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跳水》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24 08:05: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跳水》教学设计通用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跳水》教学设计通用,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语文《跳水》教学设计通用

五年级语文《跳水》教学设计通用1

  【教材与学情分析】

  《跳水》是课改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发生在一艘大船上的故事: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构思新奇,险象环生,高潮部分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就在孩子得救,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张弛有力,学生爱读。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也能够读明白,但事件中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不同于其他人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同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找想象点,抓重点词语、句段等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险境和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

  3.学习本文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

  4.能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句段的意思,归纳出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知道本文的一些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船长品质,并能正确表达,谈所受到的启发。

  【教学流程】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

  直击高潮,品读感悟,体会险境

  学习写法,训练表达,归纳品质

  回归整体,总结写法,畅谈启发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跳水》,谁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在一艘大船上,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2.面对船长,也就是孩子父亲的做法,您心中难道没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教师小结:是,我也有此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来看看孩子当时危险的处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在学生回答中捕捉关键信息,进行质疑,产生阅读期待。】

  二、直击高潮,品读感悟,体会险境

  1.哪些段落直接写出了孩子已经陷入了即将失去生命的绝境,必须跳水?

  预设:6——8自然段。

  2.读后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吗?(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你们说的这些词语,作者文中写到了吗?(没有)一个词语都没用到,但是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处境的危险,那他到底是怎么写的呢?

  【设计意图:直接进入高潮,让学生体会当时的险境。培养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内容的能力,为学习作者写法和归纳船长品质做好铺垫。】

  3.交流:

  预设1:

  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摇摇摆摆”“走上最高横木”等体会孩子已经走到了“绝”路,进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预设2: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

  (1)教师引导:粉碎什么意思?这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况?(必死无疑)

  (2)学生说到“不知所措”时,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3)结合这幅图引导学生直观形象的体会出孩子所处的险境,思考:为什么说就算孩子够到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4)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当时处境的危险。

  预设:用了只要……就……;即使……也……两组关联词语

  如果不加这两组关联词,对比着读一读,体会一下,哪种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句子练习,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只要人群中有人大叫一声,孩子就_______________。

  即使没有人大叫一声,孩子也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体会关联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预设3:

  孩子听见下边的叫声才醒悟过来。他往下一望,脚底下就摇晃起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醒悟”、“摇晃”等词语让学生谈感受。

  预设:之前孩子不知道自己已处于危险境地,此时已经清醒了,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

  (2)追问:想象当时的情景。孩子在哪儿往下望,此时他有什么想法?

  预设:孩子在最高的横木上战战兢兢地向下看,腿打起哆嗦,心里害怕极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孩子当时极其害怕的心情】

  4.教师小结:作者虽然没有直白的用大家所说的那些表示危险的词语,但是却把当时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吧。

  教师过渡语:就在这万分紧急、命悬一线的时刻,水手们都不知所措了,这时,谁出现了?船长用什么方法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三、学习写法,训练表达,归纳品质

  1.默读9自然段,船长当时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抓重点的词句体会,把你的感受与理解写在旁边。

  正在这时侯,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本来要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时,孩子把头一低就跳了下来。

  (1)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本来”、“立刻”、“同时”、“赶快”让学生谈体会。

  预设:这些词语能体会到船长做出判断时间短、速度快,果断、机智、镇定。

  (2)在父亲的威逼下,你们听到了什么?(喊)想象假如你是孩子的父亲,你怎样向孩子喊话?(短促、有力、不容置疑、命令式)

  引导学生体会叹号的表达方法:读出当时的画面。

  (3)追问:跳水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吗?他不怕风浪把孩子卷走吗?

  预设:不会的。联系上文因为海面风平浪静,何况还有那么多熟悉水性的水手。

  (4)继续问:结果怎么样呢?读读10自然段。

  预设:当时情况很紧张。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出了孩子落入大海时的状况——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水里。炮弹说明速度之快,力量之猛,因为他是从大船的最高的横木上跳下来的。

  (5)在学生回答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40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分三个层次:

  ①借助生活体验40秒的时间很短。

  ②回归文本,体会破折号的用法——表示转折。

  ③想象对谁来说40秒太长了,体会作为父亲当时的心态。

  (6)孩子从这样危险的处境中得救了,此时你又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预设: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理解此处破折号的用法,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7)比较:在孩子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众人是怎么做的?父亲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谈体会。

  预设:周围人的反应,全都吓呆了、不知所措、有的人惊叫起来。船长则是镇定、果断地做出了决定。

  教师总结写法: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描写船长,而是通过周围人的反应,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这是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设计意图:通过其他人与船长表现对比,再次感悟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

  (8)教师总结:从船长的表现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预设:遇到突发状况不要慌,要冷静的想办法等。

  四、回归整体,总结写法,畅谈启发

  (一)回归整体,找出原因

  教师引导:

  (1)默读1——6自然段,画出描写孩子神态、动作变化的词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预设:哭笑不得、站

  脸红了、脱、怕、追

  气急了、追

  气极了、丢、走、放、

  2.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

  预设:急:生气;极:到达极点。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字能否调换位置?感受孩子心态的变化,也是他走向最高横木身陷绝境的原因。

  3.通过孩子的这种行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对孩子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预设:想对孩子说:遇事要冷静,不要那么冲动。

  想对水手说: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过分。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批画重点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梳理全文,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体会“风平浪静”这一环境描写是为后文故事的发生发展做铺垫的作用。

  2.与其他写人的文章作比较。体会出这篇文章写法的独特之处,高潮处主要人物才出现。

  【设计意图:梳理全文,让学生知道本文特殊写法和表达方式。】

  【板书设计】

  16.跳水

  摔个粉碎转危为安

  镇定机智果断

  难以转身化险为夷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用关联词语“只要……就……”、“即使……也……”造句。

  2.文章讲述了这个故事,赞扬了船长

  的好品质。

  【教学特点】

  1.文章以“船长为什么用枪逼迫孩子跳海”这个问题为统领,直接进入文章高潮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文章的重点,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船长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2.在讲授过程中,渗透了一些写法:关联词语的运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人物在高潮处出现等等。

五年级语文《跳水》教学设计通用2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跳水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你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启迪。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学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注意区分:气急了、气极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一艘、放肆、胳膊、海鸥、瞄准

  风平浪静摇摇晃晃

  2.提出容易写错的字:艘

  3.说说难理解的词语: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五、再读课文

  1.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

  2.根据问题给课文分段: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

  复习课文分段情况和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

  ①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②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指导学生理解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因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它做鬼脸,模仿人的样子。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

  2.读句子。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猴子弄得孩子没有办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

  3.指导朗读。

  注意认真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练习读→指导读→指名读→同桌对读

  4.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二段

  默读思考: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指导学生按顺序学习课文,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可联系上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再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话。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读句子。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退一步讲,即使不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桅杆太高、太险。)

  3.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

  (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当时事态的严重。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是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结果怎样?

  (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退了不行,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船长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3.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

  (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4.指导朗读、概括段意。

  二、再读课文

  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帽子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都是由于取乐而联系在一起的。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拿孩子取乐,故事围绕着帽子展开。孩子丢开桅杆,放开绳子,走到桅杆上最高的横木,致使船长命令跳水。

  三、指导造句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跳水》教学设计通用3

  教学目标:

  1、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重点难点:

  1、通过事情的发展,使学生能理解父亲为什么逼孩子跳水,并通过换位思考,分析出孩子是否也能理解。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及写作方法的特殊之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激发兴趣

  谈话: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跳水》一课,你还记得故事中都出现了那些角色,他们谁是主角吗?

  2、既然父亲是主角,为什么在文章中所占笔墨却并不多,却主要描写了小男孩?

  二、处理字词,扫清理解障碍

  出示:取乐放肆

  提问:这两个词都是说的谁?请用因为所以表达

  出示:桅杆

  教师:结合图讲解桅杆的高度

  出示:不知所措

  提问:什么意思?

  三、体会危机、渲染气氛

  1、课件出图——航行的轮船和甲板上的人和猴

  谈话: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人们都在甲板上。

  学生:指名读1、2段,思考:猴子为什么要摘孩子的帽子?

  2、教师:猴子的行为我们可以理解,可为什么小男孩最后也爬上了桅杆?

  3、学生:默读课文3—6段,找到相关的语句说明(拿帽子水手起哄好面子失去理智等)

  4、教师:爬上桅杆也没关系,怎么就变成了小男孩跳水呢?为什么他要跳水?从哪看出他处境危险?

  5、学生:读课文5、6、7段,课件出示重点句,指名读:你想通过读告诉我们什么?理解当时的危险程度。

  6、课件出示第7段,能不能去掉两个关联词?体会危险的程度,推进理解后面毫无退路的选择

  7、提问:我们在作者的文字中看到了危险,那小男孩呢?他有没有意识到?你从文中的那个词知道的?(理解醒悟,字面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教师:刚刚还只顾着拿到帽子的孩子,这时双手是毫无攀附,双腿开始摇摇晃晃,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孩子们这才是最可怕的呀!

  提问:现在的处境可以用一词来形容是什么?

  (千钧一发岌岌可危危在旦夕万分紧急等)

  8、谈话:是啊,这是多么危险的一幕呀,必须要想办法赶紧救下孩子!(随即指名)你有办法吗?你呢?我们无能为力,水手们也不知所措。我们不敢想象如果孩子失足的情况下会有怎样的后果

  四、深入文本,品味人物品质

  1、谈话:事情好像已经到无路可走的地步,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2、学生:默读课文第9段,有什么让你困惑的地方?

  (引导孩子质疑出本课难点:为什么枪口指向孩子?会不会真的开枪?孩子听到之后会怎么想?根据学生提出的疑点,随机处理,重点讨论问题,船长不是孩子的父亲吗?当他用枪指着自己的孩子时,孩子会想些什么?相信父亲,不管是埋怨还是后悔,这一刻剩下的就只有服从了)

  3、谈话:就在孩子跳入海中的那一刻,水手们也跳了下去,尽管在海水中只有短短的40秒钟,却仿佛让人们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所幸的是孩子终于得救了。

  4、学生:再读第9段,思考: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并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说明。

  (随机处理语句:船长机智在哪?从哪看出冷静?父亲真的会开枪吗?果断比较难,教师可以设疑:从走出船舱看到那危险的一幕,到命令孩子跳水他凭什么做出的决定?)(找到生存的概率,理解短时间的决定所透露出的果断,风平浪静、水手都在甲板上、孩子会游泳)

  指导朗读,你想像一下,是你最亲近的人站在那个横木上,而惟一能救他的人是你,你要怎样对他说?你希望他快点往海里跳,以挽救他的生命。

  5、教师:在这么危机的时刻,在关乎到自己亲人生死的时刻,船长竟然能想出了这么一个看似绝望的办法,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这足以证明他确实是一位处事冷静、果断的人。也难怪他能够带领船员们闯过大风大浪平安环游世界了。

  五、升华感情,体会写法

  1、提问:作为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此时此刻才登场?如果父亲一直站在甲板上还会有后面的故事吗?

  如果让你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你应该怎样说?(出示课件导图)

  (通过这样的思考,使学生再次回顾全文,认识到前面的的描写是为了父亲的出场做铺垫,学生能够按顺序说出主要内容)

  2、提问: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两个故事都是急中生智想到的办法,但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孩子理解出一个是事发突然,一个是逐步推进)

  3、谈话: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就是为了父亲的出场做铺垫,作者写主人公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却让整个事情化险为夷。作家用这样的描写告诉我们,写作要真实、自然,而我们也明白了,写事情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境来写,这样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4、提问:学完了这篇文章,不论是在情感上或写作上都有了新的收获,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5、教师总结提升:作为老师,学完文章我也有些话想对你们说:孩子的冲动做法是不珍惜生命的表现,我们要引以为戒。而水手们虽说与孩子很熟悉,就像我们同学之间,但开玩笑也要适可而止,否则也会伤及性命。我更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像船长那样处事冷静果断的人。

  板书设计:

  22、跳水

  孩子船长

  父亲

五年级语文《跳水》教学设计通用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学习时间、演示、引导与点拨。

  2、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

  3、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让学生看相关演示,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重难点分析:

  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的办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其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跳水,让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

  2、简单介绍作者。

  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谈初读课文的印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

  课件展示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交流初读印象。

  (1)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的横木遇到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2)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

  三、质疑问难,师生交流。

  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课件展示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课件展示

  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课件展示

  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课件展示

  关于“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的横木去取帽子。)

  (4)引导: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5)帮助: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6)引导: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7)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关于“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弄懂以下原因:

  (l)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2)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引导: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

  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三、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回归整体。

  2、把自己学文后的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有分寸等。)

  3、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年级语文《跳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跳水教学设计07-05

语文跳水教学设计04-08

语文跳水教学设计6篇04-08

语文跳水教学设计(6篇)04-09

语文《跳水》教学设计(通用9篇)05-27

(热门)语文跳水教学设计11篇09-01

《跳水》教学设计优秀12-13

五年级语文《跳水》教学设计(通用10篇)04-13

《跳水》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