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26 18:41: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实用【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实用【15篇】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

  精彩开篇词

  画家,用他的画笔,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绘出青山的苍翠。而他却远离浮躁,回归自然,孤独地行走在茫茫荒漠中,挥起锄头,把一片荒漠变成绿洲,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担起此重任,那瑰丽的风光将永远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的深处。

  学习目标

  1.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2.学习人物的无私精神和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风雨中奋斗搏击。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不随波逐流之船,不惧困难之鹰——植树的牧羊人。

  二、自学指导(一)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戳(chuō)

  酬劳(chóu) 流淌(tǎng) 水渠(qú) 乍看(zhà)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

  3.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三、自学指导(二)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交流点拨】

  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告诉我们人类有潜藏的智慧和改天换地的能力,只要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

  【交流点拨】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事。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点题,交代牧羊人是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好人。

  第二部分(2—12):初遇牧羊人。第三部分(13—18):再见牧羊人。

  第三部分(19—20):最后一次遇牧羊人。

  第三部分(21):再次点题,抒发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3.请分别写出“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高原的情形。

  【交流点拨】

  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芜,村庄废弃,泉眼干涸,狂风呼啸;再见牧羊人——树木挺拔,重见溪水;最后一次相见——微风飘香,树木歌唱,泉水长流,人口增加,村庄富饶。

  (二)深层探究

  在你眼中,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

  他是个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人。牧羊人种橡树,不在乎是谁的地,也不在乎能成活多少,也不在意别人知道不知道,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还是一个认真细致、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房间收拾得整齐、餐具洗得干净等细节可以看出。

  (三)技法赏析

  1.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

  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是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另外,“我”并没有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对种树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这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巨变却令“我”震撼,这就使得种树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

  2.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漠的毫无生气?这样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与后文荒漠变成了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

  3.作者最后为什么还要写来到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

  【交流点拨】

  通过写居民的精神境界的变化,从侧面衬托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他不仅改变了荒漠,还改变了人。

  四、板书设计

  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芜 村庄废弃

  泉眼干涸 狂风呼啸 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树木挺拔 重见溪水 创造的

  最后一次相见:微风飘香 树木歌唱 奇迹

  泉水长流 人口增加

  村庄富饶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直面不幸,勇敢超越,实现人生价值的牧羊人又何止一个人呢?请你再找找身边的“植树的牧羊人”的事迹,并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遭受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灾害,是墨脱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村。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常常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13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教学方法: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二:加强小练笔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3、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己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理解能力,更锻炼学生以自己的感情来指导朗读。)

  (四)作业

  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这样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

  ②、将自己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己的小伙伴们看。

  (如此设计思考拓展,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感悟,通过让学生去想,感悟盘古的伟大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成性地应用语言;第二个拓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并培养了学生的查找资料的能力。)

  八、教师总结:

  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

  九、板书设计:

  天

  盘古 开 用自己的一切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地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4

  课时目标:

  1.理解文章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2.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理解文章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难点: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脱俗的情怀。

  项目过程:

  一、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陋室的(作业本任务一)?

  描写角度具体句子特点表现手法

  景

  情趣高雅

  2.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思考探究二)?

  作者为什么将“君子居之”略去(作业本任务四⑴)?

  板书设计

  小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个人理想寄托于“莲花”(作业本任务三)。

  知识卡片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常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颂扬奉献精神。将“莲”人格化,寄寓自己不慕荣利富贵、洁身自好的操守。

  “莲”之特点“莲”象征君子写法

  出淤泥而不染不为世俗所沾染,独善其身(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三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

  花象征品质感情作用

  莲花(周敦颐)花之君子者

  菊花(陶渊明)花之隐逸者

  牡丹(世人)花之富贵者

  “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怎样理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思考探究三)或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的(作业本任务四⑵)?

  板书设计

  小结:《爱莲说》描写莲,意在借花喻人,通过对莲的赞美,歌颂坚贞的气节,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二、比较阅读

  1.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思考探究一)。

  2.你认为周敦颐与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不同之处在哪里?

  三、拓展延伸

  刘禹锡是唐代颇具人格魅力的一位诗人,以“清丽豪健”的诗歌风格被后世尊奉为“诗豪”。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作业本任务二)。

  四、课后拓展

  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将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组合在一起,请你探究其中的原因(拓展二)。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5

  复习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作者作品。

  2.学会阅读分析说明文。

  3、赏析文艺性小品文的语言。

  4.积累文言词汇。

  复习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准确理解词语含义;识记文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的文学常识。

  2.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的含义及用法。

  5.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

  复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到黑板板演)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ì(  )去万zǎi(  ) fǔ(  )朽qū(  )壳zhòu(  )纹dàng(  )案

  háng(  )船猛mǎ(  )zhuó(  )越轻yíng﹙﹚操zòng(  ) lǚ(  )行

  guǐ(  )道xián(  )舱海yù(  ) tǐng(  )立

  真题演练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gèng shèng yī chóu ( )的歌手了。

  (2)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cuàn duó ( )了你的名声!

  (3)不一会儿,整座云山bēng tà ( )了,乌云mí màn ( )了天空。

  (4)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cōng lóng ( )

  (5)那些最qīng yíng ( ) 、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2.根据所给意思,归纳出恰当的词语。

  (1)远古的时代。﹙﹚(2)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3)隐隐约约,若有若无。﹙﹚(4)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

  (5)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6)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

  (7)即将出现的迹象。(    ) (8)安静。(   )

  3、理解默写

  (1)《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的优美诗句把江南浩淼平阔、清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3)《天净沙秋思》中以萧索凄凉之景衬托游子内心之悲苦,其中最为典型的两句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关切、担忧之情的句子是: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鸟儿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热闹景象,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4、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词语和一组关联词,用一种修辞写一段连贯的语。

  隐隐约约、惊惶失措、变化无常、弥漫、静谧、有的…有的… 、如果…就… 。

  二、说明文阅读复习

  (一)说明方法及作用

  方法指导:1、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服,使说明对象更通俗易懂,更具有代表性。

  2、分类别:通过逐项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文章富有条理。

  3、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这样更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更精确、科学、具有说服力。

  5、作比较:将……与……对比,突出强调了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给……下定义,增强文章的科学性,使说明更严密。

  7、打比方:具体、生动的说明……事物的……特征,8、作诠释:对……进行解释说明,让读者更清楚。

  9、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10、引资料: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谚语、俗话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有权威性

  答题格式: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对象的()特征。

  例题: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4、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二)品析说明文语言

  1、题型一:准确性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往往”、“常常”不可删除,为什么?

  2、题型二:生动性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分析“招牌”一词的表达效果?

  B、有时我甚至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惶失措地飞起逃窜。分析勇敢和惊惶失措的表达效果。

  三、文言文复习:《山市》

  (一)内容复习

  山市变化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应的标示性词语。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山市的特点。

  (二)字词过关

  1、通假字: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2、词类活用:窗扉皆洞开层层指数楼渐低

  3一词多义:

  数:见宫殿数十所

  数至八层

  然:然数年恒不一见

  居然城郭矣

  尘气莽莽然

  (三)句子翻译

  1、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2、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3、而楼上人则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4、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四、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

  1.“月亮”的美称你知道的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月亮在古代诗歌中是怎样的形象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举例说明一下。

  3.根据你对月球的了解,为它写一段简短的说明性文字,尽可能全面地介绍这个地球的伴侣。(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一种说明方法。100字左右)

  五、阅读理解《水中老人——高鸣鹤》

  详见配套练习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6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秋天》以秋天的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绘出秋天的特征。课文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读文、生活体验和观察图片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 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重点是借助拼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一”字有三种不同读音,借助拼音读准词语。

  读准轻声。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来读准音。

  字形方面:

  独体字的字形识记:

  “飞”可以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

  “片、个”都是量词,可以通过说一说“一片( )、一个( )”。

  “了、大”可以对比“子、人”来识记。

  “气”可以采用组词的方法识记。

  合体字字形识记:

  “秋”可以联系枫叶、禾苗图片形象记忆。

  “树、叶、会”可以在学会新偏旁的基础上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字义:重点是理解“树”和“木”有关,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初步了解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认识新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了解木字做偏旁时,四笔捺变点。

  (2)写字

  本课4个生字,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写好横撇。“了”和“子”、“人”和“大”有一定联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加以区别。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2. 阅读理解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了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感受秋天的美丽。

  ②语言特点分析

  课文语言生动,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孩子朗读。文中用到两个“那么”着力刻画出天高云淡的秋景,可以通过看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秋天的美景。在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③课后习题分析

  ◆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验、再现图片、抓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背诵。

  ◆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要求是: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是文章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每个自然段的前面空两个空格。根据这个特点,可以通过本课课文和拼音单元所学的儿歌做对比观察不同,然后再数本课有多少个自然段。

  3. 积累、表达板块

  (1)积累部分

  文中“片、个”都是量词,可以归类积累“一片( )、一个( )”。

  (2)表达部分

  拓展表达练习:结合插图和生活观察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训练学生模仿课文语言说句子。

  4. 综合学习板块

  通过亲子阅读《秋天的童话》进一步了解秋天。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展现评价)

  五、资源链接

  1. 北燕南飞的小知识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1. 结合课题识字。

  (1)出示三张图片(课件):黄叶飘零、大雁南飞、稻谷丰收。看到这些能让你想到哪个季节?(预设:秋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秋天有关的课文。板书:秋天

  (2)齐读课题,结合字形特点识记“秋”。(课件出示图片:绿色的禾苗和;火红的枫叶和火字)结合图片描述秋天到了,田里的禾苗成熟了,热情的枫叶红似火,你们瞧“禾”遇上了“火”就变成了“秋”(课件演示禾字和火字慢慢靠近组成秋字)。试着给秋找朋友,组词。(预设:秋天、秋风)

  (3)联系生活:秋天到了,你身边的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让我们一同走进书中的秋天。

  2. 读文正音。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读正音。

  3. 集中识字。

  出示带拼音词语(课件)小老师带读。

  秋(qiū)天 天气(qì) 树(shù)叶(yè ) 一片(piàn)片 大(dà)雁 往南飞(fēi)

  4. 重点正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和轻声。

  (1)出示词语(课件):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我发现都有“一”字但读音不一样)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排成个“一”(yī)字

  (2)出示词语(课件):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指名读,齐读。

  一个(ɡè) 一人 一只(zhī) 第(dì ) 一

  (3)出示轻声词语(课件):范读、指名读。

  凉了(le) 黄了(le) 来了(le) 叶子(zi)

  (4)出示句子(课件):长句子注意读出停顿,先原句呈现,再加节奏线呈现。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过渡:看来生字宝宝难不住你们,现在还有个更难的任务,谁愿意来挑战。

  【设计意图】

  能够读准字音尤其是“一”的不同读音和轻声,落实课程标准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师的范读能够起到点拨的作用,小老师的带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区分段落,随文识字

  1.认识自然段。

  出示拼音单元学过的儿歌和本课课文(课件)对比发现什么?(预设:发现两首小儿歌前面都是对齐的,课文中的不是。)

  一篇课文中,每段话的前面空两格就叫一个自然段。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序号①②③。展评,纠错。

  过渡: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能够读准字音,还认识了自然段,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2.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②出示“气”(课件)。“气”是生字,谁能给它找朋友,组词?(预设:天气、气球)老师也给它找了几个朋友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生气、空气、力气(课件)。

  ③出示“树”(课件)。“树”是生字而且“树”字中还有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偏旁,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出示“木”和“木字旁”(课件)。这是“木”字,这是木做偏旁的样子,你发现什么?(预设:我发现木做偏旁变瘦了,而且捺变成了点。)出示词语和图片柳树、桃树、杨树(课件)。你又发现什么?(预设:我发现这些字都有木字旁,这些都是树。)那你猜一猜,木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呢?(预设:与树有关。)是呀,木字旁的多与树木有关。

  ④出示“叶”(课件):这个字里有你以前学过的字吗?(预设:有口和十。)(课件动画演示“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口”+“十”就是“叶”字。学习新偏旁:口字旁。

  ⑤出示“片”的甲骨文

  (课件),猜猜它是谁?(预设:是片字。)在古代“片”指被劈开的木片。出示“一片叶子”及一片叶子图和“一片片叶子”及一片片叶子图(课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叶子很多。还能说?(预设:一片雪花)

  ⑥齐读第一自然段,巩固生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第二自然段(课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②出示“飞”字理图(课件),猜猜这是什么字?(预设:飞)

  ③出示“会”(课件)。这个字由我们熟悉的两个字组成。学习新偏旁:人字头。

  ④我们将“会”字的云去掉加一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个”字。出示“个”(课件),你能这样说吗?(课件出示一个( )和苹果图)(预设:一个苹果)你还能这样再说说吗?(预设:一个桃、一个梨)

  ⑤齐读第二自然段。

  3.识字检测,落实评价。

  (1)巩固识字活动:小小树叶带回家。

  出示写好词语的树叶卡片,读对了,就可以把树叶带回家。

  (2)伙伴互相检测。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全部正确的在蓝线格旁画一个笑脸。

  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那现在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

  4.整体朗读,巩固生字。

  通过随文识字及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课标中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在语境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不同的识字方法,加强字形、字义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既识字又学文。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认识横撇。

  2.学写“了、子”。

  (1)通过观察,比较异同。(课件出示 “了”和“子”)(预设:他们都有弯钩和新笔画横撇,“子”比“了”多一横。)

  (2)小老师讲解:(从整体观察字形、笔顺笔画和占格三方面讲解。)

  “了”的弯勾压在竖中线。

  “子”的弯勾压在竖中线,横从横中线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描红、临写。

  (5)评价反馈(从正确、端正、整洁三方面评价),再练写一个字。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老师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复检字词,整体回顾

  1.闪视词语:天气 树叶 一片片 大雁 往南飞 一会 一个(课件)

  2.出示生字:树 叶 会(课件)指名读。这三个字里藏着昨天咱们认识的三个新偏旁,分别是什么?(预设: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我们把这些词语宝宝送回课文中,小声读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课文写了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在课文中圈出来。

  (预设: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谁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对应的自然段的位置吗?

  走进课文,了解秋天的特征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天气和树叶的变化的?(预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2)天气凉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预设:不是特别热也不是特别冷,是比较舒服的感觉。)那天气凉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预设:会穿长袖。)

  (3)不仅我们会感觉到变化,就连小树也会感觉到不同而发生变化呢。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夏天的柳树和秋天的柳树图片)

  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变化?(夏天柳树的叶子绿绿的`,秋天柳树的叶子变黄了。)是呀,秋天来了,树叶黄了,这时候一阵秋风吹过,你看。(课件出示落叶纷飞的动图)

  你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预设: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指导朗读: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不是一片、两片,那是好多好多片叶子,谁再来读读?

  (4)秋天来了,有的树叶会变成黄色,有的树叶还会变成红色,站在高处往下望。(课件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预设:美丽、漂亮。)你喜欢这美丽的秋天吗?(预设:喜欢。)那你能试试带着这种喜欢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天空是什么样子,大雁又有什么变化呢?(预设: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大雁往南飞。)

  (2)出示第一句(课件),指名读。谁能试着给“那么”换个词语?(预设:非常、很。)你们想看一看那么高那么蓝的天空吗?出示图片(课件)。

  那么高,那么蓝的天空是秋天独有的景象。你能试着通过朗读读出秋天那么高,那么蓝的特点吗?指名读。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3)大雁有什么变化呢?出示第二句(课件),齐读。谁知道为什么到了秋天大雁会往南飞吗?(预设:因为天气冷。)指名读,范读,指名读。试着读出雁群一会儿……一会儿的变化。

  补充资料和图片:(课件)

  大雁往南方飞是飞去过冬,南方属于热带气候,比北方暖,食物也会比北方充足所以大雁到了秋冬季节就会往南飞。在长途旅行中,雁群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和队形起到相互照顾的作用。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课文读到这里,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很美。)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预设: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很美。)那我们借助图片来一起读一读1、2自然段,试着读出你的感受。(课件)是呀,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多么美丽的秋天呀,让我们不禁感叹,老师引读啊!(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接读秋天来了!

  啊!秋天来了!

  两个感叹号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赞叹,谁再来读一读。

  结合生活体验,模仿课文说一说

  1.秋天不仅天气、树叶、天空和大雁会有变化,你还知道秋天来了,什么会有变化吗?(预设小草会变黄,苹果会成熟)那你能这样说一说吗?出示:秋天来了,。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借助板书和图片背诵课文

  1.看看课文变成这样子了,你还能读下来吗?(课件)

  出示: 天气( ),树叶( ),一片片叶子( )。

  天空那么( ),那么( )。一群大雁( ),一会儿( ),一会( )。

  啊!( )!

  2.我们看着图片来试着背一背。(课件)

  3.老师要加大难度,看着板书来试着背一背。

  观察图片和联系生活了解秋天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落实了人文目标和语文要素目标。

  1.学写“人、大”

  ①通过观察,比较异同。(课件出示“人”和“大”)(预设:大比人多一横)

  ②小老师讲解:(从整体观察字形、笔顺笔画和占格三方面讲解)

  “人”的撇要从竖中线起笔。

  “大”的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点起笔,竖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横中线下起笔。

  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④描红、临写。

  ⑤评价反馈(从正确、端正、整洁三方面评价),再练写一个。

  综合学习

  1.通过亲子阅读《秋天的童话》进一步了解秋天。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7

  复习引入

  1、出示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体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

  齐读。

  2、引入:上节课咱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作者从“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方面表现白鹅高傲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咱们今天还是用读书、讨论的方法来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个问题。

  自学探究

  你觉得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在感受较深的词句边上写旁注,并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全斑交流。

  2、理解“叫声”

  a、出示:“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三个词的理解。

  (声音严肃、大声斥责、大声叫喊吵闹、放开喉咙大叫)

  b.联系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样的情景?(让人害怕)

  作者说鹅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为什么要这样写?

  (突出白鹅看守门户的'本领;突出对白鹅的喜爱。)

  c、小结: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白鹅,实际上恰恰是对它“看守门户”的本领的赞美。

  d.有感情朗读。

  e、你们喜欢这样的描写吗?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你能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吗?

  3、理解“步态”

  a、(VCD播放京剧中净角出场的情景):同学们仔细看这段影片,这是京剧中净角出场的情景,看后谈谈你的体会。(交流中结合理解“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b.朗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c、小结:作者发现了鹅与鸭的步态的些许差别,并准确地描写出鹅的步态特点,写得这么贴切,他平常该多仔细观察啊1

  d.你在读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能不能举例说说呢?

  4、理解“吃相”。

  a、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鹅“三板一眼、一丝不苟”的吃相。读出自己的体会。

  b.想象“狗偷吃、鹅咬狗”的情景,并读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鹅”的情景。

  5、小结: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有详有略,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课堂练习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并抄一抄,读一读。

  2、四人小组内交流。

  拓展活动

  简介丰子恺,推荐丰子恺作品。

  板书设计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学习略读方法,确定阅读重点,理清课文思路,绘制课文结构图。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学习篇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时目标:

  1.运用略读方法,抓文章关键词句,划分结构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2.把握课文行文思路,绘制结构图。

  重点:运用略读方法,抓文章关键词句,划分结构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难点:把握课文行文思路,绘制结构图。

  项目过程:

  一、导语设计

  1.什么是略读方法?

  小贴士

  ⑴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根据文体特征,记叙性文本要了解故事的梗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等;论述性文本要重点把握作者的观点、思路等。

  ⑵跳过某些细节,有选择性阅读。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快速粗知文章大意即可。

  2.文章略读三步骤:

  ⑴快速浏览;⑵圈出重点;⑶重览重点。

  略读建议:

  默读,不出声,不指读,可扫读,每分钟约400字。标注出段落序号,勾画出评价性语句;圈画出提示思路的词语,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结构通常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描写——点明意义。

  二、预学检测

  1.区分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作业本预学二)

  2.给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别扭商zhuórǒnɡ长累zhui

  拖tà妥tiē丁mǎo年pì如

  huì人不倦颠pèi流离

  3.解释下面成语意思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三、运用略读方法,抓文章关键词句,划分结构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1.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在文中勾画出评价性语句(关注段首句和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2.在文中圈画出评价性语句提示思路的词语,体会下列句子的作用(作业本任务二)。

  表达效果:这些语句在文章结构上起着总结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文章的关键性语句。

  板书设计

  略读要领

  抓段首或段尾(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

  抓评价性语句或概括总结性词句

  关注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位置的词语的信息

  四、作业设计

  1.给《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划分层次,概括内容,绘制结构图。

  2.运用略读方法,略读《怀念叶圣陶先生》,梳理文章的基本结构,绘制思维导图(励耘“现代文阅读”)。

  五、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作者的评论侧面突出这一形象。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9

  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注意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1.巧妙生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2.注意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2.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难点巧妙生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个性设计

  一、谈话引入,建构话题

  黑板上书写“游戏”。同学们,儿时你玩的游戏有哪些呢?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呢?大家喜欢游戏吗?为什么那么喜欢游戏呢?(学生齐声回答)

  看来,游戏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快乐,那么,动物呢?他们会游戏吗,它们的童年又是怎样度过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王国,去探寻动物游戏的秘密。

  二、介绍文体特征及科普文的阅读方法

  学生回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说明文结构: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

  科普说明文:介绍科学领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语言准确、全面。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阅读步骤

  1.略读课文,整体把握:

  了解信息:从语句,语段中找出事物的特征;明确说明顺序,简析课文结构。

  2.品读课文,深入感知:

  筛选、概括信息:分析文章重点内容,从文章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分析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特征等。

  3.深入探究、拓展视野

  运用、组合信息:探究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感受科学思维,培养我们追求真理的思想。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看本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怎样一个问题,从文本中找出。

  【明确】动物为什么游戏。

  2.通过阅读,看看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呢?围绕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①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动物游戏的事例?

  ②科学家认为,动物的游戏有几种类型?

  ③科学家对动物游戏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④文章最后对动物游戏之谜是什么下了结论吗?

  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文章先写了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然后再写各种假说,最后再总结。

  ②文章按照总-分-总,先说动物游戏,再说动物为什么游戏,最后得出结论。

  3.简析结构

  课文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结构。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对比思考,最后总结。

  科学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形式:总→分→总

  演习说

  内容:动物为什么游戏自娱说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4.那么这些内容遵循什么顺序?逻辑顺序。

  四、品读文章,深入探究

  1.在回答动物为什么游戏之前,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动物游戏的方式,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身边的动物找出动物游戏的几种方式。

  【明确】动物游戏的方式有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游戏。

  2.文章的题目就是《动物游戏之谜》,主要内容就应该是解说“谜”在哪里。所以,文章列举了各种假说。那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关键句,筛选出“假说”的根据和结论。

  第一小组:演习说根据:黑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

  结论: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第二小组:自娱说根据:河马玩浮叶渡鸦滑雪梯

  结论: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的紧张

  生活得到调剂和补偿,心理上保持平衡,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第三小组:学习说根据: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

  戏

  结论:游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第四小组:锻炼说根据:羱羊奔跑跳跃、北极熊夏季进行的游戏。

  结论: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

  3.你同意或不同意哪种学说呢?为什么?你有自己的观点吗?

  ①我同意自娱说,因为,游戏本来就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动物也应该有一种自己的娱乐方式来放松自己。

  ②生物的思维方式较简单,他们游戏就象吃东西一样纯属一种本能,所以我提出本能说。

  ③认为应该是“锻炼说”和“学习说”的结合,因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所以动物们为了生存当然要锻炼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本领。

  4.学们各持己见,很难有统一的结论,所以文章说真是一个谜,既然是研究动物游戏之谜,为什么说仍然是一个谜呢?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

  ①生物的游戏行为是很复杂的,不同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同时人类对动物的研究还不够,所以仍是一个谜。

  ②科学就应该注重实事求是,假说永远是假说,不能贸然下结论。

  ③就应该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来引起争鸣,真理总是越辨越明。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看法都很宝贵,对啊,科学要实事求是同时注重争鸣,希望同学们也参与到争鸣中来,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拓展视野,合作讨论

  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创造性和想像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六、挖掘内涵,引发思考

  ①人类是如何看待动物的这些游戏行为的?

  【明确】'游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1、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也叫游戏。2、玩耍,几个孩子正在大树底下游戏。

  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②如何对待与我们同处在一片蓝天下的生灵?

  【明确】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③请同学们拟写“保护动物”公益广告词,要求:1.印象深刻,2.新颖别致,3.简洁明了。

  例示:①“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②“动物和人类共有一个家”③“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④“为了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绿地”⑤“动物也有灵魂”

  七、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动物,审视自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让我们和动物和谐相处,共同迈向美好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短文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与身边的动物和谐相处?

  教后记:

  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品味语言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方法、手段自读学习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个性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

  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吗?

  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吗?

  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作者及解说词特点简介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四、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

  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2.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

  第四部分(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五、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1.【提问】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

  【明确】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2.【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4.【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5.【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6.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⒈列数字。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⒉下定义。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

  ⒊打比方、作比较。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

  六、品读语句,体味特点

  本文属科普小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品味语句中体会其语言特色。

  1.海水才刚刚淹没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人类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的陆地上来的,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做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的开发、利用。“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并且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2.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有的恒星旋转平稳均衡,有些恒星是因快速旋转而变了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仿佛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世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处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是需要怀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学的翅膀,敢于想象,并不断地探索验证,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怀疑否定旧知,产生新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作者不囿于介绍宇宙知识,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更何况宇宙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样才能探测他们的存在,这将是人类宇宙探索史上历史性的一步。作者语言严谨,“可能”表达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揣摩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技巧,体味语言特点,培养审美能力。)

  七、拓展延伸,培养情感

  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同学互相交流。参考:

  (1)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2)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结合课文,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园的情感及必要的忧患意识。)

  八、布置作业

  作者领我们遨游宇宙之后说:“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那么,请你做解说员,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的情况。

  教后记:

  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二、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概括教育家的教育历程,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重点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难点“教育历程”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在材料处理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手段自读学习法、问题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个性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成为一位科学家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对物理的探究更是许多年轻的学子孜孜以求的,我们来看一下加来道雄的成长道路,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板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走近作者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结构如图:

  童年青年(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

  实验(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故事(理论)

  2.概括基本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③高中时代,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

  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

  五、质疑探究,解读课文

  1.【提问】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提问】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明确】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提问】“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提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5.【提问】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三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像,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高中阶段作者求知的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6.【提问】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明确】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7.【提问】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六、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教后记:

  栋栋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0

  展示积累

  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赏读“可爱”,晶“情”动“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a、观察插图,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b.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先生酷爱花草的资料与他“放任”小花猫淘气的描写进行对比, 以加深感受。

  c、联系语境理解“开辟…‘生气勃勃”。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总体梳理,回归全文

  1、小组讨论:老舍先生笔下这只既古怪又可爱的花猫,为什么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

  2、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

  (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真实具体、将猫视为朋友、字里行间处处留情)

  3、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自主选择,积累词汇

  1、用喜欢的符号圈划出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摘抄在“采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想一想:同样是关于猫的描写,这两段话与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观察与表达的角度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二段话与课文《猫》相似,侧重于用拟人的手法侧面描写猫的生活习性,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段话则从正面直接描写猫的外形特点。)

  2、小组交流。

  3、课后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帮它拍摄一张相片或画一张画像,然后为相片或画像配一段旁白。

  板书设计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习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事情的起因。

  ⑸事情的经过。

  ⑹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课时目标〗

  欣赏佳作,欣赏过程中提高写作技能,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流程〗

  一、经典欣赏

  1、课件展示,教师以评书方式讲给学生听:

  水浒英雄──武松(节选)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此去离县治还远。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

  “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武松道:“怎地唤做‘三碗不过冈’?”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醇、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

  酒家道:“客官休只管要饮,这酒端的要醉倒人,没药医。”武松道:“休得胡鸟说!便是你使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三、总结习作要领

  引导学生明确:

  1、写的都是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事情。

  2、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

  3、平常多积累,多读经典、名著,学习他人写法。

  四、修改习作

  五、小组互相学习

  把自己的精彩习作读给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3、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⑴指名读句子。

  ⑵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导入:

  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了。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这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怒”、“暮”等31个生字,会写、会用“艳”、“内”等

  41个生字。

  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着重掌握本单元课后《词语表》中的56个词语。

  3、学写观察日记,继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难点:让学生理解观察的.意义,并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课时安排12——14课时,其中:《花钟》3课时,《蜜蜂》3课时,《玩出了名堂》2课时,《找骆驼》2课时,《语文园地》3——4课时。

  五、教学建议

  根据教材的这些优势,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突出整体性、综合性,立足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

  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卢老师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这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就十分注重引导。如第14课《蜜蜂》的摘抄训练:“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还有11课《秋天的雨》和13课《花钟》的朗读背诵训练:“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里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二是倡导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都是这方面的引导。老师们一旦加强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就会发现很多引导机会,《花钟》课后让学生填一填表达鲜花开放的不同说法,我们就可以提议搜集描写花儿开放的优美词句,等等。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

  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

  训练点:

  1、读好反问句和感叹句。

  2、续写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文明理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坐井观天”,指的就是坐在井底看天。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坐井观天”的故事。(板书课题)3、读题,释题。(板画一口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指导读准字音。

  (三)提问: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一读。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

  3、什么地方是井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课文中的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那到底谁对谁错呢?(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20xx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四、启发思维,引导总结

  1、读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小结。)

  说话训练:从这个故事,我知道了2、老师归纳小结寓意。

  3、明白了“坐井观天”的意思,你有什么想法?

  4、小结: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续编故事,指导写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学生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你能从字形结构上给这课的九个生字归类吗?(观、沿、别、际、抬、信这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的20xx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字,答、百、弄这三个字是上下结构的'。)

  3、你认为写“沿”字时,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第五笔是横折弯)

  4、让学生口头组词。

  5、做猜字游戏。

  6、看拼音写词语。

  jǐnɡ yán bú xìn qīnɡ wā tái tóu()()()()

  7、在()内填上合适的词。

  一()小鸟一()水井一()朋友一()石头一()青蛙一()大树

  三、续编对话,拓展思维

  1、回忆:青蛙和小鸟谁的看法对?青蛙为什么会错?

  2、听了小朋友的话,青蛙打算跳出井口看看。想一想,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⑴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表演。

  ⑵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青蛙跳出了井口一看,它看到了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际、答”两个字。

  1、“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2、“答”字上面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写时,竹字头只占田字格上半格的二分之一。

  3、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教学反思: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媒体

  网络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自学;

  2、初步理解,总体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

  1、看地图,介绍小兴安岭;

  2、读题,抓重点词“美丽”。

  二、指导预习

  1、出示“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指导自学。

  2、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

  (2)课文哪些自然段总写?哪些自然段是分写?

  3、预习反馈:

  (1)分段抽读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说什么?

  (2)认读识记生字词。重点分析“膝”、“临”等。

  (3)问题反馈,质疑问难。

  三、学习1、6自然段

  1、抽读首段;“你觉得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看出?”

  (1)“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树多、树绿)

  (2)导读。(夸张、惊喜)

  2、抽读、默读第6自然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景导读。(赞美、热爱)自读,抽读,赛读。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

  “献”字的左边的“南”字里边是两个短横,不要少一笔。

  比较记忆:“刮”——“乱” “挡” ——“档”

  2、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通过假想旅行,我们曾到过美丽的日月潭,到过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又是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课本上称它是:“美丽的小兴安岭”。

  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乘坐飞机,到东北去,继续我的假想旅行。好吗?

  要想坐上飞往小兴安岭的飞机,同学们必须先会读这些词语才能获得飞机票,你们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乘坐我们这飞往小兴安岭的航班。你们到小兴安岭去旅行,心情一定很愉快吧!那你们是在明媚的春天去,还是枝叶繁茂的夏天去?是在在金黄的秋天去,还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去呢?看!小兴安岭已经张开她美丽的怀抱,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播放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

  1、欣赏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

  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小结读书方法: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

  5、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这种生机勃勃的美呢?(边读边想象画面)大家在朗读时就要注意突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

  (1)、自己体会语气来读一读。

  (2)、指名试读。

  小结过渡:听着大家的朗读,可以看出,大家好像还沉浸在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小兴安岭的其它季节也同样的美丽迷人!请同学们按照刚才“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的方法分组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

  (二)按上述方法,学生分组自学“夏、秋、冬”三自然段。随时进入讨论区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交流。

  1、学生按上述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课文“夏天”一段。

  2、检查自学

  (1)、这一段有几句话?

  (2)、这四句话都像我们介绍了那些景物?

  (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概括本段段意。(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4、朗读训练:这么美的景物,我们来读读好吗?喜欢哪一句的就来读哪一句。

  5、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发表的见解。

  过渡: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

  难怪作者欣赏完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大声感慨——

  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过渡:刚才一组有声有色的镜头,已经在我们的.头脑的“银幕”上放映出来,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小兴安岭的美呢?

  朗读提示:春天,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夏天,描写树木部分要读得热烈;描写晨雾部分要读得深沉有力;后两句要读出美的快感。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6、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

  7、指名朗读。

  四、说话训练

  小兴安岭真美啊!同学们,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第1自然段先概括写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的特点,然后第2至5自然段分别具体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最后总写小兴安岭像“大花园”、“宝库”,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六、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总“绿色的海洋”

  春: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榛子

  冬: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富饶

  总“大花园”、“宝库”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5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多种论证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赏析本文流畅凝练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感。

  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多种论证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赏析本文流畅凝练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感。

  项目过程: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

  1885年和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提倡维新运动,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和康有为等人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著有《饮冰室合集》《李鸿章传》等。

  二、文体知识

  知识卡片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三、赏析语言

  1.本文语言既庄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既平实又有书卷气,请选择一个方面(修辞、语句、句式)进行品读。

  小结:本文的语言庄重而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标题“最苦与最乐”有什么特点?“最”能否删除?“最苦”与“最乐”能否交换位置?这样为标题好在哪里?

  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1.在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人物身上背着责任呢?又有哪些人享受到了尽责任的快乐呢?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

  2.你还知道哪些人也是以担当责任为乐的?

  五、作业设计

  比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最苦与最乐》的语言特点。

  篇目语言特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最苦与最乐》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03-15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精)08-29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精品]10-03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精选19篇)03-16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5篇04-05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精选20篇)02-25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精选21篇)02-24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5篇)02-23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精选15篇02-23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精选15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