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11-28 08:39: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 篇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小说《包身工》中的主要内容,理解小说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背景,掌握小说中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发现其中的人文关怀,启迪自己的心智。

  二、教学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回归小说本身,深入分析小说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揭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背景、情节,并以此引领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

  2、引导学生自觉抓住小说中的.人文关怀,挖掘出包身工工与家人、社会、邻里、良知的关系,在对包身工自身努力及其脚上、齐琪等人自救的故事背景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的贫困与富裕的现实以及城乡差距的深层原因。

  3、通过本小说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在线下实践中发现什么是写作的流畅性、抒情性,什么是人民文学、现实主义等文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驾驭文学语言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剖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挖掘小说中的人文深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小说中的人文深度,确保学生的思考和探讨是全面、深入、系统的。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讲解小说的情节及其文化背景,为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小说打好基础。

  2、集体阅读法:通过引导学生集体阅读小说,给学生呈现小说中的情节,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视野。

  3、思辨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背景、情节进行思考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动讨论,发现各个学生在小说中的见解,加深对人物、事件和主题的理解。

  五、学习评价

  1、口头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达和思考能力,如能否完整、深入地剖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文化内涵。

  2、书写能力:评估学生在课业外阅读后所写的读书笔记,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写作功力和文学语言的掌握能力。

  3、综合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对文学的态度。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 篇2

  一、作家作品简介

  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主要作品有《夏衍剧作集》等。

  二、关于《包身工》

  《包身工》是夏衍的重要作品之一,1936年6 发表。全文记叙了二三十年代几个纺织女工的艰难生活,反映了国民党统治之下人民经受的苦难,揭露了帝国主义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三、文体简介

  报告文学:文学类文章体裁之一。是指速写、特写等文学式样的总称。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包身工》就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四、课文分析

  1、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包身工的含义是什么?

  包身工是指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读出语言信息,进行整体归纳)。

  2、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社会背景,工作情况,待遇等等。

  甲、社会背景恶劣:

  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带工老板,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

  "一二·八"战争以后,日本在中国的纱厂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劳动者"。

  乙、工作性质恶劣:

  "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有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劳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象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象弓一般的弯,面色象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

  "纱厂工人的三大威协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劳动条件,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人在这三种威协下面工作,更加容易疲劳。"

  丙、待遇恶劣:

  吆喝

  呼喊

  命令似的高叫

  没有做工和不做工的自由

  工资待遇低:"最初工钱是每天十二小时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几个星期之后就调到钢丝车间、条子间、粗纱间去工作……工资不及男工三分之一"。

  丁、包身工给资本家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在一种特殊的低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地膨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日本厂子讲……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戊、作者对"包身工"这一现象的评价是什么?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板书结构:

  生活困难包工作时间长

  纺背被迫卖身身工作环境差日本纱厂托着中国冤魂

  纱日本纱厂 工劳动强度大一点温情已经不存在

  女需要劳工的劳动报酬低黎明的到来不可抗拒

  工景中外势力遭人身缺自由

  相互勾结与其他

  五、语言特点

  1、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

  2、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类分析。

  反语

  倒装

  联想

  其他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 篇3

  【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们能够懂得复杂记叙文如何选材:即点面结合。

  2、体会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所产生的效果。

  3、理解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间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深化主题。

  【课文解析】

  1、注音释义

  吆喝(yāohe)相称(chèn)呵欠(hēqian)

  2、内容主旨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同时又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通过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介绍她们恶劣的住宿条件;通过写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说明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第二部分(第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议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这一部分中第9段至第11段重点描写包身工吃早饭的情景,介绍恶劣的饮食条件;第12段至第17段,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佣包身工的三大原因:可靠、安全、廉价,说明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并以“芦柴棒”被殴打侮辱为例,形象揭示出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残酷的压迫。

  第三部分(第18-25段)记叙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于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其中第18段至第23段,作者重点介绍包身工上工的情景。点出三大威胁,即音响、尘埃、和湿气,又指出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这三大危险。第24段至第25段归结出本文的主题,点明帝国主义由于利用了包身工这种廉价劳力而获得巨额利润。

  第四部分(第26-33段)这是全文的总结,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这一部分,作者以墨鸭作喻,形象地揭露、控诉包身工制度的野蛮和残酷。

  课文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培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3、写作手法

  选材上注意点面结合。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夏衍先生进行了长期的深入调查,他收集了大量的素材,面对众多材料,作者进行了精心的编选。文章中的有几处简约的工人群像描写,如清早起床一场,作者点出时间:清晨四点一刻,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在这让人瞠目结舌的群像,作者又点出了一个个体的形象“芦柴棒”,她的外貌只有一字可以形容“瘦”,她在忙乱地烧稀饭。这就是包身工们清早起床的场景,通过作者的笔,我们看到的是一群被折磨得忘记自己是人的可怜的工人。还有早饭一场,作者也采用这种群像与个体结合的手法。包身工的悲惨,带工老板、帝国主义者的凶残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结构上以时间为序,兼用补叙和插叙。

  文章材料丰富,作者以时间为序,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形象地表现出来,如包身工起床一场,作者将她们的慌乱、无奈、麻木展现得很生动,读到此处,读者都会惊讶,无法理解这个怪异的群体,作者此时补叙包身工的来历,身份,使读者在惊诧之余,痛恨包身工制度,痛恨带工们的下劣无耻。接着,作者展示了包身工的早饭,这是一顿猪狗不如的饮食,清晨四点多起床,吃这样一顿早饭,然后在繁重地劳作六个小时,带工老板的刻毒不言自明,作者及时插叙之所以会有包身工制度的原因,"据说这是一种极合经济原理和经营原则的方法"。进一步揭露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最后,作者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她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劳作,尽管这已耗尽她们的血汗但还要承受殴打、罚工钱、“停生意”这三种危险,包身工们完全被置于非人的境地中,此时,作者紧接着插叙指出日本纱厂吸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迅速膨大的事实,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作者如此安排,全文环节清楚,叙议紧凑,又很形象。

  【重点语段研读】

  1、课文第2段

  这一段作为全文开篇的重点场景起到了强烈地渲染作用。包身工们起床时的慌乱,争抢让所有读者为之惊诧。这一群像中有几处描写很发人深省。“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这一细节让人内心震撼,这些女工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她们每日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又何谈自尊、自爱,她们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也被扼杀了人性。就是这种凶残的',奴隶制般的包身工制度使帝国主义者的腰包迅速膨胀起来。

  2、课文第9段,第10段

  这两段是作者描写包身工们吃早饭的情景,饮食差得无法用语言形容,尽管如此,还会有老板娘刻毒的咒骂。这二段中有一个词让读者刻骨难忘。“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是呀,与那些用锅巴、猪食冲上冷水作为早饭的带工老板们比起来,这些肯到市场收集菜叶,给包身工们吃菜的老板真可算是“慈祥”的非同一般了。这“慈祥”一词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的待遇尽言到极点。

  3、课文第6段、第31段

  这两段中作者都使用“饲养”一词,不同的是,第6段中在这个词上加了引号,带工们“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第31段开首: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这两处都运用了“饲养”一词,然而差异极大;前一处,写那些贫苦农民,她们的贫寒、饥苦,使她们的孩子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作者说她们无力“饲养”,这是一种无奈,一种被迫的无奈,养活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然而在那个时代却根本无法办到,就连如同牛马一样的饲养,贫寒的农民也无力维持,社会的黑暗可见一斑。而带工老板,纱厂厂主们对待包身工却是发自内心地视她们为机器,为牛马猪狗,在这些剥削者看来包身工从来也不是人,她们只是一些可以榨取出血汗的动物,可以役使的奴隶,手段之残忍,感情之冷酷,完全达到一种野蛮的地步。作者巧妙地运用“饲养”一词,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控诉包身工制度的卑劣。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包身工》优秀说课稿04-19

高一语文必修一《包身工》教学设计06-24

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28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9-28

平移的教学设计优秀08-19

gkh教学设计优秀09-20

《春酒》教学设计优秀08-15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09-02

《山雨》教学设计优秀08-28

《aieiui》优秀教学设计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