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06 11:29: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它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说明性的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运用——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写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4-7),写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8),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本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是按照先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来解答,讲清一个道理的方式来叙述的。

  本文属于常见的说明性的语言,读来清楚明白,向我们朴实、准确地介绍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其间语言也不乏准确生动,为说明性语言增添了不少色彩。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具备了初步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因而让他们先学后教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本文如何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作为教者的我们帮助学生建构感性的认知世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达到积累、运用就成为教学的重点。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就在于训练学生理解蝙蝠探路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简析,基于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估计,以及针对编者编排意图的揣摩,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会认7个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弄懂人们是怎样从蝙蝠的飞行受到启发,发明雷达的,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三、说教学理念

  (过渡语)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重在学语习文,得义又得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打算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采用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紧扣语言文字,读读议议,品读揣摩,充分展示学习语言的过程。教法即学法,针对本文我认为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读文找据,合作交流能有效地理解蝙蝠和飞机之间的联系达成教学目标,最终让整堂课呈现整体性、情感性和人文性,让教路、文路、学路三者合一,融为一体。

  四、说教学流程

  (过渡语)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真实展开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板块。

  (一)导入板块

  图片导入,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1.师:大自然是人类灵感的源泉,从动物身上人们得到了很多启示。比如根据根据鲸鱼发明了潜水艇,根据蜻蜓发明了直升机。

  课件出示:出示图片(鲸鱼、潜水艇、蜻蜓和直升机)

  2.读了课题,同学们肯定会有疑问:是什么东西在夜间飞行呢?夜间飞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夜间飞行的秘密)

  设计意图:

  通过课题来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交流预习,读文识字

  1.请同学们听范读课文,在听的过程中,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

  学生边听课文,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教师指导读写生字。

  课件出示:

  1、会认字:蝙、蝠、即、锐、系、铛、绳、证、障、碍、荧、屏

  认读方式(开火车拼读、去掉拼音单独读,齐声读)

  2、蝙蝠、雷达、蚊、子即使、避开、敏锐、科学、横七竖八

  认读方式:单独读,师强调重点生字读音,女生齐声读,男生齐声读,全班一起读。

  3、学习多音字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读一读: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阿姨在给小明系(jì)鞋带,心想他们一定是母子关系(xì)。

  4、会写字: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达驾驶

  (生字归类、偏旁加熟字、形近字辨析)

  (1)教师重点指导易混字、易错字。如:“即”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字形,左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究”字是上下结构,下面是“九”,写的时候要和“挖”的右半部分区分开来;“驶”右边是“史”,不要写成“吏”。

  (2)认识多音字“系”:系鞋带(jì);系列(xì)。

  (3)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生字的写法,互相听写几个生字,并互相订正。

  三.齐声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提示完成。

  (1)生读课文,并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师指导:要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看课文题目,再根据题目去找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在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改写,我们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了。

  (2)请同学们找出重点句子。(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通过对这个句子进行改写,我们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一说?

  生改写句子,并交流自己的答案,师总结。

  主要内容: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这个环节层层深入,先从字词入手,然后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文章主要意思,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板书

  6、夜间飞行的秘密

  蝙蝠雷达蚊子即使避开敏锐科学横七竖八

  绳子系着铃铛苍蝇证明研究障碍荧光屏驾驶

  主要内容: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这个环节层层深入,先从字词入手,然后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文章主要意思,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当堂检测

  六、作业布置

  1.本课你认为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生字和词语规范的书写到作业本上。以下词语:即使、横七竖八、苍蝇、研究和证明写一个优美语句。

  2.给下列生字组词。

  蚊()即()科()横()

  竖()绳()驾()蝇()

  六、《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这篇文章介绍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自主识字。

  对于生字的教学,我主要是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学和小组活动解决生字词。为了防止学生学习浮于表面,我还进行了易错字和易混字的指导。这样双管齐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就会更加准确,成就感也就更高。

  二、层层递进,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为下节课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剖析、整合。让学生对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因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

  三、提出质疑。

  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我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想办法自主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能够正确认读“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明确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整理问题,进而对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预习单、小组问题清单、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

  学生:完成预习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预习能够正确认读“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本课时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对比课题引思考

  把《蝙蝠和雷达》与《夜间飞行的秘密》两个课题相对比,引发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对新旧课题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问题的提出更重要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欣赏、品味语言,丰富语感。]

  二、初读课文扫障碍

  1、检验预习成果

  第一组词语:归类正确认读“蚊子、苍蝇、绳子、铃铛”含有轻声的词语。

  第二组词语:字理识字“系”并规范书写。

  第三组词语:多种方法理解“超声波、无线电波”等词语的意思。

  2、概括全文内容

  梳理文章要点概括全文内容。

  预设: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航的安全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扎实的预习,能够自主完成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和意思的理解。通过了解汉字特殊寓意和字理识字等环节,增加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和喜爱。概括全文内容时通过提供词语串一串,降底概括难度,把握概括要点理清概括思路。]

  三、质疑发问寻角度

  1、关注导语理发问

  关注课文导语,小组交流整理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2、问题交流寻角度

  从问题中主动发现有针对词语、句子、段落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小结第一个提问角度——内容。

  3、聚焦实验寻角度

  作者质疑“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聚焦三次实验寻找第二个提问角度——写法。

  4、继续质疑寻方法

  抛出教师读文时的质疑,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在文章写法上提问的不同方法。

  5、课后习题寻角度

  文章末尾的.两个问题和课后一个问题的集中展示,寻找第三个提问角度——启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开始阅读提问时是无角度和方法意识的。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提问中循序渐进地拨开问题的提问角度和提问方法。首先,通过交流学生已经提出的问题引导明确是针对文中词语、句子、段落、课题、全文来提问,都可以归纳为第一个角度——内容。聚焦三次实验,通过表格梳理文字,同学们根据表格自主发现第二个提问角度一—写法。最后,拎出文后的质疑和课后的练习,这两者结合,有助于学生发现提问的第三个角度——启示。本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问题中逐渐拨开提问的不同角度和具体方法,为方法的运用搭建了支架。]

  四、总结方法明思路

  1、文本内容;

  2、文章写法;

  3、文本启示。

  [设计意图:总结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的提问角度和具体提问方法,有具体方法搭建支架,学生对如何提问更加清晰明确。]

  五、回读文本再质疑

  1、书写本课的生字。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提问方法,尝试再次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提问,完善本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习得方法,使用方法,课上的学是为了课外积极使用,继续完善提问。]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 11 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多音字“系”,会写 14 个常用字。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

  3.能借助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蝙、蝠”等 11 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多音字“系”,会写 14 个常用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

  1.回顾前一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中所学习的提问策略 。

  2.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二、质疑导入

  1.根据题目质疑

  2.解决质疑,了解文章内容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

  1.学习“蝙蝠”

  (1)读准字音

  (2)介绍资料

  2.学习“雷达”

  (1)了解雷达

  (2)组词运用

  3.通读全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

  (2)读准本课生词

  即使 敏锐 障碍物

  证明 研究 驾驶 荧光屏

  4.学习多音字“系”

  (1)了解“系”的字理

  (2)结合语境读准字音

  ①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②这点小磕碰,没关系。

  (3)理解“横七竖八”的意思

  5.区分形近字“蝇、绳”

  6.指导书写

  (1)明确重点字的关键笔画

  (2)细致指导生字“即”、“横”、“系”

  (3)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初步质疑

  1.再读课文,填写问题清单

  梳理问题清单

  (1)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2)从课文的写法提问

  (3)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2.了解内容解决“夜间飞行的飞机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1)解决问题

  (2)变换表达方式回答问题

  3.总结归纳从不同角度思考,从多角度提问。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要写的字。

  2.从不同角度思考,完善提问。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全文

  1.巩固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1)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2)订正,修改

  2.朗读词语

  蝙蝠 敏锐 即使 蚊蝇 证明

  铃铛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

  二、梳理问题,巩固策略

  1.回顾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策略。

  2.梳理同学问题清单,明确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揭示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1)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最能说明蝙蝠夜间飞行特点的词。

  (2)体会蝙蝠飞行的灵巧。

  (3)读出自己的感受。

  2.记录实验,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1)朗读4-6自然段,了解实验过程。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3)交流、完善表格填写内容

  (4)结合表格解决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试验?

  3.结合文字描述,写蝙蝠探路示意图。

  (1)朗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内容。

  (2)想象画面,写示意图。

  (3)结合示意图描述蝙蝠探路的过程,知道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4.探寻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

  (1)朗读第八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2)想象画面自学,写飞机夜间飞行的示意图。

  (3)交流雷达工作的原理。

  5.建立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联,解开夜间飞行的秘密。

  6.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引发阅读思考。

  7.巩固从不同角度思考提问策略

  四、补充阅读,巩固质疑

  阅读课后补充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1)朗读片段,思考问题

  (2)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3)交流提问。

  五、总结布置作业

  在阅读中运用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学会认“蝙、蝠、漆、启、避”等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系”。正确书写“达、蚊、即、科、横”等14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6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 蝙蝠 即 、铛、蝇、证、揭、障”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荧”要与“萤”区别开了。

  2.出示会写字。

  “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横、绳、蝇、驶”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生交流自读情况。

  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飞蛾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师板书)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二、理解课文。

  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飞机的飞行是从篇幅身上得到的启示。

  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小组讨论。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多媒体出示最后一句话。)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

  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四、总结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

  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这篇文章介绍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自主识字。

  对于生字的教学,我主要是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学和小组活动解决生字词。为了防止学生学习浮于表面,我还进行了易错字和易混字的指导。这样双管齐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就会更加准确,成就感也就更高。

  二、层层递进,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为下节课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剖析、整合。让学生对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因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

  三、提出质疑。

  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想办法自主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学会认“蝙、蝠、漆、启、避”等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系”。正确书写“达、蚊、即、科、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6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XXXXXn”,“锐”翘舌音要读准,“ 蝙蝠 即 、铛、蝇、证、揭、障”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荧”要与“萤”区别开了。

  2.出示会写字。

  “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横、绳、蝇、驶”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飞蛾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2.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师板书)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二、理解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飞机的飞行是从篇幅身上得到的启示。

  2.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小组讨论。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多媒体出示最后一句话。)

  5.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学生分小组学习。

  b.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6.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7.学生自读后提问,并列出问题清单。

  a.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b.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8.同桌自学第七自然段。

  a.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第七自然段。

  b.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c.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d.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障碍物 耳朵)

  e.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f.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9.师生分读第七自然段。

  10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11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八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12.集体朗读第八自然段。

  13.学过课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分组讨论,列出清单。

  a.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b.为什么课本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c.“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上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反馈:

  生:我发现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问题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

  生: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写法上来问的。

  生:第三个问题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来的。

  四、总结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

  【板书设计】

  嘴巴 超声波

  耳朵 障碍物反射

  蝙蝠和雷达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障碍物反射

  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这篇文章介绍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自主识字。

  对于生字的教学,我主要是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学和小组活动解决生字词。为了防止学生学习浮于表面,我还进行了易错字和易混字的指导。这样双管齐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就会更加准确,成就感也就更高。

  二、层层递进,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为下节课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剖析、整合。让学生对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因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

  三、提出质疑。

  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想办法自主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6

  教学指标

  1、知识指标:

  (1)洽商写本课14个生字,认识12个本课生字.正确读写"雷达、蚊子、即使、灵巧"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能力指标:

  (1)深入学习和实践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或者自己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谈判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磋商通过小搭配作解决问题.

  3、情感指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思考与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夜间探路之间的关系.

  2、教育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蝙蝠和雷达)

  老师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提问:有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听呢?指名回答.

  2、读题质疑: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小组轮流读课文,在小组内互相帮助纠正读音,然后点名分段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见PPT)

  指名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漆、荧、横"和多音字"系"的读音.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6、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三、复习回顾,默读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针对一篇文章提问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文章写什么?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为什么写?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提问;怎么写?针对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体裁来提问.

  2、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解决文中的`小同学在书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文章哪句话能点明,请你画出来.(科学家经过反复钻探,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学们观察上面的提问和答案,结合我们学过的提问技巧,你有什么发现?

  4、对,它们这是针对主要内容的提问,答案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总结.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可以不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而是从课文标题入手.

  5、读完课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6、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提问可以从题目入手.我们在提问其他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学们,认真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7

  【课前解析】

  关注语文要素: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提问”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又一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提问意识,提高阅读能力”。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四篇课文呈梯度式前进,逐步达成单元目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让学生学会从课文的局部或整体提出问题。《夜间飞行的秘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达成前篇课文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提问,扩大提问范围,拓宽阅读思维。

  关注体裁特征:

  《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有趣的科学小品文,它主要讲的是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科学小品文的学习更加注重内容的解析、说明方法的习得、语言的体会等方面,而本篇课文则更加注重在学生已有的大胆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全面深入思考,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关注策略指导:

  提问策略单元在编排和教学中更加注重提问策略的教授和指导。学生经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学习,初步具有了主动提问的意识,思维较为活跃,但提问还是较为零散,思维比较单一,提问策略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必要,为此教师应在充分保护学生提问热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

  关注学法指导: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导语、批注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借助问题清单等方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同时,提问策略的学习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让提问策略的学习和应用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屏软件、长纸条、马克笔、磁铁板书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方法,课题导入

  1.回忆复习本单元前一课的提问方法

  师:孩子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学到了什么提问方法?

  (贴板书:“疑”)

  生: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或全文提问。

  (贴板书:“部分”、“全文”)

  师: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用提问的方法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夜间飞行的秘密》。

  (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学生跟随书空)

  讲解“达”字:半包围结构,注意“大”的捺变成长点。

  2.针对课题提问

  齐读课题,带着思考再读一遍,说说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第一课中已经学到的提问方法,学习接下来的课文内容,并尝试着边读边思考提出对题目的疑问,学生提问有了抓手。

  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1、明确任务,提出问题

  带着对题目的疑问和思考,接着往下读文章。

  读之前,出示阅读任务,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提醒:书中有个学习伙伴也像你们一样,边读边思考,提出了他的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也可以像他一样记录在这里。

  【设计意图】:在学生边读边思的过程中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如何将自己的思考和问题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1)谁来说说你提了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

  3、全班分享,解决问题

  小组分享问题,全班共同解决,在提问和思考中,通过再读课文,聚焦关键段落深入分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共同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预设1:

  为什么用“清朗”不用“晴朗”?(贴板书)

  师:你们有没有听清楚这个问题,这也是老师疑惑的地方,我更感兴趣的是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疑惑?(生答)这是个好问题,你们谁能帮他解答?——引导学生比较“清”和“晴”的两个偏旁,“清朗”强调清清爽爽。

  预设2:

  为什么题目是夜间飞行的秘密,一开始却写飞机?(贴板书)

  师:你们觉得这个问题怎么样?评价一下。

  生:好,从熟悉的事物引入让我们更有兴趣往下读。

  师:是的,这就是科学小品文的特点,用通俗的事物来说明,引发我们阅读的兴趣和思考。看来这也是个不错的问题。

  预设3:

  蝙蝠的眼睛看得到东西吗?(贴板书)

  师:你能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吗,在第几段?

  师:文章传达给我们的信息的确是它的眼睛不太好用,远不如嘴耳配合得好,老师补充小资料,蝙蝠不是全瞎,只是视力弱化了。

  预设4:

  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贴板书)

  老师带领学生找到文中相关自然段(七八段),交流讨论:

  (1)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无线电波?

  (2)找出相关句子勾画出来。老师通过投屏,在屏幕上勾画。

  (3)男生读超声波部分,女生读无线电波部分。

  (4)说一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师:是的,超声波是蝙蝠这种生物发出的;无线电波是雷达这种机械发出的,发出者是不一样的。看来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作比较。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不仅让我们理解了七八段,还知道了作者在这一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

  预设5:

  蝙蝠探路的原理还应用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贴板书)

  师:你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生答)

  师:看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也能提出不错的问题。

  预设6:

  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贴板书)

  师:这是个好问题,但似乎没有那么容易一下解决,要想弄明白,必须深入去读课文,还要对蝙蝠和雷达作比较。

  (1)明确阅读任务:

  自读7-8自然段,思考蝙蝠是怎样做到夜里安全飞行的?雷达又是如何工作的?勾画出相关语句。

  通过投屏画笔将学生勾画的内容呈现在课件上。

  (2)老师通过幻灯片动画导图,引导学生明确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过程。

  (3)学生仿照蝙蝠飞行原理的动画导图,对照雷达动画导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5)明确:两者的原理使用是一样的,蝙蝠的嘴巴相当于雷达的天线,蝙蝠的耳朵相当于雷达的荧光屏,雷达是受蝙蝠启发发明的。

  师:看来好的问题,是能帮助我们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的。

  【设计意图】:聚焦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分享,真正解决学生的疑惑,并让学生知道提问能不断深化自己的思考,提问是很有用的,进而提高提问热情,唤醒提问的主动性。

  三、借助伙伴,梳理角度

  1、学生观察,提炼角度

  (1)老师整理黑板贴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关注书中学习伙伴的问题清单,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提问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有针对课文内容提的,有从写法角度提的,还有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是启示角度的问题。

  (2)聚焦学生提出的问题,思考学生的问题都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学生依次观察判断,将相同角度的问题的板书张贴位置调整在一起。

  (分别贴板书:内容、写法、启示)

  2、回顾问题,分享交流

  学生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提问,如果受到启发想到了新的问题或者仍有问题想要与大家分享,用课件中的句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从最开始的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到关注学习伙伴的问题清单发现提问可以是多角度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此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了的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继续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呈现课后材料,运用课上所学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材料的呈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次明确提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让方法的学习落到实处。

  五、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提问意识的培养和提问方法的掌握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此环节旨在让多角度提问的方法帮助到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提问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强大动力,能提问,会提问,往往决定着一个人思维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问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要的教学方式,老师针对教材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开展学习、渗透教学,长此以往,必然容易导致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学。基于对提问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课堂教学现状的认知,新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编排了提问策略单元,旨在唤醒学生与生俱来,但又逐渐减弱的问题意识,把一种不自觉、无意识的探究转化成一种自觉、有意识的学习策略,指引学生真正积极思考,提高阅读能力。

  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的编排,以学习提问策略为核心,内容设置有层次、有梯度、互关联,自成训练体系。但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初步培养问题意识;二是学习提问策略,变无意提问为有意思考。《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便是在学生已达成前篇课文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提问,扩大提问范围,拓宽阅读思维。

  为达成教学目标,我基本做到了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有力“抓手”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学习方向,关注教材中的“课文导语”、“旁批”以及“课后习题”等模块。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以趣开启,以思激趣,让学生有充足的兴趣去进一步的提问和思考。除此之外,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可能超出部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内容,如让学生直接从“写法”角度提问,这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便会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从内容角度提问作为起点,以教材中的问题范例为“支架”,通过对“写法”这一名词的通俗化的解释,让学生明白,原来写法角度的问题就是作者写文章的角度,作者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可以是字词、句子、段落,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可以,来帮助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习层层递进。

  本课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还应加以调整,要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讨论和思考,提问策略单元的教学,根在思、精于问、贵以真,把握这几点,提问策略的教与学才有了精髓。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8

  [教学指标]

  1.洽商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谈判写14个生字,洽商写"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

  2.学洽商从不同角度提问.

  【语文要素】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学磋商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指标]

  1.磋商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洽商写14个生字,洽商写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3.学洽商凭单课文内容来提问.(重点)

  一、识字导入

  1.教师板书"我磋商写"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吗?"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字音,并指导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1)"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它是昆虫吗?

  (2)蝙蝠谈判飞,那它是鸟吗?

  (3)蝙蝠是什么类的动物?从哪得知呢?

  2.刚刚我们认识了蝙蝠,那么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看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看预习.

  (1)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系"的读音、"即"的书写.学生读词、写字,同桌互查.

  (2)解说一个重要的双音节词:字据课文内容阐释"秘密"一词的含义.

  2.了解课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吗?

  课文大意:科学家在反复试验中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三、提问角度:字据课文内容提问

  1.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生1:为什么文章一起笔就写"清朗的夜空"中飞机在航行呢?(这是一种对假设的情景进行描写作为文章开头的方法,既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笔法,又顺利地引出了"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话题.)

  生2:文中两次设问"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两个设问重要吗?(是的,它们很重要,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这两处设问前后关联,逐层深入,引出课文的重点内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生3:怎样结合"蝙蝠"的生理特点来解说"雷达"的科学原理呢?(原来,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看来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让我们去分享更多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并罗列问题清单.认真阅读自己小组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凭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可能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提问角度."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9

  教学指标

  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洽商写"蚊、即"等14个字,洽商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洽商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读了课题,同学们肯定磋商有疑问:课文讲的是什么东西夜间飞行的秘密?而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一找吧.(板书课题)

  2、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搜集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谈自己的了解.

  课件出示: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子、飞蛾等昆虫.视力很弱,主要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指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洽商反射回来,雷达就凭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指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教师指导读写生字.

  (1)教师重点指导易混字、易错字.如"即"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字形,左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究"字是上下结构,下面是"九",写的时候要和"挖"的右半部分区分开来;"驶"右边是"史",不要写成"吏".

  (2)认识多音字"系":系(jì)鞋带系(xì)列

  (3)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生字的写法,互相听写几个生字,并互相订正.

  3、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导:要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看课文题目,再凭证题目去找飞机夜间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找出文中表明二者关系的重点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改写,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了.

  (2)请同学们找出重点语句.(课文第8自然段开头两句.)

  (3)通过对这两句话的改写,我们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一说?

  主要内容: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切磋,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在夜间飞行更安全了.

  小结:这个环节要层层深入,先从字词入手,然后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文章主要意思,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学生对照课件出示的词语自行订正.

  2、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复述一下?指名回答.

  3、大家都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精细品读这篇文章吧.

  二、精读课文,精细品味.

  (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凭单问题读相关段落.

  课件出示:为了弄清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学生读相关的段落,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行全班汇报.

  预设:先把蝙蝠眼睛蒙上做实验,发现蝙蝠能在夜里飞行和眼睛无关.再分别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蝙蝠夜里飞行出现了状态.

  (2)我们了解到科学家进行的三次实验,也知道了最后的'实验结尾.那么,科学家通过这三次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课件出示表格,字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科学家们一共做了几次实验?最后分别是怎样的?

  实验次数实验方法实验末了结论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铃铛一个也没响,蝙蝠一根绳子也没碰着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在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

  学生小组探求交流,总结答案,完成表格.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科学钻探仅仅是得出结论就行了吗?我们进行科学探讨主要是为了从中得到启发,利用切磋成果,服务我们的生活.那么,科学家们从这些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读课文收关一个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科学家得到的启发.

  预设: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的飞行更安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从问题入手,再钻研从实验到结论的过程,这个讨论过程能引起学生切磋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

  1、回答以下问题.

  (1)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小组活动:读课文,列出自己的问题清单.

  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可以从课文的写法上提出问题,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小组钻论,列出问题清单,全班进行交流解答.

  预设1:除了飞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预设2:生活中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启发的?

  凭单蜻蜓的翅膀,研制出了能消除颤振危害的飞机机翼;依据青蛙的眼睛,发明电子蛙眼等.

  3、读课后习题中<<它们是茎,还是根>的选段,提出自己的问题.

  预设: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变态茎?作者介绍变态茎的时候,采取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洽商从不同角度提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提拔.我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课后习题进行实践,同时想办法自立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升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10

  一、文本分析

  《夜间飞行的秘密》讲述了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与蝙蝠探路相类似。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把科普文安排进提问策略单元的原因,应该是科学类文章介绍的知识,本身就包含着孩子的未知,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是教提问方法的好载体。

  首先要明确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目的。本单元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提问的策略方法,绝不只是简单知晓课文内容。但提问的目的,是想通过提问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策略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以课堂上也不能置内容于不顾,为了习得策略而纯粹罗列方法。就好像鱼之于水,能力是在边读边问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长期这样的训练就会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这是一个水乳交融的过程,阅读策略教学决不能脱离文本教方法,更不能为提问而抛弃对内容的理解。

  再梳理本单元的编排思路,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承接第一课,继续练习针对局部和全文提问,同时还要学习从写法、启示不同的角度提问,并能分类整理问题,借助问题理解课文,为第三篇《呼风唤雨的世纪》学习筛选问题做铺垫。针对内容的提问符合学生已有认知,人人能问。针对启示和写法的提问稍难,尤其是探讨作者写作的密码普通孩子都想不到,这就是学生的生长点,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伸展。

  如何教学生从写法的角度提问呢,我们不妨从文体入手。

  科普文介绍科学知识,本是严谨的,理应言简意赅,直接了当地陈述。作者却运用设问、“像没头苍蝇似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问句结尾,介绍实验时生动具体的细节表述等。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与已有认知不一样的地方,找到这样的特别处,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咀嚼,探究作者的表达意图,以提问撬动思维,以问题促进对内容的理解,最终实现读写能力的螺旋上升。

  二、学情分析

  这是统编教材小学阶段暨三年级预测单元后安排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作为本单元的第二课,如何提出自己的真问题,还得基于第一课的良好铺垫方能进阶。针对内容的提问在学生认知范围内,较熟悉,学生都能自然生发针对内容的提问,但是针对写法和启示的提问则需要重点学习。

  针对写法和启示的提问是难点,而针对写法的提问又是重中之难。根据课标要求,中年段阅读教学应以段落训练为重点,所以从写法角度的提问重点关注作者句段修辞的表达,集中在2-5自然段的相关处处理,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从全文布局上思考提问。教学时老师先引导和示范,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可以把文句内容用简短的句子表达,与原文对比阅读,启发学生思考提问,作者为什么舍简就繁选择这样的形式,这样表达好在哪儿,再阅读体会,交流收获,真正实现以提问促进课文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读准多音字“系”,“蝙蝠”等生字词。

  2.能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3.能初步感受提问的不同角度,借助清单分类整理。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收获。

  ①提问:经过上一节课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②学生回顾阅读时可以针对局部提问,也可以针对整体提问。

  (2)边读课文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①出示学习任务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把问题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课文相应的位置。

  ②学生默读课文并批注问题。

  2.分享自己的问题,相机引导关注“学习伙伴”的问题,说一说: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预设:“学习伙伴”提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这让我想到了,提问不仅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本身,还可以是课文以外相关情境的思考。

  3.学生默读课文,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并批注下来。

  板块二:问题梳理,感知多角度提问

  1.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将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3)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帮助解决部分问题。

  2.引导学生对比问题清单,分类梳理问题

  (1)过渡: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也试着解决了其中一些问题。大家请看,陪伴我们一起阅读的“学习伙伴”也整理了一份小组问题清单,是否能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呢。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清单的三个角度

  探究“内容”

  ①出示问题:无线电跟超声波是样的吗?引导思考: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②学生交流:“无线电”和“超声”,是來自课文中的.两种事物。这个问题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来的。

  ③小结:我们在读时,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探究“写法”

  ①出示问题: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②引导思考: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③小结:这个问题是针对“写法“提出来的,因此,针对课文的“写法”,我们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探究“启示”

  ①出示问题: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你能仿照这个问题提问吗?

  ②引导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呢?

  ③小结: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阅读时通常可以从“内容、写法和启示”这三个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当然,省略号也告诉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提出问题。

  (3)小组合作,分类整理

  ①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有针对性地从不同角度提问。

  ②小组交流,把小组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按三个角度分类,填入表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分类整理出小组问题清单。

  2.能从不同角度提问,根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启发引导,学习“写法”提问

  1.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1)出示小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对比发现:看看表格中呈现的这些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内容”方面的问题有很多。

  预设2:“启示”类的问题很有趣。“写法”类的问题太少了。

  (2)教师示范从“写法”角度提问。

  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①抽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②教师示范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像你这样直接陈述,而要一问一答,用设问呢?

  这是我的问题。想知道我是怎么从写法这个角度提出这个问题的吗?

  ③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科普文的认知。

  ③小结:对写法提问,可以关注课文的表达里与我们对科普文的想象不一样的地方。

  (3)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专门针对写法角度提问。

  预设1:作者为什么把蝙蝠比作无头的苍蝇?

  预设2:作者为什么要自问自答呢?

  板块二:筛选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全班交流,筛选问题

  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各筛选出一个问题,为深入学习做准备。

  问题1: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问题2:课文为什么要详写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问题3:生活中还们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示?

  (2)集体研讨预设问题1

  ①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说一说:蝙蝠是依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

  ②引导学生议一议:飞机夜间是怎样飞行的?

  ③小结: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的配合,飞机夜间飞行是受到蝙蝠飞行启发,靠雷达、无线电波,显示屏的合作完成的。

  (3)集体研讨预设问题2

  ①出示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提问: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其中用了5个自然段介绍蝙蝠,为什么?

  ②学生重点学习第四至五自然:先自读,把关键词填写在表格中,再同桌相互说一说实验过程。

  ③填表后思考: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为什么详写第一次实验略写后两次实验呢?

  教师小结:科学家做的三次实验准备是一样的,为避免啰唆重复,就不必把后两次实验详写出来。但这个实验过程很有趣,详细记述出来,不仅能促进我们全面地理解文章,也让我们对这篇科普文的学习更感兴趣。

  (4)集体研讨问题3

  ①谈话: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发明了雷达,实现了飞机的安全夜行,在生活中它还有哪些用途呢?你们知道吗?

  生交流。

  这么多地方都要用到超声波,生活处处有科学啊。

  科学家们从生物身上还得到了哪些启示,创造了哪些新技术,发明了哪些新科技呢,你知道吗?

  ②学生交流已知的仿生学知识,其他同学就发言同学交流的话题,提问交流。

  预设1:我知道对蜻蜓飞行原理的探索促进了飞机飞行稳定的研究。

  预设2:潜水艇的发明和鱼的沉浮有关。

  预设3:潜水服的流线型设计从鲨鱼身上得到了启示。

  ③小结: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仿生学的知识。

  (5)小结: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理解了文章内容,还从课文中受到启示,想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体会了阅读科普文的乐趣。

  过渡:从不同角度提问,大家有没有真正掌握呢?接下来我们要接受一次检阅。

  板块三:及时巩固,迁移运用

  (1)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第三题,练习从不同角度提问

  ①学生默读课后材料《他们是茎,还是根?》,边读边写下自己的问题。

  ②学生自主进行问题分类。

  (2)小组交流,对问题进行整合和梳理。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4)推荐课外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提问策略

  板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范文(精选12篇)09-11

夜间飞行的秘密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10-28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精选5篇)08-27

四年级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通用5篇)08-03

四年级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范文(通用6篇)08-29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范文(精选10篇)09-15

《秘密》教学设计06-06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范文(通用5篇)0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范文(通用5篇)08-31

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课稿(精选10篇)09-19