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真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7 18:01: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真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真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真菌》教学设计

《真菌》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4.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

  5.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6、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从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由于教材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密切结合,所以,非常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制作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真菌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教师组织教学留下充足的发挥空间。

  2.教学重点

  (1)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的特点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3)观察能力的训练

  3.教学难点

  (1)《观察与思考》的组织教学

  (2)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用橘皮、馒头、面包片培养青霉和曲霉,新鲜的蘑菇,几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挂图,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准备有关真菌的知识图片或录音,酵母菌结构挂图。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如大棚蘑菇导入;②从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入题;③从学生常见的使食物发霉的霉菌导入;④以CAI课件方式展示各种常见的真菌导入。

  观察与思考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把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图作为观察内容的补充;学生讨论交流说出真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特点。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教师可展示酵母菌的结构图让学生通过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关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先制作蘑菇孢子印,这样,学生就会对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教深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练习第一、二题。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食用菌养殖场,或在讨论练习第三题的基础上制定“养殖食用菌”的方案。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讨论法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案例的设计思路

  以常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真菌进行引导,由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学习各种各样真菌时,教师可提供发霉的面包和水果及新鲜的蘑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同时配以青霉和曲霉以及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从而讨论得出真菌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特点。

  对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孢子印,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3内容,从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都是真菌;我们经常看到物体发霉现象,这也是由真菌中的霉菌引起的。那么,你最想了解有关真菌的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进入新课。

  2.组织探究,指导观察与思考

  教师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新鲜的蘑菇,并展示青霉、曲霉、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以下问题(投影)

  ①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

  ②你们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

  ③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④与细菌相比较,真菌在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

  ⑤酵母菌的结构是怎样的?

  ⑥你能说出真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特点吗?

  教师组织学生表达交流以上问题,并进行小结。

  3.探究真菌的繁殖方式,学以致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孢子印,并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①蘑菇孢子的位置,数量,形态及作用是怎样的?

  ②真菌是通过什么来繁殖后代的?

  ③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④了解真菌的繁殖特点,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观察、讨论、表达交流。

  教师进行评价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第一、二题。

  4.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以课本64页练习题的第4题进行本章的小结。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请学生结合课本的练习第3题,查阅资料,制定“养殖食用菌”的方案。

《真菌》教学设计2

  一、案例背景

  去年11月,根据教研室领导安排,所有教研员讲一节公开课。我已经10多年没有上过初中的生物课了,因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精心准备了一节课,上完之后,效果不太理想。我把当时准备的课堂案例汇报一下,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二、设计思路

  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三、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济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生物的类群》第三章的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对真菌的认识停留在模糊的感性认识阶段上,教材包含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②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熟练并正确使用显微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在活动中提

  高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解释现象等增强收集、利用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树立健康的卫生习惯,能够学以致用;体

  会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对酵母菌、霉菌的观察;学以致用学习观念的形成;

  提高动手、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1.用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认识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

  式,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

  征。

  四、学情分析

  在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教学过程中, 本着“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原则,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大量联系生活现实,通过学生调查生活中真菌的展示增加课堂的知识内容量,观察酵母菌、霉菌的结构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质疑、实验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过程中辅以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获得感性认识,解惑释疑,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不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全面培养学生。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实验、图片、视频等为载体,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工具,使用恰当方法仔细观察微观生物,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入深入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真菌中的某些生物或多或少存在着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描述生活中对于真菌的认识,切入课题。然后以实验等活进行,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本地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与思考,依次了解真菌中主要三个类群的生物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并引导学生互动,用科学、明确、简洁的语言,完善对真菌的描述及归纳总结的语句;藉此活动过程同时,也在了解真菌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体验真菌的多样性,并能对真菌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进行思考。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实验用具:放大镜、显微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纱布等。

  实验材料:

  1.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黑根霉;

  2.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黑根霉的面包和长有青霉的水果;

  3.准备几种食用或药用真菌;

  4.青霉、黑根霉的永久玻片等;

  5.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调查生活中的真菌。

  2.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学生看视频。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真菌》,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活体验:由各小组展示收集的食用大型真菌。并回忆小学科学学过的有关蘑菇的知识。

  提出问题:

  1.它们与我们前面学过的病毒和细菌有什么不同?你还知道哪些真菌?

  2.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怎样繁殖后代?

  3.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4.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真菌的知识?

  多媒体课件展示常见的大型真菌,提供实物标本及自己搜集的蘑菇资料,参与学生讨论。评价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渡:梳理有关问题,要了解真菌应该从认识真菌结构方面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四)实验探究: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分组实验)

  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1.观察酵母菌:给学生出示实验室里的一些培养液(酵母菌),在准备实验时不小心把标签能掉了,不知道是细菌还是酵母菌,请学生进行鉴别,并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是否想通过自己的鉴别得出结果呢?

  ②你能描述出他们的结构吗?

  ③你能把它和刚刚学过的细菌的`结构进行比较吗?

  如此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一进入课堂就带着好奇心和神秘感,并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同时也让学生对旧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对显微镜的使用也有了进一步的熟练。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以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细菌和酵母菌的区别在于酵母菌的结构微小,有真正的细胞核,从而引出“真菌”(字面意思:有真正细胞核的菌)。但是有的学生也会提出问题:真菌都是像酵母菌这样单细胞的吗?还有没有多细胞的呢?这样的主动置疑,让学生又有了探究的欲望。

  2.观察青霉菌、黑根霉

  这时,我就出示准备好的发霉的面包和橘皮,还可以用一些发霉的、长毛的衣服和皮鞋,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规律从广泛的观察中归纳提炼出来,在生活现象中探究科学,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获知的过程。学生们看到这些东西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自己就知道了这些生活中很不起眼的生物也是真菌,而且也知道了他们是青霉、黑根霉。我又问学生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结构呢?好奇心又形成了,学生马上想通过自己观察,获得知识,同时我给他们提出了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新的问题:

  ①你可以自己选择观察的方法,比如用放大镜观察、制作临时装片等。

  ②这些真菌和你熟悉的酵母菌有什么不同点?

  ③他们和酵母菌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对于一些层次比较高的同学可以进一步的观察衣服上的毛霉,提高他们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要学会用生物的方法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动手制片的兴奋迁移到对真菌形态结构上的探究上,强调了教学中的重点。借此深化了学生动手操作和使用显微镜技能。随后同学们就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心得进行了交流,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中的合作态度。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有一个坚实的直观基础。同时在屏幕上显示教材的结构图,将对真菌的观察提高到细胞结构的微观层次上。

  (五)感受获知

  在真菌中除了这些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种类外,请问同学们:蘑菇和木耳是真菌吗?它们同酵母菌和霉菌有什么相同之处吗?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动手的实验:学生动手撕平菇,观察蘑菇密生的菌丝,获得形象的认知,同时在大屏幕上出示蘑菇的结构图,让学生感受到菌曲霉丝在大型真菌中的存在。这时再结合青霉和、酵母菌的结构图,让学生自己整合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真菌的生命活动是本课的难点。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很好的进入这一部分,我让学生看了一段录象,然后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①青霉、黑根霉为什么通常生活在一些食品和水果中呢?

  ②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萌发呢?

  ③他们又是靠什么方式来繁殖自己的呢?

  这样学生很快就总结出了真菌要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要是靠孢子来繁殖的,利用一段自然界中真菌生长的录像,水到渠成的解决了异养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对学生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联想到了勤洗手,常洗头,注意个人以及环境卫生等实际问题。深化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较好的树立了学生的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总结。(时间如果允许,可以播放视频)

  (六)盘点收获: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总结。最后老师总结比较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异多媒体课件同。()

  (七)当堂检测:

  最后,播放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体会到真菌在我们生物圈中的种类繁多,更深刻的体验到生物的多样性,但是我们却能把多种多样的生物归纳出最基本的生物特征和生物规律性。那么真菌对我们人类和生物有什么作用呢?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的是喜还是忧呢?这在学生新奇的表情中留下了更多的好奇心,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下了伏笔。

  七、反思与总结

  从已经实践效果看,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适合绝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选用的视频、图片、阅读等材料适当,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

  1、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目标比较具体、适切,针对性较强,具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2、注重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动手培养霉菌,学会简单的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同时真切体验到真菌无处不在。在后续的课堂观察实验中,更多地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科学描述,比较归纳等科学素养。

  3、在教学中,教师避免了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获得新知,而是结合教材载体,层层设疑,引起一系类师生、生生互动对话。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归纳出真菌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思考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效思考带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4、在教学过程中图片、视频等学习载体针对性强,均有较高的有效性,不可替代性。

  5、在学生课堂观察霉菌的实验中,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把鼻子等凑近霉菌时,若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能凑太近时,教师需把握好这一良好的教学契机,可以提醒学生推测可能的不利原因。

  6、教学目标与达成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对学生了解不够,如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教师不知道或了解很少。比如本节课,我认为学生应该很熟练的使用显微镜,结果上课发现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显微镜,我只好再讲解和示范。其结果可想而知。

  对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思考:产生问题应该值得教师关注,首先肯定学生的思考,一般更多地引导学生从寻求答案的途径去发挥学生在课堂后的讨论、探索,呵护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学科兴趣。

《真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说出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的形态、颜色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孢子印,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正确利用真菌,健康快乐生活。

  【教学重点】

  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本节以观察、讨论法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酵母菌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稀释的碘液,吸水纸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在餐桌上会吃到芹菜等蔬菜,也会经常看到蘑菇、银耳、木耳等,仔细对比它们的形态,你想知道些什么信息呢?

  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蘑菇、银耳、木耳是植物吗?它们有根、茎、叶吗?为什么它们不是绿色的?

  师:蘑菇、木耳、银耳和芹菜等蔬菜不一样,它们没有根、茎、叶,没有叶绿素,不属于植物,而是属于真菌。那么真菌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真菌》。

  二、新知导学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师:真菌是多种多样的。(图片展示多种多样的真菌)观看图片,哪些真菌是你认识的?

  生:观察图片并指出自己所认识的真菌。

  师:这些真菌有些是多细胞的,比平菇、灵芝、冬虫夏草、牛肝菌等;也有一些是单细胞的,比如酵母菌。有的是可以食用的,如蘑菇(平菇、猴头菇)、牛肝菌等;有的是可以药用的,如灵芝、冬虫夏草等。这些真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二)真菌的结构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师: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面包、馒头、奶酪等发面食品都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酵母菌。请同学们参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完成与实验相关的练习。

  生:完成实验,并将结果相互交流

  实验:观察酵母菌

  目的: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的芽体。

  师:酵母作为一种真菌,它与细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否相同呢?我们一起来比较观察。

  (展示酵母菌图片与细菌、植物细胞图片)对比观察:

  (1)酵母菌由哪些结构构成?

  (2)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3)酵母菌和细菌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

  (1)酵母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和细胞核构成。

  (2)与植物细胞相比,酵母菌没有叶绿体。

  (3)与细菌相比,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师:那你能推测出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吗?

  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异养生物。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菌细胞会向外生出与自身相似的突起,这个突起就是芽体。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芽体会逐渐长大,脱离母体,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个体。这样的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如果环境不适宜,酵母菌就会进行孢子生殖。

  2、霉菌的形态结构

  师:霉菌也是一种真菌。很多霉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到了夏天,我们经常会看到发霉的食物,(展示发霉的食物)这就是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霉菌的形态结构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来进行下面的实验。请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认真进行实验,并完成相关练习。

  生:进行实验并将结论交流

  实验目的: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

  方法步骤:

  1、从培养皿中取出一块子皮,垫上白纸,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其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2、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青霉颜色呈_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

  师:霉菌的菌丝都是一样的吗?(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讨论下面的问题:图中序号代表什么结构?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真菌?青霉的细胞中有叶绿体吗?你能推测出它的营养方式吗?

  生:(到屏幕上指出并讲解)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是营养菌丝。

  师:你认为这些菌丝有什么作用呢?

  生:营养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吸收营养。

  师:是的,霉菌多细胞首尾相连而成,属于多细胞真菌,这一点是和酵母菌不同的。霉菌的结构和酵母菌相似,也没有叶绿体,要靠吸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生存,属于异养生物。我们已经知道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那么霉菌的生殖方式又是什么呢?

  生:孢子生殖

  师:非常正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青霉扫帚状的分支末端有成串的绿色孢子,青霉就是通过这些孢子来繁殖后代的。夏天,发霉的面包也会发霉,这种霉菌叫做曲霉。曲霉气生菌丝的顶端膨大成球状,表面呈辐射状的着生着球形的孢子,曲霉就是用这些球形的孢子来繁殖的。可见,霉菌都是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3、蘑菇的形态结构

  师:蘑菇是一种大型真菌,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在哪里可以采到蘑菇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细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师:蘑菇由哪些结构构成?认真观察蘑菇的相关图片并阅读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蘑菇图片)

  (1)指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蘑菇的菌体由菌丝构成,是多细胞的真菌。靠地下菌丝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机物;

  不含叶绿素,属于异养生物。

  师:蘑菇又是如何进行生殖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8内容,试着描述制作孢子印的步骤。

  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答)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

  师: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制作好的孢子印了。(展示孢子印图片)仔细观察,白纸上留下的孢子印是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排列形状呈放射状?

  生:讨论后将填空补充完整。

  师: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孢子和蘑菇的繁殖有什么关系?

  生:孢子很小,呈褐色。蘑菇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成熟后会散落下来,落到适宜的地方就会萌发出菌丝。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的图画。(展示图片)很漂亮是不是?相信你也可以制作出更漂亮的图画。请同学们回家之后自己制作孢子印图画,用手机拍下照片,并发到班级群里与大家分享。我们比一比谁的更漂亮!

  拓展延伸:

  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是很多蘑菇是有毒的.。比如(展示图片):蛤蟆菌、毒红菇、花褶伞等。怎样鉴定蘑菇是不是有毒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辨别:

  1、颜色鲜艳,不生虫蛆;

  2、菌盖顶部有黏液或瘤状突起;

  3、受伤后变色,有腥、臭、辣、苦等气味;

  4、菌柄上有菌环。因此,对于从野外采回来的蘑菇,一定要仔细辨别,千万不要随意食用!

  (三)真菌的生殖

  师:回忆酵母菌、蘑菇和霉菌的生殖,你能总结出真菌的生殖方式吗?

  生:(观看图片并总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除了用孢子繁殖,也可以出芽生殖。

  (四)比较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征有哪些异同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酵母菌,它们都属于真菌。对于真菌,你有哪些收获呢?(出示酵母菌、霉菌、蘑菇图片)你能把你今天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生: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共同总结真菌的特征。

  三、精华提炼

  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不含叶绿素,异养生活,多为孢子生殖。

  四、典型试题

  1、细菌与真菌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D)

  A、都是多细胞生物

  B、都有细胞核

  C、都是分裂生殖

  D、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真菌特征的是(D)

  A、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和成形的细胞核

  B、真菌中的蘑菇和霉菌是多细胞的,酵母菌是单细胞的

  C、真菌产生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D、真菌形成的芽孢是它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板书设计】

  酵母菌:单细胞有细胞核无叶绿体异养出芽生殖

  霉菌:多细胞有细胞核由菌丝构成无叶绿体异养孢子生殖

  蘑菇:多细胞有细胞核由菌丝构成无叶绿体异养孢子生殖

  真菌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不含叶绿素,异养生活;多为孢子繁殖。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学生所熟知的实际生活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分别对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常见真菌进行了观察探究,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出真菌的特征,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酵母菌的各部分结构在显微镜下并不能全部看清,对青霉和曲霉的菌丝的观察也有一定难度。结合多媒体课件及探究实验,不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使知识更加明确,而且课堂气氛明显比在教室上课活跃。这是计算机与课程整合的优势,用鲜活的视频录像及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也避免了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师生的互动性较高。

《真菌》教学设计4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 四 章 细菌和真菌

  第 三 节 真菌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教材按照宏观——微观——宏观的顺序,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和生存条件;第二节《细菌》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真菌分布十分广泛,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繁殖却不清楚,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的主要特征, 并为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学生的能力水平

  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感兴趣,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不满足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所以我设计由学生调查常见的真菌有哪些。学生思维偏重于直观形象思维,对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所以在分析观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后,共同总结真菌的结构特征。

  3.学生的情感水平

  学生对真菌的认识具有片面性,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态度。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学中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把学习的钥匙交个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首先结合真菌是不是植物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调查去交流感悟真菌的多样性。真菌的共同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我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在探究中学习,获取真菌是真核生物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能力。利用图片和实物观察,介绍蘑菇的组成,为后续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制作孢子印这部分内容,学生较感兴趣,通过展示和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各种常见真菌。

  2.知道酵母菌、青霉、蘑菇的形态结构特点。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和新鲜蘑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制作孢子印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

  2.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3.激发学生生态学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真菌的结构特点和孢子生殖方式。

  突出重点:

  1. 围绕观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的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顺序,使用合适的实验器材,观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

  2. 用发霉的桔子和蘑菇的孢子印做演示实验,理解真菌的孢子生殖。

  教学难点: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青霉,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突破难点:

  1. 课前复习显微镜的使用,细菌的特点。

  2. 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比较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七、教学方法

  教法:示例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进行合作学习

  八、教学准备

  教师:

  1.课前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和调查。

  2. 准备酵母菌培养液、青霉、蘑菇、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解剖针、解剖刀、吸水纸、碘液。

  3. 制作孢子印。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1.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真菌,制作PPT和调查报告。

  2.准备发霉的桔子或馒头,将其装入塑料袋中,通过学生拍打,明确孢子的存在。

  九、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尽量铺设路子让学生去表达他们所了解到的真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科学观的积极性。

  1. 在课前布置调查活动内容,开展调查活动。课上小组的代表上来汇报调查结果以及小组自评,形成良好的科学氛围。通过交流认识到真菌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结合酵母菌的电镜照片,了解酵母菌的结构特点和出芽生殖;利用显微镜观察青霉,结合电镜图片了解霉菌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蘑菇,了解蘑菇的结构特点。然后归纳总结真菌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和营养方式。

  3.准备发霉的桔子或馒头,将其装入塑料袋中,通过学生拍打,明确孢子的存在。展示蘑菇制作好的孢子印,了解蘑菇的孢子生殖。

  4.最后列表比较细菌和真菌的异同点,让学生对真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十、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青霉和蘑菇。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对于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你最想了解哪些问题?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上,辨认真菌。由学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创设情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导入新课。营造开放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一、各种各样的真菌课前让学生分组,自己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写出调查报告。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调查报告。

  《常见的真菌》《怎样区别毒蘑菇》

  《食用真菌的营养》等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二、真菌的结构梳理问题,从认识真菌结构方面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结合“观察指导”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合作能力。1、观察酵母菌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区分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观察观察酵母菌,染色后,观察酵母菌的结构和出芽生殖。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认识酵母菌的结构。2、观察青霉组织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再用显微镜观察青霉的菌丝和孢子,注意它的形态与颜色。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自学课本77页青霉结构图。每组派代表介绍各组的观察结果。培养实验观察和表达能力,认识菌丝和植物器官的不同。3、观察蘑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准备的蘑菇,注意它的形态结构。用手撕蘑菇,观察它的断面。自学课本77页蘑菇结构图。用放大镜观察蘑菇的子实体(菌盖、菌褶和菌柄),蘑菇是由菌丝构成的。培养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蘑菇是由菌丝构成的。三、真菌的'营养方式教师: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蘑菇?为什么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长毛?

  教师:你们能不能从真菌的生活习性上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属于哪一种?学生: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学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生,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来解决问题。四、真菌的繁殖准备发霉的桔子或馒头,将其装入塑料袋中,通过学生拍打,明确孢子的存在。通过多媒体展示,观察孢子的释放过程。

  观察思考,知道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自己的,说出孢子适于繁殖的种种好处。观察思考,真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是否和细菌一样是分裂生殖呢?

  青霉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轻,能随风飘散到各处,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我认为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知识回归生活。五、制作孢子印展示孢子印,引导学生探究制作孢子印的实验过程:

  1.选取新鲜的蘑菇作为实验材料。用解剖刀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玻璃杯。

  3.第二天,拿开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白纸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学生观察并讨论:

  1.选取什么材料?

  2.如何能防止孢子被风吹散?

  3.如何根据蘑菇孢子印的特点,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数量、形态和作用?鼓励学生提问,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学生总结真菌的共同特征:

  1.真菌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2.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3.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4.靠孢子繁殖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课堂练习1.蘑菇有根、茎、叶吗?蘑菇的生长需要光吗?为什么蘑菇不是植物?

  2.了解细菌的繁殖特点,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3.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现象,激发学生探讨生物奥秘的热情,产生共鸣。学以致用,情感升华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真菌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1、单细胞或者多细胞(菌丝)

  2、有细胞核——真核生物

  3、营养方式——异养(多腐生)

  4、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三、制作孢子印

  教学后记:

  1、新教材要求开发和运用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教学活起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收集资料是很好的方式,也是很有效的途径,课前我已经布置了学生分小组调查,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小组课上汇报调查报告。

  2、在整个教学中,注重融入情景教学,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与接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围绕观察酵母菌、青霉、蘑菇的实验组织教学活动,并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拓展了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加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初中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学习,从而很好的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4、学生对显微镜掌握不熟练,导致课堂推进有些障碍,课堂预设内容没有来得及充分展开,如能在问题预设方面再做些改进,课堂效果会更好。

《真菌》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知道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4.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

  5.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二、教学策略

  真菌一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了解真菌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同时了解一些食 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在进行有关各种各样的真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真菌的了解。虽然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但是学生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因此教师要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三.教学重点: 知道真菌的结构,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四.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五.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观察蘑菇.

  二. 蘑菇分为哪几部分?(地下菌丝, 菌丝,柄, 菌褶,菌盖. )

  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四. 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

  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

  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要细心辨别。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

  五. 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观察与思考

  1.腐烂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黄、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放射状。青霉和曲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

  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1.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的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容易生长霉菌。

  2.检查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是否通风,环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在晴好的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物,防止霉菌的生长。

  3.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

《真菌》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生的现象;

  2、描述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

  3、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引起疾病;

  4、区分并掌握细菌和真菌营寄生和腐生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作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体会观

  1、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从细菌和真菌能引发动植物患病的.各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引起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避免病菌的传染。

  二、教学思路

  本课从正反两面来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作为暗线,即“腐生——共生——寄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

  2、评价实验方案

  难点:

  1、学习评价实验方案

  2、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些是什么生物?(演示几种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我们的身上有这些微生物吗?观看视频后给出本课导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除了寄生以外,细菌和真菌还有另一种营养方式,那就是——腐生。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这就是腐生。

  观察与思考:

  (1)水果腐烂与什么生物有关系?

  (2)水果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

  (3)请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看图讲解:

  我们以二氧化碳为例,来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的作用。

  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而当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中的这些有机物正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如果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某条链断了,比如细菌和真菌没有了,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物遗体将堆积成山;另外,生态系统也会失去平衡。

  (二)与动植物共生

  介绍奇怪的生物:冬虫夏草。在这个例子中,真菌生活在幼虫体上,属于哪种营养方式?寄生。细菌真菌与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都是有害的吗?

  分析

  1、地衣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是如何共生的?

  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u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如何互帮互助?

  u 为什么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与动物共生

  在牛羊的肠胃中,有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它们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在我们人体中,有没有共生的一些细菌呢?比如,有些细菌虽然寄生在我们肠胃中,但是它们能制造一些微量的维生素,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帮助。

  共生:

  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三)引起动植物患病

  寄生在生物体上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数都会引起疾病。

  1、引起植物患病

  (1)水稻稻瘟病

  (2)玉米瘤黑粉病

  2、引起动物患病

  (1)寄生在人体体内,由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腥红热

  (2)寄生在人体体内引起:足癣和甲癣(灰指甲)

  患上这些疾病,和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吗?只有保持好个人的卫生,环境的卫生,我们的身体才不受病菌的侵害。

  这是某个大学生宿舍的一角,卫生情况怎么样?你能给住在这个宿舍的同学提一些卫生建议吗?

  (四)本课小节: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有害: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真菌》教学设计7

  一、 设计思路

  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第二册《生命科学》第五章《生物的类群》第3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学习要求为B级水平(其中霉菌的培养和观察实验为A级水平)。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学术语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2、 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八年级的学生已在《科学》学习中已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素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归纳等,预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再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学生对于部分微观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态结构没有过直观体验,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着力通过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以抽丝剥茧地引发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图片实验等观察,思考,讨论等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实验、图片、视频等为载体,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工具,使用恰当方法仔细观察微观生物,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入深入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真菌中的某些生物或多或少存在着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描述生活中对于真菌的认识,切入课题。然后以实验等活进行,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本地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与思考,依次了解真菌中主要三个类群的生物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并引导学生互动,用科学、明确、简洁的语言,完善对真菌的描述及归纳总结的语句;藉此活动过程同时,也在了解真菌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体验真菌的多样性,并能对真菌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进行思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酵母菌、青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知道真菌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在青霉、曲霉的观察活动,学会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与发酵有关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真菌种类、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2、从真菌的多样性,感悟比较全面看待微生物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实验观察青霉、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

  2、真菌的主要特征。

  难点: 1、用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认识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六、教学准备:

  课件、发霉的橘子和面包、放大镜、课前制作的蘑菇孢子印。

  七、作业设计

  1、根据真菌的特征,尝试推断他们与人类的关系?(下一课时进行分析)

  (评价:

  优: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同时指出一节课

  所学内容的局限性。

  良好: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

  需努力:简单说出部分关系/无证据支持/无法作答

  2、是否能仅根据本节课内容进行全面的判断?(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展开)

  (评价:

  优: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并能主动收集更多证据说明

  良好: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

  需努力:无法作答)

  八、教学反思

  从已经实践效果看,设定的教学目标适合绝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选用的视频、图片、阅读等材料适当,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

  1、 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目标比较具体、适切,针对性较强,具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2、 注重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动手培养霉菌,学会简单的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同时真切体验到真菌无处不在。在后续的课堂观察实验中,更多地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科学描述,比较归纳等科学素养。

  3、 在教学中,教师避免了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获得新知,而是结合教材载体,层层设疑,引起一系列师生、生生互动对话。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归纳出真菌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思考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效思考带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4、 在教学过程中图片、视频等学习载体针对性强,均有较高的有效性,不可替代性。

  5、在学生课堂观察霉菌的实验中,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把鼻子等凑近霉菌时,若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能凑太近时,教师需把握好这一良好的教学契机,可以提醒学生推测可能的不利原因。

  对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思考:产生问题应该值得教师关注,首先肯定学生的思考,一般更多地引导学生从寻求答案的途径去发挥学生在课堂后的讨论、探索,呵护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学科兴趣。

《真菌》教学设计8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2、学生谈经验

  3、学生在黑板上画蘑菇,体会子实体的结构,做铺垫。

  2、启发学生注意鉴别毒蘑菇

  3、启发学生画蘑菇。

  课题

  第三节 真 菌

  2、霉菌

  1学生观察、思考

  2在组内组间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1、启发学生完成观察与思考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3、老师点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常见的真菌种类;

  2、说出青霉和曲霉在形态、结构和颜色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说出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4、能描绘出真菌的特征

  能力目标

  1、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的能力;

  2、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动手动脑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防霉,健康生活;

  2、学会正确利用真菌,快乐生活。

  3、酵母菌

  学生回忆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启发学生回忆酵母菌的有关内容

  二、真菌的繁殖

  1、学生注意听,回顾相关内容

  2、学生观察了解孢子的位子,结构

  3、学生出示孢子印

  4、学生体会孢子繁殖

  5、学生探究孢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环境条件

  1、由形态结构中的孢子切入

  2、启发学生观察图

  3、启发学生制作(出示)孢子印

  4、启发学生参与模型制作

  5、启发学生思考:孢子如何发育成新个体

  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日常生活中觉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2、观察能力的训练。

  难点:

  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三、小结

  1、学生总结真菌的特征

  2、运用:(1)防霉变,(2)试养殖

  1、启发学生利用板书,小结出真菌的特征,教师点拨

  2、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真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经典教学设计06-22

教学设计07-13

学与问教学设计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11-19

春酒教学设计05-26

小学教学设计05-26

《手指》教学设计05-26

《匆匆》教学设计05-26

《荷花》教学设计05-26

《草原》的教学设计05-26

舞蹈教学设计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