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24 17:20: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集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我们浙江省的旅游景点非常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像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优美自然风光的千岛湖,佛教胜地普陀山……真是举不胜举。我国宋代有大诗人苏轼游览了浙江的一处胜景后,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你们知道他讲的“潮”是哪儿的潮?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板书:观潮)(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要求:

  (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边读边想: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自学结果:

  (1)检查字词――――出示投影,指名读

  重点掌握:字音:堤、颤、涨、薄

  字形:若、昂、崩、震

  (2)畅谈感受,理解“观”:

  A、读完课文,谈谈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由学生自由说)

  B、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景象吗?(天下奇观)

  C、“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观”的意思呢?“天下奇观”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顺序,给课文分段

  (1)大家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在写这一天下奇观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完成填空,并按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三段。

  (),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观潮。

  (),潮来了。

  (),潮头奔腾西去。

  (3)师小结:给这类课文分段,除了要注意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分几个阶段,还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通过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较快地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节,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归纳:潮来前江面平静,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江面平静”的?(横卧、笼罩、屹立)

  3、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

  4、朗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3、通过拓展资料的交流,学习,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的`观潮节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风采,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别遗憾,我马上就带着大家去看看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不过,老师不是让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现在请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脑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体验这一“天下奇观”。(师范读第二段)

  二、品读词句,欣赏佳景

  1、生闭目听老师范读第2、3小节,听文字,想画面。想想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什么也别说,赶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刚才哪些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划出有关的句子,点出最让你惊叹的词语,好好体会。可以采用谈体会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

  3、交流汇报,重点研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B、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终于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E、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D、这么雄壮的气势,不得不让人惊叹它确实是“天下奇观”,那就读出这份激动吧!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4、理清顺序,试背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师生齐读这段话

  (3)现在,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三、结合名句,再次解读

  1、关于钱江潮,许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们有知道的吗?说给大家听听。

  2、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句,看看他们笔下的钱江潮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每个同学选择2――3句来谈谈理解。

  3、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4、师读第三段,结束课文的教学

  四、实践运用,活用文本

  请你当当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主题是――《钱塘潮来》?

  五、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阅读拓展资料《话说钱江潮》,探究钱潮的成因及历史等,作简单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B、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B、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学习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变化的原因,领悟“魔力”一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镜头回放,激发阅读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观看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录像。

  2、回忆镜头,想想这些科学术语你理解吗?

  第一组:

  载人航天、神舟飞船、返回式卫星

  你知道三者的区别吗?简介“神舟飞船”帮助理解。

  这句话你能读懂吗?“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其实,它们已搭乘过先前发射的神舟飞船和返回式卫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赏句子,哪个词用得特别准确?

  补充资料:1987年我国开始在卫星上搭载植物的种子,先是蔬菜、粮食,1996年才开始搭载花卉种子。

  第二组:

  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

  飞船里的杨利伟和在地球上一样吃饭、睡觉吗?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线”?读这个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国“阿波罗”号的宇航员们飞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类从未见到的'宇宙奇景。他们看到了美丽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时他们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适。回到地球后,他们患了白内障。从那时开始,有39位宇航员已经患了这种疾病。科学家说,这是宇宙中的射线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线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们像子弹一样射击宇航人员的眼睛,使人的大脑产生错觉,好像是看见面前不断有闪光一样。受到宇宙射线打击后,人的眼睛被伤害的程度是很严重的。

  3、预习课文了吗?你知道“神舟五号”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经过太空旅行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学们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4、指读、齐读课文,梳理文路:

  课文有六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请全班同学读,中间请四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用一个词语概医这一段的内容。

  读后梳理,板书:

  种子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变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听说过“魔力”吗?在什么情况下用?

  (童话中的魔镜、魔法师的神奇力量)

  你怎么理解“魔力”?

  2、自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

  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展示图片:太空水稻、黄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种子还有别的“魔力”吗?

  ⑵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

  (食用、药用、他用……)

  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生活、绿化祖国……

  ⑶太空种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再读第3段,重点引导: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变化?

  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性……

  “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种。”

  读得懂吗?变异植株什么意思?

  联系两句话,说说太空种子的“魔力”来自哪里?

  大自然、科学。

  三、回扣主题,激发探索欲望

  1、再现中心句,齐读: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这是科学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师”是谁?

  补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3、科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科学家们对太空的探索还在继续,2007年,我国的“神舟七号”不但要上天,还要实现让宇航员走出座舱、行走太空的目标!

  4、课后作业:

  未来的科学家是谁呢?是你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粮食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设想出你心中的新产品,还要用一段话简要介绍一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吧!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就是这棵去年的树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伤感和不舍,让我们带着怀念深切地呼唤这棵去年的树吧!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童话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了鸟和树是什么关系?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1)“天天”一词说明了什么?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你们有这样的朋友吗?(老师评价:;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幸福,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一段。)

  (2)分别时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请你和你的同桌来练一下这组对话,好吗?(生就近找一位好朋友读,师指导)请一对同桌读对话。(老师评价:老师发现这只小鸟说:“我明年一定回来”时,语气特别坚定,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读吗?)再请一对同桌读。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像刚才那位男同学这样读出自己的个性,女孩子读小鸟。咱们一起来对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啊,坚定些,再来一次,好吗?(女生读)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小鸟带着对好朋友的承诺飞到南方去了,等哪!盼哪!终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来寻找她的好朋友了。可是,不见树的踪影。假如,你就是寻找好朋友的那只鸟,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焦急、伤心)千里迢迢,历尽了千幸万苦,还是找不到好朋友,真是心急如焚哪!请同学们用—————线画出鸟儿寻找朋友急切的话语,并指名读。(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

  2、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

  (1)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儿寻找好朋友的过程。

  (2)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a)“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b)“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c)“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3、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邀请想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进行表演,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

  (1)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2)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3)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4、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出示课件: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2、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3、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多么守信的小鸟啊。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三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4、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

  五、教师总结:

  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历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回归课题,升华理解,拓展延伸

  1、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去年的树,虽然不复存在但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太多太多的思考,太多太多的启发,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2、读完这篇感人的肺腑的美丽童话,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笔把你此时心中最真的感受写下来,可以对鸟儿说,也可以对大树说,也可以对别的对象说。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珍爱友情,信守诺言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

  教材解读: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神奇的大自然”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设计理念:

  教学时,我力图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三、四自然段,潮来时的声音和人们所看到的景象,从正面直接体会钱塘江潮的汹涌澎湃和雷霆万钧,感受钱塘大潮之“奇”;二是,引导学生从观潮人的神态和动作,体会观潮人对钱塘大潮的期盼与看到大潮后的兴奋与激动,从侧面来感受钱塘大潮之“奇”。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钱塘大潮的雄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本课的生字。把不好读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朗读的情况。(出示本课生字,请学生认读) 潮水称为盐官镇笼罩蒙蒙的薄雾昂首东望沸腾横贯江面依旧恢复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强调“薄雾”的读音

  3、请学生找出易错难写的生字提醒大家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强调“罩”、“贯”、“薄”、“昂”、“蒙”这几个字。 4、指导学生朗读,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分别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景象的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以什么顺序记述这次江潮的?

  2、文中的那句话能概括了钱塘秋潮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请学生比较题目“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学习资料袋

  通过读资料袋、看图,让学生明白钱塘江秋潮比别处秋潮壮观的原因。并且提示学生找找潮水的涨落还和月球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时间 江面上的情况 潮声 观潮人群的反应 潮来前 潮来时 远处: 近处: 潮头过 后 学生小组合作,按表格所提示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反复读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精读品悟,体会感情: (一)学习潮来前:

  1、读潮来前江面景物的.语句,体会大潮来前江面上平静的美。“横卧”,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

  2、找出描写观潮人群的词语,及一早到盐官镇看潮,体会观潮人群对大潮急切的期盼。

  3、再读第二段,看图想象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

  (二)学习潮来时: 1、知潮声:

  读写潮声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从“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喜欢,到“有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山崩地裂的惊叹。)

  2、知潮情:

  读写大潮样子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播放钱塘秋潮教学课件。 读出大潮壮观及喜爱之情。 3、知其序: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潮声、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空间转换的词语。

  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一边说一边谈感受。

  要求学根据按板书内容,用上空间转换词语互相说说,一边说潮来时的景象一边谈感受。

  (三)学习潮头过后: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

  2、引导学生通过“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的涌来”理解出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回应开头,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学习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变化的原因,领悟“魔力”一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镜头回放,激发阅读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观看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录像。

  2、回忆镜头,想想这些科学术语你理解吗?

  第一组:载人航天、神舟飞船、返回式卫星

  你知道三者的区别吗?简介“神舟飞船”帮助理解。

  这句话你能读懂吗?“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其实,它们已搭乘过先前发射的神舟飞船和返回式卫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欣赏句子,哪个词用得特别准确?

  补充资料:1987年我国开始在卫星上搭载植物的种子,先是蔬菜、粮食,1996年才开始搭载花卉种子。

  第二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

  飞船里的杨利伟和在地球上一样吃饭、睡觉吗?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线”?读这个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国“阿波罗”号的宇航员们飞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类从未见到的宇宙奇景。他们看到了美丽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时他们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适。回到地球后,他们患了白内障。从那时开始,有39位宇航员已经患了这种疾病。科学家说,这是宇宙中的射线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线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们像子弹一样射击宇航人员的眼睛,使人的大脑产生错觉,好像是看见面前不断有闪光一样。受到宇宙射线打击后,人的眼睛被伤害的程度是很严重的。

  3、预习课文了吗?你知道“神舟五号”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经过太空旅行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学们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4、指读、齐读课文,梳理文路:课文有六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请全班同学读,中间请四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用一个词语概医这一段的内容。

  读后梳理,板书:种子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变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听说过“魔力”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童话中的魔镜、魔法师的神奇力量)你怎么理解“魔力”?

  2、自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展示图片:太空水稻、黄瓜、番茄、辣椒、花卉等)。你能想象太空种子还有别的`“魔力”吗?

  ⑵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食用、药用、他用……)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生活、绿化祖国……

  ⑶太空种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再读第3段,重点引导:“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性……

  “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种。”

  读得懂吗?变异植株什么意思?联系两句话,说说太空种子的“魔力”来自哪里?大自然、科学。

  三、回扣主题,激发探索欲望

  1、再现中心句,齐读: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这是科学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师”是谁?

  补充中心句: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3、科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科学家们对太空的探索还在继续,2007年,我国的“神舟七号”不但要上天,还要实现让宇航员走出座舱、行走太空的目标!

  4、课后作业:未来的科学家是谁呢?是你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粮食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设想出你心中的新产品,还要用一段话简要介绍一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与背诵大量古诗,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为什么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成为送别诗中的极品呢?肯定是有它独树一帜之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当以悟诗情为教学主线并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自主读懂诗意。

  2、通过反复吟诵、想象画面,体会渭城景的美,了解借景抒情表达方式。

  3、学习品味古诗语言,感知“雨”、“柳”在诗中的特殊情味,了解诗的意象,体味古诗的文化意蕴。

  4、通过“更”字、品景、品酒、品地点等,进行质疑、想象、情境诵读、补充材料、对比朗读,体验出诗人离别时的伤感,感悟朋友间的深情。

  重难点:

  感知“雨”、“柳”在诗中的特殊情味,了解诗的意象,体味古诗的文化意蕴。感悟朋友间的深情,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渲染学习法对话交流学习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

  1、读题释义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的诗,谁来读一读课题。

  (《送元二使安西》)你了解到了什么?(送别诗,还有吗?是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姓元,在家排行老二。当时,朝廷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二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 这次路途遥远而且任务艰巨,王维一路上都在护送元二,一直到渭城才分手离别。

  师:离别时,写下了这首诗,学生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粗知大意

  1、大家以前读过吗?那谁能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诗?(2个,齐读)

  要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大家自己也来试一试。(齐读)

  2、解义

  师:读得真不错,不知大家的自学能力怎样,就让我们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意思,待会儿来说说诗中的大概意思?

  3、同桌互相说说。

  三、品读诗句,情感共振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我们已把古诗基本读懂。你们的自学能力真有一手。大家看看这首诗,前两句都是写什么?(写景)后两句呢?(抒发情感)。

  (一)一品景物第一、二句

  1、谁来读读这写景的句子。生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看到些什么?

  2、自由说,(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指导)那么多画面作者只用两句话就精炼地写出来。

  3、指导读。

  多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让我觉得雨后的天空变得更加明朗,空气更加清新。渭城的景物也都异常美丽,让人陶醉,让我们再陶醉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4、重点品“雨”“柳”之意象

  (1)春日的渭城有很多美的景物,但作者为何重点选中雨和柳呢?就像我们写文章时,在选材料一样,为何选雨和柳呢?

  (这雨总会让人产生什么?这雨是绵绵细雨,绵绵不断,正如此时作者的情丝。情也似乎连绵不断,有着淡淡的忧愁。)

  (2)我们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东西,还要理解这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我们知道古人写到月亮,会引起他们思念家乡。那柳呢?(“柳”和“留”谐音,折柳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板书:依依不舍

  诗人王之涣也写过这样的含柳的离别诗。 出示:送别-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3)读出依依不舍,留恋的情感。

  王之涣看到树上的柳枝被折去不少,想到这都是那些多情的送行者所为。在这里,我们看到古人以前就是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这里的雨、柳不是一般的景,已包含着作者无限情感,让人有着淡淡忧愁,我们不能像刚才那样喜悦地读了,应该怎么读(依依不舍,留恋等)你来试一试。(2个)

  读古诗,我们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现在我们还读出深深的离别之愁,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二)品酒

  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估计:皇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师:劝君——

  1、读着这几句诗,你又看到什么?(王维与元二举杯共饮美酒的场面,王维与元二话别的情景) 2

  2、他们酒喝了多少?(更:体会很多)

  面对着好友的离去,王维举起酒杯——劝君

  3、地点。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西出阳关到安西,安西到底有多远呢?我们看:出示地图

  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

  西出阳关,满目荒凉,元二此次之行,何日是归期。这一去,去的地方是:

  出示满目荒凉的图

  渭城这儿生机勃勃,春雨绵绵,安西那儿——黄沙满天!

  渭城这儿能与朋友饮酒做诗,而在安西那儿——可能孤身一人,孤独漂泊!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路途遥远,充满艰辛,这种难分难舍的情都尽在这两句诗中,让我们把这份情读出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小练笔

  此时一去,不知何时能回来。路途遥远,充满艰辛,你想此时王维举杯劝酒之时,他会对元二说些什么呢?交流点评。

  5、读“劝君……”

  刚才大家说的,其实就是王维想说的,然而他把这份牵挂,把这份祝福,把这份对朋友深深的离愁,都浓缩在这一杯杯酒中,汇成这两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配乐朗读

  一杯酒,一生情,一个“更”字,一个“尽”字,无不浸透了诗人对朋友的全部真挚感情。我们也把这份情也深深埋在心里,让我们配着音乐再来读读整首诗。

  同学们此时你听到的歌曲名称叫《阳关三叠》,他是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流行音乐”,那不仅是因为它的旋律古朴幽雅,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诗谱曲而成,是当时送别亲人、友人时必唱的“主题歌”,而且,每唱一次反复三遍,所以人们称此曲为“阳关三叠”。让我们再来送元二一程吧。

  大家知道吗,王维与元二这次的分别,居然是永别。当元二还出使在安西之时,没几年王维就去世了。面对好友的死去,元二将会多伤心呀。我想此时,元二的情也都化在这首诗中,谁来读(生读:渭城……)抬头仰望夜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与好友饮酒作诗了,此时他会不禁深情地喊道:渭城……

  四、拓展对比,深化别情

  (1)拓展送别组诗

  1、人生自古伤离别。但并不是所以的离别都是伤感的。 出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大家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写作方法:借景抒情。最后表达的情感不同:一个非常伤感的。另一个是充满祝福、鼓励,也充满豪情壮语的。)

  无论是伤感的离别诗,还是鼓励的离别诗,都充满了对朋友深深的“情”。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

  3、继续拓展送别诗。(出示送别组诗)

  作业:

  小练笔: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为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三、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9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语文课犹如一条流淌的河,清晰简约,主流突出;流畅自然,思绪奔涌;情感细腻,浸润无痕;清爽甘甜,回味悠长。《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在与一位穷苦小男孩的短暂交往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篇简短朴素又情味浓厚的课文,只有真正在如水的课堂中去和她对话,才能体悟到“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从“快乐”说起)

  师:(板书“快乐”)同学们,快乐经常萦绕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你觉得特别快乐?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师:是的,当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的时候是快乐的,受到表扬的时候是快乐的。在圣诞节的前一天,保xx都特别快乐,因为他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汽车,(出示汽车的图片)看,这是一辆怎样的汽车呀?

  学生看图说(漂亮、高级、时尚……)

  师:是呀,得到这样的一辆车当然快乐,可是,就在这一天,他明白了,快乐有很多种,给予才是最快乐的。(教师把课题补充完整,并重点指出“给”的读音jí)

  [设计意图:通过说“快乐”、谈汽车把学生带入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然后,话锋一转,引出课题。环节简洁自然,又为深入学习课文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初读感知(用“心灵”体会)

  师:让我们抛除一切杂念,用心去细细品味,轻声读课文,哪里最让你感动,最让你思绪万千,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满心间?

  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交流,教师不做过多点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语言的学习,情感的提升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环节,了解的就是学生的“第一印象”。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体会会更丰富和深入。]

  三、精读品味(抓“意外”品读)

  师:同学们都为小男孩感动了,当保罗第一眼见到他时,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学习1、2、3小节,讨论。

  从衣着看:家境不富裕。

  从动作看:非常喜欢保罗的汽车。

  从表情、语言看:可爱、直率。

  师: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小男孩却两次让保罗感到意外,最终让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学习课文4——11小节,找到男孩两次让保罗意外的句子,反复读,想一想,他们两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从保罗观察的角度,了解到男孩的普通,和后面的他带给保罗的意外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彰显其人格的高大。]

  品读第一次“意外”

  出示句子: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当看到小男孩惊叹的表情,听到他说的话时,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

  (1)保罗: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2)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师:保罗想到的是“得到”,而男孩想到的却是“给予”,这是他们两人想法不同的根本所在。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

  学生朗读练习。

  品读第二次“意外”

  师: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圈。这时,男孩提出(出示句子)

  “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这一次,男孩又让保罗吃惊了,保罗是怎么想的呢?而小男孩呢?

  (1)保罗: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

  (2)小男孩:让残疾的弟弟坐在车里,亲眼看看好看的圣诞礼物。

  师:保罗以为男孩想到的是自己,而男孩想到的却是他人。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标点、体悟语言、合理想象、情感朗读等各种手段,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以对比的形式,感受男孩带给保罗的“意外”,体会“给予”的真谛。]

  师:车子开到了男孩门口,小男孩背出了他腿有残疾的弟弟,对他于下了承诺……

  出示句子:

  “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师:反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读、悟、交流,再感情朗读。

  师: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为了别人的梦想。你们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可以是弟弟得到礼物的快乐,更应是男孩能为弟弟付出而感到快乐,给予所带来的快乐)

  [设计意图:由衷的羡慕、难以抑制的兴奋、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都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流露出来。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推敲。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细琢磨,再整体通过朗读表现其中的种种含义]

  四、感悟升华(以“练笔”表达)

  师:保罗为这一对兄弟感动了,他把小弟弟抱进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在圣诞节前夜,他们坐在车里看到了什么?三个人的心都很不平静,他们又想到了什么?拿起你得笔,乘着想象的翅膀,描绘下这美好的一夜。

  学生补写“他们三人坐在车上,车子缓缓地向前开着

  (反馈)

  师:在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在这个故事里,谁给予谁什么?

  男孩给予弟弟

  男孩给予保罗

  保罗给予男孩

  保罗给予弟弟

  弟弟给予男孩

  学生讨论。

  师: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侯,我真的很感动,她让我想到一句格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给予”的含义和小男孩的高尚情操有了一定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补写三人夜游的情景,相信“给予”所带来的快乐和美好一定会出现在学生的笔端,这一环节,是情感的升华。讨论不同人之间的给予,是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给予的能力,也要善于感受到别人的给予。“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

  板书

  给予是快乐的

  男孩保罗

  给予得到

  他人自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2、学生欣赏图片,师导入新课: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长城。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

  今天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

  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

  师过渡: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4、板书课题。

  师:作者眼中的长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2页。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个人),正音。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师:看来预习很成功,4个同学都读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新语(描红:气魄雄伟、奇迹),指名学生读准确。

  自由读句子,你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气魄雄伟写出了长城的特点,气势。工程,可见非常浩大,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世界,不仅仅是中国,可见长城威名远播,世界闻名。奇迹同上。

  师:读懂一句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谁先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2、交流。

  (1)品“长”,感悟气势。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师出示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气势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你们看,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红蜿蜒盘旋)非常正确,齐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

  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不错,美中有气势。)

  ②、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①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齐读这部分)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83页的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⑤回归“奇迹”。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出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2、出示句式,学生配乐写话。

  长城。

  3、开火车交流,汇成一首诗。

  4、有一个小诗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出示: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座丰碑,见证炎黄子孙的智慧。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骄傲!

  学生齐读诗歌。

  五、理清写作顺序

  1、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我们不禁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我们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目的一样,效果一样,但作者的观察点却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板书:远——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他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游览了——长城,见识了——长城,赞叹了——长城,下节课作者还会从另一个角度带领我们去理解——长城。

  板书设计:

  17长城→奇迹远

  ↓

  近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1

  【学材简析】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不仅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力、嗓门大,而且与人抢占水面、公然吞食鱼饵,真是率性而为,毫无顾忌。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设计理念】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整体人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以“读”为主,通过感知读、理解读、体会读、感情读等多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感悟表达的特点。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交流阅读感受;运用比较的.方法,领悟和了解不同作家的表达方法、语言特点。

  【教学策略】

  《白公鹅》是一篇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的阅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观察角度不同,心里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式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白鹅》和本文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

  2、观察、说话: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鹅。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图画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两幅“白鹅图”形象鲜明,姿态不同,气度各异,学生有兴趣进行观察比较。通过图画的比较,一方面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自公鹅的特点,另一方面运用形象“引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比较中开始阅读。)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白公鹅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作者的写法又与丰子恺的写法有哪些异同?读书时有了新发现,可以在书上写一写。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读书”要有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明确的目标,不能马虎、走过场。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检查预习

  1、齐读生词。

  2、汇报交流。

  ①、课文写了白公鹅的什么特点?(它有“海军上将”的派头的特点。)

  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

  (作者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它的派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要求读前有要求、读后有反馈,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充分的朗读,自主的交流,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请大家边读边划出重点词语。出示:这是一只的白公鹅

  2、白公鹅这些特点,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3、边听学生汇报,边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朗读,体会鹅的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该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品析词句、观察想象、联系生活、感情朗读等方法,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又促进了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因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白公鹅”将逐渐鲜明、丰满、可爱。)

  五、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引导对比阅读。

  小组合作:先让学生复习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2、比较《白鹅》与《白公鹅》写法的异同

  相同点:

  ①、行文结构,都是先总述鹅的特点,再分述;

  ②、描写方法,都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③、都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

  ①、语言风格不同;

  ②、叙述的语气不同。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类型事物,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特点感悟也更深。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读练结合,练习表达,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六、拓展学习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向别人介绍吗?

  (设计意图:通过向别人介绍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七、课外小练笔

  1、小结,点出白公鹅的可爱。

  2、小练笔。以“我是一只XX的白公鹅,XX。”的形式写一段话,介绍那只既高傲又可爱的白公鹅。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主题及课文特点,由课内引申开去,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为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走路的姿态

  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喜爱

  平时的活动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简明,语言简洁,整体感强。)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角度”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侯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

  1、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3、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

  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漫画]

  图1:一个人物背影全身照片,这个人留长发,体型消瘦,旁边一个女孩怯生生地问:“阿姨,几点了?”

  图2:被称做阿姨的人,一转头,小女孩怔住了,原来这个人是个叔叔。

  提问:看过这组漫画你想到什么?

  师从同学们谈的看法中提炼出这一条:“不能带着固有的思想看待事和物。”[点评: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能带着固有思想看问题这一点]

  2、[出示一张牛的图片、一张鹅的图片]提问:你对它们的印象分别是怎样的?

  [点评:使学生对牛和鹅先有初步印象,进而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进行对比阅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牛和鹅》,“我”与牛和鹅发生了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快快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提问: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如果学生谈不到,师点拨:扳、似的、吭、束缚、掐住,边说边用出示该词,引导学生练读)

  [点评: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生生互相提醒中,共同提高]

  3、试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点评:落实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理解课文。

  1、理解课文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练读课文1—4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我们”对牛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表现;请一位同学读“我们”对鹅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印象。

  (2)同位合作这样读一读。

  (3)谈谈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在学生谈的过程中用评价的方式指导学生要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谈,要谈的有凭有据。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提问点拨:牛比鹅大,为什么我们欺牛怕鹅?如果学生注意不到,引导学生注意这句话:“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理解词句含义]

  2、过渡:“我们”尤其是“我”怕鹅,可就偏偏遭遇了鹅的袭击。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5—7自然段,找出读后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提问,在学生畅谈中点拨重点:出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我的心理很害怕,怕他们看见了会追过来。”“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从中能体会出我非常怕鹅,一点也不敢反抗。

  出示“鹅听见了,……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找出动词,体会到在我们眼里“鹅”不怕人,“鹅”大胆地想来袭击我们,我们很怕鹅。“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一句照应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练读。

  出示“这时,……拉住我不放。”找出象声词,体会到在我眼中,老雄鹅很可怕。练读。

  [点评:在学习第一部分进行了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运用这种方法理解课文,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过渡:如果是你亲眼看到这紧张的时刻,你会怎样做?

  3、师述:金奎叔来解救我了。

  (1)师生配合读8—11自然段,师“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飞快地走了过来,……鹅……,可是……老雄鹅……”

  (2)提问:在金奎叔的制压下,鹅怎样了?

  (3)分角色读金奎叔与我的对话。请同学们点评他们的朗读,理解金奎叔的话。

  4、学习课文12—13自然段

  (1)师提问“我”从金奎叔的话中,悟到什么?“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从“实在”你体会到什么?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你得到什么启迪?

  (2)这件事以后我怎样对待牛和鹅了?为什么我与牛和鹅的接触中前后情形大不相同?由此,你得到什么启迪?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师述: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同时,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大不相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课文重点课文的2———7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检查自学,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导语:上节课我领略了“架子十足”、高傲的白鹅,那在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眼中课文2、3、5自然段。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的白公鹅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己去寻求答案吧!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腔调、慢条丝理、掂量、涟漪、举步、官司、径直、勾当、属于、主宰

  3、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调diàotiáo

  4、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涟漪慢条丝理主宰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本文主要围绕白公鹅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再读课文划出重点句,与上课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并试着填下表:

  白鹅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2、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我的要求是不读错一个字,不读得结结巴巴的,能办到吗?

  2、交流,找到海军上将了吗?(板书:荣膺)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海军上将吗?

  3、一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太有意思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有趣的课文,怎么样?这回我要抽同学读。(抽生分段读)

  4、交流:现在你知道白公鹅凭什么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吗?(板书:傲)

  三、比较

  1、同学们讲得都不错,上一课我们认识的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一只白鹅——高傲的鹅老爷,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叶。诺索夫笔下的海军上将。我想考考大家,我这有它们俩的肖像,你能认清哪个是海军上将——白公鹅吗?

  2、出鹅图,交流想法。结合引导学习白公鹅走路:

  A、走路的样子(请生表演,评演)读出慢条斯理

  过渡:在这一段中,关于白公鹅的走路,作者还有怎样的描写?

  B、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细翎不沾一点污泥吗?

  C、狗追赶都不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板书:傲气)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知道了,这是一只特别有趣的,特别高傲的白公鹅。同学们也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我来揭晓正确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只。

  四、辩论

  “不过,你们先别笑。读了课文,有一点我却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们,叶。诺索夫先生可不喜欢这只白公鹅。”不信,我还有证据——

  1、证据一:捣乱

  出句“有时?乱羽”

  听你这么一说似乎也有些道理。不过我每次读到这都感觉叶。诺索夫讨厌它,你听——(师读)

  引导生读出喜爱。

  2、证据二:偷食

  出句“有多少次,主宰。”

  不光偷吃鱼饵,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多讨厌,这回你们无话可说了吧?(导:它知道自己偷东西吗?)

  (那作者是喜欢它偷东西吗?板书:傲骨)

  3、证据三:“吃惊”

  A、出句“白鹅大概认为这个?大吃一惊了。”

  B、瞧,作者想到小男孩要把它吃了,该是讨厌了吧?(结合讲讲破折号)

  C、听你们这么说,作者是在讲俏皮话啊。你听听看,当时作者是不是这么说的(师范读,引学生说出讲俏皮话的特点)“讲得有理,那你来试试。”

  D、那你看看这幅图,白公鹅要去捣乱了,谁能用叶。诺索夫的调侃的语气对白公鹅说几句话吗?

  五、小结。看来作者明着是写白公鹅的缺点,实际上是对这只有着傲气和傲骨的鹅充满了喜爱。还有谁喜欢这样的鹅?

  六、拓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板书设计:

  海军上将

  白公鹅步态: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教后反思:

  活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重难点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课件出示)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

  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课件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向

  1、读《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课件出示)

  2、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重点是什么?

  (1)介绍是什么。

  (2)怎样介绍。重点: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3)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3、组织小组内交流。巡回指导,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1)学生个人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把重点内容自己小声练说。(2)组内轮流叙述,相互补充、指点,推荐最好的。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1、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2、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1)根据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试说(2)提出问题或补充。

  四、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五、作业:(课件出示)

  把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亲朋分享。板书设计

  讲清奇特之处

  口语交际

  说明怎样形成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习作指导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抓特点观察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课

  我们学习了这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课件出示:课题)

  二、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金口大峡谷、大瓦山湿地公园、公园(校园的)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日出、月色、都市夜景。

  三、例文赏析(课件出示)

  四、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3、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课件出示)。

  五、学生作文,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五、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

  六、作业:(课件出示)

  课外修改习作,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板书设计

  用方位、时间等顺序仔细观察

  自然景观

  描述的“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准确、形象的语言逼真的描摹多种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难点: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准备:实物展台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课件出示)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⑴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⑵积累对联。

  ⑶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课件出示)“日积月累”。

  1、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课件出示)自由读,指名读。

  2、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3、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4、背诵诗句。

  5、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6、抄写诗句。

  7、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三、趣味语文

  1、(课件出示)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⑶师生小结。⑷再读。

  2、练习:

  ⑴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⑵师生再读。

  ⑶小结:(课件出示)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四、课后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了解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诗,导入新诗。

  1、同学们,我们一起跟随着苏轼游览了庐山,了解到苏轼眼里的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宋朝诗人陆游一起来《游山西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请大家自由朗读《游山西村》,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随机纠正字音和诗句朗读。

  (1)指名朗读古诗,注意评点字音的准确和诗句朗读的味道。

  (2)(点击课件)认读生字,学生提出书写注意事项。腊là浑hún豚tún疑yí

  (3)老师指导诗句朗读的味道,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出示课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请大家结合注释,猜猜这首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讲讲。

  2、全班交流古诗的大概意思。

  3、思考:你读出来了陆游的`心情没有?

  三、品读古诗,体会感情。品读古诗,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陆游快乐的心情。

  1、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一——人好)

  (1)请大家默读诗句,想想农家人招待游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字是什么?(足)理解“足”的意思。

  (2)农家仅仅是“足”鸡豚吗?还“足”什么?

  (3)一个“足”字可以看出什么?

  (4)想象画面,感情朗读1、2句。“丰足”之年,农家人杀鸡宰猪,热情招待外来游客,陆游在这里喝着酒、吃着肉,他快乐吗?

  2、体会陆游的快乐心情。(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二——景好)

  陆游的快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①理解“莫笑”,从农家人热情地招待可以体会到快乐。

  ②“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的游玩情景对比看出快乐。“疑无路”和“又一村”的心理对比看出快乐。

  (2)拓展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3、4句。

  同学们,陆游到山西村游玩,农民热情款待他,诗中一个“足”字可以看出当地农民的好客、纯朴的性格。当陆游结束这次愉快的旅游,他的心情是快乐的,他由衷感激农民的热情好客,他无比留恋农村的纯朴生活,其实,“足”也可以概括陆游的心情,那就是——“满足”。

  四、配乐朗诵,背诵古诗。

  游山西村

  人好丰足

  足

  景好满足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10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5-03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篇04-10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篇)04-10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3-08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6-10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6-28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通用15篇)04-10

四年级的教学设计语文上册10-20

四年级的教学设计语文上册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