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4-10-31 09:53:17 美云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草原

  人远迎、款待、话别蒙汉情深。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2

  目标设计:

  积累品味优美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

  教具:

  录音机VCD

  学具:

  留言卡

  课前准备:

  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

  课堂流程:

  一、诱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二、课上求知:

  (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读段

  2、出示学习提示:找出能体现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另解精华,学生汇报,

  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

  [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辽阔,绿的美;平地绿、小丘绿对比的不鲜明,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界你的感受怎样?作者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

  (二)生生交流学习第二段(迎客)

  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作者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

  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

  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

  (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三、触景体验

  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行爱国教育

  2、尝试片段做导游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3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是我忍不住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同学们想看一看吗?(展示图片)猜一猜这是哪里?

  2. 42年前老舍先生再去草原参观访问的时候,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让我们乘坐老舍先生的汽车一起去领略草原的美景。(板书:草原)

  3. 齐读课题。

  二、 录音范读,了解主要内容

  1. 听课文朗读。

  2. 谈话作者写了草原的景,还写了草原的人。哪些自然段写景,哪些自然段写人呢?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三、 学习第一部分

  过度: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别忘了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

  1. 学生读书,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 哪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学生读后针对句子进行体会)

  (1)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你眼前,是一片绿色,再往远一点看,还是绿色,再远一点,也还是绿色。放眼望去这草原就像一张巨大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向天和地相接的地方。你们看到了吗?

  自己去读一读这句话,把一碧千里的场景给读出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茫茫是什么意思吗?

  (2)还有谁继续来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绿色与白色的搭配是多么美啊!我们一起来读,起。

  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羊群比作大花)

  (3)还有谁想读喜欢的句子,起来读一读。

  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黑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这位同学真是好眼力,一下子就找到了写草原美景的点睛之笔,不过,老师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一个疑问,翠色欲流它流了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欲:将要。将要流却没有流。)为什么又说轻轻流入云际呢?同桌的同学相互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有学过国画的同学没有?(讲“渲染”的意思)最后轻轻流入云际。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翠色”吗?还记得学过的《翠鸟》一文吗?刘老师联系翠鸟这片课文,我觉得这个翠绿比一般的绿更多一些鲜亮、绿得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像要流下来了,这就是“翠色欲流”。

  同学们再读这句话,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脑海中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

  请同学起来读,读得好不好,同学们,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啊!这分明是生命的活力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4)你们还喜磺一句,读一读。(你们发现了写草原天空的句子没有,读一读)

  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能不能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咱们平常看到的天空是怎样的?我们这里的天空很可爱,但草原上的天空比我们这里的更可爱。在这样的天空底下,真让人想高歌一曲。同学们,让我们把这种想高歌一曲的感觉读出来,这次,起。

  你们看,(出示图片)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让我们的视线变得如此清晰,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5)过度:草原像一幅很好的画卷,风赋予了草原小丘、线条、牛羊,更是赋予了草原与生命的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限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种境界------当你来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下课后,用小诗或句子把它写下来。

  3.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喜爱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部分

  过度:草原的景色如此美丽,那草原的人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你们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你们认为最满意的答案用简洁的语言填入表格。明白吗?(分组,每组各填一个自然段。如果你填得很快,还可以完成其他自然段的填写。)

  2、有好多同学已经完成了,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那个自然段的填写最有把握就先说哪一个自然段。在刚才的填表练习当中啊,大家不光填好了表格,还能使用简洁的语言,这说明你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读懂课文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把草原上人的特点概括出来。(板书:热情)

  3、在课文第二部分,作者写了那么多的感人场面,你最喜荒一个场面,读一读。

  现在,把你最喜欢的场面读给大家听。(用我最喜欢的场面是什么?如:敬酒-----读)

  4、当学生读到离别的场面时,(如果没有学生读,老师自己读)师谈话:

  我们和热情的蒙古族人民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尽情地唱啊、跳啊;尽情地享受着民族大团结带给我们的恢。此刻,夕阳已经偏西,夕阳的余晖洒满了碧绿的大草原,可是,谁也舍不得离去,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蒙汉情深

  5、全体起立,带着对草原的依恋,对草原人民的依恋,再次齐读这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很满意,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体会大草原的美。(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4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1、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荒种景物?为什么?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赞美草原,老师这也有一首赞美草原的诗,播放课件——《永远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4)联系文章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

  五、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6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

  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知识拓展:中国画(按照范围来分;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笔墨纸砚是中国画的工具,中国画的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中国画的线条美、构图美、章法美,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形式美、艺术美。)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画面欣赏音乐《天堂》

  3、师小结: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师: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内容?(草原景色美,草原的人美)

  欣赏草原风光图

  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2、品读句子。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

  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师:瞧,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句2: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师: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体会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留连不已,难分难舍。

  四、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2、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7

  【教学目的】

  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8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再现美)

  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美丽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

  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

  1、板书课题。

  2、全班集体读题。

  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

  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

  2、鼓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

  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

  1、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

  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

  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这句子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词语、色彩、具体、生动、准确、词语丰富、动静结合)

  五、导游观光表演(表演想象——创造美)

  学生即兴表演,外地旅游团去草原观光,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六、播放电子课件,再次欣赏和体会草原的美景。

  课件内容是:小学课文《草原》内容全过程的影片和小学课文《草原》课文同步朗读配音。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丽大、绿、静

  人更美→热情远迎

  激情会见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

  赞美草原风光歌颂民族团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重点】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建议: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课件及时呈现该句。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学生也参与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你们发现勾画的句子都写的什么内容呢?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板书:高歌──低吟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

  高歌──低吟

  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25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①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②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的情谊。)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③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④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③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④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①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②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①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作业设计: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③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10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一直向往这样一个地方: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点击课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3、导入:去过草原的人曾这样说:(课件出示: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镶在晶亮的溪水边。)学生齐读。

  4、是不是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冲动?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观看草原美景图及诵读描绘草原的优美语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相机简介作者老舍。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1)渲染勾勒迂回拘束玻璃马蹄

  摔跤偏西鄂温克羞涩低吟 襟飘带舞

  (2)蒙古包蒙蔽瞎蒙内蒙

  3、指导书写生字。(如: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2、组织交流、教师点拨。

  四、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空气新鲜,作者高兴。

  (2)指导读出愉悦的心情来。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

  (2)联系上文体会“并不茫茫”。

  (3)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

  句子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

  (2)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齐读。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理解两个关于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渲染”就是用颜色来涂抹画面,而勾勒就是我们用笔进行描边,勾画一层轮廓。)

  (2)出示“渲染”“勾勒”两幅中国画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通过直观的图像学生更易理解。】

  (3)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比较“渲染”和“勾勒”两个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于观察,他把这美丽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真是惟妙惟肖,美极了,也让我们来体会着读一读吧!

  句子五: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无限乐趣。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2)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句子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老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受美之后,从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细细品味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正是来源于草原的美丽景色。】

  (2)假如你置身于这广袤的草原上,(播放音乐,出示草原风光画面)你最想做什么呢?请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写到这个句子中。

  这种境界,既 ,又。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体会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在他们情感为之陶醉之时,让他们及时表达,一吐为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老舍先生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光,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总结写法,读写迁移。】

  4、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们用心灵珍藏,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钻进文字里,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积累语言,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去过草原的人还这样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这是谁写的童话?这是勤劳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汗水写下来的草原童话。)

  2、同学们,是谁写下了这诗意般的草原童话?是勤劳的草原人民写下的,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业:背诵第一段。

  4、下面,让我们在一首草原的赞歌中结束我们这节课。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反思:

  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致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1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

  二、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4.了解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感受民族团结友好,产生热爱祖国之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欣赏、品读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句和段落,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五、学情分析

  文章写得很美,但对于没有去过草原的孩子来说,想象其中的美景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课前,教师有必要搜集草原的相关图片,制作成课件,课上展示给孩子看,这样更能帮助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

  六、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读中想象, 读写结合

  七、教学理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美的教育。除此之外,还要从理解字词入手,同时加强读和写的练习。把默读、朗读、引读、齐读、诵读贯串在教学过程 之中。

  八、教学准备:

  草原的相关图片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你在图画里见到的草原是怎样的?你知道草原上的牧民有什么风俗习惯?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者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殊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了,让我们随老舍一起走进草原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初读课文,感受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2.注重指导:勒、骏、迂、涯的读音。

  3.注重指导:染,三点水的旁边是“九”,不要写成丸,涩,右上边是“刃”不是“刀”,襟左边是补衣旁

  4.读一读:

  绿毯 勾勒 骏马 奇丽 柔美 渲染 回味 茫茫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疾驰 迂回 洒脱 襟飘带舞拘束 羞涩 鄂温克

  (四)检查自学情况

  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节: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第二节: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第三节: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四节: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第五节:斜阳下的话别。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五)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讲读第一节

  1.默读、分层次。

  2.出示: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对比着读一读,感受到有什么不同?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天空景色是怎样的?

  出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4.去掉“那么……那么……”好不好?谁能够用上它说一句话?

  5..如果你置身于这样一种清鲜、辽阔的环境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板书:“总想高歌一曲”)

  6..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听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回到作者的描写)

  7.出示幻灯图景。重点理解“茫茫、翠色欲流、渲染、勾勒”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8.如果你置身于这番美景之中,又会产生如何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惊叹、舒服)

  9.作者为什么会“惊叹”?“既……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用“既……又……”说一句话?

  10.最后一句话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写?(骏马、大牛衬托景色的美丽)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11.小结:这节写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从天空写到地面,置身于美丽的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作者产生了特有的感受,情景交融。祖国的草原是这么美丽,让我们看这图景,听着草原音乐,把课文内容回味一遍,争取背下来。

  (学生看图听音乐,教师随着音乐指点图景,即兴诵读)

  12.指名试背。

  (三)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四)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出示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2)出示:

  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出示:

  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五)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段话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3-09

(推荐)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9-07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精华)12-23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5篇03-20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10篇)03-09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10篇03-09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8篇03-09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5篇)03-20

[经典]《草原》语文教学设计03-26

在线咨询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草原

  人远迎、款待、话别蒙汉情深。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2

  目标设计:

  积累品味优美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

  教具:

  录音机VCD

  学具:

  留言卡

  课前准备:

  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

  课堂流程:

  一、诱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二、课上求知:

  (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读段

  2、出示学习提示:找出能体现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另解精华,学生汇报,

  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

  [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辽阔,绿的美;平地绿、小丘绿对比的不鲜明,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界你的感受怎样?作者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

  (二)生生交流学习第二段(迎客)

  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作者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

  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

  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

  (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三、触景体验

  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行爱国教育

  2、尝试片段做导游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3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是我忍不住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同学们想看一看吗?(展示图片)猜一猜这是哪里?

  2. 42年前老舍先生再去草原参观访问的时候,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让我们乘坐老舍先生的汽车一起去领略草原的美景。(板书:草原)

  3. 齐读课题。

  二、 录音范读,了解主要内容

  1. 听课文朗读。

  2. 谈话作者写了草原的景,还写了草原的人。哪些自然段写景,哪些自然段写人呢?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三、 学习第一部分

  过度: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别忘了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

  1. 学生读书,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 哪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学生读后针对句子进行体会)

  (1)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你眼前,是一片绿色,再往远一点看,还是绿色,再远一点,也还是绿色。放眼望去这草原就像一张巨大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向天和地相接的地方。你们看到了吗?

  自己去读一读这句话,把一碧千里的场景给读出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茫茫是什么意思吗?

  (2)还有谁继续来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绿色与白色的搭配是多么美啊!我们一起来读,起。

  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羊群比作大花)

  (3)还有谁想读喜欢的句子,起来读一读。

  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黑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这位同学真是好眼力,一下子就找到了写草原美景的点睛之笔,不过,老师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一个疑问,翠色欲流它流了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欲:将要。将要流却没有流。)为什么又说轻轻流入云际呢?同桌的同学相互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有学过国画的同学没有?(讲“渲染”的意思)最后轻轻流入云际。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翠色”吗?还记得学过的《翠鸟》一文吗?刘老师联系翠鸟这片课文,我觉得这个翠绿比一般的绿更多一些鲜亮、绿得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像要流下来了,这就是“翠色欲流”。

  同学们再读这句话,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脑海中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

  请同学起来读,读得好不好,同学们,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啊!这分明是生命的活力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4)你们还喜磺一句,读一读。(你们发现了写草原天空的句子没有,读一读)

  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能不能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咱们平常看到的天空是怎样的?我们这里的天空很可爱,但草原上的天空比我们这里的更可爱。在这样的天空底下,真让人想高歌一曲。同学们,让我们把这种想高歌一曲的感觉读出来,这次,起。

  你们看,(出示图片)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让我们的视线变得如此清晰,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5)过度:草原像一幅很好的画卷,风赋予了草原小丘、线条、牛羊,更是赋予了草原与生命的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限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种境界------当你来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下课后,用小诗或句子把它写下来。

  3.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喜爱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部分

  过度:草原的景色如此美丽,那草原的人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你们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你们认为最满意的答案用简洁的语言填入表格。明白吗?(分组,每组各填一个自然段。如果你填得很快,还可以完成其他自然段的填写。)

  2、有好多同学已经完成了,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那个自然段的填写最有把握就先说哪一个自然段。在刚才的填表练习当中啊,大家不光填好了表格,还能使用简洁的语言,这说明你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读懂课文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把草原上人的特点概括出来。(板书:热情)

  3、在课文第二部分,作者写了那么多的感人场面,你最喜荒一个场面,读一读。

  现在,把你最喜欢的场面读给大家听。(用我最喜欢的场面是什么?如:敬酒-----读)

  4、当学生读到离别的场面时,(如果没有学生读,老师自己读)师谈话:

  我们和热情的蒙古族人民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尽情地唱啊、跳啊;尽情地享受着民族大团结带给我们的恢。此刻,夕阳已经偏西,夕阳的余晖洒满了碧绿的大草原,可是,谁也舍不得离去,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蒙汉情深

  5、全体起立,带着对草原的依恋,对草原人民的依恋,再次齐读这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很满意,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体会大草原的美。(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4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1、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荒种景物?为什么?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赞美草原,老师这也有一首赞美草原的诗,播放课件——《永远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4)联系文章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

  五、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6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

  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知识拓展:中国画(按照范围来分;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笔墨纸砚是中国画的工具,中国画的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中国画的线条美、构图美、章法美,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形式美、艺术美。)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画面欣赏音乐《天堂》

  3、师小结: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师: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内容?(草原景色美,草原的人美)

  欣赏草原风光图

  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2、品读句子。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

  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师:瞧,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句2: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师: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体会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留连不已,难分难舍。

  四、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2、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7

  【教学目的】

  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8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再现美)

  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美丽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

  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

  1、板书课题。

  2、全班集体读题。

  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

  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

  2、鼓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

  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

  1、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

  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

  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这句子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词语、色彩、具体、生动、准确、词语丰富、动静结合)

  五、导游观光表演(表演想象——创造美)

  学生即兴表演,外地旅游团去草原观光,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六、播放电子课件,再次欣赏和体会草原的美景。

  课件内容是:小学课文《草原》内容全过程的影片和小学课文《草原》课文同步朗读配音。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丽大、绿、静

  人更美→热情远迎

  激情会见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

  赞美草原风光歌颂民族团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重点】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建议: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课件及时呈现该句。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学生也参与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你们发现勾画的句子都写的什么内容呢?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板书:高歌──低吟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

  高歌──低吟

  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25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①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②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的情谊。)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③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④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③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④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①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②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①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作业设计: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③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10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一直向往这样一个地方: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点击课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3、导入:去过草原的人曾这样说:(课件出示: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镶在晶亮的溪水边。)学生齐读。

  4、是不是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冲动?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观看草原美景图及诵读描绘草原的优美语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相机简介作者老舍。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1)渲染勾勒迂回拘束玻璃马蹄

  摔跤偏西鄂温克羞涩低吟 襟飘带舞

  (2)蒙古包蒙蔽瞎蒙内蒙

  3、指导书写生字。(如: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2、组织交流、教师点拨。

  四、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空气新鲜,作者高兴。

  (2)指导读出愉悦的心情来。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

  (2)联系上文体会“并不茫茫”。

  (3)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

  句子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

  (2)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齐读。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理解两个关于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渲染”就是用颜色来涂抹画面,而勾勒就是我们用笔进行描边,勾画一层轮廓。)

  (2)出示“渲染”“勾勒”两幅中国画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通过直观的图像学生更易理解。】

  (3)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比较“渲染”和“勾勒”两个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于观察,他把这美丽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真是惟妙惟肖,美极了,也让我们来体会着读一读吧!

  句子五: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无限乐趣。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2)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句子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老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受美之后,从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细细品味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正是来源于草原的美丽景色。】

  (2)假如你置身于这广袤的草原上,(播放音乐,出示草原风光画面)你最想做什么呢?请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写到这个句子中。

  这种境界,既 ,又。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体会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在他们情感为之陶醉之时,让他们及时表达,一吐为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老舍先生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光,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总结写法,读写迁移。】

  4、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们用心灵珍藏,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钻进文字里,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积累语言,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去过草原的人还这样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这是谁写的童话?这是勤劳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汗水写下来的草原童话。)

  2、同学们,是谁写下了这诗意般的草原童话?是勤劳的草原人民写下的,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业:背诵第一段。

  4、下面,让我们在一首草原的赞歌中结束我们这节课。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反思:

  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致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1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

  二、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4.了解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感受民族团结友好,产生热爱祖国之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欣赏、品读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句和段落,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五、学情分析

  文章写得很美,但对于没有去过草原的孩子来说,想象其中的美景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课前,教师有必要搜集草原的相关图片,制作成课件,课上展示给孩子看,这样更能帮助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

  六、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读中想象, 读写结合

  七、教学理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美的教育。除此之外,还要从理解字词入手,同时加强读和写的练习。把默读、朗读、引读、齐读、诵读贯串在教学过程 之中。

  八、教学准备:

  草原的相关图片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你在图画里见到的草原是怎样的?你知道草原上的牧民有什么风俗习惯?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者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殊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了,让我们随老舍一起走进草原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初读课文,感受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2.注重指导:勒、骏、迂、涯的读音。

  3.注重指导:染,三点水的旁边是“九”,不要写成丸,涩,右上边是“刃”不是“刀”,襟左边是补衣旁

  4.读一读:

  绿毯 勾勒 骏马 奇丽 柔美 渲染 回味 茫茫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疾驰 迂回 洒脱 襟飘带舞拘束 羞涩 鄂温克

  (四)检查自学情况

  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节: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第二节: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第三节: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四节: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第五节:斜阳下的话别。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五)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讲读第一节

  1.默读、分层次。

  2.出示: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对比着读一读,感受到有什么不同?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天空景色是怎样的?

  出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4.去掉“那么……那么……”好不好?谁能够用上它说一句话?

  5..如果你置身于这样一种清鲜、辽阔的环境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板书:“总想高歌一曲”)

  6..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听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回到作者的描写)

  7.出示幻灯图景。重点理解“茫茫、翠色欲流、渲染、勾勒”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8.如果你置身于这番美景之中,又会产生如何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惊叹、舒服)

  9.作者为什么会“惊叹”?“既……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用“既……又……”说一句话?

  10.最后一句话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写?(骏马、大牛衬托景色的美丽)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11.小结:这节写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从天空写到地面,置身于美丽的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作者产生了特有的感受,情景交融。祖国的草原是这么美丽,让我们看这图景,听着草原音乐,把课文内容回味一遍,争取背下来。

  (学生看图听音乐,教师随着音乐指点图景,即兴诵读)

  12.指名试背。

  (三)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四)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出示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2)出示:

  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出示:

  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五)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