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展示2个书柜,一个凌乱,另一个整齐。师: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书柜为什么?生:整齐的那个。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比较整齐。
师: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需要我们去整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类与整理”(教师板题)。
(二)教授新知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的气球。看,真漂亮。师: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形状、颜色。
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
师:你能按照形状给这些气球分一分类吗?←例1情境和小精灵的话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提前做好的气球卡片拿出来,在桌面上把你们的结果摆一摆。←用学具操作符合一年级年龄认知特点。
教师: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提醒:小朋友们可以在白纸上画一画、贴一贴。师:先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后再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并选取可用结果。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几个小朋友的分类结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生1:在白纸上把形状相同的气球贴在一起。
师:这个小朋友先把把形状相同的气球放在一起,然后再数一数。
生2:用画图的方法。把相同形状的气球排成一行或者一列。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类似的结果。
教师展示“象形统计图”并进行介绍:象形统计图要求从小往上画,保证一一对应。
师:通过这张图,你能很快知道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最少吗?师:每种气球的数量?
生3:画一个标志图形,然后记录该类气球的数量。师:你们看懂了吗?你知道了什么?师: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生:结果清晰明了、简便。
教师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结合多媒体呈现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呈现方式的特点。←帮助学生确定讨论的方向揭示分类的目的是计数
师:这几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分的,还可以怎样分?师:你想用那种方法记录?
师:请大家按颜色分一分,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分类的结果。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体会
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生:气球总量。 4。回顾反思
师:在今天的课堂活动中,我们是怎样学习分类的?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师: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事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课本第29页第2题。←提问:统计图各是按什么分类标准来统计的
(1)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第2题的第(1)小题;(2)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第2题的第(2)小题;课后反思
《分类与整理》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让孩子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等)呈现收集的数据。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我能较好的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展示了2个对比明显的书柜,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与整理的必要性以便导入课题。1个凌乱的书柜和一个整齐的书柜来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思考“该如何整理会更好?”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联系生活,把图书分类、整理。
本节课我存在的问题有:
(1)“教学越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了。其实这节课只要孩子能够抓住分类标准,能够用图、表统计表示出结果即可。不用过多的深究图、表内在含义。
(2)不应该在课前提前把课题展示给学生。
(3)未能体现“优化”的过程。由于我一开始就把学生抓的太死,让他们把气球卡卡片贴在白纸上。由于学生制作卡片大小问题以及思维的限制导致学生得出来的记录方法都是一样的,没有让孩子把自己特别的方法表示出来。我应该告诉学生“把手头上的气球卡片分一分,把结果记录上白纸上。可以画一画、摆一摆、贴一贴。”在这样引导语之下相信学生自然会给出五花八门的方法。这时老师应该敏锐的选择具有梯度的结果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方法的优化过程。
(4)板书功底不够。课前设计好的板书并未能完全体现。
修改建议1:
1、教学中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2、学生小组活动活动程序安排:先独立思考(按什么分类、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再小组合作(选一种记录方法,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呈现,分的结果相同)
3、关注: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培养良好倾听习惯;既时评价,引导学生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类与整理》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03-30
灯笼教学设计整理10-14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05-31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06-04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12-20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精选12篇)11-07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9篇06-27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方案参考优秀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