢?
(你能再喊得响一些、长一些吗?还可以再远一点。大松树可听不见呀!
这声音一定飘到大松树的耳朵里了。)
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a、是啊,你看,小松树多骄傲啊,它觉得自己长的是——很高、最高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b、你能骄傲的读读这句话吗?
c、指名读 评价(才这么高,还可以再高点。真高啊!还加上动作读了呢!)
一起来骄傲的读读
(3)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远点好吗?多远啊!远的看不见了)
a、老师从“很远很远”听出来了,小松树看的真远啊!两个很远在一起就表示非常远,你能照样子说说吗?
电脑出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长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很高很大,你说了大山的两个特点,又高又大,要是我只说大山的高,该怎么填呢?)
b哎呀,这棵小松树长的真高啊,它觉得自己能看到非常远的地方,他认为大松树呢?(看得远吗?)于是他暗暗得意,对大松树说,我能—— 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小松树多瞧不起人啊)你能读出瞧不起大松树的样子来吗?谁来试一试?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真有点瞧不起别人了,要是加上了表情就更好了)
c(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真是一个比一个得意)
6、小朋友,你能加上动作表情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着读好这两句话
(1)指名读 评价 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
(2)谁也来和他比一比,把你眼中的小松树读出来。
(这棵小松树真是非常骄傲 连脚尖都踮起来了 小胸脯挺得直直的,真像在比高矮呢? 真是一棵活灵活现的小松树)
(3)我们一起站起来学学小松树的样子来读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5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6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
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习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松树,用上“小松树xxxxxxxxxxxxxxx”的句子,你会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
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xxxxxxxxxxx”的句式来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
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
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
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很明显是小松树。对风伯伯的话进行淡化处理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用在反复研读体味小松树这一形象上。即所谓“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沟”。这一设想和做法是否可行,还要请各位点评。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7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激趣导入
1.板书“比”
今天上课我们来比动脑,比读书,比表演。
2.昨天,我们认识了一大一小两位朋友,多媒体出示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啊,小松树也想和大松树比一比,它想和大松树比什么呢?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深入角色,自主感悟
(一)第一段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哪里吗?老师这儿有座山,大家快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帮她们找找家。
2.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大、小松树的位置。
(二)第二段
1.过渡:一天,小松树低下头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她说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小松树的话中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2.指导交流: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骄傲
3.小朋友,你能通过读把当时小松树的得意、骄傲、看不起别人的样子表演出来吗?(指导表演读)
4.对于小松树的这种态度,大松树完全可以和他理论一番,可他却没有回答。此时大松树会怎么想呢?
(三)第三段
1.过渡:大松树很宽厚,没有说话,可是,风伯伯听到了小松树的话,他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2.交流:风伯伯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1)引导学生从“摸”字入手,生活中谁会摸你的头?你能感觉到什么?
2)指导朗读:是啊,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啊,谁来学着风伯伯的样子来教育教育小松树?
3)我们一起来告诉小松树好吗?
4)听了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第四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有什么表现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采访小松树:你为什么低着头?你的心里想些什么?
板书:惭愧
3.谁能读出小松树此时的心情?
4.请你代表小松树,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小结: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
1.每人挑选一个你最喜爱的角色练习朗读。
2.挑选四名同学上台表演。
学生评价,说说表演者值得学习和不足的`地方。
3.挑选一组同学表演。
4.全班齐读课文。
四、升华体验,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了不起,我们比了读书,比了表演,比了动脑,个个都很棒!老师奖励你们两句名言: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三、教学难点:
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2、谁来读读课题?
(1)提示学生把“小”字突出读来。可给予相应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逐段指名朗读。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一节,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出示第一小节,生自由读。回答。)
1、能通过读,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吗?
2、哪儿有一棵小松树,老师听得不太清楚。(“山上”加重语气读)
3、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老师会知道得更明白。(生读,加上动作。)
4、大家能向他一样边读边做上动作告诉老师吗?(生自由练读第一节。)
5、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答。)
6、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师出示第2节)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2节,看看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1)能读懂什么吗?(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老师听听?)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3)再读一下这句话。体味小松树的语气。(读出小松树长在大山上,把小松树读得再高一点)
(4)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
(5)此时,大松树会怎样想?
7、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是怎样和小松树说的呢?(出示第3节,生自由读。)
(1)指名读。
(2)谁摸过你的头?
(3)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4)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再读。)
(5)究竟高多少呢?看着图想一想。
(6)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师给予具体评价,如:老师这次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8、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出示4节,生自由读、体会。)
(1)“惭愧”是什么意思?
(2)这时候小松树心里会怎样想呢?
(3)现在老师就是大松树,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师:没关系,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希望你快快长得高大起来。)
(4)小松树还会想什么?是谁把它托起来的?(应该谢谢大山爷爷。)
(5)现在我就是大山爷爷,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师:孩子,记住长得再高也不要骄傲。)
(四)总结
多媒体出示课件中的“做人要谦虚,有礼貌。不能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10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练读生字词。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并纠正
(3)让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
(4)开火车读(品议)
(5)齐读两遍词语
3、再读课文
(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并标自然段)
4、指名逐段读。
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5、听录音范读,初步体会课文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本课生字,看谁学得最棒?
三、学习生字
松朋呢回答伯
1、认读并口头组词。
2、选择想学的汉字,说说结构。
3、师范写并讲解结构。
4、生描红。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田字格小黑板、鲜活松树枝等。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请大家唱支歌行吗?就唱《小松树》吧?(学生唱《小松树》)
过渡语:大家都知道松树,认识它们吗?请看老师采来的松树枝叶。这是四季常绿的雪松枝叶,仔细看看,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引导学生说比喻句,以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辨析、想象、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2、投影展示松树枝叶。 学生看、说……【建立文字与实物的联系】
3、通过预习,你知道了松树的哪些知识?(指名学生简单说说)
4、课件展示: 松树图片。【师强调:多美的松树啊!我们一定要保护它呀。保护绿化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相机进行爱护绿色、保护绿化的教育。)】
过渡语:松树的`种类可多了,有四季常绿的,也有落叶的。有关它们的知识请回家后继续探究。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性格就是大雪压顶不弯腰,太阳再晒也不低头!老师在工作中,你们在学习上都应该有这样的品格。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名叫《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有趣的寓言故事。
5、 板书课题: sōn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① 读准“松”的平舌音。
② 齐读课题。
③ 读了课题后你想到些什么?又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简要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发问,并自己从读中找答案,悟道理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过渡语:请大家带着提出了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先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生字多读几遍,再边读边想,从课文中找找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
1、 学生按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渎效果。
① 课件逐个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选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sōnɡ duō ne dá bó tīnɡ hái bǐ 松 树 多 高哇 你呢 回答 伯伯 听见 孩子 比你高 dī 低下了头
②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读得是否通顺、正音)
3、再读课文要求: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标上小节号,再读通顺、读流利。并找出读轻声的字,给它加上“ ” ,多练读两遍。【目的是指导孩子们朗读时适当注意停顿、读准字音,以读出韵味。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12-07
小松树05-25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01-09
圣诞小松树07-02
圣诞小松树07-02
小松树的命运06-06
小松树作文06-06
松树和北风06-01
桃树和松树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