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05 09:23: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加减混合运算。学会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三、教学流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1、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 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巩固提高

  1、(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①34+56=90 678—299=379

  ②90—45=45 379+546=925

  2、大显身手

  (1)①295+326—483 420+191+78

  ②205—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5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小结: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铺垫

  1. 第一轮第一次游戏:用三张牌“算24点”。

  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 × 10 + 4和4 + 2 × 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 第一轮第二次游戏:教师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

  (1) 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2) 4 × 7 - 4的算式中,我们可以先算减法吗?

  (3) 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时,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引入方式可有多种,比如教材中联系实际问题,从具体的情境引入便是其中的一种。可这里似乎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以便从算理上弄清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道理。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到了三步以上的混合运算,如果要嵌入具体的情景之中,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新课的引入,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求一个最能激发学生探索愿望、最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怎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富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挑战性呢?我想到了“算24点”这个游戏。

  理由有三:

  一是这个游戏学生玩过,有经验、有兴趣,且不会在游戏规则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的时间;

  二是游戏的机动性强,三张牌、四张牌都可以玩,而用三张牌玩,刚好对应学生已经掌握的两步混合运算知识,用四张牌则对应了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这使得学生激活已有的'经验成为可能,又使得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变得自然而顺畅;

  三是算式被赋予了恰如其分的“意义”,学生要算得24,在头脑中已经经历了一个“分步列式”的过程,一旦形成综合算式,并不影响头脑中原有的运算顺序,相反,学生正是用头脑中已经确定的运算顺序来阐释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这就使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顺序对应起来,从而体会到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二、 新授

  1. 第二轮第一次游戏。

  引导:我们用四张牌来玩“算24点”游戏,情况会怎样呢?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2、2、5、7。

  要求:个人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然后将意见带到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1) 小组内成员所列的算式都相同吗?

  (2) 这些算式运算的顺序和步骤也相同吗?

  (3) 比较不同的运算顺序,有区别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呈现:

  2×5+2×7 2×5+2×7

  =10+2×7=10+14

  =10+14=24

  =24

  2. 引导比较:两种运算顺序都是正确的,但哪一种运算过程更简单一些呢?

  3. 教师呈现:40 ÷ 4 - 28 ÷ 7,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4. 比较:2 × 5 + 2 × 7和40 ÷ 4 - 28 ÷ 7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 第二轮第二次游戏。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3、6、6、9。

  学生先行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第二次合作。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6 × 6 - 3 - 9,6 + 6 ÷ 3 × 9,6 + 9 ÷ 3 × 6,6 + 6 × 9 ÷ 3,3 + 6 + 6 + 9……

  6. 将上面的算式按运算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类,观察分析后比较:

  (1) 哪些算式不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 哪些算式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这些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呢?

  7. 小结规律,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学生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其实是经历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我们应努力呈现各种情况,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理的理解。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两轮游戏,其作用分别对应于教材中的“例题”和“试一试”两部分的知识要点。第一部分侧重于体验学习,学生亲历尝试和交流,体会将算式中的乘法同时运算的优越性。第二部分侧重于分类和归纳,在开放的情境中比较同一级运算与两级运算的区别,进而发现两级运算的共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我着意引导学生进行了多次比较,如简单运算与较复杂运算的比较,同一类运算中不同运算顺序的比较等等,落脚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三、 巩固

  1.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80 ÷ 2 + 76 ÷ 4 240 ÷ 6 - 2 × 17

  45 - 20 × 3 ÷ 4 51 - 36 ÷ 3 + 25

  评讲:第一行两道题怎样计算更简便些?第二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 小虎学了今天的知识以后,很高兴,老师要求完成20 × 5 - 20 × 5和20 × 5 ÷ 20 × 5两题的计算,小虎不一会儿就算好了。同学们,我们也来看一看,小虎做得对吗?

  20×5-20×5 20×5÷20×5

  =100-100=100÷100

  =0=1

  [设计意图:小虎做的两题形式上比较相近,但第二题属同一级运算,第一题是两级运算。根据教学的前馈信息,学生常常容易发生混淆,故此处将两题同时呈现出来专门研究,便有了必要性。]

  3.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求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在数与数之间添上加、减、乘或除号,使计算结果正好等于右边的数。

  2 2 2 2 = 1

  2 2 2 2 = 2

  2 2 2 2 = 3

  2 2 2 2 = 4

  2 2 2 2 = 5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努力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不仅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依据:学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试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向右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运算,为了分散难点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并根据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列式解答:

  1、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口答列式。老师问:5、3、15分别表示什么?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买水彩笔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3、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数量关系;2、那3、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

  ⑷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3)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仔细观察第2题找出其中的错误。

  (2)进行订正。

  (3)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4)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组织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4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

  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板书设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 =96(元)

  =96(元)

  答:一共要付96元。

  教学反思:

  一得:

  一失:

  一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37+26=76-39=605+59= 30×23=

  12×8= 27+32=48+27=4500×20=

  二、新授: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

  (2)综合:12×3+15×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240÷6-2×1745-20×3÷4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840÷40-400÷40

  25×(30+20)(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2、(第5题)分析“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指名说说“你们两组的总人数”怎么算?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维拓展:

  4. 把下面三组用字母表示的算式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⑴ a × b = c ⑵ x ÷ y = a⑶ y × b = x

  X – y = ax × y = b a ÷ b = c

  X + y= b b – a = ca +y = x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依据:学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试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向右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运算,为了分散难点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并根据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列式解答:

  1、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口答列式。老师问:5、3、15分别表示什么?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买水彩笔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3、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数量关系;2、那3、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

  ⑷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3)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仔细观察第2题找出其中的错误。

  (2)进行订正。

  (3)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4)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组织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

  结果会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4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2、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2、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3、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尝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PPT、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新的内容吗?你对混合运算已有了哪些认识?

  2、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

  (1)180-120÷6 (2)15×9÷6(3)168÷(15+6)

  二、自主探究

  1、师:去过商店吗?下面我们一起去一家文具店看看。

  出示:(图片)

  钢笔:12元 三角尺:2元 文具盒:20元

  2、师:能看懂吗?能试着编一道应用题吗?

  生思考,指名回答。

  3、现在老师要买5支钢笔和10把三角尺,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解答?请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师板书。师:会计算吗?试一试。

  有针对性地指名板演,其余在自己本子上完成。

  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算行吗?

  4、师:你能再接着提问吗?该怎样算?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师:对于刚才学习的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

  5、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

  6、总结:刚才的这几道题目都没有括号(补充完整课题),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怎样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

  (3)集体订正,反馈、改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找一找错在哪里,再改正。做完后,同桌交流,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

  师:观察,每组算式有联系吗?估计一下它们的答案可能会怎么样?同桌每人选择一组算一算,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完后,交流:你的估计正确吗?能说说为什么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四、总结质疑

  1、师:本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习什么?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强化数学的规则意识和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下棋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情境图(教材中的情境图略加改动:“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样买呢?说说你的想法,再列出综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地列出下列算式:

  (1)可以买同一种棋。

  ①买5副中国象棋。列式:12 × 5。

  ②买5副围棋。列式:15 × 5。

  (2)可以两种棋都买。

  ③买1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列式:12 + 15 × 4。

  ④买4副中国象棋和1副围棋。列式:12 × 4 + 15。

  ⑤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列式:12 × 2 + 15 × 3。

  ⑥买3副中国象棋和2副围棋。列式:12 × 3 + 15 × 2。

  提问:①、②两式是一步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算出得数,③、④两式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还记得运算顺序吗?(学生口答)

  再问:⑤、⑥两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学生口答)这样的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对原教材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略加改动,把“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使例题更具开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购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两步、三步运算的情况都有,既复习了过去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旧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运算的新知;三是为进一步学习例题算式的变式创造了条件,使变式后的数量关系和计算结果更具合理性。]

  二、自主探索,总结顺序

  1.教学例题。

  (1)尝试:学生独立试做12×2+15×3。

  (2)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情况,如有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也一并板演)。

  (3)讨论:黑板上的计算对吗?他们各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联系情境图中的'数量关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

  (4)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

  (5)练习:在知道哪一种算法更简单的基础上,再次自主练习⑥12 × 3 + 15 × 2。练习后同桌交流。

  2.变式例题。

  (1)出示变式题:

  (2)提出问题:12 × 2 + 15 × 3

  ① 12 ÷ 2 + 15 ÷ 3 ② 12 ÷ 2 + 15 × 3

  ③ 12 × 2 + 15 ÷ 3 ④ 12 ÷ 2 - 15 ÷ 3

  ①如果情境图场景不变,并提供以下信息供你选择:

  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

  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

  买中国象棋用了12元,买围棋用了15元。

  你能说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吗?

  ②说说每道算式各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3)集体讨论。

  学生想说哪一道算式就说哪一道算式。一个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做评价准备。

  3. “试一试”。

  (1)独立试做。

  (2)同桌交流一道题的运算顺序。

  (3)全班讨论:你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强调书写规范)

  4. 总结顺序。

  提问:今天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指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让学生阅读课本,提出不懂的问题。

  [说明: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在新知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先让学生通过类推,联系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自主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例题的变式,由算式选择合适的信息,再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最后通过“试一试”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全班讨论,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和书写规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便水到渠成了。]

  三、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第一层次:口答。

  1.下面各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在小组内说说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① 40 × 2 - 15 × 5

  40 ÷ 2 + 15 ÷ 5

  ② 50 ÷ 5 + 8 × 5

  50 + 5 × 8 + 5

  ③ 36 - 6 × 5 ÷ 3

  36 - 6 × 5 + 3

  2.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选择。

  (1)28 × 2 - 45 ÷ 5

  ①求积②求差③求商

  (2)84 × 3 - 98 + 2

  ①求和②求差③求积

  (3)90 + 56 ÷ 2 × 3

  ①求积②求和③求商

  第二层次:辨析、比较。

  1.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讨论课本上的两题,再补充讨论以下两题。

  2.比较每组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想想做做”第3题)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组题,再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讨论。重点讨论每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层次: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4题。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出综合算式,说说运算顺序。

  [说明:设计层次分明的三组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巩固深化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选择、改错等不同练习形式,对学生容易错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1题、第6题。

  评析

  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两步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需要。本课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教学对此做了整体思考:第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了李老师到商店买棋的情境,让学生为老师设计买棋方案并列出算式,既复习旧知,又有机引入新课。第二,在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反复联系例题和变式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第三,在巩固练习中利用课本上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新知。这样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算”与“用”和谐交融。

  二是注重学习材料的创设。教材有一幅情境图,如果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再探索运算顺序,也能达到教学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单一。为此,本课设计对原例题情境进行了两次改动:第一次改动是将信息“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这样使例题更具有开放性;第二次是提供“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买中国象棋用了12元,买围棋用了15元”等多种信息,让学生根据变式后的算式选择信息,这样由算式到条件,从综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数学问题,在展开充分想象的过程中,进一步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此外,在巩固练习中对比、选择、改错等不同形式、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设计,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

  三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善。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三步混合运算是在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只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从两步混合运算到三步混合运算的迁移。本课设计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多次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并适时组织同桌、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讨论。同时,教师注意适时点拨引导,既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活动,但又不放任自流。学生在参与不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发展和提高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优秀10-18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6-16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说课稿04-29

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05-25

0的运算教学设计06-16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精选6篇)04-29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范文(精选11篇)08-19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05-26

数的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