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山之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乐曲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三拍子,通过两个鲜明对比的主题描绘了春到天山时一派明媚喜人的秀丽风光。第一主题用长轮演奏,带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调特点,舒展宽广,具有较强的歌唱性。紧接着的第二主题采用了新疆弹拨乐器常用的那种轻快活泼的节奏型,生动有趣。随后第一主题在属调上再现。在挑长轮以后,作者巧妙地以双音与空弦音相结合奏出第一主题,音响和节奏显得丰富多彩。
经过一个简短的过渡,乐曲进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一个欢腾的快板段落,音乐转为C调,节拍也变为二拍子,色彩明亮,旋律带有强烈的新疆民间舞曲风格,充分发挥琵琶扫、摭分和快夹弹等技法,热情奔放,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绘了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手鼓、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面。
最后,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在由低向高音阶式的旋律进行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也恰巧可以更好的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来分段欣赏初步地感知音乐中节奏,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和段落的变化以及每个段落的情绪情感,能随着熟悉的曲调哼唱,并能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把肢体语言和欣赏相结合来更好地体会这首歌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感受、体验《天山之春》的音乐情绪及其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产生对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仿、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受力。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民族乐器琵琶,知道其音色特点,有感情的哼唱旋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乐段的节拍、速度和情绪上的不同。
教学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天山之春》的音乐情绪及其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欣赏《天山之春》
教学目标
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风格,并能随音乐哼唱。
2、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凭你自己对新疆音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音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欣赏新疆音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这首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b.同桌互相讨论它使用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
c.它的伴奏乐器又是什么?
3.图片展示。热瓦甫并再播放热瓦甫的音乐。
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在热瓦甫的音乐中带有手鼓,介绍手鼓。
幻灯图片展示。
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手鼓(铃鼓)节奏
xxxxxxx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xxxxxxx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同时导入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08-25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06-12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范文09-24
南国之春06-20
雪山之春05-19
田园之春04-27
南方之春07-08
天山06-01
天山07-02
卧虎山之春景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