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巷深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文章,抒写了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艺术上,手法细腻,从细处入手,小中见大,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或动作等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性格,采取侧面的,暗示的写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盲母亲的形象,抒写了母女之间的感情变化,有力地表现了"爱"的主题。教学本课,应把“情”字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表现了什么情、是怎样表现的。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体验,陶冶自己的情操,培育爱心。教法上以朗读感悟、启发点拨、合作探究为主。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以人物情感的变化发展为结构的文章写法。
2、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来描写人物和情感的方法。
3、通过朗读感悟母爱,讴歌亲情,感受人性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学会做人。
三、教学步骤
(一)导语
1、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我们自从降临到这大千世界,就感受到母爱。但是对一个瞎养母收养被人遗弃的女婴,并为她倾注了所有的一切的感知就很少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现这方面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小巷深处》
2、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同时与文章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意蕴丰富。
3、引导学生搜集吟诵母爱的诗文,导入课文。交流写母爱的警句歌词和诗文等。名言如:“儿行千里母担忧”(谚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孟郊)“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谚语)“长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难报三春晖”(对联)“难偿世上儿女债,可怜天下父母心”(谚语)“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4、让学生从谈自己的母亲开始导入,唤起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二)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
一个双目失明的妇女用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这个弃婴,并含辛茹苦地养大了“我”,而“我”却对贫困的家庭产生了厌恶,躲避母亲,最后“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回到母亲身边。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我”对家、对母亲的感情变化为主线。“我”对母亲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自豪;
(2)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
(3)淡忘家,与家完全隔绝;
(4)悔悟,为自己的无知、虚荣流泪。
“我”的情感线索:满足——自豪——沉默——厌恶——悔悟
变化的原因:幼年纯真、长大后虚荣、老婆婆的话教育了“我”。
3、跳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说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呢?用“母亲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句式说一句话。
依课文顺序:
a、英姨收养了我。
b、为我安家。
c、抱着我处处炫耀。
d、为我和别人吵架。
e、为我改变了泼辣的性格。
f、为了我辛苦地卖冰棍,缝棉被。
g、把我调养得像千金小姐。
h、为我的一点成绩而骄傲。
i、为我做好吃的,说食堂少油。
j、每月为我送生活费,自己却孤零零地回家。母亲的形象:高尚无私、坚韧执着、沉默奉献。
母亲是一个双目失明、地位卑微、吃苦耐劳、坚强执著、高尚无私、默默奉献的人。
本文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琐事,这些琐细的事都表现了深沉无私的母爱。
4、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外貌、神态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的收获和发现。(要点提示:描写母亲外貌的语句较多,学生能找出几例就行,这里仅提供两例。例1:"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这段外貌描写写了"我"对母亲辛勤劳作,无私付出的敬佩和贽颂。例2:"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飙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羔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这段外貌、神态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了"我"对于自己无知、爱虚荣的深深自责)
外貌
例1:“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这段外貌描写突出母亲的辛劳、苍老,写出了“我”对母亲无私的付出的敬佩和赞颂。
例2:“在风中,她无助地……又光又亮的竹棒。”这段外貌、神态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我”对于自己无知、爱慕虚荣的深深自责。
神态:“她依旧满面春风”巧妙地掩饰因“我”不回家而引起的内心深深的失落与痛苦。
小中见大:利用具体的生活琐事表现人物。“小事不小”,体会本文通过写生活的小事来抓住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细腻的情感变化。1。让两位同学把刻画母亲外貌、神情的句子读出来,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A、“毒辣的阳光……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P38)
B、“在风中,她无助……又光又亮的竹棒。”(P42)
C、“在风中,她的脸……又仿佛在等候。”(P43)
总结:以上三处是对母亲外貌、神情刻画的句子,它表现了母亲为了养育“我”终年劳动、饱尝日晒的艰辛,写出“我”同家隔绝后,母亲既痛苦又坚强的心情与神态,同时,也抒发出了“我”被母爱打动,有深深的自责的思想感情。[问题三]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外貌、神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刚才,同学们都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描写母亲的句子,现在就让我们以同样的心情,走进母亲的心灵世界,解读母亲的心声。
5、讨论“我”是个坏女孩吗?(学生各抒己见)“我”对家对母亲的感情前后是怎样变化的?在文中画出并讨论。①为生活满足,为母亲自豪;②家的清贫,母亲的卑微使“我”沉默,回避同学,厌恶自己的家;③离开家,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④为自己的虚荣和无知悔恨、流泪。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或事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我”的形象:为爱所动、悔悟改过、懂得爱心。
(三)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或者不理解的句子或事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同学们,在母亲为我无私付出和我情感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生许多让你感动的事来,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自己对课文的感受。
(四)细读课文——找出令自己感动的描写母亲的句子,朗读出来,并说明感动的理由。
1、句子:
a、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塑……辨不出色彩来。
b、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
c、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又光又亮的竹棒。
d、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又仿佛在等候。 ……
理由:a、我对母亲辛勤劳作,无私付出的敬佩和赞颂。
b、母亲内心的痛苦与寂寞。
c、母亲心中深深的期盼;我被无私、伟大的母爱所感动的自责。
d、母亲终年劳动,饱尝日晒的艰辛;母亲痛苦又坚强的心情、神态。 ……
精处品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细节来,说说你的感受,并试着仿写或找出与之类似的文章和描写。学生自由发言,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说出自己的感受。
2、朗诵指导:文章是人写的,是作者感情流动的烙印。读时,激昂处就要还他激昂,委婉处就要还他委婉。如"'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错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这比别人多赚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母亲加倍的血汗啊!""最毒的地方"、"每一分钱"逻辑重音以轻显重朗读。"守着"以重显重来读。……
集体朗读最让人感动的第25、——28段。
4、配乐真情朗读,揭示主题。母亲为我付出那么多,而我又如何的冷落母亲,怎能不叫我为自己的无知和虚荣而忏悔。所以,我才会悔恨交加而流泪,飞奔回我那卑微、孤独而又伟大慈祥的母亲怀抱。请同学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五个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好吗?
①配角色朗读:女生读第25段,老师读第26段,男生读第27段,指名朗读第28段的开头:“妈妈”,后面女生接着读,第29段第一句男女生二重读,最后全班齐读。
②配上《烛光里的妈妈》的弦律朗读。
③朗读完后,随放课前播放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后半部分(即高潮部分,让学生在动情的歌声中情绪激动不已,达到高潮)。朗读最后三段,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
提示:蕴含了母亲对“我”深切的爱,憧憬女儿早日成才,等候与女儿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深切地表现了“我”被养母的爱所感动,为自己的无知而悔恨之情。
④音乐快结尾时,教师揭示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小巷深处》一课,讲述了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一个盲母,一个养女,他们用自己纯朴的感情给我们精彩而凄美的演绎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亲情故事,同学们,回首我们与父母相夕相伴的日子,想想我们的明天,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母亲呢?我想送你们一句话:亲情珍贵,珍爱亲情(板书)。
在上述过程中可以相机播放(或表演)歌曲如:《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懂你》等,以引发情感,调正教学节奏,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三、问题探究
1、标出“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的句子。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我”疏远母亲,淡忘破旧的家?
(提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我”疏远母亲,淡忘破旧的家的原因主要是虚荣心作祟。)
2、“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枝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提示: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一个为了养女而含辛茹苦地操劳大半生的母亲的形象。)
3、文中对小巷和竹棒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形象。对这些形象的描写,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写出了母女情深。)小巷是母女俩家的所在,竹棒是母亲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二者都是寄托情感的形象。对它们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
4、假如你和文中的女孩有相类的贫寒的家庭背景,你会怎样对待你的母亲?“我”是个坏女孩吗?
(提示:俗语:儿不嫌母丑。也许你不愿在别人面前提起;也许你会带着母亲逛大街;也许……)
1、小秤砣,压千斤:要重视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效果。比如写人物的动作、外貌,写竹棒等细节。
2、环境描写:对秋天,石板,小巷和竹棒的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形象含义丰富。
①“母亲”的形象:母亲那黝黑的脸、粗糙的手、黯淡的眼睛和挺拔的身形,充满憧憬的神态,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形象,这一形象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②“小巷”的形象:深深的小巷,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小巷深处既是母女俩家的所在,也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亦是作者感情的依托。
③“竹棒”的形象:文中的竹棒反映了母亲和“我”感情变化的过程,那“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让读者掩卷深思。
四、延伸拓展
1、必做:为父母做一件具体的事,来感谢他们这些年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比如为父母做一顿饭,为家里做一次清洁,为父母捶捶背、洗一次脚等),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分层练习(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在下面三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1)写出歌颂母爱的诗句、著名的故事(写出名字即可);
(2)写出自己与母亲相处的感人细节;
(3)为自己的母亲画一张简笔画,并作简要介绍。
3、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以情感的变化结构文章,选取生活琐事、细节描写来表现情感。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巷深处07-01
小巷深处作文05-28
小巷深处作文8篇[精华]11-21
小巷深处的绿意高中作文800字05-28
学小巷深处后初一作文450字09-04
家乡的小巷01-21
小巷情思07-18
小巷的灯07-14
告别小巷06-30
青城小巷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